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见

2022-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见

对县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当前制约城乡学校校长及教师工作交流的原因入手,简要介绍了当前县域内校长及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方式,旨在加强城乡校长及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转变当前教育二元化发展态势,从而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轮岗交流;校长;教师;教育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有助于实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目标,从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城乡教师队伍。教育部明确提出,在三至五年之内,推进城乡一体化校长及教师交流制度体系建设,以便于未来将其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现阶段,我市已经开展城乡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我市广大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但在实际交流活动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交流轮岗工作的效果。

一、当前制约城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原因分析

构建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硬件投入的均衡,只是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范畴,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才是决定学校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了很好的尝试,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一)城乡地域的限制

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是通过到农村任教服务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两种形式来实施教师城乡交流的。由于学校设置、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造成教师交流规模小,期限短,难以实现长期轮换,缺少长期性规划等特点,使得开展教师城乡交流工作的象征意义大于現实意义。

(二) 教师积极性不高,安于现状

教师及校长在轮岗中的主观问题较多,诸如生活上的不便,家庭与事业间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环境,新同事沟通上的障碍等。这些主观因素是当前影响轮岗交流效果的主要原因。校长方面,轮岗交流的校长需要挂职一段时间,在挂职期间内,极有可能导致校长交流后无法继续担任校长职务,因此一些校长主观上不愿进行轮岗交流。这样势必会造成多数教师的参与交流积极性不高,安于现状与不得不服从行政管理的心理矛盾,不利于交流工作的开展。

(三)交流面窄,收效有限,实际效果不大

1.人数规定的局限性。按照规定,每年教师交流不能少于10%,如果一所学校教师只有20人,那么交流的人员就不能少于2人。无论是派出方还是接受方,交流的层面都过窄,意义不大。

2.校际交流的局限性。目前,我市县域内的校长、教师城乡交流多局限于三种模式:一是镇中心校←→村完小;二是村完小←→教点;三是镇中心校(市区学校)←→镇中心校。第三种模式的效果较好,而前面两种也只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3.缺乏领军人物,不利于交流协调。目前我市城乡交流还是仅限于教师层面,缺少骨干教师和中层领导。再者,参加交流的教师没有领导挂职带队,缺乏互动平台,对所在支教(交流)学校有什么需求、建议,不方便与校方交流沟通,也不利于教师、中层领导的历练,特别是对学校管理人才储备是一种缺失。

(四)政府层面的政策、资金支持

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国家的长期教育规划之一,可以说,我国校长及教师轮岗交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工作之中,轮岗交流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交流教师的切身利益、学校付出的成本、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方方面面。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的外因,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增强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才是关键。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新的问题将会不断出现,就会影响教育的稳定与发展。

二、突破现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一)打破地域限制,推动城乡交流

1.打破城乡地域限制,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加强学校与教师的参与交流。城乡学校各有优势,在轮岗交流过程中,应秉持平等原则,谨防校长及教师出现城市中心主义、城贵乡贱等极端想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之中,可根据地域划分轮岗交流区块,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城乡学校作为轮岗交流范围,城乡之间相互进行交流,从而实现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目标,促使教师在轮岗过程中达成优势互补,进一步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针对农村学校校长及教师轮岗交流过程之中的实际困难,笔者认为应提高农村任教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出台对其的优惠政策,提升农村教师的基本素质。另外,针对当前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学校和区域,上级教育部门可建立兼职教师、跨校教师等应急策略,以保障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在校长及教师轮岗交流前,应详细介绍关于轮岗教师的实际要求、教学内容、薪资福利、管理要求等相关信息,并形成书面材料,使轮岗校长和教师充分了解轮岗交流的实际情况,调动其轮岗交流的积极性。

(二)增加交流人数,实行挂职参与管理

在保证每年教师交流不少于10%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交流学校和教师数,构建交流团队,通过推进城乡教师区域互动、学校团队互动、师徒结对互动的方式,大力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同时,试行双方中层领导挂职锻炼。中层领导于学校而言十分重要,在中层领导中开展轮岗交流活动,促使城乡学校中层领导了解其他学校的实际情况,使其相互借鉴对方的优势,克服自身的管理缺陷,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另外,还应开展学校领导班子的交流活动,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整体到其他学校交流和学习,进而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沟通的平台,促使双方学校在领导班子的交流活动中共同成长。

(三)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员流动机制

目前,教师在学校之中工作,其人事关系和岗位均隶属于学校管理,一旦教师无法胜任其岗位职责或在工作中产生职业倦怠,或者是工作疲沓散漫,安排工作先讲条件,讨价还价,学校至多只能对其进行谈话教育,很难将其调离或进行其他处罚。我们不妨学习其他省市的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讨人事管理方法,尝试实施“市管校用”改革,即市教育局负责教师人事关系的统一管理,学校负责教师的使用,突破人事关系对教师工作的限制,并提高教师管理水平,有效实现“教师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岗位能升能降”的目标,对教育发展及教师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四)落实交流教师的奖励激励机制

如前文所述,在校长及教师城乡轮岗交流活动中,校长和教师的主观接受程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应建立相应的教师轮岗交流奖励机制,以激发教师的轮岗交流积极性,并加强对教师实际生活情况的了解,对于一些具有客观困难而难以轮岗交流的校长与教师,可酌情免其轮岗交流。

在校长及教师城乡轮岗交流过程中,轮岗双方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其个人心态、家人看法、工作人事环境等相关因素产生巨大转变,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校长和教师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予以干预,从而避免教师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的问题,另外,在客观方面,应加强农村轮岗教师的津贴及补助,以减小城市工作对农村教师经济上的影响。所以,制定和落实交流教师的奖励激励机制(包含各项优惠政策)成为提高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效益的關键。

(五) 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为交流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乡镇农村学校一般来说远离市区,不论是工作生活条件还是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来说都比较艰苦和贫乏,这也是城区学校教师不愿下乡交流的一个因素。在制定和落实城乡交流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学校生活和工作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试想,当薄弱学校的环境得到改善时,当薄弱学校教师(包含交流教师)的待遇及其他方面(包括专业发展)得到改善时,当薄弱学校教师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与体面时,那么教育不均衡问题还会如此之多吗?

