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传销陷阱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警惕传销陷阱

中国要警惕美元陷阱

编者按:8月7日,在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经济大讲堂”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江涌作了《关于国家金融安全的看法》的专题讲座。江涌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以“美元资本大循环”为特征的“美元陷阱”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风险,提出了中国应警惕美元陷阱、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征得作者同意,我们摘要刊发本次讲座的内容,以期给读者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金融安全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金融安全,是对当前金融体系的重大改革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际上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应对金融风险必须未雨绸缪,维护金融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金融危机就是系统性风险

发展与安全,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相生相伴。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二者遵从不同的逻辑:发展通常遵循进取思维,要求不断向前、积极向上、永无止境;但是,安全总是坚持底线思维,要求有底线、边线、红线,在一直“朝前走”的同时,需要向“兩边看”。所以,国家治理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兼顾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安全高度重视,反复强调“不能发生系统性风险”。为什么?关键就是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风险往往是金融危机,因为经济金融化使得金融越发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关乎着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金融危机就是系统性风险,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看到印度尼西亚,它最初发生的是由泰国金融危机传导的印尼盾汇率危机,接着变成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然后演化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等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被激化,出现社会危机,进而上升到政治危机和国家危机,东帝汶、亚齐省等纷纷闹独立。同样,在我国个别地区,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社会矛盾,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力量利用,比如国际反华势力和境内外敌对势力。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上升为政治矛盾,成为国家风险。国际上有诸多国家步入所谓 “中等收入陷阱”,往往正是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后。

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进行要“伟大斗争”,这当然包括了国际博弈、国际斗争。曾经一度,有很多人不承认国际博弈,不接受国际斗争,甚至还有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认为“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国际主旋律,世界太平,天下无贼,而把一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蔑视为“阴谋论”,心理阴暗的表现。但是,形势比人强,现在,这样的声音已经小多了,不过并没有销声匿迹。我们必须意识到,国家安全维护,系统性风险应对,关键在人,在干部,在关键少数,“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然而,实践表明,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不是没有问题,除了上述那些坚持世界太平、天下无贼的糊涂蛋外,更有吃里爬外的王八蛋,虽然为数极少,但是危害甚大。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在启用重用海归人才时忽视政治审查,名义上存在的一些考察,往往也是牛栏关猫,导致在复杂的国际斗争、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中,不时出现“内鬼”。对涉外人员进行政治审查,在国外、尤其在美国一直都有非常严格的制度,而且执行起来丝毫不含糊。

要让金融戴着枷锁跳舞

金融不能创造价值,只能制造价格,在制造价格中转移财富。现代金融不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而是越来越多地以自我服务为主,把其他经济领域尤其是实体经济领域创造的财富,转移到金融领域。金融创新创造出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通常不是使市场趋向稳定,而是加剧市场动荡,在动荡的市场中,金融资本通过做多或做空获利。实践表明,世界多国尤其是后进开放经济体,金融发展带来的安全风险往往比发展利益更多更大,给一国经济社会造成的麻烦比它所宣扬的好处要更多更大。所以,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必须规制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不应当是自由发展,而应当是限制性发展,要让国家意志主导金融资本意志,而不能让金融资本意志左右国家意志。必须向飞速转动的金融齿轮中掺些沙子,必须让金融家们戴着枷锁跳舞,把金融部门、金融家们的收益降低到行业、职业的平均收益。因此,鉴于金融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考量,同时也是鉴于国民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对金融细致规制、对金融严加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不能给金融部门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主权决定政府治权,政府部门的治权受政权组织形式制约。作为一个政府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以及所有金融机构的权力应属于授权。法无规定不可为,而不是自然享有或自我解释就能获得相应权力。在西方强权主导的世界,在美元霸权横行世界,后进开放国家,普遍面临经济金融主权被侵蚀的问题,不具备完整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不能达成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理论目标。拥有很大甚至无限权力的部门,实际无法完成理论或宣传的目标,就会导致大量假作为,或权力部门空转,不利于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

其次,金融监管要有一套理念,即监管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清楚。对待所谓创新,尤其是金融创新,通常总是集中在把别人的钱财更艺术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定要慎之又慎。以互联网金融为例,它应该要实实在在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但现在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出问题?关键是很多人尤其是监管者,自始至终都没搞清互联网金融到底属于IT业还是金融业。所以,监管有好处的时候,几个部门一拥而上;出了问题,各部门纷纷推卸责任,揽功诿过、争利塞责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意。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一文中早就说过,金融寡头既要控制报刊,又要控制政府,试图控制一切。经济金融化与金融全球化,方便了金融寡头从国内走向国际,从英美发达国家渗透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其结果是,在世界无产者被成功地隔离开来后,国际金融资本却空前地勾结起来,金融寡头努力地借助国际金融资本的联合来控制世界。随经济金融化而来的,是社会、政治也会金融化、也正在金融化。我们看到,华尔街的影响力正在遍及整个国际社会,可谓无远弗届,连非洲的一些边远地区,也有金融势力影响的存在。

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2008年国际金融大危机,它有着多重影响力,远比20世纪30年代那场大萧条影响更为深刻。那场大危机是周期性和部分结构性的,而2008年这场危机既有周期性,又有结构性,还有系统性,其影响力还会不断发酵,它是一波一波地从美国到欧洲,然后再到新兴市场,从一般金融领域到大宗商品市场,然后再到贸易到制造,现在很明显又杀了个回马枪,所以国际贸易战、经济摩擦不断升温。

2008年的金融大危机是一部漫长的电视连续剧,国际金融动荡常态化。今天的国际局势动荡,金融动荡,应当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余波。开放的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中国的金融风险在上升,而不是在下降,因为没有实现经济金融稳定的情势下,在国际金融动荡常态化下越来越开放,只会徒增风险。

在发生重大风险的时候,必须扛得住,这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应有之意,但是扛住之后要总结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同一个地方一再跌倒。2015年夏到2016年初的A股市场出现大震荡,损失惨重,不过我们基本上扛住了。原本是一个很好的教材,但没有好好总结教训,而是一句简单的“金融市场波动”就轻松略过了。现在大家都知道,从国际到国内,很多危机不是被化解了,而往往都是以一个危机覆盖另一个危机。这当中有客观因素,但是要防止一些部门在不负责任地放任、制造或加剧风险乃至危机。

认清“美元资本国际大循环”

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位已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的经济学家叫保罗·克鲁格曼,他写了一本书叫《萧条经济学回归》,其中就提到过“美元陷阱”。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跟黄金脱钩以后,美元本身就一文不值,但是世界各国一直在挣抢美元,甚至美元的储备国比美元的发行国更加珍惜美元、爱护美元。这就是已经落入“美元陷阱”的體现。

“美元陷阱”集中体现在“以有限的资源追逐无限的美元”。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国家的资源更是有限的,但美元是无限的,世界需要多少美国就能生产多少。美国说他的防伪技术很高明,每印1美元纸钞需要花费63美分,实际成本比这个数字要低,但是,他没说印1美元和印100美元成本基本是一样的。现在,美元发行绝大多数不用印刷了,“量化宽松”出几万亿美元都只是电子符号,一分钱成本都没有,可以无限发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这么多年来参与国际分工,都是以现实的汗水和泪水,都是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产品和服务,然后用它换回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美元。

