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作文讲解

2023-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重庆中考作文讲解

初三中考作文讲解

立意素材

1、成长成熟

成长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成熟,是指在为人处事、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逐渐脱离童年、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转而向青年、成年方向发展,在心理上逐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成长重点包括心理、思想和感情等方面。 立意提示:

a.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和烦恼,碰到挫折和困难,努力战胜它。 b.通过学习我懂得了艰辛是收获的代价,努力最终会有收获的。 c.懂得感恩,懂得关心父母、体贴家人;体谅孝顺父母会使他们欣慰。

d.和同学和睦相处,理解了要宽容,理解了团结协作的重要;关心别人,我也会从中获得快乐。 e.人生要有目标;学习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

f.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逐步学会辩证地看待人和事。 g.与人相处要谦让;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懂得宽容和谅解的意义。

h.知道责任心的含义,努力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能理解别人。 i.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地尝试、掌握与别人沟通、交流的技艺。 j.懂得立志的重要,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开始为之奋斗。 k.明白“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的道理,并为成功付出努力。

2、感动 立意提示:

1、对父母爱的回报;对老师爱的理解;对同学情的深悟。

2、与人分享生活中的快乐;默默关爱他人,无言无痕的爱。

3、自身精神品质影响他人,如执着、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等。

4、对自然的保护,天地人的和谐的追求。

5、自身也可以尝试成为感动他人的人,用温暖的手去帮助他人,用温暖的心去贴近他人,做一个质朴与高尚的人。

3、美

心灵美、 情感美、 思想美 立意提示:

a.情感、操守、格调的美等

b.进取精神、创造精神、顽强意志、崇高气节的美等 c.高度的文化素养、知识才能、聪明睿智等

d,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e.把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廉虚谨慎,豁达大方; f.能先人后己,先公后私,清正廉洁等 g.质朴、真诚、朴实、善良、真实、真情

4、精神 立意提示:

责任、勤奋、进取、宽容、诚信、创造、顽强意志、崇高气节等

1 快速审题立意求深

审题是一个过程:既是一个具体思维过程,又有一个发展过程。有序清晰的审题技巧显然对做到“快速审题 立意求深”有很大的帮助。先以上海市近年来一些中考或个区县模拟考作文题为例: 首先要审“准”题。这是审题能力的基础层次。这种能力,只要愿意学习,而且学习方法得当,又经过适当训练,人人均能达到。这个过程,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审准命题意图。

2、审准范围。

3、审准重点。(1)审准写作对象。(2)审准关键词语。(3).求异思维才能使作文审题新颖。 【启示建议】

综上所述,要达成“快速审题,立意求深”的目标,显然要拨冗去繁,关注以下三点:解析题中关键字词、明晰大小我对象范围、概念化解提升立意深度。

开篇让人一见钟情

对于中考作文来说,好的开头尤为重要,在紧张的中考阅卷中,阅卷教师给你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要让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钟情”,在极短的时间内留下清晰、美好的印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作文的开头能不能吸引人,因为作文的开头往往能体现你在审题、选材和构思方面的水平。 案例欣赏: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白杨礼赞》

2.每当我拿起那张已经焦黄的照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十年**中惨遭迫害致死的爸爸。(《我的父亲》)

3、“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 (《什么才是美》)

4、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交错成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 我的中学时代就像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在那颗星子下—— 记我的中学时代》)

5、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 (《保留真诚》) 启示:

1、案例1文章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主题。这是一种“开门见山”的方法。;

2、案例2中,这种设置悬念的开头方法,其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阅读的兴趣,也便于快速导入主要事件,同时增加文章的起伏感,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

3、案例3以直接展开情节的方法,吸引读者。

4、案例4分别采用修辞手法开头,更体现文采美。

5、案例5以抒情开头能激发读者感情,把读者带入的文章所描写的特定的氛围中,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作建议:

作文的首段要做到准确扣题、简洁明了、语言优美。从表现形式看,在作文的第一段中应该出现题目中的关键词或与中心有关的句子或与题目有密切联系的事件。

扣题,就是仔细审题,正确把握题目中所体现的命题意图。应试作文的写作中,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除了文章所选用的材料内容要紧紧扣住题旨,还应在首段(甚至是段首、尾段)紧紧扣住题旨,表现在作文开头主要在于扣题、点中心。因此,跑题不仅是选材的问题,也是技巧的问题,所以要学会扣题的技巧。扣题不仅是“评分标准”的要求,而且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应试作文的要求。面对中考阅卷的这种特殊性,我们必须学会扣题。

2 除了扣题外,简洁也是作文开头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简洁就是简明扼要,快速入题。如果开头洋洋洒洒却离题万里、立意不明的作文是不可能得高分的。入题较慢虽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能得高分。

总之,考场作文怎样开头,这取决于作文的内容、体裁、构思技巧,考生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结尾做到暗送秋波

