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主题演讲稿

2023-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演讲稿是以明确的观点,逻辑合理的语言,表达出一些工作或学习的观点。在当今的生活与工作中,演讲稿成为了反馈个人成长的重要方式。该怎么编写出具有意义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爱的主题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爱的主题演讲稿

主题演讲

解思忠

全国政协委員、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面对金融诈骗金融人要“道高一尺”

当今数字科学、金融科技正不断更新换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金融诈骗也会以更高的科技来“对付”你。所以,在我们设计金融产品的同时,要考虑到其有没有诈骗手段在等着你,要防忠于未然。

前段时间看到了胡适先生讲道德的一段话,他说:“一个恩泽的国家,如果人类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个有人味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这是胡适先生在他的日记里讲的话,对我非常有触动。

一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讲道德,报纸、电视以及舆论也会去谴责不道德行为。如果这个人不道德,那就要受到社会的谴责,而如果是道德模范则会有很多表彰。其实,我们不要去谴责某些公民不讲道德,而是要去谴责某种机制的缺失。一项技术的推出没有做好防范措施,这是设计管理的责任。甚至我们永远不要谴责别人的道德,而应反问自己有没有做到。否则就像胡适先生说的,一个干净的国家慢慢会变成一个肮脏的国家。

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大家也更多地认识到了这些。前段时问我看报纸,有一个内容是:中国中信银行率先将区块链技术用于信用结算领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今天会议召开的前几天,中央台连续报道了正在开的一个黑客大会,这个黑客大会讲的是当一个金融产品推出之后立刻就会组织人攻克你,找漏洞,然后破解你,当然这个是要付费的。而我们金融人要掌握这些技术,让这些技术掌握在我们正派人手中,而不要落到诈骗犯的手里。

举一个案例,有人设计出了智能门锁,锁不再需要通过钥匙被打开,而是有一个智能锁,用手机划一下就打开了。但是后来很快就有一个人用技术破解了整个楼的电子门锁,即使设置了密码,别人也能立刻给破解了。

我觉得这些活动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从技术上要重视这些问题,而不要推出之后就说这个产品如何如何好。有些时候,我们要看这里面有没有漏洞,有没有组织,有没有掌握其对立面,又该如何去破解,这是我们一定要同时掌握的。不能只讲好处,认为一切都完美无缺,结果一到应用上就出现了问题。

孙崇铭

中国商界杂志社常务副社长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要瞄准产业需求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数字经济新时代——转型与升级,大家看到这里有一个“新”字,那该怎样创新?我个人觉得,有了创新才能够推动“转型与升级”。

区块链是新的技术,这个技术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它的应用前景及应用价值。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组合,其分布式、不可篡改、不可抵赖等特点带来了种全新的信用模式,正在引发各领域对其未来应用前景的无限憧憬。这项技术可能会在信息技术与社会信用领域中掀起巨大的变革浪潮。

我们知道,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个人觉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一定要瞄准产业的需求。那么,它是否有助于提高某一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是否有助于活跃经济市场,是否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助于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是我们衡量的价值之根本。

所以说,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个新的技术,如何掌握好它,如何管理好它,怎样才能借助这项技术使我们的事业、使我们的产业变得更好?我想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个重大课题。因为面对一个新的技术变革,谁先应用它,谁进入得早,那么谁就抢得了先机。

今天我们举办2017中国金融科技与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高峰会,就是希望为大家搭建起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互相探讨、互相交流,进行思想上的碰撞。我更希望我们的企业家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上能够瞄准市场需求,找到可持续盈利模式的高地,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我们的品牌,我们《中国商界》也愿意成为大家事业的好伙伴,做好助手、帮手与推手。

杨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一种价值传递

数字经济这个概念是习总书记在G20上提出来的,当前的数字经济,金融市场规模应该成为世界第一。整个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础就是信用体系。传统互联网这些优势的瓶颈,区块链技术上的突破,区块链带有分布式,其本质是不可随意修改与删除。原本依赖于大企业和政府等中央机构而得到的信用,其应用场景现在也是越来越多。

区块链应用本身不光是在金融界里,在非金融领域也都有很多应用。首先是支付领域,大家都知道移动支付是整个数字经济最基础的设施,有了移动支付之后就有了数据、大数据,有了信用体系建设。如果能够保证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可靠、更加便捷的话,那么实际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我们通过央行也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着一个整改、整治,但是目前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新的移动支付的体系,包括跨境支付可能是未来一个大的趋势与方向。

如果用区块链一些技术来大幅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这对银行业乃至的经济结构本身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福祉,这也是数字经济的一个根本体现,区别于传统工业革命以来的银行体系。所以,我们正在研究监管体系,希望通过技术驱动的监管重构一个金融监管的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监管部门也要向企业学习,用技术提升我们的监管能力,降低我们监管成本。

今天ICO有如此大的爆发,其实很有道理。因为证监会对于股权众筹一直都非常保守,老百姓、中小微企业必须要融资,所以利用ICO模式在2015年,全球的第一个ICO,可以规避现在证券法的监管。希望相关部门把股权众筹的规定写入证券法中。希望法工委能够把每年IPO的股权众筹条款重新建立起来,明年的证券法可以保留,这样大家就不用走歪门邪道了。也不能说是歪门邪道,ICO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区块链技术这样一种可追溯性,能够使股權的定价更加透明。股权定价更加透明就有利于股权的交易和融资,这方面包括员工的股权激励问题。而激励机制如何更好发展,也是用区块链技术加以更好地支撑,做一个底层的技术协议,使传统的合同、文件管理的变更,包括纸质文件都是可以得到改变的。因为股权激励需要几年的长周期才能行使,企业需要不断付出人力、物力管理成本。但区块链既安全又便捷,所以区块链技术在各个场景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应用,包括合规性、数据安全、业务安全、系统安全方面,甚至在隐私保护上都能够有比较好的发展。

各国前沿的区块链金融监管沙盒计划

为什么考虑到沙盒计划,因为区块链改变了世界,区块链改变世界就是所谓的自金融。什么叫自金融?就是基于共享平台,可能是

蔡维德

国家(区块链)重点实验室主任个云提供金融服务,任何个机构或者一个人以后都可以用到银行软件质量的软件,自金融可以做融资,可以做ICO,做贷款,做清付,做交易,做征信服务,这些都可以做。很多人觉得区块链出来之后就不需要清算、不需要结算了。

而事实上,在今年4月中下旬的在麻省理工学院金融科技大会上,美国最大的计算公司DGCC宣布说清决算做不出来,用区块链没办法做出来,他就没办法做净额结算。我们知道,他的合作伙伴是IBM,但是IBM和DGCC还是没有做出来。

所谓的融资,其中一个融资叫ICO。ICO这个事情可以说自今年4月以来有一个巨大变化,因为从传统的IPO市场已经有很多公司转成了ICO,甚至在跟一些资本的基金公司谈的时候,他们自己都感受到了很大压力,都考虑要转成ICO了。

为什么要沙盒,英国的FCA发现了一件事情,英国的许多金融科技公司花了大笔钱设计他们的新技术躲避监管,把他们吓了一跳。他说,居然科技公司设计他们的技术让中央银行、让证监会等都查不到他们。

那如何做沙盒计划呢?沙盒计划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就是有一盘沙子,在上面可做任何事情,做完以后用沙子再推一推,所有事情又恢复到了原样。沙盒计划就是不对其任何事情产生实质性影响,这就是沙盒计划。

事实上,有三种沙盒监管,第一种就是金融公司在一个特殊控制环境之下做其实验都要和FCA讨论,我们做什么实验才能通过沙盒计划,是进入沙盒的条件。还有,里面的事情是一事一议,沙盒进去的标准要看到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这个事情是不是足够创新,能否给消费者带来利益。第二个叫产业沙盒。就是公司自己组织起来成立个测试系统,如果通过这个测试系统他才会觉得这个金融科技比较可信,这就是所谓的产业沙盒。第三个就是保护伞沙盒,保护伞沙盒是由监管单位授权与主导,这是三种沙盒。

区块链与许多系统不一样,因为区块链是一直在运行的系统,所以不能只做测试,而且要在线监测,所以需要有一个实时的在线监测。另外,每种金融科技都不一样,保险的金融科技、支付的金融科技、交易的金融科技、清结算的金融科技都不一样,所以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沙盒系统,组装的区块链应用变成了组装的沙盒技术。

所以,可以启动一个产业联盟,也可以启动一个保护伞沙盒,开发一种新的沙盒。这种沙盒技术要使用云计算、区块链还有安全监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个需要非常新的技术出现。这是我们所提出来的沙盒的一种系统,在云上面放容器,容器上面放各种的应用。这个是在区块链上面,不但是我们做测试,而且要在线的监测等各方面起做,所以很多事情会变得非常不一样。

这是我们所提出来的一个界面,现在我们正在设计这样一个沙盒,所以这个沙盒计划不是虚无缥渺的或者是行政手段,可以是一个实际的系统。

杨涛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

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将面临何种挑战

我们在谈到金融科技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大家脑海中想象的是科技与金融的融合,这个融合不是简单的融合,我们想象的是,离开了科技支撑的金融,那么就不是新金融了。换句话说,现在说的眼花缭乱的科技技术有很多,包括区块链在内,但是只有应用于金融业的应用标准,实现了在金融业的场景落地、业务落地,这才是我们说的金融科技所关注的点。所以,我们在谈到金融科技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它的内涵有更确切的了解。

按照逻辑思考,金融有两个视角:它包含哪些要素,比如说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另外一个视角是金融是干什么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投资、融资、风险管理、支付等这样些活动。我们谈到金融科技无非就是这些新技术,一方面对过去的金融要素产生影响,银行不像银行,证券不像证券,保险不像保险,影响到了过去的要素。另一方面对金融的功能也产生了定的影响。

同样是一个风险管理的功能,那么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可以提供的产品不仅仅是过去的保险产品,而且有其他更多风险分散的方式,所以当我们谈到金融科技的时候需要更加聚焦一下,看究竟谈的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政策与监管问题。

我们看到在金融工作会之后,中央政治局又提出了扎实治理金融乱象。这么多年的金融科技发展都没有在最高会议上说金融乱象。为什么说是乱象,一是因为过去两年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家也看到了;二是因为主流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也出现了失控,这里面既有不良杠杆问题,甚至银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三是除了台面上的互联网金融,民间其实还有一些金融的乱象。