“美元陷阱”可以用“美元资本国际大循环”来概括:首先,从美联储这个华尔街的前台开始,美联储发行没有内在价值的美元(电子符号);接着,华尔街拿到美元货币,把它变成了金融资本;然后,华尔街利用在全世界的网络,也就是美国金融帝国强大的力量,在全世界进行投资,变成了在一个个国家最具价值的企业资本。华尔街当然也拿美元到中国投资,一文不值的美元在中国变成炙手可热的股权资本,其中有很多是新兴产业的股份,高科技企业的股份,国有企业的股份;最后,这些在东道国形成的股权资本,把商品、服务以及增加了的利润源源不绝地带回美国。这就是“美元资本国际大循环”。这恰如人体的血液循环,维持机体正常运行,所不同的是,人体的血液循环是输送养分,带回废物,但是美国所推动的美元循环,则是输出废物,而带回养分。

在“美元资本国际大循环”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是,美国霸权的“三位一体”,即美元、美谍和美军,这三种力量并驾齐驱,协同推进,一个都不能少。表面看上去,美国企业自主地把美元投向世界,但其后面是隐蔽的中央情报局,如商业间谍与经济杀手,以及美国的强大军事力量,如海军陆战队和航空母舰。美谍发现、清除风险,对付不了的则交由美军。多年来,可以说美国所有的战争行动,几乎都是围绕美元资本的国际环流而展开,谁妨碍这个循环就把谁清理掉,萨达姆、卡扎菲就被视为妨碍这个循环的力量。现在伊朗又变成眼中钉,因为伊朗特立独行,以欧元结算石油,妨碍“石油美元”机制的正常运作。美军的海外基地,以美国为中心的“五眼国家”情报体系(“五眼国家”特指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五国组成的情报机构,这五个国家组成的情报间谍联盟内部实现互联互通情报信息,窃取来的商业数据在这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公司之间共享。其前身为二战后英美多项秘密协议催生的多国监听组织UKUSA),就是为了保护美国的海外利益,确保美元资本国际循环的顺畅,这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保罗·克鲁格曼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09年身价倍增的克鲁格曼撰文指出,中国落入了“美元陷阱”。是年,外汇占款占中国基础货币发行的134%,货币主权被严重侵蚀,由此导致一系列经济安全问题,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其实就是落入“美元陷阱”的集中体现。

多少年来,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都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先行先试,此后多年,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也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直到今天,持续强化对外开放中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自贸区等,仍然集中在东南地区。但是,中国的西北地区,原本就与东南地区存在发展差距,如今,与东南地区的差距不是在不断缩小,而是越来越大。越拉越大的发展差距,正在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矛盾,加上国际反华势力、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离间,社会矛盾很容易被激化为民族矛盾,威胁国家安全。此外,原本比较发达、对新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做过巨大贡献的东北,也在不断塌陷,正在出现再边疆化。

中国东南沿海以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之初便一马当先,利用国际的廉价资金,结合国内的廉价资源、廉价劳动力,参与分工,加入美元体系,靠赚美元实现利润,求得发展,这是好听的说法,实际就是一种美元套利。因为美元融资成本一直比人民币融资成本低,这是跨国套利长期持续的基本前提。第一个阶段是通过产业资本进行美元套利,发展了一些贴牌加工业,还有些积极意义;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商业资本进行美元套利,引起跨国贸易的繁荣,积极意义已经明显下降;第三个阶段是通过金融资本进行美元套利,掀起资产泡沫、债务泡沫等各类经济泡沫,积累起系统性经济风险。问题在于收益是东南地区一部分人的,先富起来的少数一族,但是引起的风险则由全体国民承担。

司马迁有句名言,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后人常用于分析检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大事之好坏的重要参考。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东南沿海发起的,很多人说改革开放已经成功了,但我认为,如果西北、东北地区没有发展起来,没有解决好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承诺,改革开放就不能说是真正的成功。因为,改革开放下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绝大部分收益被东南沿地区占有了。比如,房价地价上涨集中在东南地区,整个西北、东北除少数地方外,大部分没有享受到这种资产增值。其实,政府也没享受到地价房价上涨带来的巨大收益,因为土地涨价,地方政府虽然卖地收入增多,财政收入名义上增加了,但是地方政府要承担无限的发展义务与安全责任,下一轮征地拆迁的经济成本也会随之增高,而且政府还要负担因为征地拆迁而导致的不断上升的系列社会与政治成本,如应对访民的维稳成本,所以政府并没有从所谓“土地财政”当中获得真实的收益,真实收益被开发商、私企和购房者拿走了。级差地租应当涨价归公,孙中山、毛泽东都曾经这样强调过,但是多年来中国土地的增值收益实际上没有归公,而是归私了。西北地区边缘化、东北地区再边疆化、工农群体弱势化、经济泡沫化等等,究其根源,都能找到“美元陷阱”这个病因病根。

中国现在处在美元套利的第三阶段,而且是后期。因量化宽松而开闸放水的美元,被引进中国后,进入实业的资金实际上越来越少,大量进入了其他虚拟经济领域,先是制造一个个泡沫点,然后在泡沫膨胀过程中,连点成片成面,当泡沫足够大时,再把泡沫戳破,这是自古老的威尼斯商人开始就一直惯使的“剪羊毛”的金融把戏。所以,在当下的中美对抗中,美国最重要的做法就是激化中国国内矛盾,戳破经济泡沫,引爆金融与经济危机。中国一旦发生金融与经济危机,极有可能近似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印度尼西亚,会产生明显的“蝴蝶效应”,这就是美国企图达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作者:江涌

第2篇:警惕“神童教育”的陷阱

本期专家:

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1980年开始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我国著名的家庭教育研究专家。《中国家庭教育》杂志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兼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学术委员等职。我国第一位家庭教育研究生导师,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近年来,不少年轻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这本来是个好现象,然而,由于家长们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那么,究竟该怎样看待早期教育、又怎样进行早期教育?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请教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家教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赵教授的解答也许能为一些家长指点迷津。

专家访谈: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近些年来,有人把早期教育吹得神乎其神,个别城市甚至有人挂出了“神童教育”的牌子,再加上有些媒体的炒作,于是,给不少家长造成误导,使他们也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作为家庭教育专家,您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又怎样评价早期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赵忠心答(以下简称答)年轻的父母们应该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什么样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都是有利的。确切地说,科学的、适时的早期教育是有益的;不科学的、任意超前的早期教育不仅无益,而且还是有害的。比如:有人说,“早期教育没做好,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这种观点太绝对化。人的成长和成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的成长和成功就是这些不同的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说哪一阶段是最重要的,哪一阶段是不重要的。应该因人而异,有的人早期教育很成功,但也不见得今后就一定能成功;有的人早期教育不够成功,但是也未必就影响这个人以后的成功。北大的副校长陈章良7岁以前一个字都不认识,可他29岁就成了博士生导师。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片面夸大所谓早期教育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至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比如,长跑时,如果起跑慢了那么一两步、两三步都是没有关系的,关键是中途要有实力,有冲劲,最后那一两百米能够很好地冲刺。正如跑马拉松,开始慢一点不要紧,在漫长的跑道上还有很多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是这样,把人的成长过程看成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是“早期教育决定论”的错误所在。