三、未雨绸缪,统筹规划,做好应对实施校长、教师城乡交流可能引发的各种新问题的研究,寻找解决策略,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

第一,因为教师频繁地参加城乡交流,教师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教师之间的换岗交流虽然有利于双方能力的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发展。师资队伍的频繁流动也会对学校历史传统的形成和教育教学质量构成冲击。这主要体现在城区学校层面,尤其是学生及其家长往往会对新来的轮岗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所担忧,从而产生种种不满,甚至会向学校施加压力,教师轮岗交流造成的这一问题应予以解决。

第二,交流教师付出的成本增多,如何消除他们由此产生的焦虑、抵触、消极应付心理?

第三,如何真正落实“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等优惠措施,使教师尤其是到薄弱学校去交流的教师真正安下心来工作?

第四,交流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进行考核分配更合理?这也是摆在各交流学校校长面前的一大问题,处理不当,将严重打击交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不利于今后交流工作的开展。

总之,实施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各种政策、各种机制、制度的制定,必须多从学校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要符合本地实际,充分调查论证,稳步推进,力戒急躁冒进。

【参考文献】

[1]孙刚成,翟昕昕.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03):21-24.

[2]夏智伦,刘奇军,汤毓婷.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5(03):1-10.

[3]姜超,邬志辉.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类型、评价和建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80-85.

[4]马文起.县城内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交流轮岗障碍与对策[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03):79-81.

作者:农朝安

第2篇:稳健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策略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策,湖南省委第十届九次会议相应提出了“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举措。为切实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湖南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湘教发[2015]51号)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统一认识,精心筹划,稳健实施。

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对于推进优质校长教师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对于教育人力与智慧资源的均衡分布,对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融合互补,对于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实践的灌注,对于同劳同酬的基本均衡,对于校长教师职业倦怠和身心惯性疲倦的消弭,对于人的内在深层履职责任及其意识的激活驱动等教育软实力的全面均衡提升,意义重大,势在必行。然而,由于当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的岗位设置,以及学校规模、特色及其差异等客观实际错综复杂,启动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牵一发而动全身,注定成为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工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顺利圆满实施并科学有序推进,笔者不揣简陋,提出策略思考如下,以收取抛砖引玉之效。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是交流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要顺利开展,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事前,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域内各类学校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具体来说,一是各校的人员情况,包括校长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及经历,还应了解每位交流校长教师的心理状态、家庭状况等;二是各校编制、岗位设置情况,交流学校现有编制、岗位设置总数多少,实际使用了多少,是有空缺还是富余超出,必须全面掌握;三是学科、骨干教师配置情况,本地域内各校现有哪些层次的骨干教师,各学科教师配置了多少,有哪些强项、特色和突出特点,还有哪些学科师资弱、骨干少等等。

只有全面了解相应情况,制定方案时才能有的放矢,增强其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二、部门协调、灵活施策,是交流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时,除了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开展此项工作外,还应主动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争取最大限度的宽松政策。一是编制部门,在严控总量的情况下,对校长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少量超编现象应予认可,但可要求其逐步消化到位;二是人社部门,由于岗位设置,在校长教师交流过程中,不可能有绝对对等的岗位适用,那么人社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保留交流校长教师原有的岗位级别,以达到稳定人心的目的。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过渡办法。同时,对农村、薄弱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的岗位比例要有倾斜等。另外,教育部门在办理交流校长教师调配手续时也应自主进行。所有这些,人社部门都不能人为设置障碍;三是财政部门,在保障现有各项政策待遇充分落实的情况下,还应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解决交流校长教师的交通、住宿等一些特殊问题,对开展此项工作积极、确有成效的学校要给予奖励等。总之,只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措施,交流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三、营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是交流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

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要尽力认真地当好东道主,从大处着手,从细处着眼,满腔热情、无微不至,为交流校长教师提供尽可能圆满的工作生活便利,把他们当做客人,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本校校级领导和教师很快就会和交流校长教师成为工作生活上的知音、朋友、亲人。交流校长教师生病或遇到困难,校领导、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嘘寒问暖、款款情深。学校应倡导本校教师主动听课,通过结对子、集体备课、深入教研等活动,让交流校长教师把各自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传授给本校领导教师,促进本校领导和教师的专业快速成长。对交流校长教师的尊重和关心,让交流校长教师萌生亲近感、归属感、欣慰感。这样长此以往,交流校长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把交流服务的学校当成自己的学校,相应减少了“打短工”的潜在负面意识的滋生、干扰和影响。

