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演说

2022-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选举演说

团支部选举当选委员表态发言就职演说

各位领导、团员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所第二届团支部委员会选举成立了,作为新一届的团支部委员,我代表其他委员向大家表态: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的深入和完善,在本职岗位上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树立卫生监督新风,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团支部将带领广大团员积极投身到工作当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立场。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青年优势,动员团员青年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同时开展理论学习班、讲党课、到革命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加强对党的历史、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理解,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目前团员中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有14人,团干部更要力争加入党组织。团支部将积极向党支部靠拢,进一步做好“推优入党”和“推优荐才”的工作,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锻炼,加强对年轻入党积极分子及青年骨干的带动作用,发挥团组织育人优势,为青年人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谢谢大家!

团支部选举当选委员表态发言

第2篇:政论性文章风格可译性之探讨以选举演说中之修辞格为例

政論性文章風格可譯性之探討:以選舉演說中之修辭格為例

中文摘要

風格的傳遞為翻譯中重要的一環。語法的差異,使得語言轉換無法兼顧語言形式與訊息內容上的對等,然而形式保留對於翻譯卻具有一定意義,特別是風格的呈現。

一般人往往將風格侷限於文學作品中,為跳脫美學與語體規範層面,本論文以選舉演說稿進行翻譯分析。選舉演說屬於感召性文章,根據萊思(Katharina Reiß)的「翻譯類型學」(Texttypologie),感召性文章,以呼籲功能為訴求,囊括了抒情性文章之美學形式與訊息性文章之資料內容,透過情緒觸動與實證說服,對文章接受者產生勸說與號召的效果。

本研究取材德國2002年聯邦眾議院選舉中之演說,分析語料包括德國總理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的七篇演說及基民/基社黨總理選人史托伊伯(Edmund Stoiber)的兩篇演說,從包含修辭格的演說片段探討風格之可譯性,並以著重點不同之譯文版本進行風格比對實驗。

風格產生於對常規(norm)的變異,語言中常規形式的變異,能刺激文章接受者感受、思考與記憶,掌握住文章「陌生化」的模式與立意,方能將原文風格帶入譯文。風格無法避免主觀的影響,語言本身夾帶之民族文化亦難在兩語言間自由轉換,因此,譯者所追求的,是在譯入語及譯者本身的風格平面上,呈現出原文之修辭特徵與溝通效果。

第3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演说赏析2

摘要:肯尼迪的总统就职演说辞一直被认为是一篇演讲中的经典之作。本论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在词法、句

法、修辞、语篇等各个层面,对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辞进行分析,揭示其文体特征,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肯尼迪的演

讲艺术,并学习一些演讲中的语言技巧,提高演讲水平。 关键词:就职演说辞;文体分析;修辞手段

中图分类号:H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26 (2004) 06 —0407 —04 收稿日期:200420 作者简介:熊莉(19699 个单词的句子7 句, 占总数的 1315 %;含1029 个单词的句子有17 个,占总数的 3217 %;含30241 [10 ] 徐振忠1 英语演说辞文体刍议[J ] 1 外国语,1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与前总统肯尼迪之间在诸多方面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尤其是他们的就职

演说背景、演说内容以及演说策略中所采用的修辞格。分析两位总统的就职演说背景、演说内容和演说中所采取的策略, 分析美国在其国内和世界范围内所采取的政策中的变革与传承关系, 可以提高人们对美国文化 从1789 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职以来, 美国历届新任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已经成为 惯例。作为一种政治演讲, 总统就职演说可以展现 总统个人的风采和执政理念。本文将通过对比肯尼 迪与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背景、内容以及演说策略中 修辞格的运用, 来评析两位总统就职演说所承载的 美国政治与文化的传承与变革。 本世纪六十年代, 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纷纷起来斗争, 要求独立、争

取民主和自由。当时的美国经济很不景气, 国内政局也很不称定, 政府领导阶层缺乏胆识和 活力。就在这关键的时刻, 约翰· 肯尼迪在竞选中获胜, 成为美国最年轻的总统 。

用词准确是这篇演说的一个明显特点。肯尼迪对当时人们的心理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他知道自己执政正是全世界处于冷战状态, 整个世界分成两个敌对阵营, 即社会主义阵营和 西方阵营

。至于如何赢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和赞助1 如何博得世界舆论界的青睐, 这对于肯尼 迪来说还不是胸有成竹的事。他必须号召美国人民参加斗争, ∃

反对人类的共同敌人 苛政、

贫困、疾病和斗争。至于如何通过演说来激发听众的感情, 使它产生强大的反响力, 那就要看他 演说的本领了∃ 众所周知, 与林肯一样, 肯尼迪酷爱语言, 他不仅善于用语言传达政策, 更善于 几语言创造他所希望的情绪、 态度、

气氛或觉醒。他的演说在用词方面达到的凝炼程度, 在 其他总统的演说中是不常见的。如看起来

·意思很简单厂姊妹” , 但仔细咀嚼就不难发现其含意所指我们知道当时的美国 “

, , 4 # ·

已经赫赫育招1 在国际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

麟国内生产

和件技发暖达到了登峰造极为地步再加

, ’上它到处插手侵略扩张许多小国家由于经济、, , 军事实力薄刃沟象坟个个郊害伯它对它敬而远之相反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总统在从事 ,

