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普法治理工作总结

2022-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普法治理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乡镇普法治理工作总结

社会治理背景下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研究

[摘 要]在当前开展基层群众工作的研究,对我国深化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聚焦上,本文以执政能力提升为基点,锁定乡镇干部“个体”群众工作系统性能力的提升,应用“系统论”的基本方法,从结构、功能、环境(情景)三个方面建构了群众工作能力系统研究的“概念框架”,并在此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从科学性、情境性、有效性、匹配性四个方面建构了“应用层面”能力提升体系的整合模型;同时,还对乡镇干部群众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治理;群众工作;能力;乡镇干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29

[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乡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前沿阵地,立足于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直接关乎整个工作大局。社会治理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群众工作的转型,这对当前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任务要求出发,围绕社会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系统性地对乡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进行了研究。

1 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综述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同时,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群众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社会治理的新背景下,群众工作的特征、内涵、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各级干部要与时俱进地提升工作能力。

1.1 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学界基本上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为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有新的要求,如当前群众工作的重点是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

1.2 群众工作能力的构成

关于群众工作能力的构成,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分类。张林、张国美认为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包括宣传、教育能力,帮助群众克服困难的能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三个方面。刘芬则提出了教育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等五大类能力。李春杰提出了洞察群众需求的能力、理解群众行为的能力、化解群众矛盾的能力、应对群众公共危机的能力等四类能力。廖雄军三大类的能力包括:组织引导群众能力、按需服务能力、维护群众权益能力。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群众工作也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及网络舆情的应对已成为领导干部一项新的群众工作能力。整体来说,主要是由基本能力与专项能力组成,基本能力主要是指如何沟通、交流,与群众打成一片,而专项能力主要是在重大矛盾、重大事件的调处上对基本能力的综合运用。

1.3 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方法途径

工作能力的提升有一些传统的方式方法:一是學习研讨,二是参与实践,三是总结改进。体制机制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对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具有激励引导的作用。刘芬提及群众利益和民意表达的机制、群众工作的党群沟通机制、缓解矛盾的长效机制、群众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四项机制。姚桓、刘汉峰提出了六种机制: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群众动员机制、对党群和谐程度的考评机制、群众对干部政绩的评价机制、权力授予与监督机制以及服务群众机制。具体实践上,上海的社区建立了全联系群众运行机制、联系服务基层长效机制、创新解决问题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 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思路

能力体系及提升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包括结构、功能及情境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一是内部“结构层”,即能力的要素构成;二是中间“功能层”,即个体的能力素养转化为执政(行政)能力,配合党委政府的具体工作;三是外部“情境层”,即能力具体的实践环境。三者之间必须互相匹配,协调推进。

2.1 结构层(要素关联)

能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结构主体可以分为三层。

2.1.1 素质层(德才兼备)

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及潜质。其包括价值追求(要素1:德),即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工作观,直接关系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素质禀赋(要素2:才),即开展群众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身体及心理条件,如语言运用的素质、问题分析的素质、心理调适的素质等,直接关系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内在潜质。

2.1.2 方法层(知行合一)

素质是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来改进、提升的,得当的方法可以弥补素质上的相对欠缺。其包括:学习(要素3:知),即学习与开展群众工作的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实践(要素4:行),即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通过反思总结,积累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提升能力。

2.1.3 制度层(传导并举)

制度引导与约束直接关系领导干部的行为及行为取向,群众工作能力提升需要一种制度性的支撑与激励来推动。其包括:支撑(要素5:传),即完善合理的工作机制,搭建学习提升的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向领导干部“传授”群众工作的正确理念及有效经验(杜绝“干中学”中的盲目性);激励(要素6:导),即完善绩效考核及奖惩体系,营造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良好氛围(文化)。

从理想的状态上说,能力最佳绩效点出现在素质层、方法层、制度层的最佳契合点上(“最优”),但是在现实状况上说,三个层面可以实现“互补”,达到一种“满意”的绩效点。

2.2 功能层

对于能力的基本界定,在胜任力模型中,能力是从其构成上来界定的——以素质为核心,而本文中的能力是从系统功能(目的性)上来界定——以处理及应对具体问题矛盾的水平及绩效为核心(素质是一种能力潜质,而非能力本身;但能力必须要依托于这种素质)。系统是具有目的性,即促进这种结构体系的产出服务于具体的功能目标。对于能力提升系统(结构)的功能,表现在具体的群众工作绩效上(如矛盾解决的效率与效果)。从党政群众工作能力的“功能”上说,其直接表现在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群众需求体现在工作要求上)与绩效评估上。要保证功能性的“有效”,党委政府应迅速灵敏的把握群众的需求,适时地“反馈”“作用”于能力提升系统(主要是制度层),进而提升整个系统性的能力改善(功能调整)。从制度性建构上说,在具体任务为指向的“刚性”制度基础上,要强化理念、原则为指向的“柔性”制度建构,并营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工作“制度文化”。

