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新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大学新生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新生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和家庭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和亲朋推荐是学生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辅助力量;就业好和医患矛盾少是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社会因素,也是该专业学生缺乏创业动力的原因。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优势不仅使大学新生获得了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而且也促使大学新生就学业做进一步深造的规划。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选择;社会心理因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临检技能多元实验考核方式的探索和建立”(编号:kg2013187)、“岗位导向 校院协同——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编号:jg2015081)、“基于医教研集成案例的‘临床检验实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kg2015176)和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医教一体’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教学质量的改革研究”(编号:12号)、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内外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暨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回顾”(编号:201327)的研究成果。

临床检验科室曾经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对临床各科室的诊断起“辅助”作用,与病人接触较少的检验科医生是临床医生的后台辅助人员,很难走到前台来。而目前临床检验中心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门,病人首诊离不开检验中心的报告,治疗过程需要检验中心的检测,病人出院也需要检验中心的评价。甚至评估一家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该医院的检验中心可以检测的项目、水平、技术手段。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2012年普通本科教育目录中新设了“医学技术”一级学科。

我国医学检验技术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有十余所高校招收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五十多所院校招收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108所高等院校设置了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195所院校设置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每年我国高校培养的医学检验学生达上万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也呈现多元化,大多数在各级医院的检验科、防疫站、血站、商品检验、环境保护、海关检疫等部门工作,少数进行医院管理、医检设备维修、试剂研制及营销工作。近几十年来,医学检验学生的培养和医院的需求呈现供求两旺的态势,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的招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在临床医学发达的今天,什么原因促使大学新生选择该专业?是家庭影响、社会需求还是就业率和职业认同感?本文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3-2015级297名大一新生的调查,以分析高中毕业生选择医学检验专业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一、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因素分析

1. 家庭因素

当前,求学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少假期多值班、高风险低收入,再加上目前医患矛盾甚至医闹事件时常发生,这些都使得医生的社会地位有所下滑。据艾瑞深《2016年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我国愿意选择医药行业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本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喜欢医药行业的大学新生不足50%。然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依然成为学生家长和亲朋好友的热推专业,近30%的学生听从了家长和亲朋的选择,由此可见,家庭因素是促使学生选择医学院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图1)。

2. 社会心理因素

医学检验是一门临床学科,但又不同于其他临床学科,对从业者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相对较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从临床医学中剥离出来,既有专业发展的原因,也与目前医院功能划分和医学检验在临床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关。服从调剂和家长的安排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约占8%),说明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意识比较强。在影响学生选择这个专业的三大因素中,除了个人兴趣占30%左右外,就业情况好这个社会因素成为选择这个专业的首要因素,说明就业情况是大学生专业选择中占比最大的因素(图2)。比较有趣的是,不少学生也因为检验科医生的医患矛盾少而选择该专业,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医患矛盾已经从社会层面影响到了医学学生对于医学相关专业的选择。

3. 高考前对该专业兴趣的因素

高中毕业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并不是很明确,但仍有18%的学生根据家长或者亲朋的意见而选择了该专业,说明医学检验的专业优势日渐凸显。不过,大多数的学生是在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约占65%)之后而选择该专业的。还有15%的学生是依据个人兴趣而选择了该专业(图3)。通过上下两个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高中时期的专业兴趣到了大学时期是放大的,从数据上看,从15%增加到了30%,这说明大一新生就可以产生职业认同感,认为医学检验专业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支持度和职业声望。

4. 职业心理认知因素

大学新生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对日后执业的信心就越强,在专业学习中也会更努力。职业认同感通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密切相关。在大一新生的心目中,认为医学检验专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达71%,说明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深入人心(图4)。当然,发展的社会需求在日益增长,依然有25%学生认为医学检验技术有上升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发展来减少当前状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大学新生对本专业的职业认知决定了其择业动机。

5. 新生的学业及职业规划心理因素

大学新生对日后学业及职业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本专业的信心。职业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职业的需求以及追求发展的方向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也不同。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包括职业生涯认知、职业自我意识和职业个性心理,职业生涯认识的重心是职业生涯价值观,职业生涯价值观包括对职业的社会意义、社会需求、职业声望以及个人的职业需求、职业期望、择业动机的认识。职业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职业的评价以及对自身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从而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实现“我想干什么”到“我能干什么”之间的统一。调查发现,希望继续深造读研究生的医学检验专业新生高达45%,明显超出想进入医院当医生的比例(33%),说明学习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意识到,想当好一位职业的检验科医生必须进一步深造才能达到能力要求,这与目前大型综合医院以及三甲医院的人才需求密切相关。职业目标的准确定位极大地推动了学业发展。医学检验的职业个性心理决定了适应这个职业的人具有研究型、现实型和创新型的特性心理,所以想进入企业赚取更大收入的学生仅占1.1%(图5)。