, , , 一项伟大为吏命呼于斋劝揭小国家摆脱贫困为枷谈与它们建文友好的关系彼此间应亲 ,

, , 如姊床倩司手足无疑文是肯尼也总统想通过宣传他为沂谓和平” 政策来鼓动群众赢 , 。

“ 、得国际朋友从表面上着美国政府似乎十分慷慨愿意提共援助但实示上却丧明了美国向来称王称霸以,

,

, 老大哥自居把推行扩张主义政策随寸侵洛租凉夺≅8Α 国财富的企图作为向外施行的一种特殊政策 ,

、。至此, 一个野心勃勃为资产阶吸政客为面住这里, 一肾尼渔再欠重申

着干, 而是叨人男艰池作对

是标傍“ 民主, 和‘自由” , 伎俩

“ 美国并没有在制造任何分歧和争端根木无意与哪个国家对

, ” 这又从侧面暴露了羊国政府的野心在自己的人民面前总

,

, ,

, 好让人民相卿自己拥护自己这也是资产阶级演说家惯用的

” ’“ Ι 此、%8, 这个汤耳导豪竟毋不过了游响肯尼迪Ε阵常注意演井为方式, 没有把话说

。绝对而留有一点余地让人们深思回味 , 。“ 我们不作住何保证只是提出要求而已从中 ,

” 。

。他暗示了对方必须对您为走议作认真思考这徉自信

、狂妄科学的发展也会导致人类毁灭、

。 重复使用” : 88 ,( . > 0 ( , 6 ( = + . Δ : < / : 88 ,( . > 0 ( , ∋ 3 一> : < 8) ,+ 护这样的句型不仅能形成对称,

,

, 一

使整个句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且能深化

主题, 听起来真切生动回味无穷下面再请看一些重复句型的使用演说从第六段到第 、

。十一段∃ ’, 2 ( 开头都使用了同释的句型

% ∋ ( , + 一+ 0 , ’。。。8, , 8 , 2 ( 2 ( % ∋ ( 0 + < : % Η 8/ Ο Π . 【Ο < Θ

: 88‘+ 0 ⋯

“ , ” ! 2 ( % ∋ ( 0 + < + , 0 % “ % + 0

“ , ”

2 ( %∋ ( 0 + 6 已几Μ∃8 4 )0 % + . . + 6 3 7 8)+ 0 。

二“ , ” 2 ( %∋ : % 9 ( . 8/ 每0 0 + > 78Δ

, ∃ 。扩,

∃ , ∃ “ ⋯

“ 以及在第十五至第十八段中重复使用了”Ρ + % 7 (% 7 0 )/ + 0

、这个句型。

这种童复现象颇具有语言魅力观众或读者丝毫感觉不到冗词赘句相反让人感

, 到前后呼应∃, 又段落分明结构井然1 同时说话的语气也得到了加强整篇演说洋洋洒洒生 ,

, 动富有感情色彩无疑这种巧妙的布局增强了语言的连贯性 , 。, 。

三比喻 Χ ); 3 . + 0 ( , Θ Μ+ + + ∋ 、一篇优秀的文章常常少不了修辞祛演说更是这样肯尼迪这篇演说可以说是一本修辞

,

。学大全文中大量使用隐喻∃ 、

提喻、

夸张等手法尤其以隐喻见长 , 。

下面我们就举例说明

稳喻 < ‘+ % : 6 ∋ ( .

不!

2 ∋ ( 0 + 9 ∋ ( ,( ( 8)0 ∋8Δ 4 Η “; ∋% 6 ( 9 + 1 7 Δ

,

.

)/ )‘! ∀

% ∋ + 7 : ( ΢ ( , % ∋+ % ); + . 一+ < 一/+ / ”6 淞)/ “ 6 :. “ ·

Κ 在这里肯尼迪将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比作是骑虎难下

。、

, 作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阵营美国政府当然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盟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的同盟者作为政府代言人的总统叠然也不例外他竭力呼吁盟友不要与社会主义阵营站在 ,

。一起遥相呼应,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肯尼迪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持的态度Β

≅3 七

。一5 % ∋ )0 6 + : + + ,3 8 . + = ( 83 % )( < ( , ∋ ( 6 + + : < < ( % 7+ + ( > + %∋ + 6 . + Δ ( , ∋ ( 0 % 一“+ 6 ( 9 +. 0∃ 6 :. :∃ ∀ 川

这里肯尼迪又把和平革命的希望_______比作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敌对国的牺牲品” 然 “

。而他要保证它在咖安全不使其离已就得施行他的特殊政策这就表朋肯尼迪决不会甘 , , , , 心示弱为了确保他的政策的贯彻执行他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动武力决心与社会主义 。

, , , 阵营对。一着干类似这样的隐喻还很多读者不妨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加以品味譬如1

,

。。

二‘、

一、演说背景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中得到了肯尼迪家族的支 持, 被视为是可以继承肯尼迪政治遗产的“年轻 人”。巧合的是, 奥巴马生于肯尼迪就任总统的

1961年。奥巴马与肯尼迪确有几分相似, 两人的

祖辈都具有移民背景: 肯尼迪的祖父移民自爱尔 兰, 而奥巴马的父亲来自于非洲肯尼亚。他们的父 辈都曾经历初到美国时的不公正待遇, 激发了他们 努力奋斗的决心和意志。两人都毕业于哈佛大学, 都是参议员出身, 都因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精彩发言而一夜走红。也都写过畅销书: 肯尼迪在

1956年出版的《勇敢者的画像》, 被译成了几十种

文字, 并为他赢得了普利策传记文学奖; 时隔50 年后全面阐述奥巴马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张的《无 畏的希望: 重申美国梦》, 也为民主党和他本人赢 得了广大选民。

1961年1月21日肯尼迪就任总统时, 美国国

内正处于战后第四次经济危机, 民权运动高涨; 国 际上, 苏联的咄咄逼人、西欧和日本的迅速发展、 亚非拉的崛起, 都使美国的全球扩张受挫。于是, 肯尼迪在大选中就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 倡 导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各个领域 开拓新天地; 加上他年轻气盛、身世显赫, 美国人 纷纷投票支持他。而奥巴马在竞选中以“变革” 为主题, 强调结束伊拉克战争、实现能源自给、停 止减税政策和普及医疗保险等, 并承诺实现党派团 结、在国际上重建同盟关系、恢复美国领导地位。 奥巴马就职演说的主题和目的, 就是唤醒人民的信 心、决心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 共同渡过美国现在 面临的经济危机难关。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和第44任总统奥巴马 都是美国历史上较为年轻的当选总统。他们都有着 法学的教育背景, 擅长公共演讲; 他们借助当时的 科技媒体发表就职演说, 影响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 程度。当年, 肯尼迪之所以能够战胜尼克松, 在很 大程度上归功于广播电视的力量, 而今奥巴马战胜 麦凯恩, 则得益于网络媒体的发展对美国人产生很 大的感召力, 从而获得广大选民的支持。