解决这些乱象一方面要有短期的治理问题,就是有针对性地治病。另外一方面要关注金融监管的思路,我个人认为也会有一些变化。正是因为从长期来看需要适应这些新东西、新风险的变化,所以简单归纳几点为:

第一是功能监管。就是刚才所说的金融科技使过去的金融机构的边界变得清晰了,未来会发现监管更多的是看你做一些什么事情,如果做的这些事情是类金融业务,那就都得要纳入监管当中。就是使监管之外的“飞地”越来越少。

第二是协调监管。过去存在风险的领域更多在于监管,或者是交叉,或者是空白,从中央到地方,一行三会,金融主管部门也要有更多的协调。

第三是动态监管。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这些新技术,其本身就在不断变化当中,因此需要监管在动态当中不断完善。

第四是效益监管。效益监管是我们过去关注不太多的,就是在监管当中,按照国际上的这些思路,将来也是要成本效益的。你要关注一些系统重要性的问题。

第五是立体监管。就是未来的监管不仅仅是一行三会的问题,需要中央和地方、部门监管和行业协会自律之间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监管配合,这是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最后就是环境监管。总而言之,金融创新给老百姓的生活会带来很大变化,也会给金融带来很大变革。

黄剑辉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

银行业区块链应用及最新进展

从国际视角来看,全球经济整体上还是比较乏力,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外需有所好转,但总态势还是2008年以后危机的恢复,从整体上看,逆全球化的趋势、货币政策的风暴、金融市场的波动还是造成了很多困扰,从国内来看则仍处于个发展增长动能的转换过程中。内生动能尚在增强,供给侧改革有待走向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业总的态势已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由做大向做强转变。现在无论是工行还是招商、民生,都不是以体重为衡量标准,而是向做强在转变。由简单的融资,向银行融资加融质转变。

2016年,国内外的商业银行更加积极地去借助新兴科技改善金融服务,重塑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推进着金融科技的融合。无论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还是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在快速成熟及被逐步商用。从国际银行来看,一方面聚焦国际性的体验来适应创新,传统企业如何适应技术进步。另外方面,针对业务流程、IT架构全面开展数字化的编制,也先后与京东、阿里进行战略性合作,我们民生也在和很多新兴机构推进这种颠覆性创新与适应型创新。总体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以适应性改良为主,颠覆性创新比较少,目前也在由互联网化向智慧化转型。

有了一直都在倡导的区块链应用,整个流程已发生了变化——系统自动触发这个合同,无纸化地自动来签,到证券登记也是不用到柜台,而是无纸化的合同。而且不需要进行事后的人工账务处理,过去银行到年末一直加班到凌晨才能把这个账户对好,现在都是计算机瞬间完成,而且交易不可篡改。

从这两个维度共同分析。10年以后的银行将会分成三层,从底层到高层。第一类是跨界融合的智慧性全能银行,其支撑方面就是有灵活的架构,精准分析,协作沟通,风险经营要智能决策,对期价要及时检测出来,业务方面有我们上市后所展现的特点。

第二类就是细化聚焦的专业型银行,这种银行可能能力比较有效,只能服务于某种领域,但对于农村也好,或者是某一小类市场分层的客户还是有定竞争力的。

第三类就是刚才那三层最底端、快捷的低廉型银行,其因为无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所以只能通过降成本来扩大规模,成本比较低廉。而如果连这三点都做不到,将来只能被淘汰掉。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基于科技发展金融,都要把金融性提出来,现在传统的银行已经有的,如果未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插上区块链和金融科技的翅膀才能更好地发展,就是传统金融的互联网也要将颠覆性创新与适应创新相结合,才能在市场上赢得新的生机。

董秀生

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会长

金融科技与IK块链技术的应用发展

讲一个案例,我在成都的光大银行就如何做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在信贷过程中的欺诈识别方面作演讲。由于北京雷雨的原因,国航飞机取消了,只有下午回京的飞机,到机场之后发现這个航班也延误了,原因是交通管制。这个时候旁边有旅客问我有没有投延误险,我说没有投,而我在网上通过商务纵横投了财豆豆,它每隔三秒钟会奖励个金豆,然后这些金豆可以用来兑换一些服务及物品。

我用这个案例来说明金融科技的五个应用,其分别是:支付结算,我们已经绝对离不开了,这种支付宝和财富通带给了我们便捷的、场景化的支付方式;第二种是网络融资,我们投保,我们在商城买预售卡,按照北京大学吴志宽教授的观点,发行预售卡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发行部门货币的行为,本身就是划时问、跨空间的交易。利用网络快速融资,以前借块钱对我来讲不合算,因为付出的时间成本太多了,但是通过网络融块钱,甚至把块钱拆成1000份去融资却是可行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第三个是利用金融科技进行风险管理,这个时候区块链就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底层支撑技术了;第四个是智能头部,这个同样会使用区块链的技术;另外个就是我们数字代币,区块链1.0版本已经广泛应用的场景。

讲完这五点,再来讲讲区块链有哪些应用,目前其有三大应用。第一大应用就是经常接触到关于比特币这种一般等价物的应用;第二大应用就是智能合约,除了数字货币仅仅对数字的记录,我们发现利用区块链技术形成了一个合约之后,这个合约同样会记录在不同的全球分布节点上,这个合约也不容易被修改;另外就是智能交易。

由于区块链具有可篡改性,具有时问的顺延性,具有共识性,具有数字加密的属性,所以变成了支撑我们数字代币一般等价物的最核心技术,变成了将来合同生成与保存的最重要基础技术,然后再为我们将来设定一个条件,或者不设定条件而是自动识别我们的行为与目的之后进行自动交易,其目的就是改变我们传统中小额交易成本太高、个性化需求不能被很好地满足的情况。而有了这种降低交易成本的技术之后,就会使交易更为频繁、更加个性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使我们在座各位的幸福指数得到更大提升。

邓迪

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太一云科技董事长

合规区块链与金融沙盒的创新

现在金融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乱象,其需要更多的监管技术,这些监管技术不限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另外,在制度上也需要进行一些思考。

金融创新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征,首先是金融创新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政策制订的速度。我自己也在区块链行业做一些研究,发现当下技术层出不穷的速度要远远超过包括行业内专家的接受能力及阅读量。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区块链白皮书、有大量相关的政策、大量相关的研讨出来,所以整个行业的创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而我们整个的政策制订都需要一定时问,在这个政策制订上要考虑一定的延续性及稳定性。

第二,随着创新插上互联网这个翅膀之后,它的扩张速度及影响范围已远远超过从前——之前的传销也好,一些非法集资也罢,往往会对一个地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而现在如果某些金融创新出现些负面影响,那它扩张的速度将不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可能是全球性的了。

第三,现在金融监管对于监管者的能力与技术要求已大为提高。随着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货币的出现,原来用于监管的基础设施已不再有效,我们要用什么新的方法对新的犯罪现象进行监管,这个就要求我们监管的经验及监管的技术有很大进步。

第四,我们过去对金融业实施的是牌照监管,就是把金融的准入门槛大大提高,只有有牌照的金融行为才是合法行为,但是这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首先就是整个金融创新的成本大为提高,很多想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无法进入这个行业,即使他们抱着好的心态做这个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如今,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都在对金融沙盒进行研究,各个国家也是看到了新兴的金融业态的前景,既要鼓励其发展,同时也要约束其发展。

沙盒园的支持单位是国家研究中心和新华网,国家研究中心是个风险的管控平台,同时也会引入一个合规链的概念。合规链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将区块链技术由事前监管变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这个监管我们可能要适应一些标准,不管是标准还是标准指引,目前都期待各方合作能够把合规链落实为一个真正的金融监管方向。

从目前来看,首先,全球的各个国家都在推进沙盒园的建设。第二,在我们国家,沙盒园是有一些独特作用及意义的。对于科技金融公司来说,可以得到让其合理、健康成长的发展空间;对于政府来说,可以集中精力对一些重大的系统性风险进行预防,同时对一些地方产业进行扶持;对于投资人来说,因为在监管沙箱内的企业,其运作状况相对来说也比较透明,整个团队的素质也比较高,也会得到一些相应保护。所以说,合规链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沙盒园作为一个监管的办法,对我们国家将来的科技金融创新有着重大意义。

肖连生

国家信用经济应用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金融科技创新要讲究诚信

区块链以后会是一个很好的,而且可以广泛应用的系统。就系统而言,我们用一个最简练的语言来说明它的定义。什么是系统?系统就是两个以上的要素具有一定目的和功能的有机结合的整体——上至宇宙,下至我们地球,包括我们每个个人都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如果没有它的功能与结合的整体,也没有它的目的,那么其就不能称其为系统。

所以说,当金融发生了我们所说的乱象、现象,就是说在前段放开金融的时候,很多地下钱庄还有些地下拆借的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钻了监管的空子。7月24日,国家成立了金融稳定发展管理工作委员会,是习近平主席主持的会议。金融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它的高杠杆率使很多人出现了一个不理性的选择,影响了这个市场的发展。现在我们看金融,要重新以科技的视角去看,其实现在的发展也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不管是金融发展还是未来区块链的发展,它的核心要素第一个就是信用缺失的问题。

区域经济就是社会资本与信用资本以及经济资本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不诚信现象,而我们是以信用数据为基础的,如果连这些都没有切实的认证,那么对于区块链来讲,其支付系统也会出问题。如今,在金融也处于信用缺失的情况下,不管是金融科技开发还是区块链的结合,都必须考虑信用的核心要素。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一言九鼎的民族。从汉字也可以看出,一个言字旁边再加上一个单立人就是信,言而有信此乃人也,言而无信何为人也?我们祖先就告诉我们,一个责任的责加一个单立人叫什么?债,责任天下,你都没有责任,你负什么债?你肯定还不了,你就只有跑路了,所以说祖先是有大智慧的,我们只不过是耍一点小聪明而已,所以一定要继承我们祖先的汉字文化传统。

