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摄影拍摄技巧

2022-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光摄影拍摄技巧

新闻摄影拍摄技巧探讨

摘要:新闻摄影是组成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水平关系着新闻报道的质量。新闻照片是对新闻事件的瞬间片段的抓取,通过一张定格的图像对新闻进行反映和概括。高质量的新闻照片可以生动的展示出新闻事件现场的情况,并且能够对新闻进行气氛的渲染,调动读者的情绪,引起相关的关注和讨论,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因此要提升照片质量,新闻记者必须重视对拍摄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就新闻摄影的相关拍摄技巧记进行讨论。

关键词:新闻摄影;拍摄;探讨

引言   在摄影艺术中,各种题材的拍摄,也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新闻摄影与其它摄影有着不同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它题材不可比拟的个性,新闻摄影与其它摄影的价值取向,服务对象,表现形式和拍摄技巧不尽相同,新闻摄影要体现政治性,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最佳的新闻效果,艺术效果与社会效果。

一.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

新闻摄影是通过摄影画面的可视形象进行新闻传播,它作为新闻的一种手段。同文字新闻相比,有其自身的许多特性。在研究和探讨新闻摄影时,我们必须对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使新闻摄影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去为社会宣传工作服务职能。

1.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通过视觉形象,去反映客观事物的基础特性。新闻摄影必须以生活的真实性为基础,准确的反映当今社会的生活,是实事求是的从内容到形式的直接反映,,这一点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以比拟的,这就是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美的基础,真实性在新闻摄影中体现事实的真实,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

2.新闻摄影的新闻性

新闻从理论上讲,顾名思义新闻应是最新发现或最新变化的事实。新的和题材,新的典型,新的立意,新的特点是新闻摄影新闻性的标志。一幅新闻照片一旦被人们认为不曾相识或感到新奇,说明这幅照片己具有了显著的特点。不言而喻,这幅照片就有了较高的新闻性。

3.新闻摄影的社会性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对摄影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通过镜头报道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的最新消息。记录了政治改革中的巨大变化,科学领域里的丰硕成果,交流和传播各种信息,宣传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以及社会的新风尚,新面貌。新闻摄影己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新闻摄影具有了另一特性,就是社会性。

4.新闻摄影的艺术性

新闻摄影同风景摄影,人像摄影,工业摄影,花卉摄影等各种和体裁的摄影一样,都有有摄影艺术的共性。摄影艺术是瞬间艺术,所有摄影画在再现事物,人物的典型形象,都取决于启闭相机快门的瞬间中,在瞬间里集中凝练生活里确实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选择典型的人物形象,强调生活的真实美。新闻摄影的艺术性的最根本的依据就新闻摄影的拍方法,无论新闻摄影的个性特点多么强,它同按生于法国字是不能分割的,我们从来不否认在新闻摄影中,新闻性是第一位的,但不等于不要艺术性或没有艺术性。

二.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

新闻摄影是以附有简短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形式同读者见面的,它不同于电影和电视上的活动形象,而是以静止的形象,即将新闻自身的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新闻照片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新闻摄影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要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瞬间,让形象“说话”。这样才会有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1.如何挑选新闻照片

新闻照片的发稿形式主要包括单幅照片,组照和专题摄影,单幅照片是摄影记者平时工作中最常用的发稿形式。单幅图片拍摄的基本要求是:表现有形象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瞬间,注意细节,人物情感及体态语言。组照可以是对同一新闻现场不同侧面的描述与表现,也可以是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场景的组合。组照多用于多侧面,多角度的表现新闻事件,深化主题。专题摄影是指通过多张照片,多个角度反映一个新闻主题。每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情节,要有开头照片及结尾照片,串联起一个完整的故事。专题摄影要注意大场景,中景,特写等不同景别的采用,以及横竖版照片的配搭,时间跨度较大,淡化时效性。

2.新闻摄影应把视觉冲击力放在首位

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主要是指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或称之为视觉吸引力。长期以来,许多新闻摄影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都认为在这两个要素中,新闻价值是首位的,因为新闻摄影是属于新闻范畴而不是属于艺术范畴。重新审视我国长期以来的新闻摄影实践与读者对报纸上新闻摄影的评价,把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要素放在首位,应当更有利于改进我国的新闻摄影报道,更有利于新闻摄影报道的创新,也更切合读者对新闻摄影的需求。