四、目标引领、多措并举是交流工作的原动力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以激励和引导为主,综合运用经济待遇、培养使用、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优惠政策,引导校长和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轮岗工作,激发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消除校长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身心疲惫感,不断激发其内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提高校长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应坚决杜绝运用行政措施简单生硬、粗暴强制交流的现象发生。

例如《意见》中所提到的“在职务评聘工作中,要将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累计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的重要条件。城镇学校交流到乡村学校、优质学校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教师,表现突出且符合初、中级职务晋升基本条件,在交流后的学校有岗位职数的情况下,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原有的教师职务及岗位细分等级予以聘用。优先任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且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担任校长。”还有“在工资福利、培养培训和表彰奖励等工作中,要对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实行优惠倾斜政策。要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降低,且坚持在绩效工资分配中适当予以倾斜。优先保障交流校长教师使用教师周转房。优先安排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国培”“省培”和各级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对参加交流轮岗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坚持在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评选工作中予以倾斜。”等等,这些良好的政策都应一一得到落实。同时,学校要明确交流校长教师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将他们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履职绩效跟学校、年级、班级的进取目标打桩定位、捆绑落实。通过学校组织的系列活动,挖掘并有效发挥交流校长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拉近相互心理距离,增进师生感情融洽,进而合力提升学校的社会信誉度、美誉度。

五、严格过程管理、强化纪律遵循是交流工作的制度保障

为确保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落到实处,焕发学校新的旺盛生命力,对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实行科学严格的过程化管理尤为突出重要。一是学校要加强对交流校长教师的工作常态化跟踪,对交流校长教师的上课、辅导、坐班、开会、活动参与等常规工作落实情况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绩效等记录在案,进入业务档案。二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人事管理跟踪,定时不定时地对交流校长教师的履责情况跟踪考察,并将学校、师生、同事和社会反馈的信息予以客观综合,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档案,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经历纳入人事档案管理。

六、榜样示范,是交流工作顺利开展的催化剂

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善于发现典型。通过典型校长教师的座谈、事迹概括提炼、传经送宝等形式,激励交流校长教师与本校校级领导和教师,实现感染辐射带动一个甚至多个片区,把学校的发展由个别人关心、少数人操心变成大家用心、人人尽心的局面。对交流轮岗过程中涌现的敬业精神强、工作绩效显著的校长教师予以大力宣传,通报表彰,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热气腾腾的良好局面,让教书育人的菁菁校园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拓展延伸,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传播颂唱,一个又一个优秀的职业团队炉火纯青、迎风茁壮。

(作者单位:湖南省津市市教育局)

作者:杨天交

第3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见

河南省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

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定,合理配臵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以下简称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师资源使用效益为核心,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臵,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原则

推进县(区)域内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均衡。以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为目标,扬长补短,均衡合理配臵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统筹兼顾。要统筹交流与培养、使用与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求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平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科学有序。遵循义务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城乡、校际教师合理流动。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

(四)公开规范。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的公开制度,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平现象发生。相关内容在政府或教育部门门户网站公示并保存两年以上。

三、实施办法

(一)交流范围

教师交流轮岗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专任教师。在现所在学校连续任教达到6年及以上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轮岗。

校长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或6年后,原则上应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连续任职时间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延长。校长、副校长每次交流的年限按照职务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确定。

以下人员可不纳入交流范围或暂不纳入交流:

——男超过55周岁、女超过50周岁的教师,任职不满一届的校长可不纳入交流范围。

——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重大教科研项目的领衔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或患病并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可暂不纳入交流。

——已有两所以上其他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曾在农村学校工作6年及以上的城区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

对上述暂不纳入交流的对象,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确定。

(二)交流方式

县(区)域内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原则上在本县(市、区)公办学校进行。按照相关规定,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重点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县(市、区),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没有乡村学校的市辖区,重点推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交流原则上在暑假期间进行,交流人员应于每年秋季开学前安排到位。

1、指导性交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校长、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出校长教师交流计划,将应交流教师指标落实到学校,安排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交流,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交流时间一般教师不少于3年、校长不少于一届。

2、校际协作交流。根据多元合作办学等工作实际,以“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联盟学校”、“双向对口支援”等形式进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具体方案由合作学校制定,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实施。

3、城乡挂职交流。选派城区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同时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区优质学校挂职学习;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选派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城乡挂职交流工作分别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挂职交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4、个人申请交流。不在交流范围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优秀教师,本人自愿申请要求到异校交流的,经现所在学校同意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交流。

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校长、骨干教师一般在县(市、区)域内进行交流,普通教师一般在就近片区内进行交流。

上述骨干教师系指获得省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优秀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

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它交流形式并组织实施。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与交流制度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交流工作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交流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统筹安排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臵方案,适应和满足教师交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岗位聘用的需要,逐步提高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机构编制、人社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于教师交流工作积极给予政策支持。

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一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工资待遇制度、岗位结构比例、公开招聘、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考核评价、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新模式。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激励机制。各地要对积极参与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师,在评先评优、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等方面给予倾斜。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任职和参加各项评优评先活动时,有异校交流工作经历和业绩要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职称)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支教的经历。校长教师交流到异校工作,应保留其在原学校所聘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单位岗位设臵方案内,具备中、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资格未聘任相应职务(职称)的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可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由县(市、区)实行统一考核,对其中考核优秀的,可在同一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内高聘一级。对在农村学校工作满20年的教师,可优先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城乡之间或跨区域交流的校长、教师,在学校制定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给予倾斜。