另外,金融创新、科技的发展以及与区块链的结合都需要严谨的技术监督。就是你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你做的这个事不是为你自己,你要想到他人的利益。想到这些,我们的自我约束力就会提高,在技术上我们也就不会有瑕疵了。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法律层面,当你的道德无序的时候法律就要“顶”上来,所以说要依法治国,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不管是研究经济还是研究数学,都要有个必须遵守的特定原则,你定要在定数的范围之内产生变数。如果你要在变数的范围内产生定数,那是没有解的。所以说,大家要遵循数学与经济的发展规律,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有限的范圍内,认真地把它做满、做足、做大、做强。

李鸣

中国电子信息化标准研究院主任

区块链标准化促进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

我们经常在外面讲标准化是个很窄的门类。一般情况下,标准化的研究都是往后走,不像我们做金融科技的——都往应用上走,我们标准化首先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但是对于区块链来说还是比较新的,中国电子信息化标准研究院有二十几个中心,每个中心都号称从集成电路到IT服务。区块链是我们今年刚刚成立的研究室,从去年开始筹备到今年,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新的工作。

我们在去年10月18日发布了一个区块链的路线图,也是分析国内的一些情况。我觉得区块链这个词命名得非常不好,因为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普通老百姓听基本上都能想象是什么东西,而区块链这个名字其实连我们搞标准与技术的人开始接触起来都觉得比较难懂,向别人解释起来也比较难。大家也给出了很多定义,但我们的理解是,这是个信任的连接器。从信任的角度来讲,有着比特币的价值财务属性;从我们技术角度来说,可能未来它的数据属性也会被充分体现出来,甚至是ICO的财务属性也会有所体现。

未来一旦把数据属性发挥出来,它的价值一定会体现得更多。从技术宏观层面上讲,其实首先它就是一个不同技术的联合体,有人说它牛就牛在能把当时已经存在的所有技术融合起来,包括它的分布式存储,还有智能合约等各种技术。

说到它的集成性来,区块链本身做不了什么事情。从技术本质来讲,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它只是一个协议的对证。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支撑,包括人工智能、包括大数据、包括与云计算相关的,所以从技术宏观角度来说它是一个融合体,也是一个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

从生态的属性来分析它的基本本质,在区块链可信共识、不可篡改等等这些特点当中,每个特点都是为了支撑现在互联网环境下共享经济的企业,从而在未来拓展自己的生态环境,连接上下游,连接产业链,扩展生态链,这才是区块链真正应当发挥的作用。

提到标准化,2016年10月18日工信部、国标委联合国内十几家机构成立了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论坛,论坛于10月18日发布了中国的标准体系——区块链标准体系和白皮书,基本上给了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和一些基本概念。但今年我们正在策划写一本更深入的揭示区块链本质的书,来给行业以更多的引导,告诉大家应如何应用好区块链的技术。

在这个标准化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向欧美国家的不断学习中提升着自己的能力,并且输出着我们对标准化、中国标准化成功的经验与案例。区块链的标准化工作从现在来看也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现在国标、行标都在立项,也需要更多的行业来共同推进。

陈金火

金华市银商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迎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热点,它正以远远超出我们预期的速度在发展。互联网是一场革命,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数字资产是未来发展的个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经济的发展。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使得构建一个可信任的价值互联网成为了可能,它将促进万物互联互通、解决实体经济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为项目融资提供额外的通道,进步完善国际间的跨境支付体系,提升跨境支付清算效率,推动全球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数字资产,将会是未来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潮流,数字资产的发展是人类近千年金融史上又一次激动人心的变革。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金融专家把区块链技术提到了一定高度,因此区块链在我国的关注度被迅速拔高。我们银商宝集团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迎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积极参与、勇于创新。公司着力于解决企业资金缺口、盘活商家积压存货,在替国家解决剩余劳動力就业岗位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我们是国内区块链创新的成长型企业,其经营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可。

今年,我荣幸地随同国家领导人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耳闻目睹了海外市场广泛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景,国外金融机构、技术公司、政府部门纷纷加入区块链的技术研究开发,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互联网技术变革。我们银商宝公司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先行者跨出国门,引得海外多家企业的重视及建立战略合作的意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系统,通过“一带一路”可以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第2篇:主题演讲

关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几个问题

文|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主任、卫生部原部长 高强

我国实行公共财政改革十多年来,财政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公共财政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关于财政公平参与公民收入分配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财政对于促进国民收入均衡分配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也不够公平。对于筹集政府收入高度重视,对于增加居民收入不够关注。政府性收入年年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导致政府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公共财政如何综合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是公共财政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关于妥善处理国计与民生的关系问题。国计与民生,一个是国家经济,一个是人民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在改善民生方面,公共财政应当明确政府的职责,重点给困难群体提供保障,不能包揽过多。应当激励民众艰苦奋斗,靠勤劳致富,不能过分依靠财政补助,应当分辨轻重缓急,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不能将摊子铺得过大,应当量力而行,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不能办力所不及的事情。

三,关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问题。近几年,地方财政状况似乎有了很大的改善,而实际上地方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却依然非常困难。

突出表现就是财权在上、责任在下。当务之急是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之间的责任,明确哪些财政由中央支出,哪些由地方支出。

四,关于统筹发展城市和农村问题。从总体上看,全国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低,公共财政资金绝大部分仍然用于城市。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在农村,薄弱环节在农村,重点在农村,资金需求量最大的也在农村。公共财政应该切实转变观念,真正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移到农村,从财力分配上支持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小城镇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控制大城市的盲目扩张。

五,关于财政发展的速度与效率问题。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增加政府投入,却不关心支出的绩效。我们衡量公共财政的绩效不能只满足支出数额的增加,更要关注财政资金是否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最急需的地方,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效果。

六,关于宏观税负的问题。我国的宏观税负重,社会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高,还存在着上升的空间。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在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政府性非税收入,居民和企业的负担是比较重的。我们对宏观税负的统计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和口径,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我国宏观税负的水平。作为公共财政应当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科学规范的政府性收入统计制度,反映收入规模和居民实际收入水平。

七,关于防范地方的债务风险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建设和民生工程。最大的风险在于有些地方将举债投资作为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径,希望将政府举债长期化、经常化。我们应当高度认真地审视地方性债务风险问题,确实遵循实事求是和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建设方略。

八,关于税制改革问题。作为公共财政重要部分,税收应当具备三大功能。一是筹集公共财政收入,二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三是引导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从目前看,我国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而税收调节社会分配和引导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却比较薄弱。今后税制改革的方向应该重在强化税收的调节功能。

九,预算法的问题。我国现行预算法与现实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缺乏明确规定,有些政府收支没有纳入预算,脱离人大监督。另外,对规范预算执行缺乏严格的约束,不少地方和政府未经法律批准预算之外增加新的支出,影响预算的法制性和绩效性。今后工作的关键是坚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对违反预算法的行为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加快推进城乡中医药事业的统筹发展

文|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原省长 洪虎

“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定坚持中西并重,深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城乡统筹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特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首先要允许中西医并存,不能取消其中任何一种,也不能由其中一种取代另一种。其次要中西医都发展,不能只发展一种。第三,要中西医并用,不能只用一种,不用另一种。

第二,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卫生医疗模式。中医药“国十条”把中西医并重当作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中医是以人为本的总体医疗科学,中医是以有生命的人为整体医疗对象,可以这样说,西医是治病的科学,治的是身上的病,中医是医人的科学,医的是有病的人,医生是帮助病人,调动病人的能动性战胜疾病,中医更加关注人的总体功能和总体状况,关心病人的身心感受。

第三,中医是系统医学。中医把具体对象放到天体运行、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社会氛围、人际交往等大背景下观察,注意这些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医关注人体各个部分、各个组织、各个脏器的联系,从调解他们相互影响中找到治病的方法。

第四,中医是关注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科学。中医关注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生各个阶段的相互关联对健康的影响。关注未病、已病、末病各个病程阶段的影响,关注饮食、衣着、锻炼、养生、调理等对健康的影响。

第五,中医是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生命科学。中医对生命起源有着物质性的认识,对于生命现象有独特的理解,精气神是对生命现象的形象描述,经络现象是中医对生命特征的独到见解,中医认为万物应和谐共存,治病以追求人体营养平衡为主,以控制治病因素为目标,不以杀灭治病因素为目的。

第六,中医是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只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才把中医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待,这并不表明中医作为一种医疗卫生科学将要退出历史舞台,而恰恰反映了中医科学的多面性,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律要被遗弃的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仍然是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第七,中医是复合发展中的科学。中医是自然科学又不全是自然科学,中医是人文科学又不全是人文科学,中医是医疗科学又不全是医疗科学,中医是文化又不全是文化。看来中医好像什么都不是,其实中医就是中医,是一门复合的科学,这恰恰是中医的特点。中医是我们要重新认识的认知体系,只有这样全面看待中医,我们才不会拿西医与中医作简单对比。

第八,加快发展中医药是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的关键措施。在当前普遍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可以大大地降低医疗费用,延缓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与医保资金供应相对困难的矛盾,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点的基本医疗模式。

第九,加快推进中医药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城乡统筹发展,最根本的是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加快推进中医药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带头做一些探索和创新。为此建议:

一,发挥中医药非药物治疗的特长和四川农村山区盛产中草药的优势,以农村为重点,通过加快中医药发展,改变中医药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二,要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和民间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要把非药物治疗和中医健身方式普及到基层和家庭,让中医在基层和群众中深深扎根。

三,要充分发挥四川省中药南药基地的作用,大力发展中药种植业,并把发展中药产业作为地区调整种植业和加工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来抓,一定会创造出一种适合四川省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中医药的路子。

我相信通过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一定能够改善人们对健康医疗方面的需求,从而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对城乡统筹的几点认识

文|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原中农办主任 段应碧

统筹城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逐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任务的完成,根据农业和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的实际情况提出的重大的战略部署。贯彻中央的这一部署,首先要牢牢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明确它的主要任务。

统筹城乡的精神实质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的主要任务有三条:

第一,要帮助大多数农民完成职业和身份的转换,要把大多数的农民转变成非农职业的城镇居民。

第二,要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我们传统的农村、传统的村庄,改造成现代的社区,使我们的农民和从事非农职业,但仍然住在农村的人同样能够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第三,要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不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不行的。

