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们的工作中,无论是与上级进行沟通,还是与上游客户进行交流,工作汇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汇报是否能简明扼要的抓住重点,关系到工作效率,也关系到个人晋升以及与客户合作的成败。那么,你懂得如何写好一个工作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汇报》,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陈仓区社区关工委 举办上半年工作汇报会

8月27日,陜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关工委在虢镇街道中街社区会议室举行了社区关工委上半年工作汇报座谈会。全区16个社区和陈仓区民企协会的关工委主任参加了会议,大家普遍认为疫情确实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但是疫情可以作为家风家训教育和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活教材。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关工委办公室)

第2篇:建设和谐示范新社区主要工作汇报

x县辖9镇1乡,人口万,其中,县城区常住人口万人,县城区设有景贤和迎宾2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我们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社区投入,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首善镇景贤和迎宾两个社区,先后12次被省、市政府或部门授予“青年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示范社区”、“促进就业先进社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市先进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发展,抢抓机遇,把和谐示范社区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县城建设的加速,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量日趋增多,作为最直接为广大居民服务的社区居委会,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经济社会发展对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足全县社区发展需要,积极抢抓全市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的机遇,把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社区工作,和谐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刚一启动,县委、县政府就对全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了重新调整,在保持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又专门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民政、国土、建设、首善镇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抓好我县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二是形成共建合力。在加快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中,我们坚持“政府主导、首善镇主抓、民政局指导、相关部门配合”的原则,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动员城区单位和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共建氛围。三是强力推动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社区建设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坚持经常亲自深入社区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严格按照示范社区的标准,加快建设工作进度,促进了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

二、突出重点,示范带动,高标准地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基础设施是社区的形象,也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有形载体。我县社区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原有的基础设施配备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景贤社区位于县城的老城区,常住非农户5180户,17460人。社区办公用房由于是过去居委会的老楼房,设计落后,院落狭窄拥挤,周边环境差,不利于群众办事和各项服务活动的开展,为此,经认真调研后,我们决定另选新址重新建设景贤社区。迎宾社区地处县城东部,常住非农户2458户,6586人。现办公用房只有近200平方米,其设施和办公条件与全市其他示范社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今年以来我们把景贤社区和迎宾社区作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带动全县其它社区发展。为了能尽快筹集资金,我们采取了县财政解决一点、乡镇和部门筹一点和向上级争取一点的办法,共筹措资金80多万元,用于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景贤社区占用土地2亩,建设社区办公用房5间3层,建筑面积达到400平方米以上,目前规划设计已完成,旧房拆迁已结束,即将动工建设。迎宾社区投资30多万元,为社区购置了办公室用房、办公设施等,使社区从乡镇政府机关搬迁“新居”办公。同时,投资20万元,购置了大型体育健身器材,建成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抓好社区大的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对社区的内部室站建设实行对口援助。公安部门负责社区警务室建设,社区警务室建设按标准一次配备到位。人劳部门负责公共服务厅的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民政部门负责城市低保站建设,计生部门负责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文化部门负责图书室娱乐室建设,体育部门负责健身室建设,组织部门负责党员的活动室建设等,充分发挥部门的优势和力量,使社区“六室三站一场”配备齐全,达到了市上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全县社区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

三、强化管理,规范运行,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社区管理是社区服务群众的重要保证。我们立足规范社区运行,从抓机构、抓制度、抓队伍入手,努力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一是通过竞聘选举,选拔高素质社区干部。依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央、省、市有关精神,通过依法选举等程序,召开了社区代表大会,成立了社区协调议事会、社区居委会,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社区工作干部队伍。选举产生的社区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名,大专以下21名;35岁以下4名,35岁以上25名;中共党员16名。同时,制定出台了社区居委会干部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干部学习培训,落实社区工作人员各项待遇,增强了社区干部做好社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社区运行机制。围绕居民自治的原则,在推进社区建设中,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重要方面,先后制定了《社区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干部守则》和《社区共建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注意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依法支持居委会和其他组织履行职责。通过建章立制,划分了职能,明确了权利和义务,从而加强了社区建设,保证了社区各项工作有效运转。三是开展联系共建活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建立了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联系社区工作制度,先后由组织部门指导社区开展了“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创建活动,使社区党员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体育部门帮助社区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形成了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热潮,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民政部门指导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健全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环卫部门协调社区搞好卫生治理,优化美化了社区环境。

