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它是实施某些管理行为的基础,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合理的管理体系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

产房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体会

摘要 目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疾病的传播。方法:对产房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管理,制订产房废物管理制度,设置不同颜色的污物袋和容器,严格分类收集,安全转运,核对、签名每天检查。结果:2010年收集处理医疗废物820kg;生活垃圾45kg。通过严格规范管理产房医疗废物无医源性感染发生。结论:加强产房医疗废物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医疗废物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的威胁。

关键词 医疗废物 管理 医院感染 环境保护

产房是医院产生医疗废物的重点科室,每天可产生大量的废物。血液、胎儿附属物等医疗废物污染性强,且污染面積大,清洁消毒难度大,我院非常重视对产房医疗废物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12月我院产房实施分娩400例,收集胎盘、死婴、检查手套、产垫、大棉枝等医疗废物共820kg;生活垃圾45kg;助产士被血液、羊水喷溅达40多人次。产房废物主要包括:①医疗废物:注射器、针头、输液器等;②感染性废物:血液、胎盘、羊水、死婴、检查手套、大棉枝、冲洗液、产垫、产包布等;③被污染物:产床、胶单、被单等;④部分生活垃圾。

实施方法:加强培训管理措施。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市卫生局相关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成立了由业务院长、后勤院长、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层负责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职责明确,制订各级人员的工作要求,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如《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制度》、《登记及消毒隔离制度》,制定的制度落实到位,责任明确到人。组织各级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管理意义;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与暂存;医疗废物的危害;职业安全防护;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医护人员是参与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1],科室指定感染小组组长,指导工作人员按要求分类、收集及运转,准备各类容器,并注明废物种类,定位放置,要求保洁员对医疗和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不过夜。

严格自我防护、分类收集和运转:助产人员接生时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隔离衣外穿底层不透水外层吸水好的一次性接生衣,衣袖套进手套内,脚穿一次性鞋套。衣服溅到血液或羊水时清洗前先浸泡消毒,皮肤受污染时先用消毒原液反复擦洗;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医用废弃物、特殊废弃物,并分别放置。设置3 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及容器[2],使用的污物袋采用坚韧耐用不漏水的可降解胶袋。接产前应认真检查容器连接是否妥当,有否漏水;产床先用大胶单包好,再用一次性不透水的产垫套好备用。接产时使用一次性产包;对有传染病的产妇安排在隔离产房分娩,助产士接生完毕把所有废物分类处理,统一收集转运;梅毒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产生的医疗废物用双层不漏水红色袋子密封盛装在专用桶里,并在包装袋外按要求注明物品名称及产妇床号、姓名、接生者、日期,同时做好登记以便查对,并统一密封运送焚烧;各类废物待污物装满 3/4时封闭袋口;所有垃圾容器每日做清洁消毒处理,各种输液(血)器注射器针头、采血针、留置针针芯、玻璃安瓶、缝合针、刀片、备皮刀等集中放置锐器盒内,利器盒每日更换,盒内盛装的锐器不撒漏,不能刺穿利器盒,注明“损伤性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运输销毁过程中避免损伤工作人员,降低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机会,做好自我防护,提高防范意识,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接触医疗废物前要穿好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发现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收集和运送废物时要做好防护措施。每天运送医疗废物的运输车和容器及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擦拭消毒。

结 果

由于组织制度健全,注重培训和强化法规意识,监控措施完善,工作人员在处理产房废物时有章可循,使我院产房医疗废物能规范管理,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通过医疗废物管理的学习实践、强化培训,工作人员严格自觉执行标准预防,杜绝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同时也降低了医务人员被感染的职业风险,减少因医疗废物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

通过进一步完善产房医疗废物管理,达到产房清洁、消毒、隔离的目的,使母婴和工作人员健康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防止疾病传播同时防止环境污染,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讨 论

产房是控制和监测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医疗废物管理是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产房医疗废物中有大量的血液、羊水和会阴冲洗液,流动性大,容易泄漏,处理时必须按规定严防二次污染。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产房医疗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在产妇生产前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看化验单,对确诊传染病者或可疑者均采取隔离分娩,并做好交接班工作;进行各项操作必须做到一人一物防止交叉感染,按规定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对产妇产生所有污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彻底切断传染源和传染途径。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类、收集、登记、管理,防止医疗废物回流市场危害社会。在实施过程中,每天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并称重、登记、双签名,具体做好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工作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翔.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探讨.现代护理,2005,13(11):161.