因此,我们要把握这个精神实质,明确这三大任务。实现这三大任务是一个过程,由于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具体的路径,具体的措施是不一样的。我们应当允许各个地方按照这个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探索、去试验、去闯。但有一条原则,那就是要符合统筹城乡的精神实质,而不是相反。要有利于实现这三大任务,而不是阻碍它。

从事统筹城乡研究的专家学者,要总结各个地方的经验,总结经验也要把握这个精神实质,明确这三大任务,这样才能把真经总结出来。

比如征地,最早征地是村里征了多少地,相应就把多少农民农转非。当时农民是很高兴的,可是没有过几年下岗了,麻烦就来了。后来改成货币补偿,一亩地补好几万,农民也是高兴得很,可是一方面,钱越来越贬值,开支越来越大,没过几年钱花光了。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个精神实质,不能受某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看农民当时很高兴,以为就是很好的政策。

总之,我希望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三化同步的进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央的精神来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路径和具体措施,我们搞研究的专家学者也要真正扎下去,把真经总结出来。

城乡统筹发展矛盾的

主要方面是三农问题

文|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贺铿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我认为最主要是城乡统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这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城市,而是三农问题,切实抓好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我认为需要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必须扭转先城市后农村的发展思路。我们曾经提出过首先做好大城市,然后由城市反哺农村,最后消灭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思路我认为是不对的,实践证明,这种思路最多只能解决中心城市与郊区农村的发展问题。其结果是中心城市越来越大,广大的农村得不到发展,城乡的差距更加扩大。我们应该扭转这种发展思路。

第二个问题。城镇化要着重发展小城镇。我认为城镇化思路应该进行总结调整,这些年来我们过分地偏重大城市的发展,重视都市圈的发展,主要的财力都用在大城市的市政建设和道路交通方面。这样发展下去,不但城乡差距更加扩大,大城市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交通堵塞、流动人口膨胀、社会矛盾突出。大城市化实际上是地方政府追求表面政绩、急功近利的表现之一。我希望“十二五”期间将重心向下,确实加强小城镇建设,在小城镇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为美好的家园。

第三个问题,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建设真正的现代化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黑龙江省农垦农场应该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他们的水稻从育种、培秧、收割都是专业化完成,每个农民一百到二百亩土地,主要做田间管理,产量水平高,收入水平也很高。他们的口号是“劳作在广袤的大地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应该说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以他们为榜样,河北、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都可以建立这样的现代化农业。

第四个问题,必须加快农村土地有偿流转。农村土地有偿转移核心的问题是农民是不是有将自己的土地和宅基地当作自己的财产来处置的权利。《物权法》的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必须对自己的土地、宅基地有真正的自由处置权,他们才有自我发展的资本,才有真正转移到城市作为市民的可能性,农业现代化也才有实现的条件。

我们现在实现的所谓城乡统筹都是大城市对周边统筹,不是对广大的农村的统筹。当前最大的问题一是思想不解放,二是财政支出的重点没有真正转移到三农问题上来。“十二五”期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希望各级政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抓三农这个主要矛盾方面来,要重农村轻城市,才能共同搞好真正的城乡统筹发展。

“文化自觉”与“城乡文化统筹”

文|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研究城乡统筹,不仅要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城乡统筹,还要研究文化的城乡统筹。围绕这个问题,谈三点认识。

一、能否自觉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是衡量“文化自觉”的重要尺度。 “文化自觉”不是一个抽象的要求,在今天的中國,提出“文化自觉”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我们认真探索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其中,包括了要认真面对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正确认识城乡文化统筹的特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企业成为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中的生力军。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要义在缩小城乡文化的差距。

城乡差距,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上的差距,但深究下去,文化上的、人的素质上的传统与现代性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文化的功能也在于以文“化”人。因此,文化的问题,实质上是人的素质和能力问题,考察城乡统筹中的人,一是城市的市民,一是农村的农民,而中国的农民自改革开放以来正在转变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等现代素质的村民。这种深刻的变动性,是我们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讲城乡文化统筹,许多人关心的是文化怎么样下乡为农民服务等问题,这当然是好的。但是,仅仅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应该看到,城乡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城市化、都市化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差距。这一差距,恰恰反映了当今中国在价值观上的全部矛盾,包括个人与社会、利益与道义、实用与诚信之间的矛盾。因此,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最难的问题,就是要统筹这些价值观上的矛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引领城乡文化的发展。

三、在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型中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要把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和文化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其他捷径,只能从中国实际出发,从城乡文化统筹这一基础工作做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这里有三个问题尤其要注意:一是,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时,要把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形成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时,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城乡文化的发展。我们讲要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自然包括了要保护乡村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但是这种保护不是简单的“保”和“护”,而是既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包括低俗文化、迷信文化、庸俗文化等等;既要保护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它在现代化的轨道上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境界。

三是,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时,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实际出发,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不能把发展的目标定得过高,更不能把群众的胃口吊得过高。因此,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中,我们的工作着力点应该放在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上,而非“城乡统一”或“城乡完全一体化”上。这是需要注意的。

总之,在今天,讲文化自觉,讲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就要切切实实地从中国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把我国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我们既不能把“文化强国”变成一个口号,把长远的奋斗目标变为现实的工作要求,也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只能通过扎实的工作,在自觉地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努力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文|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陈文玲

成都、重庆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有各方面的经验,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有多方面的推进,其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具有特殊的意义。

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和城市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到底怎么办?是在农村重新建立一和城市相当的医疗体系、医疗供给体系,还是城乡一体化设计推进,这是我们政策上非常重大的选择。这个政策设计如果设计得好的话,可以用较少的投资获取较大的收益,能够使农村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在国家少投资的情况下,产生比较大的效益,使农村的农民能够获得接近和城市相当的医疗服务水平。围绕这个问题,我讲八个字:共享、共建、共有、共赢。

“共享”就是城乡共同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医疗共同体,把涵盖农村的医疗服务体系纳入这种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目前已经与青海、内蒙、云南这些地方签订了医疗共同体,这种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通过县乡村已经覆盖到了边境最小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这就是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农村共享。

“共建”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设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既包括城市的社区医院,也包括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这个统一设计非常重要。比如和三甲医院对接,这样就可以实现双向转诊,农村向城市转诊,社区向大医院转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向大医院转诊,大医院医治到一定程度,再把这些病人患者转到基层社区医院、农村卫生机构来进行后续治疗。这样的“共建”,可以节省医疗成本。

“共有”就是城乡应该共有这些好的医生、好的设备、好的技术、好的服务。医生应该允许多点执业,我认为城市的医生尤其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应该有强制安排,比如医疗生涯中应该有一年到两年在农村从事医疗服务的经历,这样就可以把城市好的医生资源让农村共享。除了强制性的制度安排,还应该有更加市场化的安排,就是允许医生自由执业、多点执业、灵活执业,使这些优质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技术、服务、设备能让更广大的农村共享。

“共赢”就是要通过医疗服务体系再造城乡一体化医疗供给,实现城市农村的共赢、医疗机构、患者、政府的共赢。这样的效果是政府节约了投资,患者得到了好处,医院效益最大化。在新的形势下考虑医疗服务体系的再造,必须把存量资源的调整放在首位,存量资源的调整必须要考虑到制度的可持续性、可承受力和投入产出比。

我认为,在当前城乡一体化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尤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使更广大的患者受益,是当前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应该创新思路,加快推进。

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

文|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 孔泾源

“三农”是全党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城乡差距总体上不是在缩小,扩大趋势还没有扭转,这意味着在我们涉农制度安排方面有重大缺陷。

第一,我们要探索耕地保护评级制,因为保护耕地全党全民都非常重视。耕地保护是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我們应该汲取统筹城乡改革实验中好的做法,成都市按照一亩耕地多少钱的保护方式,保护农业的生产能力。现在据财政部门测算,我们涉及三农方面的支出已经过万亿,但是真正到农民手上,在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上有多少,并不乐观。从可能性而言,全国耕地如果按照每亩地400元钱进行保护的话,全国只需要7200亿。所以说只要我们转换观念,如果用相当于公款支付的钱,就可以确实把保护耕地的资金用在农村、农民乃至集体经济。

第二,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农民或者农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作为要素交换的,一是土地,二是劳动。30多年改革开放,土地流转大幅度加强。农民工基本的保障都没有,劳动力的交换成本依然没有得到补偿,包括正常生活。土地转移到城市是征归国有,然后投放市场,土地所有增值收益都是变为国有土地,由政府、城市和工商界进行利益分享,农民得到的只是耕地补偿费,这本身就是扭曲的,农村最主要的要素就是土地要素的交换模式。

公益性用地采取征地的方式是必要的,我们要防止土地私有制条件下,为了公共利益征地,而征地成本或者说公益性建设的成本不应该由农民家庭或者集体经济组织承担,而应该由社会来承担。应该按照市场价格确定征地制度的方式,由此在全社会建立土地使用的社会成本分担。如果按照现在的征地模式,上海征地和内蒙古征地没有差别,就扭曲了产业配置,工商业当然愿意集中在交通物流和市场条件好的东部地区,不愿意往西部走。现在能源资源主要在西部,但是我们的能源消耗和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长距离运煤、长距离输电,结果造成内蒙古、新疆100元钱一吨的煤,运到湖南、湖北1200甚至1300元一吨。这种制度不仅影响农村经济,而且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创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国有企业,尤其垄断企业获得的利润应该转向农业。我们建国六十年有大量的非国有经济资产,要通过市场机制、要素市场的完善来解决要素稀缺价值的问题,比如指标交易问题、地牌交易问题,通过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质获得收益反哺农村。要通过公共财政解决城乡均衡化问题。资本市场要加快农村农业的发展,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金有进有退,在金融领域,不要因为这次金融危机束缚了金融深化和改革开放的步伐,以为不会再出现穷帮富、农村帮城市的反向机制,城乡资本和海外资本应当适应农业发展要求和农业、工商业发展规模。

乡村民主实践与社会管理创新在成都试验区有两点启示。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和农村家庭承包地确权颁证,经济权利最根本的是产权和财产权利。财产权利只有在交易的过程中,在产生增值收益的过程中才是现实的财权制度,下一步改革应该朝已经确权登记颁证的财产权利怎么在市场过程中实现经济效应方向走。第二,民主制度的建设,农民自治法已经纳入社会国家管理的基本法,但实施过程流于形式,成都实验区通过村民自治或者村民议事会在草根层面得以实施,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最基础性条件。

