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治理纪念碑

2023-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黑河流域治理纪念碑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流域国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黑河出山口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75亿立方米,其中黑河干流莺落峡站15.8亿立方米。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量约为3.33亿立方米。天然水资源总量为28.08亿立方米。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历史上水事矛盾已相当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等生态问题进一步加剧,省际水事矛盾更加突出。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当地水资源缺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够,生产、生活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布局不合理,水量蒸发渗漏损失大;缺乏水资源统一管理,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针对日益严峻的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恶化局面和突出的水事矛盾,2000年5月朱镕基总理就黑河治理问题做了具体指示。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开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工作,先后提出《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等成果。2001年2月21日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2001年8月3日国务院以国函[2001]86号文批复《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原则同意该规划,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根据黑河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研究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水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提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目标、总体布局、近期实施意见和有关保障措施,力争通过近期三年治理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遏制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并为逐步改善当地生态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的综合治理指导思想,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根本,以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核心,上中下游统筹规划,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针对流域生态系统恶化问题是自然和人类活动长期积累的过程,生态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规划提出进行分阶段治理,并提出相应的2003年、2010年治理目标。近期(2003年)治理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体系,大力开展节约用水,调整经济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态用水,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正常年份使正义峡下泄水量达到9.5亿立方米,使生态系统不再恶化。

规划在黑河流域逐步形成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和保护体系,上游以加强天然保护和天然草场建设为主,中游建立国家级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深化灌区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积极稳妥地调整经济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下游建立国家级生态保护示范区,加强人工绿洲建设,搞好额济纳绿洲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规划2001年至2010年流域治理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控制性骨干工程、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水量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方面:提出了引水口门合并和渠系调整、渠系衬砌与建筑物工程改造、田间节水工程等多项措施及相应的规模;提出了废止、限制平原水库蓄水,以及增加地下水利用的工程措施和开采规模;提出了利用高新技术节水,增加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的规模。

控制性骨干工程方面:规划在2010年以前建设正义峡水库、内蒙古输水干渠和上游山区黄藏寺水库。

生态建设方面:上游源头区重点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和草地治理;中游进行退耕、限牧的同时,进一步营造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建立高效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绿洲;下游重点加强额济纳绿洲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林草灌溉面积,改善传统牧业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植被,遏制流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逐步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水资源保护方面:要求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企业发展,提出了2010年干流污染物总排放量和水质控制目标。

管理系统建设方面:规划用较短的时间建立一套“实用、可靠、先进、高效”的黑河水量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为实现2003年落实国务院审批的分水方案(水政资[1997]496号),即在相当于莺落峡多年平均来水量15.8亿立方米情况下,正义峡下泄水量9.5亿立方米,规划提出近期三年流域治理的重点是抓好灌区节水改造、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水量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基础研究和前期工作。规划提出了三年治理各项措施的规模和任务,并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规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行政、经济、法规、科技等保障措施建设。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具体情况,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保障措施建设规划,包括建立健全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进行经济社会宏观布局调整、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工作、加强法规建设等内容。

通过近期三年治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实施,将增加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2.55亿立方米,在2003年末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干流地区水量分配方案,使当地生态恶化的趋势得以有效遏止,为实现流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2篇: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

(前二部分另处)

三、治理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与产业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 “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三项重点工作、 “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的发展目标,坚持“南涵水源,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建设方针,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以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重点,保护与建设并重,节约与利用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特色方向,就是响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坚持走符合张掖实际,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三条路子”,就是走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城市发展路子,走以矿产、农畜产品等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工业发展路子,走以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三大战略” 就是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加快城镇化进程。

1、建设和保护好祁连山与黑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筑牢固生态安全屏障。争取将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重点区域,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封滩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水、退耕还湿、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防沙治沙、防护林建设、清污分流、水环境整治、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祁连山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屏障作用,确保黑河水质稳定达标,维护黑河流域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

2、加快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步伐,创造良好人居环境。重点搞好城镇绿地、湿地、水域、外围防护林带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集中供暖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3、以节水农业为重点,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一是合理分配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优化用水结构,积极推进结构性节水。二是发展现代农业,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和喷灌、滴灌设备,精耕细作,退耕还水,发展高效设施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单位面积效益,节出腾出的水用于发展工业和生态。三是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不断降低单位生产总值水耗;清污分流,城镇雨水收集,用于绿化,减少排污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中水循环利用;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城市和乡村生活节水,逐步实现城镇饮水与生活用水相分离。

4、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一是推进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降耗,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淘汰改造高能耗设备,工业余热再利用,降低单位产量能耗;加快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和可再生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加快旧城旧房改造,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农民合理建房,集中居住。二是做好污染减排,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整治城镇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推进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填埋,做好废弃厂矿区生态修复。三是突出循环、绿色、低碳三大主题,大力发展水电、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构建“种植-养殖-沼气-肥料”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推动种养加、煤电冶耦合,推行“农产品加工-沼气-发电-有机肥料”、 “清洁能源-电力-蓄能-载能”循环加工模式,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形成资源深加工和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