2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9.

作者:孙淑玲 刘亚楠

第2篇: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摘要】 目的 规范手术间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防止污染扩散和传播感染性疾病,并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在我院手术室12个手术间无菌台上实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进一步规范手术间医疗废物的管理。结果 ①实验组手术伤口感染率、外科医院感染率以及锐器伤发生率分别为16.5%、8.9%、7%。②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保洁员的满意度分别为:95%、98%、100%。结论 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手术间医疗废物的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保证了手术间的干净整洁,减少了医疗废物在手术间的二次污染,防止了污染扩散,避免了手术台上产生医疗垃圾的混放,减少了医务人员的锐器伤率,防止了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优化了手术间的保洁流程,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手术间的利用率。

【关键词】 手术间;无菌台;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范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手术室担负着常规手术和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每天产生大量的医疗废物,如管理不当,不仅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疾病传播,后果不堪设想[2]。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直接接触医疗废物,是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分类收集的首要环节[3]。手术室器械护士在手术配合过程中,直接接触术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因此,做好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尤为重要。我院手术室从2011年1月起对无菌台上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有效的收集管理,通过1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护士32名,保洁员10名。设有手术间12个。2011年手术量11094例,接台7163例。

1.2 方法

1.2.1 传统方法(对照组) 器械护士在手术配合中,将术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投放至“目标筐”中。

1.2.2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在我院手术室12个手术间无菌台上实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实验组)。即:器械护士洗手上手术台后,将手术台上产生的医疗废物在无菌台上分类收集,术毕将各类医疗废物分类汇集。

1.2.2.1 物品准备 无菌台上除常规物品外,另外再加无菌收集盆、无菌弯盘、无菌废物收集袋各一个;手术台下,由巡回护士准备平面距无菌器械桌台面30cm左右高度的圆凳,放置于手术床尾部备用。

1.2.2.2 物品放置 器械护士洗手上手术台后,将无菌收集盆传递给巡回护士并置于手术床尾部圆凳上面,收集除损伤性废物以外需要清点的医疗废物如新纱布,纱布垫等;无菌弯盘固定于器械台的左下角,专门收集手术台上产生的一切损伤性废物如安瓶、注射针头、头皮针、输液器针头、手术刀片、一切缝针等;无菌废物收集袋粘贴于手术床尾部器械托盘尾缘,用于收集除锐器以外的非清点物品。如残余丝线、一次性物品的内包装等。

1.2.2.3 术毕分类汇集 术毕各类废物分类汇集。无菌收集盆内的纱布,纱垫等清点无误后汇集于无菌台上无菌废物收集袋内,双胶带扎紧封口汇集于手术间的感染性废物容器内;无菌器械台上盆内的液体倒入手术间污水桶内,注意倒时位置要低,防止液体飞溅对手术间二次污染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无菌台上无菌弯盘内收集的损伤性废物清点无误后随同器械一并带出手术间,集中汇集于器械暂存室处的锐器盒内。2 结 果

2.1 两种不同方法废物管理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外科医院感染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锐器伤)的比较,见下表。

手术切口感染率 外科医院感染率 锐器伤发生率/例

对照组 (2010 年 ) 19% 10% 56%(19)

实验组 (2011 年 ) 16.5% 8.9% 7%(3)

2.2 两种不同方法废物管理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保洁员的满意度调查,见下表。

手术医生 麻醉医生 保洁员

对照组 69% 70% 65%

实验组 95% 98% 100%

3 讨 论

3.1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保证地面的干净整洁,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手术室环境清洁,是感染控制的重要因素,随时保持手术间各处地面的清洁而不被污染,尤为重要[4]。手术间无菌台上产生的医疗废物传统投放于地面收集桶、收集盆内。传统方法由于投放时“目标筐”距离过长,投放物极易偏离目标,既避免医疗垃圾的混放,还造成地面二次污染或液体飞溅,影响手术间的干净整洁,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废物收集袋应放于距器械桌台面30cm左右高度的无菌盆,避免了医疗废物投放于地面的可能性,杜绝了地面的二次污染和大大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1月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和外科医院感染率下降。