问:目前,有不少家长都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请您谈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超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将教育大大提前:主张让孩子在3岁以前,掌握3-6岁的知识,3-6岁学小学的课程,小学时学中学的课程,中学时学大学的课程。这种教育对个别儿童有可能适应,而对绝大多数儿童来说却不一定适应。

当前,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越超前越好”的倾向。有的省市《家庭教育大纲》甚至把“超前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教育原则提出来。一些商家也迎合某种不正常的心态推波助澜,鼓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于是,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就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超前教育”,“超早期”进行一些行为能力训练,“超早期”进行智力开发。比如,在孩子能力还很差的时候就进行某些“高难”动作的训练,刚出生几十天就教孩子练“迈步走路”;刚刚学会说话,就教孩子背唐诗、学英语;在孩子两三岁时就把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的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到3岁,做到“0岁识字,3岁扫盲”等等。我认为,儿童从0岁到6岁之间,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要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按照美国著名儿童学家格塞尔的思想,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是更看重于“成熟”。

早期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不能跟学校教育即正规教育相比。幼儿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也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不能把教育过早地正规化。幼儿园教育,孩子从小班到中班,再从中班到大班,是无需考试的。孩子到了某一个年龄,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相应的班,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进程,我们不能违背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问:除了一些家长急功近利,将早期教育变成了“超前教育”,您认为目前在早期教育方面还存在哪些误区?

答:概括起来说,主要以下两大误区:

严重的过度教育。目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龄前儿童除了上幼儿园之外,还要上各种学习班和特长班。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其实,这样做不好,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有剩余的精力,让他们充分展示爱玩的天性。不能把学龄前儿童的时间安排得和上学的孩子一样。教育过度,肯定会适得其反。孩子在这个阶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背上学习、生活的十字架。我们要让孩子充分地享受他们的快乐童年。

复杂的知识教育。有人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早学算术,早学外语等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我觉得,不论是识字,还是算术,都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而且这个基础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强调某一个方面,这样做,必定是以牺牲其它方面为代价的。另外,早期教育还存在重智轻德;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保健,忽视体育锻炼等误区。

问:既然早期教育不提倡大量地、机械地灌输抽象知识,那么它的主要教育任务是什么呢?

答:我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要学好母语;三是丰富感性知识,掌握生活常识。到入小学之后,孩子再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在学龄前阶段,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掌握生活常识,这是直接经验。上学之后读书,书中讲的就是间接经验。所以用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要想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首先应该掌握大量的直接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间接经验。生活常识就是感性知识,只有感性知识越丰富,将来学书本上的理性知识时,才能有更好的理解力。书上的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靠理解来记忆。所以过早地让孩子读书或识字,甚至大量灌输一些抽象的知识,而不是先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这实际上是违背认识论的。最终也是行不通的。

爱涂鸦的女儿

我的女儿刚两岁,她乖巧懂事,而且对图画挺感兴趣。一有空,我就领着她满家属院“疯玩”,玩累了,就给她讲讲故事,看着她满地涂鸦。可是我父母非常反对我的做法,多次要我提前教孩子认字、识数、背古诗。我该如何做呢?

湖南益阳读者田野

你父母的要求并不正确,科学地说,受儿童的年龄和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制约,早期教育不能任意地超前,超前一定要慎重。正确的做法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给孩子相应的能够接受的知识。而人为地强化,不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学来的知识,是不扎实的,也会有许多漏洞。

美国儿童学家格塞尔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就是“双生子爬梯”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一对双生子中的一个从出生后48周起,每天做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时,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孩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时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但到两周以后,这个孩子不用旁人帮助,也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更好,不见得有那个必要。不仅没有必要,还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赵忠心

这样的教育对吗

我们社区附近的两所小学都是全市一流小学,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入学后在学习上能显山露水,往往在孩子入学前就开始灌输大量的小学知识。我们这样的教育科学吗?

河南南阳读者夏后秋

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将来进入小学以后,学习起点比别人高,能在学习的竞争中占有优势。提前进行教育和训练,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有一些优势。但很可能只是一时优势,不见得能一直保持下去。

对此,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做过的一个实验: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照一般条件进行教养;另一组则从3个月开始,就提前进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他们发现,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然而,并不能以此得出这种早期教育的优势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结论。因为有些拥有这种优势的儿童,在进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逐渐地丧失了优势;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通常都赶了上来。

上述实验告诉我们,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的人,自认为进行超前早期教育就一定会“早出人才”,出高水平的人才。这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是一种推测而已。

赵忠心

自责的母亲

我和两位朋友都是同一年要的孩子。现在三个孩子都上幼儿园大班,他们两家都在教孩子小学知识,此外,一个在学电子琴、一个在学打乒乓球。由于我们夫妻俩都在工厂上班,不知道咋教孩子,只能靠幼儿园里教点东西。一想到孩子的未来,我非常后悔没抓住他前两年的学习时间,我该怎么办?

甘肃天水读者 覃琴

其实,你没有必要自责。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一个家庭一个背景,一个孩子一个特点,必须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适用于一切家庭、一切家长、一切孩子的“绝招”肯定是没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家长才能够把握好早期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走出早期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为孩子漫长的人生征程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过早地灌输书本知识,孩子往往都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这样一来,势必会扰乱今后正常的学习。你想想,全世界的小学都是6、7岁上学,最早也是5岁半上学,为什么都定在这个时间?说明人只有到了这个时期,才能学习间接经验,才能掌握理性知识,再早了就不行。也许个别人可以,但多数都是不行的。

赵忠心

(责编未浓)

作者:常春艳

第3篇:警惕“ERP陷阱”

[

当前,我国正在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ERP(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由此开始引入中国,并在各行各业获得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ERP在我国企业的深入应用,许多企业通过实施国际通行的ERP系统,创新了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进而优化了企业经营绩效。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在实施了ERP系统后,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公司绩效甚至不升反降,我们称这些公司掉进了“ERP陷阱”。下面,本文列举3个最普遍的“ERP陷阱”,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有所启示。

陷阱之一:为了ERP而ERP

在企业实施ERP系统的案例中,这种误区是最为常见的,意思是说在很多管理者眼中,ERP系统仍然是个新生事物,他们对于ERP的机制、引入、运行、效果等方面还没有深入了解。但在看到其他企业实施ERP系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后,这些管理者就蜂拥而上,盲目引入ERP系统,全然不考虑ERP的适用条件以及企业的实际状况。这样一来,就成了“为了ERP而ERP”。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引入ERP系统的效果常常达不到预期目标,结果造成管理系统与企业资源不匹配,浪费了大量的有效资源。