结尾要承担的不仅是文章的内容的发展、结束,还有整个文章的完整结构,以及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进一步强化主题。所谓暗送秋波,把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传递给阅卷老师,在字里行间让别人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或透过你的文字背后的蕴藉,明白你告诉他的哲理或道理,同时获得美的感受,陶冶性情,美化情操。令人食之有味,如饮甘饴,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中考作文中,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的作文质量,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比较容易掌握有: (1)自然结尾法。也就是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随之结尾。 (2)展望未来结尾法。就是在结尾时展望未来,鼓舞激励人们。 (3)总结式结尾。也就是在结尾对全文进行总结,来突出中心。 (4)首尾呼应法。就是开篇点题,结尾呼应,从而使中心突出。

(5)引用式结尾法。就是在结尾引用一首诗,或者名人名言,或者警句,对全文进行总结,这是一种很醒目的结尾,除了简洁有力以外,还能使读者从结尾所引用的句子中获得启示,也能使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获得好分数。 (6)启发式结尾法。也就是在结尾恰当的运用一些词语,或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富有启发意义或教育意义的话,给人以思考回味,使人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这样的修辞方法运用不仅增添了文采,也加深了文章的意境,给人效果很好的感觉。

(7)景物描写式结尾法。也就是在结尾进行具体细致的对某种景物的描绘,渲染一种气氛,使读者通过感受这种景物所带来的气氛,或者感受景物所创造出来的诗情画意般的境地,让读者久久地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之中,这样情景交融,含蓄隽永,令人回味。

避免如下情况:

结尾时不要空喊口号;结尾时不要啰里啰嗦,拖泥带水;结尾时不要表决心;结尾时不要画蛇添足。

有情节过程才感人

情节,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情节曲折,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不顺当,有波折,出人意料。写记叙文时,有曲折的情节过程是记叙成功的关键。 建议:

记叙的事情最好是自己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直接参与的,而不是 道听途说的(因为道听途说的事情,是很难把经过写具体的)。这是把经过写具体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要写清“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 (3)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

除此之外,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地写一写当时的环境,如天气情况、景物变化等,以衬托人物、事件;适时地展开一些必要的联想和想象,以此补充或引申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这些,既有利于表达事件的意义,也有利于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

一般说来,将关键处写具体是记叙类文章感人的基础。那么,如何将关键处写具体呢?下面例说三种方法。

3 1.解剖充实法。就是把事物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解成若干的小部分,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具体写来。

2.补插充实法。 就是回忆出与当时或眼前有关的情景,运用插叙或补叙的方法进行充实。 3.细节充实法。就是围绕中心,增添一些与事或物有关的细微末节,以达到具体感人的效果。

写出深入的层次感

苏东坡主张“文似看山不喜平”。没有层次感的行文,不是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就是如同流水账般让人读了乏味。作文的层次,多指内容的次序,内容的安排,内容的排列。层次安排妥当与否,对文章中心能否很好的落实起到关键的作用。 案例欣赏:

《笑》里展现了三幅笑影,作者先写了雨后的美景,随即转身看到了墙上画中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就这样,作者又想起五年前的乡村古道边的孩子:“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十年前在茅檐下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三幅笑的画面都有花儿相伴,美丽而温柔,亲切而和善。作者通过这三幅笑的画面,表达了对美好动人的爱的向往。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该文的层次清新,结构完整:“笑”字贯穿了全文:三次写笑,也代表着作者感情递进升华的过程。 启示:

我们写文章,无论什么文体,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写作素材,在文章中体现清晰合理的层次结构,即段与段之间有明晰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也有明晰的层次关系。文章的层次布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精心构思,刻意安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 写作建议:

如何安排记叙文的层次呢?

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通常在安排文章层次结构时运用如下几种形式: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安排结构;按事件的特定关系安排结构。另外,前后的衔接、勾连、照应、过渡等,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渡,过渡句段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它们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使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可见。

深刻才能感人。要把作文写得深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首先,注意优选能深刻表现时代特点的生活片段。 第三,运用反复穿插的手段点示文章的主题。 第四,托物寓意以表现深刻的含义。 第五,在议论中深刻的表现自己的观点。

结构的过渡和照应

结构的过渡

过渡的作用是使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前后连贯起来,也有助于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严谨。大多数文章需要用过渡语言,或用过渡词,或用过渡句,或用过渡段,使文章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

写作时在以下三种情况时需要过渡。

第一,发展内容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的交接、转折处,一般需要过渡。 第二,叙述与议论、顺叙和插叙、写景与抒情等相转换的地方,往往也需要过渡。

第三,论述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开合处、关键处通常需要过渡。

(1)当文章上下层次的内容比较单一,两层的意思相近时,或者两层的意思转换、跳跃不大的地方,可用过渡

4 词或词组。

(2)当上下两个层次内容比较复杂,层次跟层次之间意思有较大转换或跳跃时,用过渡词语可能连接不起来,但用一个较简单的句子可以连接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过渡句。

(3)当两个层次的意思相隔很远,有着很大的转换或跳跃时,就应该用过渡段。

前后照应

照应,也称“伏应”,指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前有伏笔(交代),则后须照应(应笔)。 一般有下列三种情形:

1、首尾呼应,即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2、文题呼应,即行文和标题相照应。

3、前后呼应,即行文中前有伏笔,后有应笔,相互关照,前后圆合。

(二)常见的几种照应形式的作用。

第一,开头和结尾照应:开头提到的意思,在结尾处再加以强调和深化。其作用主要是: (1)使结构完整、主旨突出。(2)抒发感情和渲染氛围。

第二,正文与标题照应:在正文中一次或多次提到或点化标题是点题的照应。 第三,行文中前后照应:这是最常用的照应形式。 【启示建议】

一篇文章不但要前后连贯,而且要前后照应。照应得好,就能使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作文前要统盘打算,作文时要反复斟酌,还要在作文后认真修改,发现疏漏或者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都要一一补正。这样,就能避免叙事不周到的情况。

有细节描写才动人

一篇文章,尤其是以记叙和描写人物为主的文章,有了出色的细节描写,读起来就生动有趣,就觉得真实可信;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细节描写有: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描写好细节,是一篇作品成功的保证。

一、选择真实而典型的细节着力描写。

二、恰当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

三、抓住人物特点,传神的勾勒。

四、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文:

A.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B. 家,是我温馨的港湾。可今天站在家门口,脚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迈不动。书包里揉皱了的成绩单使我觉的羞见双亲。晚饭时,妈妈把我爱吃的菜一股劲往我碗里夹,瞬间堆成了小山,仿佛我成了猪八戒的大肚皮。可我嚼蜡般难以下咽,怀里像揣了小兔子蹦蹦直跳。爸爸在微笑着默默地注视着我,看着爸爸那黄土地般沟壑纵横的脸,我又想起成绩单的事,不禁鼻子一酸眼泪涌了上来„„

写出画龙点睛的句子

“文眼”,即一篇文章一两个关键的句子,甚至是一两个字,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精要的语言点明主旨,达

5 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效果。如何在有限的阅卷时间里,凭自己的文章的几处出彩的词句,从而给阅卷老师留下非同一般的印象而夺人眼球,这也是我们每个考生应该加以关切的问题。而文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一个目标。

画龙点睛的句子,其特点往往是:一是富有哲理,含义深刻;二是言简意赅,生动传神;三是在文章的关键处。 案例欣赏:

1、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宁娜》开场白是一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者的这篇小说,以家庭婚姻为基本单位,融合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而展开了洋洋洒洒七十七万字,轰轰烈烈地至少涉及到了四种婚姻和爱情的答案。这句经典的开场白,浓缩了全篇的主题,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2、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描述了作者和一只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的过程后,卒章显志,篇末有一句言简意赅的句子“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启示与建议:

一、灵活地运用凝炼而生动的句式使读者印象深刻。

二、画龙点睛的句子应努力做到字字传神, 句句饱满。

三、画龙点睛的句子应灵活运用在文章的关键之处。

写画龙点睛的句子时,应注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不要单纯去玩弄华丽的句式,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的句子更符合学生作文的实际需要。

2.应根据不同的材料、目的和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避免写出与文章主题、人物情感不符合的句子。 3.注重对文中关键词语的锤炼,如果缺少对关键词语的锤炼,就只会是堆砌和累赘。 4.在文中使用大量的所谓“流行语”或“网络语言”,让人不知所云。

5.避免一味求新求奇,写作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而生造词语,弄巧成拙或望文生义。

让语言“靓”起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也就是文章的“肌肤”。一篇文章拥有了美丽而恰切的“外壳”、漂亮的“肌肤”,定会鲜活感人,光彩照人,神奇动人。丰美的词语,飞扬的文采,灵动的语言,读起来如风行水上,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无疑是获得阅卷老师好评的关键。 建议:

1、 语言首先要符合语法规范。

2、 语言要做到表述清楚明白。

(1)避免啰唆:古今中外的文章,凡是写的好的,都不啰唆,

(2)留有余地:写文章有时不能将话说尽,因为它能给人以想像,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3、语言要准确。

4、语言要有色彩。 (1)、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使语言具有形象美;排比、使语言具有气势美、结构美;拟人,使语言具有灵性美;对偶,使语言具有对称美。

(2)、引用古诗词,使语言具有古典意蕴美

第2篇:2014中考语文作文讲解

文面整洁

高分作文,不光看作文的文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卷面分,那么同学们该如何来做才能拿高分呢?

一、技法

文面,犹如一个人的外表,指作文的外部形式,包括行款格式、标点符号和书写字迹等。一篇作文能否博得好评,固然主要决定于它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 巧等内在因素,但与它文面是否美也有一定关系。文面不美,就像一个人蓬头散发、不修边幅,令人忚而生厌。文面很美,就像一个人梳洗整洁、衣着得体,令人感 到舒服,吸引人兴致勃勃地朗读下去。可见,注意文面美是作文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里,根据一般作文要求,就文面美的几个主要因素,谈谈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一)行款美

一篇作文,由标题和正文组成。这两部分都有一定的书写格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醒目”,就得讲究写法。一般写在一行的中央,两边留出大致相等的空格,使人看起来舒服。标题的字要大一些,同正文之间要空出一行。