3.2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减少了医务人员的针刺伤率,防止了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各种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肝、丙肝等的重要途径[5]。通过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避免了锐利废弃物混放,减少护理人员在操作中,保洁人员在处理垃圾时锐利废弃物刺伤事件的发生,防止了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3.3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优化了手术间的保洁流程。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通过取消不必要的工作环节进行了流程优化。杜绝了术中巡回护士随时清理手术间,处理地面的碘、血迹等。术毕将收集的医疗废物分类汇集,缩短了保洁员的保洁时间,为接台手术的手术团队赢得了宝贵时间。

3.4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手术间的利用率。手术室是医院外科的运转枢纽,承担全院临床科室的手术任务,在手术间有限,手术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使保洁工作用最少的时间去获得最佳的效益。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了手术间的利用率。实施无菌台上废物规范化管理后,对50名手术医生、15名麻醉医生、10名保洁员,满意度分别为95%、98%、100%,均较传统方法提高明显。

3.5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树立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是对客观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的过程[6]。在可能出现的偏差前采取干预措施,遇见性的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无菌台上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术毕各类废物清点无误后分类汇集,每台手术之间做到了物品清点、带出、环环相扣,避免了前一台手术的物品在手术间的残留,防止接台手术物品的清点被干扰,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

3.6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对医疗废物规范性投放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态度和知晓率,直接影响分类行为的依从性[7]。我们通过幻灯片、晨会、业务学习等形式对全科人员以及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增强了无菌台上器械护士的责任感,养成了良好的医疗废物投放习惯。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对手术间医疗废物规范性投放的依从性,避免了各类医疗垃圾的混放。4 小 结

实行无菌台上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后,无菌台上医疗废物收置有序,手术间干净整洁,减少了医疗废物在手术间的二次污染,防止了污染扩散。避免了各类医疗垃圾的混放,明显减少了医务人员的锐器伤率,防止了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优化了手术间的保洁流程,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手术间的利用率。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保洁员,满意度大为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术中一次性物品使用的大量增加,无菌台上产生的医疗废物相应增多,传统的收集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手术的需求,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是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

[2] 陈有霞.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J].黑龙江医学,2009,33(10):796-798.

[3] 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6-1137.

[4] 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0-116.

[5] 王文兰,郑红丽.临床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718-720.

[6] 张文娴,崔妙玲,应燕萍.构建医院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志,2008,43(12):395-396.

[7] 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针刺伤调查及对策[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3,13(3):258.

作者:周艳

第3篇:普外科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摘 要】目的:总结普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经验。方法:强化细节管理,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网络,加强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理等工作流程。结果:病区医疗废物管理质量得到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环保意识加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护理;医疗废物;管理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部分[1]。医疗废物中存在含有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及放射性有害物资,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在病区护理人员是接触医疗废物主要者,护士如何对医疗废物做好科学、有效的管理,防止污染物扩散和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病区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中的有效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理工作流程和要求,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强化细节管理,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网络

1.1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病区自身特点,完善普外科病区感染控制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好病区特殊性医疗废物收集、存放、处理工作流程。

1.2 建立病区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实行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的质控小组三级管理网络,负责病区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做到层层管理,责任到人。

1.3 病区设立感染控制专责护士一名,定期到病房巡回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废物是否分类放置,有无混放或乱放,消毒液配比的浓度是否正确,紫外线空气消毒等等。及时与病房护士长沟通,采取有效解决的办法。通过强化细节管理,落实监督检查,做到层层把关。

1.4 医院感染管理科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各病房、处置室、治疗室、污物间等检查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检查结果当场反馈,每月将综合质量分数报医院管理部门,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了病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使其走上正规化的管理轨道。

2 加强各级护理人员培训

2.1为了强化各级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由病区护士长、感控护士负责各层级护士培训,主要学习医疗废物管理基本知识,掌握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理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以及紧急处理措施。

2.2新任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实行岗前培训,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由浅入深,在思想认识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新入职护士执行医疗废物分类的依从性,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培训后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上岗。

2.3岗位护士培训:护士长针对医院感染或护理人员医用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薄弱环节,对护士采取分批培训,现场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医疗废物管理的责任与义务,将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的行为。

2.4骨干培训:主要采取送出去的办法,参加国内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市护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了解新动态、新技术,并以此来指导实际工作。