6. 对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满意度的因素

无论最初是什么原因驱使高考生选择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入学后的大学新生对医学检验专业选择的满意度高达90%以上(图6),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学新生对医学检验的职业认同归属感。医学检验职业认同中的归属感,是作为大学新生对将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它克服了职业的外在性、异己感而把大学生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同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内在地统一了起来。职业认同归属感越高,转专业或者日后跳槽的人也就越少。

7. 对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因素

虽然目前国家政策和地方规定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创业,然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有约27%的学生表示很想创业,73%的学生感觉创业离自己很远或者对创业不感兴趣,自己动手做老板的愿望微乎其微(图7)。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大学生在经验、能力、胆识、人脉上都有欠缺,创业成功者寥寥,相比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医学检验的学生尤其缺乏创业的成功典范。其次,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就业形势良好,有冒险心理去创业的人数更少。第三,创业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对于职业归属感比较高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不愿意丢掉稳定的工作。

8. 不喜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因素

通过对少数不喜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35%的学生由于高考分数不够调剂到本专业,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认同感不高(图8);其二,40%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提升的机会太少。不感兴趣和工作收入太低也是不喜欢本专业的小部分因素。对于高考失利的学生而言,他们有职业价值更高的专业。认为提升机会少的学生,大多数认为医学检验是幕后英雄,病人治好了也只是感激临床医生而不会感谢自己;检验科的医生很难走到台前,检验科医生的社会价值没有临床医生的社会价值大,社会知名度几乎无法提升。所以,不喜欢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对医学检验的认同感和社会价值较低,无法产生职业归属感是他们不喜欢这个专业的主要因素。

9. 再次选择大学专业的心理分析

在让大学新生再次选择专业的假设中,虽然有近55%的学生依然选择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其中不乏有人清楚没有“再来一次”的可能性,但仍有30%的学生选择了临床医学,还有7%的学生选择了非医学专业。其中,选择临床医学的学生和调剂的学生比例相符,说明临床医学在他们心目中是社会价值和职业声望更高的专业(图9)。7%选择非医类专业的学生是转专业和未来跳槽可能性最大的人群。

二、结论

已有数据表明,医学检验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医学院校报考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也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本文考察了大学新生选择医学检验专业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医药行业的大学新生不足50%,但是家庭因素可能是促使学生走进医学院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业情况好和医患矛盾少成为选择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因素,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医患矛盾产生的社会阴影影响了大学生对于医学相关专业的选择。大学新生对医学检验专业的选择并不盲目,大多数新生在入学前对在医院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职业认同感、社会价值和职业期望值均高,对日后执业的信心比较强。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大学新生意识到,想当好一位职业的检验科医生必须进一步深造才能达到要求,研究型、创新型的检验能力已经成为医学检验专业的标签。此外,医学检验专业新生的创业动力不强,少部分不喜欢本专业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社会价值更高的临床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

参考文献:

[1] 吴晓莉,葛芳芳,王倩蕾.医学检验专业改制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23-24.

[2] 左云飞,冯旭,赵涌,等.美国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125-126.

[3] 张冬莹,郑婵娇,黄翔,等.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836-1838.

[4] 刘晓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J].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5,(6):49-51.

(编辑:秦俊嫄)

作者:许健 任军 应航 张婷

第2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教学

摘要: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同时又是临床检验的重要内容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病理学教学内容安排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和其理论的理解掌握。针对上述特点,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且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病理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同时又是临床检验的重要内容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实用型专门人才,医学检验技术类专业学生今后主要从事与疾病诊断、治疗的相关技术性工作,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应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但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病理学教学基本沿用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同的病理学教材,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没有体现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另外,目前有关临床、护理专业的病理教学改革或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较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教学改革的研究极少。在学校及部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200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病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

一、调整课程内容

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缺乏专业相关内容,重点仅局限于病理病变的讲解而忽视了与专业相结合的要求特点。为了突出专业特点,我们在与专业教师沟通和交流以了解专业课的需要、理论学习的情况下,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删减。如:把缺氧、酸碱平衡紊乱两章内容联合起来,在讲解其概念、原因的基础上,重点通过案例等方法讲解反映血气分析的指标;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肿、呼吸衰竭等病理过程内容删除,并把相应与检验专业有关的知识渗透到能出现此病理过程的常见病变及常见疾病中,如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水肿放在肾小球肾炎病变中穿插讲解;增添病理常规检验技术知识,包括组织学常规检查技术和细胞学检查技术;各病理过程及常见疾病中增加了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根据修订的教学大纲,编写讲义。

二、选用教材和配套学习材料

我们选用的专科教材《病理学》第五版(和瑞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是国家级优秀教材,编写质量高,但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以本教材内容为主线,参阅《临床检验基础学》《生物化学检验学》《微生物检验学》《病理学检验技术》等教材并参阅“病理学习网http:// www.binglixue.com”补充编写讲义。为了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为学生推荐了配套学习指导用书《病理学实验及学习指导》,按教材的章节排序,每一章含“知识结构提要”“学习纲要” 和“自测题”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提要”为每一章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学习纲要”为学习重点,“自测题”含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和简答题等,并附有参考答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课程教学安排