正文部分,对初中生而言,主要是注意层次段落清楚。文章的层次,主要通过段落显示出来。一个段落,要反映一个完整的意思,长短适当,不可残缺, 也不可杂糅。每段开头要空出两格,以提示“上一个意思已经讲完,从这里开始讲另一个意思”。有的学生写作文不分段,全文就是那么黑压压的一大块,无层次, 读起来就很吃力,这是很不好的。此外,作文的结尾也要意尽笔止,有的学生喜欢在结尾处写上“完”字,个别学生甚至在“完”的周围加上“爆炸线”,既浪费笔墨,又破坏了文面美,要予以纠正。

有的学生养成了文后补充几段的坏习惯,用序号标上,加到文章相应的地方,很是破坏美,也不利于阅卷老师的顺利阅读。(二)标点美

按照习惯,标点符号要点在一定的位置上。顿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和分号各占一格,点在方格的左下方;省略号和破折号,各占两格,写 在方格的中间;引号、括号和书名号,都由前后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各占一格。引号前部分点在方格右上方,后部分点在方格左上方;括号和书名号前后两部分都 写在一格的中间。如果两个标点符号连用,如冒号和引号前部分连用,或句号和引号后部分连用,可以共占一格,也可以各占一格。为了保持一种“向心性”的文面美,标点符号如点在一行的开头或末尾,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用法。

1.顿号、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叹号、问号、引号、书名号、括号后部分等,可以点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点在一行的开头。这样既可以及时提示 该不该停顿、停顿多久和表示什么语气等,又有一种向中间集中、靠拢的文面美,而不会产生“离心”的感觉。2.引号、书名号、括号的前部分等,可以点在一行 的开头,但不能点在一行的末尾。

3.破折号和省略号等占两格的标点符号,可以写在开头两格,也可以写在行末两格,但不能拆开,分写在两行,以保持该符号的完整性,不致因拆开而产生误解。书写时遇到同上述原则相矛盾的情况,如一句话写到一行最后一格才写完,便没有空格点上标点符号。怎么办?这可以把最后一个字向前靠拢一点,让出半格,把标点符号点在该半个空格的下方。(三)字迹美

1、正字,即写规范的字,不写错别字、生僻字、繁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网络用语和英语单词。把字按规定的形体结构来写,就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把字写得不成“字”,就是错字;把甲字写成乙字,就是别字。错字和别字合起来称错别字。有错别字,甚至有很多错别字,就不能正确地表情达意,就不美。

2、正书,即每个字写得清楚和整个文面整洁。书写清楚每一个字,让人一看就知,让人喜

欢看。文面整洁,按规定的行格距离来写,不任意过界,不东 歪西侧,不随意涂改,不相互勾连,很有“行气”,读起来就舒服,就有一种美的感觉。俗称“顶天立地”。虽然书写能力有高有低,但完全有理由把字写得清楚和 整洁。有的学生写作文不注意正书,两个字甚至几个字滚成一团,或者一个字被随意肢解,或者潦草至极,“龙飞凤舞”,老师要看通他的文章,不知要费多少功 夫。

3、坚守“三不”原则。“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揭皮”。

4、善于控制字数。各地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不一,多在500-800字之间以500字为起点。这就提醒同学们在平时的练笔中应有意识地对字数作个 要求。应对策略是;草稿上列提纲,心中打腹稿。何时开篇,何时收尾,真正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提醒的是,文章不是越长越好,无锡中考[微博]是600字以上,800 字以内是个原则。

二、心法

作文高分有诀窍,文面整洁第一招。字要顶天又立地,太细太淡都不好。遵循“三不”好习惯,第一印象很重要,很重要 五官观察

一、技法

写作材料有三个来源:观察、自身、课本,其中“观察”又是来源、又是手段。先来看看一篇例文:一片小小的枯叶

我走在空无一人的路上,一片被凉爽的秋风追得“满地跑”的小小枯叶,把我的注意力“拉”了过去。我轻轻的把它拣了起来,并用一张雪白的纸巾包住它,嘿,这看上去多像襁褓中的婴儿呀!

我来到桌前,把纸巾打开,拿出枯叶细细的欣赏起来。

从正面看去,叶子上的茎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好似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又好似“哗哗”的小溪与奔腾的江河„„把它一“翻身”,茎脉更明显了,如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牙签,又好似被刷上棕色颜料的袖珍版小树枝„„粘上一点水,就好像给它包上了一层保鲜膜,晶莹剔透的。

我拿着这片棕中带红,有黑色斑点的火炬性枯树叶,紧紧的盯着,心中不由得就冒出了一个想法:这片枯叶掉下来好久了吧,为什么就被我拣着了呢?我想着,思索着„„

一不小心,我把她撕碎了,叶片纷纷掉了下去,茎脉还是紧紧的连在一起,多么像团结一致的“难兄难弟”呀!我又把那些茎脉用力一拉,可它们还是“粘”在一起,一点也没有分开的意思。

我把它的“残骸”放在桌上,用三角板在它身体上不停的移动着,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它终于断开了一半,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一分两半了。

我把它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孔,令人心旷神怡。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我想:这叶子不也正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吗?