今后十年或者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可以逐步推广,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乃至中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以自己选举、荐举选举的制度结合起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制度可以完全形成。

城乡统筹下的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文|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红宇

今年农民收入有两大亮点。一个亮点是,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城市居民收入5.8个百分点。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城市居民3.1个百分点,今年农民收入延续去年好的形势,增长幅度超过城市居民收入。

第二亮点是,最近一个时期,江苏、安徽、海南、重庆纷纷出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和农民收入增长计划。江苏提出用七年时间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安徽提出来用五年时间实现农民收入倍增;重庆提出用三年时间实现户均增收工程;海南也提出了相应的计划。这表明,无论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把社会经济发展的注意力由单纯追求GDP转为追求民生方向。

无论从宏观层面来看,还是从典型的地区表现来看,农民收入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都有好的表现,有效促进了城乡居民差距缩小。

但是,农民收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严峻。从去年到今年前三季度,农民收入表现是好的,但这能不能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明年是关键。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明年GDP能不能继续保持增长还不确定,特别是由于国际环境的不宽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出口外向型发展低迷,对农民的务工收入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受制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如果明年能够保持继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家庭经济收入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困难来自于外部环境导致农民收入,特别是务工收入的确定性增强。比如,沿海发达地区最近中小企业出现问题,对于农民的务工收入能不能保持今年相对于去年20%的增长,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农民收入面临困难和挑战是出自于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本身差距的基数比较高,明年面临的困难程度和不确定性比较强。

我认为,城乡统筹要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成都是城乡统筹先行区,应该在农民收入增加,特别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我有四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推进城乡统筹,成都能不能继续在农民收入方面做文章,借鉴其他省区制定倍增计划或者农民收入增长计划,用十年时间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在全国做出表率。

第二,缩小城乡差距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第三,继续通过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带动成都的务农经济发展,带来农民工资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第四,城乡统筹要通过农村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甚至扶贫工作的开展,间接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开支,只有正视农民收入的增长,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才能够成功地化解体制机制矛盾,实现全面小康。

“三分离两完善一改进”

完善农村新型治理机制

文|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孙平

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坚持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华、管理民主化的改革取向,以“三分离两完善一改进”为基础,完善农村新型治理机制。初步建立了民生带动民主,民主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充满活力,有序自治的良好局面。

长期以来,成都市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着集决策执行于一体,村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不分,政府职能和自治组织职能职责不清等突出问题。近年来,成都市探索出一条完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新路。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三分离两完善一改进”。即,村级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政府职能与自治职能分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改进农村党组织领导方式,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

成都通过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基本实现了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和组织功能再造,通过制度认同和构建,保障了民主自治权利和财产民生权利同步集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同时有效地化解了“被自治”、“被民主”的问题,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机制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社会和谐,主要成效体现在:

一是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凸显,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村党组织从过去事无巨细直接管理中彻底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想大事、定方向、管规则、重引导、强监督和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上,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优势,经常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确实加强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组织在农村党员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

二是村民自治得到有效实现,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村民议事会调动了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热情,形成“大家事我关心、集体事我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推进基层民主向纵深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

三是构建了化解农村矛盾的有效机制,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村民议事会经常有效运行,增强了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的透明度和村级事务监督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村民通过对村级事务的决策参与,知晓了政策制定,掌握了决策背景,消除了猜忌和误解,村民议事会成员固定联系一批群众,畅通了村民利益诉求表达和实现的渠道。群众负面情绪得到了宣泄,农村矛盾隐患得到了及时的排解。

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成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势所趋。通过城乡基层民主探索,我们体会到中国在推进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应该也完全可以实行更能体现公平正义准则和民主管理要求的城乡基层治理机制。

市场逻辑才能创造财富

文|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张维迎

人类有史以来都在追求过上更好的生活,过上幸福的生活,小康其实也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我们达到全面小康之后,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人类追求幸福,大致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通过使别人痛苦自己变得幸福。第二种是通过使别人幸福而自己幸福。第一种是强盗逻辑,就是通过伤害别人使自己幸福。第二种是市场逻辑,为别人创造价值而获得财富。过去强盗逻辑更多,现在市场逻辑更多。过去两百多年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市场逻辑替代了强盗逻辑。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人类按照市场逻辑交换才能共赢,才能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因为强盗逻辑只是在分配财富,甚至毁灭财富,只有市场逻辑才能够创造财富。

在近代,我们看到一个典型的例子,日本和德国二战期间他们用强盗逻辑改善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后他们失败了。二战以后,德国为什么又能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是因为他们利用了市场的逻辑,也就是说生产出世界人民喜欢的产品,提供世界人民喜欢的服务,所以他们又重新变成强国。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过去的30年可以理解为一个从强盗逻辑走向市场逻辑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逐步走向市场逻辑,从最早的农村改革开始,农民有了自由,任何人只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勤奋就可以致富。再之后的价格改革都是用市场逻辑在不断创造财富。为什么市场逻辑能够创造财富?是因为市场下人们有自由,人们有产权,任何人没有权力强加给别人东西,只有使别人高兴、使别人满意,一个企业只有让消费者愿意买你的东西,他才会付你钱。这是我们过去30年取得如此重大进步的原因。

但是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强盗逻辑,不是按照自愿交换的原则,有些政府部门有太多特殊的权力,而我们的个人缺乏自由。

我们未来下一步改革要做什么?就是减少政府控制资源,减少政府对每一个人自由程度的干涉。现在很多人仍然相信有些问题只有政府干预才能解决,包括收入差距的问题,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哪一个政府权力大,哪一个地方收入差距就大。哪一个地方有更多人创业就业,哪一个地方收入差距就小。

举一个例子:2004年北京市保姆工资480元钱,现在是2400元钱,是原来的五倍。不受政府过多干预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会得到更好的改善。我希望市场的逻辑变成我们每个人的理念,国家的未来,全人类的未来,其实都依赖于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上世纪50年代,我们相信计划经济,所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今天如果我們再继续依托计划经济的办法来发展经济,我想是绝对没有前途的。

如果政府能给每一个人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机会,中国即使今天面临很多困难,我相信未来的前途会更美好,我们的生活会更幸福。

第3篇:爱是永恒的主题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

摘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爱,是永恒的主题,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

关键词:幼儿教育;爱;师德;教育

教师,是一个值得被尊敬的职业。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是否值得被尊敬,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幼儿教师,就理所当然的被尊敬,而是因为我们的思、德、言、行让人尊敬。在虐童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幼师教育的缺陷,幼师本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立法的不完善。

一、师德建设不容忽视

虐待儿童事件的背后,主要还是师德教育缺失的结果。因此,针对那些刚走上新岗位的年轻教师,要进行从教前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对那些心理确实不健康的,立即取消教师从业资格,这样就能从源头上杜绝一些虐待儿童事件的发生。同时,针对个别教师工作中的情绪化问题,还要进行重点督导与训练,培养他们的耐心与情商。

虽然当下确实有极个别教师背离师德,做出有悖师德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我们的教育,我们教师队伍整体和主流是好的,他们大都是爱岗敬业、道德高尚的。孩子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老师应该像甘露一样去抚育他们。

师德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要体现在自身的行动上,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去抚育我们的后辈,所以自身师德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做:

1、要懂得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用最无私的心去关爱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感受,与学生分享快乐和喜悦,带给学生快乐而不是痛苦的回忆,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关心。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孩子,不要因为学生不优秀跟不上学习就对孩子有成见并且虐待孩子,应该真诚的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有偏见,特别是那些有缺陷的孩子,或者成长在不幸的环境下的孩子,那些孩子很容易出现自闭,成绩不优秀等等,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热情、耐心的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学校的温暖。

2、树立文明的形象和行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模范的能力,老师的行为很容易被学生模范并且学习。孔子说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老师的信念、道德、行为都很容易被学生当作是学习的典范。老师应该做好每一件小事,从我做起,用自己的和蔼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吸引每一位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引导学生成长。唯独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需关注

1、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很多人都以为对自己是很了解的,对很多事也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事实上并不了解自己。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

2、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平时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帮助他们保持兴趣和培养兴趣。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3、幼儿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老师学习的地方,因此,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科学施教,深入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等知识,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三、立法的漏洞需修复

虐童不仅仅是一件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但是当虐童事件在我国出现的时候却没有对应的措施去补救,因为法律的空白,很多虐童者都得不到相应的惩罚,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在国外也会出现虐童事情,也有专门的法律来惩戒那些虐童者。

许多国家,对虐童事件的相关法律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和修订。而这也应该是我国应该努力的方向。我国刑法中仅规定了拐卖儿童罪和拐骗儿童罪,并没有规定“虐待儿童罪”这一罪名,当前有必要增设虐待儿童罪。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遇到不公的待遇和人身健康威胁的时候不懂得怎么去反抗,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师去爱护和关爱他们,需要我们的国家加强立法保护儿童的权益,也需要我们社会这个伟大的群体去关注他们。幼儿需要的是关爱和保护,我们要尽可能的使每一名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健康、快乐和自信,而不是体罚幼儿的行为。

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我们的爱护,似春阳般的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爱,是永恒的主题,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

作者:何燕妮

第4篇:爱的主题演讲稿

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是世界上最纯洁,也是最温暖的。love是无限的。love是不朽的。每个人都拥有love,每个人也会在love的关怀下成长。亲情、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欢笑。有句歌词:love是一道光,如此美妙。对,love就是一道无瑕的光芒,非常美丽,它也时刻照亮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勇往直前,永不会灭。

在生活中,有时候家长会批评我们,这其实是对我们的love。家长是为了我们好。因为我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我们好比一棵小树,需要经过剪枝,浇水,施肥才能茁壮成长。

课堂上,老师时常教育我们,要去关心别人,关心别人就等于关心自己。因为love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只有把love处处撒播,生活才会变的更美好。

love也是完美的,它给了我们很大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充满信心在人生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当一个人需要关怀,需要别人向他伸出援手,付出love的时候,却没人理睬他,他有多痛苦。就算你家财万贯,事业有成,有着天使脸孔,却不愿为一些需要一点点帮助的人送出关怀,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就算你拥有世间财富,丰功伟绩,花容月貌,但走到哪里别人向你投来异样的眼光,这眼光不是羡慕、赞许,而是嫉恨、厌恶。帮助人是快乐的,不图回报,我们世界需要love,有love让人不再觉得世界冷漠,让人不觉得孤单,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期待,世界充满love是我们心中的理想世界。

love,藏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就看你有没有去发现它,有没有把它找出来给予别人。人人都需要love,让世界都充满love吧!

