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2023-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语文高考作文试题的思考

2006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的作文题是: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看到我省今年的这个作文题不免想到,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话题材料,作文是命题作文。此二者的结合有人给它取为“半命题”作文或“半话题”作文。对此不免有些疑问,两个“半”字,应“半”在何处?两者相加又是成为怎样的一个整体?到底应是什么样的作文呢?不管这些,还是先审视一下材料和最后的命题及要求再说吧!

对我省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审视与思考:话题材料:l、“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语出鲁迅小说《故乡》,此语充满了辩证哲学的原理,在“人与路”上强调了努力去实践的重要性。

路由人走出,事靠人做成。只要人们去大胆地努力,勇敢地实践,一切没有的路,都可创造出来,实践出来。“路”好像是人的行为的一个规则,都按这个规则去做,则这个规则就像被承认和固定下来。

同时此材料也肯定了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体现了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决定作用。人是路的决定因素,有人才有路,路是人之行为的派生物。“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无论干什么,只要你去想去干就有成果。反之,不去想不去干,就会一事无成。在当今商品社会里,有的人生意看着不好干,可人家越干越大,越干越火红。有的人看着生意怪好,却越干越不行,最后停业。还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数共产党人的前仆后继,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话题材料2、“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语出反话题材料1。意即:世上本来有无数条路,其结果,人们都只往一条路上走,致使此路走不动了,不通了,那么此路也就没有了。一个生意路,刚一露面很好,赚钱。结果大家都去挤这个路,那么这个生意也就做不成了,没有路了。由此我又想到1‰、1/500比率的×××考试,也正说明了此路已基本上没有了。

话题材料3、“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材料,预示也可生发想象,另辟蹊径,发掘话题,阐释话题,自定立意,撰章成文。

最后给一命题:“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根据给的材料是话题材料,根据所给命题是命题作文,那么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形式就是话题+命题。

在要求上: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在“自定立意”与“文体不限”上,今年的作文仍显示出话题作文的质地要求。

仔细审视“人与路”的命题,仍是一个二维概念关系作文的命题。即“关系作文”仍需写一篇具有一定理性思维的哲理文章。是的,要阐述好“人”与“路”的关系,及内在本质联系,不写哲理论辩之文,怎能把握好命题,写出扣题合意的文章来呢?

由此,我省今年语文高考作文仍是话题二维概念关系作文,但命题是重点把握的对象,其文体的要求是:能写成一篇哲理思辩的议论文,或哲理散文,或哲理小说。

细想来,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像是一个思变而未变,但又趋向要变的动态趋势。

话题作文,发展到今天,在一度推崇之后有些降温,是否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嫌,或“物过盛而当煞”之时了。说明人们在高考作文题上期待要来一个将话题作文取而代之的新形式或新概念的变化。但这个变化还未能显现出来,目前仍在期待变中找定位。今年江苏作文题的模式,好像只是“泄露春风有柳条”般的,通报了一下人们期待变的消息。至于将以什么样更合理的作文方式来作为高考作文的考查,目前仍未能展示出来。

98年诞生话题作文,发展到2003年话题二维概念关系作文,至2004年、2005年这种形式站稳脚跟,但到2006年的百花齐放,命题、给材料、话题等等形式的作文都有出现。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高考作文的出题,仍缺乏一个成功的理论,或成功的一般性模式。科举时的八股文,虽是“臭婆娘的裹脚”,但是他却有一套标准程式化、理论化的定格与定式,在定格与定式中仍有某种巧妙的技巧。然我们现在的高考作文,客观上反映出来的只是出题者与作文者在心理主观臆想上的较量。在左右比较,反复对照之后,好像是出题者躲之,做文章者猜之,而不是某个程式理论,发展的必然。当前的高考作文题,多少有点像赌博的压注,存在着心理猜测与反猜测的二者张力,这二者张力正说明了它的随意性强,方向目的性差。种种情况说明,高考作文在目前仍处在迷茫与困惑之中。

霍学金,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沛县。

作者:霍学金

第2篇: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分析及展望

内容摘要:语文作文作为高考中所占分值最大的题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评分标准和原则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我们发现,评分的主观性越来越强,加剧了作文分值趋于集中的现象。因而本篇论文主要探究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不合理之处,并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旨在更好的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进一步提高评分标准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 评分标准 趋中现象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明确了“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1]在历史的传统积淀和时代要求的背景下,语文作文试题的题型和评价原则应回顾过往,在分析恢复高考后作文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如何控制作文评分误差,避免语文趋中现象,深化作文评价标准的改革,有效区分学生真实水平,保障语文作文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一.绪论

(一)作文评分标准研究背景

从科举考试到新时代高考,作文试题是一直未变的题型,其分值占整个语文试卷的40%。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大环境的改革,作文被赋予崭新的意义。它不单单要求承载着检查学生基本写作能力的选拔功能,而变为要求融入审美、文化、创新、思维等素养的综合性测试,又因其分值大且答案不唯一和评分主观,而一直作为改革重点,备受社会的关注。

(二)高考语文作文的改革

自1977年恢复高考直至今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考语文作文也经历了多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改革和挑战。从命题内容来看:

1、在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期,高考语文作文主要是标题作文,国家教育部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要求用一种写法、一种问题来完成写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约束性。

2、1990年左右,随着改革开发的稳步进行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心态也在不断开放,越来越追求开放性和创新性,话题作文便出现了。话题作文是指针对某一话题展开写作,多角度分析和研究问题。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套模版和宿构问题格外突出,拿来主义大大降低了语文作文的测试性和真实性功能。

3、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语文命题组在研究分析之前作文题型的基础下,进行讨论和改革,提出材料作文这一新型的语文作文题型,也成为我国目前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

(三)研究评分标准的意义

高考语文作文内容的不断改革,对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也提出了更严格、规范、细致的要求,督促评分标准进行创新和改革。高考中语文作文是分值很大的一个题型,因其每年作文题目紧扣时政热点,具有变化性,答案不唯一性,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關注和热议。

看似简单的语文作文题目实则暗含对学生语言建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素养等多方面素养的考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作文并非简单事,若单纯评分的话则很容易造成赵海燕和陈志国所提出的“高分生的分数被降低,低分生的分数被提高”[2]的现象。而如何客观高效公平公正的给予学生作文分数成了要面对的另一挑战。

只有合理全面的分析作文评分标准面临的问题,创建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表格,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作文一个客观科学的分数,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真实的反馈,打破现在所谓的保险性的趋中分数现象,有效的区分学生,提高考语文作文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作文评价表的改革

(一)作文评分表的变化

随着高考语文作文的不断改革,其评分标准表也在不断规范化,之前的评价表单一笼统,仅按照内容、表达、特征3方面进行评分,没有细分标准,容易出现趋中现象,无法区分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现在高考作文评分表在内容、文体、表达、创新四大方面之下又细分文章是否扣题、内容是否充实、思想是否健康、语言是否通畅等多方面,同时针对扣分项目字数要求、错别字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客观、细致、具体化的评分标准给予教师规范化评分模版,可帮助阅卷老师快速定位作文属于哪一范畴,按照标准给分,对作文进行有效区分,更好的展现出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