四、拓展服务,打造平台,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新社区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我们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努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一是打造社区便民服务平台。结合我县社区实际,大力发展各类方便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的服务网点。共设立社区居民送奶点、信函投送点、报纸发放点、图书阅览室等社区服务网点138个。二是打造社区救助服务平台。积极落实社区困难群众低保和社会救助政策,依法保障城镇居民生活权益,及时为社区1276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为58户特困群众提供生活救济,实现应保尽保。三是打造社区就业服务平台。认真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把“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作为重点,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援助措施,通过技能培训、介绍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等途径,共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373人,为530名社区待业青年提供劳务信息,帮助其实现了就业。四是打造社区志愿者服务平台。

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和队伍,积极倡导自助、互助和志愿服务等公益性服务,共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7个,志愿者人数170人,每年为群众义务服务近1万人次。五是打造社区老年人服务平台。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需求和爱好,大力发展各类社区为老服务组织,成立了“x坞老中青戏曲演唱社”、“老年人晨练队”、“夕阳红艺术团”等服务组织,开展有声有色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六是积极构建社区卫生、文化、治安、环境服务平台,建设平安祥和的人居环境。由社区居委会积极联系,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小区创办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室”。依托社区警务室,开展治安模范小区创建活动,建立了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及时化解邻里之间、社区居民之间小矛盾、小纠纷。发动驻区单位和群众,对县城集中清扫,联片保洁,使社区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凝聚了社区民心,增强了大家对社区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第3篇:和谐平安建设工作汇报

XXX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工作汇报

XXX整合综治、便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力量,建立XXX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坚持以维护稳定为重点,以化解矛盾为主线,以为民实事为依托,以巡防建设为保障,从而实现治安问题“联治”、社会管理“联抓”、平安建设“联创”、为民实事“联办”为目标。下面我就XXX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工作作个简要汇报。

一、突出责任落实,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一把手”亲历亲为。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和谐平安建设工作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突出位置来抓,综合施策,始终如一,强势推进。乡党委书记亲任和谐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和谐平安建设工作亲自抓、亲自部署调度;乡长以身作则,特别在和谐平安联创工作人、财、物保障方面下大力、动真情。

二是组织上配齐配强。我们旭光是人口小乡,乡政府工作人员也比较少,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乡党委仍然安排一名副乡长协助党委副书记共同抓和谐平安联创工作,又抽调8名工作人员分别充实到治安问题联治组、平安建设联创组、社会管理联抓组、为民实事联办组,同时还明确各分场和乡直各单位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各分场、乡直各单位对和谐平安联创工作“联抓”。

三是推动上有力有效。乡党委、政府每年同各分场、乡直各单位签订责任状,责任考核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评。书记、乡长每周、每月调度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工作。

四是工作经费有保障。旭光是个小乡,财力十分紧张,但是乡党委、政府仍然确保工作经费,每年安排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工作经费都过数万元,安装监控网络,维修办公楼,购置了办公室电脑、办公设备、巡防工作服、头盔,安排培训。

五是责任上重奖重罚。每年下达工作目标管理任务书,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完善工作考核体系,考评结果与工资、晋级、评先、奖惩“四挂钩”。年终开展综治责任人述职及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比,乡、分场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有工作压力。

二、加大建设力度,促进社会和谐

XXX按照省、市、县综治委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建设,按照“主体不变、职能不变、联合运作、优势互补、工作联动、形成合力、方便群众、服务大局”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和治安防控整体能力,有效推进“和谐平安XXX”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对联创中心的组建,实现了和谐平安建设工作机构、人员力量、情报信息创建手段等资源由“散”到“合”,各部门之间做到快速联动,使许多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真正实现了“和谐平安”合成联创的目的。目前,已联调纠纷31起,联合处置突发性事件2起,整治治安突出问题3件。

