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慰问信

2022-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灾区慰问信

玉树地震灾区慰问信

亲爱的灾区人民们:向你们致敬!

闻你们招致强烈的地震灾害,我们全家立感惊悸!看到你们英勇救灾的可歌可泣事迹,使我们肃然起敬!看到你们家园被毁,无家可归,使我们感到无比痛惜!看到你们失去亲人,使我们极致悲切!并向遇难者致以沉痛的悼念!

灾区的兄弟姐妹们,你们不要悲伤,要振奋起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下,定能战胜一切困难,会很快地重建你们的家园!

致礼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寄灾区慰问信

亲爱的四川灾区人民:

你们好!我是高安市灰埠二中初一年级的一名学生。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西部东经103.4度,北纬31度的四川汶川发生了一起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在这次大地震中,你们四川的大部分房屋都被震塌了,很多的学生都因未来得急逃离而被压死了,正是由于这次的灾难,他们失去了自己风华正茂的生命,而且你们那里一半的房屋也废于一旦。使得有470多万人无家可归。据现在国家统计,你们的死亡人数已有4万多人,伤亡有21万多。失踪有23775人,“灾难更显大爱,天灾尤见真情”。当我市听到这个重大的消息后,也开始献出自己的爱心。我市市民纷纷向你们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有的市民就积极献血,还有我市的医疗救援队也立即从宜春出发前往你们四川地震灾我进行医疗救援工作。 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连日来,各地都在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方式来支援你们地震灾区。就连我校也不例外,同学们都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为你们捐款,而我也捐了5元钱,虽然我知道这5元钱显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国13亿同胞都捐5元钱的话,那就像一粒粒沙子堆成一个沙漠。不仅如此,我还从电视上看到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温家堡总理等国务院的领导带头捐献。在5月14日的上午,他们还冒着生命的危险驱车来到你们四川绵阳境内的北川 族自治县察看地震灾情,要求救援人员抓紧时间深入到每个乡村,尽最大努力从废墟中救人。这样是否让你们的心里温暖了一些呢?

亲爱的四川灾区人民,请你们振作起来,不要再沉沦在痛苦之中,让我们一起携手抗震救灾,共渡难关,相信我们一定会为你们重建美好家园的,别忘了,你们背后还有十几亿的同胞在默默地支持你们。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一家人!

祝你们能够重拾往日的欢笑,重建自己美好的家园!

初一(2)班付思情

第三篇:给灾区援建人员中秋节慰问信

某市援建指挥部全体成员: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值此中秋来临之际,我们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向奋战在某某县灾后重建一线的指挥部全体成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

你们在援建某某一年中,带着全市某某万家乡人民的殷切期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自觉克服工作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怕艰险、努力工作,舍去亲情、奉献爱心,为灾区恢复重建贡献了才智和力量。

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急灾区人民之所急,帮灾区人民之所需,解灾区人民之所难,团结协作,克服困难,顽强奋战,竭尽全力做好灾区重建工作,为某某人民再立新功。我们坚信,在某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某某市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你们一定能圆满完成支援灾区重建家园任务,我们期待着你们的凯旋归来!

最后,恭祝你们节日快乐,健康平安!

某某市援建办

二○○九年九月十八日

第四篇:心系灾区

在4月20日早上8:02,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这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后的的又一次严重的地震,现在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样献出自己的爱心呢?

4月20日早上,我收到这个消息后 ,不由得伤心起来,因为我国又发生了一次强震,在2008年的5月12日下午14点38分20秒,发生了8.0级地震,死了6万多人,在37年前的某一天凌晨两点,唐山发生了7.6级地震,死了36万人,没想到4月20日早上悲剧再次降临到我们的身上。

地震无情人间有情,我国的解放军战士在收到地震的消息后,他们马上进入灾区进行救援工作,在丹田也救出了一些幸存者,第二天早上有很多群众自发组织了一些送水送吃的一些活动,有些人自愿去为受灾的群众送去衣服,棉被,帐篷,有一些人去为他们煮饭吃。 在地震的当天,有一位孕妇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帮助下顺利产下了一位女婴,为了纪念,母亲为他起了一个小名叫“震中”。