3.强化求新思维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

朝向那些过去没有发生过的,没有见到过的,没有报道过的对象。这种思维符合报刊属性。报刊的存在是为了报道新闻,一切着眼于一个新字。新闻摄影的求新思维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求内容之新;二是求形式之新。

4.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新闻照片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兰,当一次车祸发生时,德新社和美联社的两名摄影记者都在场。德新社记者拍摄了一辆汽车撞到墙上,穿楼而出的瞬间。美联社记者拍摄的则是这辆汽车穿出楼后与迎面开来的一辆汽车相撞的瞬间。结果,多数报纸采用了美联社的照片。因为美联社记者的照片不仅反映了汽车撞墙穿楼而出的情节,还交代了穿楼而出后与另一车辆相撞的结局,信息含量更大。

参考文献:

[1]董娅莉.报道摄影与现代主义艺术追求——以罗钦可和寇德卡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80-182.

[2]邹吉文.灾难事件中纪实摄影的价值探析——以汶川地震为例[J].科技信息,2011(35):301,314.

作者:马喆

第2篇:广角摄影的拍摄技巧

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头。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135照相机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24毫米,视角为60-84度;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4-118度。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所以,广泛用于大场面风摄影作品的拍摄。在摄影创作中,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能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1.能增加摄影画面的空间纵深感;

2.景深较长,能保证被摄主体的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现。所以,现代绝大多数的袖珍式自动照相机采用38-35毫米的普通广角镜头;

3.镜头的涵盖面积大,拍摄的景物范围宽广;

4.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摄的景物,比使用标准镜头所拍摄的景物在画面中的影像小;

5.在画面中容易出现透视变形和影像畸变的缺陷,镜头的焦距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近,这种缺陷就越显著。

所以,在拍摄人像时,不宜近于0.6米,以免产生透视畸变,假如使用普通广角镜头拍摄贴证件用的标准人像照片时,最好拍成半腰或齐膝像;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这种人像照片时,最好拍成全身像,然后在放大过程中进行剪裁,以获得

标准的人像照片,这样就可以避免透视畸变。当然,有时在拍摄人物肖像时,为减缓被摄者脸部的某些缺陷,也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种透视畸变。如被摄者额窄下颚宽,采用略高的俯视角度拍摄,可以使其缺陷抵销;反之,则可以采用低角度仰摄。

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全身人像时,如果采用低角度拍摄,仍然会产生畸变,但有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弥补被摄人物本身的某些缺点,如有个别的被摄者的腿较短,上身较长,采用这种角度的拍摄,会使腿在画面上表现出一种修长的效果,增加其美感。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除了会产生透视畸变外,还会产生边缘畸变。这种畸变主要是由于镜头后方到胶片的视场边缘的斜投射角引起的。在拍摄群像时,容易使画面边缘的被摄体变得矮胖。

本文参考资料来自于:http:///about.asp

第3篇:年会拍摄、晚会摄影技巧

年末很多企业都会举行晚会等庆典活动,晚会、年会拍摄时如何能才能拍出好的照片呢? 在此潇湘传媒与您分享年会摄像、晚会拍摄中的一些常识。

一、掌握舞台现场光线的特性

舞台的光线概括起来说可以称之为“暗弱、多变、反差大”。 因此在实际年会拍摄时要随机应变,要分析对各种色光的感受能力。由于舞台灯光很弱,而且演员是一直处在不停的动态,想获取清晰的照片对非专业摄影师难度很大,因此在年会拍摄、活动拍摄时企业通常会请专业摄影师,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选用大口径的镜头和适当的高感光度,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舞台光线的反差过大,影响层次单调的不良现象。舞台灯光不同于正常照明,往往随着剧情的展开不断变换,其明暗往往相差数倍,而且各种色光混合,使感光带十分复杂。当无法全面记录舞台景物的情况下,可采取“弃卒保车”的办法,参照主体的亮度来曝光!另外,色温本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但一般而言,用日光菲林会较佳,而用负片的朋友,则不用考虑此问题。