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是我们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准确的说,是在“观看”,不是真正的“观察”,与写作有意义的“观察”应具有以下属性:(一)、观察要有目的性。

学生总是要“踏青”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带上诸如“山上植物知多少”的目的去呢?学生总是要去书店的吧,为什么不布置他们去抄录“书名”,领略书名的魅力呢?学生总是要上街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记一记店名呢?“左岸”就总是令人遐想,想到巴黎,想到塞纳河,还有诗歌、哲学和文化。学生总是要看电视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专门看“广告”,那里面不仅有商品,还有语文和艺术。“观察”,教学生“学会观察”,是我初中三年始终如一的“必修课”,在我的“综合性学习”的教案里诸如“街头去找错别字”(《街头错别字》)、“到菜市场打听品种价格”(《今日菜价》)、“新华书店抄书名”(《书名精粹》)的目的性活动不下30种。至于带上“一片枯叶”到学校后再写作文更是“现场化作文”的常规做法。(二)、

观察要用“五官”。

状物类的作文很容易空,写一片“枯叶”,除了形状、颜色、茎脉好像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其实,我们在观察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各种感官的功能作用:“我把它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孔,令人心旷神怡。”是嗅觉;“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则是味觉了。在生活中用“五官”去感受事物是很常见的:超市买菜,用眼睛看青菜是否新鲜;用耳朵听西瓜是否熟透;用手摸看看黄瓜是否刺手以判断它的新鲜度;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香味;用嘴尝一尝熟食的可口度。对于一种物品,如枯叶,调动“五官”去观察,则能更为真切、完善,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经常说观察要仔细,何谓“仔细”,调动“五官”是也。 动作描写

一、技法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

(一)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如下面例段:

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性格、身份特点的动作描写。请看下列例段:

1、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2、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3、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且不重复。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他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顶、弯、蹲、插、倾、飞等”6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四)与语言、外貌、心理等结合起来写。

二、心法

人物动作有先后,一步一步我来表。巧用动词不重复,恰如其分最为高。

根据主题写动作,一字千金妙妙妙,妙妙妙!

我们用了三讲学习作文的三种开篇方法,而开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能抓住老师的目光。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快速入题。作文的开篇和结尾同样重要,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入这一讲——景物描写收尾法。

用景物描写收尾这个方法是写人叙事写作的最常用的笔法。结尾中的景物描写,绝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而必须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寄托一种情思,可以象征一种情态,可以表达一种含义,可以突现一种情境等。

例1“我抬起头来,幽蓝的天空,辽远而纯净——这是春天的晴空啊!一群又一群鸟儿从远方来了,它们欢叫着,抖动着翅膀,划过透明的春天,飞呵,飞呵,飞„„”

这是赵丽宏的《小鸟,你飞向何方》的结尾。用小鸟隐喻十年**后热爱学习的年轻人,这样的结尾虚实结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例2“床头挂着一串星星,一串蓝色的闪亮的星星,十五颗闪亮的让人感觉静谧的星星。每每在灯光的照耀下它们那夺目的光芒,总会使我想起一个叫„诚实‟的字眼儿。”“至今,床头那串星星仍闪着美丽的光亮„„”

这是《床头,那串善良的星星》的开头和结尾,这篇作文荣获全国中小学[微博]生创意作文大赛初中组二等奖。文章开头写“蓝色的闪亮的星星”时,用“静谧”一词写出了蓝色的纯净给人的感觉。结尾仍旧用景物描写,不仅达到首尾呼应,而且写出了这件事给小作者的印象深刻,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例3“哦,又和父母闹别扭了。”“风渐渐停了,风筝缓缓地落下来,被一双充满温暖的手捧起来,它回„家‟了。云渐渐散了,露出一片湛蓝的天„„”

这是范文《风筝》的开头和结尾。“风筝”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小作者通过对风筝的观察与

感受,叙述了自己由“迷惑到明了”由“烦恼到快乐”的经过。文章开头的基调是忧伤的,结尾的景物描写感情昂扬,意境悠远。

通过以上的示例可以看到,景物描写的收尾法均是有的放矢,熔铸着小作者的感情,表达了某种含义,而且这种含义的表达含蓄隽永,意境悠远。自然成为作文的亮点。注意在写作时不用生硬地用景物描写结尾,而要在开篇以及文中贯穿这种景物,这样结尾才会水到渠成。 扩句法

初中学生的作文,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即不知如何将文章写得生动,充实而具体,往往通篇是大白话式的句子。这样作文一方面显得非常干瘪,另一方面字数上也不够。为解决大家的这个问题,在这里介绍一种让作文变得更加充实的方法,即“扩句法”。同学们在平时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希望大家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能够将这种技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进行训练,这是进行文学写作训练的比较好的思维方式。即在写完一个句子的时候,可以问一问这个句子“怎么样”,比如你写了一个人,写“他很伤心”。此时就可以展开思考,他是如何伤心的,伤心到什么程度,伤心的时候做了什么„„将这些东西一想,再次写出来的句子起码能够逃脱白开水式的文字,初步做到充实具体。在问过句子“怎么样”之后,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对句子进行扩充。在词语前再加一个修饰词。(尤其动词及修饰词前)