3 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程序

3.1 统一标识,规范管理:为了使病区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统一、标准化,对病区处置室的污物处理进行了规范管理、制作了统一的标识,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生活垃圾”、“输液瓶”等。治疗废物分类收集,固定位置、固定容器,加盖密闭存放,有效杜绝了医疗废物与其他废物的混放现象。

3.2 病区医疗废物的收集: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别装在专用黄色和黑色塑料袋中,不得混放或随意丢弃,严禁医用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1)护理单元收治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内套有2层黄色垃圾袋内,及时密封。(2)抽血、静脉注射或加细胞毒性药后不必分离针头,直接置于锐器盒。(3)当医疗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时,袋口进行有效封扎,防止泄露和遗撒。

3.3 病区医疗废物的运送:运送病区医疗废物指定专人,定时、定路线收集运送,各病区与医疗废物收集人应建立医疗废物种类、数量、交接时间、交接人签名登记,病区登记资料应保存1年。

4 结果

自2010年普外科实行护理工作中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病区医疗废物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提高层级培训,掌握了医疗废物的分类,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执行的依从性,改变了随时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現象明显减少,病区治疗室、处置室空气细菌培养结果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每次病区业务学习的培训率达到100%,废物管理质量检查平均分达到98分,未发生相关因素引起的医务人员感染,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5 讨论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理人员是医疗废物的直接接触者[2],从源头上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关键,对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环节[3]。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普外科医疗废物中有大量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护理人员在接触医疗废物时,熟悉和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防止污染物的扩散以及安全防护等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现代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治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4]。因此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方面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西平,张建莉,黄利虹,等.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14-915

[2] 周海波,周海鸥,凌汉栋.医疗废物的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63-464

[3] 郑军,医疗废物管理环节的控制.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4):424

[4] 丁国英,王兆凯,李萍,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环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10-931

作者:欧春红 郑晓珊

第4篇: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

XXXX医院文件

XXX发[2012]88号

关于调整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 各部门、各科室: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广大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确保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环境保护和传染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调整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及其职责如下: 组 长:XXX(法人)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负总责。 常务副组长:XXX(常务副总)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负全面管理副组长:XXX(院长)负责对医疗废物的日常管理工作;事故的处置。

成员: XXX(医务部主任)负责医务科室疗废物日常管理;

XXX负责院感工作。

XXX负责制度制订与落实。 XXX负责住院部、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XXX负责基护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 XXX负责治疗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XXX 负责检验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XXX负责B超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后勤部,XXX为办公室主任。

第5篇: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健全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摆放废物桶,标识醒目;严格管理医疗废物交接、收集,才能对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防止医院感染和预防职业伤害。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因此,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及医务人员的健康保障。我院是一所基层医院,针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改进采取了相应对策,现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废物混装有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医疗废物分类错误不会造成近期危害,分不分类不会有大碍,反正最终医疗废物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因此,在工作中常出现有的医生将感染性废物如:被血液污染的手套、敷料、棉签等放入生活垃圾桶内;将损伤性废物如:一次性刀片、针头等放入感染性垃圾桶内;有的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为了省事、省时把不同的废弃物放入同一废物桶内。实习生(包括实习医生、护士)在进入医院前很少接触规范化的医疗废物分类,他们要完全掌握分类标准需要一段时间和带教老师的指导。另外保洁员、病人、陪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不认识,他们产生的废物难以按标准分类。

1.2 废物分装桶摆放和标识不当 每个地点所产生的废物不同,设置的废物分装桶种类少,废物产生后容易混装;在临床科室需要经常把治疗车推进病房作治疗,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有不可回收的生活废物、感染性废物、锐器、不可回收一次性医疗用品。治疗车上只能放小的容器,标识的字体小不醒目,医疗废物产生后容易混装。另外采用带盖的塑料胶桶装感染性废物,不便于操作,常常出现不盖桶盖,废物产生的异味污染环境。

1.3 医疗废物容量过多 如损伤性废物容器要求装2/3满时要更换,但是为了节约成本,部分科室出现包装过满外溢,对医务人员及收集人员易产生职业伤害危险。在工作量大的科室,感染性废物回收不及时,过度装载,造成外露,污染周围环境。

第6篇:医疗废物管理的应知应会

一、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二、医疗废物处置注意事项: 1.以上五类医疗废物不能混合放置。

