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2022-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价值审视与实践逻辑

摘 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工作前沿和发展源头,是团结引导成员和联系社会的纽带,是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的支撑。新时代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政治主导、责任基础和质量优先的价值原则,精准识别基层组织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的主流和枝节、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等,进而从制度要求、组织属性、现实发展等方面分析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以及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的制度体系、创新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活力。

关键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目标;现实问题;实践对策

由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运作特点和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态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界的足够重视。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重要性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在参政党建设整体体系中的作用愈发显现。在此背景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参政党建设实践中的着力重点,成为加强参政党建设、提升参政党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发挥民主党派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制度效应和现实价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1]。在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中,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在其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对于民主党派作用发挥有着关键性影响。一般而言,政党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组织体系的系统功能输出。民主党派作为一个政党组织,是由明确目标、组织结构、权责分配和人员安排等结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而基层组织是反映民主党派组织活力、彰显组织优势、体现组织功能的基础和承载,其建设质量关系着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的全局,关系着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因而,审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和趋势,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已然成为发挥民主党派积极作用和多党合作制度完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课题。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价值审视

问题是研究的先导,强烈的问题意识既是研究深入的关键,更是研究价值体现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们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2] 通常来说,问题源于实践与理论的脱节、现实与目标的背离。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变革进程中,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目标的差异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常态。如何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不同现状的情势下构建一个具有广泛共识性和实践性的发展目标,使得各方能够有效接受、普遍遵循就成为审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科学合理界定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目标,坚持目标导向,既是审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价值判准,也是有效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的科学路径。与先发国家现代化的自发过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和推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以高度的历史主动通过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战略和明确目标,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完成现代化的各阶段性任务,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融合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这种属性源于对现代化规律的深刻把握。“现代人既相信变化的可能性,又相信变化的可取性。他们具有信心,认为人类有控制变化的能力,并以此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3]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的进程更在于对政治使命的高度自觉、对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价值信守。没有对人民幸福的价值坚守,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也就难以达成美好生活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 [4]。

事实上,“问题就是時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5]。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目标生成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需要,这种实践需求背后是对多党合作价值诉求的回应。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奋斗,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形成了通力合作、团结和谐的新型政党关系[6]。新型政党关系之所以成为新型政党制度的构建基础,不仅在于团结奋斗的合作进程,更重要的是与其蕴含的价值理念紧密关联。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民族劫难背景下,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奋斗目标。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理念擘画出多党合作的“先天构架”,并且这一“先天构架”对制度主体的其他目标形成产生了多重形塑。从民主党派的政治身份和基本属性来看,建设规范且富有活力的基层组织,应该坚持政治主导、责任基础和质量优先的价值原则。这是为更好地履行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满足参政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发挥参政党作用的内在要求。因此,新时代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应以参政党政党属性、参政党能力提升和参政党作用发挥为基点,弄清楚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增强政治大局意识

政治大局意识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前提和生命线,也是民主党派组织属性的必然要求。就基层组织政治属性而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组成单元,是承担多党合作使命和任务的前沿阵地,确保多党合作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是其组织建设的根基。坚守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行是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原则,构成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各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7]。对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来说,增强政治大局意识既是其组织建设的基本依据,也是组织发展的迫切要求。基层组织建设是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进行的,且与党和国家大局密切相关。但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由于较少或间接地参与多党合作实践,对组织政治属性缺乏直观的真切体验,往往容易忽略其中心和大局工作。因此,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更需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参政党意识,把握时代脉搏,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将自身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不断提高政治大局意识。

(二)彰显党派特色优势

党派特色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基点,也是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最大底气。就基层组织的组织属性而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各自党派特色的微观缩影,是人民群众感悟多党合作优势和党派形象的直观窗口。我国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构成了各民主党派的界别特色。这些界别特色既是各民主党派社会形象的典型标识,也是各民主党派发挥独特优势的组织基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延续党派特色血脉、保持党派特色优势的前沿关口和主要源头。只有从基层组织源头守牢党派的特色血脉,才能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引导所联系群众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才能更好地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提升组织建设质量

组织质量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源泉所在。事实上我国民主党派的存在发展从来就不是依靠成员数量实现的,质量优先一直是其组织发展的独特逻辑。作为主体是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其组织质量的依据主要看代表人士的作用。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培养了一大批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经得起考验的代表人士,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时代,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对组织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统筹深化改革开放和应对外部压力,都对民主党派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组织建设需要把握质量提升的根本标尺,从源头和基础上增强质量优先的意识,确保多党合作事业始终能够朝气蓬勃、生机无限。

(四)体现组织价值功能

组织功能是组织价值的外化,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和基础。任何组织的诸种过程通常都意味着在价值功能目标指引下对组织成员行为及其互动进行塑造和协调的集体行动过程。新时代,民主党派的舞台更加广阔、责任更加重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和价值追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践要求。从我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具体功能来看,发展、引导和组织成员并将其融入民主党派的组织体系进而参与多党合作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的行为过程是其最核心的任务,也是其组织价值的最本质体现。民主党派担负着把中共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下去,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基层组织承担参政党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天然的贴近社会优势,民主党派真正有效履职尽责,切实发挥参政党作用,越来越需要工作重心下沉,激发基层组织作用。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事实呈现

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价值判断的发展目标是比较便捷的突破口,虽然直接表现为组织行为的预期,但实际是对原有组织建设问题的一次重新检视和创新。从价值层面审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目标犹如画家的图像优雅动人,但价值判断如不“加以论证和说明”,则难免显得过于幻境。休谟曾言:“没有了解剖学家的帮助,要想在绘画方面有优异的表现,那甚至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对于各部分以及其位置和联系有一种精确的知识,然后运笔布局,才能优雅正确。”[8]所以,在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发展目标的引领,还需要对现存问题的辨认和破解,从而推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重视和支持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各民主党派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着力点,基层组织的设置和运作逐步规范。各地涌现了一大批民主党派先进基层组织和优秀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创造了许多实用性、针对性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同时,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仍然是整个组织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组织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关注并深刻体认。

(一)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思想政治引领是基层组织最基本的任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为实现党派政治纲领的组织基础,是引导组织成员和所联系群众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直接平台。鲜明的政治导向是民主党派参政党政治属性的集中反映,是民主党派实现政治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加强对成员的思想政治引领,自觉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信念,激发成员的爱国奋斗精神,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主题和政治底线。

从基层组织的思想政治引导来看,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已经由过去的临时性选择行为转向统领性常规工作,对思想政治引导的重要性认识有了较大提高。但基层组织的思想政治引导作用发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有待提高,对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理解不够深入,甚至不同程度上存在忽视或规避政治导向和思想引导的倾向,对组织成员思想引导的制度落实和作用效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很多基层组织对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政治学习热情不高。有些基层组织成员认为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可以有所降低,政治理论学习不需要像中共那样严格要求、学深悟透。从相关调查来看,只有极少数基层组织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很多基层组织每年集体政治理论学习的频次少于4次,成员参与率不到50%,甚至不少基层组织每年仅象征性地聚会一次。而且,基层组织学习频次越高,成员参与率越低,有的成员甚至常年不参加所在组织集体学习活动。

基层组织思想引导内容和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近年各基层组织不断探索利用新媒体、读书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创新集中学习、自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但大多基层组织思想教育仍以传统的学习座谈为主,缺乏思想政治引导的明确目标,缺乏对广大成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认知特點变化需求的回应,缺乏与党派优良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一些基层组织还没有能够摆脱传达文件、学习报纸的简单做法,有的基层组织的学习创新也只是形式上的变化。

基层组织思想引领工作能力不强。有些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理论素养有限,理论指导不足,不能准确把握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引导的主动权,面对广大成员入党动机多元、思想活跃等状况容易失去话语主导权,不能进行有效的解疑释惑和思想交流,学习中收获不大;有些基层组织思想引导主题不鲜明,主题学习活动思想引导缺失,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并不能与成员思想产生共鸣,也没有与成员履职实践有机结合,难以引起成员学习兴趣;有的基层组织领导责任担当不够,示范引领作用不足,主旋律和正能量不彰,难以保证思想引导的作用效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不高

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9]。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团结并培养使用优秀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是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方面,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持的重要内容。发展、教育、管理成员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各民主党派章程对基层组织基本任务的共性规定,也是保持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和民主党派组织活力的重要保障。

调研表明,当前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发现、培养人才,特别是系统推进代表人士和后备干部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上存在重视数量、忽视质量,重视发展、轻视培养等方面问题,造成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质量不高、代表性人士和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的状况。

基层组织发展成员目标模糊。民主党派发展成员是一项严肃认真的政治工作,是为多党合作事业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组织保证。发展为了工作和在工作中发展是其首要组织原则。很多基层组织对民主党派发展成员的目的认知不足,对我国各民主党派发展成员的重点分工和政策规定缺乏科学理解,在组织本位主导下存在盲目追求数量、扩展组织规模的冲动,甚至存在不顾成员个人意愿,硬拉生抢发展成员的现象。有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利用自身职务影响或资源优势进行“近亲繁殖”。某公司老总,在本公司发展30多名同一党派新成员, 几乎把该公司的中层干部全部囊括。很多党派成员加入民主党派只是因为朋友关系或情感满足,很多成员入会前完全没有对民主党派的历史认知和政治认知,只是为了去结识朋友,扩大“朋友圈”,甚至有的成员加入党派后发现自己朋友不在这一党派而要求更换党派。

基层组织发展成员的标准不能很好落实。民主党派发展成员具有严格的政治标准,“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构成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但在实践中,一些基层组织在成员发展工作中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化等,用 “能人”“富人”“好人”标准代替会员标准,曲解标准,一味吸收带有“人才称号”的知识分子、机关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以及拥有资本优势的私营企业主等人士,而忽视或淡化对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参政议政能力、群众基础等方面的全面考察,不注重严把组织入口关,不严格执行成员入会程序,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党派特色,加剧了各党派趋同化的现象,影响了民主党派成员队伍结构的优化。

基层组织对成员教育管理不严格。很多基层组织管理松懈,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对成员的教育管理手段落后,教育管理虚化,甚至放任不管,以致存在大量的“档案成员”或“僵尸成员”;一些基层组织对成员缺乏综合考评的科学评价制度,主观随意性大;一些基层组织对成员的培养和推荐不重视,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认识不到位,对民主党派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简单化理解,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成员发展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有的基层负责人缺乏人才队伍建设责任意识,不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推荐,致使成员队伍结构老化,有些基层组织退休成员人数占50%以上,有的基层组织平均年龄超过58岁。

(三)组织团结凝聚能力不强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激发活力,是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内在规律,也是提升参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团结凝聚广大成员的纽带,是组织成员进行党派工作的前沿阵地,其组织内部凝聚力的状况直接关系着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优势和整体功能作用发挥。