世间的“love”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永存于世的.所有的惊人举动,都有love的力量,都是love创造出的,没有love,就没有一切。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love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love心的照耀。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love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love那些热love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因此,love,使我们心灵相通;love,使世界不再孤单。让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love,让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

即使你拥有世间财富,丰功伟绩,花容月貌,却不愿为一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出关怀,那你还拥有这世上最美好的东西--love吗?

love,藏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人都需要love,需要我们来互相给予,让世界都充满love吧!使我们心灵相通,使世界不再孤单。让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love,让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使即使是冰冷的冬天也充满温暖,处处春花灿烂,宛如天上人间! love

第5篇:各行各爱的主题演讲稿

向往教师,我从大山深处走向了师范校园;因为爱情,我从道县一中来到了望城新世博;

我,一名来自农村,又从小县城来到大都市的普普通通的教师。

我曾羡慕工程师能为城市的发展建房修路,我曾羡慕警察能为城市的秩序惩恶扬善,我曾羡慕医生能为城市的病人救死扶伤。在新世博的校园里,这些我都做不了。我能做的是,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一起喜怒哀乐,一起成长。

在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张隽阳。不必说他控制不住情绪,说笑毫不掩饰,不具班级代表性;也不必说他经常惹是生非,性格倔强,认定的理九头牛也拉不回,不具很强的可塑性。光是一紧张就说话结巴,就不适合主持小喇叭广播。可是,他偏偏强烈要求代表班级,亮相本学期第一次小喇叭广播。

我知道凡是他喜欢的事情都会做得很好。加上主持小喇叭广播是他一个学期以来的梦想,我决定帮他实现这个心愿,让他在新学期有个好的开始。

他拿起广播稿赶紧练习,边读边用笔做记号,全神贯注。声音时而轻柔,时而急促,字字感情饱满,与他平时说话、朗读判若两人。短短的15分钟广播结束了,他高兴地跳起来抱住我说:“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后来,奇迹发生了。我惊喜地发现,他能约束自己,在寝室,坚持午休,不再吵闹;上厕所,节约用纸,不再浪费;他更爱护荣誉,不再自卑;英语课上,聚精会神。对待作业,精益求精,稍有瑕疵,要求重写。

是的,他变了,变得自信,变得更有追求。作为教师,我给了他从班级走向学校的难得机会,帮助他走过从自卑走向自信的艰难历程,完成他从有梦到追梦的蜕变飞跃。

我还会抓住一切机会教孩子们懂得感恩。去年感恩节,于俊熙在感恩卡上写道: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小时候,是你们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抚养大。听到这话,很多同学笑了,对这句话不理解。我对他们说:“孩子们,不好笑。你们知道吗?刚出生的时候,你们什么都不会做,连上厕所都要爸爸妈妈抱。有时候,你们把尿和巴巴拉在裤子上,是爸爸妈妈帮你们把小屁股洗干净、把裤子搓干净。这样的情况,他们每天要重复好几次,这样的日子,他们要重复一整年,为了你们的成长,他们要操劳一辈子呀。”

教育,不仅在教,更重在育。我每天都会向孩子传迪人间的真善美,让他们不断追求真善美。在我的教育下,班上26位孩子成长了。周孝天,会捡起校园任何一处的纸屑;黄柯宁,会关掉走廊多余的路灯;刘晨欣,会修好厕所滑落的挡门,王远东,会主动扶起生病的同学,戴嫣钰,会为学校的发展献良策。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校孩子都会这样做。我相信,他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保持并发扬这些美德。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每天上课,教孩子知识,不正像园丁给幼苗浇水,施肥吗?有人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每天谈心,教孩子做人,不正像工程师在为城市的蓝图奠基吗?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每天所做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不正像那一缕缕阳光普照万物光彩永恒吗?哦,原来我每天都在为这个城市的建设默默奉献呀。

第6篇:爱的教育主题班会

六年级七班,通过观看教育片《让生命充满爱》,使学生明白了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自己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同学们在观看完影片后,纷纷上台来表述自己对于父母,老师的爱,他们有的检讨自己的过失,有的给自己制定目标,以后努力做到哪几点,有的上台说出自己最想对老师,对父母想说的话……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爱,都受益匪浅。

第7篇:爱的奉献主题班会总结

爱的奉献主题班会总结 高一九班

罗佳亮

在本周四我班开展了主题为“爱的奉献”的生命教育班会并获得了成功。各位老师及校领导对此次班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学们在班会中也收获了启示,得到了教育,可谓受益匪浅。

为筹划此次班会,同学们真是费劲了心血。从上周五刚刚拿到班会任务,到周四班会成功的举办,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同学们凝聚集体智慧,发挥个人能力,施展个性才华,短短一周的时间内,从策划班会方案、拟定班会流程,到下发节目任务,写串词做ppt彩排,最终将这台班会呈献给大家,这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全班同学团结合作的结果。记得上周五刚刚领到任务,几位主要负责的同学当晚集在一起讨论班会方案,拟定班会流程,收集各种材料,一忙就到九点,班主任涂老师更是亲身参与其中,为我们出谋划策,为我们买晚餐。彩排当晚,同学们更是义务的留下,为班级做自己的贡献。一周来的为班会做准备种种,体现了我们九班团结协作,集体集智的氛围。

班会以感恩为主线展开,首先的几个故事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表现着父母对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爱,这样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倾注一生的爱,同学们无不为之动容。接下来的环节,几个同学分别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人对父母孝敬的典例,同学们深感自己要为父母做些什么。小记者采访,同学们道出了自己对父母的无尽感激与爱,并决心要对父母做出身为孩子所应尽的回报。这样的情感交流让在场的老师也为之感动。

一封父母写给孩子的信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父母真正希望我们回报他们的是什么?仅仅是物质上的吗?当然不是。父母真正的希望,是想让我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珍惜每一天的生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价值,并最终成为一个有才之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也只有让自己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让自己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与回报。父母也才会为我们欣慰而自豪。

班会引起了同学们的感悟与思考,但班会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有所收获。显然,这次班会是成功的,班会后,同学们仿佛都成长了,有些同学更加理解了父母,有些同学决心要报答父母。

不论怎样,父母是这一生中为一对我们倾注自己一生的爱而不会离开我们的人,我们也一定要感恩父母,报答父母,孝敬父母,真正把爱奉献给他们,正如他们奉献给我们的一样。

第8篇: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

09汉语言2班

郭英森

0901103239 内容摘要:冰心散文的主题可以用一个“爱”字概括其所创作的基调和特质。“爱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冰心特殊的家庭环境以及她所钟情的基督教精神。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冰心,习惯用爱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看待世界。这份爱同样体现在散文中。在其散文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赞颂自然。可以说冰心用一颗爱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柔美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冰心散文 母爱 童真 自然 主题

“有了爱,便是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至理名言,也是她终其一生信守的信念。“爱的哲学”是冰心作品的灵魂,是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1冰心认为爱是人类的生命,是人类的一切。同样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对人类进行“爱”的感染,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净土为己任1。“爱”几乎是贯穿冰心一生的,她以“爱的哲学”,用“爱”来照亮人们的内心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的生命更高远的精神状态。冰心在散文中所要表达的“心中要说的话”,就是她整个创作的总主题:爱。冰心的“爱的哲学”,不但主张要爱自己的母亲,爱所有的儿童,而且主张要爱大自然的一切。冰心喜欢用自己“爱的哲学”来歌颂母爱、赞美童真和礼赞自然。

她的“爱的哲学”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是与冰心特殊的家庭环境以及她所钟情的基督教精神密切相连的。冰心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始终拥有最丰足的爱。“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1。与此同时,冰心在14岁时便进入教会 1刘娜 《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2卷,第二期,第1

28、129页) 学校贝满女中读书。她在此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教育迥然不同的新式教育而且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由此她长大成人之后就形成了她所特有的处世哲学,即被她自己称之为“爱的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爱的哲学”已成为她整个人生价值观念的根本支柱,基督教对人类之爱的虔诚与执著助燃着她的生命之火。冰心以她天真、纯洁而又执著的声音,由衷的赞美上帝,赞美她所认为的充满宇宙和人类的无限的爱。

在冰心爱的世界中,“母爱”无疑是最浓重的一笔,它是爱的灵魂,是曲谱中的主旋律,是“爱的哲学”中的核心,在《往事

(一)》第七篇中,作者借助荷叶与红莲的关系,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母爱之歌。文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然而,《寄小读者》更能体现出她的这种“爱的哲学”。例如其中的通讯十,作者对母爱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她指出:“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发上的两根发丝,也不能一般长短。„„只有普天下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冰心说:“母亲‘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事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寄小读者》通讯十)。1因此,她要“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这神圣无边的爱”(《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1刘娜 《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2卷,第二期,第1

28、129页) 她于1931年发表的散文名篇《南归》,这是作者在丧母一年半后所作的“失母的哀歌”,也是冰心将母爱抒发得淋漓尽致的长篇散文。作者采用“痛定思痛”的写法,抒发的真情实感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文笔极为哀婉凄绝,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1在这篇散文中,前半部分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对母爱失去的恐惧、竭力延续母爱的焦虑,把作者在服侍母亲过程中的内心的煎熬痛苦和情绪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使读者感同身受,给人以无限的感染力。文章的后半部分则说明了对失去母爱的无限悲恸,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完了,过去这一生中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了结束。从此宇宙中有补不尽的缺憾,心灵上有填不满的空虚。”“窗外是苦雨,窗内是孤灯。写至此觉得四顾彷徨,一片无告的心,没处安放!”1字字发自内心,浸透着无法排解的伤怀、痛失母爱的悲痛及无助。