在词语前(尤其是动词以及修饰词)再加上一个修饰词,句子整个会变得厚重,如果学生能够在添加修饰词的过程中注意修饰词的文采,那么整个句子就会具体而充满文采了。比如要写一个句子“我努力学习”,很多同学会写成“我非常努力学习”。此时就可以问问这个“努力”到底是怎么努力的?“也即给努力添加一个修饰词。可从动作,心理等等方面添加,这样多想想之后,学生就可以写出诸如”我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努力学习。“”我为了能让妈妈更加开心而更加努力学习了。“之类的比较具体的句子。在某个断句后添加解释语即在一句话说完之后,想一想,对于这句话,能不能用一个具体的句子来解释一下这句话,这也是将句子写长,写生动的一个方法。

比如写”老师性格沉静“,此时就可以在”沉静“后加上一个解释性的句子来解释一下老师到底是如何性格沉静的,这种沉静体现在什么行为上„„这样,一些同学可能就能写出诸如”老师性格沉静,除了上课之外,都不说什么话。“”老师性格沉静,在他带的三年当中,从没对一个学生凶过。“等等比较具体的句子。 结构安排

知识要点:

1、结构是文章的骨骼。

2、一篇文章要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

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考试说明: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

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忚。”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第3篇: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重庆中考满分作文

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满分佳作:在自然中生活满分佳作

在自然中生活

重庆学生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小楫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想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但不必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 清晨,走在路上。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的飘飞,大概他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微笑。阳光打着卷,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刹那间,都市在你眼中融化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为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绝的车鸣变成了鸟儿的悦耳歌唱。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把你围绕。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 连绵不绝的雨丝让计划好的周末泡了汤,你靠在窗边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这时一颗调皮的雨珠从它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逃了出来,在你手臂上溅起一朵晶莹的小花,你抬起头望着烟雨朦胧,恍惚间如置身于江南小巷中,撑着油纸伞默默前行。走过一片池塘,雨连成了线,在水面上打出一个又一个圆圈;一只小小的青蛙坐在荷叶上,静静地看着这生命的流逝。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突然就觉得心中一片开阔,这自然中的生活,如此美好!虽然你仍身在这都市里,但你的心又在大自然里做了一次深呼吸。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 把自然收藏于胸,这个都市里便处处弥漫了自然的呼吸。 【名师点评】 这个作文题目生活化味很浓,要求考生从自己的生活感悟出发来写作。本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本文取材于考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立足于自我感怀,所选材料都来自考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且情景渲染细腻真切。作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景物描写活灵活现,将作者的感情、体验融入其中。“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随着作者一起体验到了在大自然生活的绿意。 文章写了两个生活场景:一是清晨,走在路上,将眼中所见之自然美景,与现实生活中的都市生活进行对比,诠释了“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的内涵;一是周末,下雨靠在窗边看雨中景色,感悟到了“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的话题内涵。两幅精美的画面,情与景融合在一起。这两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场景,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观念——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从而扣住题目,使文章中心鲜明。(罗胤)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满分佳作:在自然中生活 在自然中生活

重庆考生 游走在生活里,我们都是跋涉不辍的旅人:前方有我们为之心怡的归宿,身后亦是一片花草葱茏的往昔。而最好的姿态莫过于任生活的零碎如风般自然而来,又让过往似云一样自然而散;唯有如斯,方能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撑一把油纸伞,手扶被岁月无情斑驳得破碎不堪的城墙,我于青苔满径中寻找他的痕迹。直至江南的烟雨蒙蒙模糊了双眼,我似是见他自杨柳依依中款款走来,神情自若。 论诗情、才情,他足以令后人仰望;况他有忠君报国之心,又有远大的抱负,断是想破脑袋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止他成为一朝将相。 可生活并不是一汪平静得泛不起丝毫涟漪的水。它是那自然中一股奔流不息的泉,注定有那么一些浪花被遗落,或天涯,或海角。 乌台诗案,彻底粉碎了他的梦。从此不得志,自此流离。他不悲亦不恼,默然承受不公与不平。 偕夫人离去,他任这阴谋与污蔑如风般自然而来,捣碎了他的梦寐以求;又让这人生的转折似云般自然消散,甚至不留痕与诗中、词间。 还记得那一次,路遇贬官南下的黄庭坚。师徒二人相叙,在道旁面摊吃面。面条粗粝涩口,难以下咽,黄庭坚放下碗筷,不住地唉声叹气,而他却极快地吃下,朗声道:“九三郎,难道你还要细细品尝它吗?”说罢大笑而去,留下若有所思的黄庭坚。 所以,迎风于赤壁之下,我们见到的只是那一袭磊落青衫,以达观、顺世事于自然的姿态,一立就是千年。 最爱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泛游西湖,即使政治失意,也不忘叹出一句千古绝唱,任心中的喜悦自然流落。亦醉心于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爱妻撒手,忍不住心底的忧伤难过,悲痛之情是压抑不住的,硬是让其宣泄纸上,令千年后的人儿也哀伤到九曲心肠最软处。一曲《水调歌头》也是摇曳心情:不端兄长的架子,对弟弟被拖累的愧疚淋漓地表达,真情自然流露。 世人独爱苏轼之词,我亦然。但更令我倾心的是他于事于情中任生活的零碎如风般自然而来,似云般自然而散的姿态。他倾其一生诠释着在自然中生活该是怎样的潇洒与豪迈,又是怎样的情真与意切。 愿自己终能成为这样的人,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名师点评】 本文属于典型的文化散文。“在自然中生活”是一个生活化很强的命题,文化散文似乎不适合写这种生活味极浓的命题。本文的成功,可以说是文化散文在写生活化作文题目方面一次成功的实证,它告诉我们文化散文也可以用来写生活化、体验化的作文。 作者较完整地呈现了苏轼的人生经历,通过他的生活传达着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价值观,即达观待世,自然为人,我们方能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借古人古事来表达今人的观点,是文化散文的典型写法。(罗胤) 全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清新自然,流畅有美感,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值得称道的还是文章的联想十分丰富,从古到今,从他人到自己,信手拈来,巧妙地组织在自己的文章里,使文章内容丰富,大开大合,也显示了作者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写作能力。(罗胤)

