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现状与思路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信息管理时代, 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内控意识淡薄, 基础管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会计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 部分会计人员连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 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 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还比较普遍, 只要领导签字, 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 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

(二) 费用开支过大, 控制不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 不够细化、准确, 经常有年度预算调整变动情况发生, 各项实际支出也并非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 缺乏预算的刚性约束。同时, 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 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 缺少成本效益核算, 致使各项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庞大。

(三) 资产不实, 资产管理混乱

一是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二是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三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清。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有按规定执行, 时常出现有账无物, 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

(四) 制度不健全, 无章可循, 违章难究现象严重

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 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 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然而, 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 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及经办人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 存在出纳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 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 存在“重大”无标准, “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 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 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 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五是忽视风险控制, 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

二、建议和思路

(一) 加强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了解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设计的规范合理、系统完整的管理策略和程序。领导层的重视才能尽快在事业单位开展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二) 事业单位应该改革治理结构

应该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设置相应的治理结构和规定相关的议事规则。明确领导层在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权限, 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完善授权审批控制, 所有的业务和事项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授权审批, 而不是由“一支笔”全面负责。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和联签制度。这样有利于防止某些领导的不作为和独断专行的作风。

(三) 事业单位应当设置内部审计部门, 负责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独立的审计

内部审计的员工最好具有财务背景, 熟悉内部流程。为完整实现内部审计活动的价值, 内部审计师需要强制性的规定, 以明确他们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单位领导层不应把内部审计活动看作是对他们工作的限制和挑剔, 内部审计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 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 帮助单位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旨在增加单位的价值和改善单位的运营。当然, 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可以聘请外部的审计师对单位实行日常的审计或者专项的审计。无论内部审计机构还是外部聘请审计活动都要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 并对内部审计评价做出及时、诚恳的回应, 采取落实措施。

(四) 全面构建畅通的信息和沟通渠道

有效地沟通存在于单位内部的上行下达和同级的传递中。信息与沟通指能够保证员工得以收集和交换为开展从事管理服务和进行控制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及交换。单位可以利用文件化、数据化、制度化、流程化等多种形式建设和完善信息沟通渠道。重点在于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维护, 并确保其畅通性。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够让领导全面、及时掌握单位的业务情况和员工的状态, 也能促进员工更好地了解领导层的意图和指令, 有助于员工对单位产生归属感, 使单位有健康的工作氛围和强大的凝聚力。外部信息的及时获取和传递让单位能快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领导层的偏听偏信和员工的道听途说, 避免信息传递者的断章取义和偷换概念。

事业单位应该尽快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使其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该适合自身的发展, 经过科学的论证, 切实可行有效。国家和政府近年来对各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视也势必会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摘要:现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尚未完善, 缺乏合理的机构和岗位工作机制设置, 单位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外部监督主要来自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 监管角度各不相同, 也难有统一规范的标准, 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关键词:思路,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参考文献

[1] 王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孙延涛.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新财经, 2011 (5)

[3] 成宇晖.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J].中国外资, 2010 (16)

[4] [美]瓦莱布哈内尼.内部审计活动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Z].4

上一篇:基于工程理念的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下一篇:运用图式理论,克服听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