与此同时,对童真的赞美是冰心“爱的哲学”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她渴望并且追忆着“万缕柔丝”的母爱,同时也向往天真烂漫的童年。在冰心的心目中,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段。“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刻的刻画在她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她的一生”1。然而,童年毕竟只能经历一次,所以,“她只有回忆,——回忆自身的童年,她只有追慕,——追慕一切的孩子”1。在回忆与追慕中,她体味童年,感受纯真。

1刘娜 《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2卷,第二期,第1

28、129页) 为此她使用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自己的童年生活。《往事》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幼时的趣事,儿时的玩伴以及影响她终身的大海海;《离家的一年》、《寂寞》中描写儿童的寂寞和他们的生活中所具有的幼稚的悲哀;《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作者向小朋友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倾诉自己对孩提时代的向往,倾诉自己对纯真的渴望。“我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在冰心笔下,童年生活是那么让人神往、让人陶醉。

她所描写的儿童,都是那么富有诗意。他们是天真烂漫的,他们是聪明伶俐的,他们是人间的天使。无论是手足情深的兄弟,还是儿时的玩伴乃至异国那帮淘气的儿童,他们处处都充满了灵动,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

她歌颂母爱,赞美童真,同时又赞颂大自然。在冰心的散文中,还有不少是讴歌大自然之美的作品。冰心从小生活在烟台海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冰心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受故乡山水的熏陶如同家庭教养一样直接而深刻,因此,冰心喜欢大自然,一到了野外,就如同回到了故乡。她陶醉于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在她的笔下,大自然是那样的美丽动人,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和婀娜多姿。而对于伟大而浩瀚的大海,她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沉醉。“每次拿起笔,头一件事忆起的便是海。”1只要提到海,她就要为它而发狂。

海,在她看来是极具魅力的。她三岁的时候,便可以对着大海默默地坐上三个钟头,与其说是寂寞,倒不如说是从小就对蔚蓝的大海 1张建秒、刘飙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江西社会科学,2007,第12期) 充满了无限向往。坐在它的面前,“就会把自己的灵魂唤醒。”她总觉得海是不尽的“庄严”,海也是不尽的“伟大”,只要一提到海,她总要不可避免地“快乐充溢,怡然而笑”,为了能与挚爱的大海朝夕相伴,她甚至希望成为一个大海中的“守灯塔者”。1

在她的笔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瞬息万变的大海图,冰心的《往事

(一)十四》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海上不同时节的变幻比作海的女神喜怒哀乐,时而活泼放达,无拘无束;时而多愁善感,喜怒无常。把大海写得富有神韵,整个画面绚丽多姿、光彩照人,字字句句蕴藉着对大海的无限深情。在描写景物时,作者从客观事物的形、声、色、味、质等方面加以具体描绘,如“湿烟蒙蒙”、“艳艳的湖波”、“滴答滴答的手表”等等,绘声绘色,读来犹如身临其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与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诗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这是巴金老人对冰心老人的评价,正是冰心运用“爱的哲学”的精神为世人展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使读者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在爱的哲学中得到了净化,变得纯洁、宁静。冰心用她的笔、她的心、她的爱为我们建筑了一个柔美的充满爱、充满温暖的艺术境界,使世人在喧嚣的世界中得到心灵的净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宋淑芬 《试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7月,第19卷,第4期)

参考文献:

[1]公立军 《评冰心散文的图画美》(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第1期)

[2]张建秒、刘飙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江西社会科学,2007,第12期) [3]刘柯 《冰心散文新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第11期)

[4]宋淑芬 《试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第4期) [5]吴龙 《冰心散文艺术特色新探》(江西社会科学,2003,第9期) [6]丁琪 《论冰心小说创作中爱与美的主题》(社科纵横,2001,第4期)

第9篇: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

中国现当代散文专题课程论文

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

[内容摘要]:强烈的家庭伦理观念和浓厚的基督教思想以及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浸染使冰心的散文闪耀着爱的光辉。冰心散文创作的总主题是爱,在其作品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礼赞自然。 [关键词]:母爱;童心童真;大自然

一、冰心的创作以‚爱的哲学‛为佳境,在她的文字里倾诉着对母爱、童心与自然的一片衷情。

‚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书写的灵魂,是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有了爱便是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至理名言,也是她终其一生信守的信念。在冰心的理解里,爱是人类的生命,是人类的一切。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对人类进行‚爱‛的启蒙,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宁静为己任。‚爱‛几乎是贯穿冰心一生的纽带。冰心以‚爱的哲学‛为底蕴,以‚爱‛的澄明照亮人内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的生命更高远的精神瞩望。冰心在散文中所要表达的‚心中要说的话‛,就是她整个创作的总主题:爱。冰心的‚爱的哲学‛,不但主张要爱自己的母亲,爱所有的儿童,而且主张要爱一切的大自然。冰心喜欢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和礼赞自然之美。

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核心。在《往事

(一)》第七篇中,作者借助荷叶与红莲的关系,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母爱之歌。文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相比之下,《寄小读者》更能体现出她的这种‚爱的哲学‛。例如其中的通讯十,作者对母爱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她指出:‚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发上的两根发丝,也不能一般长短。……只有普天下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冰心说:母亲‚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事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寄小读者》通讯十)。因此,她要‚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这神圣无边的 1 爱‛ (《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冰心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中,用极其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1)有一次你病得重极了。地上铺着席子,我抱着你在上面膝行。正是暑月,你父亲又不在家。你断断续续说的几句话,都不是三岁的孩子所能够说的。因着你奇异的智慧,增加了我无名的恐怖。我打电报给你父亲,说我身体和灵魂上都已不能再支持。(2)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的伏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母亲和我。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3)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

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例(1) 中,作者描画了暑月里母亲怀抱着重病的三岁的幼女,在铺着席子的地上‚膝行‛,以减轻病儿痛苦的感人画面。‚膝行‛二字极其简约凝练,浮雕式地突现出身体和灵魂上都已不能再支持的母亲那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例(2) 中,只用和小朋友谈天的平实语气,就把‚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这一面部特写十分传神地勾勒出来;‚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的伏在她的膝上‛一句中的一‚印‛一‚伏‛,由动态到静态的变化上,便把母爱深深,亲情惓惓,幼小心灵已被伟大的母爱所融化的深刻意蕴点染出来。画面中无一字描绘母亲,却处处暗示出母亲之伟大之崇高。例(3) 中,通过人物对话引出一幅精致圣洁的图画,画面中幼女娇憨地仰着脸,慈母温柔地用她的面颊抵住幼女的前额,一幅多么安宁、幸福、圣洁的图画!只有在伟大的母爱的光环里,童心才熠熠生辉!冰心在《寄小读者》四版自序中说:‚这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她是最初也是最后我所恋慕的一个人。我提笔的时候,总有她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冰心在她的散文中用了世界上最真最富表现力的文字,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震撼心灵的‚慈母娇儿图‛。

再如她出版于1931 年的散文名篇《南归》,它是作者在丧母一年半后所作的‚失母的哀歌‛,也是冰心将母爱抒发得淋漓尽致的长篇散文。作者采用‚痛定思痛‛的写法,抒发的是完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笔极为哀婉凄绝,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这篇散文中,前半部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唯恐失去母爱的惶急、竭力延续母爱的焦虑,把作者服侍母病过程中的内心的煎熬和情绪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后半部分则痛述了失去母爱的无限悲恸,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完了,过去这一生中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了结束。从此宇宙中有补不尽的缺憾,心灵上有填不满的空虚。‛‚窗外是苦雨, 2 窗内是孤灯。写至此觉得四顾彷徨,一片无告的心,没处安放!‛字字发自心坎,浸透着无法排解的伤怀、痛失母爱的悲痛及无助。

描写、歌颂童心童真在冰心散文中则是另一个重点。特别体现在《寄小读者》上,女作家冰心,实在是一个‚犹有童心‛的大孩子,她描写自己童年的往事,和小朋友们谈心,极力讴歌童心,赞美孩子们的稚气和善良。《寄小读者》这个集子就是她特地赠与少年们的礼物。人们一般认为世间最不失童心的是诗人,在《寄小读者》中冰心老人是以诗人的心情跟少年们谈风景、谈人事、谈人与人的关系。宛如兄弟姐妹间的娓娓清谈,完全没有教训的意味,却又特别富有感染的力量,使少年们的智慧与感情受到深深的感染与熏陶。《寄小读者》,作者以大朋友的身份,给小朋友写信,报告自己的见闻和生活情景,表现了纯真的童心和稚气,特别真切动人,在《通讯六》中,作者与小读者讲心里话,表现出的完全一片童心,她说:‚小朋友,我有一个建议:‚儿童世界‚栏,是为儿童开辟的,原当是儿童写给儿童看的。……大人的思想,竟是极高深奥妙的,不是我们所以能测度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我们所以为是渺小无关的,他们却以为是惊天动地的事功。……总而言之,他们的事,我们不敢管,也不会管;我们的事,他们竟是不屑管。所以我们大可畅胆的谈谈笑笑,不必怕他们笑话。———我的话完了,请小朋友们拍手赞成!‛这完全是小孩子群中的一个,用大姐姐的口气,和小朋友谈心,讲悄悄话,他们是心心相印的。

在冰心眼里,孩童是集善良、纯洁、可爱于一身的安琪儿。她的散文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童真。‚病中不必装大人,自然不妨重做小孩子!‛ (《山中杂记》)。‚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小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笑》) 在她笔下,每个小孩都是天使的化身,都有着不一样的可爱、调皮之处;读她的散文总是能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个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只有用童稚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才能有如此形象生动又毫无世俗瑕疵的描述,这类饱含童真的文字是作者本人由内而外的孩子气使然,比如在《山中杂记》中,她饶有兴趣地描写了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充溢着斑斓的童真和童趣,透盈在她文章的字里行间。它们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