陷阱之二:急于求成,缺乏项目管理

ERP系统的实施应用具有涉及面广、难度大、周期长、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同时还牵涉到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法、系统的功能、系统实施服务商的服务水平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因此,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必须强化项目管理,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团队。但一方面目前许多实施ERP的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以为引入ERP就一劳永逸、万事大吉,忽视了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另一方面,从ERP厂商的角度来看,由于ERP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厂商为了争取到客户,在签单时答应了许多并不合理的要求,如宣称在很短时间内可以实现ERP系统的运行,结果造成了实施小组迫于时间的压力,在缺乏可行的系统实施计划和严密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匆忙行事,急于求成,结果自然谈不上有效的项目管理。

相对而言,这个陷阱更倾向于发生在引入ERP系统后,对于此类陷阱,相应的对策无非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要强化实施ERP的目标企业的项目团队建设;另一方面,ERP厂商要对其设计的ERP系统负责,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加以保障。

陷阱之三:ERP只适用于大企业

ERP系统引入国内以后,海尔、联想、华为、美晨、康佳等一批大企业凭借其敏锐的嗅觉,率先在企业内部实施了ERP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并被认为是实施ERP系统的成功典范。久而久之,人们头脑中会形成一个不自觉的印象,即ERP只适用于大企业,在中小企业里ERP行不通。这样的误区也使得一些期望借助ERP系统,打造一支信息化管理的精英队伍,实现管理结构重整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其实,自从1990年4月12日, Gartner group公司发表的以《ERP:下一代MRPⅡ的远景设想(ERP:A Vision of the Next-Generation MRPⅡ)》为题的研究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ERP概念以来,ERP的对象从来没有被局限在大企业上。站在中小企业的立场上,实施ERP系统是完全可行的。国内的众多中小企业规模小、信息渠道有限,且无力去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加之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市场信息系统,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盲目性。而针对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实施ERP系统,就是为企业摆脱信息闭塞的困境,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掌握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需求、新技术、新产品的变化趋势,从而提升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另外,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容易整体把握,从客观上也有利于提高实施ERP的效率。

以上便是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最容易陷入的三大陷阱,值得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但应当声明的是,本文不在于强调ERP的危害,而重在通过对以上“ERP陷阱”的分析,希望企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在今后实施ERP的过程中重蹈覆辙。

作者:宋光磊

第4篇:小心传销陷阱 非法集资十大骗局要警惕

小心传销陷阱 非法集资十大骗局要警惕2014年05月16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昨日,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广东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局组织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据介绍,2013年,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经济犯罪案件8085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0326名,涉案价值241.7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0.4亿元。

省公安厅经侦局副局长李善雄说,近年来,银行卡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仍在高位徘徊。“银行卡犯罪主要有三类”,经侦局的吴警官介绍说,一是伪卡犯罪,即克隆银行卡盗刷案;二是涉网类,利用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漏洞窃取客户资料实施犯罪;三是信用卡套现、恶意透支等。

针对伪卡犯罪,吴警官表示,犯罪分子利用钓鱼网站及黑客技术窃取客户银行卡信息及密码,实施网上转移、窃取持卡人账户资金的犯罪渐趋活跃。

对于克隆卡盗刷案,吴警官分析称,多发生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经济发达城市,犯罪分子以茂名电白籍人员较多。吴警官称,到目前为止,公安机关尚未发现有芯片银行卡被克隆,“甚至连抓获的犯罪分子都称芯片卡还无法破解”。但吴警官同时强调,这种芯片卡是指纯芯片卡,卡上是没有磁条的,在POS机上的刷卡方式是插入式读卡,而非以往的刷磁条方式。据悉,目前这种纯芯片卡只有少数银行发行,读取设备也只有部分大型商家使用。目前绝大部分银行所发行的“芯片卡”大多都是磁条加芯片的卡,这种卡仍然无法阻挡犯罪分子。

省公安厅经侦局涉众经济犯罪侦查科温警官分析了传销犯罪近年来出现的新趋势:以前多为聚集型,如在广场拉人,讲课洗脑,喊口号等,近年来则转为分散型,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网络传销。“往往打着投资理财、消费返利的名义,以介绍销售产品为名,发展下线累计计酬方式”,温警官说,其特点就是通过下线交纳的费用来获得利润。

“表面上看会给你高额的回报,实际上你没法拿到利润”,温警官说,这些网络传销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利用其找工作、就业难、快速暴富的心理引诱其参与,同时还有一些是被所谓的网络视频交友、婚恋相亲为名骗来的,如不服从甚至会遭到殴打。 “绝大部分受害者都不会去报案”,温警官说,这给警方的调查取证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在很多受害者看来,认为是一种投资理财行为,“那些所谓的网络理财游戏一般两到三年就崩盘了,此时网站关闭,经营者走佬,受害人还认为自己是理财失败”。5大传销新手法

1.以介绍职业、招聘兼职、从事新型项目经营、低成本创业为名,欺骗他人在本地或异地非法聚集,以面对面集中授课“洗脑”的形式,诱导他人参与。

2.以所谓合法公司为掩护,假借高科技、新产品的幌子,以产品直销为名,宣传增设专卖店、实现连锁销售、创建概念店等,通过发展加盟商按层级收取加盟费吸引他人参与。

3.以互联网、报刊等媒介发布“外汇交易”、“股票投资”、“新能源开发”、“风险投资”、“经营模式创新”、“纯资本运作”、“1040工程”、“境外债券”、“网络资本运作”、“网络点击广告”等所谓致富信息,或推销“教育培训”、“个人理财”、“远程教育”等虚拟产品,引诱他人参与。

4.以亲属、朋友、同乡身份介绍“新型营销”、“全新致富利润”、“网络营销”、“合法直销”、“消费联盟”、“网络倍增”、“加盟连锁”等信息,组织所谓“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招商会、推荐会、免费旅游并送纪念品等活动诱骗他人参与。

5.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网站为载体,极力美化公司形象,鼓吹预期收益,并通过一定方式展示已参与人员的姓名、业绩、奖励、分红等情况,刺激他人参与。

非法集资10大骗局

1 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2 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3 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4 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5 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6 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7 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发售虚假理财产品。

8 以“养老”的旗号非法集资。

9 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

10 假借P2P(网络借贷平台)名义非法集资。

第5篇:警惕购房陷阱

房的风险提示

当前在乌鲁木齐市房地产市场中,出现了以„集约建房‟名义进行非法集资建设、销售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此,乌鲁木齐市房产管理局提示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新建商品房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

风险提示一:不轻信口头宣传和承诺: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广告宣传、销售人员口头承诺,购肩者应谨慎辨别。无法确定宣传和承诺是否能够兑现的,最好要求开发企 业以书面合同形式予以确定,不写进合同条款中的事项发生纠纷后,很难受到法律保护。

风险提示二:查验房地产开发

个业是否具备项销售房屋的主体资格。购买新建商品房时,须事先了解并查阅所购买的房屋是否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征》,自己拟购买的房屋是否在《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所载的房屋幢号范围内。这些信息均可从市房产管理局公布的政务信息中获取。(即.乌鲁木开市 房产管理局政务网、乌鲁木齐市房 产管理局房屋产权交易管理中心房 产大巴扎网站、乌鲁木齐市房产中介办会网站)。