为解决教科书内容多、课时少、专业特点不突出的问题,全部教学内容均按修改后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认真书写授课教案。理论教学以小班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并把抽象内容直观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疾病中增加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化验指标的理论基础讲解、启发诱导学生学习。实验教学除利用课件对学生展示大体和镜下病变彩图外,还利用数码-互动实验室,学生人手一台显微镜,根据专业特点锻炼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并对学生开展演示性教学、小组讨论,尤其是一对一的个体辅导。解决了过去看镜下病变老师和学生不能同步的缺陷,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变特点,再通过绘图,对病理学的基本知识达到了强化巩固。根据学生需要,开放病理实验室,鼓励学生进入大体标本陈列室、实验室以及病理技术室参观学习,并有专业老师辅导,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教改效果评价

(1)考核成绩。考核评价分平时成绩、实验考核和理论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给分标准根据课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后学生提出问题的次数,涉及知识覆盖面、实验室开放的到场率。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作业和期末的组织切片考核两部分。期末理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考试内容增添了一些常用临床疾病或病变的检验指标(约占20%~30%),比如: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心肌梗死后心肌酶的变化,突出了专业特点。期末考试采取统一出题、统一流水阅卷,考试成绩理想,及格率较以往有所提高。

(2)学习态度。根据课后学生提出问题的次数增多,涉及知识覆盖面大、实验室开放的到场率高,反映了学生对病理课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五、体会

通过教改,学生反映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较接近,对病理课的学习很感兴趣,收获很大,认识到病理学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改变了以往学生感觉病理课学习对本专业没有用的错误认识,从而为更好地学习临床检验专业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一是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方面,由不熟悉变为熟练;二是在观察病变方面,由原来的找不出问题、找不到病变,到找到病变、找到问题,且有问不完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专业操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技能操作基础。

实验室开放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机会,弥补了课程学时少、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通过实验室开放,学生掌握了病理检验技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拓宽了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范围。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既能进行生物化学检验、病原生物检验、血液学检验等,又能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即培养学生的多面手技能,这正与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期末考核结果显示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充分体现了专业特点,发挥了病理学在该专业学习中的桥梁作用,及其临床病理诊断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研究,编写适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病理学教材。

参考文献:

[1]李楠,刘德纯,葛霞.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4).

[2]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李萍.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姜元庆.病理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

作者:崔茂香 李志红 高 洁 马 光 王汝峰

第3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改革分析

【摘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侧重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要求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满足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根据教学改革要求,深化实训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本文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深化实训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 实训改革 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专项项目(JGZ2016056)。

引言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新型人才。近些年我国医学检验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检测仪器、检验方法持续出现,很多检测项目已经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测定项目的种类也在增加。这就对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持续创新与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大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力,体现为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合适、覆盖面不足等,专业课教学时依旧讲授血检、生化等基础知识,不符合医学临床科研、质量控制与检验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

陈旧的实训模式随着理论课程的进展安排实训课,缺乏系统性,要求任课教师自行安排课程计划,如临检课程第一章内容为血液一般检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集血液标本、处理血液标本、血涂片制备及染色等。教师理论课与实训课对比超过1:1。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完成理论课传授后开始实训课,但专业教师数量有限,不可能实现一对一辅导,即便进行分组训练,实训课教学效果也有限。加上部分高职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觉性,无法充分利用时间。加上实训课大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创新性,无法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

2.1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

通过及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结合,可以形成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通过严格按照国家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位设置情况,针对性的设计医学检验技术学习的课程,具体应该做到医学检验技术药知识的系统化讲授,以及深度化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医学文化。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判断,培养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医学院校还应该加强与相关医院的合作,通过积极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的机会,不断提升实践水平。同时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准确设置相应的制度,不断强化临床实践在医学检验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2 深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应该提前规划实训课课时,同时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创建虚拟的药品经营公司,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模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现实工作中的价值。

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充分建立现代企业组织机构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整合、沟通交流以及相应的表达能力,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到的知识对现有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师则发挥出辅助作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现实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在这种相对真实的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创新,具体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处理问题方式,刺激学生的思维想象;在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管理,并针对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述,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水平。

如,标本采集与前处理。按照各科室项目不同包括:血标本(静脉血、末梢血、血浆、血清、动脉血、血培养标本)采集与前处理;尿液标本采集与前处理; 粪便标本采集与前处理; 常见分泌物与体液标本采集与前处理等。

模块一 血液一般检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容测定、凝血四项检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模块二 尿液检查: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液沉渣检查、尿液蛋白实验、尿液葡萄糖检测、尿干化学检测、尿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检测。

模块三 粪便检验:粪便外观和显微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

2.3 学校教育与医院培养合作

在将医学检验技术药院校与医院培养的思想相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沟通,构建协同的育人机制,可以更好地完善医学检验技术学习的理论课程体系,并及时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完善学习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建立考核制度,具体要包括学生的临床表现、心理素质、个人综合能力以及对相应制度的遵守情况,通过综合量化,保证整个临床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费应该由学校和医院共同承担,还应该充分发挥出政府的相应作用,改善实习医院的教学建设水平。另外,在课程教学设置、人才培养方式以及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应该及时进行创新和优化,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检验技术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2.4 创新实训课程考核改革