调研发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对自身政治功能的认识并不充分,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和约束力都很有限,整个组织体系松散,凝聚力不强,大大影响了成员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和集智聚力功能的实现。

缺乏有效凝聚组织成员的行动目标。行动目标是政治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更加有力地保证党的领导和多党合作制度在基层落实落细的现实需要。基层组织对自身参政党政治属性领悟不深,对参政党政治角色缺乏清晰理解,不善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来谋划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入所在地区和单位的中心任务,不能将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同本地区、本单位中心工作有机衔接,形成有效凝聚成员、调动成员积极性的组织目标和组织计划,进而造成组织工作与中心任务的脱节,容易陷入被动应付或自娱自乐的怪圈,对成员参与缺乏长期持续吸引力。

缺乏有效凝聚组织的制度规范。制度是达成团结凝聚的根本保障。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纪律意识淡薄。制度建设缺乏适合自身特點的相应科学规范和有效的落地运行机制,很多制度规范不具有实施价值或者执行不下去,导致制度成为挂在墙上的“装饰物”或随意揉捏的“橡皮泥”,对于基层组织实际工作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缺乏有效凝聚组织的民主氛围。民主是实现团结凝聚的有效方法。很多基层组织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坚持民主集中议事原则,发挥集体决策作用,内部民主氛围不足。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大多属于所在行业或专业业务骨干,且班子成员分属于不同单位、行业,本职工作任务较重,平时缺少交流和沟通,与组织成员的联系与交流也不密切。有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缺乏党派工作经验,对多党合作的政策和要求了解不够,对党派历史和工作规律掌握不深,其自身的领导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一些基层领导工作中不能主动思考,遇事存在被动应付上级组织任务或主观任性的应景作为等情况,容易出现将业务与基层组织建设割裂或等同两个极端,甚至出现党派工作行政化、领导班子作用个人化、领导职务荣誉化、成员关系庸俗化的现象,致使组织内部缺乏团结向上的氛围,导致成员享有权利不到位,往往造成很多党派成员对组织的疏离和冷漠,认同感和归属感下降,难以达到团结成员、凝聚力量的目的。

(四)组织社会影响效果不明显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影响是社会民众对民主党派认可或政治支持程度的重要反映,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价值功能实现的关键衡量指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组织基础,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也是社会了解和认识民主党派的重要窗口。增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社会影响是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民主党派积极作用的重要保障。

调研表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对自身政治属性的理解不深,社会责任认识不到位,联系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组织成员对弘扬正能量、展示先进性还需要不断增强。

基层组织参政党意识缺乏。参政党意识是参政党的灵魂,是参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存在的价值根基。很多基层组织对参政党政治属性的理解不充分,将自身混同于一般社会组织甚至是联谊组织,对自己的政治角色和所应承担的政治责任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致使基层组织活动基本停留在学习交流、参观联谊、健身娱乐、社会实践等层面。一些基层组织成员缺乏民主党派认同,日常工作中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只注重个体利益,不关心社会事务,也不参加党派活动,严重影响了参政党的社会形象。

基层组织参政党作用弱化。很多基层组织对参政党职能存在简单化理解,将民主党派基本职能等同于基层组织的基本职能,片面强调自身的参政议政权利,致使自身组织作用虚化和边缘化。很多基层组织不主动加强与中共基层组织的沟通联系,不积极围绕所在地区和单位的中心工作献计出力,也不能够就身边群众反映和关心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而是追求大而无当的所谓社会热点参政议政。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既不能发挥自身立足基层、熟悉行业的专长,又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参政作用。调查发现,有的基层组织为提高参政议政作用,选择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成员专门组建参政议政小组,表面上提升了参政议政效果,但实际是使其他组织成员基本处于观望和隐身状态,不利于基层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

基层组织参政党形象模糊。开展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载体。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既是展示成员形象、增强组织认同的重要形式,也是扩大民主党派社会联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很多基层组织社会服务工作的形式、内容缺少民主党派属性,服务定位依靠自身资源无法具备长期开展的物质条件,最终只能沦为“形象工程”,既不利于参政党形象的社会展示,也加重了成员的负担,影响了党派成员持续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难以树立务实进取、为民参政的基层组织良好形象,甚至有的基层组织将社会服务变成自我服务,热衷于成员互助,严重背离了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的原则,也让民主党派形象在公众中的影响大打折扣。

三、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的成因分析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组织基础,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运作的现实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和制度运行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偏差,基层组织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导致基层组织建设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影响着多党合作事业的运作状态和发展前景。

(一)参政党性质定位的理解误区

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党性质把握不准确。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民主党派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影响帮助下,在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自身发展的独特历史道路。这种独特发展道路使得民主党派“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他们”[10]。但是,在英、美政党标准话语强势支配的背景下,准确把握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成为基层组织的实践难题,由此产生人们对民主党派性质的各种认识误区,进而影响对民主党派是政党的本质判断。这种本质属性的分歧必然影响基层组织在实践中的行为选择,乃至出现很多不符合参政党政治角色的行为,成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的内在根源。

同时,我国民主党派的组织体系建设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渗透式发展模式。这种组织发展模式客观上形成了注重中央组织作用而忽视基层组织建设的先天不足。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传统实践的薄弱和历史经验的贫乏造成了新时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可资利用和参照摹本的资源短缺,也加剧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难度。随着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提升,各地基层组织也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这种探索过程带有自发性和试错性的尝试特征。面对自身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的重大变化,其中难免夹杂着一些与时代实践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基层组织目标任务的实践张力

我国各民主党派章程都对基层组织基本任务有着明确规定。从规定的具体内容来看,各党派基层组织任务大体相似,主要包括:贯彻执行上级组织的决议和决定,组织党员参加本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扬自我教育传统,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围绕所在地区和单位的中心任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关心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反映党员的意见和要求;组织党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讨论对党员的奖励和处分;发展党员,收缴党费等[11]。根据章程对基层组织基本任务的规定,各民主党派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中提出了组织建设的相应目标。例如,民革提出建设“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织工作规范、履职能力强、规章制度健全”的充满活力、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帶动作用的示范支部。民建提出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自我教育的学校、团结互助的集体、参政议政的桥梁、培养人才的基础。

但在实践中,基层组织任务目标的落地却与基层组织内在属性存在天然的张力。通常来说,基层组织目标任务的实现有赖于基层组织的主动谋划与积极作为,但由于基层组织并不具有直接进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履职行为的职能,也没有直接面对发挥政治功能的压力,因而容易产生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从实际运行来看,基层组织作为上级组织任务的接受者和执行者,只是为上级组织履行职能提供服务和支持,同时基层组织普遍缺乏执行组织任务的资源优势,这就造成基层组织在面对上级组织任务目标的实践中理性选择最有利的应对行为。被动应付或变通形式成为最常见的执行方式,并以此来规避可能带来的组织风险和减少组织成本。同时,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设置比较宽泛,基本上不依托基层政权单位建立,而是一个基层组织横跨多个单位或者行业,由于组织设置与本职工作的关联性低,组织对成员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这种情况下,中共党组织和工作单位难以为基层组织建设目标实施提供相应的支持,也使得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任务的落实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在民主党派内部组织制约有限的情况下,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任务实现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自然会降低。

(三)领导班子责任担当的激发难题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责任担当对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关系重大。一个基层组织建设质量的高低,领导班子特别是带头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可以带来组织化的内部凝聚和发展空间。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领导班子不仅是基层组织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更是组织成员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因此,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带头人不仅需要思想政治素质高、热爱和熟悉党派工作,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群众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

然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基本上都是兼职党派工作,甚至有的基层组织主委身兼多职,多重身份属性淡化了党派基层组织的责任主体,很大程度上稀释了基层组织领导的主体责任。同时,随着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年轻化,年轻一代民主党派成员缺乏对多党合作光荣传统和奋斗经历的切身感受,缺乏对新时代民主党派使命职责的深刻认识,进而造成职责担当的内生动力不足、担当意识不强,容易出现敷衍塞责、不想担当的現象。此外,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设置是一个相对偏重任务而职权赋予有限的独特存在,资源配置的不对等影响着基层领导班子的职责赋能。在缺乏权利和资源支持有限的情况下,不同于中共基层组织严格的纪律约束,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并不存在严格的内部监督,很多领导班子成员出于功利考量很难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四)成员主体性自觉的参与倦怠

党派成员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核心资源和工作焦点,在以团结引导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更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心聚力的民主党派使命践行过程中,发挥成员积极作用,广泛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基层组织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成员的主动融入和积极参与是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的先决条件,而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和支持则成为衡量组织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

要让更多的党派成员自觉投身基层组织建设、投身多党合作事业,关键是要把成员的主体性自觉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成员主体性自觉既需要充分体现组织政治功能的目标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预期,又需要有持续的活动过程来接近实现目标的行为。但受体制机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当前基层组织在组织目标和行为衔接上都不充分。一方面,尽管基层组织在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但与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形象相比还距离较远,尤其基层组织并不直接行使参政党职能,对国家中心工作和大政方针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与有志于参政为民的知识分子成员的期望形成反差,容易对自身的身份角色产生挫折感,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下降,参与热情自然降低。另一方面,基层组织的组织生活和日常活动缺乏鲜活内容,单调枯燥,尤其在一些硬性考核指标的要求下,为了规避责任风险更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对于本职工作已经繁重的党派成员来说,还需牺牲休息时间来应付碎片化的组织生活活动,会在内心中产生反感和抵触。长此以往的组织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成员的情绪低落、积极性下降,进而会导致他们缺乏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进路

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打牢民主党派发挥积极作用的组织基础,需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凝心聚力。

(一)增强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

提高政治站位。政治站位是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所应具备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要求,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政治属性的显著标志。基层组织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才能站稳政治立场,才能增强大局观念、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把牢基层组织的政治方向,体现出基层组织的价值本位和政治共识。提高政治站位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对多党合作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切实提高研究谋划工作的政治站位、理论站位、时代站位,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

明确政治责任。政治责任是民主党派作为国家治理重要主体的职责和使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目标,促成双方在长期共同合作中塑造了新型政党关系。这种多党合作的制度安排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不同政治角色和职能。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不仅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权利,更是民主党派对于国家和人民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基层组织明确政治责任不只是作为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宣示,更应化作日常的组织行动,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立足基层,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共识凝聚、关系协调、民意反映和社会稳定等工作,展现参政党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功能。

(二)健全基层组织的制度体系

树立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对于维持组织生活尤为重要。制度是组织的建立基础,通过制度规则创设一种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人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和组织特点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角色职责。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中,规则意识并不理想,多党合作的制度原则并未得到有效贯彻,民主党派的组织职责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并未得到严格遵守。组织规则意识的缺乏,造成了基层组织的软弱涣散、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意识淡化、基层组织作用的日益衰减。推动基层组织规则意识的确立,加强基层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水平,不仅有利于民主党派良好社会形象的展示,还有利于民主党派成员通过组织增进身份认同和实现个人价值。