(二)评分标准变化的原因

新高考以来,有研究者运用数据统计对高考语文作文最终分值进行统计和整理,调查结果发现,三类卷作文的数量是最多的,甚至高达百分之90,整体出现严重趋中现象。高考是一个选拔人才的考试,作文分值也担任着有效区分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任务,在高考大背景下对作文评分标准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1)学生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共12年学校教育后参加高考选拔考试。成绩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时,说明教育是失败的。经过长时间的作文学习和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应该有明显的提高,而不是趋于中间水平,优秀水平学生少,这是在削弱教育的作用。

(2)高考与日常参加的考试性质与目的不同,高考是选拔优秀人才的考试,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而不单是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普通测试,它起到有效区分考生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现状下,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的。

三.如何改进作文评分标准

现在的高考作文多采用网上阅卷+分项评分+双评三者相结合的评分模式,三因素相互协作,相互牵制共同监督作文的评价结果,保障作文分值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但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怎样才可以科学性的改革作文评分标准,顺利由旧的评分方式过渡到新的标准化评分模式,这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去探究和探讨。

(一)评分标准

1、区分作文文体、制定评分标准

由于评分标准不够完善具体,阅卷老师很难在有限时间里迅速给不同文体作文定位。针对不同的文体要细分标准,按照内容是否扣题,语言是否流畅,思想是否健康等方面明确分类,使阅卷老师可以立刻找到作文所属范畴,按照不同的文体评分标准,对应给分。

2、突出个性和创新,适当给分

国家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要打开思路,学会创新。从评分等级上看,创新性被新加入其中,并给予了明确的分数等级。潘涌提出美国高考作文“以作者基Eassy本观点统领全文,重在表达个人独特的思想倾向或价值评判”[4]阅卷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应适当关注学生创新方面,着重关注学生的独特性思维,让真正有创新性的文章得到应有的分数,以激励学生展现创新思维。

(二)教师培训

1、改进教师选拨体系,挑选优秀教师

在制定了标准化的评分体系之后,最重要的环节是实施。要想真正的对评分模式进行改革,就必须要从阅卷教师入手,既要提好阅卷老师的质量,又要增加阅卷老师的数量。

(1)从质量上看要求改革筛选体制,选择经验丰富,有良好语文素养、思想品德高、身心素质良好等各方面优秀的教师,组成精英阅卷群体。

(2)从数量上看,要壮大阅卷队伍。随着高考人数的不断增加,工作量不断增大,老师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心理生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筛选体制选择更多优秀教师,加入到阅卷队伍里,减少每个阅卷教师的工作量,降低疲劳感,进而提高阅卷教师的工作效率。

2、对阅卷教师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

通过了解发现,对于阅卷教师的培训时间大约在一天半左右。期间,阅卷教师要熟悉作文题目,了解题意角度,解读并熟记评分标准,并对随机的样本试卷进行分析和练习。在较短的是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是急促忙碌的,教师仅了解而未真正的吸收和掌握,投入到阅卷工作中时很容易出现误差性。

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阅卷的公正性,可适当的延长阅卷教师的培训时间,系统化的讲解评分标准,专业化的进行操作训练,规范阅卷的模式,让教师提前适应阅卷工作,熟练阅卷环节和要求,为正式的阅卷工作打好基础。

3、培养教师责任意识和观念

對选拨的教师进行培训时,应注意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廖平胜就提出“考试主体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即要有崇高的考德,能严守考纪、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坚持考试面前人人平等。”[5]提高阅卷教师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深入贯彻责任意识,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监督作用,对表现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

4、加入人工智能,降低主观误差

高考语文作文一直受到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主观性较强,由于阅卷教师在网上阅卷时会产生不适应性、疲劳性,对评分标准不够深入理解等因素干扰,使得最后的分值可能不够客观和公正。

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相对弥补这个问题,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运用在英语作文评分中,并且效果可观的,语文作文评分同样可以运用这项技术,提高阅卷的客观性。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应尽可能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和标准,电脑对作文进行客观评价和给分,这也是未来高考语文作文评分可以运用的可实施性策略。

高考作为一场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其评分标准展现了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关系每个学生的命运;既涉及高等学校的录取工作,更关乎教育公平问题。因此评分客观性和公平性尤其重要,评分体系的改革也必不可少。要从理论层面看到改革的趋势,也要不断实验和检测,在磨合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前进道路,真正在维护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坚持以科学性、客观性、公平性发挥高考选拨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赵海燕,陈志国.网上阅卷双评过程可行计分方法探究[J].考试研究,2011(2)

[3]戴海琦,曹邵游高考作文阅卷者信度再探[J].江两教育科研,1988(4)

[4]潘浦.美国高考作文Eassy的文体特征、命题指向及其启示——兼评2012年中国各地高考作文[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

[5]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王文雪

第3篇:在高考作文中展示语文综合素养

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的分值占据高考语文卷面分的大头。高三学生要坚持作文基本功训练,并不断提高应试作文的品位,在高考作文中展示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具体说来,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拟好题目开好头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对于高考作文来说,文章的标题和开头就是近水楼台和向阳花木。好的文题和开端往往能够先声夺人,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题好一半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话题作文要紧扣话题拟题。

首先,要紧扣题目中的背景材料,揣摩出话题在材料中的特定意义(语境义),以避免偏题、离题。例如:

没有滤网的水龙头,一打开,水流便激射而出,洗衣、洗菜、洗碗,一不小心就溅人一身;有了滤网的水龙头,水流出来,就像一串湿润的玉链,用手一掬,像清风拂过,却不会溅湿衣裤。同样是水,有没有滤网,给人的感受大不一样。因此,人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有人说,感情要有滤网;有人说,说话要有滤网;有人说,学习要有滤网……请以“滤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由话题背景材料可知,水龙头上的“滤网”是“限速器”而非“净化器”。那么,感情、说话、学习等又为什么要有“滤网”呢?通过对话题材料中“人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一句的仔细揣摩,我们便能发现,这里的“滤网”是用来比喻在生活中起约束限制作用的东西。如果把这里的“滤网”理解为净化生活的东西就不准确了。揣摩到了话题的语境义,我们就能从不同角度立意:①做任何事都不能超过“度”。如营养过剩的悲剧,“浓妆艳抹”的尴尬等。②感情不能泛滥,情感世界也要“滤网”。即使是美好的情感也要控制,不要过早地跌入爱河,溺爱不利于孩子成长等。③不能滥用批评,注意表扬的艺术,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如:做领导的对部下的批评不能过分,表扬也不能过头;一般人说话也应有所限制。不能“吹”得漫无边际,“贬”得不顾事实等。

其次,可用限制的方法缩小话题。话题的范围一般都比较大,我们如果把它缩小到话题中的某一方面,就能集中笔力,写深写透。例如“竞争与合作”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把它的范围限制在某一领域,拟成“学习的竞争与合作”、“竞争合作双赢——某企业发展记实”等范围较小的话题。

(二)学会常用的一些开头方法。

①开门见山。即抓住议论的本质直人文题,或直截了当写人叙事。②修辞开篇。运用修辞方法开头,易于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③引用开篇。就是根据文题,巧用一两句古代诗文、现代诗歌、流行歌词、名言警句或民谚俗语等。一睹开头,文化韵味顿生,能把读者迅速引入文章的情境之中。④类比开篇。就是根据不同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进而推导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揭示问题所在,由此引入文题。例如《羡慕》的开头:“麻雀总是羡慕雄鹰搏击长空,而看不到自己的灵巧;猴子总是羡慕老虎的威猛,却看不到自己的聪慧;米兰总是羡慕牡丹的艳丽,而感受不到自己的幽香。许多人也是如此,他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容貌、智慧甚至权势,却忽视了自我价值。”⑤描写开篇。即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事件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⑥抒情开篇。开头就用直接倾诉真情的方法来点明文章主旨。