二、演说内容

在演说中, 两位总统都提到先辈的忍辱负重, 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用先辈的经历说话, 既表明 了该政府建立在各届政府执政理念基础上的合法性 和形象, 也是政治上的煽情, 起到了更大的鼓舞 作用。

美国人有着浓重的领袖情结, 即使面临巨大的 危机, 美国人依然看重世界的领袖地位。肯尼迪号 召“建立一个把东西南北联在一起的伟大的全球 联盟来对付这些敌人, 以确保人类享有更为富有成 效的生活”; 而奥巴马在演讲中说, “对于每个追 求和平和自尊的国家和个人而言, 美国都是朋友, 我们愿意再次领导大家踏上追寻之旅。”力主在维 护美国霸主地位的同时, 使世界格局发生一些 变化。

两位总统都欲平衡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在为 富人阶层谋利益的同时, 针对中下层民众减税, 加 大公共开支, 加强医疗保障, 加大教育投入等。肯 尼迪相信, 如果什么事物有足够的力量去感动人

卢丙华: 变革与传承———奥巴马与肯尼迪就职演说评析

B IAN J IANG J ING J I YU WEN HUA 59 民, 并且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就可以离人民的心更 近一些。而奥巴马在演说中强调“偏袒富人的国 家无法长久”, 与肯尼迪的“一个自由社会如若不 能帮助众多的穷人, 也就无法保全少数的富人”, 具有相同的含义。

肯尼迪通过较为特殊的结构聚焦“自由”

(1 iberty) 这一全体国民乃至整个世界都熟知和关

注的话题, 表达了确保自由的存在和自由胜利的勇 气和决心。作为典型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 整体上 还是借助了欧美人共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特 别是民主自由、美国理想等途径来传达其一般会话 含义。而在本质上, 联系着奥巴马与肯尼迪的, 是 他们那种开创未来的历史感。

三、演说策略

两位总统在演说中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复数使 用。一方面, 这样的演说使听众感到亲切, 容易赢 得支持; 另一方面, 可以唤起一种团体意识, 使演 说具有很强的煽动性。为了使就职演说充分体现它 所负载的美国历史与文化含义, 给听众留下深刻印 象, 他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修辞手段。

1. 排比parallelism。排比是指用结构相似、语

气一致、关系并列的一组语句, 接连表达几个相关 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排比演讲, 可使演讲产 生感人肺腑、振奋人心的威力; 可使演讲的气势如 同磅礴的江水, 汹涌向前; 可使人感情奔放四溢、 豪情万丈。肯尼迪的演讲中在如何处理“两大强 大阵营”的关系问题上, 运用了结构相同的四个 短语“让双方⋯⋯”表示强调和层层深入。通过 排比, 既使得他对这些团体的承诺划分出层次, 也 与对敌对国家的要求显示出差异, 展示其政策的区 别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奥巴马在缅怀先辈时接连用 了三个“为了我们⋯⋯忍辱负重, 辛勤耕作, 乃 至征战、牺牲⋯⋯”排比句的使用可谓是别具匠 心, 使整篇文章布局合理, 层次分明, 加强语气。 这种结构方法是极讲究的, 既能全面深刻地表达主 旨, 体现出层次和分寸, 又能使演讲从整体上产生 朗朗的节奏、激越的韵律和明快向上的气势。

2. 反复repetition。反复是指通过重复同一单

词、词组或语句使人加深印象, 重复部分往往含有 强烈的情感或优美的节奏。演讲中相同的语言形式 反复地使用叫“重复”。演讲中为加强印象、突出 主题及展现情感等, 经常运用相同语言形式的 “重复艺术”, 不断对重要词语进行重复。如: 肯 尼迪的就职演说中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了“ To those⋯⋯ (对那些⋯⋯) ”; 奥巴马在讲到面临的

挑战时, 连续三个段落的开头都用了“Today (今 天) ⋯⋯”

3. 头韵alliteration。头韵是英国文学作品中使

用相当广泛的一种语音修辞手法。这种押韵的技巧 在肯尼迪的演说中也有所体现, 读起来朗朗上口、 音韵优美。如: “friend and foe” (朋友和敌人) 在 肯尼迪和奥巴马的演说中均有出现。“foe (敌 人) ”是“enemy (敌人) ”的较为文雅或古老的 形式, 一般来说, 人们会使用“enemy”。在这里 使用“foe”是为了和“friend”重复辅音[ f ] , 增 强了节奏感、感染力和演讲的气势。

4. 对照antithesis。对照是运用在意义或感情 上对立的词, 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或对照。对照不同 于比喻, 它把两个概念对比, 不是指出其相似点, 而是指出其差异。使用对照法来增强语势和使演说 更为生动形象。如: 肯尼迪的演说中, “如果一个 自由的社会不能帮助贫穷的大多数, 那么它也不能 拯救富有的少数人”的“the many (多数) ”和 “the few (少数) ”与“the rich (富人) ”和“the poor (穷人) ”。这和奥巴马演说中“你们不可能

拖垮我们, 我们定将战胜你们”的“you (你们) ” 和“we (我们) ”与“outlast (拖垮) ”和“defeat (战胜) ”, 在两个分句中交错使用, 使句子整体上

达到一种平衡。表现出他们期望在历史与现实的衔 接时刻, 唤起民众的信心、力量和献身精神, 以牢 牢地抓住听众的心。

5. 隐喻metaphor。隐喻又称“暗喻”, 它直接

把被比喻物说成比喻物, 是明喻的隐含形式。在肯 尼迪和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 大量隐喻的使用让听 众意会, 从而增强了演说的美感和表现力。如肯尼 迪的演说中把“美洲”比作“家园”, 把不容许别 国干涉美洲的事务, 形象地说成“仍然想做自己 家园的主人”。而奥巴马在演说中将美国所面临的 世界经济危机和国际形势比喻成“严峻的寒冬” 和“可能会发生的风暴”。比喻形象、贴切、有 力, 既简练、含蓄, 又寓意深长。