5、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建设宜居宜游城市。加强道路、景点、设施建设,县有特色,乡有特点、村有看点、市成规模、区域联网,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和线路,建设“生态旅游强市、文化旅游名市、旅游产业大市”, 以短养长,以旅游业带动服务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 环祁连山腹地旅游

(2).黑河沿岸自然风光(甘、临、高三县区)和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3).自然观光(山丹军马场、扁豆口、海潮坝、丹霞、森林、草原、雪山、湿地、湖泊、戈壁、沙漠等)

(4).文化旅游(宗教、长城、古城遗址、)、

(5)、军旅旅游(霍去病抗击匈奴、年羹尧平叛、王震大军进疆、西路军血战河西)。

(6)、现代农业园区旅游。

甘州:卧佛福地、黑河庄园、湿地景观、金色农业

临泽: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胜地

高台:红色基地、古堡遗址、湖泊苇荡、黑河仙境

山丹:世博之源、长城之魂、中国马都、姻脂风情

民乐:祁连佳境、金色田园、休闲山庄、避暑胜地

肃南:裕固花乡、丹霞奇观、祁连胜景、夏日凉都

6、加强环境监管。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和张掖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产业科学布局,资源合理配置,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遏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重点,强化对各类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监管,包括矿山开发、煤田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旅游、农垦和伐林等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矿活动,切实重视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安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搞好废弃矿山的生态植被修复。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的项目,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治理污染,抑制生态破坏。

第3篇:对黑河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思考

贺宏 祁国厅

黑河属河西内陆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中段,位于东经97°37′至102°06′、北纬37°44′至42°40′,流域面积12.83万km2,横跨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涉及5个地级行政区,10个县(旗、市)。黑河流域上游地区,包括青海省祁连县大部分和甘肃省肃南县部分地区,以牧业为主;中游地区,包括张掖市的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等县(区),属灌溉农业经济区;下游地区,包括甘肃金塔县部分地区和内蒙古额济纳旗,既有农业,又有牧业。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按海拔高度和自然地理特点分为上游祁连山地、中游走廊平原和下游阿拉善高原三个地貌类型区。

黑河中游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程1000~2000m;区内降水量稀少、蒸发强烈,冬春干冷而漫长,夏秋酷热而短促,日照长、风沙大是本区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黑河的径流消失区。

一、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黑河作为张掖人民的母亲河,是张掖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展望美好明天的生命线,而黑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金张掖经济和社会实现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利用好水资源,搞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对于进一步完善黑河流域的水利设施、恢复流域生态,发展节水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和带动张掖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张掖地区属于典型农业灌溉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粗放的灌溉方式和落后的灌水技术以及农民长期形成的浇地要“浇透”的习惯是导致农业灌溉用水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已使局部的生态环境已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整体退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面临的挑战仍然比较严峻。可喜的是沿岸生态环境状况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申请将沿岸更多的生态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可是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投入不足,治理改善进程无法满足湿地保护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前景仍有很大差距。

保护黑河流域的健康生命线,既是改善“金张掖”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需要,又是向内蒙古额济纳旗泄流分水的 客观要求。为此,要建立国家投入、地方投入和社会各方面群策群力的长效运行机制,不断加强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和恢复改善力度,并且激励政策要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使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轨道,使河流的健康生命线永葆青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是顺应发展趋势的科学选择。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流域人口的逐渐增加及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上游森林被过度砍伐,林草退化,源头雪线上升,水源涵养大幅度下降;中游地区过度垦荒种田,发展人工绿洲,人为扩大了农业灌溉的用水量,超过了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挤占了下游的生态用水,导致下游河道断流时间逐年延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天然林草枯萎、土地沙化,具有人类活化石之称的胡杨树开始枯死,一些自古就栖息在这里的生命被迫迁徙。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影响下游居民的生息繁衍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我国西北地区的整体环境变化。随着节水型社会的推进,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日益加深,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主动性不断增强,生态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至此,加快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维护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已成为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国防稳固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临泽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效益多赢、统筹规划、综合整治的原则,突出防洪调蓄、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黑河退耕还林还草调节水工程,不断改善全流域生态和农业灌溉条件;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提高全流域耕地质量,保护耕地数量;实施生态防护林工程,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这一做法就是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生动体现。

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由于我市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合理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建设任重道远,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生态环境问题。工程实施过程中,将砍伐干渠、斗渠、毛渠两旁的树木,使农田林网数量减少。增加下泄水量,减少张掖用水量,会使耕地用水紧张,生态用水减少,造成区域内绿州、湖泊、湿地面积缩减,地下水位下降,沙化面积增加,局部小气侯发生改变。

2、水资源问题。张掖市本属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将把黑河来水量的一半以上下泄给下游额济纳旗,会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3、用水成本问题。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应用市场调节水价,建立水价新机制,将会提高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价格,增加生产和生活成本。

4、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问题。一般来说,种植业的收入随用水量的上升而增加、减少种植业用水量,大面积退耕还林草,在新型产业,如:草畜产业、葡萄产业、中药材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之前,在一定时期会出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减缓。

5、财税收入问题。由于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对退耕还林还草地实行农业税优惠政策,加之节水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影响,会使政府财税收入减少。