第4篇: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2011年重庆市中考作文(满分)荟萃

我改变了生命的色彩

重庆一考生

我改变了生命的色彩,将枫叶般的火红在心中点燃。

记忆里的色彩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医院里的纯净白色,令人绝望的白色。

我生下来耳廓就缺了一块,不大不小的残缺,对于一个女孩子却是致命的。我害怕鄙的目光、同情的眼神,只能剪齐耳的短发,把残缺深深地深深地藏匿起来。

一次秋季的午后,我站在阳台上看着同龄的孩子嬉戏。她们扎着马尾.无忧无虑地笑着,头发随着欢快的蹦跳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她们是那样健全而活泼,残缺而孤僻的我在她们之间,就像阳光照晒不到的地方里的一轮残月,那么异样。

一抹火红跃人我的眼帘,是新移栽的枫树。它们瘦而光滑的树干,像水墨画中苍劲有力的几笔白描,在宣纸上洒几滴血泪,便是火红的枫叶。那样纯粹的火红惊艳了我的双眼,几乎在我黯淡的眼角燃烧起来。

我飞快地跑下楼,踞起脚采了一片枫叶,放在掌心细细描画它清晰的纹理,炙热的触感温暖得让我几乎落泪。

我多么希望我的生命能像它一样火红。

妈妈又带我去医院了,医生说我的耳骨还没长定型,不能做手术。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粉刷得雪白的墙壁,整洁而干净的白色床单,我的脸色一定也是这样的惨白。周围整片的白色让我喘不过气,我垂下眼睑,看着手心皱皱的枫叶,它还是那样火红,仿佛一枚掉落的火种,迅速地将这片白色燃烧殆尽。

晚上,雷声吓得我睡不着,我跑到阳台,看到浑浊的天地间,一抹火红傲然独立。雨点打在枫叶上,它兀自将不屈的火红蔓延,似乎要将天空撕裂,将我的忧伤也一并撕裂。我握紧了手心的枫叶,手轻轻抚摸着残缺的耳廓,不住地颤抖,心里却已有些许释然。第二天,我让妈妈把我耳边的头发夹上去,然后牵着她的手走出门。同楼的大人们看到我耳朵时眼中都闪过惊讶,我只是灿烂而自然地笑着,他们便也微笑着摸摸我的头。没有人会嘲笑我,只要我的生命火红得足够让他们忘记我的残缺。

起了一阵秋风,枫叶簌簌落下,雨过灰白的天空被映衬为迷人的火红。

我改变了生命的色彩,在生命中点染出一片又一片火红。

我改变了月光的色彩

还记得那是十月,秋风渐起。叶片开始瑟瑟发抖,等待着亲吻土地、归于永恒的那一刻。夏日虚浮的繁华终掩不住秋叶衰败的事实。

月光越发清淡,留给地面的,是如霜一般的冷光。

这也许是进入初三后遭受的第一次打击——第一次月考的成绩,惨不忍睹。

抬头望望明月,十月的天空奇怪而深邃,月亮被一阵又一阵的云潮覆盖。云雾疾驰着,月光忽明忽暗地泻下,映出一道道尘埃。月光冷冷的如白霜,却与昏黄的路灯灯光搅在一起,形成难看的泥浆。我行走在泥浆中,步履维艰。

突然想起林宥嘉《残酷月光》中的一句:“我一直都在流浪,可我不曾见过海洋。”但是我已经看见了最残酷的月光。

十月,秋天了。风也渐渐凉下来。

晚上上完自习,父亲一如既往地早早等着我。见到我,挤出一个干巴巴的笑容,似乎对我有什么期待。我看见那饱含期盼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嘟囔了一句:“考得不好。”父亲拍拍我的头,没有说什么。回家的路上,我不敢看父亲的脸,生怕看见失望的表情。到家了,父亲接过所有东西,示意我先进门。

饭桌上是精心准备的菜肴,周围燃烧着蜡烛,释放着暖暖的光晕。父亲似乎对这个场景很满意,笑笑说:“那些在学校里的失败,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下次再赢回来不就行了嘛。”