此外, 肯尼迪与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还引用了 《圣经》中的话语, 使演讲表达准确、富有感染 力。又引用了一些名人先贤的话, 或采撷一些警 句、成语、谚语和典籍中的话, 使演讲生色增辉。 把奥巴马与前总统肯尼迪的就职演讲进行比较, 从 很多角度和不同程度上可以说, 奥巴马是肯尼迪的 传承者。参考文献:

[ 1 ] 李志坤,刘宗强. 肯尼迪就职演说词的语用含义探究[ J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4). [ 2 ] 任泽湘. 约翰·肯尼迪就职演说辞格探析[ J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6 (3). [ 3 ] 李天道. 外国演讲辞名篇快读[M ].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4. [ 4 ] 方梦之,张顺梅,等. 译学辞典[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 5 ] 张汉熙,王立礼. 高级英语:修订本第二册[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 6 ] 武传涛. 著名演讲辞鉴赏[M ].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 [ 7 ] 谢祖钧. 英语修辞[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摘 要] 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当晚他发表了获

胜演讲。这篇演讲条理分明、框架清晰、语气温和、富有亲和力、激情四射、富有感染力,演讲用词具有大众化、平民化特征。句式表达具有多样性,使语言表达强略得当,舒展自如。在修辞上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反复、对比等手法, 公众演讲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文体,既不同于日常谈 话、即席演说等口语体裁,又不同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 体裁。它兼具口语和书面语两种文体的语言特点,同时,又 和这两种文体有着明显的差异。它扬口语浅显易懂之长,弃 口语松散杂乱之短;既保留了书面语庄重文雅之风,又不失 口语生动感人之韵,使人听来感到铿锵悦耳,感情充沛,极富 感染力和号召力。“文体”一词,源于英文的“style”,它包含 着语体和风格两方面的涵义。[ 1 ]它既可指某一时代的文风, 又可指某一作家使用语言的习惯;既可指某种体裁的语言特 点,又可指某一作品的语言特色。本文就语言文体风格方 面,从语篇风格、词汇风格、句式风格、修辞风格等方面对奥 巴马的获胜演讲( victory speech)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 r. ) 在2008年11月4日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当选美国第56 届总统,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的演讲技巧 在当晚获胜演讲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演说言辞华美,气 势雄伟,极富感染力,被认为是一篇演讲中的经典之作。 一 语篇风格 (一)语篇结构

这篇演讲条理分明,框架清晰,独具匠心的语篇结构是 其一大特色。“结构工整的演讲比结构零乱的演讲更易于为 听众所理解。”[ 2 ]研究表明:清晰的结构是与听众的理解力 和记忆力紧密相连的;它会影响听众对演讲者的可信度的判 定。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演讲的质量。演讲的组 篇应按人们对事物的自然反应及思维模式进行。一篇好的 演讲必需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工整。[ 2 ]总统获胜演说是 一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广泛影响力的语篇。其结构模式 3 [收稿日期] 200828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立项课题(高等教育XJK08CGD008号) [作者简介] 曾亚平(1963—) ,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第3期曾亚平,黄振定:论奥巴马总统竞选获胜演讲的文体风格 当然不容忽视。奥巴马的演讲可分为四个部分: 1. 阐述了这次总统选举的历史意义。暗示奥巴马的当 选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因此,他的当选也是民众的胜利。 2. 用细腻的笔触和激昂的语言,真诚地传递出对竞选

对手、竞争党派、亲朋好友、广大选民乃至国际社会的由衷感 激、深情答谢和高度赞誉。

3. 用简洁的笔墨和精炼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出对建国

历程、时代功勋、国际挑战、政治方略和政治信念的精要评价 和精辟回答。

3. 用518个字的特写方式,重点讲述了了一位亚特兰

大的106岁的黑人老妇人安·尼克松·库柏热心投票的爱 国热情,并从她的视角回顾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繁 荣的过程,也回顾了美国消除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成为一个 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的历程,以此来审视现实和展望美好的 未来。

(二)语篇特色

一篇演讲的语篇风格相当关键,因为它决定了这篇演讲 的整体基调,而其他所有文体因素均以语篇为基础。尽管有 时语篇并不像其他文体特征表现得那么清楚直接,但对于整 篇演讲是否成功,语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奥巴马 的总统获胜演讲,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语篇风格: 1. 语气温和,富有亲和力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来自美国的中 低层,富有社区工作经验,了解普通美国民众的心声,强调 “平等”、“自由”,他的获胜演讲辞语气温和,富有亲和力。 例如在第一段中: Hello, Chicago.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America is a p 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 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 在演讲的一开头,奥巴马不是直接称呼“我的朋友们”

或“女士们、先生们”之类,一句“Hello, Chicago”便与众不 同,随着下面潮水涌动的欢呼,这一句已经代表所有。美国 总统们的获胜和就职演说第一段一般都是很抽象的语言,而 奥巴马在第一段开头,正如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中所说的: “我们不把今天看成是一个政党胜利的日子,而看做庆祝自 由的佳节。它既象征着结束,也象征着开始;它意味着继业, 又意味着更新。”[ 3 ]他用三个“如果”引出话题,最后用一句 “你们今晚正是对那些疑问作出了回答”,通过这三个反复, 首先表明了美国的伟大,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当选完全是大多 数美国公民的认同,他的当选是广大人民的胜利,最后让听