专业教师打破常规的理论—实践—理论—考试的模式化教学,把整个检验专业实训课打散后融合为 6 门专业实践课程,并制定各门课程的实训标准 (严格执行操作标准、考核评分标准)。让专业教师教有依据,学生学有教材。每一门课程采取单项练习—综合实训—期末考核的阶段进行,单项练习接着进行单项考核并记录成绩。综合实训再加强各项目的技能,做到每一个项目都标准化、熟练化,最后再进行期末考核。

根据检验专业实训要求每门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为: 平时成绩 (考勤、作业、实训报告) 10%+单项考核30%+期末实训考核 60%。以上 6 门实训课分别在大专课程计划中分学期排课,逐步完成。

结语

总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要求深化专业实训改革,改善传统单一式的实训模式,尽可能开展综合性、开发性类的实训课,即开展探索性实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与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高医学检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參考文献:

[1]蔡韶滨,唐忠辉,徐文鑫,陈俊毅.校企共建服务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22):3439-3442.

[2]蔡韶滨,林美娜.构建校企共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室分段管理与渐进开放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13):2-4.

[3]蒋斌,余先祥,苏琰,朱道林,胥振国,袁星.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实训中心的构建与教学实践[J].菏泽学院学报,2016(05):136-139.

作者简介:

周淑芳(1986.1-),女,汉族,湖北红安人,技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基础检验研究。

作者:周淑芳 刘小雍

第4篇: 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充分利用高校的有利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企业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共同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设立专门的医学检验技术相关的岗位,依据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本文主要针对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等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前言:根据教育部[2008]208 号《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的指示精神,高等医学院校在以注重内涵和强化特色等基本原则下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性发展等,进行全面的探索改革,突出强调内涵,以使得院校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性较强的,并且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1、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要想确保制定的教学计划落到实处,首先要确保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制度的完整性,还要能够不断地进行完善,并且有一定的执行力。高校应不断地规范教学流程管理工作,持续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对质量监控组织进行结构优化,建立更加完善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形成一个二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此同时,依照学校和学院的具体方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质量监控的准绳以及教学评估检查等制度。除了按照以上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外,还应当不断地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推陈出新,还应当多多举办一些有利的活动,比如教师教学的经验研讨会、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会等,立足规范教学的理念,在教学方面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满足对教学质量、水平方面的要求。尤其要切合实际情况,对本专业一些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论方面学习能力的方针策略进行修订。经常性地策划一些丰富多样的活动或者比赛,让学生能够在基本知识的支撑下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不仅能够顺利毕业,而且成为专业性较强的创新型人才。

2、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合理有特色专业课程

制定出一套合理化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一些具有特色的课程,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都是高等医学特色专业培养的重中之重,而且极具困难,要想使得教学改革能够有所突破就必须攻克这个难点。在培养检验专业特色人才的过程中,要以增强能力、全面发展为基本培养目标,有效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与特色专业模块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人文社科类、学科基础类以及专业类等课程。特色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类课程:第一类,细胞形态实验课程,主要涵盖临床病理检查与排泄物等细胞检查等课程。第二类,仪器维护课程,主要涵盖医用物理学与医用电子学等课程。第三类,检验仪器课程和试剂营销课程模块,例如市场营销课程与人际交往课程等第四类,考验课程类,要有针对性的对英语、政治及相关专业进行教学。

二、针对学生特色专业方向进行分组培养特色人才

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专业讲座以及到相应的岗位进行学习并参与实践,以达到让学生深刻认知检验特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相应培养目标。根据检验特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最大程度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性格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依照个人意愿加入相应的特色专业方向兴趣小组。当然这种极具特色的人才培養小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例如:要想加入细胞形态小组就必须要心细,有耐心,而且能够有甘愿奉献的精神;检验仪器保养与维修小组要求必须要有一定的的计算机、数理方面的知识;高等医学检验技术自然也需要有一定的器材进行试验、检验等,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如果想加入考验小组,就要求本身具有理想远大,有持之以恒精神的学生报名参加。

三、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高等医科学校的学生需要在短短几年的有限时间将相关特色专业的课程的学习全部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再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和学习,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本的理论基础侧重于使用性的要求,专业知识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特色专业方向的技能。

2.有一部分本校学生的学习指导浇水综合方面的素质不够达标,甚至一些院校教师人数不够充足,而聘请的外来教师难以有效的进行管理。所以要对外校聘用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等,加强管理。对本校的指导教师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3.由于客观存在的因素,对于公开出版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极端匮乏,因此教师们可以根据平时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教材编写。

4.由于实训基地建设中所投入的具体费用不足的客观原因,实训的基地建设很难按时完成,另外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难度。为了使实训基地能够顺利建成,以及降低管理难度,定期开展评估工作与整改工作。

结语:

通过数十年的建设以及发展完善,医学检验专业在培养人才、师资力量等这些方面都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虽然如此,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比如专业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大,师资力量也不够完整,学校和国内那些超一流水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不足,借鉴和学习。然后,根据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现状,对课程加大建设力度,并且进一步进行加大改革力度,使得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内涵更加丰富,加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胥振国, 蔡玉华, 蒋斌,等. 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38(1):82-85.