在地震中也出现了不少伤心事:例如:这个年仅四五岁的小女孩本应该在突如其来的地震中惊慌失措、嚎啕大哭,但她却在帮助自己的交警面前,始终保持着淡淡的微笑……

这个美丽新娘,本来这一天即将步入新婚殿堂,然而突如其来的地震打断了所有人的生活,而她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对实况进行播报……

地震无情,但小女孩如此温馨的一笑,婚纱主播的敬业精神,让感慨不幸的人们,顿时坚强无比。

居民们穿着内裤内衣跑下楼

亲历地震

早上8点,雅安市岷山县洪新街78号2楼的市民王国防正在上厕所,突然感到强烈的摇晃。“当时整个房子都在摇晃,估计有十几秒的时间”。因为住在2楼,所以王国防很快到了小区外的空地上。“当时很多小区居民都跑下楼,都穿着内裤、内衣甚至打赤膊跑下来”王国防说。“5分钟后,突然又来了一次震感很强烈的余震,到现在我的手都还在抖。”王国防说。“这次震感比5·12汶川地震那时还强烈。”王国防说。

进入重灾区

20日8时40分记者从眉山自驾车赶赴灾区。大约在10时左右,记者驾车抵达芦山县。从雅安至芦山段,道路开始变得难走,路上时有山石滑落。交警说,雅安往芦山的国道只有一出一进两条,外面的救援车要进去,里面的车要出来。在芦山县飞仙关,一块巨大落石占据了2/3的道路。沿途见老城区和龙门镇的多数房屋倒塌,县城新区临街房屋部分坍塌,震区上空有救灾直升机盘旋。

灾区现状

记者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发现,医院内挤满了人,伤员、医生以及病床都在医院的空地上。芦山县人民医院人力资源部部长杨永忠说,地震发生时,医院有170多名住院病人。医院将他们迅速转移到医院空地上,没有发生病人伤亡。记者看到,不断有医疗物资被送入芦山县人民医院,附近县的红十字会正在不断送来医疗物资、帐篷等。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一直在感受强烈的余震。

“你的微笑,美了整个人间”

雅安地震中的微笑女孩让众网友动容

“她的头上裹着一层厚厚的纱布,粉红色的外套和连衣帽上沾满了血污,她瘦小的身躯看起来是如此弱不禁风,这个年仅四五岁的小女孩本应该在突如其来的地震中惊慌失措、嚎啕大哭,但她却在帮助自己的交警面前,始终保持着淡淡的微笑……正是这一笑“倾国倾城”,让救助她的交警为之动容,让全国近3万余名网友为之赞美。地震无情,但小女孩如此温馨的一笑,让感慨不幸的人们,顿时坚强无比。

“我没事,我不哭”

微博网友“随梦而梦Ly”是雅安交警直属一大队二中队的队员。4月19日,“随梦而梦Ly”因为脚面骨折,住进了在雅安市雨城区县前街上的一家医院。

20日早晨8时许,“随梦而梦Ly”被一阵强烈的抖动惊醒,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出了医院,来到了广场上。“我们雅安地震了。但我在医院。很想出去帮忙。怎么办。大家受伤了吗?”“随梦而梦Ly”热心地在微博上向网友们提问。

上午9时21分,陆续有受灾的人来到医院就诊,就在这时“随梦而梦Ly”见到了这位衣袖上满是血污的小女孩。他在微博中说,自己受到这个始终带着微笑的小女孩的鼓舞:“这个小朋友一直在微笑,她告诉我:„叔叔,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的。‟余震一次接一次。因为有这个小妹妹,我觉得地震没什么可怕的。”

9时26分,“随梦而梦Ly”又发布了一张小女孩的正面头像,画面中,小女孩的目光散发着坚毅而平和的神采,她咧开嘴,露出一排整齐的门牙,冲着镜头微微一笑,“随梦而梦Ly”瞬时被感动了,他在微博中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你一笑便是整个沧海,美了这个人间!”

她的坚强鼓舞了许多人

尽管因为骨折,“随梦而梦Ly”无法出门帮忙,但受了小女孩的鼓舞,他还是不断通过微博报告灾情,并指挥市民不要堵塞318国道这一生命通道。“随梦而梦Ly”说:“2008年见证了一次,2013年再次经历心还是震惊,在新中医院太多的伤者,让我感觉没脸去面对,因为我受伤了。现在恨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出去,对不起,我的老乡们,我的家人,我的雅安不要怕,只要心还透明,就会折射希望!”同时,“随梦而梦Ly”的很多同事目前依然坚守岗位,“我的同事战友,感谢你们,我有几个同事家在芦山县。但地震到现在他们没回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你们是最美的!”