2.3 情境层

系统具有开放性,必须与系统外部进行沟通、互动。群众工作能力系统是置于整个工作环境(情境)之中,必须对情境有一个良好的判断,并作出相应的“适应”。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能一概而论,从横向上说,不同岗位、职务、地域其要求不一样,从纵向上说,不同的发展阶段、干部成长阶段要求不一样。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境,识别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改进工作理念,应用新的媒介手段(如网络)等。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对群众工作能力及其提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3 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内容

本文在逻辑建构和经验考察基础上,由“概念框架”层面(conceptual framework)导向“操作”层面(operational)的模型建构及内容分析。

3.1 模型建构

从文中能力系统的概念框架出发,从实际操作层面来建构能力提升的整合系统(integrated system),见图2。一般的研究仅对静态的能力体系提出一系列的提升措施。“整合”框架则是将能力的构成、能力的应用、能力的评估及能力的提升置于一个系统性的框架中进行通盘考虑,而非仅就能力而言能力,就提升而言提升。

从能力系统的要素构成视角(科学性),建构能力的“构成体系”(群众工作能力包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从能力系统的情境视角(情境性),建构能力应用的权变原则(如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有效地应用能力);从能力系统的功能视角(有效性),建构能力评估机制的具体标准(怎样的能力是切实符合具体群众工作的需要);从能力系统的结构性视角(匹配性),建构能力提升的具体途径(如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能力的应用水平及能力的绩效)。

3.2 内容分析

从科学性、情境性、有效性和匹配性四个方面来切入对群众工作能力提升具体内容的分析。

3.2.1 建构“合理”的能力构成体系:三构成

本文在建构能力体系时,充分考虑了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性特征,结合走访、座谈、咨询专家等方式,将能力分为:①基本能力(相对静态、单一、基础性的能力);②拓展能力(综合性的能力——多种能力的综合应用;积累性的能力——经验的累积;领导性的能力——决策、指挥、监督的能力);③专项能力(特长性能力;专项任务应对能力;具有更强的动态效应)三大构成。这一能力的分类较好地展现了能力的系统性、递进性、情境性等动态特征。从横向上说,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则必须要具备这一系列不同层面的能力素养,从纵向上说,不同职级、不同岗位、不同区域等干部其群众工作能力素养的要求是不同的。

3.2.2 明确“权变”的能力应用原则:五原则

能力具有情境性,不同環境条件下能力的要求及应用是不同的。人们要具有“权变”的思维,掌握因人、岗、职、时、地而宜的五个原则。不同来源的干部能力应用不同(因人而宜),如通过考录进入镇乡(街道)或机关的干部,一般具有较强的文化理论素质,缺乏的是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技巧,因此他们把选择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实践能力上;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同志见识宽、人脉广,实际工作能力强,但文化素养和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因此学习能力是这类干部提升的重点。不同岗位干部能力应用不同(因岗而宜),对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综合管理类这三类干部,要根据各自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提升能力。不同职级干部能力应用不同(因职而宜),行政职级不同,对能力提升的内容和方法也各有明显侧重,一线工作的干部提升基本素质能力,重点要提升综合协调以及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领导岗位的干部则更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延伸与拓展。不同成长阶段的干部能力应用不同(因时而宜),笔者将当前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入职阶段、成长阶段、拓展阶段、成熟阶段。不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情境的干部能力应用不同(因地而宜),偏远乡镇、近郊乡镇、街道等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乡风民俗和群众工作任务也不同,要根据各自工作任务的侧重点,提高干部的不同能力。

3.2.3 健全“有效”的能力评估机制:三标准

要进行制度创新,就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能力绩效评估体系。人的满意:上级有关领导、同事、群众、自己以及工作中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评价(特别要健全群众的评价机制),根据诸项评价的吻合度判断其群众工作能力。事的落实:在处理群众工作具体事务中,可以从程序是否到位、任务是否完成、计划和结果是否相近、效率和效果是否统一等方面判断其群众工作能力。法的遵守:在做群众工作中要考虑措施是否合法、过程是否公正透明,结果是否公正、公平。

3.2.4 完善“匹配”的能力提升途径:四途径

从整体上来说,能力提升的途径有四大类,即教育培训、经验传授、岗位实践、制度导向。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要考虑到干部的实际需求,系统性地开展群众能力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范示教等形式可以提升乡镇干部的群众工作知识储备。经验传授:特别对于年轻干部,入职时间较长且群众工作出色的乡镇干部要定期对年轻干部进行经验传授,同时要能够“以师带徒”地进行实战指导,提升乡镇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直观经验。岗位锻炼:到一线的岗位进行锻炼,压担子、压任务,这个过程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干部自身的思考以及实践操作,可以快速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制度导向:完善干部选拔、激励、考评制度中有关群众工作能力(实绩)的比重,提升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自觉性。