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在抓好联创中心建设同时我们对中心的基础设施也进行了更新,狠抓了业务资料的规范化建设,,重新购置了高规格档案盒,全部更新了统一的档案标签,将综治日常工作各类文件、资料、台帐、记录、卷宗分门别类,整理归

档。做到了存放齐全,管理有序,格式统一,登记规范。实现了中心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四到位”,中心牌子、标识、制度、程序、台帐统一“五统一”。

三是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充分发挥联创中心的作用,我镇联创中心建立了“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机制,将涉农涉稳的部门纳入中心,并实行每月排查、每周调处、每天登记、定时调度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总结本月工作,分析工作现状和薄弱环节,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工作对策措施,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抓好集中排查。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当作常态工作来抓,全面实现“六个不发生”目标任务,对“急、大、难”和重信重访实行班子成员包案,落实责任,成功化解,全力稳控。

二是整合资源增强化解合力。紧紧围绕提升治安好转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设立值班专用电话,乡里成立巡防应急队伍,各分场各单位成立协防队伍,在全乡推广联动服务体系,由乡党委书记统一指挥,安时加强巡防,危时应急处置。

三是联动协作提升调处效率。针对信访突出问题,和谐平安联创中心专门成立治安问题联治组、平安建设联创组、社会管理联抓组、为民实事联办组,对来信来访问题分口管理,分工负责。实行每周召开乡、分场工作调度会,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和包调处、包稳定“四统三定二包”责任机制。

四是强化信息注重预警防范。成立乡、分场两级的维稳信息员队伍,解决基层信息不灵、信息失真、信息梗阻的问题,防止“神不知、鬼不觉”事件的发生。

三、突出社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各成员单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自觉牵头带头,强化管理服务,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人本化管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开展大走访,“维权、维稳、维安”帮扶活动,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接受群众投诉,解决百姓困难,掌握社情民意,为民办好实事,形成大综治、大服务工作格局,治安好转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连续两年测评在全县排名靠前。

二是社会化运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政府、企业“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切实关注“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关注民生。广泛推行报警联防、保险入户、治保驻村“一联二保”治安管理模式,形成了“邻里协同共联防、财产损失有赔偿、治安防范有专人”的治安管理新局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三是制度化推进。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线调解、一线联创等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效,形成长效机制。

一站式服务机制。按照“方便群众、集中接待、归口办理、限时办结、减少重复”的原则,明确服务流程。一方面建立值班接待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党政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服务:给群众办事提供咨询答复和引导;群众投诉求助的受理登记和分流交办;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和上报。

另一方面实行首接负责制,对一些简单问题当场答复解决,对较小矛盾纠纷当场调解,中心当场调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对“急、大、难”矛盾纠纷则分流交办调处,形成了群众有事找中心解决,有纠纷找中心调解,有困难找中心帮助的服务模式,。

一线调解机制。对辖区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排查。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分流交办和督办。具体操作上,对一般民间纠纷和信访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原则交办相关单位或村(居)调处;对政策法律咨询类问题现场直接解答;对不能调解和调解不成问题,引导当事人走诉讼途径,并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对涉及多部门和“急、大、难”等疑难纠纷,由纠纷联调工作组牵头及时调处。同时还建立纠纷督办及调处考核奖惩制度,确保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在一线得到化解和解决。

一线联创机制。由镇综治办牵头组建镇、村、社区三位一体治安联防网络,落实人物技防措施,整合力量开展治安巡防,预防和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梳理本辖区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制定对策与措施,整合力量资源,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改善治安面貌。指导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同时积极做好社会管理等工作,实现单位、村(居)“零发案”、“零犯罪”目标。

四、突出平安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以平安建设为载体,通过平安建设不断加大基层工作力度,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注重全民参与。每年举办一次以和谐平安为主题的综治宣传月活动,积极营造和谐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群众