(三)加强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切实开展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大农村学校体、音、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将优秀的年轻教师、特岗教师纳入培养范畴,建立符合后备干部成长规律的选拔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各地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供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

(四)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各地要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和师资均衡配臵的需要,及时规划、落实经费、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可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环境适宜、交通方便的地点,采取改建、新建、租借等多种形式,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并优先保证校际交流轮岗教师使用,切实解决参与交流轮岗教师的住房问题。

(五)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交流校长教师的生活、交通等补助,其待遇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辖市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负责指导本地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各县(市、区)具体负责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规划实施。各级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校长教师交流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及规划,建立交流轮岗工作长效机制。

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教育部门全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

编制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切实加强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落实好连片特困县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人社部门要在职称、岗位设臵与聘用、教师退休管理等人事管理政策方面做好衔接,支持校长教师交流工作顺利开展。

(二)提升交流效益。各县(市、区)要在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和分析校长教师队伍编制、岗位、职数、分布、工作年限等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学校开展交流工作。

选派交流教师的学校,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交流计划,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组织教师有序开展交流,努力帮助教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类困难。接收交流教师的学校,要热诚对待每一位交流的教师,尽快帮助交流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和文化,及时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交流教师的作用。不断提高师资配臵效益,重点组织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着力提高交流实效,避免“为了交流而交流”。

(三)强化政策宣传。各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臵的政策,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要引导校长教师充分认识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参与交流;要大力宣传和总结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四)加强考核管理。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组织开展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重要指标。各县(市、区)要加强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管理、考核、监督和检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交流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认真组织实施。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要根据文件要求抓紧时间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办法并全面部署,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第4篇:关于临桂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细则意见反馈

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讨论学习的

反馈意见

通过我校全体教师的学习交流,教师们对教师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细则意见纷呈,综合大家的意见,小结如下:

一、政策解读:

1.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实现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区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3.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

4.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

5.是建立“区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二、优点:校长教师轮岗盘活了薄弱校,促进教育均衡,促进教师发展 ,实现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域轮岗”,弱化教师的校籍,目的是让不同学校间的教师流动起来,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好的教育资源,校长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促进教育均衡的既定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校长的成长。毕竟,交流轮岗在一定程度上让校长、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重新找到了职业成就感,找到职业专业成长的舞台。

三、推动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可能遭遇的阻力

1.优质学校的家长反对

2.优质学校的校长有担心:派不好的去,会砸了学校的牌子;派好的去,自己学校发展怎么办?她既不希望把好老师交流出去,也不希望接收别的地方轮岗过来的差老师。基于对学校利益的保护,优质学校的校长可能将本校较差的一些教师冒充优秀师资轮岗到别的学校。在这种策略的驱动下,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教育公平的初衷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3.教师自己会有多重顾虑

(1)有些教师不愿意参加交流轮岗。

(2)一个教师不知道他的下一站将在哪里,就没有归属感,就成了一个过客。那些想成就事业的教师可能会另想出路,因为轮岗制使得他可能面临着多次搬家、面临着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和家人、面临着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被迫适应另一个自己并不情愿的新环境的问题和种种困难。 (3)还有些教师顾虑自己年纪大了,到了新环境中能不能适应,特别是有些优秀教师,怕到了薄弱学校,竞争不过年轻教师。诸如此类的担忧,也成为阻碍老师进行交流轮岗的阻力。

(4)操作层面尚有多种困难:教师轮岗制实行一定要谨慎。特别是要克服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

1.轮换谁?理论上来说,只有那些重点校优秀教师轮换到一般校或者薄弱校去才能体现出这项制度的优越性,因为薄弱校缺乏的正是优秀教师。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所有教师都6年轮换一次,那就没有意义。而且,这样将会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体水平提高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校长们将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培养上。因为校长也要轮换,而且轮换周期更短。既然都要轮换,他们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培养教师,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培养教师。

2.谁来决定轮岗的人选?学校的校长每年都要伤透脑筋决定选哪些教师轮岗。尽管上级主管部门可能会有一些“细则”来约束校长们的行为,但这必然给校长的工作带来麻烦,造成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使得校长每年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解决这些矛盾。

3.教师的个人权益如何受到保护?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支健康、稳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如果教师的个人权益得不到保护,教师不能决定自己的去留,那么,教师的劳动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就会下降。 政策已经出台了,对于各地教育部门、学校而言,当前的问题不是校长教师该不该轮岗交流的问题,而是怎么样去轮岗交流的问题。教师轮岗了,到新学校不适应咋办?既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政策,校长教师大范围的交流轮岗已经成为改革的大势所趋,那么校长、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怎么样去克服这些问题,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在轮岗的岗位上重新找到教书育人的成就感、荣誉感呢?教师在交流轮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师生适应、学校文化适应、积极性受到打击等问题,值得广大教师关注。好教师遇到差学生,师生之间如何更好地适应,师生之间的相互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在学生就学期间频繁调换教师,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教师适应学生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同学校的教师已经摸索出一套对于本校学生有效的方法,换到其他学校这些方法可能就难以奏效了,因为学风变化了,学生变化了,教学团队变化,指导思想变化了。因此,一个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到一个薄弱学校去教学,可能变成一个蹩脚的教师。