遵循文中能力的科学性、情境性、有效性原则,才能实现能力提升途径的“匹配性”。能力体系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提升内容具有系统性,能力应用的情境性原则要求提升方式具有多样性,能力绩效的有效性原则要求提升效果具有针对性。在实际应用上,要掌握这些原则,针对不同的干部群体、不同的工作情景设计系统化、多样化的有效提升途径。

4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关注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体系结构及其现状的基础上,把当前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途径总结为四大机制。第一,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及模式,夯实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基础平台。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基础在于教育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努力使干部队伍大面积、系统化、快捷的提高群众工作的综合水平。在创新培训内容上,要增强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培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主要可设置四大块内容,即群众工作理念培训、岗位实务培训、专项任务培训、能力系统培训。第二,创新经验传授的方法及举措,拓宽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渠道形式。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途径,关键在于做好经验传授工作,使年轻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过程常态化、个性化,做到卓有成效。第三,创新岗位锻炼的方式方法,拓展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实践途径。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在于實践锻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第四,创新制度体系,形成增强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工作机制。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根本方法在于制度导向,引导、激励广大干部践行宗旨,努力为人民服务,享有较高的群众满意度。完善干部选拔制度、分类分级培训制度、“传、帮、带、促”制度、岗位实践制度、定期专题研讨交流制度、联系群众、联村(居)工作制度、群众工作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新民.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党的群众路线[J].新视野,2014(3).

[2]赵兴银.开辟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新境界[J].红旗文稿,2016(19).

[3]李传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党联系群众工作的新要求[J].求实,2013(3).

[4]张林,张国美.努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J].求知,2005(6).

[5]刘芬.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时代内涵和促进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1(13).

[6][作者不详].新时期民政干部做群众工作应具备四种能力[J].中国民政,2011(12).

[7]廖雄军.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模式研究——兼论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J].探求,2011(5).

[8]张春林.新闻群众工作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9]张谨.网络信息文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挑战及对策[J].理论与现代化,2012(1).

[10]刘芬.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时代内涵和促进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1(13).

[11]王术静.以制度化推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党委“三访四步工作法”探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6).

[12]姚桓,刘汉峰.构建科学有效的党的群众工作新体系[J].学习论坛,2011(11)

作者:李锋 杜建海 汪冰 叶彪

第2篇:浅谈我国普法工作的完善

摘 要:2011年,我国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步入了“六五”普法,至此,我国正式完成“五五”普法活动。在这20余年的普法过程中,普法工作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但是,在每一次的普法过程中我们也都看到了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我们该怎么样更好地进行普法活动?该怎么样对普法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深思与探讨,并及时对普法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普法活动;普法方式;普法规划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法制体系的建设和不断发展,普法工作大大提高了民众的法律意识。但是普法工作并没有达到它应该取得最理想的成效,许多地区甚至出现对普法工作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投入不少,得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对于这些普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好的解决。因此,我们应该对现在的普法工作进行深思与探讨,促使我国的普法工作更加完善,使普法工作取得它应有的效果和成绩。

一、普法的内容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法制宣传教育中,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一五”普法中的“九法一条例”。“九法一条例”即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兵役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尤其是婚姻法、继承法等部门法。在普法过程中,也经常涉及到道路交通安全法、合同法、房地产法等法律知识的咨询,可见这些法律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而每一次的普法规划也都要求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法律内容的宣传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普法中许多地方的普法队伍并没有根据这些情况进行普法,而是笼统地进行基本法律常识的普及,有些则是按照上级要求或特殊时间进行法律普及,比如“3·15”的消费者维权日。对于普法的内容,未来的普法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着力重视针对不同人群进行

首先,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普及方式。(1)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薄弱将影响当地整个法律普及活动的内容、方向等方面的工作,会出现贪污、腐败和滥用权力、暴力执法等情况,因而对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在每一次普法也将领导干部作为普法重点对象的首位,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然,实际普法中频繁出现领导干部不参加学法、走过场等现象。对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给予重视,应比普通民众要求更严、质量更高。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由高校法学专业教师、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对下级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专业的法律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最后再进行结业的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参加下一期的培训班。(2)小学、中学学生等青少年。青少年同样也是每次普法的重点对象。青少年具备良好的法律知识,对于国家未来的法制建设,建成法治国家必然有重大意义,对未来国家的社会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青少年和中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政府可以联合行政、司法、教育等各部门,注重落实,时常检查情况,不能只做表面功夫。(3)党员、教师等知识分子。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如果党员具备良好的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那么对于普法工作而言,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力,大大提高普法的进程和质量,其他知识分子的影响也同样如此。党员的培训由各地党委负责,农村党员则参加村镇委的学习;教师的培训由教育部门组织进行,如教育局、进修学校等。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就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所以培训一定要具备针对性,可以在进行某方面的培训时,顺带组织法律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培训的主讲人邀请当地律师事务所、法院或检察院的专业人士担当。