风险提示三:查验商品房项目的建设手续

购房人应注意验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业执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等相关资料。开发建设手续不齐全的房屋,将不能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风险提示四:城市居民不要购买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和以“集约建房”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建设的房屋。目前的法律法规不允许在集体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不允许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销售。目前,有些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本村集体土地上集中建设农民住宅楼,用于安置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在安置过程中,擅自扩人销售对象,以较低的价格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销售。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此类房屋,将无法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有些项目允诺办理的”乡产权”、“小产权”,均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受法律保护。

风险提示五:慎重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

一是,签订合同时,应使用新疆建设厅和引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示,应仔细阅读并确保理解合同中有关交付条件、房屋交接、产权办理等条款,并就补充性条款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二是,对于实践中易发生产权争议的车库、车位等公共部位或公共设施的产权归属,应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进行约定,避免发牛纠纷。三是,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30日内应当到市房产管理局房屋产权交易管理中心进行合同登记备案。

买房小心开发商设套

近日,市民对新购房屋质量问题的投诉有所上升,作为特殊商品:房屋在买卖中存在不少的陷阱,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特发布消费警示,买房时要小心开发商布下的陷阱。希望购房者警惕。

售楼现场也有“托儿”:

部分开发商为达到宣传效果。利用”托儿”在现场排队等方式进行自我炒作,造成“人人争相抢购”的虚假信息。因此,当购房者看到售楼处人流涌动的场面时,千万别急若下订单,而

应冷静地分析该房产是不是值得认购。

购房者在挑选楼房前:应事先多了解一些房产信息,对所要购买的楼盘与邻近楼盘在质量、价格、物业等方面对照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适时地传递给开发商,让对方以为你是购房的行家,从而在购房时掌握主动权。

样板房也会蒙人

对于一些质量不好的楼盘来说,售楼人员往往只会带领消费者参观事先已经装修好的样板房,购房者往往会被其精美的装修所蒙蔽,楼房的质量问题却被忽视了。我们建议,购房者在看房时,不妨多看几套房子,说不

定就会发现问题。

此外,一些开发商在推出楼盘时,也会同时推出园区规划,但由于开发商与购房者所签的协议对园 区规划并无约束力,开发商对园区 规划的承诺最后往往变成“空头支票”,所以购房者在购房时,不能过分相信开发商对园区规划的设 计,除非把承诺写入合同。

购房先看六证,

消费者购房时,需要核实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国有土地使用证建

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看“六证”是否齐全、有效。特别要确认所购房屋是否在本土地证范围内,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上是否有本栋楼号。

此外,消费者在签订购房合同前最好向业内律师咨询,尽量做到权 利与义务对等公平,在合同中要注明开发商履行各项义务的期限及违约责任,并将开发商在宣传中明示的事项 写入合同,警惕”霸王合同”。另外还要注意房产证的办理,由谁负责办理,进一步细化约定。消费者在购买二手房时,要注意查看转让房屋必须具有的房屋 有权证(民建私房,需提交国有土 地使用证);所购房屋的卖房人是否是产权人(房产证所有权人和身 份证是否一致)集体土地上的房产是不允许转让的。二手房销售时 要两证齐全,房产证和土地证的办 理时间和方法要明确。

第6篇:警惕网络陷阱

警惕网络陷阱教案

主备人:王晓生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网络知识。

2. 体会网络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 养成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 4. 提高对网上信息的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的有关事例和数据。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小刚同学遇到一个难题,她的妈妈去国外出差了,他十分想念他的妈妈,你帮他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见到他的妈妈,并与妈妈亲切交谈?(学生就会直接说到网络、或其他的方法?让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一个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生活》,全诗只有一个字:网。生活中复杂的关系像网一样, 像网一样充满着未知。当然,这是诗人对生活的提炼。

现在,一个真正的网出现了,互联网,它以雨后春笋的速度成长起来,它给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它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它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时代,了解网络的作用。

二、认识“网络时代”,了解网络的作用。

同学们你对网络有哪些了解?平日你了解人们都用网络干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联系具体事例交流:查阅资料、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看动画片电影、买东西等等)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谈体会,体会网络的重要作用。

是啊,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和网络息息相关,老师平日讲课就有很多资料需要从网上查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段录象,请同学们仔细听、看,思考你对网络又有哪些了解与感受?

(播放网络重要性的动画课件)让学生交流了解到什么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在网络中,世界仿佛变小了,不经意间,我们就能跨越千山万水;利用网络,我们的眼光变远了,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回想过去,畅想未来。生活在网络时代,只要我们合理利用网络,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精彩,更丰富,更快乐。

三、警惕网络陷阱活动过程

活动一:同学们你们平日都用网络做什么?(交流)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有关调查结果:展示本班学生利用网络情况调查问卷。(据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上过网的占37.7%,没上过网但想上网的占40.8%。

据抽样调查,其中有62%的人玩网络游戏,54.6%的人去聊天室聊天,其次是48.6%的人使用电子邮件查找学习资料。

青少年学生上网目的是好奇心、虚拟聊天、刺激游戏、甚至到网吧游戏,陷入了网络陷阱里。 有的人沉迷于网络忘记了学习,有的人在网络中忘记了现实生活,网络陷阱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活动二:分析案例,引起思考

1.教师引导: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一些有关青少年遭受网络陷阱的案例,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如上网玩游戏成瘾,网上浏览不健康文字图片等等。) 2.新闻连接:

教师补充资料《危险的网络游戏 》、《荒唐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疯狂盗窃通讯电缆》(网吧)、《沉迷网络少年聚众群欧》,学生交流,畅谈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进行反思,网络带来的危害。 活动三:学生交流、结合上述事例评价自己的上网行为。

上网也是有节制的,谁来说说网络陷阱带来了哪些危害?(讨论交流)(信息卡)

一、网络上瘾,影响身心健康。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性格、心理和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若长期沉缅于网上虚拟世界之中,会受到“网络鸦片”的毒害,难以自拔,出现网络病症,“网络上瘾症”就是近些年出现的医学名词,患者过度依赖网络,甚至如同酗酒、吸烟一样,在下网后会出现精神萎靡、身体不适等症状,损害身心的健康成长。据调查对象反映,自上网后,视力明显下降,胸部、腰部经常疼痛。另据统计:上网的青少年学生中,约有62.9%的中小学生出现了个性化情绪,20%的中小学生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中小学生与家人、朋友疏远,5.1%的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二、网络中的部分不健康网点,会腐蚀青少年学生思想。

因特网上有许多以色情、暴力、政治反动等为内容的灰色信息,成为青少年寻找刺激、猎奇的场所,这些不经过滤的信息完全暴露在青少年学生面前,由于他们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有的学生看了暴力内容之后,就产生在校内校外试一试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有的学生进了政治反动网站之后,就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偏激、反叛的看法。这样,导致品质畸变,人格扭曲,追求低级趣味,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影响学习兴趣,导致荒废学业。