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开展平安和睦好、文明信用好、公益热心好、守法致富好、计生模范好“五好”家庭等创评,搭建平台,让百姓共建共享,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注重基础夯实。重点做到“三延伸”:1)组织延伸。严格按照标准建设要求,加强综治办、矛调中心和司法所建设,配齐配强组织机构。加强分场“一室两委三员”(综治室、调委会、治保会、调解员、治安员、信息员)建设,大力提升群众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2)力量延伸。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做群众“贴心人”。3)保障延伸。将工作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

三是注重工作创新。更新工作新理念,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推动创建工作新发展,提升工作上新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

1、少数同志认识不够到位,对和谐平安创建抱有应付态度;

2、平安创建建设还缺乏形式多样的载体;

3、财政困难、给我乡开展平安创建创建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利。

4、XXX是人口小乡,人员编制少,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

六、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强党委中心组和干部理论学习,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在分层施教上下功夫,突出抓好领导干部教育工作;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 XXX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工作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工作方法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工作成效与上级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联创中心工作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努力,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扎实工作,真正开创“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工作新局面,建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旭光”。

第4篇:和谐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加速富民兴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镇党委领导下,我镇围绕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新农村的目标,本着依法办事、商量办事、量力办事、实在办事、改革办事的原则,坚持富民为主、利民为先、亲民为本、安民为要,努

力保持全镇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围绕因镇制宜,在富民强镇上形成和谐共为

发展是构建和谐的基础。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人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得到实惠,从而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挥我镇农业大镇的优势,着力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我们在工作方法上变指挥命令为指导服务,以调优调高农业产业种植品种为切入点,形成了全镇的黄皮洋葱、白皮大蒜种植基地,面积达10多万亩,与农副产品销售加工相配套,新建了容量千吨以上的大型蔬菜冷库及加工企业,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为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大做强,我们广泛宣传转观念,积极引导促输出,使革命老区的所有劳动力资源全部得以发挥利用。2006年上半年,共输出人员1.9万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注重服务质量体现良好的政府形象,立足资源招商,科学招商,使我镇迅速由工业小镇变为工业大镇和工业强镇。近两年来,累计吸引外来资金8.2亿元,使整个招商工作形成了以商引商、良性循环的新格局。今年年初,我们响应党委推出的"全县争先,周边领先,三年再造一个新首羡"的目标,制订了以招商引资为文秘杂烩网实破口,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一招三化"的发展思路。同时,在软环境治理和服务政策的落实上进一步放宽领域,引导广大群众利用煤矿开发、镇区扩张和大批外来企业进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自主创业。

围绕群众所需,在协调发展中树立政府形象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坚持利为民所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做好了协调发展。我镇地处苏鲁交界,位置偏僻,长期和外界缺乏交流,一些社会事业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滞后,影响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近两年来,在党委领导下,我们立足实际,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入手,多方协调,争取到了省、市、县的扶持,使通往县城的40公里丰首公路全线贯通,解决了多年和外界通行难的干线难题。同时,利用一年多时间,对全镇40多公里的村级道路进行全面整修,使老百姓多年来第一次走上了水泥路。总投资2000万元的镇东西干线公路近日正式开工建设,高速公路挨镇而过,铁路、水路正在规划之中。首羡是革命老区,交通闭塞,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近两年来,我镇本着镇区东扩南移北进的目标,对镇区布局进行了规划调整,坚持一手抓整洁、一手抓建设,镇区形象有了较大改观。为抓好教育事业,提升老区教育工作水平,近两年投入近400余万元对12座农村小学进行了改造,新建希望小学一所,全镇中小学升学率位居全县前列,两所中学通过省市“六有工程”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连续8年被评为市示范乡镇。我们紧紧抓住省委扶贫机遇,对全镇1000多户农村草危房进行了改造,500多户农民纳入低保,8万余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广大群众切实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立足亲民爱民,在实际工作中改善干群关系