文章的开头不宜过长,但短短几行文字不可忽视。“通篇之纲领在首一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考场作文,考生面对的是同一题目,开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没有打好腹稿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轻易下笔。

二、展开联想巧构思

为文应该“有创新”。这里所说的创新,一是指文章在内容上有开拓,二是指在形式上与众不同。高考作文的创新并非都依靠求异思维,从写作过程来看,联想在作文构思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联想,可以发现事物的特点,获得新鲜的材料,产生新颖的见解;在联想的过程中去粗取精,能使文章构思精巧,不落俗套。

例如《保险丝的启示》一文:

拿着换下来的保险丝胡乱地想,它那么软,指甲都掐得断;熔点那么低,划根火柴就能烧断它,可算是金属家族中的弱者。可它却凭借自己的短处,竟能在电阻中担当着重要的警卫工作,一遇危险,立即熔断,以此来保护所有电器的安全。发明者真可谓独具慧眼!

细细想来,生活中类似这样用物之短的还真不少:软木不堪作栋梁,但它可用来作别的木料所代替不了的木塞;惰性气体似乎毫无用处.却可以充入灯泡,使灯泡内外的气压达到平衡;嶙峋怪异的太湖石,没有人拿它砌墙刻碑,但它却能垒成具体而微的假山;奇丑无比的树桩作燃料都难劈开,但有人却想到用它制作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甚至连老鼠的“贼性”,都可以利用起来在海关检查上发挥作用,这就是“警鼠”。

可见,我们平时说,用物要扬长避短,是不全面的。事物的长短是相对的,一物之短往往换个角度也就是一物之长。具有敏锐眼光和睿智头脑的人,在用物时,不仅能避其短,而且还善于“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腐朽为神奇。因此,我们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简单地说某一事物没有价值。有时说“没有价值”,实际上是你“没有发现它的价值”。

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到,古人所说的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也是不全面的。人的某些缺点换一个场所也就变成了优点。我们在用人时,既要看到他的长处,又要审视他的短处,有时甚至还可以来个缺点优选法呢。胆小的人不利于干开创性的事业,但当出纳会计贪污的可能性就很小;听力差的人是非少,搞档案管理却很恰当;吹毛求疵的人当领导,群众不欢迎他,但他可以成为一个称职的产品检验员;机械型的人管理图书、看护电话,可能很出色;夸夸其谈的人,你最好叫他去当产品推销员……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必羡慕人家的长处而悲叹自己的短处,应该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去充任生旦净末丑或吹拉弹唱中的一个最适宜自己特点的角色。当领导的更应该能容人之短,知人善任,以最大的效果来调配各类人员,使之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不难看出,作者在构思上展开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和由物到人的联想。通过这些联想,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而带有普遍性的深刻道理,联系现实论述了这个道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所以,这篇文章就显得脱俗而有灵气。

《保险丝的启示》给我们作文构思方面的启示应该是:由此及彼联想,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全面;由表及里思考,能使文章思想深刻、新颖独到;由物到人联系,

便能抓住事物特点,显示其独特精神,使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社会价值。当然,联想方法多种,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亦为常用。

三、在细节上用功夫

记叙文在构思作文的过程中,要考虑几个细节描写。这里的细节是指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与人物描写密切相关的具体环节,多体现在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等方面。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使形象栩栩如生,读来真实感人;使人物的性格鲜明突出,整篇文章具有生气;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推微知著,表现主题。

例如《那一道紫痕》一文:

拥挤的楼道,嘈杂的人声。我不自觉地蹙紧了眉头。母亲说:“箱子给我吧。”拎着大包小包的母亲把手伸了过来。我们继续向二楼挤去。天气不是很热,母亲额头上却早已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几缕头发微乱地贴在额上。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的外貌不很美丽,对我也并不亲近,总是十分严厉,有时近乎苛刻。所以我总是依赖着父亲。我每每问起父亲母亲是否真的爱我,父亲听后总是笑而不答。

经过拥挤的楼道,我们终于来到了宿舍。母亲喘着粗气,眼神有些黯淡。我在宿舍里找到了自己的床铺,便喊母亲过来,帮母亲把箱子放在床上。不经意间,我看见了母亲那双汗湿的手——手心有一道深深的紫痕——分明是行李绳子勒下的印记。我的心猛地震颤了一下:这就是我一直怀疑对我是否真爱的母亲?这道紫痕刺痛了我的眼,我觉得有股涩涩的液体在眼中滚动着。“怎么了?”耳边突然传来母亲的询问。这句我一直认为很冷血的话。此时从母亲的口中说出,竟让我感到倍加温馨。我强忍住泪水.和母亲一起整理宿舍。

不一会儿,其他家长和同学也都来了。母亲还在不停地忙碌着,我仔细打量着我亲爱的母亲,觉得她今天特别的美丽。我也许今天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爱。和其他母亲一样,我的母亲强烈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她爱得太深沉而不善表达罢了。如果没有那一道紫色的勒痕,我也许还未发现母亲那深藏的爱。我想起了一首歌: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用第一次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幸福的泪滴!母亲,原来你的爱是如此美丽!

母亲临走的时候,我附在她的耳边轻声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母亲竟然像个小女生一样脸红了。母亲很不自然地向我道了别。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落寞得让人心酸,却又使我感到很幸福。

文章以描写母亲帮“我”拎行李的细节开篇,把“我”对母亲曾有的误解作为插叙,重点叙述描写了母亲手上那道紫色的勒痕令我心灵震颤的经过。“我”从母亲手上那道紫色的勒痕中发现了“美”的因子,感受到了崇高而深沉的母爱。文章的细节描写,既用简笔勾勒,又有对比展示;既有动态造型,更有特写镜头。细节描写的生动真实,心理感受的细致真切,是本文的最大亮点。

四、用真情感动读者

文章贵在情真,真情最能动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固然能给人震撼,一件不起眼的生活小事,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同样能打动读者。关键是所写之事、所抒之情要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

例如《肩膀》一文:

儿时最快乐的地方是哪?不是摇篮,更不是婴儿车,而是父亲的肩膀。

不像那虎背熊腰的大力士,父亲的肩膀普通但又结实。

朦胧懂事的时候,最好用的交通工具便是父亲。只要呼一声,想去哪就去哪。有时甚至不必开口,像如今的自动导航车一样,父亲自动会运载我。

父亲的肩膀也就成了这辆车为我留下的座位。不管到哪,那结实的坐垫让你感到快乐与安全。坐在父亲的肩膀上,我看得更高、更远,我也时常向父亲兴奋地述说着我见到的新奇物,活泼地在父亲的肩膀上摇动。父亲总牢牢稳住我,用他又大又硬的手,生怕我摔下来。

记忆最深的就是父亲带我上街。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即使被父亲背着,我也只能看见黑压压的一片。年幼的我最爱热闹,硬是让父亲用肩膀架着我。坐在父亲的肩膀上,自然最能满足我的任性。父亲特别稳地卡住我的腰,我兴奋地抖动着身子,在父亲的肩膀上手舞足蹈。父亲也与我一起兴奋。

父亲从不在乎我在他肩膀上的随意,即使偶然的一些恶作剧,父亲也只是一笑了之。记得一次我在父亲肩上撒了一泡尿,当时父亲一边把我放下,一边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长大了,我问起父亲驮我有什么感觉。父亲笑着说,我太重,太调皮。每次让我坐完肩膀后,肩膀总是又酸又疼。特别是上街,总得让我折磨得酸疼好些天。我问父亲为什么常常让我坐在他的肩上,父亲回答得很平淡:因为你是我儿子啊。

每想起这句话,我就仿佛看到父亲那结实的肩膀,那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有时,我也会想:假如父亲哪一天老得走不动了,我会背他么?