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据一数据,90%的青少年学生上网不是在学习,而是沉湎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严重影响学习的兴趣,不少人一上网就玩《传奇》或找所谓的“知己”,甚至产生早恋或越轨行为,一女生说她迷上聊天后,脑海里总是惦记网上的蒙面人,推测着他的性格、人品,猜想着他的语言真实性,甚至还得挤出时间与对方相会,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厌学、逃学。

四、诱发青少年学生犯罪

1、上网使青少年学生滋生开支的“黑洞”,极易诱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

2、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网站网页的不健康内容,使已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学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分不清真善、好恶,致使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淡化,从而导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网上交友不安全或不健康。

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通过问卷分析,青少年学生与网友见面的占11.5%,从不见面的占56.3%,偶尔联系的32.2%。网上交友都是在“背靠背”的情况下进行,易使青少年学生产生说谎、虚拟的心理反映,与网友见面潜在着极大的危险性,山东烟台市就曾发生过五名高校大学生与网友见面遭抢窃与杀害事件。因此,网上交友不慎极易使青少年学生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另外,网上聊天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人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产生“网络孤独症”。

教师引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了网络是一把双韧剑,给人们提供信息的同时,也把危害带给了人们,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同学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网络。我们要拒绝这些网上不良行为,做到健康上网。

活动四:制定网络公约

1. 教师引导:为了同学们做到健康上网,避免网上的陷阱,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请你献计献策小组

讨论,制定《网络文明公约》,拒绝网络陷阱。 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写电子邮件的时候,要有礼貌。 要请爸爸、妈妈一起去上网,把网上好玩的事告诉他们。 上网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时间过长会影响学习和视力。 不要与从未见过面的网友约会,见面地点选在公共场所。 不要把自己的地址、电话、学校班级情况告诉网友。

未经网站人员许可,不能使用网站上的图片、文字,不能随意下载文章、音乐、图片,以免侵犯他人著作权。

受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尽快删除。 看到可疑的站点或邮件内容,马上离开。

不要不网上使用的密码、名称告诉朋友,以免别有用心的人冒用你的名字。

在公共场所上网时,如学校等,离开后一定将浏览器关闭,以免别人使用你留下的个人资料。 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班齐读并交流。 公约内容如下: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师生总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看我们头脑是否清醒。含苞欲放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分辨真伪善恶,分清是非曲直,避免遭受网络陷阱。同时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让网络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花园,展翅高飞的天空。

第7篇:危险,网络求职警惕招聘陷阱

3月的春季天气还很寒冷,但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找工作,投简历却是进行的如火如荼。毕业季即将来到,许多省内的招聘网站的春招也陆续拉开帷幕。据了解那些信息范围广,更速度新快的人才网站尤其最受欢迎。网络招聘求职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鸣人网的资深顾问金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21世纪时是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广,讯息传递速度之快,是任何传统媒体或者媒介所不能及的。

2.大学生或者是求职者往往都没有收入,而通过网络求职,发布简历,可以减少求职过程中的时间、金钱、资源的浪费。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网络招聘省钱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3.互动性强,网络求职招聘是一个需要双方互动交流的方式,求职者可以根据网络上对公司和应聘职位的介绍,对其有一个大致了解。而招聘者也可以通过投递的求职简历,对求职者进行一个大致的筛选,完成初步面试。

不过通过招聘网站找工作,很有可能个人信息泄露。所以鸣人网资深HR金先生提醒大家,求职者在投递简历的时候,要选择一些比较正规的网站,而在应聘时,也需要多留心眼,谨防就业“陷阱”。

第8篇:坚持群众路线警惕“塔西佗陷阱”

摘 要: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存之本,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兰考县的脱贫实践工作为例,展现兰考新一代领导干部继续将以“做好人民的公仆”为代表的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带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兰考的脱贫实践既为全国脱贫工作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又深刻凸显了坚持好群众路线、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我们做好党政工作的重大意义。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须牢记群众嘱托、关心群众诉求,时刻警惕“塔西佗陷阱”,将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小事落到实处,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关键词:群众路线;塔西佗陷阱;脱贫攻坚

一、“塔西佗陷阱”的内涵及在我国的提出

“塔西佗陷阱”本是西方的一个政治学定律,最初由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这一名词的通俗解释是指当公权力的公信力遭遇危机之时,即使讲真话、做实事也一样不被大众认同。

这一名词在我国曾于2014年3月18日由总书记在兰考县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提出这一名词,既是对我国现时党政工作的认识和反思,也是对党员干部日后工作的警示和告诫。总书记指出,虽然我国现今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也存在着值得我们警惕并亟需解决的问题。[1]目前在我国,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上。一些干部在工作中未能走好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还比较薄弱、工作作风还不够纯洁、干群感情变淡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我们及时矫正和治理,否则就会使党员干部工作脱离群众的问题日益扩大化,进而危及到我们党长期树立起来的公信力,威胁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二、坚持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一)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分析法的要求

认识矛盾需要深刻全面、立足实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更有特殊性,社会发展是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和承认矛盾、解决矛盾,又要分清矛盾的性质及其不同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

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国情的科学把握与定位、制定出科学方针政策的过程也是对我国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过程。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认识我国存在的各种矛盾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积极投身于广大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去。全体人民的生活和实际就是党和国家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是源头活水,也是党员干部工作智慧的源泉。

(二)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要求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民心向背决定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员人数在群众面前始终是少数,没有群众的支持,党的任何目标都将无法实现。[2]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人民之所以选择和支持党的领导,就在于人民相信党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广大党员干部决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嘱托,一定要坚持好群众路线,维护和巩固好鱼水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阶级性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代表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最鲜明的属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也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即始终代表人民利益而?o自身的特殊利益。坚持群众路线,在工作中切实为人民谋福利,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阶级性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鲜明体现。

三、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打赢兰考脱贫攻坚战

(一)“精神高地”与“经济洼地”的矛盾

历史上的兰考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灾害主要表现为“三害”――风沙、盐碱和内涝。建国时期,在全县的97万亩耕地中,低洼易涝地和沙碱地的数量就有45万余亩,整个县域的粮食平均亩产仅有38.5公斤,这样低的粮食产量是几乎不可能满足当地人民生活的,土地荒弃、百姓四处逃荒在当地十分普遍。

1962年焦裕禄同志在兰考任县委书记,下定决心带领和帮助兰考人民治理“三害”。任职期间,焦裕禄同志深入农户,带领群众一起排查灾害根源,群策群力共同寻找治沙、治碱、治水的具体措施。在当地任职的四百七十余天当中,当地灾害治理成效显著,同时也铸就了不朽的焦裕禄精神,而兰考也因作为“精神高地”在全国闻名。[3]之后,兰考人民继续同灾害作斗争,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三害”虽除,但贫困依旧是当地难以摆脱的标签。2002年,兰考又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这座精神富有的小城始终过着“要饭”的生活,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干群合力――“三年脱贫、七年小康”