[2]李富南, 包欢欢, 邓海恩.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北海市卫生学校为例[J]. 广西教育, 2016(10):63-64.

[3]郭斌, 谢宁, 刘文, et al. 医学检验专业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模式的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38(20):2933-2934.

作者:吴鹏飞 赵晓丹

第5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项目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学院从2008年7月起全面启动项目课程改革,通过对全省相关岗位群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医学检验专业项目课程改革要求,[1]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项目课程、改革

目前高职教育,由于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原有的专业标准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学校专业教学没有完全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职业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此,学院组织开展了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更准确、更科学,项目组于2008年7月开展了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

通过对全省各级医院、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院所、学校、试剂公司等单位以书面问卷、个别面谈、电话访谈、文献检索、网站查阅形式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医学检验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其中用人单位90家发放110份,回收106份,回收率96.4%,毕业生反馈卷发放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95%,学校卷发放了5份,回收5份,回收率100%。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医学检验专业对应的行业、用人单位的总体情况,对于一些问卷没有调研到或无法调研到的信息我们采用了个别面谈、电话访谈作为补充,使我们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了目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应的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与现状

(一) 医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检验新技术的发展,使医学检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越来越高、特异性越来越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多,检测结果也越来越准确、可靠。临床检验仪器的快速发展使临床基础检验、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和微生物检验中的大部分项目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使检验报告更准确、更规范,检验科在医院各科室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了。我们评价一家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该医院检验科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情况、所开展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水平如何。现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对检验报告单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重视。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社会需求分析

通过社会调研,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检验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2]从2O世纪8O年代起,一些医科大学也相继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目前许多大、中型医院的检验科室都已引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及研究生。但在我省一些市、县级及以下医院,大中专学历的检验人员仍是医院检验科室的主力军,他们虽然为我省的医学检验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由于知识陈旧,已经跟不上医学检验技术自动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基层医院需要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基础理论知识够用、能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这为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市场。此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病理科、各临床实验室以及各种形式的专科医院、私立医院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也有较大需求。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应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实行产教结合,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仍沿用传统模式,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理论教学内容多,缺乏针对性、应用性,专业基础课实验课程以演示和验证为主。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过分强调循序渐进,专业技能的学习开始时间较晚,综合实训时间较短,学生毕业以后的岗位磨合期较长。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没有形成一体化教学。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科的体系性,各门课程都按照自己的学科体系,自成体系,互不衔接,导致越讲越多,越讲越深且内容重复,学生越学越畏惧,产生厌学现象等弊端。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学校对专业教学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些调整或改革,但这些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校对专业课程的结构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先期的改革,按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的要求,将老三段式的课程结构改为必修课(专业方向课程)、限选课(专业核心课程)、任选课(专业拓展和拓宽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实验实训技能培训的力度。

(二)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方法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现代教学来说,已经不能完全适用,特别对于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法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进行,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由于教学计划及大纲的要求,使得教师主要是教会学生一定限度的书本知识(也只能是极少量的知识),来完成教学计划及大纲的要求,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辅导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以及学会学习。最终的考核也主要是一些以记忆为主的知识,而不是企业迫切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就说明创痛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和评价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医学检验等多方面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统计及用人单位问卷, 我们访谈了24家各层次医院检验科主任和工作人员,5家病理科、1家中心血站、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呈现多元化,能在各种实验室工作,按照不同的工作场所可以分为医院检验科(包括临床科室实验室)、病理科、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保护、商品检验、海关检疫、医检设备维修、试剂研制及营销工作等。

(二)从用人单位过去三年招聘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的情况,可以大致反映出行业目前及未来对于医学检验专业高职生的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被调研的73家单位中有10家单位表示对他们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为好或强,占13.7%,,52家单位表示对他们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为较好或较强,占71.2%,9家单位表示对他们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为一般,占12.3%,只有2家单位表示对他们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为差,占2.7%。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比较高,但非常满意的却不多,说明高职生的技术水平还有待于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学校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三)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预计在未来几年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层次要求高,本科生、研究生将来占主导地位,但高职生对于二级和三级医院是很好的补充,尤其是新开医院和大规模扩张的医院需求量较大,另外一级乡镇卫生院以后是高职的主要就业去向。根据我们的调研,99家用人单位中,只有7家单位明确表示在未来五年中没有对高职生的需求,仅占7%。尽管目前用人单位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层次,考虑学历等因素,但总体用人趋于理性,主要还是看能力而非仅仅看学历,因此,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萍,张纯洁.以能力为主线的检验医学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