6、管理体制不健全,节水力度不够。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由于管理体制不建全,还没有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工程产权不清,管理权责不明,对用水户难以进行有效约束。节水宣传力度不够,节约用水意识不强,干部群众对日益严重的水危机认识不足,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水资源浪费又很严重,大水串罐、漫灌、淹滩、漫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受利益驱动,近年来无计划开荒,无节制放牧的现象也十分突出,破坏了天然植被。除此之外,黑河每年向下游调水9.5亿m3,无形中又加剧了中游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7、水资源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一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市水利长期投入不足,欠账多,底子薄,基础差。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支持力度,但与全市水利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财政困难,省级水利投入极为有限,群众收入水平较低,地方自筹能力差,自筹资金严重不足。三是水利投资单一,融资渠道不广。水利发展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具有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社会效益高,投资回收慢等特点,聚集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大,加之大量易于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水源地已相继建成和开发。因此,未来水资源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投资越来越大,涉及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艰巨。水资源开发投入资金问题将严重制约全市水利发展。

三、加强黑河流域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是维护黑河流域生态系统平衡,保持良好自然环境,降低沙尘暴危害的重要举措。给下游调水,保护下游生态系统,其实也就是保护中游的生产力,有人曾这么说。凡事有利有弊,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也一样,只有充分认识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才能做到趋利避害。

1、加大科技投入,突破流域水资源瓶颈障碍,力求低耗水条件下的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从全球经济和西部开发的战略高度寻找经济增长点,加强流域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牧业和林果业的发展,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形成品牌和规模,增加经济收益;创造条件逐步增加节水灌溉的设施农业、牧业和林果业,引进培育抗旱优质品种,加快干旱地区农业、林业、工业和家庭节水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设备研发、推广、利用,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工业的优化节水技术体系;加快城市化步伐,根据特色农副产品,发展农业性工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河西走廊工业与农业联姻,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发展旅游业等,这样可以逐步提高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有计划地实施流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2、不断深化改革,健全各项制度。

由于国家对黑河省际之间分水力度的逐步加大,加上黑河中游甘、临、高三县(区)目前水资源分配又极不合理,频繁的黑河调水造成高台县农田灌溉需水量与可供水量之间产生非常尖锐的矛盾。调水期间“全线闭口,集中下泄”有水不能用,调水时段结束,上游开口后河道迅速断流,又无水可引,只能依靠大量提取地下水抗旱灌溉,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甚至由于地下水快速下降,导致部分村的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水利管理面临两难境地。在这种处境下,我们只能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一方面及时主动的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我们的困难和问题,强烈呼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理解与支持,最大可能地为我市调剂水量,缓解供水压力;另一方面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树立和强化全社会水资源的商品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忧患意识。在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加强管理,暂时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当前,应当尽快制定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办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水权界定、节约保护等,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定,依法加大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

3、要以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严格黑河流域入驻企业环评审批和环境管理。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杜绝污染严重、能耗高、治理难度大的项目落户,尤其在项目引进时,应严格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4、要以科学管理的方法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切实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对黑河流域入驻企业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实行总量控制,凡是水污染物排放不能达到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顿;推动排污口规范化和在线监测工作,排污单位应按照排污口规范化的要求,设置排污口和排污口标志,有条件的企业应鼓励安装水污染在线监测仪;对强行排污的企业要采取断电、吊照等措施,并追究企业法人的责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征收水污染物排污费,不得擅自减免;对于不执行环评、违反“三同时”制度、不能正常运转治污设施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绝不能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

5、建立城乡节约用水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全市节水配套措施和规章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节约用水实行统一管理和监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节约用水工作,尽快形成统一协调、健全完备的节水监督管理体系;搞好水价调整,实行用水计量收费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强化农业节水意识,提高水利用效益,减少水资源耗费;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把万元产值耗水量列入工业经济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奖惩评估体系;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培育节水型企业和工业废水“零排放”企业;加快节水技术和器具的开发生产与推广使用。

6、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开采量

为了有效避免滥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资源枯竭,确保生产井出水量充足,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必须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配置,在黑河沿岸科学布井,有序的开采地下水,同时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规范取水许可制度,对超采区域进行限制。以高台为例,骆驼城开发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较低,打井取水成本高,应当以地表水灌溉为主,从西干渠合理配水灌溉,减少地下水提取量;黑河沿岸地下水位高,打井用水成本低,应鼓励使用地下水,从而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成本。因此建议尽快商定黑河西总干渠分水方案,严禁在骆驼城、南华滩、深沟滩、盐池滩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新打机井提取地下水,逐步做到地下水采补平衡。

7、积极协商争取修改黑河分水方案,争取跨流域调水。

为了增加中游地区用水量,应积极争取修改黑河分水曲线,并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中游地区黑河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真正做到中游地区黑河水资源的均衡受益,来保障中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共同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为了解决黑河流域资源型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争取跨流域调水。 总之,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市历史上面临难得的一次良好机遇,只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顾全大局,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节水型社会,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实现流域内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兴利除弊,只有这样,张掖的社会经济发展才会进入一个又好又快速发展的时期。

甘肃省临泽县环境保护局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