2.盛装医疗废物达包装物袋3/4时,应有效封口、袋外标识清楚、齐全。 3.医疗废物袋应“鹅颈式”封口。

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加套一层包装。 5.必须当面称重、交接,签字;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至少保存三年。 6.锐器必须放在锐器盒内,但不能把注射器和针头一起放入锐器盒。 7.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每天定时、专门的路线到各科收取医疗废物。 8.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由药剂科收取后交给专门机构,不用于原用途,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

9.胎盘产妇拿回,当产妇为传染病者,胎盘按照医疗废物处理,严禁买卖。 10.死胎<500g按病理性废物处理;确定16周以上或胎重>500g按《殡葬管理条例》处理。

11.人流吸出物属于病理性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 12.废弃的体温计、血压计、紫外线灯管等交由医工科统一处理。

13.锐器盒可以防置治疗台面上,便于护士操作使用,不至于为此发生针刺伤,但必须保持锐器盒清洁;锐器盒不能放在地面上,研究表明,放在地面容易发生针刺伤。

14.石膏绷带是I类医疗器械,应按感染性废物管理。 15.B超室产生的戴耦合剂的卫生纸属于生活垃圾,但阴超或被体液、血液污染的B超用纸,因其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所以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16.医疗废物包装袋不得随意放置(比如污物电梯口、走廊)。

---摘自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第7篇: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郁南县人民医院

疗废物管理制度

编医汇

目录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 1 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 3 医疗废物产生地点的工作人员职责 ........................................................ 4 医疗废物登记交接制度 ............................................................................ 5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 6 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制度 ............................................................................ 7 医疗废物管理专(兼)职人员职责 .............................................................. 8 医疗废物内部运送管理制度 .................................................................... 9 医疗废物暂存间管理制度 ...................................................................... 10 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 12 医疗废物转运工作制度 .......................................................................... 13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职责 .............................................................. 14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 .......................... 15 郁南县人民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 .................................................. 17 医疗废物分类........................................................................................... 18 医疗废物院内运送与暂存制度 .............................................................. 19 医疗废物暂存间清洁消毒制度 .............................................................. 20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为加强我院的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切断病源性的传播途径,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特制定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各科室主任及负责人为本部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人,要经常性组织本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增强管理意识,落实部门医疗废物管理职责。

2、各科室对产生的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医疗废物要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3、盛装医疗废物前,认真检查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有无破损、渗漏。盛装医疗垃圾达到包装袋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袋的封口紧实、严密,以防在运送过程中遗撒。

4、化学性废物中,批量报废的化学试剂要交专门机构处理。

5、批量报废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械要交专门机构处理。

6、医疗废物中有病原体的培养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前,应当就地消毒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

1 处理。

7、放入包装袋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包装袋或容器的外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处要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中文标签,同时填写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

8、医疗垃圾运送人员每天将分包装的医疗废物按规定时间、路线运送到医院暂存地点并加锁防盗,医疗废物在院暂存时间不应超过2天。

9、收集运送医疗垃圾的专职人员要按要求做好自身保护,避免与医疗废物直接接触,同时防止包装物或容器的流失或破损而造成医疗废物泄漏。

10、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必须由专人负责,应定期对暂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等安全措施。

11、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责任人应当做好对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处理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1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要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2 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的

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科:

负责协助制订各項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理办法,指导、督查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检查发现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时进行反饋、分析、协调解决,做好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事件的消毒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医教科、护理部:

负责检查、指导病区、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对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理等制度规定的制定、落实、执行。内部转运送外理部门是否做好交接登记记录,做好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

总务科:

落实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登记、运送、储存、消毒工作,按时将医疗废物移交给市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单位,做好移交登记和有关资料的存档,负责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事件的报告、物资供应和相关处置工作。

重点科室:

应结合本部门工作,制定具体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并协助督查医疗废物运送专职人员的工作,定期进行考核。

3 医疗废物产生地点的工作人员职责

1、医疗废物产生地点的工作人员必須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严格区分生活垃圾,不得混放,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

2、在诊疗过程中处理医疗废物时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分类、浸泡、消毒。

3、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5、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有中文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科室或部门、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間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人员交接,登记并签名。

7、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旦意外损失应即刻处理,同时报告监控部门。

8、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

9、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一经发现依法处理。

4 医疗废物登记交接制度

1、各医疗岗位每次医疗活动产生的医疗废物由本岗位医务人员,按医疗废物不同类别分别置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