众有了“我们的总统、人民的政府、为人民的政府”诞生了的 共鸣。

2. 激情四射,富有感染力

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个优秀的政治家,如林肯、肯尼迪 和马丁·路德·金,他们成功的第一步都源自热情奔放、富 有号召力的演讲。在传媒日益发达的当代,这一点尤其重 要,因为演讲直接关系到能否感动选民、取得共鸣,奥巴马的 演讲,既激情四射、振奋人心,又格调高雅,富有感染力。如 第

二、

三、四段中使用了多组长排比句,他将大选人们排长队 投票的场景,将全社会各层次人们全部列举出来向所有人宣 告:美国在发生改变,美国会因为他的当选而发生改变,美国 仍然充满希望和活力,美国因为所有人的融合而强大。而其 中的:Americans who sent a 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a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or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America. “我们是,我们永远是美利坚合众国”是极度富有感染 力的,演讲在这里达到第一个高潮。能在开篇就引导出一个 高潮是成功演说的开始。这样的演讲开篇是很有力量和感 染力的。如第六段的: I just received a very gracious call from SenatorMcCain. He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 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he loves. He has endured sac2 rifices forAmerica thatmost of us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and we are better off for the service rendered by this brave and self2 less leader. . . . 在这一段他高度赞扬了自己的竞选对手美国共和党总 统候选人麦凯恩参议员,而且是极其诚恳和足够力度的评 价,不带半点讽刺。我们不仅能看到这些赞扬,更能看到他 的风度与尊重,当然,这么完美的对手同样可以起到肯定自 己的作用。 二 词汇风格

作为情景语境的三个主要变项, 话语范围( field of dis2 course) 、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和话语基调( tenor of discourse)共同作用产生了语域( register) 。语域( register)是 指“一个特定群体所用的特殊语言变体”。[ 4 ]一个语域与其 他语域的区别常见于其所用的独特的词汇。词汇的长度通 常和该文章语体是否为正式语篇密切相关。传统上我们把 包含六个以上(包括六个) 字母或三个音节以上( 含三个) 的单词称为大词( big word) 。这些词往往来自于拉丁语,希 腊语或法语,或者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 4 ]大词在正式书面 体中出现较多。在奥巴马的这篇演讲中, 全文共有1949个 单词, 其中410个为包含6个或6个字母以上的大词, 占总 数的21% , 比美国总统获胜演讲或就职演讲的单词的大词 所占的百分比27. 7%要低些。如果我们排除包含恰好6个 字母的单词, 这个数目就减少到329 个,仅占总单词数的 16. 8%。总的来说, 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的这篇演讲用词 具有十分大众化、平民化的特征。这与奥巴马的支持者大多 来自美国社会的中下层民众有关,奥巴马希望通过词汇的使 用来暗示:他是普通民众的总统,而非美国少数上流阶层的 代言人。

除此之外, 我们知道公众演讲都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演 89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009年

讲者常常借助形容词的灵活使用达到鼓动听众的效果。但 在这篇演讲中,为了避免拉开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奥巴马尽 量避免使用形容词,很多应该使用形容词的地方都用名词代 替,使演讲显得更加客观、公正。在这篇演讲中共有94个形 容词, 仅占总词数的4. 8% , 远远少于美国总统获胜演讲或 就职演说的形容词的平均含词量7. 4%。然而, 大部分形容 词还是表达了演讲者强烈的主观判断和个人情感。比如 fundamental, divided, shared, individual, national, thriving, false, hopeful, long, steep, worst等。这样既可以使自己的 演讲更贴近民众,又不失恢宏气势。

人称代词在英语政治语篇中的应用很广泛。在这篇获

胜演讲中,“we”共计使用47次,“us”12次,“our”27次,合计 87次。而“I, me, my ”只有31次,“he”使用了2次,用来指 竞选对手麦卡恩,“she”使用了4次,指安妮·尼克松·古博 (106岁的老人,她见证了美国的发展) 。“they, them, their” 19次。奥巴马的演讲中,使用得最多的是第一人称代词,尤 其是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及它的变体:“us, our, ”等。 不少情形下,第二人称代词“you”的使用都由第一人称代词 所代替。大量使用“we”就等于把讲话人放到听话人的同一 立场之上,或更精确地说,是把听话人拉到了自己的一边,这 样一来就会使听众感到更亲切,就更容易赢得听众的支持。 分析演讲稿,我们还发现,“you”、“your”的出现使听众感觉 到自己就是那个“you”,不自觉地和新总统“we”开始对话, 听众和总统间的距离不知不觉就缩小了。当演讲者用“we” 来代替“I”时,可以营造一种友好的气氛,另一方面人们对即 将上任的新一届总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他能“解决能 源危机,修复与许多国家的关系,并将美国从经济危机的泥 沼中带出来”。[ 5 ]奥巴马通过“we”与“I”的成功置换,达到了 “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艰辛,我需要你们的参与”的效果,从 而树立了一个锐意改革、人民至上的新一代美国领导人形 象,使演讲具有了强烈的煽动性。 三 句式风格

奥巴马获胜演讲有单词数1949个,句子83个, 平均句

长为23. 48个单词。其中含40个单词以上的句子为13个, 含30—39个单词的句子15个, 含20—29个单词的句子16 个, 含10—19个单词的句子18个, 21个句子含有10个以 下的单词。根据以上统计, 和所有美国总统的演讲平均句 长19. 2个单词相比, 这些数据显示出, 奥巴马的获胜演讲 平均句长较长,超过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平均单句含词 量,也明显超过了各类文体的平均句长17. 8字。因此,奥巴 马的总统竞选获胜演讲具有较明显的书面语特征,这是由演 讲的内容、功能、发表场合及发表方式所决定的。总统获胜 演讲的内容涉及政治,发表场合较严肃,可以事先准备,避免 了口语体的随意性。从句子类型来看,简单句有13句,占总 句数的15. 7%;主从复合句有69句,占总句数的83. 1%;并 列复合句有1句,占总句数的1. 2%。以上数据显示出,奥 巴马的获胜演讲中,句子以主从复合句为主,其次为简单句, 并列复合句含量最少。演讲中句式的复杂性主要源于名词 的后置现象。几乎没有所有格“’s”来替代后置修饰的现象。 相反往往有本来可以用前置修饰却用后置修饰代替的现象。 后置修饰语的增多,使限定更加精确,能提供更多信息,还可 以使语言更加庄重,使内容更加严肃,并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简单句和短句结构简单,表意明确,有明显的强调功能,如 “Yes, we can”在演讲中多次出现;复合句和长句容量大,能 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本来简单句、短句常常出现在口语体 中,复合句、长句常常出现在书面文体中。而这两种句式在 奥巴马获胜演讲中呈平均分布,体现了句式的多样性特征, 使语言表达强略得当,舒展自如,避免了单调乏味。另一方 面也体现出,奥巴马获胜演讲辞在具有口语性特征的同时也 具有较强的书面语特征,并以书面语特征为主。