“随梦而梦Ly”还在微博上实时通报路况信息:“雅安主城区交通秩序比较正常,建议非救援车辆不要走318国道,留出生命通道。希望大家晚上家住高层的不要在家住。去政府的安置点。不要把车子开到路边去休息。千万别挡住了生命的通道。”

1 2 3

但是他的坚强打动了许多人。昨日傍晚6点,来自芦山县龙门乡隆兴村的杨归香被送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76岁的她脚部骨折,胸部背部均有严重创伤,脸上也有擦伤。

地震时,她被房梁压在大门口,塌下的砖头把她整个人埋在砖堆和房梁中。靠着13岁的曾孙等人用双手挖砖,杨婆婆才获救。

距离大门只剩半步 太婆被压在房梁下

经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的杨归香说,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家中客厅休息,她家是一个木架结构的四合院,当时家中只有她、曾孙子和曾孙女在。

“我当时觉得房子摇晃很厉害,赶紧往门口冲,想去叫对面房里的曾孙子和曾孙女,结果就差半步冲出房子时,房梁突然掉下来砸中我胸口。”杨归香说,房梁瞬间倾倒后,墙体也开始倒塌,不到5秒,她就全身被埋,只剩头露在外面。

“不到两分钟3间房就全垮了。”在杨归香几乎绝望时,13岁的曾孙骆林海已带着12岁的妹妹蒋青梅(随母姓)脱险,正在废墟中找她。杨归香赶紧呼唤曾孙,刚读初一的小海用手开始挖砖,帮助杨归香顺畅呼吸,又喊妹妹去找邻居来帮忙。

13岁男孩带着妹妹挖半小时救曾祖母

“梅梅没过一会儿就把邻居读高三的杨成龙喊来了,一块儿过来的还有邻居骆永富,他们和骆林海一起挖土。”杨归香说,曾孙为把她挖出来,两只手都挖出了血。4人徒手挖了近30分钟,杨婆婆终于获救。

昨日下午,杨归香被转移到芦山县人民医院,后在转往成都中医大附院的过程中,她的高血压病犯了,情况危急,医生在不停飞石的灾区公路上对她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抢救,才让她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傍晚6点抵达成都中医大附院时,她一直重复着一句话:“要不是曾孙子懂事、医生拼命,我恐怕真的挺不过来了。”

石材城300多芦山人自蓉返乡集体自救

在杨归香的病床边,记者见到了她的孙子骆鹏斌,他是成都土桥附近一家石材城的工人。据骆鹏斌介绍,那是芦山老乡在成都人数最多的一个打工点,有300多名芦山人。地震后,老乡们几乎全部返乡参与自救,他和5个老乡昨日8点15分左右包了一辆面包车,往芦山老家赶。

刚到家不久,奶奶杨归香就上了救护车,骆鹏斌又跟着回了成都。据他介绍,成都石材城的老乡们回家后,都已加入救援队伍。截至昨日下午,至少有500名芦山人从成都返乡参与自救。

在地震中也有不少感人的事:

昨日傍晚6点,来自芦山县龙门乡隆兴村的杨归香被送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76岁的她脚部骨折,胸部背部均有严重创伤,脸上也有擦伤。

地震时,她被房梁压在大门口,塌下的砖头把她整个人埋在砖堆和房梁中。靠着13岁的曾孙等人用双手挖砖,杨婆婆才获救。

距离大门只剩半步 太婆被压在房梁下

经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的杨归香说,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家中客厅休息,她家是一个木架结构的四合院,当时家中只有她、曾孙子和曾孙女在。

“我当时觉得房子摇晃很厉害,赶紧往门口冲,想去叫对面房里的曾孙子和曾孙女,结果就差半步冲出房子时,房梁突然掉下来砸中我胸口。”杨归香说,房梁瞬间倾倒后,墙体也开始倒塌,不到5秒,她就全身被埋,只剩头露在外面。