2、各科室保洁工人负责医疗垃圾的收集登记工作,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内,不得随意取出。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并在医疗废物包装袋、容器外表粘贴警示标识,标签内容有废物类别、生产日期、科室、对医疗废物进行秤重。然后填写医疗废物交接登记表,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与科室人员双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3、院内各科室每天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将医疗废物收集,交给运送人员并在交接本上签名,运送人员与科内人员核实后运送至暂存间。医疗废物暂存间管理人员核对医疗废弃物收集运送登记的数量与实物是否一致、是否密封、有无粘贴警示标识等并在交接本上签名。如不符合要求不得转运。

4、本院将医疗废物交与肇庆医疗垃圾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置,并签署了委托处置协议书,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交接制度,认真与肇庆医疗垃圾处理站工人进行交接并做好登记,且登记资料需保存3年。

5、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实行专人负责制。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要求存放,在医疗废物储存过程应当严防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

6、严禁回收买卖医疗废物,一旦发现将按有关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5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3、对感染性、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理同(4)。

6、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该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6 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制度

1、 对全员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

2、 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理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3、 组织保洁人员学习相关法律,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安全防护知识。并掌握锐器伤后处理方法。

7 医疗废物管理专(兼)职人员职责

1、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2、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3、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4、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5、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相关资料保存至少3年以上,更换管理人员时做好交接手续。

6、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他问题。

8 医疗废物内部运送管理制度

1、医院内医疗废物云运送应使用专用工具。

2、总务科派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运送工作,并对医疗废物运送过程负责。应按照明确的医疗废物运送时间、线路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

3、医疗废物运送过程中应确保安全,不得丢失、遗撒、和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

4、禁止转让、盗卖医疗废物,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和扩散。

5、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6、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工具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7、医疗废物工具每次运送完毕,应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消毒和清洗。如使用重复使用的周转箱,在每次运送完毕后应进行消毒、清洗。晾干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8、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如;运送过程中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每次运送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9、各科室与运送人员交接医疗废物时登记日期、种类、数量、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

9 医疗废物暂存间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特制定管理制度如下:

1、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应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2、要有严格的封闭措施,设专人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3、认真执行各项安全措施,做到防鼠、防蚊蝇、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4、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禁止转让和买卖医疗废物。

5、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6、专职人员必须按制定时间、路线,并使用专用密闭运输工具,收集、运输医疗废物。

7、从各医疗废物产生点收集回的医疗废物要分类放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8、认真执行登记制度,收集医疗废物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并保存登记资料至少三年。

9、收集的医疗废物不能外流、泄漏、扩散,只能交给指定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焚烧处理。

10、将医疗废物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时,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10

11、每次收集完毕,在暂存点及时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先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12、当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及时对贮存点、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先用高压水冲洗,再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

13、专职人员在收集或运送医疗废物时,要穿防护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穿胶鞋。接触医疗废物后,脱去手套要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的洗净双手。

14、在工作中要防止被锐器刺伤,一旦发生刺伤要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15、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即可向医疗废物管理办公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16、因管理失误,发生医疗废物丢失、泄漏、扩散,要承担相应责任,并根据情况给予罚款处理。

17、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分别运送。医疗垃圾暂时贮存不能超过48小时。

11 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 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单位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求及安全防护知识。

2、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执行。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严格的防护措施,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工作帽、口罩、

3、 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与运送或贮存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4、 要掌控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預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5、 医疗废物暂存間禁止吸烟及飲食,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6、 每日对运送车辆及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暂存间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7、 在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过程中要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发生。要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8、 定期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

9、 医疗安全領导小组经常对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

12 医疗废物转运工作制度

1、云浮市医疗废物垃圾站专人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容器。

2、转运人员收集医疗废物时要与进行废物交接登记并签名,登记的内容有: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日期、废物类别及需要说明的事项。登记转移联单在医疗废物管理办公室存档保存3年。

3、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封口是否符合要求。

4、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必须防止造成医疗废物盛装容器破损或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律实施袋装封闭运送。

5、本单位一般采取每周运送一次,运送时避免穿越医疗区、人员活动区、食品加工区等。

6、医疗废物转交后,应当对暂时储存地点、容器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13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职责

1、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我院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制度意外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3、制定针对不同工种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日常工作落实情况。