我从没把这个问题告诉父亲,但就为父亲的肩膀,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会!”

文章写的虽是生活小事,但真切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写出了儿子长大后对父亲的感恩,字里行间所表现的真诚无疑能感动阅卷老师。 抒写真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选取最能表情达意的材料。生活中的什么曾经感动或正在感动我们,我们就选择写什么来感动别人。爱国之情、乡土之情、父母之情、手足之情、师生之情、同窗之情等“人之常情”,只要能真实自然地表情达意,就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其次,要运用最富表现力的语言,朴实自然、含蓄委婉是表达真情的最好语言。另外,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作者单位:丹阳市第五中学)

作者:陈玉兵

第4篇: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语段,从文段中找出你立意的关键句(一句),写出中心论点,并拟标题。 ..

样式:

关键句“”→论点“ →拟题《》

1、一位父亲很苦恼,他的儿子十六岁了,缺少男子汉气概。无奈,向一位武术大师请求,希望训练自己的儿子,以重塑男子汉气概。大师要求父亲半年后来接孩子。半年后,拳师安排了一场拳击比赛来向这位父亲展示训练的成果。与男孩对打的是一位拳击师,教练一出手,男孩便应声倒地。但是,男孩刚倒地便立即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起来,这样二十多次。“我简直无地自容了,训练半年多,还是这么不经打。”父亲伤心地说。拳师意味深长地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但你没有看到倒下去又立刻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

2、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岛上的老渔翁和妻子非常高兴。于是他们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这群天鹅就跟这对夫妇熟悉起来。冬天来了,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的意思,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得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他们在屋里取暖,并给他们喂食。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第二年春天来临。有一年,老夫妇相继离开了人世。天鹅也就从此消失了。不过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它们都饿死了。

3、“懒”的作用:一提起“懒”,往往被人嗤之以鼻。确实“懒”是让人厌恶的行为。但是你想到没有,现代社会是在培养懒人。人如果不懒,觉得出门走着就好了,哪还有今天的自行车、汽车、火车和飞机吗?人如果不懒,觉得洗衣服用手就好了,哪还有今天的全自动洗衣机吗?人如果不懒,想和朋友说句话就走过去告诉他,无论他在天涯海角,哪还有今天的行动电话和E-MAIL吗?

4、“人”字上的解释。文字是人创造的。“人”字在金文中表示为“λ”,取象于一个侧身的人形。于是有人解释说:人与人之间是天然地不喜欢面对面,现代人学会沟通、学会相处是何等的重要!细观“人”字起源的结构,呈不均衡的对称。于是有人解释说:人的社会本来就是不均衡的,有大有小、有主有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这才构成一个成熟的稳定的社会。“人”字现代的写法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于是有人解释说:人是需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正如撇和捺般缺一不可。

5、当年的孔子,从一个诸侯使用象牙筷子的细节,推测出其国衰亡的命运。孔子的逻辑是:使用象牙筷子,必定要配用高档的金碗,如此餐具,又必然要享用珍馐美味,盛宴又必定开设在华美的宫殿中,如此环环相扣,生活的贪欲就成了亡国之兆。同样,清太祖从洪承畴被俘之后仍然十分爱惜贵重的服装这个细节,判断出洪必定投降。清太祖的逻辑是亡国之际连一身衣服都舍不得的人,会为国捐躯吗?果然,洪承畴成为民族的叛徒。

6、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在沙皇的专制恐怖下,为了保全自己主编的杂志《现代人》,为沙皇遇刺幸免于难写了贺诗。后来他陷入了长期的强烈的自责之中。于是,他用诗歌向读者公开忏悔:“我从来都不出卖竖琴,但是,当无情的灾祸突然降临,我的手就会在竖琴上弹出不正的声音„„为了和人民拥有同一滴血,呵,饶恕我吧,祖国!请饶恕我的罪行!„„

就在诗人涅克拉索夫请求祖国和人民之时,他的人格更为纯洁高大,他的思想也更为深入读者的心。正因为如此,在他的葬礼上,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和青年们齐声高叫:“超过了普希金!超过了普希金!”

7、“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佛罗伦萨诗人但丁这句名言字被马克思引用后倍受世人推崇。 马克思的原文:“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8、乾隆下江南登镇江金山,看眼前烟波淼淼,风帆点点,便问身边一老僧这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风帆?老僧答:只两张,一张为名,一张为利。

9、清朝康熙年间,张、叶两家因房基地弄得不可开交。时任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在一封家书中写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府主动让出,跟着叶府也退让三尺。从此两家消除隔阂,成为通家之谊。

10、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凡几。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陛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纳了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11、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 重新得力再过30年的岁月!

12、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对发现新大陆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冷嘲热讽,说他的伟大业绩其实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哥伦布略一沉思,取来一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可以使这只鸡蛋立起来吗?”人们纷纷动手试了起来,但没有一个人能办得到。哥伦布把鸡蛋接过来,轻轻地敲破一点它底部的壳,把鸡蛋竖立在餐桌上了。在人们的纷乱声中,哥伦布说:“先生们,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在有人做过之后。”

13、韩信与松树

①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不惊不怒,谓之曰:“将军额头可跑马。”

②一个暴风雪的冬日,母亲领着儿子外出散步,面对着清新的空气和茫茫的草原,还有一棵棵银装素裹的树,母亲对儿子说:“世界上有两种树,倔强的和聪明的。榆树便是前者,它的枝桠挺立,不肯弯曲,飞雪积在枝桠上,直到它们承受不住重压而受伤,或者死去。但是,松树就不一样,当枝上的积雪超过了它的承受力,它就会弯曲让积雪滑掉。第二天清早,你就可以看到松树像往常一样挺立在那儿。孩子,你一定要成为一棵松树,尽可能多地承受重压,还能摆脱多余的负担。”

14:让座与扫屋

①在公共汽车上,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身体虚弱,手扶拐杖,颤立在一个小伙子的座位旁。有的乘客劝小伙子让他让座,他回答说:“一站不够让的,要是长途吗,让让还可以。”

②东汉有个陈藩,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此状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藩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反问道:“一屋不

扫,何以扫天下?”