[2]张健.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作者:

徐喜林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检验药学系

作者:徐喜林 褚静英 黄静芳

第6篇: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

摘   要:将传统高职教育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及病理学以结构、功能及常见疾病病理变化的模式进行整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更加适合专业的岗位需求,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专业布局,深化育人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基础医学  课程整合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主流。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1  目前高职教育的一般特点

高职教育各专业均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对学生应掌握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围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在课程设置上,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则坚持以“够用”、“必需”为原则,构建了“强能力”、“重应用”的课程体系。

以“社会化”、“市场化”的评价体系为标准。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高,说明毕业生所具有的岗位技能、实践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

2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二学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完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需的人文与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认知实训,为培养学生医学检验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

第三、四学期,进行专业领域学习,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循岗导教”的原则,以完成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校内实训室,完成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重点职业技术的核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六学期,通过毕业顶岗实习,着重强化训练学生岗位职业技术核心能力,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

3  检验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它要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医学课程中,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及病理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体解剖学主要介绍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等;组织胚胎学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部分,组织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展及发育机理;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病理学是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及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这几个医学科目中,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为医学基础课程,而病理学则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4  传统的教学讲授的弊端及改进措施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仍沿用传统模式,理论教学内容多,缺乏针对性、应用性,专业基础课验证性实验多[1]。在以往授课安排上,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要学习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学习完正常机体的结构及功能后,在此基础上,在第二学期开设病理学,其弊端是过于强调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

这几门课程都交错有相似的内容,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例如,组织学要学习血液的组成、血浆、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及血细胞的发生,在生理学的血液这一节,也要学习这些相同的内容,这无疑是重叠、繁冗的,同时,生理学血液中还要学习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而这些内容恰好与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中的血栓形成有着前后的对应关系,所以,如果能把这些课程中有关联的内容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在同一科目中,设置血液这一独立的章节,先学习血液的组成、形态及功能,再学习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血量、血型和输血,后面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在此基础上学习血栓形成,既保证了内容的连贯性,又避免整体学时的浪费。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的是正常机体的结构及功能,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状态下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在第二学期讲授病理学时,往往有这样的困惑,无论是病理学总论还是各论,都首先要复习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的人体正常结构,然后再给学生介绍病理改变,但往往学生对上一学期学过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都已感到模糊,所以要利用课堂上相当一部分时间再去复习以往学过的内容,否则学生对各种常见病理变化基本无法理解,甚至有时需要用20~30min的时间去复习旧知识。例如,学习病理学的肺炎,要先复习肺的微细结构;学习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要先复习肝小叶的结构;学习肾小球肾炎要先复习肾的剖面结构及微细结构......。如果能把这些内容整合到一起,既能促进学生理解,又能节省时间。例如,消化系统先介绍其构成,然后是各主要器官的结构及功能,包括,胃壁的结构、肝小叶的结构、肝门静脉系统及肝的血液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接着学习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心血管系统内容的安排上,在解剖学的心脏形态结构的学习后面接续生理学的心脏生理内容,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在解剖学的动脉和静脉的学习后面接续生理学的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及器官循环,在此基础上,学习病理学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授课效果势必会大大增强,也会节省相应的重复学习时间。因此,在课程整合上,内容的安排尤为重要。

在课堂的授课方式上,要摒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查找资料,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去总结、答疑、扩展,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把重要的知识更好的掌握。并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对实验课进行优化重组,及时淘汰陈旧的内容、删除重复的内容,充分体现实验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

5  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搭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要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为高职学生构建一个复合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结构、人格素质结构均衡发展的平台[3]。我院将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与改革,而目前,在我国各高职院校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都是延续传统的课程安排及授课模式,也没有这样的综合性教材,因此,这种改革,既是创新,也是一种探索,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丰富和完善,使其更适合新时期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总体规划,为培养出更加合格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曙梅,代林远.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7):12-13.

[2] 刘成玉,管洪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1):27-29.

[3] 何立,馬怀安.高职高专医学检验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5):130-131.

作者:王欢

第7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改革形势分析

【摘要】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居支柱性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适应临床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医学论文;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观地反映出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物质代谢质与量的改变[1]。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当今生物化学检验内容日益增多,技术越来越呈现自动化、模块化、系统化,这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使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要面向临床应用进行改革。为此,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体系、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1基于临床检验需求,积极完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医学的医学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还遵循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按顺序分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科为中心,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且重理论轻实践。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临床检验岗位实际需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提升,符合就业需求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涵盖内容较多,学时有限,因而我们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与医学检验专业从业人员广泛座谈,与相关平行学科教师充分讨论,充分参考现行医学检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需求为重点对该课程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我校目前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中总学时是94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0学时。理论部分主要由以下四大模块组成:首先是生物化学检验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仪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原理与应用技术模块;其次是人体物质能量代谢紊乱的诊断酶学,实验室诊断项目的方法、技术和临床意义模块;再次是重要组织器官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诊断模块;最后是内分泌疾病和体液相关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诊断模块。模块化的课程标准便于随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把握,也符合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更加条理系统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实践部分学时比例合理增加,更能保证实践教学,同时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注重教学实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