5、管理医疗废物档案资料。

6、分析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他問題,并组织解决。

14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件的应

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避免因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件导致人身伤害和社会危害,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案例》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在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做到早报告、早处理,减少或防止污染扩散。

1、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的工人应按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并使用专用的运送工具密闭运送医疗废物。

2、如运送过程中发生医疗废物大量溢出、散落如运送车倾翻、工人受伤等严重事件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总务科和院感办,总务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通知医院防保等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协助对污染区进行保护性封锁,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出入污染区,避免造成污染扩散和周围人员伤害。

3、总务科和院感办接到报告后,应到现场协助处理,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并调查事故原因,形成书面报告,递交给医院负责医疗废物工作的主管领导。

4、院感办到现场后迅速组织人员并指导对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对污染地点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对液体溢出物应采取吸附材料吸收处理。对污染地点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

5、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工作时须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靴

15 子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

6、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皮肤)不慎受到污染,应就近清洁,用水冲洗受污染部位,如不慎受伤,应及时到最近的诊疗室处理。

7、医疗废物暂存点发送医疗废物丢失时,应逐级向总务科、院感办、医院主管报告,并尽可能追回丢失的医疗废物;如发送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按上述第三条做好相应处理,并在48小时内向卫生局和县环保局报告。

8、因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和县环保局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救治并按第三条要就进行现场清理、清洁和消毒等紧急措施。

9、因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局和环保局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救助并参照上述第三点进行现场清理、清洁和消毒灯紧急处理措施。

10、因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由可能发生时,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11、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不拒绝和阻碍,不提供虚假材料。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将调查处理结果向所在区卫生局、环保局报告。

12、处理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再次发生,并写出总结报告。

16 郁南县人民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

17

医疗废物分类

18 医疗废物院内运送与暂存制度

19 医疗废物暂存间清洁消毒制度

20 医院污水处理应急预案

21

第8篇: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为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人员培训和定期督促检查工作。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及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疗废物的日常管理,人员培训及检查督促工作。

各科室、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件》的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各科对本科所产生的一切医疗废物,均应严格按规定处理,不得私自随意丢弃,更不能再次流入市场,违者追究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责任,并严厉处罚。

二、各科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后,必须及时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装入指定黄色污物袋或容器内,然后由专人负责用专用密闭桶运送至医院医疗垃圾暂时贮存地,与总务科接收医疗垃圾专职人员清点数量并做好移交登记手续,一式两联,科室及总务科各自保管交接资料,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在每月5号之前,把前一月的交接资料收回,并与设备科的领取帐目相核对,各科的领取量与无害化处理的量必须一致,如不一致者,限期整改。

三、医院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按相关要求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废弃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检验科室废弃标本、菌种保存液、残留血液等高度危险废物,应当先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暂时储存的病理性废物应放置在防腐液中,送外院病理检查或无害化处理。

四、手术室、产房、传染病及其它科室排放的血性、传染性排泄物及污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严格消毒,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站由总务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查。

五、各科的医疗废物必须分类盛放于专用黄色包装袋内,并及时密封,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进行检查,确保无破损、无渗漏和其他缺陷;盛装医疗垃圾达到包装袋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袋的封口紧实、严密,以防在运送途中遗撒;包装物的外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然后由专人于每日下午4点钟,按照医院规定的医疗垃圾转运路线,运送至医疗垃圾暂时贮存点。在运送过程中,应当防止包装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并做好自身保护,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特别要注意防止损伤性废物的伤害,发生锐器刺伤,应立即进行清创处理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运送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认真进行手的清洁消毒,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医疗废物送达后要与总务科专职人员作好交接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交接者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医疗废物运走后应当对暂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存储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对违规者,按相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一旦发现买卖医疗废物者,将给予严肃处理,直到辞退。各科室负责人要负责监督落实。

六、医院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按要求及时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9篇: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物盛装封闭,病理性废物必须防腐处理后用黄色包装物盛装封闭。

2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3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废物,必须首先在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5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6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 3/4 时,必须进行紧实严密的封口。

7必须使用有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增加一层包装。

8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9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应将针头剪掉,针头按损伤性废物收集,注射器按感染性废物收集。

10消毒(灭菌)后的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放置在中心医疗废物存放点,存放不得超过三天,由中心医疗废物管理部门集中处置。

11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废物的包装与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或桶内,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时应当重新包装。对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应当立即向医疗废物管理部门报告。