15、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美国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他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到主球上来了,他在观众的笑声中再一次驱赶苍蝇。这只讨厌的苍蝇破坏了他的情绪,而且更为糟糕的是,苍蝇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对,他一回到球台,它就又飞回到主球上来,引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乱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则愈战愈勇,赶上并且超过了他,最后夺走了桂冠。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路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16、80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逊小镇涌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大嚼大咽,只有一位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先生,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有什么活让我干吗?杰克逊笑了,我只不过想给你们提供些帮助而已,哪来的活让你做呢?但年轻人却没有领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没有活做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真的先生,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实在没别的点子可想,杰克逊先生只得蹲下来,让年轻人为他捶背。后来,年轻人就被留了下来,杰克逊镇长把女儿也嫁给了他。20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

17、一首诗,只要写得稍微不足一点或夸张一点,一幅画,只要画得稍微暗淡一点或明亮一点,一场戏,只要演得稍微过火一点或呆滞一点,一首歌,只要唱得偏高一点或偏低一点,都会立即丧失全部艺术魅力。

18、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有人说,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低处纳百川。

第5篇:2011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2011年北京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让或不让

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成为千古美谈,当六尺微巷已为众人所称颂。赞扬,面对那一枚枚闪烁着金光的世乒赛金牌,我不禁问道,我们是否应该让出他们,我们到底该让出什么?

诚然,当乒赛的现场奏响一次次国歌,国人是那么自豪,骄傲,然而面对所谓“垄断”的质疑层出不穷,我们也会焦虑,反思,那么,我们又是否该让?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让出技术,而不是让出奖牌,我们可以让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却绝不可以故意削弱自己的实力,以求他国获得金牌,粉饰出世界经济水平的一片繁荣多元的假象。

时光匆匆而逝,一百年前的中国刚刚放生了剧变,一次惊天的变革刚刚开始。一百年来,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生机勃勃的改变,我们要自豪的说,这些改变是靠中国人的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何时要求过英美国家让出一片天地呢?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当我们先进的乒乓球训练方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时,我们有理由与他国做技术交流,让出技术。而当我们的水稻种植技术,因袁隆平的成果而提高时,我们也主动提出让他为世界水稻种植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粮食问题,而不只是一味的让出粮食,救济饥饿人口。

孔融让梨,六尺微巷,让出的是一种传统美德,让出的,是一种人性的美好。而让奖牌却非如此,让粮食让钱,让一切一切的物质,仅仅只能救一时之需,甚至有时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先进的技术为世人所共享时。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这世上再无饥饿啼哭的孩子,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那人们的笑脸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你让或不让世界都会因此而改变;你让或不让,没有人会强迫。然而当你思考让或不让之前,请一定记得考虑,是让出一时的荣誉,换那世界一时的“荣光”,还是让出技术,让出科学,换那世界阵阵爽朗明快的笑声,换那幸福生活万年长?

【境界不俗,语言干净简洁,】 58分。

第6篇:2012北京高考语文作文例文

2012北京高考语文作文例文:平凡的幸福

每当火车飞驰伴随着汽笛声从他身边而过时,我想,那就是他的幸福。但他却用生命去守望着,他每天劳作在这山谷巨石中,享受这大自然的安抚;他挥手,向飞驰而过的列车致意,等待他的是那悠远的长鸣。

这就是他想要的幸福与满足,一种简单而平凡的心灵慰藉。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你感受到幸福,生活便幸福无比,你感受到痛苦,生活便痛苦不堪。一个人不论高尚还是低俗,只要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那他在这世界上就是无比幸福的,这样的一个人必将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我们的生命到底要如何去经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你所羡慕的人,并不一定有你快乐和幸福。可能他还在羡慕你在纷繁忙碌的尘世中,能得到那份充实和宁静。其实,平淡的生活有她特有的舒畅和美,她需要用心去品味,需要你发现在这平淡的生活中的满足,你才能听到那“汽笛长鸣”下的喜悦。

无独有偶,在北京有一位修钢笔的老人,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有一间产权属于自己的铺面,但生意惨淡,每月收入仅2000多元。有人劝他:“你把铺面租出去,每月租金就有5000多元,自己省心省力,为什么非要自己经营呢?”老人说:“我也不是傻子,这一点明白账我能不知道吗?可我如今干的事,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我自己。每月我少了3000元收入,并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我若闲下来没事干或干我不喜欢的事,我就受不了。我这儿是全北京唯一专修钢笔的铺面了,喜欢钢笔的北京人差不多都知道我,我能为那么多的人服务.这不比我一个月多挣几千元更重要吗?我活了70多岁,知道我最需要啥。”

由此可见,幸福真的不需要太多的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能了解你生命中想要的是什么,幸福即会随之而来。能活出生活的真正滋味,能享受人生的真正乐趣,能领悟生活的真正意义,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进而才能够苦得其所,乐在其中。 守望,属于我们的幸福离我们很近,尽管我们的门外就是繁华,尽管我们身边就是喧嚣,但我们还是会固守心中那片宁静,去满足自己最真实的愿望,享受最简单的幸福。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也奉献给别人快乐,这是一种坚定的平凡中的守望。

为小人物鸣笛

火车呼啸而过,打破山谷的沉静。一两声响笛特为孤独的深山巡逻员老计而鸣,为他传递平安与美满的讯息。

那列车,不像我们的社会吗?老计,又莫不是社会中小人物的集合?然而日新月异发展着的社会,该向列车学习:不可将小人物无情地抛在身后,要关注他们,为他们鸣笛。对于日行千里的火车而言,老计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无数个爱岗敬业的老计共同努力,才保证了火车的运行。火车似乎打破了老计安静的山村生活,但它同样为老计带来满足与期盼。社会这部巨大的列车也是如此。抛下了像老计这样卑微却勤恳的人,社会的发展又能走多远?当一个社会富足安康、前途无量之时,须谨记,它并非平地而起、坚不可摧。正相反,是社会中众多平凡的小人物在培育它、守护它,并期望它可以为众人带来收获幸福的土壤。当社会发展不同步、不统一,列车转瞬而过时,那一声汽笛极宝贵。它既传达了感谢、尊重与关怀,又立下承诺为如老计者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的承诺。

社会似乎更注重外在与整体,它显现的永远只是千万个个人形成的“公约数”,它最关心的又无不是进步的先锋。然而社会中鲜活的个体那些“老计”们,其实才是进步最大的推动力。他们从事简单却必不可少的工作,是社会中朴实而关键的一环。他们许不是深山里的巡逻员,但他们是社会深处的工人、农民等等。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若想持续发展,便必须关注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他们是最易被忽略的,因为他们看似静止、被动,但是实际上他们作为社会基础且稳定的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前线也是后方。社会的变化趋向,最终要同他们的命运相合。为他们鸣一声笛,社会就有了人情的温暖,社会便得到了警示,使其在高速发展中不忘自身前进的方向及目的:要关爱所有人。这样一来,也避免了它成为大而无当、于民无益、但求浮夸的社会。

我们的社会曾经从小人物身边无情走过。举山村支教教师一例便足以说明。当社会发展的重心锁定在了城市,乡村教师便成了巡逻员老计,他们默默无闻地留驻在大山里,将青春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以求这辆乡村与城市共同驾驶的社会列车可以平稳地飞驰。可惜他们不似老计般幸运,无人为他们鸣笛,无保障的生活与无希望的未来逼迫他们逃离岗位。如此一来便引发了连锁效应,乡村教育呈真空状态,乡村更加闭塞、落后。城市一枝独秀,并非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而这一切都源于对人的忽视与默然!今天,人们显然更关注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了。各种媒体上都出现老计般的面孔,也许目前无法更好地回报他们的无私奉献,但这一关注本身已是进步。社会也已重新发现了它发展的力量。