我突然感到有些哽咽,眼前凝结着一层雨雾。

心里的巨浪在一瞬间冲走了我所有想放弃的念头。

在蛛网一样繁密的辅助线之间,我缓缓地抬起头,看见窗外澄澈的明黄色夜光,像是夜的语言。一道道题做下来,那些艰难险阻在我的唇齿之间被咀嚼得失去了汁水。在那些题目之中,在黄色的月光下,我开始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它按照我指引的方向,住进了未来的房子。

早上出门的时候看见向我招手的朋友小桃,她在朝阳下奔跑的样子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天使。我看着这似曾相识的画面,也从过往的日子里复制粘贴出一个微笑:“嗯,早上好。”

事情终究是没有变,变化的是自己的心境。

《残酷月光》犹在耳边响起,我感到烛泪渐渐凝固,但蜡烛的光并未熄灭,仿佛有一束月光穿破虚空,注视着我和烛光一起编织彩色的天堂。

就像昨晚的月光,动人而明亮。

第5篇: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中考满分作文

岁月,从黑发中流过,风,传播爱的信息,将黑发,一点点染白。

童年,梧桐树下,透过缝隙照下的阳光把那头黑发照得很黑很亮,那头黑发很长很长站在风中,轻轻地微笑,望着不远处一跳一跳的短发,满是欢乐的笑声。 夜晚,在灯光下,长发在为短发缝着书包带,因为书很重,长发怕这书包不能承受,于是就在书包带上缝上了一点点爱。

早晨,短发背着这更加牢固的书包出发了,短发亲吻着长发,长发的发梢,触到短发的鼻尖,散发出清幽的香气。

傍晚,短发背着书包一蹿一蹿地回来了,长发在门边静静地等待,望着回家的短发露出一点微笑。

吃过晚饭,阳台上,长发为短发清洗着,短发顶着满头的泡泡,在阳台上嘻笑,长发用清水将短发的满头泡泡冲洗掉,用手轻轻揉着短发的耳朵和眼睛,然后用毛巾轻轻地为短发擦头。月光下,被清洗后的短发,显得乌黑流亮,就像长发一样,却不及长发长,长发轻轻地摸着短发说:“孩子,会长长的,就像妈妈的一样。” 长大后,短发离开了长发,长发为短发的书包缝补着,希望能承受更多的重量,而短发离开后,长发则是无尽的思念、担忧,时间一点点流逝着,长发不再乌黑光亮,可还是在静静等待,等待短发的归来。

梧桐树下,是长发等待,还有——落了一地的梧桐叶,短发长长了,回来看望长发,而在门边看到的还是长发露出的一点点微笑,只是长发不再乌黑光亮。 傍晚,还是在阳台,只是短发变成了乌黑的长发,这次,由童年的短发为长发清洗,长发变得和泡沫一样,都是白色的,在月光下,长发显得出银白色的光泽。 风,轻轻地吹,扬起丝丝缕缕的白发,传递着一点一点的爱,让短发变得更长、更黑。

第6篇:重庆中考作文:我心依然

重庆中考作文:我心依然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__依然。

我心依然

一考生

儿时,我常常梦想着长大后可以去联合国做义务志愿者,到时候我就可以帮助世界上需要帮忙的人们。把爱和温暖传遍每个角落。

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瞬间,我便到了上学的年龄。我十分幸运遇到了白老师,她对我宽容有耐心,不会因为我底子差,学习不认真而苛责我、惩罚我。总是用很独特的方式去帮助我改正错误。

记得二年级运动会时,班里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奖状,可我很遗憾,虽然报了3项,却一个奖状也没得。运动会结束后,白老师把最优秀班级体的奖状给了我,这个奖状直到现在依然挂在我的书桌正前方。我很爱我的白老师,就像她也爱我一样。

可天不随人愿,三年级下学期白老师因身体关系不再教我们了,换成了比较严厉和刻板的孔老师。在白老师眼里活泼有想法的我,突然变成了孔老师眼里无组织无纪律、懒散傲慢的坏学生。在种种误解和不信任下,我便自暴自弃,不管不顾地冲进了我最为混沌的一段时期:不写作业,即便是上课我也不再听讲。而那小时候的梦想也早已忘记。

就这样我在混沌的自我世界中待了三年。直到突如其来的升学考试,尽管拼尽全力做完了试题,可分数出来后,我蒙了。十八分!这是多么响亮而又沉重地一记耳光啊!我都做了什么!这三年来的浑浑噩噩是为了什么?我对得起倾心为我付出的白老师么?我甚至忘记了最初的梦想!

一日,回家的途中看到一只蜷缩在壳里的蜗牛,我笑了:蜗牛啊,你也是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敢出来了吗?谁知,顷刻之间,它轻轻的蠕动,缓缓的探出触角,慢慢却踏实向前爬去。我蹲下凝视着它,傻傻的笑了∶小蜗牛呀,小蜗牛,你和我一样呢,也在朝着梦想前进吗!我看着它笑了笑,也坚定地向前走去。

即使我曾误入歧途,但从现在起,我不会再次堕落!

在走过多少回远路,陷入多少回泥淖后,蓦然回首,山水依然,我心依然。

上一篇:小学节水活动总结下一篇:运转队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