注重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原则。完善的制度体系需要各种制度和机制的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配套,以达成制度的严丝合缝,实现制度体系的整体功效。基层组织制度体系的完善既需要从宏观上呼应民主党派制度建设的原则要求,更需要体现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的完整建设内容,将制度建设贯穿组织生活的全过程,由此促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制度体系的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和整体配套。

完善适合基层组织特点的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促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发展。基层组织制度体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组织建设的随意和无序,使一些成员在组织归属和行为选择上茫然冷漠、消极作为。在这种组织环境中,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和实践容易扭曲或消解,难以形成团结向上、务实进取的组织氛围,不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健全基层组织制度体系,提升工作的制度化水平要形成符合组织建设需要、适合基层组织特点并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当前尤其要完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建立理论学习制度、主题活动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奖惩制度,以及与中共基层党组织、统战部门的联系制度,就工作中问题及时商讨、有效沟通,使基层组织融入地区和单位的中心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作出贡献。

(三)创新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

突出民主集中制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规范组织生活、开展组织活动、搞好组织建设的基本遵循。民主集中制既是對执政党组织建设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更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实践发展和工作要求的经验累积。民主集中制原则内含着组织关系,强调在民主基础上形成组织的集中意志和集体行动。它使每个成员都能在由集体意志建构起来的组织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依托和行动目标,建构起牢不可破的集体联系。在这种联系中,组织成员的意见、利益和要求可以实现广泛参与、充分表达和真实体现,使组织真正成为团结凝聚广大成员智慧和力量的阵地。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功能和责任日益凸显的形势下,工作方式的失灵引发了民主党派作用发挥的不足,组织聚合的难度造成了民主党派整体功能的低效。创新是基层组织担负时代职责的动力源泉,是基层组织更富时代气息的制胜法宝。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方式要在政治原则一致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引导,改进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和自我教育的传统,引导成员形成思想活跃、意见多元的状态,从而增进政治共识;要在组织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提升业务融合,充分利用成员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化解本职工作与党派要求的张力,形成业务与党派工作的相互促进;要在制度规范一致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成效,重视情感沟通,充分运用成员日常管理与激励示范的双重效应,实现成员间团结合作和共同进步,提升组织的凝聚能力。

(四)激发基层组织的组织活力

发挥成员主体作用。成员是基层组织的主体,充分发挥成员的能动性是保持组织活力的关键所在。在基层组织生活中,成员主体作用要求的是一种组织关系,强调组织对成员的团结和凝聚作用,而不仅仅注重因身份联系起来的孤立个体的作用。这种通过组织形成的集体身份,既需要成员对组织的责任与担当,又需要组织对成员的尊重与支持。在集体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充分展示成员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党派成员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把成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党派基层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成员主体作用在基层组织活动中得到充分尊重和落实。

严肃组织生活。基层组织生活是民主党派教育管理成员和成员提高政治素质的主要平台,也是锻造和激活成员主体作用的重要形式。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是营造团结和谐组织氛围的基础,是确立成员主体意识的条件。组织生活既是对党派成员思想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更是对其参与组织生活热情和创造性的激励和保障。只有严肃基层组织生活,丰富基层组织生活内容,净化基层组织生态,纠正组织生活的形式化、庸俗化,避免基层组织的官僚化、行政化,增强基层组织生活对成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增强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成员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组织生活的行为自觉,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拓宽发挥作用的渠道。发挥成员作用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目的,也是基层组织建设质量的评价依据。便捷畅通的作用渠道不仅是体现成员党派权利的重要内容,能够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优势,还能促进集智聚力的实现,为民主党派积极作用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破解民主党派作用发挥不足的难题,就要充分发挥制度渠道的效益,把党派组织的优势利用起来,把党派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聚集起来,使其始终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建立同中共党组织的有效联系渠道,保证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政治方向,加强党派组织系统内的密切联系,形成基层组织与地方组织乃至中央组织的通达渠道,积极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促进基层组织与社会的有效联系,建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的有效纽带。

五、结语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在多党合作历史进程中发展和演变的,不同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的多党合作主题,也有不同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尽管如此,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价值和功能是始终存在的。因此,也就需要民主党派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形成相应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与方法。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正是在此基础上被发现并不断寻求解决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在借鉴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和参政党自身组织属性基础上创造的新的政党组织建设实践形式,具有不同于其他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特点。它从一开始就注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基础和突出本党派的组织特色,并以此构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价值立场和实践基础。不论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还是保持党派的特色优势,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具体运作形式,都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用的根本保证。

作为民主党派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基层组织始终将政治原则和组织特色当成组织建设的根本标识,看成承载组织发展和承担组织任务的重要依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应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为前提,以政治交接为主线,以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重点,坚持组织存在的政治责任,从党派的组织优势进行基层组织的建设和活动,团结和引导组织成员和所联系群众投身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宏图伟业,从中获得政治感悟,巩固政治共识,提升政治能力。强调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避免基层组织建设的价值迷失和方向偏离,是我国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一以贯之的根本要求。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协调和整合社会各方面关系增加了更宽广渠道,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凝聚各方面奋斗力量提供了更便利路径。最大限度凝聚共同奋斗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最大优势。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具有广泛联系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政治优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联系和团结人民的最前沿阵地,是保持民主党派政党特色的最原初源头,坚定政治立场,明确奋斗目标,增强组织优势,扩大组织影响,形成健全的、规范的组织形态,可以为新时代展示参政党新面貌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强大的社会合力,全面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效能。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76.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97.

[3] 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3.

[4] 习近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EB/OL].(2021-12-29).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1/12-29/9639907.shtml.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EB/OL].(2021-06-25).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07415/1707415.htm.

[7] 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EB/OL].(2021-02-02).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202/c117005-32019557.html.

[8] 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09.

[9] 习近平出席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1-09-28). http://www.gov.cn/xinwen/2021-09/28/content_5639868.htm.

[10]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1.

[11] 中共中央统战部一局.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编[G].北京:团结出版社,2018:56.

责任编辑:吉强

作者:鲍跃华

第2篇: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思考与创新

摘要:做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阐述了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提出了创新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 民主党派 基层组织工作 创新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侨胞眷属十分集中的领域。医学院校民主党派是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基层组织,在高校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诸多事体的科学进程中,尤其是在医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面临的任务和要求

当前,国内高校开始进入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包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同时也包括了如何有效推进政治协商和统一战线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作用。这对于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

一是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作用将更加重要,随着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院校的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管理等工作都需要相应的智力支持,而这无疑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的有效途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为医学院校民主人士的集中代表,其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势必更加重要。

二是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将面临更多的职能和任务。为了适应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除了要承担和履行传统的职能以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职能,与高校基层党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更好地代表民主党派人士的利益诉求,广泛参与到院校行政、人事、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运行管理模式需要调整和转变。由于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面临着新的任务,因此要求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相应地转化和改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四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的文化观、价值观、生活观、政治观不同程度地冲击人们的思想,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增长。

二、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目标和功能定位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任务和目标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与医学院校党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协助医学院校领导和管理者开展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工作,为医学院校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是加强对医学院校民主人士的組织和领导,应当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和带领医学院校民主人士为专业学科建设和院校发展献计献策,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是要为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出贡献。今后一个阶段,我国将重点深化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学院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专业的医疗人才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医学院校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按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院校内部各个教学单位积极配合,贯彻落实医疗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三、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方法创新

(一)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够。党派成员对统战方面的政策规定不熟悉、不了解,参政议政能力差。二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理论建设不够。对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的新部署、新任务未能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偶尔组织学习,也多是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入开展工作。三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工作载体缺乏创新,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成效。四是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的培养、使用力度不够。五是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支持力度不够。由于缺少必要的经费与场地,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正常化。

(二)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思考与创新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与政治引导。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中,有许多成员是专业领域的专家,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但在马克思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不断学习政治知识,提高理论政治素养,增强参政议政能力。

二是提升组织成员队伍素质。高校党委要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政治高度,从切实为高校服务的实际方面考虑,坚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深的,能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的基层组织队伍。高校党委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切实承担起培养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的任务,及早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培养人才,把尊才、重才、爱才、惜才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实现培养与用人相互促进,营造人才培养和流动的良好环境,发挥基层组织的整体效应,使民主党派人士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和载体。制度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比如,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基层组织学习制度》《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岗位职责》等制度,逐步使基层组织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还要建立健全具体的信息沟通制度、定期座谈制度、交友联谊制度、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要使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减少基层组织活动的随意性。在经费管理制度方面,应该单独从财务方面划拨资金用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需要。

针对新时期基层组织成员的分散性、灵活性特点,突破工作传统方法,利用网络新载体,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研究。如设立“统战”专栏专门网页、开辟论坛、开通工作QQ群、建立短信平台、开通工作博客、构建网络教育平台,等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增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实效性。开辟专栏宣传本单位统战对象的典型人物事迹提高统战工作感染力。

四是搭建多种服务平台。一要搭建建言献策平台。让基层组织成员认识参政议政的重要性,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及时建言献策进行指导和提供保障。二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高校教师自主时间较宽松,统一交流的机会较少。可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基层组织联谊活动,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学院建设等面进行交流。同时,能创造校际之间的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其他兄弟院校基层组织建设的动态,实现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三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更应考虑服务于地方医疗建设。围绕地方医疗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结合自己专业和研究方向进行项目申报和项目合作,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系2013年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课题“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成果。

作者:吴东 栗红侠

第3篇: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在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过程中,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成员趋同现象、指导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理论建设相对滞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力不强、党派成员政党责任意识和参政意识淡薄等问题亟待研究。从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分别提出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现阶段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建设。

[关键词]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在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在理论、政策和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研究的问题。如何针对这些新情况,解决问题,切实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促进其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这既是我国民主党派发展和建设中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也是新时期统战工作所面临的艰巨课题。

一、当前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成员趋同现象明显。我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自成立时起,就各具自身特色,有各自的发展对象和明显的界别划分。这种特色的存在使得各民主党派在与共产党长期共存的共同发展中,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社会基础扩大的趋势,民主党派成员界别的分布也更加广泛,党派界别模糊、组织发展趋同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各党派坚持的自身特色有减弱趋势,在组织发展中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质量和界别,不能严格坚持各自标准和特色,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民主党派的正常发展。

(二)指导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理论建设相对滞后。民主党派理论建设发展的历史比较短,理论成果也相对滞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对于政党建设的理论已发展成为一门较完整的学科。中国共产党执政60余年,期间对于其执政规律和理论建设等问题的探索从未中断,而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对参政党理论的探索与中国共产党对党建的理论探索相比,无论从理论准备、思考的起点、内容的完备程度都是远远不够和落后的。”[1]对参政党理论和参政规律的了解和认识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存在照抄照搬共产党建设理论的现象,缺少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在理论建设上,民主党派在很多方面与共产党有相似或相通之处,民主党派应借鉴共产党的理论建设成果,但也必须根据各自在政治参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具有民主党派自身特色的政党建设理论。如只是简单学习借鉴而不主动创新,则很难使理论真正成为实践的先导,为民主党派的建设服务。民主党派理论建设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不突破这个环节,就会制约民主党派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力不强。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基层组织建设。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基本细胞,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然而,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力不强,管理松散,成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还很普遍,基层组织活力不足、组织管理能力不强,使基层组织作为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严重妨碍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建设,影响民主党派作用的发挥,制约了民主党派的整体发展,因此增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活力尤为重要。