2.1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内容较多,各章内容相对独立,联系不够紧密。比如仪器检测系统的评价、校正、质控等部分基础知识内容因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不高而显得“累赘多余”,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等基础知识又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有交叉和重复,而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中的免疫比浊分析、体液肿瘤标志物测定、糖尿病急性代谢综合征(综合性实验)因为实验条件原因教学开展不到位,部分室内质控应用、实验室相关标准等常用的工作内容缺失,教材内容和检验师考试大纲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大量参考规划教材,积极利用网络查阅中外著作和文献,关注生物化学检验学科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而在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并且从中筛选归纳适宜教学讲授的重难点,使教学内容模块化和系统化。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讲述血糖、血脂、血中尿素测定等传统经典知识点时利用归纳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可通过“探究法”和病例讨论法来讲授肝肾器官病变检测指标、方法和临床意义,利用PBL教学法开展免疫学临床检测知识的讲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教师应当积极建设优质、高效的学科网站,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开放式教学,制作重要章节的精品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和名师讲课录像,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提供师生互动平台,教师预留作业习题,学生能及时网上提问,有效沟通师生,增强教学效果[2]。

2.2教师素质“双师化”,教材实用化

高职医学教育着重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任课教师中具有双师资格的比例相对较少,与教学配套的教材又主要是由高校教师编写,有的教材在检验项目中没有详细讲述操作方法,也没有配套的相关实验教材,现有的实验教材多数落后于实际工作需求,且内容多偏向于基础性实验,使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这就容易造成学校教学与实际临床检验应用出现脱节,因而需要加大教师的双师化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证书,定期选送教师到医院或检验检疫部门相关检验岗位轮训学习,密切联系临床,切实做到教学相长。积极邀请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检验医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和研讨活动,多编写符合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实用化教材和实验指导用书。通过教材的编写使任课教师自我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为更好的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改革实验教学,教学实践一体化

参照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合理制定教学与实验实践计划并严格执行,积极推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在理论课讲授以后安排对应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趁热打铁”,避免出现“教与学”与“教与做”的分离。实验教学的工作开展上要积极向医院靠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新设备,积极开展新检测项目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上机实验操作,同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远程视频教学,进行模拟实践操作。依托我校的三所附属医院优势,定期积极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实践,学习临床先进的检验仪器,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见多识广”和“识多智广”。邀请医院的专家走进实验室共同讨论和制定实验项目并亲自指导学生实验。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进行正确规范的示教,强调规范操作的重难点,并能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积极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帮教小组,相互监督和学习,在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4合理开展课外拓展,加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目前社会的发展对医学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海无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无论是走向工作岗位,还是继续向高层次深造都需要有持续性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因而在教学之外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题讲座,邀请相关医学课程的教授开展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中的最新应用,邀请医院的专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病例讨论,分享经验和技术,讲述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面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积极组织实践技能竞赛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同时选派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综合性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教会学生利用检索技术查阅文献,并指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结果,在合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真正做到不仅授学生以“鱼”而且授学生以“渔”。

3构建综合、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考核主要是通过闭卷的理论考核、平时实验报告和出勤率、实际操作的实验考核进行总体评价,而且多在学期期末进行集中考核,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没有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同时因为考试主要围绕课本所学内容,容易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因而我们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理论考核内容,改革闭卷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期中阶段性考核,增加实验考核的比重,引入医院专家指导实践技能考核,构建综合性考核评价,真正做到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

3.1优化课程题库,理论考核阶段化和网络化

针对资格考试和职业需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教材不断优化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专业试题库。题库中涵盖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单选题和X型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标准试题,每一题都标示有难度系数、题型、章节等信息。教师可以本人系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供稿负责医学论文等球球1760405151进行灵活选题组卷,系统也可以进行随机组卷。教师可以分章节或是在期中阶段性选题组卷进行平时考核测试,将同样知识点试题打乱顺序利用数字化教室进行快速考核和成绩汇总,既避免了试卷考试作弊,又能及时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4]。

3.2实验考核的仿真化

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既展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是学生职业素养的体现。该课程的实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对考核方式和手段积极改革,设置仿真化的实验考核场景,邀请医学专家同行、专职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组成评分小组,考核内容也以临床检验中的常规测试项目为主,学生抽取题目,进行操作和答辩,评分小组给出综合评分[5]。这样,实验考核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这就要求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高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医学卫生事业,同时医学卫生职业的发展又为高职医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的方向,因此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庞新跃,李欣.临床生物化学与生化检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49-51.

[2]石玉荣,梅传忠,武文娟,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96-97.

[3]周师洁,徐良贤,殷嫦嫦.242例医学检验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操作考核结果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7-120.

[4]张琼,张朝霞,郑铁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思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2341-2343.

[5]欧阳惠君.《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考核与资格考试融通的改革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36-137.