二、要选择正确的拍摄位置

舞台活动拍摄时的位置尤其重要。一般由于舞台是固定的,观众席也是固定的,因此摄影的拍摄角度就比较固定,不须前后、 左右、上下来回奔走以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而言,前排中间的位置是拍摄舞台剧照比较理想的角度。如果你是特许拍摄的记者或工作人员,则可以变换拍摄角度。比如拍摄芭蕾舞剧,应在第六至十排左边靠走道的位置,可以清晰地拍摄到演员舞蹈时精彩的足尖动作,而你蹲在走道上拍摄那些腾空而起的舞蹈动作,能增添高耸凌空之感。如果是民族舞剧或是交响音乐会,那么剧场二楼的一排正中的位置是最理想的拍摄点,在这里可以居高临下进行俯拍,可以摄到雄伟壮观的舞台场面!拍摄戏曲时,因一般戏曲演出演员都是左进右出,而且主角出场后往往都有“亮相”动作,这正是拍摄的大好时机,最好选择第一排正中偏左一点的位置。

三、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注意构图的完美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第4篇:摄影技巧之22---新年夜景拍摄

新年夜景拍摄

当新年的味道一天天的变浓。城市的夜景开始绚烂起来,被霓虹装点起来的高楼大厦,闪烁的圣诞树和各种节日的灯饰,不仅使得各位发烧色友秉“机”夜游的热情高涨,而且由于数码相机的普及化,对于我们普罗大众的人群来说,也是将圣诞夜景收入镜头,留下一年愉快心情的绝佳时刻!

不过我们经常收到许多家庭用户反映晚上拍摄的照片效果总是不太理想,要不是模糊不清要不是过亮或过暗,不少用户更会抱怨自己的相机太不济,更有甚者因此而怀疑自己的相机是否出现了故障。

其实引起这些情况的出现完全只是出于缺乏技巧的原因,只要掌握一定的基本摄影技巧,你手上的小机器也完全能够拍摄出漂亮的夜景照片,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提供一些拍摄夜景照片的技巧,让大家可以把今年圣诞最美的一刻记录下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对技巧的介绍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你手上的机器是否利于夜景的拍摄,而如果你手上还没有机器正打算购买的话,下面介绍的几款数码相机则可作为你的考虑之列。

拍摄夜景的照片之所以容易模糊是因为晚上光线不足,引致相机的快门速度受到影响下降而造成的,对于一般数码相机来说,往往当快门速度低于1/60秒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因手抖而引起的照片模糊现象。

对于专业的摄影器材,如数码单反则往往可以通过开大光圈以及提高相机的感光度获得同样的曝光量,并可以保持足够高的快门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然而对于一般的家用数码相机来说,最大光圈往往只在F3.5~F5.6左右的范围,通过调整光圈来保持快门速度显然是不足够的,不过目前不少家用数码相机的技术含量已经比较高,例如防抖动功能、高感光度设置等,对于夜景拍摄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夜景摄影的特点:

1. 光源繁多夜景摄影往往会同时出现很多光源,和白天摄影时只有单一的日光源不同。它包括像路灯、大厦的装饰灯、车灯以及烛光、月光、或落日余晖等等,而不同的光源色温也会不同,因此拍摄的时候必须控制好相机的白平衡以获取最佳的色彩效果。

2. 主体突出,主题鲜明,由于晚上天色黑暗,光影的对比比较强烈,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层次分明,不必要的或对画面有破坏的元素可以通过暗调隐没,让主体更加突出。

3. 拍摄对象,静物为主拍摄夜景被摄对象以静止的景物为主,一般不宜拍摄动作迅速的物体。因为夜间光线微弱,各种景物的照度很低,拍摄时需要较长的感光时间。而对于运动的物体如汽车,则可以记录下它灯光的轨迹形成独特的效果。

了解完夜景的一些特点后,我们就可以大概清楚可以获得怎么样的夜景效果,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通过技巧的应用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1.使用三脚架

对于夜景的拍摄,三脚架一般是离不开的,它能给你带来最有效的稳定性,从而保持照片的清晰度。使用三脚架时,相机要拧紧在三脚架上,在调节光圈、观察景物、按动快门等操作时都不要碰动机身,以免造成晃动或构图的误差,另外如果你的三脚架是比较轻小稳定性不足的话,再按下快门的瞬间应尽量摒住呼吸,这样可以减轻人为的震动。