和谐农村的实现,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广大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和服务教育群众的本领,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我镇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转变干部作风。一是对群众既讲大局又讲感情。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力求慎重政策、友情操作、既注重推动全局工作,又充分考虑群众需要,努力做到不侵害群众利益,不简单粗暴地拒绝群众的要求。二是作风上既求创新又求务实。坚持一季度一个主题,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良好状态。三是方法上既抓廉政又抓帮困,切实把廉政建设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实施了副科级以上干部述廉诺廉制度,成立了建设工程招投标办公室、严格了财务收支制度,全力推进政务公开,使工程招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实现了"阳光操作"。在草危房改造、救济物资发放、农民负担控减等方面,全部上墙示众,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在财政较为紧

张的情况下,仍然对农村五保户、弱劣群体、退休村干部的待遇做到应保尽保,各种费用和养老金发放率均为100%,在全县处于领先位置。

确保一方平安,在加快发展中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农村的过程,就是逐步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进和谐因素的过程。只要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自然有利于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

力,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镇因处于苏鲁四县交界的汇合处,又是江苏省的西北边缘乡镇,多少年来治安问题一直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刑事案件不断发生。为维护社会稳定,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镇、村、组、户四级排查调处网络,成立了联合调解中心,形成了大排查大调解的机制,并投入资金更新添置了警务设施,村村成立了联防队,使昔日的边区乱镇成为文明和谐的新镇,年刑事发案率几乎为零。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治安模范乡镇。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了群众来访工作,及时妥善地解决了可能上访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通过近两年的努力,首羡镇已从市县社会稳定重点治理地区变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第5篇:建设民主法治社区工作汇报

前洲社区建设

三A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汇报

“五五普法”以来,社区两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为指导,从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出发,深入开展三A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基础人民调解组织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着力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

前洲社区地处前洲街道集镇中心,于2009年村居合并而成,2005年在农村城市化建设中办理失地农民保障,现有面积2.6平方公里,20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1172户,5189人,辖区内新洲家园安居房,新城苑,财富中心等公寓房常住人口10000多人,外来人口3600多人,中共党员159名,居民代表84名,工商企业108家,2010年完成工商销售收入8.8亿元,上交税金4420万元,净资产4325万元。居民社保、医保、失地农民保障、社区统筹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先后荣获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卫生村、省民主管理示范村、省基层先进老年协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管理民主示范村、社会治安安全村、健康促进示范村、绿色家园示范村、区计生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围绕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社区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社区居委主任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创建工作标准要求完善社区创建工作体系,制定创建三A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划,依法成立以丁学仁为主任,唐秋明为副主任,杜云云、沈毅、刘伟为委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把加强社区三A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纳入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工作计划,作为推进社区经济、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和谐发展的一项制度、措施与目标来抓。

二、推进队伍建设

调委会下设20个调解小组,每个小组由居民小组长作为调解员。调委会坚持人民调解员聘任条件,各组调解员为人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能力,遵守国家法律、调解纪律和职业道德,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每年组织人民调解员参加业务素质培训两次,并聘请唐渭明、唐霞萍为行风监督员,对调委会人员进行监督。

三、完善基础建设

社区建立50平方米的调委会办公室,有独立的调解室,电脑、电话、照相机、办公桌椅、文件资料柜、交通工具等硬件设施配备齐全。调委会悬挂统一规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调解室统一悬挂司法部制作的人民调解标识,并刻制统一规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办公室环境整洁,各项制度上墙,在经济上,社区设立专项费用,保

2 证调委会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抓好制度建设

调委会分工明确,调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员统筹全面工作,下设20个调解小组包干20个自然村落、商品房、安居房小区,每月开展一次调委会工作例会,把重大疑难纠纷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加强调委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健全纠纷排查制度、纠纷登记统计制度、重大矛盾纠纷报告和预防激化制度、回访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公示制度,聘请专职人员进行台帐、宗卷的整理登记,《基础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台帐》和调解卷宗登记要素齐全,登记及时、规范。