“不到两分钟3间房就全垮了。”在杨归香几乎绝望时,13岁的曾孙骆林海已带着12岁的妹妹蒋青梅(随母姓)脱险,正在废墟中找她。杨归香赶紧呼唤曾孙,刚读初一的小海用手开始挖砖,帮助杨归香顺畅呼吸,又喊妹妹去找邻居来帮忙。

13岁男孩带着妹妹挖半小时救曾祖母

“梅梅没过一会儿就把邻居读高三的杨成龙喊来了,一块儿过来的还有邻居骆永富,他们和骆林海一起挖土。”杨归香说,曾孙为把她挖出来,两只手都挖出了血。4人徒手挖了近30分钟,杨婆婆终于获救。

昨日下午,杨归香被转移到芦山县人民医院,后在转往成都中医大附院的过程中,她的高血压病犯了,情况危急,医生在不停飞石的灾区公路上对她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抢救,才让她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傍晚6点抵达成都中医大附院时,她一直重复着一句话:“要不是曾孙子懂事、医生拼命,我恐怕真的挺不过来了。”

石材城300多芦山人自蓉返乡集体自救

在杨归香的病床边,记者见到了她的孙子骆鹏斌,他是成都土桥附近一家石材城的工人。据骆鹏斌介绍,那是芦山老乡在成都人数最多的一个打工点,有300多名芦山人。地震后,老乡们几乎全部返乡参与自救,他和5个老乡昨日8点15分左右包了一辆面包车,往芦山老家赶。

刚到家不久,奶奶杨归香就上了救护车,骆鹏斌又跟着回了成都。据他介绍,成都石材城的老乡们回家后,都已加入救援队伍。截至昨日下午,至少有500名芦山人从成都返乡参与自救。

祝愿你们早日重建家园,我为你们祈祷。

第五篇:社会保障局致玉树地震灾区人民慰问信

中共玉树州委、玉树州人民政府:

惊悉玉树州玉树县境内4月14日北京时间7点49分发生了7.1级地震,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在此,武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局100余名干部职工向玉树人民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参加抗震救灾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震灾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沉痛的哀悼

!

灾难无情人有情,玉树的灾情牵动着武隆人民的心。为支持玉树的抗震救灾工作,武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武隆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约15000元人民币,为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玉树人民一定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全面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最后胜利!

第六篇:心系灾区 情满华夏

罕见灾情举世震惊

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6秒,唐山发生举世罕见的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震中烈度11度。随着大地一阵剧烈抖动,一个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百年辛勤建设的家园瞬间变成一片废墟。大地震造成242,419人死亡(含京津地区),164,581人重伤,7218户家庭灭门绝户,损失极其惨重!

唐山大地震爆发后,灾区的各项交通、通讯线路中断,灾区现场一片混乱,当人们还在一片自救互救中挣扎时,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骤然响起扣人心弦的警钟,观察仪器上下跳动了大约八分之一英寸,经美国地震专家核定:中国北京东南一百英里发生大地震。与此同时,美国、日本、瑞典、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当日便公布了各地震台的记录结果。一道道电波接连不断地穿越天空,向世人公布这史无前例的惨景:中国唐山,一座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已经被大地震夷为平地!罕见灾情,举世震惊,很多友好国家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提出对中国地震灾区进行物资及城市建设援助。由于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根据当时的国情,中央提出“自力更生,不接受一切外来援助”的口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周密部署下,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地支援唐山抗震救灾的热潮,唐山人民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战斗。

条幅档案传递真情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无数海外华侨团体和个人为传递真情牵挂和深切关爱,迅速组织起来,集思广益,制作了12米长、1.2米宽的条幅,向唐山灾区人民表达深情厚谊。条幅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峥嵘岁月,它蕴含的真情无限、价值无量。条幅上简简单单的11个大字――“向灾区中国人民致慰致敬”,没有华丽的言辞和复杂的形式,千余名华人华侨以最简单、最朴素的方式向唐山人民证明:中国人民心连心注定演绎不平凡!条幅鲜红的底色犹如血液般光鲜,饱含着逝者的沧桑,凝聚着生者的血泪,警示着中华儿女时刻铭记历史,凤凰涅??。由于华侨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为便于表达他们的情意,条幅上的11个大字被分发到海外各地进行庄严签名,然后再将这11个签满名字的菱形字框辗转汇集起来,镶嵌在条幅中。菱形字框边角见锋,昭示着中华儿女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预示着海外华人华侨愿与唐山人民同甘苦,共患难!