2.如何获得准确曝光

夜景拍摄主要就是通过光影的控制去表达,因此如何获得恰当曝光量是夜景摄影的一个重点,而现在的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提供了多种的拍摄模式,中高端的一般会带有P、A、S、M等手动曝光模式,而家用型的小相机也一般会有AUTO、P等模式以及夜景、烛光、烟火等夜景拍摄模式,这类程序式曝光模式能根据所拍摄的照片种类,作出适当的曝光设定,一般情况下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应用这些拍摄模式时,基本上可以保证我们能够获得一张不错的照片,不过要想把照片拍得更加精美些就还得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测光,一般数码相机都具有智能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等多种测光模式,其中点测光是精确的测光模式,是摄影爱好者常用的测光模式,不过要掌握点测光的技巧并不容易这里我们不作推荐。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选择智能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在测光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对场景中主要色光或中等密度的色光进行测光,然后进行曝光锁定再重新构图进行拍摄。曝光锁定可以通过AEL按键控制,如果相机没有AEL曝光锁定功能键,则可以通过半按快门进行锁定。

另外数码相机即拍即看的方便性对于准确曝光也是非常有用的,只要通过LCD屏幕的观察就可以大概掌握照片的曝光是否准确,如果不满意的话就可以通过曝光补偿进行细微调节,直到满意为止。

3. 如何进行准确对焦

当光线较为暗淡时,一般的小数码相机对焦都会比较困难,这是由于对焦感应器对于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难以准确对焦,所以在进行夜景拍摄对焦时,应尽量将对焦点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需要注意的是,镜头焦距的变化会影响对焦情况,尽量不要改变相机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否则照片可能会出现模糊。

不过现在不少小DC是有对焦辅助灯的,当光线不足时,相机的对焦辅助灯会自动开启协助镜头完成对焦,如果你的相机没有对焦辅助灯则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解决或者自备一个小手电筒,把手电的光照到被摄物上,这同样可以达到对焦辅助的作用。

4.如何获得理想的色彩效果

白平衡就是对影像进行色温调节,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现在的数码相机都预置了多种白平衡模式,一般包括有自动白平衡、日光白平衡、阴天白平衡、钨丝灯白平衡、荧光灯白平衡等等。

在实际拍摄的时候可以尝试应用不同的白平衡,通过不同的色温控制往往可以获得比人眼看到还漂亮的效果,一般当使用日光白平衡时会获得比较暖调的效果,阴天白平衡下的色调会比日光白平衡还深,也就是说可以获得更加暖和的色调,荧光灯白平衡则刚好相反,会使得照片出现偏冷的色调,具体应用哪种白平衡更适合则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并通过实际的试验,下面就是使用不同白平衡下拍摄的不同效果。

5.如何善用闪光灯

怎样拍出背景与人物同样光亮的夜景人像,相信这是不少新手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相机打开了闪光灯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离相机较近的人物得到了正确的曝光,但是由于相机闪光灯范围有限加上曝光时间短,使得本来肉眼看来非常漂亮的背景在相机中显得黑糊糊的一片。

这是因为远处的夜景在拍摄的时候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才能在相片上留下正常的曝光效果,而近处的人物因为闪光灯的照射只需要很短的曝光时间就可以了的原因。这时候只要使用闪光灯的慢门同步模式就可以了,此时相机会按照背景的曝光而确定快门速度,而闪光灯则会对人物主体进行补光,这样就会拍出人物和背景夜景曝光都很正常的照片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快门速度比较慢,照片容易模糊,最好可以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另外在应用闪光灯拍摄人像的时候还会往往出现红眼的现象,对照片美观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可以选择闪光模式里的防红眼闪光模式,其次可以尽量避免闪光灯直射到人的眼睛里,可以通过控制拍摄角度来避免。

6.光圈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照片的曝光量是通过光圈和快门组合来进行控制的,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实现在不同的光圈下获得相同的曝光量,但不同光圈下的的表现会有什么不同呢?原来当光圈数值较少的时候,景深则会越深,也就是说背景越清晰,并且对于拍摄场景中的点状光源也会形成美丽的星状光,仿佛加了星光镜般的漂亮,在大光圈下则一般难以出现这种效果。其次在相同曝光量的前提下,缩小光圈就可以降低快门的速度,而慢速快门是表现光影轨迹或流水动态的有效手法。

以上就是笔者对夜景拍摄的一些心得和技巧,在圣诞和新年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特意撰写的,希望能对广大摄影初学者和家庭用户起到一定的作用,让大家能够把佳节里最美好的时光一一记录下来,愉快的渡过圣诞和新年之夜!