四 修辞风格

政治演说的目的主要在于向听众宣扬政治主张,这样的 演讲必须具有说服力和强烈的煽动性。因此,演讲者常常借 助于各种修辞手段来达到这些效果。在奥巴马的演讲中被 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四种:排比、反复、对比以及暗喻。使 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句结构整齐匀称,显示形式的整体 美,演说起来声调铿锵,使听者感到语意特别丰富,力量特别 集中,说理十分有力。

1. 排比(parallelism)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指把结构相同、意义并重、 语气一致的词、短语、句子、甚至段落排成串,形成一个整 体。[ 6 ]排比是奥巴马获胜演讲中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手法。 例如: (1)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Ameri2 ca is a p 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 who still ques2 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 这里

是三个定语从句构成的排比,强调如果有任何人怀疑美国精 神的鲜活,那么今天我的当选是最好的答案。这里也间接说 明了奥巴马当选的意义。

(2) It’s been a long 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we did on this day, in this election, at this defining mo2 ment, 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 这里是三个介词短语构成

的排比,蕴含今天是美国划时代的日子,因为它迎来了变革。

(3) There is new energy to harness and new jobs to be cre2 ated; new schools to build and threats to meet and alliances to repair. 这是五个不定式短语的排比,表达了今后任务的繁重

及艰辛。

(4)And above all, Iwill ask you join in the work of rema2 king this nation the onlyway it’s been done in America for twoone yearsso95. [ 2 ] 熊莉. 从就职演说辞看肯尼迪演说的文体风格[ J ]. 西南民族

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04, (6) : 40723. [ 5 ] Barack Obama. Victory Speech http [ EB /OL ]. / /www. chinadaily. com. cn / language11 / 05 / content - 7176921. htm, 2008. 11. 04. [ 6 ] 胡壮麟. 理论文体学[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 7 ] 秦秀白. 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002. [ 8 ] 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M ]. Lon2 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6. [ 9 ] 王佐良, 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1987.

第4篇:留守儿童 英文演说稿 说服性演说

Specific idea: to persuade my audienc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left-behind children.

Central idea: 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has been serious,which caused byeconomic unbalance and parental unawareness.

Main points: I.In China, 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s serious.

A.National program indicates that the situ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sgetting worse.

B.Parents’ leaving affects the home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health of their children adversely.

II. Two reasons accounting for the seriousness of problem.

A.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which the economies amongdifferent areas are unbalanced.

B.Many parents aren’t aware of the bad effect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11英语师范二班1102410069 余丹丹

Left-behind Children

February 25,2008, a 12-year-old boy named Zhang Yangyu who left behind by his parents, leaving a shocking suicide note in his pocket:when you leave(referring to his parents), I feel very sad. And that’s why I choose to commit suicide. Today, I will focus on the seriousness and causes of 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there is a gener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ho are growing up without one or both parents. A recent survey from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61 millio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21.9% of all nationwide---a population larger than that of combination of California and New york city. Most of these children are raised by their elderly grandparents or other relatives. Chinese grand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spoil children, of which many are illiterate and cannot help with homework. Therefore, there is no home education to speak of. Besides, children grow up in such environment without parental love. This may cause mental problems, such as depression, low self-esteem, self-sealing, impulsion and so on.

There are two reasons accounting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Firstly,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are unbalanced. People in poor areas have to go to wealthy cities in search of better paid jobs. This forces hundreds of millions migrant parents away from their impoverished hometowns and leave their children at hometowns. Secondly, Anton Chekhov once said the joy and happiness of our lives are not in money. However, many migrant parents believe that they are fulfilling their duties to children as long as they send money to pay for children’s food, clothing, housing, schooling and other expenses. Therefore, these families only reunite a few days each year.

Just like the 12-year-old kid we talked about in the beginning, there are countless left-behind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The children are the hope of our families, the flowers of our country, the leaders of our future. Now, it’s time to take actions. And I

hope one day there is not even on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第5篇:引爆演说能量为什么要学会公众演说

引爆演说能量,学会演说,改变命运!

引爆演说能量——为什么要学会公众演说?

1、是人,就需要口才

无论你是谁?

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

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

无论你是企业总裁还是普通职员?

是人,就需要说话!说话,就需要口才!

学会演说,等于拥有一台印钞机!

拥有一流演讲口才=拥有一辈子的财富。

2、它比学外语更实用;比学计算机更重要;比学数理化更有价值。 也许你初中、高中、大学用了10年的时间学习外语,但是99%的人每天用上外语的时间不到1分钟。而演讲口才,我们每天都要用到,每天都要与人沟通、每天都要与人交流。所以,一旦你学会了演讲口才,你将受用一辈子。它将为你的事业、为你的人生创造无限的财富。

想一想:

你知道全世界所有知名人物及企业家是如何快速建立人脉、倍增收入的吗?

你知道商界领袖是如何领导团队、激励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吗?

你知道古今中外政治家、思想家是如何快速传递自己的思想、智慧、观点的吗?

引爆演说能量,学会演说,改变命运!

再想一想:

是什么成为政界、商界、文化、宗教各领域争相学习的本领? 是什么让孙中山、毛泽东、林肯、奥巴马等人成为民族领袖?