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沉淀形成的,教师轮岗制度必然对学校特色产生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学校的声誉因为优秀师资的轮岗而受到影响;二是学校的学科特色因为相关学科教师的轮岗而受到影响;三是学校校风因为教师的轮岗而可能发生改变。这些无形资产的流失其实就是优质教育的流失。由于教师轮岗制度而导致的平均主义,虽有利于均等,但同时又造成了整个教育制度的划一和僵化。而,对于教师而言,到了一所新学校,就面临着一种全新的文化氛围,比如有些学校教师之间走的比较近,年轻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研讨,而在另一所学校,学校的老师可能都比较独立,都是独自展开研究。

对于全职跨校交流,给出两点建议。首先,应该多一些“预热”的时间,考虑清楚自己在交流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充当的角色,以便工作有的放矢。其次,是对全职交流的定义,应该给“全职”一个保障,避免今后参与交流的教师和干部分心。到了差学校,工作积极性受挫,如何及时调整心态调节生活 , 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许多教师可能远离家庭,因无法照顾子女及老人而分心,使得教学效果变差;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许多教师可能采取冷漠的态度:反正不会在一个学校呆太久,从而减少了对于学校的忠诚;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一些教师可能被强迫轮岗,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消极怠工;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一些教师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权力的支持,使自己能够轮岗到对自己有利的学校……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有调查表明:“从教师轮岗情况来看,教师轮岗制度的执行在一些地方并不是很乐观,而且教师的负面情绪很严重。许多轮岗的教师都认为自己没有被重视、没有被尊重,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会被轮岗。很多教师都这样理解‘我被轮岗到差的学校,肯定是因为我在教学上的成绩不好或者是我肯定是在某些地方不小心得罪了校长,所以才被轮岗出去,我轮岗之后应该是没有什么好的发展了,这样还不如不当教师了。’还有一些女教师,非常不愿意轮岗到不如本校的学校去,跟校长之间也没法沟通,于是只能忍气吞声,特别委屈地去轮岗,而且她们当中有好多都是哭着收拾好东西,离开学校的。”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然轮岗不可避免,则不如既来之,则安之。要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适应新环境。当然,遇到很多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需要学校、校领导给予协调解决的,应当以正当理由提出来,比如说工资待遇上的显著差别,距离家里更远、无法很好照顾孩子老人的实际困难,应当通过与学校协商的方式积极进行解决。同时,对于教师而言,要把交流轮岗制作为一项义务,教师的流动是在聘任你的时候,已经规定的一种义务,而且他也是一种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而且,广大教师更应该认识到,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说,教师的流动增益其所不能,对自己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第5篇: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指导意见

东莞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粤府〔2012〕99号)、《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粤教师〔2015〕1号)以及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经征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财政局和市人力资源局同意,并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制定我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我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有序、规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不断优化校长教师队

1 伍结构,激发校长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校长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差距,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建立完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定期流动的刚性约束机制,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逐步实现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提供师资保障。镇(街、园区)域内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5%。

三、工作原则

(一)合理有序。引导优质学校校长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超编学校教师向有空编学校流动。校长和骨干教师一般在镇(街、园区)域内进行交流,普通教师一般以就近原则进行交流。〔优质学校与骨干教师的范围由各镇(街、园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统筹兼顾。坚持交流与培养、使用与优化结构相结合,统筹学校需求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兼顾交流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实际情况,保持校长教师队伍的动态平衡,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三)增进激励。通过交流,激发广大教师和校长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发挥优秀校长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不

2 断提高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校长的教育管理水平,努力消除教师和校长的职业倦怠感,不断增强教师和校长队伍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公开规范。公开教师和校长交流的办法、程序和结果,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平的情况发生。

四、交流范围

交流对象为我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含完全中学初中部)的校长教师(含合同制教师,下同)。小学原则上在同一镇(街、园区)内小学之间进行教师交流。初中学校可与本镇(街、园区)内公办中小学、民办学校或其他类型学校进行教师交流,或就近与周边镇(街、园区)初中学校进行教师交流。其中,公办初中学校之间的结对交流工作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东莞启智学校、东莞市体育运动学校暂不列入。

五、交流方式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各镇(街、园区)也可结合实际,创新其他方式方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重点是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市校长教师交流的主要方式如下:

(一)校长交流

1、交流类型

(1)校长期满交流: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副校长(包括书记、副书记,下同)在同一所学校(不含分校区,下同)连续任职满8年或2个聘期的,原则上需要交流轮岗。

(2)校长提任交流:新提任校长、副校长时,鼓励交流到其他学校任职。

(3)承办新校交流:受教育主管部门委托,近5年内负责承办新校(含分校、新校区)的校长、副校长,视为交流。

2、工作关系

以上第(1)、(2)类交流,人事、工资、组织关系须转入流入学校;第(3)类交流,承办的新校(分校)为独立法人的,校长、副校长人事、工资、组织关系可保留在原学校,也可转入新学校。

3、其他要求

(1)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校长,可不纳入交流对象范围。

(2)曾在本镇(街、园区)域内2所以上其他学校工作共6年以上(每所学校均工作2年以上)的校长,或正在现学校承担市级以上重要教科研项目的校长,或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经历的校长,可暂不纳入交流范

4 围。以上情况经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可延迟进行交流,但延迟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3)同一学校党政正职或正副校长一般不同时交流。 (4)受纪律处分期间的校长,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涉嫌犯罪,或正在被调查或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校长不纳入交流范围。

4、交流管理

以上校长轮岗交流工作,由市、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实施。

(二)教师交流

1、交流类型

(1)教师市内交流:市、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主要在所属公办学校之间组织开展教师交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跨镇(街、园区)教师交流。超编学校的富余学科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可作优先安排。鼓励公办学校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进行定期挂职或交流任教。