第5篇:2012年晚会拍摄 摄影技巧 大全 摄影常见问题 注意事项

数码相机有很多功能,这些功能实施都是要通过设置才能完成。也要通过这些设置才能拍摄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好的相片,以下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一、 晚会拍摄常见问题:

1、 相片模糊,特别是拍摄运动物体

2、 红眼

3、 相片较暗

4、 曝光过渡,显示人的脸部发白

二、晚会摄影注意事项:

晚会拍摄时注意

1、拍摄模式选择:不要轻易选者绿色带有相机标记的档位。那个档位是全自动拍摄,适合白天室外环境。晚会选着此挡,会出现相片模糊,红眼及局部曝光过渡或过暗等问题。最好选着p 或M档进行半自动或全手动设置拍摄,或选着情景模式下的其他选项

2:不要轻易使用数字变焦

尽量不要把变焦杆超过下图的分界线(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分界线,右边是数码变焦)。超过之后,拍摄的相片放大后图片质量会下降

(数字变焦:数字变焦也称为数码变焦,英文名称为Digital Zoom,数码变焦是通过数码相机内的处理器,把图片内的每个象素面积增大,从而达到放大目的。

光学变焦: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

数字变焦是通过变焦杆来实现的,当光学变焦到尽头时,继续按住变焦杆,则自动进入数字变焦区域。) 2:感光度感光度(ISO)的设置至少要200以上,最好调到400,如上图标记。

这样可以弥补光线不足和防止相片模糊

不想用闪光灯的话可以把ISO 调到800,这样可以拍高速运动的物体

3:曝光模式选择:晚会选择快门优先模式(这个一般在拍摄模式P档下设置)

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选着快门优先模式在拍舞台上的表演,才不会模糊

5、 闪光灯的使用:

拍摄人物是一定要选择“消除红眼功能”的选项

闪光灯的英文学名为Flash Light。闪光灯也是加强曝光量的方式之一,尤其在昏暗的地方,打闪光灯有助于让景物更明亮。使用闪光灯也会出现弊端,例如在拍人物时,闪光灯的光线可能会在眼睛的瞳孔发生残留的现象,进而发生「红眼」的情形,因此许多相机商都将"消除红眼"这项功能加入设计,在闪光灯开启前先打出微弱光让瞳孔适应,然后再执行真正的闪光,避免红眼发生。中低档数码相机一般都具备三种闪光灯模式,即自动闪光、消除红眼与关闭闪光灯。再高级一点的产品还提供“强制闪光”,甚至“慢速闪光”功能。

通过菜单选择不同的闪光模式

现在提过提过两组设置供大家参考:

1、选着M挡,ISO设置400,快门速度设置/1250(拍摄舞台上的表演),如果选着1/125,可以拍摄较静的合影等等,闪光灯选着“消除红眼“设置

2、选着P挡,ISO设置400,选着快门优先选项,闪光灯选着“消除红眼”设置。

第6篇:拍摄布光 摄影棚的灯光器材使用技巧

(一)摄影棚的灯光器材

人像摄影棚的灯光器材,一般可以分为瞬间光式的闪光灯类和连续光式的石英灯类两种。闪光灯类的闪灯是摄影棚最基本、最常用的设备,属于常态性的拍摄时使用。其光源一闪即逝,底片可在瞬间便感光完成,故又称为“瞬间光”。主题打光时的明暗情形,可借闪灯内部设置的模拟灯来直接观看。拍照操控颇为便捷,色温为5400K左右正常色调,是摄影棚内最基本的设备。

连续光式的石英灯类光源,用于希望能有暖调色彩,或是喜欢慢速细致感光的拍摄。其光源属于连续性发光体,所以与闪光灯类的光源相反,可以以慢速感光的方式来得到较为细致的色彩。只是此类型灯光的电量消耗较大、容易发热,色温亦呈3200K的暖黄色调。由于是连续性发光,所以是电影等动态影片拍摄时的最主要光源。若想得到5400K的正常色温,可以用C12蓝色滤镜来矫正。