愿火车飞驰过后留下的是响彻山谷的笛声,并且不仅只是空谷笛声,愿社会在前进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小人物的脚步,每一个“老计”庄重的敬礼。

【点评】列车不仅只是列车,它是社会发展的具象;山谷不仅只是山谷,它是社会生活的微缩;老计不仅只是老计,它是众多平民百姓的代表。如是,那一个庄重的敬礼,那一声致敬的汽笛,就更让我们怦然心动,让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心清眼明。由小见大,催发了这位同学关注生活的思维火花;由表及里,展示了这篇作文洞察生活的思想力量。寥寥百字的材料,在这位同学眼中,演化为广阔鲜活的现实社会;区区千字的短文,在众多读者面前,呼唤着人之为人的良知。我们希望社会列车汽笛长鸣,这样的列车,定会有更多的老计为它守护,向他敬礼。

老计的汽笛声

老计安安稳稳地在深山里做了三十年的火车巡逻员,那段时间里他负责的铁路从没发生过事故。但令他最骄傲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当他向经过的火车敬礼时,火车会鸣笛回应。

“我每次都要站得离铁路近一点,好把它听清楚„„那么长的一声"嘀"!”每次和儿子小计说起这事儿,老计都要用被山风吹哑的嗓子学出一声在他看来无比动听的尖锐汽笛声,“那声儿就在谷里来回窜,好像就在给我一个人唱歌似的。那会儿就觉得,捡那么多碎石头,爬上山给大石头上护栏啥的都不苦啦„„”

每每说到这儿,他脸上刀刻般的皱纹便会变得更深快乐正在那些山风吹出的沟壑里沉淀着。这故事小计听了很多遍,可每次看到父亲充满自豪和满足的眼神,他还是能感到沉甸甸、热乎乎的东西在胸中流动着。

虽然老师都说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小计没能考上大学。高考完从城里回家的那天晚上,他告诉父亲自己想做火车巡逻员。老计坐在门外抽了一夜的烟,天一亮就挎上他的老解放布包去了铁路职工管理处。老计回来以后似乎老了20岁,屈辱和苦闷把那些皱纹刻成了扭曲的伤疤。老计说,“明天就上班。”

第二天小计起来发现家门口的烟头多得像下雪,而父亲脸上伤疤般的皱纹再也没消失过。

小计从火车巡逻员做起。他和老计一起向火车敬礼,听那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如号角般向他们致敬。他发现,只有当汽笛响起时,被刻进父亲皱纹中的痛苦才会溶解;而那一刻,父亲的表情庄重骄傲得像个得胜的将军。

小计毕竟年轻聪明,过了几年竟坐进了职工管理处不宽敞却舒适的办公室。一个老前辈向他说起他的父亲。前辈说,有一天,很少造访的老计居然来了。那帮组长、副主任就跟踢皮球一样把他踢来踢去,他被晾了5个小时才见到主任„„

小计的眼睛红了。

再后来,老计退休了,小计已经当上部长,进了城。一天,小计打算回家看老计,决定坐火车回来。在快到老计曾经在那里守护并听着汽笛响起的那段铁路时,他进了司机车厢。他要亲眼看着汽笛被拉响,听那声音向一个和老计一样兢兢业业的可敬人儿致敬。夜色中,一个人影出现在铁路远处。在强光中小计渐渐看清了一副熟悉的装扮,但那年轻挺拔的姿态不属于老计。司机嘴里嘟囔了一声“站这么近”,用力拉了一下汽笛。听了这么多年汽笛声的小计突然捂住了耳朵:那声音太长、太尖、太刺耳了。

等静下来,司机说:“您看,这一长声是警告行人避开。这一带总有那么几个傻人往铁路边站,非得给他使劲拉一下汽笛告诉他快让开他才往后退„„不要命的„„”小计说不出话来。他想起家里的破收音机、掉色的搪瓷水杯、缝补过的老解放布包,想起父亲隐藏在皱纹里慈祥的眼神。一切都是那么老,那么旧,那么微不足道,但一切在一声汽笛中又都变得如英雄般骄傲、庄重起来。他突然明白,那汽笛托起的不是别的,正是父亲那份简单又不容侵犯的尊严啊。

他不顾司机的惊诧,伸出手拉响了汽笛。

几座山之外的老宅里,老计在床上微笑着翻了个身。梦境中一声长长的汽笛,把他被山风吹得褪色的灵魂轻轻托起。

【点评】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篇耐人思索的微型小说。小说反映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复杂状况,反映出殷殷之情与冷漠之态的碰撞。这条山谷啊,就是世态展示的画廊;老计的汽笛,分明是呼唤良知的钟鸣。一方面是巡逻工老计师傅敬岗爱业精神的传承,崇高人格无上魅力的发扬;另一方面是对这种高尚精神的疏离,对这种崇高人格的背弃。我们既为汽笛重新长鸣而宽慰,更为悠扬的汽笛声能不能在大众心中重鸣而深思,能不能引发人们灵魂的共鸣而忧虑。当然,作文可以去除一些冗杂内容,简洁的情节更可以彰显精神和情感的冲突。

第7篇:揭秘北京市历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基本规律

北京市十年(2002—2011)高考作文题目所揭示的作文命题基本规律

从2002年到201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历经十年。十年里,北京市高考命题组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试图以这十年来北京市作文题目为例,谈谈自己对作文命题基本规律的认识。

有朋友问我:以前你怎么不批评语文高考试题,从2007年开始却批评个没完没了?这种猜疑的主观指向虽已彰显,但我无意以其人之道还度其人之心,无端猜疑毫无意义。我只想说:根本原因是,自己此前的认识水平不够;现在我的认识有所提高,而高考题目的水平似乎还在原地踏步——我的疑问由此产生。提出批评也并非针对命题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局限。我只希望用质疑促进讨论和思考,从而帮助高考命题减少失误,进而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和许多一线教师一样,我也曾经是高考语文试题虔敬的崇拜者,视题目和参考答案为金科玉律,为教学和备考的良师益友。高考语文试题也的确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和指导高考备考的启蒙教材。如果说我现在对作文命题的根本规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也正是建立在北京命题的劳动、探索、贡献、经验和教训之上的。

我们曾经认为,作文题目是为写作划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写作就符合题意,逾越了这个范围即为跑题。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不够恰切的。因为,对这个范围的界定,是建立在“作文常识观”的基础之上的。“作文常识观”将作文题目视为常识答题,而不是展示写作者思维的窗口。其实,对作文题目允许范围的界定,并非题目自身的属性,而是界定者自身思维范围的显示。如果说作文题目可能辐射的空间有一个范围,那么这个范围就是无限广阔的生活。正如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作文题目的范围也是无限广阔的。它有多么广阔?我达不到它的边际,任何人也达不到,就是全世界的人合在一起,仍然不能穷尽一个作文题目。庄子说:“我生亦有涯,而学亦无涯。”我们可以借用来说作文题目。作文题目的外延是没有边际的,是我们的认识有限,我们往往是在自己的坐标点上,以自己有限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看待一个个作文题目的。作文命题、阅卷、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乃至每年高考之后对作文题目的评说、指摘和恶搞也大多源于这种“作文常识观”的范围界定观念。当我们换用一种新的“作文思维观”看待作文题目的时候,此前我们的种种困扰,也便迎刃而解。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负责任地说,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是提供给考生一个构思、谋篇、成文的原点——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原点。考场作文是对这原点的演绎,是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发挥展示思维,向广阔生活的辐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是给出一个原点,作为写作依据;给材料作文则给出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包含若干原点,供考生选择。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不仅是一个教学与考试必须遵从、落实的标准,也是对写作固有规律精辟的揭示。写作是同学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的手段。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当然是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当然也只有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生才可能享受表达的自由,体现表达的个性,展示表达的创意。任何违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观念,实际也是对写作固有规律的背离。