承载着千余名海外华人华侨爱心签名的巨型条幅,是千余人用真情铸就、用爱心汇集、用真情凝结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条幅的捐赠象征着广大海外华人华侨与祖国“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忠心,表达了他们与祖国人民“同甘共苦、共建家园”的决心。这件珍贵的条幅对正处在悲痛中的唐山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都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彰显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凝聚力以及众志成城、抗击灾难的共同信心,同时也使正在蒙受灾难的唐山人民感受到亲人的温暖。条幅给予唐山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持,扛起了唐山救灾、重建、发展、转型的精神脊梁。唐山灾区人民在祖国人民的支持和华人华侨的慰藉下,用勇敢和智慧在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凝练出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种精神世代相传已融入唐山人民的血脉中,在民众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在那场浩劫中锤炼出的亲情、友情,折射出人性中至真至纯的爱,历久弥坚。时至今日,海外华人华侨捐赠的“向灾区中国人民致慰致敬”的条幅和它代表的精神都对唐山人民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唐山抗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唐山改革开放、对外交流、招商引资、和谐发展、转型升级起到了精神引领的激励作用。

珍贵档案来之不易

这件珍贵的条幅档案历经波折,来之不易。在当时中国内地和海外还没有直航、直邮的情况下,条幅只能靠归国人员随身携带,经过香港、广州、北京等地的辗转,最后转交到唐山灾区人民手中。当时,这件条幅首先悬挂在唐山地区临时搭建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代简易房)里,后因指挥部改建又送到唐山展览馆(震后危房)展出。展览结束后,条幅就留存在展览馆的临时库房里,由展馆工作人员、摄影师常青老师负责管理。非常幸运的是,在经过展览馆的改建、改制、合并后,这件珍贵的条幅档案一直由常青老师保存着。因为常老师深知此条幅意义重大,即使在危难时刻也不忘保存好。在30多年精心保管的过程中,常青老师也时刻寻找机会让条幅重新展现于唐山人民面前。2009年唐山地震博物馆落成之际,向社会公开征集藏品时,条幅收藏者常青老人毫不犹豫地将其捐献给地震博物馆。后经专家多方考证和评估,该条幅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巨大,如今它已成为唐山地震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档案寄情海外寻亲

2012年7月28日,在纪念唐山抗震36周年之际,为表达唐山人民的感恩之心,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广场正式启动“唐山感恩?海外寻亲”活动。活动以档案条幅为线索,寻找那些曾在条幅上签名、声援唐山抗震的海外侨胞。启动仪式隆重而庄严。当全国侨联博物馆交流学习的同志看到此条幅时无比震惊,对其所蕴涵的价值非常肯定,为此,唐山地震博物馆特将此条幅按“一比一”比例复制并作为礼物赠与中国华侨博物馆共同展出。

通过条幅档案寻找海外华人华侨再续前情,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感恩之心,也是为加强唐山与海内外华人华侨的联系、促进唐山与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搭建重要的桥梁。唐山地震36周年纪念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许多参与过条幅捐赠或以其他方式支持唐山抗震救灾的华人华侨对于“唐山人民还记得他们、祖国还怀念他们”的感情激动不已,纷纷表示要在有生之年继续为祖国做贡献。他们通过这项活动了解到唐山过去的“悲壮”和今天的发展,体会到唐山人民自强、博爱、感恩的精神,纷纷表示会将唐山作为回国投资、创业的首选。还有许多国际友人也借此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同甘共苦”的民族精神。许多市民通过追忆那段悲壮的历史,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怀,感受到新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时至今日,唐山市再次掀起感恩回报的热潮,以抗震救灾4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继续传承这种精神文化,并集中诚邀签名当事人或其亲属以及唐山籍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外知名民间人士,来唐山参加活动,借此展示唐山在震后40年的巨大变化,让更多海外华人华侨关注唐山、支持唐山。

让镇馆之宝――千余名华人华侨签名的条幅档案将爱心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将真情永久留存!

上一篇:政协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招投标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