是什么让马云、俞敏洪、史玉柱、牛根生这些企业家带领团队成为商界巨子?

答案是——公众演说的魅力!

国父孙中山先生通过公众演说,发起十余次革命起义,最终推翻封建统治!

伟大领袖毛主席通过公众演说,团结全国各界爱国人士,最终建立新中国!

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公众演说,宣扬治国方针,最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这是一个魅力展现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商场如战场,一流的口才将是您弛骋商战的制胜法宝。战国策云:“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无论是政界领袖毛泽东、列宁、克林顿,还是商界领袖杰克.韦尔奇、柳传志、张瑞敏、马云、牛根生……,古今中外99%深具影响力的成功人士都是善于演讲的超级演说大师!

引爆演说能量,学会演说,改变命运!

第6篇:刘媛媛超级演说家(超级演说家第二季)演讲稿

谈一场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据说,每个人都曾经暗恋过别人。你们还记得自己十七八岁的时候暗恋过的那个人吗?她是那种学习很好,长相清秀的沈佳宜,还是那个爱打篮球,特别酷的流川枫,你现在想起来的时候在微笑还是在沉默?还是你觉得你当年的求之不得也不过如此。

我发现我们最舍得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恰恰就是暗恋的时候,我从大二开始就暗恋一个男生,暗恋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我每次看到他跟他说话的时候,都跟打仗一样,努力的表现成谈笑风生的样子,我害怕他知道,我害怕他不知道,我更害怕他知道,但他假装不知道。暗恋也是一件寂寞孤独的事情,我觉得他的名字只有放在我的嘴巴里面才安全。

你们觉得男生跟女生之间有纯友谊吗?有,只要一个打死不说,另一个装傻到底。从头到尾我都在扮演的角色是他最讲义气的哥们,每次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第一个两肋插刀的冲过去,他说我是最懂他的人,我怎么不懂了?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我知道他喜欢那种娇小玲珑的女生,我从一个120多斤的胖子开始减肥,甩掉十几斤的肉,他也常常跟别人夸我说,我是那种懂事的好姑娘。对呀,因为,除了懂事我还不知道能做什么,我想给他我的一切,但我什么都没有,我想为他放弃一切,但我也没什么好放弃的。

你们呢,你们还记得,就是喜欢一个人喜欢到不行了的那种感觉吗?某天你爱上一个人突然感觉好像有了软肋,又好像是有了铠甲,可能经历过几段伤害,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后,他们会变得更聪明,更理智,更加的有技巧。但是我想问你们,你们真的不相信爱情了吗?那为什么你看《泰坦尼克号》,看《北京爱情故事》,你还会哭,你真的宁愿变得聪明,变得老练而不冲动了吗?不管你是涉世未深还是早已经爱得伤痕累累了,你在心里面都渴望有一份爱情,它是真挚的,它是专一的,它是持久的。如果一个人在爱情里面,因为爱的真,爱别人爱得深,他被伤害了,他看起来很蠢,很可悲吗?不,那些考虑好了各种条件去结婚,到结婚的时候发现没有一点关于爱的回忆,爱情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我觉得那些人才可悲,所以我希望,咱们还可以,再试着跟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一样,不以结婚为目的去爱一个人,我在心里面爱他爱得声嘶力竭的,他听不到,我在心里面爱他爱得天崩地裂的,他也看不到。但我像一个孤独的女战神一样,又狼狈又勇敢的这么爱着他,等到我死的那一天,我都愿意回想起来这件事,我都觉得它可贵,它美好,我都不会去后悔。

如果有人现在跟我说,我爱你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或已结婚为目的的跟你恋爱着,他太小看我了,他太小看我的爱情了,因为对于23岁了还不能接地气的理想主义的姑娘来说,一辈子不结婚是挺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有些人一辈子在

婚姻里,可是从来从来没有得到过爱情。

对年轻人的忠告

我是法学院的一名学生,我的每一名教授都在他的课堂上讲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作假的人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有那些看似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90后,企业家会是90后,甚至国家主席都会是90后,但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站在风口浪尖上去把握过命运的人物,你我不过是再普通过得升斗小民。是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读书的时候每天都被父母耳提命面,说你干啥你都不要给我耽误了学习,毕业的时候呢,到处投简历,栖栖遑遑的等一家企业收留自己,逢年过节被逼婚,结婚的时候,要花自己年轻时候最好的20年来偿还贷款,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忙着生存而没有梦想,没有时间关心政治,没有时间关心环境,没有时间关心国家的命运,还哪有什么精力去为这个社会去做什么,但是后来我发现,还是有一件事,你跟我都可以做到,这件事就是,我们这代人,在我们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变坏,不要变成你年轻时候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种成年人。没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好人是有非常非常严重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会改变世界,我是一个学法律的,如果我将来是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官,那么这个社会就因为多了一个好法官而变好了一点点。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仅仅就是因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90后们,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绝不趋炎附势,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失望于人性。所以我亲爱的90后们,如果再有人跟你们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他,你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我爱我自己-----肖骁

首先,我要跟大家坦白,我是一个非常自恋的人,我自恋到哪种程度呢,每天晚上我洗完脸,我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我觉得这男孩长得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真的特别值得被爱,我甚至认为我的朋友应该为拥有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是上天送给他们的礼物。无数次,我对我自己发自肺腑的表达,我爱我自己。所以今天在这个舞台上,我决定当着大家的面要好好夸夸我自己。首先我爱我自己的乐观,我爱我自己的脸皮够厚,用我朋友的话说,我就是死猪不拍开水烫。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参加了一个比赛,比完赛,评委和选手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其中有一个老师对我的态度一直都是品牌性的,他说,裴来辉,你不是幽默,你是滑稽,你就是这桌子上的一盘花生米,有没有你,我根本不会去在意,他说完之后,本来其乐融融的氛围一下子尴尬了。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时空凝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于是我点头,我微笑,我忍你!吃完饭后,我回到酒店,把我准备好的稿子重头到尾的改了一遍,完了之后我就像一个神经病一样在房间里又哭又闹的排练了一整个晚上,结果第二天的比赛,我拿了第一名。当然,指责我的那名老师他作为弃掉一个最高分,弃掉一个最低分,中的最低分,他被去掉了。但是我依然相信,他看到了我的不可替代,我依然相信,他让我看到了一盘花生米的价值,而且偷偷告诉大家,酒桌上没有花生米,伤胃!我还喜欢我自己的真实,喜欢自己的不做作,就算我今天站在超演的舞台上,我依然敢坦白的告诉大家,我想拿冠军,就算今天我面对我的导师,鲁豫老师,我依然敢直言不讳,我看着她的眼睛,我告诉她,老师,我就是你最好的学员,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代表我们战队笑到最后那个人应该是我。