(2)教师支教:受上级有关部门委托,选派我市中小学教师(含校长、副校长,下同)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或到境外交流任教。

(3)教师到协办学校交流:受学校派遣,教师在本校近5年内协办的新校(含分校、新校区)或结对学校、联盟学校任教的,视为交流。

5 (4)学校行政人员(含正、副校长)到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年的,视为交流。

2、交流对象

以上第(1)类交流,交流对象为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的教师。其中,骨干教师可优先安排交流,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可不纳入交流。教师交流的次序和其他条件由各镇(街、园区)或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同时,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①曾在本镇(街、园区)域内2所以上其他学校工作共6年以上(每所学校均工作2年以上)的教师。

②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教师,或患有严重疾病且经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市级以上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

③正在现学校承担市级以上重要教科研项目的教师,或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经历的教师。

④正在接受纪律审查,涉嫌犯罪,正在被调查或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教师。

⑤受纪律处分期间的教师。

上述第①、②、③种情况,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可延迟进行交流,但延迟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第(2)类交流,按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3)、(4)类交流,由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交流对象。

3、交流期限

6 以上第(1)类交流,可每学年组织1批,每批交流期至少1年,具体由市、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2)类交流,按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执行;第(3)类交流,教师须在协办新校(含分校)、联盟学校任教至少3年。

4、工作关系

以上第(1)、(2)、(4)类交流,组织关系转入流入单位。第(1)类交流,教师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可留在原学校或调整到流入学校,具体由所在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人员编制和岗位空缺情况研究确定。不调整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的教师,在交流期间服从流入学校和派出学校双重领导,以流入学校领导管理为主。由流入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及年度(学期)考核,确定考核等次。奖励性绩效工资由派出学校转拨到流入学校,根据流入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评方案发放。交流期满后,教师回原学校工作。教师市内调动纳入第(1)类交流。

以上第(3)类交流,鼓励将人事、工资、组织关系调入新学校或联盟学校。

5、交流管理

以上第(1)、(4)类交流按管理权限由市、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各镇(街、园区)交流实施方案应报市教育局备案;第(2)类 7 交流由市教育局牵头组织,第(3)类交流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各中小学校负责组织实施。

(三)其他要求

1、没有达到应进行交流的时间要求,或不纳入交流范围和暂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校长和教师,本人申请进行交流的,也可以进行交流。

2、新办学校的教师交流,由各镇(街、园区)自行统筹安排。

六、工作机制

(一)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交流归口市教育局统一管理。根据市镇统筹办学、二级办学管理模式,市教育局具体负责协调市直属学校、跨镇街初中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镇(街、园区)宣教办(局)具体负责所属中小学教师在本镇(街、园区)内的交流。

(二)完善交流校长教师晋升和评优机制。校长教师交流期间的表现,作为其提拔任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2016年9月起,义务教育学校副校长提任校长的,原则上要有在2所或以上学校任中层干部或副校长(含支教、挂职职务)的经历;提任副校长的,原则上要有在2所或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优先聘用具有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长。在评优评先方面,优先考虑具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的校长教师。对交流轮岗时间长、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

8 要在各级评优表彰工作中予以倾斜。从2016年9月起,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推荐参加省级以上评选表彰,原则上应有1年以上的交流轮岗工作经历,长期在薄弱学校工作的校长教师除外。

(三)完善交流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机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将教师交流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务(职称)的必备条件。交流任教3年以上(含支教教师)、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原有的教师职务及岗位细分等级聘用。

(四)完善交流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进一步扩大薄弱镇(街)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等优秀骨干教师培养规模;在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和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教师、校长倾斜。加强薄弱学校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和专题研修,全面提高校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完善交流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要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尤其是赴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倾斜。交流期间,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等次者,下一年基础性绩效工资按50%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按考评情况发放。积极建立师资交流保障经费制度,为交流教师提供生活便利,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指标到学校,经所属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批准、市教育局审定后实施。实施方案要报市人力资源局、财政局备案。各中小学校要切实按照本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教师交流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对口交流学校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初步人选,每年6月底前报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各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确定交流教师名单,于每年7月底前报市教育局备案。

(二)加大政策引导。各镇(街、园区)、各学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教师交流工作,为顺利推进交流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要多种形式引导教师更新职业观念,服从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消除思想顾虑,自觉参与交流。要大力宣传和总结交流教师的先进经验。

(三)强化工作管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是我市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一项重要举措,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要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积极参加轮岗和交流。各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进情况作为学校学年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不服从交流轮岗安

10 排,或在交流轮岗期间无故不到岗、擅自离岗、私自旷工,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干部教师,对管理混乱、消极应付、弄虚作假、徇情舞弊的学校负责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完善考核监督。市教育局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的督导验收和复评的重要指标,纳入各镇(街、园区)年度教育工作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各镇(街、园区)要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交流工作的跟踪管理和督导检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监督,切实维护交流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教师队伍稳定,推动交流工作取得实效。

第6篇:加快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刘利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更好更公平教育的强烈呼声和要求,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立足中国国情探寻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新思路