2014年3月,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总书记将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县这个焦裕禄同志曾经任职过的地方作为联系点。这一年之中,总书记两赴兰考指导工作,面对焦裕禄同志生前曾立下的改变兰考贫困的誓言,总书记也为兰考的发展寄予了殷切期盼。他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焦裕禄精神学好、学实,努力解决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带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同年5月,在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县委书记王新军也就兰考守着焦裕禄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却在经济物质上迟迟发展不起来的现实发出了令人深思的“兰考之问”,反思并告诫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将焦裕禄精神学到位,要真正关心群众生活,带头走在群众前列。面对总书记的期盼和当地群众渴望摆脱贫困的强烈诉求,兰考县委、县政府立下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军令状。

1.扶贫“三步走”

扶贫第一步,着力解决思想贫困。第一是变干部思想和作风。长期贫困、坐等国家救济的思维一度弱化了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也难以将焦裕禄精神真正学深、学透。兰考县委认真听取并贯彻总书记在当地调研期间系列讲话的重要会议精神,会后集中开展了对县乡村三级上千名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通过重新回顾记录焦裕禄同志事迹的相关书籍和影片、开展整“四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专题讨论会等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和纯洁作风,认真领悟群众路线的真谛,明确党员的责任和宗旨。第二是变群众思想、扶困难群体脱贫之志。针对许多困难群众“穷惯了”、“穷怕了”、习惯于“坐、等、靠”等的思想通病,兰考当地一方面通过对基层群众开展扶贫动员会、自主创业知识讲座活动等来调动困难群众摆脱贫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和贯彻焦裕禄同志务实进取的精神,为群众做好表率,鼓励群众勇于创新,自力更生寻找致富出路。同时,还对率先实现脱贫致富的群众给予表彰和鼓励,通过举办致富经验交流会,依托榜样力量帮助困难群众进一步激发渴望脱贫的内在动力。

扶贫第二步,精准扶贫。第一,因村派人真扶贫。2014年6月,三年脱贫攻坚计划确定伊始,兰考在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过程中识别出全县贫困村共计115个,后又从县、乡两级抽调出345名优秀后备干部调整加入到这些贫困村的扶贫工作队中,实现了帮扶责任人在各贫困村、贫困户当中的全覆盖。选人用人方面,还通过评选表彰和提拔一线扶贫工作干部和标兵来进一步激发各驻村干部做好扶贫工作的积极性。经过三年的实践,各村户的贫困问题不仅得到有效解决,干部作风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第二,找准产业拔穷根。产业发展不起来、村民就业渠道狭窄、经济缺乏支撑是兰考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由于各贫困村、户的情况各有差异,当地在扶贫工作中因村、因户施策,制订了12项不同的具体帮扶措施。各地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陆续发展起了养殖业、果蔬种植业、民族乐器制造业及木材加工业等多种产业,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灵活就业,收入得到极大增加。第三,巧用资金助脱贫。一方面兰考通过下放扶贫资金审批权以放活资金使用效率,将扶贫项目交由乡、村自主决策,再由县级部门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这种项目资金分配的运行方式让村民握住了扶贫工作运作的主动权,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不断进行金融改革,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建立企业风险补偿基金、为困难群众提供政府贴息贷款以及医疗、教育、务工补助等,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便利而有保障的金融服务,也为群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4]

扶贫第三步,“回头看”工作,确保扶贫成效。扶贫攻坚计划实施过程中,兰考专门成立督察调研队、建立贫困对象的动态监测机制等,对扶贫对象和脱贫群众进行实时监督和再次摸底认定,以保证扶贫工作精准到位、困难群众实现真脱贫。此外,为保证贫困村户脱贫不返贫,还为脱贫群众提供保险、大学生教育补贴和产业帮扶资金等。

2.扶贫精准、成效显著

三年来,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的实施,兰考的发展面貌有了巨大改观。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民收入不断增加和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等方面。2016年,兰考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4%,高达257.6亿元,增长速度在河南省直管县中排名第2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实现了大幅提升,分别为21124元和9943元,较3年前各增加了10164元和4297元。城镇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兰考主城区建成了省级文明和生态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农村地区环境优美、道路通畅、广播电视全覆盖,各项公共设施应有尽有,居民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都有明显提升。

3.脱贫摘帽、齐奔小康

2016年底,兰考全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扶贫攻坚计划伊始的2.3万户、7.7万人减少到1047户、3127人。2017年初,当地综合测算贫困发生率低至1.27%,符合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在2%以下即可退出的标准。[5]2017年3月27日,在郑州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兰考成功实现贫困县的脱贫“摘帽”。

从兰考的脱贫实践中可以总结出,当地顺利实现脱贫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兰考新一代领导干部对焦裕禄同志踏实苦干、一心为民精神的传承,在工作中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并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最终干群合力,顺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其次,这些成就的取得和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的坚守也是分不开的,从昔日治理“三害”到今日脱贫摘帽,兰考每前行一步都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与群众血脉相连这一根红线。虽然今日的兰考已经实现了脱贫,但这绝不是终点,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以及总书记的殷切期盼下,全县人民还需鼓足干劲、继续努力,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为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兰考贡献。

四、结语

一度处于经济洼地的兰考县现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长期贫困到迅速实现脱贫摘帽,完成这一具有示范性意义的转变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秉承了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兰考的脱贫实践也表明,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群众联合才能汇聚成最强大的力量,依靠和团结群众才能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逐步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的重要法宝,更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和抛弃的传家宝。[6]当下,虽然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还要居安思危,警惕“塔西佗陷阱”,坚持好群众路线,不断做好群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我们党长期树立起来的公信力,打牢党的执政基础。

参考文献:

[1]?w义.习近平提“塔西佗陷阱”有什么深意[J].领导文萃,2016(01):30-33.

[2]许耀桐.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认识[J].理论探索,2013(04):5-10+13.

[3]刘雅鸣,李亚楠,宋晓东.“精神高地”走出“经济洼地”[J].新湘评论,2017(17):14-17.

[4]杨志海.金融扶贫加快兰考脱贫致富[J].紫光阁,2016(01):46-47.

[5]河南省兰考县在全国率先摘掉贫困帽子[J].行政科学论坛,2017(09):2.

[6]张士海.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中州学刊,2013(12):19-23.

第9篇:党课讲稿--警惕自由主义陷阱

习主席说: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是党和军队的离心机。在现实工作中,不少年轻官兵在对制度规定、组织决议或上级指示不理解时,确也有开口言自由、闭口谈权利的,而在面对诸如自由、权利这样“伟光正”的词语,也有不少基层干部认识不深,反驳乏力的。为此笔者梳理思考,就自由主义的表现、危害及其假象与大家作以交流,希望有助于大家加深自由主义的认识,避开自由主义的陷阱。

一、自由主义的三种表现

现象一:有人在讲一些错误的言论,丑化历史英雄、传播消极情绪、破坏内部团结,哗众取宠、吸引注意。旁边站着一个骨干,但他不吭声、不反驳、不劝告、不制止。为了表面的和谐,丧失了基本的原则,这是自由主义。

现象二:涉及个人利益,跟组织胡搅蛮缠。耍脾气、闹情绪,要挟组织,说不解决问题,就无心服役,思想出现波动,工作丧失动力。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个人意见第一,不服从组织决议,这是自由主义。

现象三:自以为兵龄长、资历老,自由散漫、作风稀拉,办事不认真、工作无标准。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也不想改正,还振振有词:“哪能人人当优秀?哪能年年当优秀?我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

这也是自由主义。

二、自由主义的危害

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名篇:《反对自由主义》里,毛主席一共归纳了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以上三种。

为什么以上现象一直存在?为什么毛主席反对,习主席也反对?为什么毛主席头疼,习主席也头疼?