(四)党派部分成员政党责任意识和参政意识淡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的参政党,与其他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组织和社会团体有重要的区别,各民主党派自身肩负着重要政治使命,应充分发挥其政党功能,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对于民主党派来说,只有不断提高成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使其成员具备较强的政党责任意识和参政意识,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能。民主党派成员虽然大多是高学历层次人才,文化素质高,但还是有很多成员政党责任意识和参政意识不强。尤其是近年来,各民主党派的新成员数量倍增,人员构成更加复杂,由于职业或专业的局限,部分成员的参政意识和政党责任意识淡薄,甚至还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影响到了民主党派的建设和整体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寻求合理路径,不断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意识和政党责任意识。

二、现阶段完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思想建设。精神支柱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政党成员的思想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党的基本面貌。就个人而言,思想建设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就一个政党而言,思想建设解决的是立党宗旨的问题。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发展建设,培养具有党派传统和特色的成员,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二)理论建设。政党是不同于其他任何团体的政治高度集中的组织,政党的全部活动都是自觉的政治活动,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并指导自己的行动。执政的共产党如此,参政党派也如此。“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政党理论建设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党发挥作用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该党理论上成熟与否。参政党理论建设,“是一个政党建立主动性和发展多党合作必不可少的。”[3]民主党派理论建设的目的在于增强参政党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实践活动的能力。历史和现状己经并正在证明,多党合作格局和中国政治局势的稳定,需要有政治上成熟的参政党。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参政党理论的滞后性严重地阻碍了参政党的发展,成为当前参政党建设能否继续发挥其执政党亲密友党作用的关键性因素。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就是要解决好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相衔接问题,克服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雷同,参政党之间相互趋同的问题。

(三)组织建设。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是一个政党存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新社会阶层和各种利益群体不断出现,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我国的政党制度更具包容性。执政党要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组织独立性,在保证成员素质的前提下,鼓励和帮助各民主党派根据自身实际,适当地扩大发展规模,不仅为原有阶级阶层,而且为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新利益群体提供政治诉求、利益表达的渠道。民主党派要充分理解和发挥“组织归属”和“利益表达”这两个基本的政党功能,在组织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组织成员的组织归属感,表达各自所联系政治群体的利益诉求,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即保证民主党派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活力。

(四)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中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保障性的建设,是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不可缺少的载体,任何政治意识,只有经过制度化,才能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当前,我国参政党的发展建设普遍缺乏有效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相当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在基层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很难具体操作。没有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民主党派不可能成长为成熟的政党,也不可能真正担负参政党的政治使命。制度建设包括民主决策、选拔选举、任期考核、党内监督、组织发展、教育培训等相关制度。各民主党派应当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结合新时期各自的历史使命,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特点、适合组织运行需要的制度体系,并逐步加以科学化、规范化,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三、现阶段完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一)思想建设方面。1.现阶段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重点内容,一是学习和掌握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二是学习了解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共产党休戚与共的战斗和发展历程。通过思想教育,既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引党派成员,提高成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又要使党派成员了解和认同本党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工作的重点对象主要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中青年骨干分子。为其成为具有党派特色的代表性人物奠定思想基础。3.思想建设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各项制度,要把思想建设工作日常化。民主党派的各级班子,要高度重视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建立有一支能做思想工作的工作队伍,完善思想建设的各项制度,努力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建设的规律和方法,探索在网络时代加强党派成员思想建设工作的途径和形式。

(二)理论建设方面。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队伍。民主党派要重视理论建设的意识,加强民主党派理论队伍的建设。民主党派人才汇集,拥有众多的专家、学者。民主党派应当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发现和培养理论人才,尤其是中青年的理论骨干,逐步形成一支自上而下的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党派工作、具备研究能力的骨干理论队伍,推动理论建设的深入展开。民主党派理论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党派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基层理论工作的创造力,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各种理论队伍建设要素,提高理论研究的实效性。2.构建与民主党派发展相应的理论体系。当前,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多元化要求政党要比从前更有效地发挥利益表达、利益整合的功能。民主党派必须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参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规律,坚持统一性和差异性原则,探索作为参政党与执政党不同的特点,努力构建与参政党建设所需要的科学目标、理论思路、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等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增强民主党派理论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民主党派通过构建与参政党发展相应的理论体系,要形成自身特色,以体现作为参政党的政党属性和政治地位,即为自身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又能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发展。3.民主党派理论建设应树立问题意识。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民主党派理论建设树立问题意识,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就是要通过理论研究,积极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通过强化问题意识,自觉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增强参政党意识,注重自身特定诉求的表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

(三)组织建设方面。1.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是全面提高参政党素质、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前提,民主党派最初的代表人物都极具人格魅力,成为民主党派早期组织发展的凝聚力。培养代表性人物,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体现党派特色的重要方式。从现代国家的政党发展趋势看,要逐步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特别是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不断扩大参政党领导人的影响力。注重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充分体现本党派特色的后备干部队伍,是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保证。2.组织发展问题。一方面要强调保持民主党派成员高素质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强调其发展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保持适度规模。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具体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组织发展中量与质的关系。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量,没有数量,民主党派就很难产生相应的影响。在注重量的同时,发展民主党派还要注重质的问题,民主党派是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政治与经济实践经验既是民主党派享有良好声誉的源泉,也是其发挥参政功能的宝贵资本。在发展中如果忽视质量,放宽标准,大量发展一般人士,高素质的代表人士和骨干成员偏少,就很难坚持己经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势必影响民主党派的整体形象,因此,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必须在注重量的同时,也要注重质,把质和量统一起来。二是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必须坚持重点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根据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各民主党派中央1996年关于组织发展工作的座谈会纪要。各民主党派应该有自己的发展重点,在发展成员时主界别和其它界别分别占70%和30%。各民主党派应该用活70%、用足30%。主界别内,要发展有代表、有影响的人士,以体现本党派的优势和特色;在非主界别内,要力求来源广泛性。在成员构成中,既要体现主界别的特色和优势,又能体现其他界别参与的广度。这样,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就更切合实际。

(四)制度建设方面。就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而言,重点主要是:建立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程序;成员发展的考察培养制度;机关工作制度;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等,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合民主党派特点、有利于促进民主党派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制度。

制度建设就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政的实现方式而言,重点主要是:积极推进各级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包括协商制度的经常化、协商内容的规范化、协商程序的规范化等;积极推进民主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民主监督虽为“柔”性监督,但民主监督的过程和制度必须具有“刚”性,做到“刚柔相济”。否则,完善民主监督的目的和效果就不易达到。

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因此完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建设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复杂过程。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应遵循由易到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党自身建设的水平,使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 宪.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2]列 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41

[3]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335

责任编辑/金 鑫

作者:张大成

第4篇:民主党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刍议

中共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国人民规划了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为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但是,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仍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如,基层组织建设很不平衡,有些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成效不明显,个别组织活力不足和凝聚力不强,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不科学,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还有一些基层领导班子成员缺乏党派工作经验,缺少组织能力,致使组织活动不正常,组织制度不健全,组织发展缓慢,活动内容呆板,活动形式陈旧。还有个别组织涣散或成员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党员的积极性,影响了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参政党队伍势在必行。去年以来,各民主党派省、市委会相继完成了换届工作,实现了班子的新老交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相继完成,为了推动基层组织迈出新的步伐,促进基层组织制度化建设,结合当前开展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应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拓宽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展现基层组织新形象。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细胞,是联系广大党派成员的桥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发挥基层组织党员作用,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参政党的需要,是从组织上保证发挥参政党职能作用的需要。

基层组织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基础,是参政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在民主党派的建设中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发展、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参政议政和反映社情民意、社会服务及海外联谊等大量党务工作都落在基层组织,体现党派形象和作用的窗口也在基层,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总要求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加强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机制建设。以推动基层支部组织学习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学习等组织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以强化组织发展为重点,通过不断吸收高素质新党员以壮大组织力量,增强组织活力;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手段,提高组织履行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海外联谊质量和水平;以推进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为保证,增强基层组织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基层组织建设的总要求是,制定完善制度措施,建设团结有为的领导班子,丰富活动内容,增强组织活力,使政党意识不断 2 成熟,参政能力不断加强,运作机制不断规范,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组织结构日趋完善,组织功能更为有效,履行参政党职能质量明显提高。

三、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参政党队伍 在新的形势下,民主党派如何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核心是要进一步加强全党自身建设。自身建设的重点在基层组织。因此,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重在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

民主党派各上级组织及其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搞好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一把手要亲自抓基层组织建设,要深入基层,带头调研,了解支部情况,帮助制定实施措施,加大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积极帮助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及组织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善于抓典型,树典型,以点带面,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典型宣传,推动基层组织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思想建设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根基。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搞好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根基就筑牢了,基层组织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1、抓好理论学习,加强能力建设。基层组织应完善自我教育机制,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并引导党员利用媒体、 3 报纸、网站多种形式丰富知识,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主要应学习的内容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宪法、法律法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中共各级党委重要会议精神;各级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党派上级会议、指示精神;党派章程等;深入了解多党合作的历史,加强国情、省情和历史文化教育。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了解国家、省、市发展情况,为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开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供思想基础,这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

2、弘扬优良传统教育,加强思想建设。通过各民主党派正在开展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把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政治交接的重点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领导人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 ,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良传统不仅要继承,还要创新,要在新的实践中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在党务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研究新问题,创新新思路,传统教育要经常化,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并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 4 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性。

3、加强政党意识,积极倡导奉献精神。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认真坚持两个5号文件精神,坚持各党派三个《纪要》精神,提高参政党意识和多党合作理论水平,自觉维护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育党员自觉履行参政党职能,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关系,积极参加党派组织活动,正确处理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关系,服从大局,甘于奉献,勇于为多党合作贡献力量。

(三)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壮大参政党队伍

1、重视组织发展工作,建设高素质参政党队伍。民主党派的地位随着其政治使命的不断提升而提升,特别是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对民主党派提高自身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而抓好成员的发展工作,把好入口关尤其重要。首先,应确立科学、严格的标准。科学,最要紧的是全面看待综合素质,求全责备固然不行,全面衡量却十分重要,千万不能一俊遮百丑,能力、人品与政治素养缺一不可。严格,就是要宁缺毋滥。民主党派的发展名额极其有限,一定要十分珍惜,决不要随便拉进一个人。其次,要规范发展程序,改进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明确准入条件,调动全体会员发现、举荐人才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员举荐,择优吸纳的成员发展新局面,使会员发展工作突破少数人关注、参与的局限,最大限度地保障新入会员的优秀性。第三,要将组织发展和后备 5 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履行参政党职能相结合,与改善强化提高人才结构相结合,建设一支高素质参政党队伍。