2011年,社区民事纠纷受理率100%,调解成功率98%以上,突发重大矛盾纠纷、刑事案件、安全事故信息应立即汇报,凡接信息后的相关人员在10-15分钟到达现场,开展调查疏导工作,避免矛盾事故的扩大,并及时报警处理。涉及政策、法规性问题要提交社区综治委、调解委、社区二委会分析会商,提出方案后实施调解,提高矛盾调处的成功率,为民排忧解难,维护社会正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在此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三A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创建必将极大地促进富安、洁美、文明、和谐新农村建设。

前洲社区居委 2011年8月

第6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DS镇位于宁阳县城西部,辖49个行政村,6.2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按照县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谋划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社区建设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全力推进社区建设。镇里成立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镇长担任组长,从城建、民政、财政所、管理区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调度。为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小王庄片区先行一步,党委、政府批设成立了疏新佳苑社区党总支,辖小王庄、庞庄等6个村,设立书记、主任等岗位,专职做好社区开发、基础设施配套、物业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规划先行,社区建设高起点高境界。DS镇拥有“两疏”文化,大伯集百年古集、红色文化,花园“博士村”等文化、民俗元素,我们结合发展定位、产业特色、文化底蕴等特色,聘请南京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了总体规划,将镇驻地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占地3平方公里、可容纳居民3万人以上的一大居住中心,大伯集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刘茂打造美丽乡村。目前,按照省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疏新佳苑、疏秀佳苑、疏瑞景苑、疏祥新苑等四个社区已见雏形。

—1—

(三)强化措施,社区建设初见成效。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原则,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杜绝私自滥改滥建现象发生,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不走样”。

1、先行试点,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中,以基础设施较好的小王庄村为试点,疏新佳苑社区为示范,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一是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办公室、综合活动室、卫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信息服务室、警务室。自来水、手机电话、宽带入网、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为90%、100%、20%、100%。二是优化人居环境。让社区村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环境。社区内路面全面硬化,建有6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购置多套健身器材,社区花园内裁植各种绿树花草,绿化面积达到98%。

2、强化服务,提升内涵。

一是建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由原任职村干部负责电力、给水等日常维护,24小时为社区居民服务。

二是抓好社区宣传阵地。社区办公室新增宣传长廊,显眼处制作宣传标语,原有黑板报、宣传栏、社区信息栏全部翻新。根据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开辟新的宣传阵地,如“公民道德点评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宣传栏、“五好文明家庭公布栏”、“社区建设栏”、卫生工作“周比月评栏”、“法制广角栏”等栏目,内容丰富多彩。

三是健全四个服务网络。文化服务网络,倡导科学、文

—2—

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暑假期间,疏写传奇工作室发起成立“梦想课堂”,为农村青少年提供义务的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辅导,赢得群众一致好评。综合服务网络,划定党员责任区,开放文体活动中心,利用好远程教育站点,满足了居民科学致富、文体活动,公共卫生、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治安网络,建立警务室,组建联防队,构建了由民警,居民参加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体制。帮扶救助网络,对贫困户、低保户、富余劳动力进行登记管理,建立台账,联系社区辖区村、周边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定帮扶机制,开展技能培训,做好资金争取、用工对接、劳务输出等扶贫解困工作。对已建立的60岁以上老年人档案进行细化,建立孤寡老人、空巢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和经济困难老人5种分类档案,实行分类管理。

四是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愉悦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为让社区居民能够以充沛的精力、智力、体力投身于工作生活中,把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成立秧歌队、舞蹈队、扇子队、电影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提升了社区知名度。2016年度,每周在疏新佳苑社区人民广场播放一场电影,在居民中反响热烈;举办了一次“祝福祖国”专场文艺演出,镇机关干部和各村居民自编、自导、自演,既歌颂了党,歌颂了祖国,又唱出了全镇人民的爱国热情,展示了DS人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3—

三、农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村民参与积极性不足,缺少社区发展内动力。农村青年大多在外打工或在企业工作,在家的多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对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二是社区建设只是把居民楼建起来,住进去了。养老、教育等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物业管理、文化生活的质量不高,导致入住率不高。二是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专职人员少,精力有限。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政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因地制宜调动群众,加大对社区建设的经费投入。强化市场思维,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