感谢北京市十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我的一点儿新认识,就萌生于这方沃土。下面,我具体解说这十个题目给我的教益。在此申明,当年我并没有现在这样的认识。

【2002年·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题第一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我的认识]这是一则给话题作文,“规则”是提供给写作的原点。

材料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五次发言,分别涉及到规则的重要性、普适性、局限性、独特性和变通性。省略号则表明规则还有其他许多属性。

这些聊天发言应该是对考生启发性的提示。但是,对某一词语话题属性的多角度启发不应是作文命题的责任,开阔思维是语文教学应负的使命。至于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规则”总共有多少属性,谁也涵盖不全。

命题之所以加上提示材料,正因为在命题专家的认识中,“规则”是一个范围,一个圈子。他们担心考生的思维达不到自己期待的宽度,所以亮起几只提示灯盏。殊不知,诸多提示语,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成了题目的负载,也成了考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规则”的障眼迷雾。

有意思的是题目括号内“含„规则与……‟”的说明。这是什么意思?这或许是命题对自己圈定的圈子的一种拉伸扩展。省略号应能代表任何事物,那么,省略号也可能代表的就是生活。如是,话题“规则”,作为写作思维的一个原点,就可以辐射到广阔生活的任何领域,而这也正是任何作文题目的本质属性。那么,题目中的提示灯盏和拉伸扩展还有什么必要呢?

[题目期望]请以“规则”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3年·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题第二题】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我的认识]这是一则给标题作文,“转折”是提供给写作的原点。

好的是,命题对“转折”未作多余的解释和提示。两句提示语是真理,它揭示出作为写作思维原点的“转折”,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有无限广阔的辐射空间;揭示出支撑写作殿堂的两大支柱:具体材料和思考感悟,并且尤以感悟为重中之重。因此,“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这两句话,放之于所有作文题目而皆准。但,这是作文教学的要义,并非作文题目所必须。

[题目期望]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4年·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题第三题】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我的认识]这是一则给标题作文,“包容”是提供给写作的原点。

作文命题在2003年“转折”卸载之后,又做起无谓的解释,又在划圈。

对话题或标题的解释,有时是必要的。例如2006年天津卷作文题目给出标题“愿景”,因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才收录的一个新词,所以需要解释词义:所向往的前景。又例如2009年天津卷作文题目给出话题“我说90后”,因为“90后”是一个特定称谓,所以需要解释所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作“90后”的青少年。至于“包容”是什么意思,一方面,高考考生不可能或者说不应该一点儿也不懂;另一方面,也很少有人能把“要求①”中罗列的六种意思都陈述出来。那么,命题在要求中逐一罗列之后,又说“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岂不是对于两个方面都毫无意义?况且,这“其中一个方面”还颇具歧义。“„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其中一个方面”到底是二中之一,还是六中之一?

原本一目了然的写作思维原点,考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对“包容”的理解,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用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这个作文题目。无谓的解释却使一个简明的词语变得有点儿不好捉摸,这圈儿划得连命题自己都有点儿晕乎了。

[题目期望]以“包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第8篇: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新时代新青年、绿水青山图

2018年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绿水青山图二选一

【大作文二选一:新时代新青年、绿水青山图】

今年北京卷的高考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要求考生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北京高考微作文】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2、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即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3、读过《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

第9篇: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如此一来,字库的收字就会成倍增长。

汉字的巨大数量,为排字机字库的存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再加上文字印刷质量上的需求,要保证字形美观、笔锋明晰,汉字带给排字机的技术困难就会更大。20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计算机,向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外国人说:“汉字如果不废除,中国就不能进入现代文明,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向世界。” (取材于1979年7月1日《汉字信息处理》)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进程的落后 B.计算机的历史短 C.汉字自身的特征 D.技术条件不具备 【参考答案】B 【解析】选项B中“计算机的历史短”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客观现实,并不是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A选项“研究进程的落后”材料一的

二、三自然段可以总结得出。C选项“汉字自身的特征”从第五自然段“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可以得出。D选项“技术条件不具备”从第四自然段“„„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可以得出。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汉字在信息时代遇到“严峻的挑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字数量大,排字机字库存贮困难 B.因字形字体的制约,汉字排版繁复 C.表意系统的汉字无法适用于排字机 D.汉字美观、笔锋明晰的要求难解决 【参考答案】C 【解析】选项C“表意系统的汉字无法适用于排字机”在原文中并无体现,属于无中生有。A选项“汉字数量大,排字机字库存贮困难”对应第六段“汉字的巨大数量,为排字机字库的存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B选项“因字形字体的制约,汉字排版繁复”从第五段中可以概括得出字体、字号繁多。D选项“汉字美观、笔锋明晰的要求难解决”对应第六段“要保证字形美观、笔锋明晰,汉字带给排字机的技术困难就会更大”。 材料二

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排字机使用激光技术,将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由于激光很强,普通底片便能感光,还可用转印的方式在普通纸上印出逼真的大样。更有意义的是,它用三到五瓦的强激光束直接打到版材上就能形成凹凸版面,称为激光直接雕版,这无疑免除了早期借助照相技术进行照排制版的一大套工序。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采用第四代排字机的激光技术,但要解决字模存贮、文字变倍、激光只能逐线扫描而不能逐字扫描等关键问题。其中,汉字字模存贮量是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最大的技术难关。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左右,印刷用的字体、字号就更多。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使印刷用的汉字字头数高达100万个以上,汉字点阵对应的总存贮量竟达200亿位,约合1万6千兆个存储单元。即使制成超容量的巨型磁盘,其缓慢的存取速度和高昂的代价也足以使它丧失使用价值。如果不能另辟蹊径解决汉字字模的存贮问题,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王选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确保文字质量的高倍数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可使每个五号字的信息量大幅度下降,即从1万位下降到平均800位。这种压缩方法还允许文字变倍,能变大变小并保证质量,只需4千万位的存贮量就能存下65万字头的全部信息。在照排过程中,有一个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把汉字压缩信息高速复原成点阵。汉字信息压缩技术的研制成功给汉字照排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的研制成为可能,激光和照相机的结合带来了排版系统和信息处理的新突破。这些技术获得我国第一项欧洲专利和多项中国专利,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文字变倍和变形时的高度保真,我国又自主发明了用参数信息进行控制的独特方法,从而为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扫除了又一个障碍。这项发明是世界首创,比西方早了10年。当外国电脑企业大举进军我国市场的时候,唯独在出版领域,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和日本写研、森泽、二毛公司等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国产照排系统在与国外产品激烈的竞争中大获全胜。 我国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自主创新与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时代。 (取材于徐炎章、王素宝等相关文章)