2、重视加强基层组织班子建设。基层组织班子建设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一是基层组织要选配能干事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要热心党派工作,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要作风正派,想干事、能干事,能积极组织党员活动。二是基层领导班子成员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严于律己,积极奉献,处处做出表率。要紧紧依靠本单位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的关系,热爱党派工作,密切联系党员,努力为基层组织建设做出贡献。三是建立和完善基层组织班子成员述职制度和党员评议制度。班子成员应做到每年向党员述职一次,提高班子成员履行职能的责任感。

3、重视选拔和培养后备干部。要在发展中发现和选拔高素质、有代表性、有事业心的人才入党,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要在履行职能的的实践中发现和培养党员中有能力,能干事,事业心强的同志作为后备干部加以培养,按比例选配后备干部,形成一支动态管理能上能下的后备干部队伍,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储备人才,为上级领导班子输送人才。要积极推荐骨干党员参加学习班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 制度建设是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保证。

1、健全支委会学习制度。民主党派党派基层组织支委会应至少每二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学习文件,研究工作,安排活动。要及时贯彻中共和本党上级组织重要会议精神,在遇到国内外重要事件时,要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支部班子定期组织学习,加强本党优良传统教育,提高班子成员多党合作意识。

2、建立组织定期活动制度。基层组织应坚持每两个月或至少每季度活动一次。基层组织要指定专人做好活动记录,便于总结汇报和检查工作。基层组织活动要制度化,活动形式多样化,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有重点,年终有总结。各党派市委组织应基层组织的活动情况建立奖惩制度,并作为评先的重要依据。

3、组织发展制度化。基层组织要坚持联系考察制度,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入党前作为联系对象,基层组织要认真培养考察,引导参加一些学习和活动,提高认识水平,培养考察时间原则上为六个月。

4、建立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制度。各党派基层组织应立足本职,围绕本地区、本单位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并根据基层组织的工作计划,组织党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人每年至少要写一个提案或一个建议,并形成制度抓好贯彻执行。

5、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制度。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根据自身特点 7 和优势,可自行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也可几个基层支部联合开展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好引资引智工作,既能大大丰富活动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党派社会知名度。

第5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发展问题研究

白雪莲

江西农业大学胡春晓教授指出: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环节。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政党作用的一个重要保证。搞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组织的基础作用,对于增强民主党派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贯彻执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国内国外政治环境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既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存在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是民主党派发挥参政党作用的需要,也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的任务。民主党派只有自觉地把自身建设成为高素质的参政党,才能更好地体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关系,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有助于增强民主党派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民主党派队伍中来,形成民主党派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

(一)作为参政党,本职工作就是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但部分基层组织对思想建设工作在党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思想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缺乏全局、系统地了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收效甚微,使得少数会员参政党意识、政治责任感相对淡薄,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单一,创新意识不够。加之民主党派的部分党员对开展各种活动的作用认识不足,又缺乏足够的活动经费、车辆及活动场所等,使得基层组织活动难以开展。

(三)中共部分领导对党的统战政策认识不足,贯彻执行不到位,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困难和问题的重视与支持不够,个别单位领导对单位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工作根本就不支持,少数单位不同意请假参加民主党派的组织活动。

(四)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基层组织工作尚未形成一整套适合自身特点的,适应组织运行的管理制度,工作不规范,后备干部统战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培训少。近年来,民主党派成员数量不断增多,新加入的民主党派成员呈现年轻化的特点,但普遍对党派的历史、传统和多党合作以及统战理论缺乏深入了解;部分成员在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缺少沟通,学习培训跟不上。

(五)与政府部门中共党组织的联系不够密切,影响到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结构松散,成员大多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和部门,且多为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本职工作繁忙。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兼职,不少还是领导同志。加之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受到多方面限制。一系列状况表明,单靠自身开展工作难度很大,必须依靠中共基层党委和民主党派上级地方组织的关心和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就主要的活动、重要的问题主动、及时地与中共基层组织沟通信息,征求中共组织的意见,看重中共基层组织的意见,增进诚挚、融洽的关系。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对策

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设既是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保证。

(一)要选拔有一定政治水平,参政议政意识强,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一定群众基础的同志担任班子成员及支部主委,努力维护和增强班子和支部之间的团结。领导班子是组织的核心,领导班子素质的高低,是否团结,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因此,在配备领导班子时,要从提高班子的素质入手,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选举决定”的原则,严格选拔条件和程序,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落实民主党派成员在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权利,力求选拔出一支能力强、威信高的,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支部领导班子。其次,要严把“教育关”,就是科学地判断形势和准确地把握方向。通过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专题讲座,对基层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培训。要引导他们加强自我学习、注重自我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政治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为带领基层组织发挥参政党职能,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提供思想保证。

(二)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作用。他们来自于基层组织,是其中的优秀分子,参政议政水平高,能力强。不仅他们自己要积极参政议政,还要带领基层组织所有成员参与,把自己好的经验和大家共同分享,避免走弯路,让大家都来关心社会,深入调查、研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共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形成提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

(三)加强党派机关建设。要引导各民主党派专干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综合素质,加强团结,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机关,切实履行好党派机关的服务职能,推进党派机关建设与管理上新水平。

(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培养党派中的骨干成员,这是关系民主党派能否与中共长期共存的重大问题,做好后备干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并结合各民主党派实际状况,坚持选拔标准,严格选拔程序,把后备干部的物色、考察、培养、选拔等各项工作制度化。吸收一些知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中青年骨干到后备干部队伍当中,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和参政议政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五)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广泛参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重大活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地方重要事务以及群众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反映社情民意,这是基层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组织的主要职能。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六)保障基层组织的活动经费,增强民主党派工作活力。市(区)统战部应该为各民主党派拨出足额专项资金,确定活动主题、便于自主性的开展活动,促进组织生活的制度化,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方面,要通过活动引导、推动广大党员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交流经验、联络感情,促进了解、增进共识,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进一步推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以活动为载体,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搞好服务。

(七)要拓展参政议政的新领域,开辟参政议政的新途经。既要立足党派的特色和优势,在自身的优势领域作出突出的贡献,又要在"新领域"积极参与,献计献策。这就要求基层组织要开辟参政议政的新途径,研究新方法。一方面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拓宽信息渠道,提高参政议政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如建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与政府基层部门的对口联系、在社区建立“社情民意联系点”等方式,深入到一线工作部门,走入群众中,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广泛收集信息,基层会员可以在网上与其他会员交流思想,也可以在主流网站开设搏客,直接征求社情民意,然后把网上很多群众的合理意见提炼为自己参政议政的提案和建议。通过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水平和效率。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制订规章制度时,不仅要注意约束性的制度如:《成员行为准则》、《学习制度》《经费使用规定》等,更重要的要考虑制订一些调动成员积极性的激励制度,如“维护成员合法权益制度”、“成员有病探视制度”、“奖励好成员、好建议制度”、“推荐优秀人才参政制度”等等,使之与约束性制度相配套,有机结合,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事实充分说明基层组织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参政议政是大有可为的。只要合理的安排、给予机会,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好。组织活动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活动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党派凝聚力。因此,组织活动只有结合新情况,努力在思路上创新,力求内容和形式有创新,目标与效果相统一,才能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6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干部的职责(二)

第 1 页 共 10 页

方组织中的职能部委室正副职和委员,代表,以及中青年骨干会员,都应算入此列。 由于基层组织的换届也已变成五年一届,因此与市、省、中央组织同步。任职时间的延长,理应加强基层组织干部的培训。

2、基层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础。

常言,上面千头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是基层组织。尤其是地方组织、省级组织,中央组织机关干部都是专职。干了工作有工资奖金。而基层干部完全是无私奉献,既有本职工作,还要忙会务,其辛苦可叹!而那些专门忙会务的,通常往下布置的工作又很多,很杂,包括组织,宣传,社服,研究室等部门,所有的工作都要落在基层。而江泽民曾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保稳定,就是保住老百姓不闹事,保民生就是保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所以我们民主党派一切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千方百计关心基层干部,千万不要认为基层干部该干,该吃苦,而是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试想一下,一个五年中什么都不干的支部主委,你能把他怎样?一个五年中干的非常出色的支部主委,你又能给别人什么想头?目前有一种倾向,重视上头,轻视下头,重视发官帽的,轻视抬桥子的,重视有钱的,轻视钱少的。如果这种倾向发生在有利害关系的行政、党群部门或单位,还可以理解。但是在民主党派内部,这样便是对基层干部和会员的最大打击。而且,对会员无所谓,最多不干,但受损害的是民主党派自身,是民主党派的形象和组织的专职干部。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包括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素质建设,基础工作的硬件建设等。而在思想政治建设中,还包括政治学习,思想工作,形势教育,宣传鼓动,统战理论研究,信息沟通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在组织建设中包括各级组织领导的理论建设,骨干建设和后备干部培训机制,发展新会员及培训,机关软硬件配备,离退休老同志老会员的照顾,女会员和困难会员工作等,还包括制度、程序建立。但是在组织建设中,最关键最困难的,应该还是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不但是组织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思想政治建设,队伍素质建设以及各项基础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最终要靠基层去落实,一切成效要靠基层去检验。基层搞好了,地方组织自然就搞好了。而基层没搞好,地方组织一切的好全是假的、虚的。所以,基层组织是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基层组织中的干部,其重要性就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基层组织不是空壳,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基层干部来表现的。基层干部卖力,基层组织就有活力。基层干部不来气,大家会员就不来气。因此抓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最终要落实在基层干部的选拔,培训和使用上。

第 2 页 共 10 页

3、基层组织的干部应该做好的几项工作 (1)熟悉会员基本情况,关心会员,传递温暖

作为总支、支部干部,对本组织会员的情况,不能只是了解和知道,而应该是熟悉。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身体状况,子女就业,电话手机号码,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需要帮忙的,要向市委反映。有生病受伤住院的要去看望。有60大寿,70大寿的,要送去蛋糕。家庭有矛盾的,还要去调解安慰。这样你的威信和品格就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来。其实,会员不要你发工资,只需要你代表组织给点温暖,而会员则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他会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最好是建个台帐,每个会员写上一页。

在关心和熟悉会员中,尤其要关心老同志,老会员。离退休会员本就无所事事,衣食无忧,但他们是组织宝贵财富,曾经做出了许多成就,所以去探望关心,会令他们高兴。尤其在他们生病住院,甚至去世,更要尽心尽力去看望安慰。市委和总支的活动,尽可能通知其参加。重阳节,教师节,春节团年,送文化等,都要尽可能想到老会员。