12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对收集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三年以上。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

1、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交中心由医疗安全专职人员集中处置。

2、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3、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县环保局指定的废物处理公司(垃圾厂)集中处置。

4、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科长批准,交中心由医疗安全专职人员集中处置。

5、放射性废物必须按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处理并有记录。

6、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7、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扣2000 元的罚款。因科室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扣 1000 元的罚款。

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

1、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中心办公室报告,办公室立即向中心主任汇报,并在 48 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应急事故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县卫生局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

(2) 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

(3)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 (4) 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2、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 2 小时内向县政府、县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4、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中心办公室报告。

医疗废物交接制度

1、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对收集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三年以上。

2、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废物的包装与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或桶内,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时应当重新包装。对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应当立即向感染管理人员报告。

3、实行危险废物转移登记本,认真填写,保存时间为五年。

4、建立填报医疗废物产生的年报表,并于每年一月份向城建局环保部门报送上一产生的医疗废物年报表。

医疗废物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1、在收集转运医疗废物当中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溢出、散落时,转运人员立即向中心事故小组报告,必要时和县应急联动中心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感染管理人员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程度。

3、感染管理人员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4、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要尽量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现场其他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5、转运人员对泄漏、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和消毒处理。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木屑等吸附材料吸收处理。并对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以防扩大污染。

6、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时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和口罩、穿靴子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

7、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 ( 皮肤 ) 不慎受到伤害,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更换防护用品,受污染皮肤部位用 0.25 %过氧乙酸擦拭 3 分钟后洗澡,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的救治。

8、清洁人员必须对污染的现场地面用 0.1 — 0.2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擦地消毒和清洁处理,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9、感染管理小组必须向中心应急事故小组,卫生局、城建局报告事故发生情况,事故处理完毕后,要写出书面报告交给应急事故小组、卫生局、环保局。报告的内容包括: (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 (2) 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科室, (3) 医疗废物泄露、散露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 (4) 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10、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万一被医疗废物污染或刺伤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救治,进行体格检查,防治传染疾病。

医疗废物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1、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单位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求及安全防护知识。

2、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执行。 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严格的防护措施,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工作帽、口罩、

3、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运送或贮存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4、要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5、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禁止吸烟及饮食,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6、每日对运送车辆及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暂时贮存处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7、在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过程中,要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发生。要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8、定期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9、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经常对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

医疗废物相关消毒制度

1、严格执行单位消毒隔离制度。

2、暂时储存区域每周用 0.1-0.2 %的含氯消毒剂对墙壁、地面或物体表面喷洒或拖地消毒,每周一次。

3、防护用品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要用 0.25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4、医疗废物转移出去后对其区域及用品用 0.1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拖地消毒。

5、医疗废物转运车及容器用 0.1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洗消毒。

6、对医疗废物包装物表面被污染时要立即采用 0.2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7、每次收集或转运医疗废物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并洗澡。手消毒用 0.5 %碘伏消毒液或 75 %的酒精擦拭 1 — 3 分钟。

8、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前必须就地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用 0.2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

9、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用 0.2 %的含氯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静置一小时后排人污水处理系统。

10、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溢出、散落时,立即进行收集、消毒处理。

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制度

1、中心建立的暂时储存室在女厕所门口的铁皮房。

2、袋装的医疗废物必须装入暂时储存室内的集装箱内,不得露天存放。

3、储存室要有严密的封闭措施,有专人管理,不准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4、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5、室内集装箱必须防渗漏和防雨水冲刷。

6、集装箱避免阳光直射。

7、室外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8、病理性废物暂时储存时,要由实验室进行防腐处理。

9、室内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可用 0 . 2 %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喷雾、擦拭。

医疗废物转运制度

1、中心安排业务科专人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

2、转运人员收集医疗废物时要与废物产生地点负责人进行废物交接登记并签名,登记的内容有: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日期、废物类别及需要说明的事项。登记材料存档三年。

3、转运人员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储存地点。

4、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

5、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必须防止造成医疗废物盛装容器破损或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律实施袋装封闭运送。

6、本单位内部一般采取每天运送,运送时避免穿越医疗区、人员活动区、食品加工区等。

7、运送时间: 14:30 ~ 15:00

8、医疗废物转交出后,应当对暂时储存地点、容器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9、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及时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上一篇:近现代爱情诗歌下一篇:人生的功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