3. 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激光照排系统原理及其使用 B.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C.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 D.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领先世界 【参考答案】B 【解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材料二探讨的主体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而C选项的主语是照排机,D选项的主语是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故可直接排除。根据材料可知本文的行文思路为首先介绍第四代排字机使用的激光技术的地位和意义,然后说我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介绍我国汉字照排技术系统的自主创新与研制成功,并阐述其意义。故可直接排除A选项。

4. 根据“材料二”,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中,不属于技术难关的一项是(3分) A.字模存贮 B.汉字信息压缩 C.文字变倍 D.激光逐线扫描 【参考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关”可定位于材料第2段第一句话“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采用第四代排字机的激光技术,但要解决字模存贮、文字变倍、激光只能逐线扫描而不能逐字扫描等关键问题。”A、C、D均原文再现,答案为B 5. 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凹凸:两个字书写的第一笔都是“∣(竖)”。 B.横亘:“亘”读音是“gèn”。 C.存贮:“贮”读音是“zhù”。 D.另辟蹊径:“辟”也可以写成“僻”。 【参考答案】D 【解析】另辟蹊径, lìng pì xī jìng 辟,开辟 。词义为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而“僻”有①偏,距离中心地区远的②不常见的③性情古怪的意思,均不符合另辟蹊径的词义,因此答案为D 材料三

21世纪的中国,期待着更多的自主创新。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无疑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中国的现代科学大多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是事实。然而,同样确定无疑的是,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也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比于西方,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具体的成果,还是研究的思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有学者曾经感言:“当今不少人一提到科学,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而我要强调的是,除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之外,事实上还有跟它们完全不同的所谓东方科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鸿篇巨制里就曾认为,东方的科学,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国的科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最早发现中国最古老的数学十分适合计算机时代,他称中国古代数学为“算法的数学”或“计算机的数学”,并运用它创立了著名的“吴方法”,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主创新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固有的科技与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汉字源远流长,使得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然而,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却因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落后于西方。王选这位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卓有成效地继承并发展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大大弘扬了中国科技与文化。 如今,举国上下正满怀豪情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我们既不能轻视创新,更不能数典忘祖。中国的科技人才应该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的丰硕成果中汲取营养,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取材于徐立《王选与中国文化》)

6. 下列对“材料三”中“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印刷术 B.研究思想 C.四大发明 D.算法的数学 【参考答案】A 【解析】在材料三第四段中有提到“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所以,从整个段落来看讲的是关于中国古代印刷术的知识点,所以选A。

7.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6分) 【解析】材料一主要论述了中国印刷业与国外的巨大差别以及面临的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并没有提及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材料二主要论述了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既然主体“汉字照排技术”已经出现,所以材料二肯定会有要点,材料二1-4段主要论述了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所以答案就在第五段。材料三主要论证的是我国的科技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所以对于弘扬中国科技与文化肯定是要有要点的。

【参考答案】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使得国产照排系统在与国外产品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②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③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时代④大大弘扬了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8. 下列对“材料三”中成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鸿篇巨制:著述 B.源远流长:水流 C.自强不息:停止 D.数典忘祖:经典 【参考答案】B 【解析】鸿篇巨制,鸿:巨,大。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制即著述、著作。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自强不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息可译为停止。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D选项中把“典”解释为经典,错误。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u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至公也

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 【参考答案】B 【解析】文中的“至公也”是评论尧舜禅让的行为是天下最公正的。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B.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 【参考答案】C 【解析】文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 其谁可而为之 B. 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难也今者有小人之言 C. 而遂杀之 D. 伤人者刑 后遂无问津者同予者何人 【参考答案】A 【解析】选项A中第一个“其”表疑问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B选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C选项遂都是于是就,D选项者都表示“„„的人”。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参考答案】B 【解析】“君问可”的意思应该是国君您问我谁可以担当此任。 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参考答案】日月的光芒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顺行它们的品性于是万物都得以生长。

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 ①晋平公②祁黄羊③腹 【参考答案】

晋平公: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从善如流 (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语、熟语也可) 祁黄羊:一碗水端平举贤不避亲(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语、熟语也可) 腹:不徇私情 大义灭亲(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语、熟语也可) 【解析】晋平公要抓住他咨询、听取祁黄羊意见这一特点; 祁黄羊要抓住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一特点; 腹腍鎉佢他坚守法律惩处自己的儿子这一特点。

14.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①平公曰:“善。”②国人称善焉。③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 【参考答案】

①此处的“善”是平公赞同祁黄羊的举荐,认为他说得对。 ②此处的“善”是国人称赞祁黄羊的行为,认为他做得好。 ③此处的“善”是孔子评论祁黄羊的说法,认为说得好。 【解析】抓住语境,指出“善”的具体内容就可以。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6分)

《论语贠偏》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参考答案】 曾皙 孔子 曾皙孔子

【解析】一问一答,只要把握孔子的观点,和二人师生的关系就能推断出来。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解析】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标点,是孔子在回答了曾皙的问题之后,又自问自答;第二种标点,是曾皙和孔子两人一问一答。同学们可以赞同任意一种,说明理由。 【参考译文】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墨家有个大师腹,居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腹憞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参考答案】C 【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参考答案】B 【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参考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参考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诗歌解析】

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楚辞崠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在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二句亦然。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郑文焯曰:“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20.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游说 B.说和 C.话说 D.学说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对实词的理解

“说起梅花“的”说“意思为提及、提到。 A. “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 B.“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 C.“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 D.“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选项为因果颠倒,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

B.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期待。

C.作者并不是“无意识”的表现。

D.文章中出处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 2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 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 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参考答案】B 【解析】题目侧重考察文学常识。

B选项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体裁上来说是七律,所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是魏晋时期所作。

23. 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解析】

考察的是赏析文段作用题,所以要从手法,结构,内容三个角度综合考虑作答。题干中的谋篇即文章结构安排,立意是对于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手法上主要涉及的是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手法:以小见大,由我与外国人谈论梅花,上升到民族精神 象征,由梅花象征民族精神

对比、反衬,在于美国人谈到梅花时,用牡丹做对比(或反衬),牡丹又大又美,但是不具有梅花高洁的品性,梅花诗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结构:承接上文西方人对我名字的好奇,也为下文作者因外国人误解梅花而抒发了对梅花的赞美做铺垫。作者层层递进,引出文章主旨。照应题目。

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梅花自强不息,不屈不挠,清高孤傲,铁骨冰心等美好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行文流畅,衔接自然。

24.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解析】本题考察为概括归纳题把握答题关键,回归文本。 【参考答案】 情境:

(1)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寒冬,欣赏梅的一树繁花。 (2)在风雪夜后,欣赏千年干枯老梅琼枝吐艳,让人感到绝处逢生的希望。 (3)在为情所困,辗转反侧之时,幽香袭来。

(4)想象在不同的情境下赏梅,伴以诗酒琴笛,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 品质与格调:

(1)不畏风雪,坚忍不拔 (2)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3)高洁孤傲淡然 (4)超凡脱俗

25.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需要解释词的本义,文中义及情感主旨。 【参考】答案:

“书香”本义指笔墨之香,在文中指梅花的绘画作品以及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在文中指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咏梅佳作,呈于书本,萦绕于心,把梅花的品格深入到血液灵魂和心里。并且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陶冶人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这种品格的赞美。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

②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文体不限。 ③请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上一篇:干部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应聘前台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