二是多元化配备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下派工作人员或招聘专职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原任村干部分流等办法解决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2017年3月10日

—4—

第7篇:乡镇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常么社区新农村位于隆林县的南面,西隆二级公路贯穿腹地,距县城22公里,距德峨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社区覆盖常么、弄杂、龙英三个行政村,共7060名村民,是原常么乡府所在地,是南部较为繁华的集市之一。为了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指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利用国务院扶贫办实施革命老区建设及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常么社区新农村建设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指导思想如火如荼地推进。

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常么社区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为龙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养模式。目前该社区农业经济以“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模式进行。主要以烤烟产业为主,10年共种植1567亩烤烟,同时成立了“养猪协会”“养羊协会”“养蚕协会”,在协会、公司的带动下,烤烟面积逐年扩大,产值也逐年提高。在科技的指导下,在协会的带动下,该社区猪、羊养殖及养蚕也由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效益逐年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加上劳务输出等,人均收入由XX年的1653元上升到现在的2165元。在贫困的少数民族石山地区,逐步接近全县的人均收入水平,一步一步向小康迈进。

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在国务院实施革命老区示范试点工作以及桂西五县基础设施的工作中,在常么社区范围内共计投入4680余万元。修扩建公路20条,人畜饮水工程2200m3,地头水柜1670m3,整理农田1600亩,沼气池建设160座,危房改造75户,农网改造1065户,广播电视卫星接收135户,学校建设3365m2,猪羊圈改造1305m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民族文化培训共计1056人次。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各种培训,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素质的提高,使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得以保存,群众的言谈举止文明得体,“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

特别是常么社区民族新村建设,将成为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示范点。在县委及县政府的领导下,社区民族新农村在高规格设计、统一建设的基础上,将把常么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民风民俗展示、商贸、党建创新为一体的新村。该新村建设占地约41亩,建民族特色民居79幢,两个共计约10亩的民族表演广场和休闲广场,建有民族风情的商业步行街。整个社区内有社区警务室、幼儿园、卫生院、中小学、电信、邮政、移动通讯、农村信用社等,还成立了环卫站、供水站,使在社区范围内的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娱乐、卫生保健、教育等服务。

三、管理民主。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导下,我们在常么、弄杂、龙英三个村进行农村党组织设置的创新工作,成立了农村跨村联合党组织,即常么社区党委。在农村建立社区党委是农村村级党组织设置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在2010年12月25日,本着就近便利、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以强带弱的原则,按照地域相邻、生活相通、民风相近,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海选及公推直选的民主方式,选举产生了社区党委班子。社区党委围绕辖区的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以“一委一站”为载体,努力建设好以“三会四办”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管理综合服务体系。“一委”指的是社区党委,它是整个体系的核心;“一站”指的是“常么社区农事村办服务站”;“三会”中,一是指联合议事委员会,它由三个村的村干、村民代表组成,定期不定期召开社区内的重大事项研究会议;二是指联合共建委员会,它由市、县、乡的相关帮扶联系单位与社区党委成员、驻社区的有关单位党组织组成;三是指联合监督委员会,它由社区内的定工干部、离任村两委负责人、老党员、县乡人大党员代表,经过选举组成,它不受社区党委领导,直接对乡党委负责,负责监督社区党委的各项事务,是党内机构设置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四办”是一种综合体系,是指社区党委下设“党委办”“项目办”“综治办”“社会事务办”。“党委办”负责党建工作,包括发展党员、党费收缴、流动党员管理等。“项目办”是党委下的一个经济经营实体,它负责对外承接工程,创办石场、砖场,经营环卫站、供水站等创收项目,确保了党委在无财政供给下能正常开展各项工作,该办营利所得及支出受联合监督委员会监督。“综治办”负责对辖区内三大纠纷调处、治安及刑事案件调查处理、法律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社会事务办”负责提供辖区内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等社会事务的服务。同时明确规定社区党委在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不改变社区内各村和社区常住单位的经济及其他行政事务,主要职责是协调与服务。

上一篇:赔偿协议书打架下一篇:运用互联网教学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