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分析

2023-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概述

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指的是在制备相关样品的基础上, 分解、溶解该样品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样品进行浓缩或净化, 促使其向可测定形式转变, 为定量分析和化学定性分析的进行奠定基础[1]。由于相关因素会对待测组样品产生干扰, 在没有合理应用相关技术的基础上, 将导致有效性在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中被削弱。

工作人员需要在检测样品中将测定组分通过化学处理的方式提取出来, 将其他待测组分对检测组分的干扰进行排除。在相关操作中, 应对转变待测组分、稀释和浓缩等环节给予高度的重视, 确保通过相应处理措施, 可以保证待测组分的性质以及数量符合处理要求, 从而促使精准性在化学分析测定成果中有效体现出来。

2 萃取技术

2.1 固相萃取

从本质上来看, 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同固相萃取技术具有一致性, 二者在相溶机理方面存在相似性, 从这一角度来看, 该技术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分别是吸附固相萃取、正、反相萃取和离子交换固相萃取。该技术最早起源于20实际70年代, 在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吸附的过程中, 需要对固体吸附剂进行应用就是固相萃取的主要特点, 在这一过程中, 其可以促使相互分析的状态产生于其他干扰物质与待测组分样品之间, 在洗脱并加热解脱待测组分样品时, 需要对洗脱液进行充分的应用, 最终实现对检测样品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和富集。

在对固相萃取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其呈现出较多的优势, 例如, 在消耗有机溶液的过程中, 消耗量相对较低, 通话四可以有效的进行回收,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并投入较少的资金就可以完成相关处理工作[2]。在这种情况下, 现阶段各个领域都开始将其作为主要的技术应用于样品的制备中, 甚至该技术在测定水中农药含量和检测食品中药物残留量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萃取技术中的缺陷。

2.2 磁性微球萃取

磁性微球萃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对有机高分子符合材料、生物大分子材料进行有效的制备, 其中生物大分子材料拥有较强的活性功能基团, 而磁响应性也是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大特点。现阶段, 我国的生物工程、遗传性工程以及医学等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开始对磁性微球萃取技术进行应用。高分子微球等特点在磁性聚合物微球中都有所体现, 其在将功能基团多种反应性赋予相关样品中时, 可以对表面改性、共聚等媒介进行充分的应用, 例如, 较强的吸附能力就存在于生物活性与-COH、-COOH和NH2之间, 同时超顺磁性也是磁性粒子的主要特点, 磁性粒子位于微球内部, 在这种情况下, 将外加磁作用于其外部, 就会产生定向运动效果[3]。因此, 该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中, 例如在生物样品前处理中应用磁性微球萃取技术, 由于DNA/RNA、多肽、蛋白质等存在于目标物质中, 并且复杂成分和样品量都相对较大, 就导致组分测定、检测样品前处理工作开展难度较高, 而在对磁性微球萃取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就可以简化富集和分离的过程, 提升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效率。

3 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

在获取样品的过程中, 萃取剂选择相应的液体就是离子液体分散液相萃取。作为一种有机盐, 离子液体的构成需要有效综合阳离子和阴离子, 因此其在应用的过程中, 拥有粘度较高、蒸汽压较低的特点, 同时还具有双极性。最重要的是, 在将其应用于化学样品前处理技术当中时, 其体现出来的互溶性和热稳定性都相对较好。通常情况下, 在将离子液体应用于化学样品前处理技术当中时, 对于回收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便利的, 同时可以有效的萃取大量有机化合物萃。在科学研究领域, 该液体被广泛认为是环境友好溶剂之一, 不仅合成速度较快, 同时不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所以现阶段, 在提取、处理有机溶剂或不容易与水相容的化学检测样品过程中, 都会对这一萃取技术进行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对机体干扰进行有效消除的过程中, 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近年来, 我国的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自动化水平有所提升, 同时成本相对较低,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相关工作人员更应当加大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创新力度, 才能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近年来, 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化学检测领域的发展, 为我国工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技术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 通过有效的化学检测, 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促进作用。鉴于此, 本文首先对化学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 并对萃取技术和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化学检测,样品,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军会, 秦西云, 张文娟等.样品年份、化学值分布参数对近红外检测结果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27 (9) :1754-1756.

[2] 许雪琴, 刘琼华, 杨方等.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及其在腐竹中碱性橙Ⅱ的检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11) :3092-3095.

[3] 赵良成, 姜云军, 郭秀平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质谱法检测地衣样品中主次微量元素的方法优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 (10) :3320-3325..

上一篇:如何提高引进版图书编校质量下一篇:保持油田长期稳产高产的强化采油工艺与进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