摄影棚的灯光器材,无论是闪光灯,或是石英灯,其打光方式皆非单灯打光法。一般摄影为了使照片画面的明暗光比能完美起见,摄影棚皆采用复灯打光,所以需规划多盏以上的灯光来组合,效果较为完美。各灯所负责的功能及所打出的效果,可参见下列简明一览表。

摄影棚复灯打光组合时,其各灯之名称与功能简明一览表

名称

打光

功能

1.主灯

主光

将主题最亮的部位打亮,是摄影时最主要的光源。

2.辅灯

补光

主题暗部补光之用,在控制光比时调节光比强弱的辅助光源。

3. 地灯

补光

照人与背景间主灯照不到的位置,可使整个照片光亮度匀称。

4.背景灯 背景光

属效果光之一,打亮背景区域,否则主题与背景缺少光域与层次 感,而且会产生背景阴影。

5.顶灯

发光

属效果光之一,使头发与深色背景分离,唯背景是浅色系时不适用。灯功率越大成像效果越好,能打透整个被照人物,使照片色彩更逼真。 6.聚光效果灯

背景光主题光 制造强光特效,如果插上特制形状的插片,可得到不同形状的光影效果,经常用在制造背景光影时。

7.其他效果灯

效果光 其他亦有使主题轮廓凸显的“背面光”等效果灯,使用技巧与功能视摄影师的需求而定。 主灯配置:主灯架+八角/长方形柔光箱。 副灯配置:主灯架+长方形柔光箱。 地灯配置:地灯架+方型柔光箱。

背景灯配置:背景灯架+A型附件/斜口灯罩/聚光筒。 顶灯配置:顶灯架+束光筒/雷达罩+蜂巢网/八角柔光箱。

(二)不同数量灯的配置 2盏:主灯+副灯

3盏:主灯+副灯+地灯/主灯+副灯+背景灯

4盏:主灯+副灯+地灯+背景灯 5盏:主灯+副灯+地灯+背景灯*2

B:主灯+副灯+地灯+背景灯+顶灯 6盏:主灯+副灯+地灯+背景灯*2+顶灯 7盏:主灯+副灯+地灯+背景灯*2+顶灯+轮廓灯

8盏:主灯(柔光柱)+副灯(柔光柱)+地灯+背景灯*2+顶灯

宝贝推广区(自动)

第7篇:摄影协会之摄影光的艺术(论文)

摄影心得

摄影心得(论文)

1

摄影心得

怎样拍好夕阳

一天中最色彩缤纷的时间就是当太阳渐渐躲到地平线下的时候,这对于摄影师来说也是掏出相机的绝好时机。当然,这也是一天中光线变化最快的时候,捕捉难度极大。结合日常摄影的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对于拍摄夕阳的小贴士: 1. 充分的前期准备。

核实时间、云彩情况、能取得最佳拍摄效果的方位、相机设置、需要的装备配件,以及任何有助于你拍摄的准备工作。 2. 使用三脚架。

由于拍摄夕阳的时候我们大多需要比较长的曝光时间,所以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三脚架可以保证相机稳定,并且活得清晰锐利的影像。

3.尽管落日可以带来绚丽的光线的美丽的天空,但摄影师的创造仍然尤为重要。合理安排光线以及太阳的位置,尽量采用不同的曝光量进行拍摄,往往一张好照片的产生需要按动成百上千次的快门。

红叶拍摄技巧

虽然红叶在秋天中十分常见,但想把它拍好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器材和拍摄手法上都有着充足的准备。那么怎样才能把红叶拍好。

小于28mm的镜头焦段属于广角镜,如果想要拍出超焦距的泛焦风景照片建议使用广角镜。想拍特写或是散景优美的照片,请改用50mm以上的中长焦镜头,各家厂商都十分用心的70-200mm焦段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如果手中没有那种长焦也没有关系,这离有一个不用花钱的方法来拍出浅景深照片,就是移动你的脚步,使镜头接近被摄物体。焦点物体的物距、相机的像距及背景比例产生了差异就可以拍出有景深感觉的照片。

除此之外,带上一款35mm的人文镜头也可以拍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红叶摄影作品。利用35mm的视野特点,将赏红叶的人也包括在画面之中,也可以创造具有独特美感的戏剧性作品。