熟悉会员的方法是:家庭走访,组织活动交谈,侧面了解,联系子女或亲属,市委会翻资料,写专访报道等。

(2)、开好基层组织会议,过好组织生活

基层组织的会议,一般包括全体会员大会,总支或支部大会(包括扩大会),总支支部委员碰头会(小范围),干部或新会员培训会。基层干部还要参加上级召开的有关会议。

其实一般情况下,总支或支部的一次会议便是一次组织活动。

基层组织会议不宜太多太繁,一是无经费保证,二是时间不好统一,三是开多了影响本职工作。一般情况下,总支大会每年有一次或两次足矣。各支部活动一年有2—4次也可以。但总支、支部或总支支部扩大会,至少每季度应一次。

组织活动的内容包括:总结阶段工作,通报会员信息,传达上级文件,学习有关专题,进行人员培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和决定工作事项,研究和决定人事问题,通报经费收支,收交会费等。每次侧重解决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问题。

筹办会议,搞好组织活动,一般应有如下程序;

首先是确定会议主题(主要活动内容,学习的东西,选举和人事安排方案,要研究解决哪些工作问题等)。

其次要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通过主要领导的商定,选一个大家能接受的时间和地点,根据会议的主题,通知相关人员参加会议。支部主委是通知会员参加会议的第

第 3 页 共 10 页

一责任人。定的时间干部要遵守,不能无故缺席,不能迟到,要尊重别人的时间。

再次,要确定会议主持人,主讲人,记录人和召集人。

最后,要确定会议经费,吃饭,水酒,荼园消费等。如果有会费,就会费支出。如果没有会费,有没有会员赞助?给赞助者什么回报和感谢?或者采取AA制筹措费用。如果要坐车外出,还要落实哪些人开车?在哪里集中或如何走等等。

所有的经费均应有凭证并记帐,并公布。所有的会议决定事项均应有记录。必要时,可请上级组织到会指导。

(3)、要善于运用“短板理论”开展会务活动

“短板理论”也叫“木桶理论”,是近年国际社会流行的管理创新。其基本原理是: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板决定,而是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不补起缺口和漏洞,长板再长也不装水。

这种思维也叫逆向思维,这与我们多年来提倡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学先进赶先进”,“抓好两头带中间”,“以点带面”等习惯性方式方法,完全不一样。决定一个国家发达的水平和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是看拥有多少国民生产总值,有多少富翁?而是看最底层的人们过的怎么样,有无钱花?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全球三分之一,但其富裕和舒适程度,远低于瑞士等国。它的短板是“富人太富,穷人太穷”。绵阳中学和南山中学每年都要大造声势,宣称高考重点上线率第一,本科上线率第一,高考录取线怎样?但是用“短板理论”来对照,它宣称的第一连资格都没有!因为你在学生初中毕业时就在全省全市“掐顶掐尖”,把最好的学生都网罗去了,差生你不要,基础本来就好很多,你怎么不冒尖,不争第一?在有的学校,成绩差了连高考都不让你考,怕影响“高考升学率”。这就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反动性所在。不是全面均衡提高一切学生的素质,而是用考试机器制造考试机器人,出来后除了会考试什么都不会。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中国再过一百年都不可能出顶尖创新人才,更不要想出什么得诺贝尔奖的人才。改革开放前,中国14万留学生出去,返国达20万,包括很多出生在海外的学子也回国。改革开放后,320万留学生出去,有300万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稍微有点办法的人,都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出国去。为什么?不仅仅是国外生活好,待遇高,而是国内僵化的体制和死板的环境,留不住人才,招揽不进人才,而国外的环境有利人才的发展和自主创新。美国学生考试考不过中国,但他们有生气,有活力,学习方式灵活,提倡自由发展,走进社会有用,得诺贝尔奖也多。因此,我们要学习运用“短板理论”,关心影响全局的“短板”,并把短板补长。

第 4 页 共 10 页

在会员中,经常在组织活动中出现的人,干部、骨干、中青年会员,我们比较重视,也应该作为基本的力量使用和发挥。但那些不太经常参加活动的,年纪偏大的,或者对组织有看法被冷落的,还有经常唱点反调的,或长期在外地的等等“边缘”人物,我们尤其要关注,要过问,要了解他们的动向。不要让别人感觉入了民进什么都没得到,有组织和无组织一个样,有后悔入会的感觉。上了年纪的人,后悔心情、忧郁心情,大大不利于健康。在推荐先进,选拔代表,培养后备干部,奖励表彰等问题上,也要注意公平公正,不要让好事好利益总被一些人占,先进总让一些人当。这就会让其他人的积极性遭受打击,最终形成只几个人在跳独舞。有时候“短板”还有其长处和优势,关键是去发现,发挥。而且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是会变化,转化的。

在民进文艺总支的会务活动中,长处和优势是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技能。书法,绘画方面人才济济,有钱的老板和经营者也很多,拥有私家车的也越来越多,想办活动的心情是一致的。但是在人才方面,艺术人才的“短板”是声乐,器乐和舞者不多。书画人才的“短板”是年龄偏大,中青年后继无人。文化方面的人才是体育和武术精英太少。会务人才上更是缺少既热心,又懂行,还有时间和精力的领军人物。在组织活动安排上,短板是经费。能有充足的会费是不可能的,如何筹措活动费用,如何推广AA制,如何回报那些热心会务的会员,还需要好好研究。另外在时间上,总是你有事,他有事,很难有协调一致的机会。在进行组织活动中,如果光读文件学习也不好,太枯燥。如果每次活动都打麻将斗地主也不好,形成了业余娱乐,失去了民主党派的政治性。如果每次活动只一个人讲,其他人听,也不好,就不能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但没有一个主讲人,主持人,也不好,就形成了“社员大会”,议而不决,失去活动的目的。

总之,运用“短板”理论,就是要不断发现和研究会务活动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逐步把“短板”补起来,从而提高基层组织整体水平。

(4)、基层组织干部要做到脑勤、手勤、腿勤、心勤。

脑勤。就是要善于学习,善于动脑筋,想问题,找办法。目前基层干部最短的“短板”是统战知识和政党理论学习。大多数基层干部没有系统学习过,或者说根本没有学习过。连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中央89年14号,05年5号和06年5号文件都不知道。甚至连会章,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都没学习过。更别说学习一些政党理论书籍,统一战线杂志,民主党派网站和报纸上的相关理论。即使有些会员参加过市、省级有关培训,可能也只是一点印象,因为本职工作忙,早就忘了,还给老师了。还有的心里急,想学习,但又不知道学什

第 5 页 共 10 页

么?怎么学?总之,学习和思考是基础,是必须要加以重视的。在学教活动中,就是要引导我们学习政党制度,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会章会史和优良传统,学习时事政治和统战基础知识,学习身边的先进人物,从而武装自己的头脑。

手勤。就是要动手写东西,比如写统战理论文章,写征文,写会务活动的安排和记录,写心得体会,写一切所见所思所感。常言说:“好记性赶不上烂笔头”。经常写,就会头脑清醒,四肢发达。但是现代人越来越懒于动笔,开个会,10个人有9个无笔,更不会作记录。如果手不动,再加上脑不想,就是非常危险的,离中年孤独症和老年痴呆症不远了,现代社会的手勤还有就是上网交流,用手指去点击民进中央,民进省委,绵阳民进网站,与会员网上交流,用电子邮件发送网稿,甚至与会员“网上聊天”,表达关心和问候,了解情况。当然,手勤的主要意思是亲身实践,亲力而为,以身作则。

腿勤。就是要迈开双脚,走到市委会去,走到会员中去,走到实践中去,走到大自然中去,现代通讯的发展,使很多人习惯打手机和发短信,但有的时候,走是更好的方式。亲身参加活动,亲自到会员家中登门拜访,更能消除距离感,带来关切感。有时候,宁愿干部自己跑一趟,也不要指挥会员跑一趟。每一个总支主委,支部主委,在任期内至少应该知道其会员所在单位和家庭住址,至少应该拜访一次。腿勤还包括对上联系,对下指导,也包括以车代步,运用交通工具去跑。

心勤。也就是要热心会务,关心会员,有一颗奉献之心,平常之心,上进之心,既然当了基层干部,既然会员选举了自己,组织任命了自己,就要操点心,想点事,作些奉献。睡前饭后花点时间,回想一下还有什么会务工作没做,什么活动没有安排。不要尸食素位,混几年就下课。功德自在人心,头顶三尺有神灵。你的一切,别人都会记住的。

当然还可以罗列类似“眼勤,嘴勤,耳勤”之类的要求。但是这些基本上都包括在以上几勤中,只是区别不同而已。这些勤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心勤”。一切皆发于心。有了心就有动力,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耳鼻口手等,就会运用智慧和能力。就能达到一切目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心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了心,什么都好办,什么也都能够办成。

(5)、物色和发展新会员,壮大组织,提高素质。

组织不增加新鲜血液,就像一潭死水,就会发臭。因此组织发展的问题,必须引起基层干部的高度重视,要把会发展新会员作为一项基本功。

但是,由于民主党派发展新成员要受数量上的限制,每年发展的新会员不超过总数的

第 6 页 共 10 页

5%。作为民进绵阳市委会,2009年共拥有750多名会员,按5%计算每年只能发展37—38名,分到各基层组织是多少?民进文艺总支是多少?很显然是不会太多的,顶多就是每年3—5名发展名额。

这就形成一个矛盾,一方面老会员,退休会员增多,使基层组织缺少活力,另一方面大量希望入会的新同志,因名额有限制入不了会。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充分把政策用活用好,保证每年要有几名新同志加入文艺总支。另一方面,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更要充分注重质量,要广中选精,好中选优,优先吸收在各方面有影响力的,政治和艺术素质好的,会务活动表现积极的,在某项领域成就比较突出的,组织开展活动急需的,自己主动申请入会的。

我们还要认真按照会章的规定,对入会后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甚至触犯刑律的,道德败坏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加入法轮功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的等等,要报请市委会对其予以除名。对长期无故不参加组织活动的,拒不交纳会费的,甚至对民进组织进行攻击和中伤的,要劝其退会。也就是要有进有出,不能光进不出。退休是有年龄限制的,但是会籍是不存在退休的,不能说退休了,在单位上不上班了,就退出民进。不是这么回事,退了休的民进会员仍是民进会员,仍然可以参加组织活动,并对组织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民进会员的具体标准在会章中有明确规定。主要是三个原则:一是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二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中高层人士,三是生活和工作在大中城市。当然这个原则也有很多具体操作方法,比如随着参政议政范围的扩大,社会新界层的增多,民进也有很多不是教育文化界的入会,比如科技、党群、私企、新闻等界别和律师,又比如从事个体户、文化产业、设计开发、房产物管的人士等等。原来不允许记者、编辑入会,现在已经有了。在2004年抗洪抢险中,陕西省渭南市有一位民进会员记者英勇牺牲,民进中央还追授他为“全国民进优秀会员”。现在是除了公安、武警、部队、国防科工委、九院等带枪的部门之外,几乎都有界别人士加入民进。另外,什么算中高级知识分子?不太好掌握。一般情况下,工程师以上,省市级协会会员,具有大专文化,小学高级以上、都应该算知识分子吧。还有的虽是农民或个体户,但在某些艺术领域具有很大影响,也应该算吧!总之,在具体操作上要灵活掌握。

