我国华北地区近几十年气象灾害的灾情变化趋势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华北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灾害的类型

华北平原自古即为我国人口、城市高度密集和工农业较发达的地区, 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 在地理上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华北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中心, 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长期的人类活动使自然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的危害, 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农作物影响是水旱灾害、寒潮及霜冻、冰雹、大风[1]。由于农业发达, 人口众多, 自然灾害还具有强度大、类型多、危害大的特点。因此, 需要对中国华北地区近十年气象灾害的灾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针对地区灾害特点, 做好减灾工作, 提高应灾能力, 减少自然灾害带来使得损失。

华北地区是我国第三阶梯, 主要灾害类型有地震、洪涝、干旱、寒潮、沙尘暴等。从自然灾害的角度分析, 第一, 主要位于太平洋地震带, 易出现地震灾害。第二, 受到内蒙古和西伯利亚季风影响, 冷空气横刀直入, 长驱南下, 容易形成寒潮。第三, 华北位于黄河秦岭一杯, 受到季风影响, 干燥少雨, 农作物容易发生旱灾。

2 我国华北地区近几十年气象灾害的数据来源

2007年, 667万人缺水, 内蒙古东部也出现比较严重干旱。2008年1月10日, 雪灾殃及中国19个省份;3月20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杭锦旗奎素段发生决堤3月20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杭锦旗奎素段发生决堤。2009年1月24日, 山西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处发生 (M) 4.8级地震, 震源深度12.0 km;同年3月, 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同年4月, 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4级左右地震;4月26日, 石家庄市区能见度大幅降低, 昼如黑夜, 天空出现红云;4月30日, 邢台市宁晋县、新河县交界 (北纬37.5, 东经115.1) 发生3.3级地震。2010年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 还经历了冰冻倒春寒、雷电天气多、强对流天气频发、秋季低温冻害、初冬历史罕见暴雪袭击等灾害天气。2012年, 北京暴雨灾害, 台风“苏拉”“达维”“海葵”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2]。2016年7月18日—21日, 华北、东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 北方多地遭受暴雨袭击。

进入EM-DAT的灾害数据需要满足:第一, 灾难导致10人以上的死亡;第二, 受灾者达到100人甚至更多;第三, 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第四, 政府呼吁国际援助。以上符标准符合之一就属于灾害范围。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是象征影响的关键维度[3]。根据气象灾害的损害程度, 分别对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价值衡量特征进行估算气象灾害的损失程度。面对近十年来, 华北地区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变化趋势, 分析自然灾害的变化。

3 我国华北地区近几十年气象灾害的灾情变化趋势

3.1 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

由表1可以看出, 整体上来看, 我国近十年来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死亡率也不断下降。但气象灾害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绝对值呈现上升趋势明显, 平均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也不断递增。从灾害直接损失的相对指标来看, 气象灾害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比率的下降趋势, 这种趋势, 一方面是经济发带来的设防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和膨胀, 因此, 带来了GDP基数迅速增加相关。

3.2 分灾种气象灾害影响

首先, 气象条件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很重要的程度;其次, 不包含次生灾害影响的气象灾害序列分年累计。从发生频次分析, 洪涝、沙尘暴、台风等占比较大。从灾害直接损失分析, 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最大;从死亡人数上看, 洪涝灾害占比最大, 台风等风暴灾害其次。

3.3 总结

第一, 近十年来气象灾害造成人口死亡绝对值和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第二, 气象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自然灾害;第三, 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绝对值呈现上升趋势;第四, 综合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次, 直接经济损失, 死亡人口来看, 洪涝、台风等风暴、干旱灾害是影响中国主要气象灾害, 且和地形、降水有关, 华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地震、洪涝、干旱、寒潮、沙尘暴等。因此, 需要针对气象灾害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数据序列一致性问题和EM-DAT数据的可靠性问题, 来分析经济发展与灾害损失之间的关系, 统计农作物受灾、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灾后企业生产能力下降, 防灾、救灾等成本投入等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最终, 根据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进行制定有效的方案。

4 结语

气象灾害的影响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并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社会经济财富密集度, 灾害因子强度、脆弱性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此, 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了高度关注的话题。

摘要:气象变化和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 且具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的局面。近几十年来, 华北地区干旱趋势严重, 给工业发展及其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 总结气象变化, 可以根据气象灾害灾情的趋势分析, 为气象灾害防御、防灾减灾规划和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参考依据。气象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气象灾害,变化趋向,华北地区

参考文献

[1] 杨元琴, 侯青, 王继志, 等.沙尘暴季节预测的时空分辨延伸 (STDE) 模型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

[2] 周家斌, 王允宽, 杨桂英.北京市旱涝灾害的相空间向量相似预报方法[A].第一届全国城市防洪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

[3] 罗莹.旱涝灾害的门限神经网络预报模型[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13.

上一篇:浅析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下一篇:B2C企业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