其次,不同人群普及不同的法律知识。比如,根据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农村社会环境等特征,普及比较实用的法律常识,例如婚姻法、继承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个体经营户,除普及基本法律常识的普及外,还应注重商事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

2.提高普及的法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公民不需要清楚掌握所有的法律内容,也没必要全部都需要学会,一方面他们没有时间,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用不到。这就涉及到普及法律过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做好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职业的需求进行法律的宣传教育,从而使普及的法律更加实用,更加适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普法的方法

当代中国的普法中,政府的付出和努力与得到的成效并不成正比,许多地区往往是收效甚微。之所以会这样,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普法方式存在弊端与不足,那么在接下来的普法工作中就必须注意到这些问题。

1.要从独语到对话,进行中国法制宣传教育的转型[1]。独语,是指普法由政府(官方)主导,缺乏与民众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目前,普法往往兼具内容强硬、刑事震慑等特点,导致无法提高民众参与普法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政府应当摆正自己在普法中所处的位置,普法的主体和对象应为民众,而不是政府。当前,因为社会发展不平衡及我国国情所限,政府只不过是暂时承担普法工作主导地位,在条件成熟和允许的时候,应转由民众主导,及时进行角色的转换。政府要和民众进行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从之前的独语逐步转变为对话,做好中国法制宣传的转型。我们可以从四方面着手:(1)法制宣传的目的:从治世济民到依法治国;(2)法制宣传的主体:从“主体-客体”型到“主体-主体”型;(3)法制宣传的内容: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4)法制宣传的方式:从独语、生硬、简单到对话、沟通、丰富[1]。

2.注重树立法治理念。在以往的普法中,政府部门只是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却往往忽视了法治理念的树立,法律意识的培养。“六五”普法规划中有一项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则能够有利于普法工作更有利,更有效地进行。卓泽渊教授认为,中国普法的前瞻就应该是要树立现代法治理念[2]。他提出了必须树立人民民主、法律权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权利保护、人权保障、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程序公正、法治状态中的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等共13种理念。而对于民众而言,更是应该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从而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在知法、守法之后,有了用法的维权意识,而不是“学而不用”[3]。学而不用:不用,一是学了却不会用,二是学了却不知道怎么去使用。

3.执法工作的改进。首先,要加强执法的工作,提高法律运行的成效,就能够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其次,依法行政中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这十六个字方针,就能确保执政的合法性,从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向当事人说明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这样也能达到普法的效果。最后,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机制。这就要建立具备高素质,尤其是具备较高法律素养的执法队伍,强化行政执法的监督,促进执法公正,为普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提升民众对执法的信任,增加执法的公信力,便能促进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从而自觉地接受和学习法律知识。执法工作的改善,重要的还是提高执法工作的合法性,使普法朝着法制化前行。“普及法律运动的形式是法制化,实质则往往接近非法化”;“普法的指向,不应该朝着非法化。”[3]所以,我们应及时出台《普法法》,规范普法行动,促进普法的合法性,使普法活动更具法制化,改变普法非法化的歧向。

4.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五五”普法的有这么一条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法治状况,所以普法工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普法规划,利用当地本土的有利资源推动普法的开展。(1)高校资源。目前全国开设法学院系的高校多达702所高校,具有30余万本科生,22万多的专科生,这是一大笔的法学资源,各地普法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采用“地校合作”等形式,服务当地的普法工作。(2)大学生志愿者。第一种是高校组成大学生法律志愿者参与学校所在城市的普法、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寒暑假期间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第二种是各县、乡镇,利用大学生假期返乡之际,组织大学生参加当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对群众、学生等,进行科学、文化、法律、卫生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结论

虽然目前我国的普法工作还存在许多的缺陷与不足,但是我们也看见20余年的普法运动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所以我们应继续有效地使用现行的普法方式。目前采取的诸多普法方式,尤其是普法规划中提倡的方式,基本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际操作性,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应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有效地实施,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如加强法制类节目的质量和管理,创办更好、更受民众喜欢、更贴近生活的法制类电视、网络和广播节目等。另外,如“五五”普法中提出的“法律六进”的主题活动,应该继续有效地组织开展;要利用好一些宣传月、宣传周、纪念日等特殊时期,办好与此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创办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活动,开展更多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将法制宣传教育和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现有的普法方式和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实际经验,更加全面地、科学地认识、改进普法工作,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的普法工作更加完善,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永杰.从“独语”到“对话”——论当代中国法制宣传的转型[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 卓泽渊.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J].探索,2006,(1).