民进的会章对新会员入会也有详细的程序介绍。我们在实际执行中,应该要把握好如下六个关键环节。

第一步,是要在社会活动中,艺术交流中,朋友交谈中,注意宣传民进组织是干什么

第 7 页 共 10 页

的,有些什么人参加了,加入了民进有什么好处和活动,让别人了解这个组织,产生好感,从中发现可以发展入会的人员。

第二步,通过交流,别人提出希望进一步了解民进组织时,要及时给别人送去有关学习资料,比如会章,民进五大汇编,绵阳民进和四川民进杂志,民进二十年纪念册等。还要介绍绵阳民进,四川民进的网站、上网点击,欢迎加入文艺总支QQ群进行交流。

第三步,由总支或支部负责人带队,与介绍人一起进行组织谈话,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愿望和入会动机,进一步介绍民进组织在全国,在四川省,在绵阳市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文艺总支的结构和活动。在对方已经写出书面申请前提下,发申请书填入会申请。

第四步,介绍人2人签字同意后,交支部审查,支部主委同意后交文艺总支主委。如果是总支直接出面发展的,要给所在支部通报。总支主委会或总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组织委员签署同意入会的意见,总支主委在申请表上盖章,报呈市委办。

第五步,民进绵阳市委一般每年两次讨论新会员入会。大致是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均是在主委办公会上讨论决定。一般情况下,总支应在市委主委会讨论前至少一个月呈送新会员申请表,并附上入会申请书。市委主委会审批同意后,由市委组织部给入会者本人发一份入会通知书,给单位党组织送一份公函。

第六步,转交入会通知书和入会公函,并代表组织与新会员谈话,通知新会员参加相关活动,推荐参加民进市委会举办的新会员培训班,市社会主义学院,四川省社院学习等等。新会员一般应该在第一次参加组织活动时交纳当年的会费,并履行自己的职责。总支和支部应该在组织活动时,对新会员进行介绍,召开欢迎会。为了让会员之间加强联系,在成员变动较大或2年左右,应重新印制会员通讯录。

(6)做好基层组织的宣传报道和信息工作。

宣传工作是基层组织的重要工作,是民进市委宣传工作组成部分。宣传工作不仅是总支和支部宣传委员的职责,也是每一个民进会员,特别是民进基层组织主、副委的份内之事。宣传委员与基层干部对宣传工作的区别是:有专职有分工,但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共同搞好。

a) 宣传的方式有;口头表扬,大会表彰,民进杂志,网站上报道,地方电台,电视台,报刊上发表文章。文字,口头,网络,影像等各种方式。

b) 宣传媒体主要有:①会内的网站,如民进中央,民进省委,市委的网站和民进文艺总支QQ群等。②会内的杂志:如民进中央的民进会讯和月刊《民主》,民进四川省委的《四川民进》,市委的《绵阳民进》。③统战系统报刊:如《团结报》、《四川政协报》、《四川统一

第 8 页 共 10 页

战线》、《中国统一战线》《绵阳政协》、《四川政协》《四川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及其相应的绵阳市委统战部邮箱,绵阳政协研究室邮箱,绵阳文联网站等。其中绵阳政协网站采用了,还可能推荐到省政协的网站采用。④地方大众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绵阳日报,绵阳晚报,新报,绵阳电视台,华西都市报等等。

在这些众多的宣传媒体中,最常用,采用最多的主攻媒体应该是:中央级的,以民进中央网站,民主杂志和团结报为主。

省级以四川民进网站,四川民进杂志和四川政协报为主。 市级以绵阳民进网站,绵阳民进杂志和统战部,政协邮箱为主。 地方媒体以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电视台为主。

c) 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地方组织如民进市委的大型活动,举措,对党和政府决策的表态等等。民进会员在本职工作中和艺术创作、科技领域和社会活动中的成果,荣誉,进展,社会反映等。民进市委和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中的举措,提案,建议,接受记者走访,对社会活动和“一府两院”报告的看法等等。对统战知识,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制的学习理论文章。文学艺术创作作品。参加民主党派,统战系统,人民政协等举办的征文活动的文章。教育改革论文。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等。可以利用走访,图书,简讯,动态,调研报告,图片新闻,专访,通讯等各种文体来报道。

d) 宣传报道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提高组织和个人知名度,也可以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完成上级组织的考核任务并获得奖励。我们可以单独以通讯员身份或联合专业记者,大力搞好宣传工作,把该报道的人和事报道出去。

信息工作从广义上说,也是组织的宣传工作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信息工作, 是有别于广义的信息,而是专指民主党派的专项信息工作,是省级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的基础工作之一。在省级组织和民进中央,新闻宣传工作归宣传部,宣传处分管,而信息工作分归研究室管。在每年底的考核评比中,信息工作和新闻宣传是分开评的。

什么是信息?特指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顾名思义就是社会情况和民众的意愿。就是 需要上级领导知道的情况,提供消息给他们。信息工作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和自身建设基本职能的主要渠道和有效形式,为社会调研,理论研讨和参政提案,议案提供依据。

信息反映些什么内容?一是党和政府,本地党政部门重大决策出台后,会员及其联 系的群众的普遍性反映,或是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召开前,社会和群众希望关注的问题。二是

第 9 页 共 10 页

对当前和近期国内外,会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带普遍性,倾向性的社会动态,民意的反映。三是会员及社会对当前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四是关系改革开放,社会福利,经济建设,民生民意情况的动向反映。五是对政党制度,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六是关于民进各级组织在自身建设中需要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七是会员重大举动,重要成果,荣誉,项目等反映。八是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严重事故,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九是涉及党风会风和廉政建设的,反贪反腐的。十是涉及台、港、澳、中外关系和国际局势的看法和建议。

信息反映的渠道和程序是什么?民进中央和民进四川省委分管信息工作的职能部门是 研究室,民进绵阳市委归于参政委和办公室负责。在基层组织中有信息员网络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干部,这些都是信息骨干。每一个普通会员也有收集和反映信息的责任。可本人直接反映信息,也可以通过信息员和专职干部代为反映。

信息反映给谁主要由信息本身决定。如果涉及本地党政决策部门的建议和群众的呼 声的,可以反映给本地民进市委会,本地统战部和人民政协,还可以直接向党政机关及行政部门反映。如果是涉及全国性的,全局性的,可以向民进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反映。许多重大信息,经由民进中央,人大,政协,统战部的信息渠道,可以直送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及常委。这种由普通民进会员,基层骨干,经过信息渠道,直达中央领导的称为“直通车”。但是这种惊天动地的信息并不多,大量信息都是向本市和民进四川省委反映为主的。如果上级认为有价值,自然也会向各级领导部门推荐的。民进四川省委和民进中央还有专门的机构,并办有专门的信息刊物。

所以,产生和收集信息后,便可以利用口头,书面,邮件,电话,寄信,开会等方 法,反映给应该知道的相关部门。民进四川省委对重要的信息给予评比奖励,对会中央,全国政协等采用的信息,或是由地方党政领导,会内领导批示的信息,还要给予重奖。如果产生了积极效果,便是对社会对组织的重大贡献。

为了总结和考评,会员报送信息后,一般自己应该留有底稿。

可以采用组织活动,社会调查,讨论会,家访,旁听人大政协会重要会议,从 新闻媒体中发现,召开座谈会等各种方式来收集信息。

写好信息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是主题鲜明突出,确实是领导应该知道然而没有知道的事情,是广泛存在却没引起 重视的问题,具有倾向性,严重性的问题或问题苗头,抓住点子,突出重点。切忌人云亦云,

第 10 页 共 10 页

没有独特性,放马后炮。

二是要简明扼要,标题要吸引眼球,文字要精干短小,最好几百字或几千字以 内。问题说清楚就行,不要大发议论。

三是坚持一事一报,切中要害,指出危害,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是真实可信,不要道听途说,不要虚构事实,捕风捉影。

五是快速准确,在最短时间内把最新情况传出去,尤其是突发事件,重大事故,自然 灾害和涉及安全,稳定的信息,要突出一个快字,在几小时内就要上达有关部门。信息工作没有上下班,也没有节假日。

六是在提供信息时,要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所在基层组织。但是请放心,上级相 关部门处理信息是“不公开,不署名,不追究”的“三不”原则,绝不会打击报复,也不会暴露个人隐私。尤其是反映党风会风,举报贪官污吏的信息,更是受法律和组织的保护。

信息工作是绵阳民进的薄弱环节,希望大家充分重视信息工作,人人动手多写信息。

第7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是党派的组成细胞,是党派成员学习、交流、互助的平台,是发挥党派职能、展现党派风采的窗口。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状况,直接关系到参政党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巩固与发展。要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首先必须把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好。

近些年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面对诸多新情况、新课题,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基层组织的建设仍是党派自身建设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是关系一个党派生存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所在。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派成员思想素质建设有待加强。

从一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情况看,一方面,部分民主党派基层领导班子思想不够解放,习惯沿用旧思维,以老观念、老办法开展工作,工作活力不足;另一方面,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部分新成员对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和奋斗经历缺乏亲身感受,对新时期统战政策和民主党派的使命职责缺乏深刻认识,对民主党派各方面的工作缺乏全面深入了解,难以大胆创新。

二是基层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偏重知识化、年轻化等,对一些高学历人才、经济大户、政府任职的干部等往往是“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缺少必要的考查、培养机制,导致新加入组织的成员中存在工作经验不足、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认识不高,特别是参政议政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对策,逐步改变这一现状。

三是领导班子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随着一大批相对年轻的干部走上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领导岗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新老交替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些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同志有做好民主党派工作的热情和愿望,但是由于对工作还不够熟悉,对中共统战理论和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还不够强,一些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一时还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整体感召力、凝聚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是基层组织活动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没有固定的场地,无经费来源,召集人组织每次的支部活动非常困难;活动也缺少新的创意,往往还是局限于座谈、联欢等传统形式,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加之成员参加活动经常受时间、精力的制约,想活动却又力不从心。由此,依然存在组织活动少、各种社会服务活动难以开展的问题。