第8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实践全面发展,具有较高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能力,具备医学检验、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临床临床诊断、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国家医疗政策的出台,让更多的人有条件就医,对身体健康更加重视,这也对医学检验人员提出更多的需求。另外医学发展需要一批批的医学实验技术人员来不懈努力。因此,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我们办学实际情况,提出设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一、医学检验技术目前状况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现状与人才配备情况

在山东济南地区随机调查了16家基层医疗单位56名检验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并通过访谈、座谈、填写调查问卷、文献资料检索等,对16家医疗机构中检验及与检验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其中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基层医院。在调查中发现各基层医疗机构均配备了较为现代化的医学检验设备,如半自动血球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酶标仪以及离心机、恒温水浴培养箱等,能开展血、尿、粪三大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血液生化、病原学检查及免疫检验等各项医学检验检查项目,接受调查的乡镇卫生院及城镇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有资质的有检验经验的检验技术人员更为缺乏。总结之得出:山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卫生院以及社区服务中心,虽然检验设备都较先进、完善,医院开展的医学检验服务项目较为齐全,但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特别是有经验的检验技术人员缺乏状况较为严重,这为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办学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32位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中,其中18位在县级医院检验科工作,有14位是在县级以下医院(即乡镇卫生院或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工作。总体说明,县级医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基本情况明显好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基本

1 上都是从中专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工作年限不长,学历及职称较低,相当一部分尚未具备医学检验专业执业资格。而乡镇卫生院的14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中,有11位是近3年从高职院校检验专业招聘到现在的工作岗位。在接受调查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中,均表示愿意招聘大专学历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但要求招聘到的医学检验人员,要通过全国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考取检验技师(士)的执业资格,能单独开展各项常规检验工作。因此,县级以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职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目前我们的高职院校就应该承担起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的社会责任。

(三)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接受调查的所有县级医院,均表示希望招聘大专甚至大专以上的检验专业毕业生,乡镇卫生院及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愿意招聘高职检验专业的毕业生,这说明,高职院校检验专业毕业生,应以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医学检验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

(四)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分析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执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制度,其中要求从事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必须从医学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并参加全国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取得检验技师(士)资格证书。因此,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通过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应是高职院校检验专业办学效果、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在这些基层医疗机构中,高学历高资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少之又少。本科以上学历的检验专业的毕业生都愿在大城市工作,所以,高学历人才都集中在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所以,乡镇卫生院等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是高职检验专业的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各级医疗机构的招聘渠道,完全可以满足高职院校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要。

(六)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调查,目前正在开办有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中 ,对该专业的教学,基本沿用的是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尚未开发有学校和专业特色的医学检验课程。师资上,大多教师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少到临床检验岗位开展工作实践,因此缺乏相应的医学检验实践工作经验。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各学校都购进各种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酶标仪等先进的现代化检验设备,大大改善了医学检验专业实训教学条件,但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2

和教师医学检验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限制,对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上,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见习或实训等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不利于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掌握,从而影响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近3年从各校毕业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56名毕业生的调查中,仅有15名毕业生在毕业后通过了医学检验技士的执业资格考试而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通过率为26.7%,这样低的通过率,除与高职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素质较低有关外,更与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有关。因此,要提高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中职医学检验人才,作为办学学校,需要转变医学检验专业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深入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

二、设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一)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医学检验方面的人才资源过分向城市大医院集中,基层医疗单位人才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卫生保健需要。基层医疗单位是国家卫生医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医学检验人才资源短缺,限制了基层医疗单位的发展,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之所在。设立医学检验专业为社会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应加大培养力度。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广大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急需留得住、用得上,能防、能治的医学检验人才,以保证医疗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上升,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医学教育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加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特别是广大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这为今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就业前景

3 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能力,具备医学检验、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临床临床诊断、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呈现多元化,基本的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各级医院检验科、防疫站、血站等部门从事工作,商品检验、环境保护、海关检疫等部门从事工作;也可从事管理,医检设备维修、试剂研制及营销工作,也就是说能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样化的需要。

三、设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齐鲁理工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校园占地12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9.0万平方米。学院建有10个实践教学训练中心及实验教学中心,设有8个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点),常年培训40多个职业(工种)的人员。强校首在强师。一支由专家、学者、企业家和高水平外籍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者占专任教师的45%以上;在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占45.16%以上。新老携手、专兼结合、共育桃李,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办学中的主导作用,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教学质量,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截止2013年,齐鲁理工学院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学4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学院图书馆藏纸质图书92.2万余册,电子图书60万册。各类期刊1183种。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教学保障,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建筑风格独特,学习环境优雅,具有浓厚的学术和科技文化氛围。我院的师资和设施符合设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要求。

四、结论

以上调研报告说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方向多样化,社会需求量大,根据目前本专业存在的状况,以及学生未来工作去向和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确定本院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适合于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大力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质量一定取得实际突破,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经过调查论证,证明我院设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设立,势必会山东省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上一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信贷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