我们对自己的爱是自私的,盲目的,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包容我们自己的缺点,当我们和别人发生争执时,我们觉得我们自己永远是对的,这是根上的。但是慢慢的,因为现实的打击,因为周遭的质疑,我们甚至因为遇到了比我们更加成功更加优秀的人而产生自卑,这种可怕的情绪,这种情绪会让我们一次有一次的质问我们自己,到底行不行。但是其实我们干嘛总想着做别人生命里的配角,我们干嘛总想着复刻别人的成功,因为我们每个人就像掌纹一样,是这个世界上最特别的存在,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独一无二而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对爱我的人负责,最憎恨我们的人包容,对贫者关怀,对弱者友爱,其实想想,我们都挺棒的,不是吗,所以没事的时候多夸夸自己,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表白,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到底有多棒,所以今天在最后,我要对自己说,Ambi,我爱你,我爱你的乐观积极,爱你的自信勇敢,爱你的脸皮够厚。我爱你,爱你爱死你,你呢?

刘媛媛总决赛演讲

前些日子有个在银行工作了十年的资深的HR,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寒门的小孩,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们父辈更难了。这个帖子引起了特别广泛的讨论,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先拿我自己说,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不算寒门,我们家都没有门。我现在想想我爸跟我妈,那么普通的一对农村夫妇,他们是怎么把三个孩子,我跟我的两个哥,从农村供出来上大学,上研究生。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爸跟我妈都没怎么读过书,我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她居然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我一直也不会去拿自己跟那些比如家庭富裕的小孩去做比较,说我们之间会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不平等。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他们有很多的优越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但是我们不能抱怨,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也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怎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一辈子都励志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1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小孩,每七年呢。再回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后你会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做尼克的贫穷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而且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当我们遭遇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咎到出生上去,更不能抱怨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因为家境不好并没有斩断一个人他成功的所有的可能,当我在人生中遇到困难时候,我就会在北京的大街上走一走,我那时候我就想,刘媛媛,你在这个城市里面真的是依无所依,你有的只是你自己,你什么都没有,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单枪匹马的在这个社会上杀出一条路来。这段演讲到现在呢,已经是最后一次了,其实我刚刚问的时候就发现了,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是出生豪门,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韧,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No zuo,no die ,no life

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No zuo,no die,大家都听过吗,不作就不会死,但是我今天想让大家记住的不是这一句话,No zuo,no die,而是No zuo,no die,no life,“作”是什么,“作”就是不安现状的瞎折腾,我这个人就挺爱“作”的,我来参加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已经被我哥骂了无数次了,他说你这就是没事找事瞎折腾,你又不是学表演的,又不是学主持的,一个学法律的去参加一个电视节目,对你的将来有什么用,可能我就是爱“作”吧,我突然觉得每天都重复的生活很没有意思,所以我就来了,我自“作”,我也能自受,每次写稿子都要熬夜,熬到一两点,每次站在舞台上等着大家投票,都会紧张的双拳紧握,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后悔,我会永远永远都记得这些时刻的,这个舞台上有人比我还能“作”,一会你们就能看到他,他就是我的新晋偶像,林义杰,他妈妈对她的期待就是好好念个大学,将来当医生,当老师,当什么都好,但是他选择了体育,一条风险性极大,成功率又极低的路,他喜欢跑步去冒险,他的双腿跑过北极,跑过南极,跑过全世界最大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我心里就在感慨,这人的一生就是“作”死的一生啊,这个死还不是说你在人生路上摔了一个跤,失了一个伴,是真的会死,但是我也在感慨,他的一生是特别特别精彩的一生,如果他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考了大学,他以后也可能会成功,但是他现在的人生当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有一个的成功,而是一个有一个的生命奇迹。亲爱的朋友,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听着别人的声音给自己的人生划格子,左边的这条线是叫学业有成,右边的这条线是一定要有一个一个安稳的好工作,上面这条线是三十岁之前要结婚,下面这条线就是你结了婚,一定得生个孩子,好像只有在这个格子里面才是安全的,才被别人认为是幸福的,一旦你想跳出这个格子,就会有人说你“作”。可是我知道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点想去“作”的冲动,你明明应该考一个经济系,法律系,土木工程系,你说你要学表演,你要去演电影,你明明应该找一个合适的人现在就结婚,你还在等,你还说自己想要真正的爱情,其实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们知道自己将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吗,你们想想,其实我是不知道的,我根本不知道我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去哪个城市,做什么工作,我只是还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想要那种循规蹈矩,安安稳稳,平平淡淡的日子,不想要一个一眼就可以看到死的那种人生,你可能会说,人生吧,平平淡淡才是真,瞎“作”什么呀。我每次听到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说这种话的时候,我不是觉得他错,我只是觉得很可惜,这个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你什么都还没看到过的时候却甘心的呆在一个格子里面,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没有任何的风险,也不会被别人嘲笑,但是我总觉得呀,一个没有把白酒都尝遍的人,他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一个一

辈子都安分守己的人,不敢“作”的人,他从来也不曾拥有一个精彩丰富的人生,毕竟,no zuo ,no die,no life!

上一篇:省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下一篇:抵制圈子文化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