[3] 季卫东.普法随谭[M]//清华法学:第11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 杜 娟]

作者:李录杰

第3篇:论新农村建设中的普法工作

摘要: 如何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这一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问题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此后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的要求,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农村普法工作也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更新的内容。新农村之“新”,关键在于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强化农村普法宣传,不断提高村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和依法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一、当前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领导重视不够。相当部分的基层领导重视新农村硬件建设,忽视软实力的提升,农村普法教育不够。部分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意识较差,农民群众依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如农民办结婚手续在村上开个证明要交一定费用,自行车被盗不报案,家庭暴力普遍存在,等等。

2.普法宣传人员紧缺。基层司法行政机构在依法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但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在一些地方,司法助理员的编制、司法科(司法办公室)的设置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开展。如我市平均每个司法所工作人员不足2人,而每个司法所却要完成包括普法教育、纠纷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矫正等7项任务,普法教育人员严重不足。

3.农村普法教育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依法治理工作经费保障不足。依法治理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是从一些地方的情况看,开展依法治理工作的经费未能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经费投入往往取决于有关领导个人的重视程度及其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程度,故依法治理工作陷入了“有钱好干、没钱难干、钱多多干、钱少少干”的困局。农村普法教育、基层法律工作机构的财政资金缺少,农民学与不学没有硬指标,没有制度约束,造成农民对普法抱着被动、冷漠的态度,存在着回避、应付的情况。

4.农村普法教育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有的地方的普法教育存在“走过场”现象,普法未能真正进入农村,没有触及边远地区农民。新的办法不是太多,大多时候还是采取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有时候通过挂横幅、贴标语进行宣传,往往造成农民只知法律名称而不知其内容。

5.农村普法教育存在死角。如: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问题,农村老、幼、妇等文化水平较低人员的普法教育问题等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普法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普法的触角需要进一步延伸。

二、对加强农村普法工作的思考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应围绕农村普法的工作特点,确定“以突出依法治村为重点,以依法治乡(镇)成果推动依法治县进程”的农村工作思路,贯彻“以用带学,以学促治,以治保稳”的工作方针,着力在普法工作的主要环节上实现突破。

1.必须从加强法制教育入手,进一步提高农民用法意识和水平。一方面,要在法制大氛围的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农民依法维权的主体意识。在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个代表”、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和其它各种专项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依法治理社会环境,依法规范行政行为。采取启发灌输、带动影响或益于接受的强制性教育手段和行政手段,把“法”的概念和涵义具体化、形象化、权威化,送到千家万户、偏远村落、每个农民的心中。另一方面,司法行政和法制教育主管部门的依法行政及法律服务是增强农民用法意识的关键。要减小部门偏见,根除城乡差别,增强为农民撑腰做主的秉公执法意识和尊农爱农的思想感情,树立强烈的服务观念,努力帮助农民提高法律意识,增强用法水平。

2.必须从平息农村矛盾、缓解干群关系、确保农村稳定出发,切实把乡村干部学法作为农村普法的重点。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乡村党政干部要站在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高度,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切实摆上日程。二是要精心组织学习。开展乡村干部学法活动,必须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形成由普法主管部门统一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的协调组织,定期例会研究部署农村普法和乡村干部的学法工作。三是要周密部署,加强监督。要把乡村干部学法列入“五五”普法规划,逐级形成制度,安排充分的学习时间。

3.必须采用农民乐于接受的各种普法形式,充分调动农民学法积极性。一定要寓教于乐,各乡村应建立法制文艺演出团体,深入农村巡回演出,用农民身边的事例教育农民,让农民群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二要开展农村“普法月”和“百日普法”活动。对涉农密切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要统一部署,开展“专项法制普及月”活动。三要开办法制专题栏目。利用有线广播电视优势,开办“农村普法专栏”节目,针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难点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编辑节目内容,定期在黄金时间播出。四要建立法制教育固定阵地。每个乡镇、村建立一个普法夜校,成为向农民宣传法律知识的固定场所,适时组织农民群众学法、讲法,开展各项法律普及活动。五要建立一支法制宣传骨干队伍。各乡村要有计划地选择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民作为法制宣传员,定期参加上级组织的法制培训,也要自己开展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2]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

作者:肖诚平 边文渊

第4篇:乡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汇报

积极实施依法治镇努力保障经济发展--2007年***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汇报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在坚持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法制建设。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作

保证

今年,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纪检书记为副组长,各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我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普法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时,认真制订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各村(居)、企业、学校也都建立起了依法治村、治企、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网络,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合力。每季度召开一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对全镇普法依法治理进行了全面安排、总结分析、交流经验。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全镇群众共同参与的格局,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在镇财政经费较为紧缺的情况下,我镇仍坚持划拨2万元,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必需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单独设帐,从而保证依法治理各项工作得到正常开展。