对于那些落在地上或者距离很近的红叶,使用微距镜头进行拍摄才最有震撼力。经过微距镜头放大后,叶片清晰的脉络和质感是其他镜头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在拍摄时必须使

摄影心得

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以免出现糊片。在出发进行拍摄之前推荐摄影爱好者先选定一个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拍摄手法和题材,既能减轻一些不必要的镜头负重,也能专心于同一题材进行创作。 带上一款偏振镜

偏振镜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个配件,它的使用非常简单,它可以让照片看起来更加通透,色彩更加鲜亮。

它的作用还包括压暗天空,消除反光,在拍摄水流和玻璃的时候非常有用。偏振镜还能起到阻挡光线的作用,可以降低快门速度。

在红叶摄影中,它也能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作用。拍摄红叶时,适时的加上偏振镜加以运用,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偏振镜能有效抑制叶子表面的反光,还原叶子原先的色彩,减少叶面的反光,使得叶面的纹理更显清楚。

尤其是在雨天、顺光和侧光时效果明显,而在逆光的情况下,偏振镜存在的效果,无法在叶片上表现出来,但是这个时候,适度旋转偏振镜,就可以增加蓝天的效果。如果天空中有云就更好了,偏振镜在增加蓝天鲜艳度的同时还能同时凸显天空中的云彩,让云的颜色更加纯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拍摄前准备好合适的器材,对于红叶题材的摄影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前文所述准备好了器材以后,那么说说在拍摄时的一些实战技巧。 光线运用

对喜爱摄影的我们来说,光线是上帝赐给我们雕刻刀。透过光的辅助,可以增加红叶的立体感,突显现场独特的氛围。

尤其红叶这个摄影题材,在于表现色彩鲜明的效果、光线的运用与捕捉,影响着最后的画面呈现,也关联表现出摄影者的性格。因此,光线的运用是影响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仔细观察光线在红叶间所产生的微妙变化,即使在同一个地点,随着时间而逐渐的改变光线角度,可以让红枫落叶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层次、甚至是立体感。当光线照射的角度逐步改变,红叶开始出现不同的表情变化。特别是在顺光、斜射光和逆光的差异,能够使红叶的饱和度,有着强烈的变化,甚至运用光与影的重叠,创造独一无二的影像。不过在逆光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画面元素取舍的问题,虽然逆光拍出来的红叶会更透彻和光亮,但由于宽容度的问题就很容易牺牲了背景细节。

3

摄影心得

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比较推荐用顺光进行拍摄。采用顺光拍摄出的照片顏色是最接近肉眼看见的,和能够保留附近环境细节。虽然可能难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但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废片的出现。 合理的色彩搭配

红叶除了给世界带来了美丽,还总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思考。所以,我们在拍摄红叶的时候,往往不满足于平铺直叙地表现它们,而是让它们更加美丽、更加令人感动。

巧妙的色彩搭配,是突出红叶的色彩魅力的有效办法。一般来说,选择与红叶颜色相容性和协调性好的颜色,可以令红叶的色彩更艳丽。为避免喧宾夺主,削弱对红叶主体的表现力,搭配的颜色应该柔和平淡色彩,通常黄色、绿色、白色或淡粉色等颜色都能够与红叶形成很好的搭配效果。尤其是黄色,黄色也是秋天的色彩,黄叶与红叶共生共长的景色非常多见,因此红黄搭配是个不错的选择。黑色也能够使红叶看上去更醒目,以树木、山峰或者阴暗的天空为背景,都有可能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搭配色彩,关键是使其处在虚焦状态,形成虚化的背景或前景。通常使用长焦镜头,采用较大光圈,焦点落实在红叶的局部之上。还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避免杂乱的色彩出现在画面之中,选择长焦镜头也同样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秋季拍红叶已经成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朋友的保留节目,用镜头记录这个世界的缤纷色彩也是摄影的一大乐趣所在。

详解曝光补偿

在摄影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光量;快门是在控制相机的曝光时间;感光度(ISO)则是在控制感光元件对光的灵敏度。在这三个拍摄参数的相互配合下,我们能够拍出正常曝光的照片。

但遇到光线反差过大的场景(如冬季雪景),我们会发现拍出来的照片灰蒙蒙的,这是由于相机内部测光偏差所造成的,这时就要通过加减曝光值(EV 值)来还原真实拍摄场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的方法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以及设置 ISO 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光差较大的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拍出的照片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动调整相机的曝光参数,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曝光补偿(Expose Value)EV 值。