我国已全面完成“普九”,进入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目标任务承载着亿万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比实现“普九”更为复杂、难度更大。近年来,国家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办了一系列大事实事好事。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中央和地方投入3000多亿元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让学校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营养改善计划从最贫困地区起步,已经惠及3000多万名学生。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等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周转房建设、职称制度改革等措施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这些政策举措有效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为什么有的地方治理择校乱收费、推行就近入学,阻力那么大?根本原因还是学校差距大。而学校差距大,最大的差距是师资。在基本完成了学校建设任务的地方更是这样。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均衡发展,就必须解决师资均衡配置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均衡配置师资,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也是件难事。因为交流轮岗直接关系到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学校等方面的诸多利益,处理不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甚至形成社会稳定压力。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形成符合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新思路。

一是要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不能走日、韩等国整齐划

一、“削峰填谷”的老路,也不能走英、美等国任由市场配置教师资源的弯路,而是要“保峰填谷”,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办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二是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实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

1 衔接,探索流动层次、流动范围、流动类型和流动方式的多元互动。统筹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等硬举措,形成整体推进工作的合力,标本兼治推进均衡发展和择校问题的解决。

三是要制度创新,项目引领。从体制机制层面逐一破除阻碍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全新的校长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寻求校长教师流动的源动力和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的红利。针对困难地区、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示范项目,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引领和带动这些地区和学校(国外称为“教育优先区”)的教育发展。

四是要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正视区域教育发展的显著差距,不求改革一步到位。可从县(区)域范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做起,率先在县(区)域内将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起来,逐步将这项制度拓展到市域、省域乃至全国。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大的思路,不断探索和完善校长教师交流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力求科学合理,既达到交流轮岗的目的,又充分调动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交流工作取得实效。

二、全面总结提炼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好经验好做法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了先期探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根据统计,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开展了改革试点。上海市、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汉市、辽宁省大连市、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晋中市、陕西省宝鸡市、浙江省嘉善县等,从省、市、县各个层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8月,浙江省出台专门政策文件,提出2014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

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7个方面,值得学习借鉴。一是实行定期流动。辽宁等15个省份实行了定期流动制度。对于校长流动,一般要求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任两届后必须流动。对于教师交流,一般要求在同一所学校工作6年或9年就需要轮岗到其他学校。二是普遍开展支教。各省基本都建立了支教制度。如河北省规定,城市市区每年应安排5%左右的教师下乡支教;对到该省62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教,按照年均2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教教师生活和交通补助。三是组织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制定专门办法,鼓励和引导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与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建立教育联盟。北京市东城区、四川省成都市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教育联盟,联盟内部实现人员流动,使更多薄弱学校受惠。五是探索走教制度。一些地方打破教师的学校限制,一名教师同时承担几所学校的教学任务。如湖南省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只聘任到乡镇,不定点到校,对村小、教学点的音、体、美教学实行走教制。六是开展送教下乡。一些省市组织城镇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培训教师或讲授公开课。如安徽省建立城镇骨干教师讲师团,定期送教下乡。七是优质资源辐射。北京市、上海市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导师团、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辐射。这些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受到了欢迎。

三、牢牢抓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关键环节

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虽然取得了有益经验和积极进展,但从全国面上看,工作推进还很不平衡。一些地区校长教师交流的覆盖面不够广、交流的力度不够大、激励保障措施不够完善,个别地区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效。为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正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并广泛征求了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国家将从5个方面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努力修建一条推进校长教师流动的“生态路”。

一是加大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力度。明确加快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着重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施“名师名校长交流特聘岗计划”,定期选聘中小学特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以及优秀校长到中西部艰苦边远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任教3年。依托“名师名校长交流特聘岗”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支持交流特聘岗名师名校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本土化培养,形成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自身造血的长效机制。鼓励各地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从调动校长教师内在积极性出发,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让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经济上受到优待、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得到发展。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总结地方成功经验,突破校长教师交流的人事制度障碍,大力推广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的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交流轮岗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一项关系义务教育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改革涉及面广,利益相关性强,备受社会关注。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组织领导,确保交流轮岗工作在平稳顺利推进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各地各学校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把校长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摸清楚,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透,把工作思路和措施想明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主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订相关实施办法,

3 构建起实施校长教师交流的有力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物质保障体系。

要注重规划引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校长教师交流的中长期规划,统筹各类学校和校长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以及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要合理制定分的具体交流计划,覆盖到需要交流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的交流上,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去任职,加快优化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注重政策宣传。深入宣传解读交流政策,把重大意义讲清楚,把改革方向讲清楚,把相关要求讲清楚,把鼓励政策讲清楚。答疑释惑,切实增进广大校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对交流制度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积极总结推广各地各校行之有效的做法,发现和宣传交流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努力用先进的典型推动交流工作。多给校长教师一些人文关怀,多做一些暖人心的工作,尽量使交流轮岗安排得更合理些、更合情些,使他们内心真正愿意流动、主动参与流动。

要注重工作督导。不断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级分解工作责任、领导责任。要将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体系,并作为认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重要指标。对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推进不力、范围不广、成效不大的,不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认定申请。

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反对“四风”,解决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是关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会同有关部门把广大群众关心和呼吁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这件事情做好,让每个学校都能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第7篇: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第一寄读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优化我学区学校教师合理配置,全面夯实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 以实现我学区学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条 根据教育局要求,教师校长交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均衡。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校际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增进激励。通过交流,增加锻炼机会,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序流动。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教学点)和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