二、强化教育,基层普法下功夫

在普法工作中,围绕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我镇坚持突出“三个重点”,运用“三种形式”,注重“三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即突出领导干部学法重点,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镇党委、政府将每月25日作为领导干部学法日,制订学法计划,明确学法内容,把学法与工作实践密切挂钩,开展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并把学法成绩作为干部年终考核内容之一,增强普法针对性、有效性;突出行政执法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重点,加强对部门行业专业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法宣传,增强其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突出青少年学法重点,着力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该镇4所中小学校分别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每季度为学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课。运用“三种形式”:一是重点培训,定期举办骨干培训班,一年来共举办法制培训班3期,培训学法骨干50人次;二是专题宣传,利用广播、矿有线电视、板报、橱窗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三是巡回宣讲,建立了一支法制宣讲小分队,常年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注重“三个结合”,即与开展党员电教活动相结合,把法律知识作为农民群众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村利用党员电教活动室学法,每月集中农民学法1次;与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相结合,组建了法制文艺宣传队,巡回在全镇演出,把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融为一体。利用综治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组织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难题。定期开展科技、法律、文化下乡活动,做到送戏到村头,送技到田头,送法到户头;与警示教育活动相结合,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三、依法行政,治理工作上台阶

我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社会环境,确保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首先,坚持依法行政,以法律法规规范行政行为。其次,坚持依法办事,提高执法的准确率。一是落实政务、村务公开;二是依法调解和处置重大社会矛盾纠纷,通过实行分级调处、以镇通案、落实责任等办法,化解了一些不安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再次,依法治理社会环境,维护稳定发展的政治局面。我镇先后开展了整治村级债务、文化市场、校园周边环境、封建迷信活动、突出治安问题等的专项治理活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的法制环境。同时,我镇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细化考核标准,部署落实创建工作,力求通过创建活动这一平台,推动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的发展。

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全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辖区内民事纠纷明显减少,全镇群众致力于发展经济,呈现出了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法制局面。今年,我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查找差距,增添措施,继续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狠抓落实,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开创依法治镇新局面。

第5篇:乡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xx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2005年是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阶段,同时也使依法治县工作转入了新的阶段,我们高举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好我们xx乡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四五”普

法考核验收任务;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与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抓好普法、依法治理试点,树好典型,做好推广,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推动依法治县进程,为维护全乡的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好范文版权所有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认真组织完成“四五”普法实施工作。

“四五”普法的启动是今年普法工作的重点,各单位积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实施阶段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1、乡党委直接考核各村、各单位的“四五”普法实施工作,在自查的基础上总结全乡的普法经验。

2、乡党委在年初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开会总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

二、突出抓好乡、村、社各级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实行《自治区干部学法登记证》制度。

1、结合“四五”普法的实施,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江工作,中心组学习法律、法制讲座,抓好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按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考试、考核。

2、针对全乡改革、发展、稳定中难点、热点问题。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大基层依法治理的力度,突出抓好乡村两级干部的法制培训,最大限度地克服某些基层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言代法,违法办事现象,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1、在全乡范围内各单位全面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全乡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健全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2、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全乡的方方面面,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我们本着抓好试点,树立典型,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四、认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1、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四五”普法实施和依法治县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为普法依法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结合各自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街道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途径,找到适合我们xx乡特点的方式、方法。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今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1、我们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和职责,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领导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切实加强依法治理办事机构的建设,人员、机构、经费三落实。

2、全乡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保证年度工作任务的落实,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各级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好范文版权所有

今年,全乡依法治理工作任务还很繁重,难度加大,既要完成“四五”普法启动工作,又要完成依法治县启动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全乡的依法治理办事机构和广大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克服困难,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为全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我乡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xx乡综治办

2005年3月20日

第6篇:乡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六五”普法的验收之年。我镇普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以提升全镇公民的法律知识为切入点,紧扣每年普法工作重点,深入推进普法教育。现将今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部署

为进一步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年初,我镇及时调整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召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全年的普法工作,及时制定并印发了2015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明确了全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年内还召开了二次专题研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会议,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研究、解决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全镇普法和依法治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深化主题载体,营造普法氛围

1、突出以各种“纪念日”、主题“宣传月”为重点,广泛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认真按照“每月一法”的活动安排,紧紧围绕“12.4”全国法制日等各种纪念日开展活动。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月税法宣传月”、“6.25”土地日、“6.26”禁毒日等法制宣传日,开展了法制宣传系列活动,采用街头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发放法律书籍等宣传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全镇公民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普法宣讲团、普法艺术团等各种队伍作用,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成立了“六五”普法宣讲团队伍,定期深入基层开展法制讲座3场次,直接受教育对象达3000多人次,同时,各村(居)普遍成立了专兼职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3、积极营造普法教育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阵地建设。在各个村(居)主要路口、公园悬挂横幅,更新黑板报、普法宣传栏补充了数量不等的“六五”普法宣传标语,在全镇广泛营造了浓厚的“六五”普法宣传氛围。