自由主义会滋生腐化,导致思想堕落。毛主席说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团结、军队令行禁止的有力武器,而自由主义呢?却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内和军队的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

自由主义会破坏团结,阻碍组织建设。毛主席讲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好比左腿想往前,右腿想往后,各行其是是要摔跟头的;如果两个胳膊再有自己的想法,人更是要瘫痪的。革命军队如果滋生了自由主义,就会丧失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政治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群众发生隔离。从客观上讲,这会削弱我们的战斗力,是敌人希望看到的。

究其根本,自由主义的来源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往往既有害于集体,也有害于个人。自由是因为自私,但自私并不能保证“自利”。即便是逐利的商人,哪个成功企业不是以服务他人为目标,顺便成就自己?若自由主义泛滥,自私自利性主导,去投机倒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样的自由看似是在逐利,其实正走向倒闭。我们的工作也一样,有的官兵小账算得明明白白,倒是大账稀里糊涂,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却断送了个人前程。所以,于公于私,自由主义都是有害的。

三、自由的假象

自由是什么?有人说自由是选择的权利,不对,自由是选择的能力。别人说,交保护费,否则打你,这时你没得选,你不自由;而别人诱导你、欺骗你、操纵你、榨干你最后一滴油水,你虽然钱包空空,难道竟体会到自由?

(一)消失的水果

比如桌子上摆满水果,有香蕉、苹果、西瓜、菠萝,你想吃什么吃什么,你开心,你有选择的自由。

如果我把其他水果都撤走呢,只留下苹果呢?再告诉你,想吃红的吃红的,想吃青的吃青的,想吃大的吃大,想吃小的吃小的。你觉的也还好,你依然有选择的权利。

现在我把其他苹果也撤走,只留下一只苹果,我告诉你,你可以选择吃或不吃,你觉得还自由吗?

橘子在茶几上,猕猴桃在客厅里,菠萝在厨房,你为什么不去取?还有,把我的篮球放下,那不是西瓜。

所以,自由是什么?不是你自由的感觉,不是选择的权利,而是有发现选项、甄别选项的能力。

(二)自由的代价

再举个例子,之前流行过的“卖茶女骗局”,主角就叫小艾吧,网上美女先跟小艾聊天,用设计好的脚本、话术取得他的信任,然后情节发展,他们互生好感。出现转折,天灾人祸,美女说家里茶叶滞销,需要寻求帮助,人家不跟小艾借钱,相反还送他茶叶,可怜兮兮的求他支持或推广。小艾哪儿懂茶呀,但他怜香惜玉,他男子气概。他自己喝、给亲戚送、请朋友买,他胸脯拍的震天响,心甘情愿做推广。

骗子遥控他的行为,甚至操纵他的情感。直到小艾人财两空,也不能否定以上行为都是他自己的自由选择,没人强迫他。只不过,在小艾选择时,所有的正确选项都被伪装或隐藏,他看不见而已。

(三)自由的错觉

自由是选择的能力,而不是选择的权利。你可能会想,我才不会那么傻。其实谴责受害者,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你也怕被骗,所以你觉得小艾傻。

但怕也没用,虚假的自由感无处不在。哪怕是去超市买菜,优美的音乐,缤纷的色彩,商务式的标准微笑,氛围先营造好。你一进超市,会看到减价大促销的招牌:我家很便宜、此刻很便宜,第一次暗示。超市每天卖最多的就是菜,所以菜在最里面,你要路过食品区、玩具区、日用品区,但凡你看到的,都可能是你购买的,第二次套路。买菜的你大概是饿了,菜品旁边通常是熟食和糕点,你闻到食物的香气,口水直流,食指大动,你不知道那是专门为你准备的、化学勾兑的气味,第三次刺激。

现在你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碰到的,都是被设计好的。最后,你抱着孩子的玩具、媳妇的纸巾、花哨的零食糕点,以及一颗小葱,你依然要坚持说,这是你购买的自由吗?

好吧,商家誓死捍卫捍卫你购买的自由。

大家喜欢被洗劫一空的自由吗?喜欢吃了闷亏而不自知的自由吗?喜欢被耍的团团转、还开心的像个“三十岁孩子”样的自由吗?如果说我们都不喜欢,那为什么会有人并不全面的认识自由、并不深刻的理解自由、并不真正的认同自由,却依然在为自由主义摇旗呐喊呢?

他们推崇的到底是自由,还是自由带给他们的利益呢?

四、叫不醒的假寐者

迁回现实,回到最初的三个现象里。

现象一:碰到错误言论不反驳,不制止。他理论功底不扎实,说不过人家,弄不好还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就算能说服,他还要明哲保身,怕被人记恨。所以他支持自由,让他心安理得、偷懒的自由。

现象二: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不给糖果就捣蛋,借口自由对着干。他没有发现自己不智慧的智慧,“现象一”里的人发现他的错误也不同他辩论,导致他三观长期扭曲。在他眼里,组织是为他服务的,是达成他个人利益的工具。哪有被工具牵着鼻子走的道理?他今天跟组织讲自由,明天跟单位讲权利,只要对自己有利,他能玩出各种把戏。

现象三:自由散漫,得过且过。他混成了老资历,到了事业瓶颈期;他出现工作倦怠,很难从工作中获得新鲜感、成就感和喜悦感;或许他压根就是被工作打怕了,他认输、逃避,开始追求舒服、安逸。他说这是他行为的自由,我们知道这是他心安理得的借口。

陷入自由主义陷阱而不自知是可怜的,而陷入自由主义陷阱后依然装睡的人是可恨的。我们愿意搭救自由主义陷阱里的自救者,却很难唤醒自由主义陷阱里的假寐者。

五、小结

(一)自由主义既有害于集体,也有害于个人。

自由主义源于自私自利,它会腐蚀组织、松散集体、使军队丧失战斗力。而且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证,一味自私自利,最后也会葬送个人利益。

(二)自由不是选择的权利,而是选择的能力。

想要自由,必须头脑清醒,目标清晰。被愚弄的行为、被操纵的情绪,看似自由,其实只是陷入自由的陷阱而不自知。

(三)很多时候人们不是热爱自由,而是热爱“自由”带来的好处。

诉求利益时,自由是理直气壮谈判的筹码;懈怠、懒惰时,自由又成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和自我合理化的解释。

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自由、理解自由,才能真正的获得自由;只有对自由主义的陷阱有一定警惕,才能最终获得自由带来的长远利益。

以上,是我对自由主义现象的一点思考,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电影绿野仙踪影片分析下一篇:学生营养餐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