讴歌大自然之美在冰心散文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冰心从小生活在山陬海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冰心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受故乡山水的熏陶如同家庭教养一样直接而深刻,因此,冰心喜欢大自然,一到了野外,就如同回到了故乡。大海、繁星、云霞成了冰心笔下的知音,即使在美国读书期间,慰冰湖畔也留下 3 了冰心与大自然的喃喃对话。怀着对自然的热爱,带着虔敬的心情静对山水,冰心领悟了自然生命与自我性灵的默契与交融,她的笔展示出浩瀚无边的大海的景色,气势雄浑、波澜壮阔;她的笔写出山间、湖畔、园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花,争妍斗艳,异彩流芳;她的笔画出各个式样的明月,还有月光下的各式美景和人的活动:或月夜泛舟,或赏月清谈,或游园观景,或望月遐思。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桠,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 (《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风韵的天然山水,是一幅独具中国地方特色的水墨画,而这对自然风景的出色描写,常常成为冰心散文闪耀着异彩的部分。

冰心犹爱大海,她简直可以堪称一位‚海化‛的艺术家。她曾说:‚每次拿起笔来,忆起来的头一件事就是海。‛在她笔下展现出的一幅倏忽万变的大海图,以拟人化辞格描绘的大海为最令人神往。冰心的《往事

(一) 十四》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海上不同时节的变幻比作海的女神喜怒哀乐,时而活泼放达,无拘无束;时而多愁善感,喜怒无常。把大海写得有神有韵,整个画面绚丽多姿、光彩照人,字字句句蕴藉着对大海的无限深情。在描写景物时,作者从客观事物的形、声、色、味、质等方面加以具体摹绘,如‚湿烟蒙蒙‛、‚艳艳的湖波‛、‚滴答滴答的手表‛等等,绘声绘色,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二、强烈的家庭伦理观念和浓厚的基督教思想以及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浸染使冰心的散文闪耀着爱的光辉。

冰心的创作以‚爱的哲学‛为佳境,在她的文字里倾诉着对童心、母爱与自然的一片衷情。冰心的‚爱‛的源泉来自于她的和谐的家庭和美好的童年记忆,实践证明,作家的少年记忆、文化记忆、民族记忆乃至历史记忆是支撑作家全部创作的精神源泉。尤其是童年记忆特别重要,它往往会不可思议地贯穿着一个作家的一生。由于冰心的家庭出生和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造就了冰心高贵的精神、高雅的气质以及卓越的文学成就。

冰心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在20 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势力、思想观念激烈碰撞,刀光剑影、风起云涌的特殊时代环境中,不管社会是怎样的风雨飘摇、动荡不安,一直担任海军军官的父亲和慈祥仁爱、知书达理的母亲为她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父母的厚爱、优裕的生活条件、海边的生活体验让冰心始终有一片净朗的天空,一个温馨的生存环境。她的心始终没有为生活的阴影所侵蚀,而一直保持着宁静的心态。她说:‚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 4 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二十岁以后的我,不能说是没有经过风吹雨打,但是我比较是没有受过感情上摧残的人,我就能够经受身外的一切,有了健康的感情,使我相信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在螺旋形上升的路上,是峰回路转的,但我们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来克制外来的侵袭。‛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冰心,‚爱‛从小就渗透在她的心田 里,成为她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长大成人后,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成为她创作的旨趣。因此,和谐的家庭和幸福的童年奠定了冰心个人真实性以及美学感性的根基。

冰心的创作还明显地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1935 年,阿英在《谢冰心小品?序》中认为:‚无疑的,在她的作品中,也还有基督教思想的血液存在,这些血液,是流贯在她的爱的哲学之中。‛在她的成长经历里面,她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对她本人的‚爱的哲学‛的产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人思想的成长和后天性格的发展,肯定和她所处的现实及周遭的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冰心的少年与青年时代就生长在浓郁的基督教氛围中。无论是她的出生地福州,还是她的第二故乡北京,这种浓厚的基督教氛围对冰心的人格形成及其创作起着至关重要和不可磨灭的影响。冰心出生时,父亲请教会医院里的女医生来接生,她的二伯父在一所教会学校(福州英华书院) 教书,书院里的男女教师都是传教士,曾来家中做客,给冰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家迁到北京后,冰心的舅舅和北京基督教青年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冰心的大弟弟和舅舅的儿子因此就进了青年会夜校学习英文。1914年秋,冰心考入了在北京的美国卫理公会办的贝满女中读书。在具有浓郁基督教文化的环境中,她受到了基督教十分深刻的影响,1932 年,冰心在回忆自己的创作道路时说:‚中学四年之中,没有什么显著的看什么课外的新小说。……我所得的只是英文知识,同时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冰心的青年时期就是生活在上帝创造的神秘理想国里,并作为上帝的使者执着地把博爱播向可及的人世间。冰心从耶稣基督的‚爱‛与为人类受难上读到了‚崇高‛,这一意旨唤起了人的内在人性力量,使人对‚崇高‛的确证、皈依成为事实,并开始指导人的实践。冰心的‚爱的哲学‛因此具有了崇高人性的因素。这也是基督教能对冰心产生致命的终身影响的最重要的原因,使她能够面对上帝进行心灵的交流,诚心所愿地保持理性的自律并作道德伦理的超越,最终形成自己

对基督与基督教的理解以及自己思想、人格的形象的塑造与爱的哲学的构建。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对她的影响也很大。泰戈尔是一个‚爱‛的宗教的崇奉者,他宣传爱的福音,认为能够真正增强文明的力量,使文明真正进步的是协作和爱。 5 他爱神、爱人、爱大自然,爱的思想成为他诗歌中泛神论的宗教情结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梦幻多于现实的早期诗歌,还是晚期直面现实的厚重力作,爱的思想始终是他诗歌统一的宗教基调。泰戈尔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冰心,泰戈尔的泛神论,引领她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她写下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

总之,冰心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探求生命的奥秘和意义,营造了一方和爱温柔的精神乐园,给人以爱的抚慰与希冀。其散文创作总根于爱,爱的主旨一脉相承,贯穿始终。

儿童之爱

冰心对童心的歌唱也有多层面的内涵。她既把儿童世界作为拯救成人世界的力量,也理解关爱儿童世界,同时她还表达了对自我童心的眷恋。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是优美的抒情散文。尽情歌唱母爱、欣赏自然美、体恤儿童的天真童心是这两组散文的主题。“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自傲的:就是我此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为止,我恳切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冰心不是居高临下地以师长面目去教训儿童,而是以平等的态度、用自己热情诚恳的心去与儿童交朋友。她把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童真、自然美叙说出来与小朋友共享,也推心置腹地向小朋友忏悔自己的过失。在《寄小读者·通讯二》中,她告诉小朋友由于自己无意的过失,曾使得一只初次出来觅食的小鼠被小狗吞食。这个小生命的消逝“使我的灵魂受了隐痛,直到现在,不容我不在纯洁的小朋友面前忏悔。”在与儿童的交往中她并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者。她既向小朋友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也在对小朋友的叙说中净化、升华自己的灵魂。因为,儿童真诚、炽热的心比成年人的漠然、麻木更让冰心感到亲切。小读者正是在这种难得的信任中,倾听冰心大姐姐的倾诉,在对冰心心情的理解中激发自己的爱心、美感。这种爱的教育、美的启迪由于点点滴滴都化作作者的真性情、化作作者心头的悄悄话而传递到小朋友的心灵中,所以与各种教训文字有天壤之别。

注重爱的教育、美的启迪,而不是把重心放在智的开发上,冰心显然继承了中国文化注重修身养性的传统。激发儿童的博爱之心、培养儿童的美感,显然又是以现代人道主义为指导思想、广泛吸收西方近现代教育理论的直接结果,是对封建伦理教育的间接否定。

《离家的一年》中,冰心写一个十三岁少年初次离家上中学的心理适应过程,有许多细致的感受,表现人物“他”天真中偏于内向、腼腆,且又好强的性格。《寂寞》则写短短的几天中两个小朋友——小小和妹妹一起玩耍时的快乐光景和分别所产生的寂寞感,对儿童心理的表现十分逼真。“梦见带着妹妹,走进很深的树林里,林中有一个大湖。湖边迎面走来一个白衣的女子,似乎是雪花公主。她手里提着一个大笼子,里面有许多麻雀,正要上前,眼前一亮,便不见了。”

冰心对儿童内心世界的悉心体察,并不含多少教育儿童的功利目的。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儿童心灵的尊重。而未把成人世界中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他们。这显然受到当时周作人等关于儿童文学无功利性理论的影响。这与冰心同时期为探索社会问题而创作的“问题小说”形成鲜明对比。超越解决一时社会问题的急功近利思想,也超越了“问题小说”人物形象概念化的缺憾,在儿童小说创作中自由地舒展她们善于体察人心的艺术才能,达到了从人性和审美的角度关怀人生的文学创作要求。

自然之爱

冰心对自然美有着极为敏锐的感受力。无论是辽阔的大海高山,还是细小的蒲公英、石竹花,都是冰心喜爱的自然景物。她从清新优雅的审美趣味出发,以温柔、矜持而又不失活泼的青春女性情怀观照大自然,忽略自然景观中壮阔、狂暴的一面,而着重发掘其勃勃生机中透出的和谐感、静穆感。

海常常出现在冰心的笔下,但她从未详细描画过大海波涛汹涌的狂暴面目,对海的正面描写以和谐、平静、绚丽见长。“我自少住在海滨,却没有看见过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到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栏旁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的漾开了来。”(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 以超功利的态度对大自然进行审美观照,是主体生命进入自由境界时的一种状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以冰心为代表的现代女性心灵解放的高度。

冰心不仅以灵敏的感性体悟大自然的美,而且还常常把自然拟人化为与自己精神相通的朋友,与之共同分享对童年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这些丰富的人生况味。“儿时的朋友:海波呵,山影呵,灿烂的晚霞呵,悲壮的喇叭呵,我们如今是疏远了么?”(《繁星·四七》)这种与自然山水风物进行深层精神交流的审美观照,有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亲密,而没有李白知己寥落的落寞感。冰心投身大自然包含着关怀现实人生的温暖情愫。“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里,只容许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一五》)对自然喜爱,在冰心创作中再次构建了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温暖着读者的心。

8

参 考 文 献

[1] 公立军.评冰心散文的图画美[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1). [2] 张建秒,刘飙.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J].江西社会科学,2007(12). [3] 刘柯.冰心散文新论[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11). [4] 宋淑芬.试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5]吴龙.冰心散文艺术特色新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3(9).

上一篇:监理办安全监理责任制下一篇:食品卫生安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