三、突出普法重点,统筹兼顾实效

1、强化学习制度,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实效性。坚持和完善机关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对全镇领导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工作,系统学习了《宪法》、《人民调解法》和“六五”普法规划及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培训提高了干部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强化了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形成了全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创新形式载体,不断增强广大居民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依托“村(居)综治信息员”、“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法律进社区”以及法律援助等平台,融法制宣传教育于各项惠民活动之中。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网格化信息等平台等,积极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3、整合资源优势,不断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的实用性。坚持以开展“诚信守法企业”为抓手,坚持每年对我镇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至少进行2次轮训,每年对个体、私营业主进行学习培训不少于2次,规定企业经营管理者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30小时。

四、普治结合并举,大力推进“法治村(居)”建设

以争创法治乡镇为目标,扎实开展“法治村(居)”、“遵纪守法示范户”创建活动,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议事制度,着力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法治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依法为群众解决问题。一年来,我镇没有发生因重大决策失误产生的严重事件。

总之,我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继续按照上级部门关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统筹安排,勤奋务实、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创造性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力提高全民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水平,为我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7篇:乡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安排意见

中共外纳乡委员会 外纳乡人民政府 关于全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安排意见

各党支部、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二0一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年,为全面搞好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根据省、市、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安排,以及我乡“六五”普法的总体规划,现就我乡二0一一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二0一一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乡中心工作 ,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扎实做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创新发展,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法治外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

各党支部、村委会、乡直各单位要及时成立“六五”普法宣讲小组,把那些法律素质较高、热心普法工作的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宣讲小组,安排宣讲任务。

积极开展各层次的法律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各类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骨干的培训。

(二)努力抓好各类重点普法对象的普法教育。

二0一一年普法的重点内容是:《宪法》、《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陕西省计划生育条例》、《信访条例》、《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物权法》及新颁布的《人民调解法》与人民群众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划法》、《土地法》、《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

1、加强乡、村、乡直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学习,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用人考察时的重要内容,搞好每年的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写好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2、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法治观念。全乡中小学校要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各中小学校在开学时要举办一起法制讲座,组织全体师生学习省教育厅颁布的“六五”普法读本。

3、加强农民法制教育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依法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

4、加强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流动人口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5、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活动。紧紧围绕全乡中心工作,结合兰渝铁路、橙子沟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灾后重建,在全乡范围内大力开展征地、拆迁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信访、维稳等法律宣传活动。同时,要结合今年乡换届工作,组织开展《选举法》等专项法制宣传,确保换届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三)、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周、日活动,动员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

在认真开展好“12.4”法制宣传日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利用“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六一”儿童节 、“6.26”国际禁毒日及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节日等,开展知识产权、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妇女儿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集中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乡直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及时进行法

3 制宣传和咨询活动,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努力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四)、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努力提高乡村干部法制化管理各项社会事务的水平。向全乡人民提供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教育。

(五)、全面深化“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场所”活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了搞好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乡上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人大主席任副组长,其他科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司法所,由乡司法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乡普法依法治理的日常工作 。

2、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实效。各村、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法制宣传工作机制,加快法制宣传“六个一”建设。

二〇一一年四月五日

第8篇:乡镇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汇报

深入开展四五普法 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镇“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汇报

自2001年开始实施“四五”普法以来,至今已将近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四五”普法工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创新载体、注重实效,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五年来,我镇治安形势持续稳定,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也没有发生一起恶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群众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村务财务制度健全规范,“民主法制村”创建面达80%以上;依法治镇工作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基本纳入了法制轨道。下面,我就我镇“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关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在普法领导上,党政重视、齐抓共管。

“四五”普法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普法工作对于提高我镇全民法律素质与镇村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大力推进依法治理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镇党委政府对普法工作高度重视,将“四五”普法列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人员、经费、措施、宣传上落实到位。

(一)人员到位。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普法办,具体负责普法工作的实施。

(二)经费到位。落实专门普法经费,保障日常依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措施到位。根据高桥实际制订了“高桥镇四五普法规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村各单位;及时召开了由全体镇干部、村书记、主任与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四五”普法动员大会,要求各村、各单位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本村、本部门的工作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职责上肩、专人负责、周密计划、精心实施;进一步健全了普法奖惩机制,将普法工作与单位的目标考核及领导的实绩挂钩,与奖金挂钩;进一步强化组织网络,要求各村各单位确定一名普法联络员,负责普法工作的具体事项。

(四)宣传到位。层层发动,广泛宣传,积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使大家明白“四五”普法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干部参与普法的自觉性与责任心,营造了良好的普法氛围。

二、在普法对象上,重点突出、全面推进。

我镇“四五”普法的对象包括:工人、农民、干部、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生和个体劳动者及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其中重点普法对象是:镇、村两级干部、青少年与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在普法过程中,我们既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同时又兼顾全面、整体推进。

