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校融资渠道的拓宽方法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种种数据表明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由此看来,高校可持续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其中地方高校经费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创新经费融资渠道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地方高校的融资现状

(一)高校财政经费增长有限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据统计,近几年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速度缓慢,照此趋势,以后划拨给高校的财政经费必然有限。所以为弥补资金的缺乏,就有必要考虑其他途径。

(二)经费来源两元化结构明显

目前地方高校经费来源仍然以政府投入和学费收入为主,如表1所示,近几年,地方高校的经费来源中这两项所占比例之和一直保持在85%以上,以2011年为例(如表2),地方高校的学杂费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达到32.79%,是中央高校的近3倍,所以,融资渠道多元化机制创新,是地方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科研经费收入少

以2011年为例(表2),中央高校总经费来源中的财政性经费拨款占64.13%,而地方高校只有55.15%,科研拨款占经费总额的比例中地方高校不到0.7%,中央高校却接近9%,全国的总体水平3%,可见地方高校的科研经费收入过少,究其原因就是科研能力薄弱。

二、地方高校融资对策建议

(一)改进内部融资机制

1. 设立专职机构,提高科研及与市场对接能力

目前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存在有效科研转化能力不高的缺陷。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所以,为解决这一问题,地方高校可以建立专门机构,面向社会经济实体“量身定做”提供服务,这样既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又为学校盈利广阔的空间。

2. 转变办学观念,提高办学收入

除常规办学途径外,转变办学观念也应该是地方院校不错的选择,眼下是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越来越被看重,地方高校应借机把教育教学拓展到校园以外。如上海师范大学从1997年开始积极发展教育产业,扩大办学规模,开办了夜大学、培训班、大专自考班等,使得收入从1997年的4000多万元到2007年的2亿元,大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收入,这就很值得借鉴。

(二)改进外部融资渠道

BOT模式,在我国又被称作特许权投融资方式,它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权钱交易”,使得政府无须花钱即可获得一些重大项目的建成并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地方高校也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来实现多渠道融资的目的。

目前,我国许多社会企业由于投资于高校利润有保证且投资风险小而愿意在此投资,因此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完全可以采用BOT融资模式用于一些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报快的项目,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澡堂等项目。这样,可以为学校争取大量的投资经费,并一定程度上拓宽学校的融资渠道。但此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结语

本文的研究从内、外部提出了地方高校的融资建议,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地方高校发展还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

摘要: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受办学经费不足的制约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有效拓宽地方高校的融资渠道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结合我国公办地方高校融资现状,以企业融资理论为基础从内、外部融资入手分析,提出了地方高校融资渠道的拓宽办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融资渠道,拓宽

参考文献

[1] 李晓君.地方高校融资途径多元化的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2010(05)

[2] 赵文莉.浅谈地方高校融资渠道的创新[J].长沙大学学报,2009(04)

上一篇: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研究下一篇:基于国库集中财政支付的会计集中核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