二、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提高政治水平。

民主党派成员要认真学习民主党派的历史、多党合作历史,要深刻理解参政党的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理解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要结合国内外、党派内外大事、要事、突发事件;结合参政党的职能和任务;结合党派成员的思想活动开展教育。要从基本理论教育、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教育、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形势、政策和任务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多下功夫,帮助广大党派成员了解历史、掌握理论、认识国情,引导他们从大局出发,激发其的爱国热情,增强其统战意识,增强与中共同舟共济、亲密合作的自觉性。在教育形式上,除了以自我教育和正面教育为主,还应结合活动开展教育。在基层组织的活动中,如参观、调研、听报告、议政日、专题讨论、社会服务等活动,应有意识地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流。即使是开展谈心和联谊活动,也应达到增进了解、愉悦身心、增强共识、加强凝聚力的效果。通过学习,积极增强成员的政党意识,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

(二)严把“入口”关,规范党派基层组织发展工作。

组织发展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层组织作为组织发展工作的第一线,应严格按照各自党派的组织发展规定,严把“入口关”,发展比例要严格按5%的发展速度,总体上要注重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发展与巩固、重点与非重点、发展骨干与发展一般的关系,积极吸纳政治素质好、层次高、有代表性的同志加入党派,为基层组织班子队伍建设储备人才。同时要积极主动争取中共基层组织和统战部门的支持、帮助,请他们帮助选贤荐能,做好新党员的考察和培养支部骨干工作。

(三)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建设一个团结合作、秉公办事、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领导水平与参政水平,是搞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首先,要抓好培养、选拔基层领导干部这个环节。要健全选用机制,要注意选拔有一定理论水平,熟悉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参政议政意识强,作风正派,热心民主党派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一定的群众基础的同志,担任基层组织负责人。其次,要加强党派基层领导干部的培养教育。省市级社会主义学院、民主党派上级组织要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对基层领导班子成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统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政治责任感,使他们不仅本职工作出色,而且成为党派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优秀党派工作者。第三要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必须按严格的组织原则办事,领导成员之间要在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合作,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和作用。

(四)加强经费保证,丰富活动内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基层组织活动要正常开展,经费保障是必要的条件。一是建议将党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将经费直接拨入各个党派账户上,明确规定为各支部活动专款,其他部门不得截留。二是号召民主党派成员缴纳一定金额党费,与财政预拨款一并列入活动经费。三是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党派成员所在的单位也要在财力上给予相应支持,帮助解决活动场所、活动车辆等方面的难题。为促进组织生活的制度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就必须紧紧围绕自身建设需要和中共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注重实效。一方面,要通过活动引导、推动广大成员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交流经验、联络感情,促进了解、增进共识,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进一步推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以活动为载体,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搞好服务。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等,拓宽参政议政的渠道;通过开展科技、卫生、文化扶贫等社会服务工作,拓展服务民生的空间。通过活动为社会多做实事好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建立健全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要求。

制度是正常工作的保障。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实效性、规范性。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才能使各项活动实现规范化,才能不致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或影响,从而保证活动的健康、有效、可持续地开展。党派基层组织可制定和完善《支委会工作条例》、《支部委员岗位职责》、《支部活动制度》、《支部学习制度》、《支部会议制度》、《档案保管制度》、《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制度》、《市委会各支部工作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把目标责任制引入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为全面建设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参政党队伍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8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服务依法治区的实践与探索

各民主党派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总方针,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联系群众,服务民生作风,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中国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法治”建设,为实现美丽秦淮产业发展、新城建设、人民生活三个新跨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美丽秦淮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我区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党派活动的基本形式。要充分认识民主党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中的重大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定了新形势下目前国家的工作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积极发挥民主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发挥民族党派的作用。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增强职能意识,在建言立论上求得新突破。

建言立论,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有优势。他们大多是政治有影响,社会上有声望,学术上有造诣,经济上有实力的社会各方面的代表。民主党派成员的位置超脱,不受部门和地区利益的局限,一般有条件、有时间,可以比较冷静、客观地探讨一些问题。抓住十八大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基层法治工作,为我区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遴选优秀法律人才充实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提高依法治区服务质量。

民主党派大多是知识分子,且其中不乏精通政治、经济和法律专业的人才,依法治区需要更多的法律人才,所以„„

三.民主党派服务依法治区的几个重点方向。 1.服务百姓和民生。 2.服务科技创新。

我们要努力做到以创新为手段,增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力,积极响应依法治区新政策。

要想创新首先就要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指导。近年来,随着组织规模的发展,会员人数增加,基层组织数量增多,若只依靠现有数量极少的专职干部来面面俱到地做工作,深感势单力薄。因此要抓重点带动一般。要选择人数多、代表性强、发挥作用大的支部作为重点支部来做重点工作,及时把重点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并推广到各基层支部。要做代表人物工作,带动广大成员。重点做好党派内代表性人物的联系工作,根据他们的专长和特点,安排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发挥他们的作用,宣传报道他们的活动情况,对于广大成员来说,可以起到榜样作用和带动作用。只有通过这些榜样的人物,以他们为龙头,积极推行和建言法制宣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通过创新的工作思路,才能适应依法治区的新形势下的新政策;只有不断地创新,开拓组织思路,才能跟上新社会的更新,新政策的推进,民主党派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前进。

增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力和凝聚力的关键,一是要选配好领导班子,积极培养工作骨干。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一定要选好人,标准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本职工作出色,在本单位有威望;善于团结人,能听取不同的意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要热心党派工作,有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除了选配好班子,还要物色好苗子,培养一批热心会务工作的基层工作骨干,确保党派事业后继有人。

3. 服务商业、旅游业的开发。

四.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责,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服务工作,协助提高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社会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任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该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形势,新方法、新内涵,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有有序社会参与的理念,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正确认识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种政治把握能力。

1、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强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认识。

社会服务工作是参政党的社会职能,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延伸和载体,它直接面对社会、面对基层、面对群众,是民主党派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

开展社会服务是履行政党职能的需要。例如民主党派开展的智力支教、科技扶贫等社会服务工作,就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个重要形式。因此,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的社会职能,是每个党派成员应尽的义务和社会职责。每个党派成员应牢固树立社会服务是自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的思想,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工作中去。

开展社会服务也是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的需要。通过组织基层和成员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可以丰富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并在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锻炼人才。通过社会服务实践,引导党派成员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社会服务实践、教育和激励党派成员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奋斗融入建设祖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通过社会服务实践,促进和鼓励党派成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业务技能,切实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2、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科学规划社会服务工作。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为各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党派组织自身的科学发展,发挥成员智力优势,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履行职责、群策群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以科学精神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社会服务科学化程度。必须为社会服务工作注入科学精神,为社会服务工作的思维方式注入科学元素。尤其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精神武装头脑,指导社会服务工作实践。要遵循“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持之以恒的方针,走整合之路。

选准社会服务工作领域和角度,努力体现党派贡献社会的特色优势。每个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社会服务工作的优势领域,都有自己社会服务工作的优势项目,这些所谓的优势一定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一定是在自己的专业范畴之内。发现这些优势、立足于这些优势,就能够取得更加优化的社会服务工作的成效。党派自身社会服务工作的特色其实就是专业优势呈现出来的“本色”。

五.通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机构深化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区法治基础,推进依法治区工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着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江苏实际,对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努力建设新江苏提出了明确要求。现我区在国家、省委等新的政策下也要不断地跟进基层落实政策,强力推出依法治区,为我区营造适应社会新发展下的法治环境氛围。

1.加强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工作。

各民主党派成员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宣传中共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深入学习宣传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推进依法治国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

2、围绕中心开展法制宣传。

各民主党派抓住依法治区核心,要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与建设大局,深入学习宣传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各级重大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3、加强组织保障,协助政府推动法治科学发展。

各民主党派要切实发挥领导、组织、协调、监督职能,每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保证人员配备到位、经费实现动态增长、重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要加强普法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财政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落实法治建设经费的财政保障制度,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协助政府推进依法治区工作。

在推进依法治区工作时,要积极开展法治建设评估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着力建立健全科学、量化、直观的普法依法治理绩效评估体系,逐步建立重点对象法律素质调查评估机制,组织开展群众法律素质抽样调查,引入社会评价功能,逐步淘汰以检查档案资料为主的考核机制,推动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科学发展。

全区不仅仅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要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区的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各民主党派也要积极响应政府决策,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对本地区的相关立法、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化意见。确保宪法和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依法维护,在法治江苏、法治秦淮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各民主党派成员要积极参与依法治区的各项工作,带头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努力建设法治秦淮贡献智慧和力量。

各民主党派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周围,在中共区委的领导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依法治区的新局面,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秦淮”,为谱写中国梦而合力奋斗。

第9篇:支持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几点思考

支持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12-16 13:28:2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支持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几点思考支持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几点思考(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并强调要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支持民主党派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客观需要。作为高等院校,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高校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下,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参政党意识,不断提高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是当前高校民主党派工作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增强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政治责任。 《意见》中指出“党委要把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是整个民主党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中重点之一。从高校目前情况来看,各民主党派十分重视其组织在高等院校的发展,并注意依靠其在高等院校的成员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许多民主党派都在高校中建立了基层组织并积极地开展活动。据有关资料表明,许多高校中民主党派成员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10左右,

且大多数成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和高级职称,在第一线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的甚至是教学、科研、管理的骨干和某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不少民主党派成员还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级政府的特邀工作人员。可以看出在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比较健全、党派成员比较多,层次也比较高,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影响比较大。因此,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就成了高校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从支持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延续、巩固和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巩固、完善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延续的高度来认识,自觉增强政治责任感,做好民主党派工作,支持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

二、加强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政治领导。《意见》中指出“中

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在高校,党委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高校党委一方面使各民主党派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及时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党委的意图和学校全局,共同协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各民主党派对学校的建设发展献计出力。高校党委通过各种方式,调动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党委在加强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政治领导时,要讲究领导艺术。虽然民主党派接受学校党委的政治领导,但其本身组织独立,应尊重和保障其在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做民主党派工作和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时,要注意尊重民主党派的独立和平

等,缜密地、科学地把握好支持和帮助的“度”,正确把握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以民主党派自我建设为主的原则、学校党的干部坚持与民主党派平等协商的原则、掌握重点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帮助而不包办,支持而不代替,指导而不指责,督促而不强迫。

三、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措施。按照《意见》的要求,党委要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支持民主党派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高校党委在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应根据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目标和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措施。

一是在党委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联系方面,重点建立党委领导与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学校重要的会议、党委统战部定期与民主党派负责人研究工作、党委领导分工负责

联系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并与民主党派交友联谊等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一方面加深党委对民主党派工作的了解和指导,另一方面使民主党派不仅及时学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精神,了解学校全局工作和中心任务,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建言献策。

二是在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方面,主要是协助民主党派健全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建立民主党派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理论培训制度。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核心。在高校,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以“五个教育”为主要的学习培训内容,即理论教育、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教育、多党合作和优良传统教育、形势政策和任务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民主党派成员就“五个教育”内容进行

支持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几点思考

上一篇: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下一篇:从破窗效应到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