(四)统筹兼顾。统筹各类学校和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使用与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兼顾交流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实际情况,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平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公开规范。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平以致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三条 交流轮岗是指事业编制教师从一所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工作,并随迁人事关系的流动过程。交流对象为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或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包括其它他中层及以上干部,下同)和教师。

第四条

以下人员可以不纳入交流范围:

(一)男超过50周岁、女超过45周岁(具有高级职称且选择延迟退休的女教师为50周岁)的教师。

(二)已有2所及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超过3年及以上的教师。

(三)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教育局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

(四)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区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五)下一学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确需留任可暂缓安排,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条 以下人员为符合交流条件的对象:

(一)同一学校任职满九年的校长或书记;

(二)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6周年的副校级及中层干部;

(三)同一学校任教满12周年的教师;

(四)夫妻在同一学校的其中一方(符合第四条第一款的对象仍列入交流范围);

(五)符合第四条第

2、

3、4款可不纳入交流条件,但在同一学校已连续任职满15周年的有关人员;

(六)无3周年以上非城区学校或2所以上学校(幼儿园)工作经历的,获得区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的城区教师;

七)其它因工作需要、结构优化,需调整交流的有关人员。

第六条 对没有达到交流条件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校长,本人申请要求交流的,经所在学校(幼儿园)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也可纳入交流对象范围。

第8篇: 对校长轮岗交流的看法

苇莲苏学区中心校 田爱辉

校长轮岗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对校长进行轮换,或优质学校的校长调遣到薄弱学校,并任职一定年限,以此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奈曼旗教育体育局于2014年4月也对部分学校的校长进行了岗位轮换。我原是南部义隆永中学的校长,交流到苇莲苏学区中心校任校长,截止到今天,交流期已近四年。校长轮岗交流,目的是缩小学校间的差距,增进办学经验的交流;校长轮岗作为干部管理中的一项制度,能促进校长正常流动,还可锻炼校长,激励干校长拓创新。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绩,九校长岗位轮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校长轮岗交流的好处

1.有利于校长个体成长, 提升自身素质。

校长轮岗交流打破了原有结构,这样有利于校长个人成长。我原来管理的学校是一所初级中学,现在的学校是一个有13个校点和一所中学的一贯制学校,新的环境,当然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工作中的压力,促使我在新的工作中改变自己原有的一些观念和工作方法,走出思维定式,根据新的情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激发办学活力。

2.可避免思维僵化,激发工作热情。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校长,在一个学校呆久了,就会养尊处优,独断专行,难免会视野狭窄,思想僵化,成为“井底之蛙”。 我在义隆永中学任校长12年,工作时间较长,职业倦怠明显,工作没有热情,工作效率不高,进入了人生“高原期”。借着校长轮岗交流的机会,我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校情的不同,原有的工作经验在新环境下不适用,这就迫使我正视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已成定势的工作思路,大胆改革创新,工作热情高涨,为再次创造辉煌注入新活力,形成新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力。? 3.减小校际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到苇莲苏工作后,我多次和教体局、乡政府领导沟通,争取各方面资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取得显著成效,学校面貌悍焕然一新,大大缩小了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学校管理方面在坚持了苇莲苏原来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基础上,不断渗透自己在义隆永的有效经验、办学思想,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不同思想理念的碰撞中,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就会带活整个学校,让学校重新焕发活力,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二、轮岗交流制度的弊端

1.影响学校整体规划,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社会环境、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不同的校长其办学理念、领导风格和工作思路也各不相同。校长轮岗交流到一所新的学校,势必会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打造学校,这样就会影响原有学校的整体规划,不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同时,任何一种教育思想的形成都需要时间去磨合,新的领导风格和工作思路能否得到其团队的认同和支持?能否带领原有领导班子协调发展,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一所学校的特色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领导也会思考不同的办学特色,如果轮岗交流的领导不能根据一所学校原有的特色建设而按照自己的办学思路创设新的特色,不但不利于特色学校的发展,反而会阻碍学校特色的发展。

2.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长轮岗制交流在空间上取消了校长同组织成员之间的长期协作,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校长的轮换,原本重点培养的教师被忽视了,原本一套系统培养教师的方案被终止了,教师的成长道路被扭曲,其只能在反反复复的磨炼中缓慢成长。?

3.不利于校长成长为教育家?。

学校的发展和校长的办学理念有很大关系,校长之所以能办好学校,在于其有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套长期的发展规划。较长的任期可避免校长采取急功近利的行为。同时,校长本身也会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把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想,向着教育家的道路发展。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往往要扎根于一所学校,用毕生的精力来实现。?

三、 对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1.校长轮岗切忌“一刀切”?。

校长轮岗交流牵涉面广,为稳妥推进切忌搞“一刀切”和绝对化,防止改革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影响。为确保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下面几种特殊情况可考虑不实行轮岗:校长离退职2年;学校处于上升时期;学校团队和谐又富有战斗力。?

2.推行校长轮岗制与校长评价机制相结合?。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一套科学考核校长工作的评估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量化工作业绩,把考核结果作为校长提拔、轮岗、奖励的主要依据,发挥优秀校长的榜样作用。?

3.实行校长轮岗制与校内轮换制相结合。?

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轮岗制,应该是一套旨在让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按照合法程序轮流担任校长职务的人事任用体制。现实中,校长的轮岗只是变换地方而不是改变职位,谁来担当学校的校长,应该赋予教师更大的发言权,校内领导岗位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在本校成员之间进行轮换,这样可以盘活学校优质资源,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关工委组织职责下一篇: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