一是抓好镇、村两级干部的法制培训工作。为大力提高镇、村两级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与水平,镇普法办每年都邀请市依普办领导为镇村两级干部举办法制培训班,通过法制讲座使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为解决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后,少数新当选干部法制意识淡薄、办事方式简单粗暴的情况,我们及时组织村支书与村主任到省委党校进行了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法制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我镇村主要领导规范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对镇干部,我们通过“四五”普法考试的形式,大大激发了镇干部学法的积极性。此外,我们还积极抓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教育,使班子成员将学法与用法结合起来,起好带头作用。

二是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进一步健全法制副校长与法制教师的辅导制度,法制副校长与法制教师每学期都要为学生举办一次以上法制讲座与法制辅导。

(二)是邀请普法办的同志给学生进行法制培训。

(三)是举办法制作文知识竞赛。

(四)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载体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法守法意识。

第9篇:关于做好乡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依麻木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思考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依麻木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依麻木乡党委、政府确定的全年发展任务,立足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立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认真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五五”普法总体规划,以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执法为民、公正司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依麻木乡进程,为实现依麻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依麻木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依麻木乡位于天山南麓托什干河南岸,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境内,乡政府驻玉斯屯和田村(1村),距县城22公里,东接阿恰塔格乡,南与亚科瑞克乡接壤,西连阿克托海乡,北隔托什干河与英阿瓦提乡相望,乡域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41.9亩,居住着维、汉、回、柯四个民族,是乌什县境内耕地、园地、交通用地面积最多的农牧结合的大乡。全乡辖16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510户,总人口22463人。为了大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依麻木乡成立了以依麻木乡党委书记刘宁同志为领导的普法依法 1

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今年重新布置司法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依麻木乡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二、依麻木乡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注重实效,提倡创新 在加强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依麻木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1、强化依法治理的组织领导,突出重点,全面落实“法律进村”的创建工作。2、注重法治环境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尤其重视依麻木乡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用法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利用早会时间集中学习的良好机制。3、将青少年的法律教育作为国民法律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为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依麻木乡党委、政府为青少年播放法制教育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召开法制主题班(队)会,开展法制讲座、摸拟法庭、带法回家、组织服刑人员到学校开展现身说法等活动,既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学法兴趣,又增强了法制教育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4、结合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法律法规宣传更具针对性。发挥大众传媒在法制宣传中的优势。依麻木乡今年组织开展了综合治理法制宣传月,计生工作暨流动人口管理现场会,信访工作法制宣传月,“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暨万人签名仪式等较大的法制宣传活动。并注重于大众传媒互相配合,扩大普法、依法治理功效。5、推进依法

行政,建立完善执法责任制。完善评议考核制、公示制、错案追究制、赔偿制,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三、依麻木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近几年来,虽然依麻木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实事求是地讲,依麻木乡的法治状况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初始阶段。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尚处于启蒙、苏醒、觉悟的起步阶段,法治状况虽有一定的规模,但与法治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依麻木乡普法依法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领导体制上初步具备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和全社会参与”的雏形,但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还需进一步完善加强领导运行体制。2、普法依法治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尚需强化。对基层广大村(居)民普法对象的法律普及宣传活动不尽如人意,存在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召集会议困难,无法集中学习宣传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工作实施方法。3、基层普法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差,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学历低,难以准确把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实质内容,使普法工作只能在较低层次上进行。司法所刚刚建立,软硬件设施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4、普法专项经费有待更好地落实。乡党政干部学习普法教材单一,缺乏相关的指导性参考书籍,在普法学习当中只能相关条文照本宣科,形式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法效果。

四、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最根本的是教育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必须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体制和机制上有新的进步。结合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实际情况,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强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体制,必须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牢牢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努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2、将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用制度的形式加以完善。明确乡直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配合形成协力。

3、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完善其各项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司法所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主管机关的作用。

4、努力在创新普治工作方法上下功夫,使普法对象愿意听,乐意学。

5、加强普治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普法培训班,集中讲课,鼓励自学等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普治工作的需要。

6、针对广大群众的普法宣传,可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灵活开展,如采取定期专栏宣传,定期广播宣传,在各种中心工作开展和各种会议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法律宣传。

7、加大经费投入,购置必要的指导书籍和参考材料,改变单一的解读条文形式,结合实际和相关案例,深入浅出的开展宣传,增强宣传效果。

8、实行定期考试制度,建议每年就普法学习内容组织1—2次普次考试活动,将党政干部、教师、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均列为考试对象,通过定期考试,促进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普法工作的效果。

9、结合基层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向纠纷当事人及相邻群众适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既有利于纠纷的调处,又同时起到“处理一起纠纷,教育一片群众”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文化旅游行业领域报告下一篇:一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