摄影心得

曝光补偿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通过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进行外源光线补偿,或者调整光圈值以及曝光时间进行光通量参数补偿。对于目前大多数的数码摄影爱好者而言,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 EV 值的调整,以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 ±2.0EV 的调节范围,而专业的数码相机可达 ±3.0EV。考验一台数码相机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因此在 EV 调整中的精确度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一般相机的曝光补偿值都以1/3步长或1/2步长为一个级别。

对于曝光补偿,每种型号的相机都大致相同,上图所示的就是一台单反相机的曝光补偿设置窗口。我们可以每次以 1/3EV 从 –3EV 至 +3EV 来做补偿。 正确的曝光补偿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会用于拍摄静物和风光,因为这些场合大多可以从容地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照片,再从其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 EV 值:在典型曝光不足的场景下(被摄物体本身亮部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等)使用 +EV(正补偿);在典型曝光过度的场景下(被摄物体本身暗部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 -EV(负补偿)。简单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如上图所示,这张照片拍摄的是黄昏时分的一片雪地,由于使用了自动曝光,导致雪地的颜色显得过于暗淡;而同样的一个场景,同样的时间,下图将曝光补偿值设定为 +1EV 值,可以让雪地的颜色恢复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数码相机无论在P模式还是其他模式下,对 EV 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P模式下调整 EV 时,相机光圈、快门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v 模式下的光圈固定、EV 调整会使快门的速度跟着改变;Tv 模式下的快门固定、EV 调整会使光圈相对改变。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的曝光补偿效果。

各种拍摄条件下的曝光补偿

虽然使用自动曝光,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光圈和快门的数值,但是在一些场合下,拍摄出来的照片也会出现过曝或者欠曝的情况,对于这些场景,自动曝光就不再适用,并且应该考虑相应的解决方法。 1. 比中性灰度更亮的景物

5

摄影心得

比中性灰色更亮的景物会反射多于18%的光线,例如沙滩或白雪覆盖的场景。自动曝光系统不知道景物会这么明亮,所以如果用它计算出来的参数去拍摄,图片就比较暗。为了使图片明亮一些,我们必须考虑增强曝光,以便于还原景物的真实颜色。

雪景是典型的例子,其色调高于中灰色调,并且大部分的细节色调都是色阶中较亮的部分。整个景色的平均色调大约要比标准的中灰色调高一个亮度,这就会导致测光发生偏差。

所以,在拍摄平均色调亮于中灰调的照片时,应该增加一级光圈或者使用曝光补偿以恢复景物的原来色调。如果不增加曝光,拍摄出的照片就会呈现灰色。

另外,在进行雪景拍摄的时候,切忌对太阳或者较亮的光源进行测光,否则将会使雪的颜色呈现比较暗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即使在后期中使用 Photoshop 也难以调整回原始面貌。

2. 比中性灰度更暗的景物

比中性灰色暗的景物有深色阴影、暗色植物等。虽然与那些比中灰色更亮的景物相比,这些景物不怎么常见,但有时候也会遇到。

如果我们用自动曝光模式拍摄上述景物,因为景物反射不足18%的光线,测光系统无法判断被摄物体是比较暗的景物还是光线不足的一般景物时,都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因此,在拍摄整体色调低于中性灰度的景物时,我们需要减少曝光,使图片更暗一些。 3. 强光下的对象

强光下的对象(如雪地上的人像)也会使自动曝光系统出现错误。尤其当对象占据景物相对较小的一部分时,背景亮度非常突出,就会导致于自动曝光系统要减少曝光,使整个色调变为中性灰度。拍摄出来的结果是曝光不足,主体会比较暗。 4. 黑暗背景下的对象

当一个小的亮光物体出现在一个大的黑暗背景中。自动曝光系统就会假定整个色调比实际上要暗,原因是和小部分的亮光相比,景物的大部分都比较暗,所以自动曝光系统就会增加曝光量来产生中度色调,结果就会造成曝光过度。 5. 光比较大的情况

像那些明暗反差较大的景物,其亮度范围无法完全地被记录在影像传感器上。遇到这些景物时,必须判断是亮部还是暗部对作品的表达更重要,然后设定曝光,你想要的景物就会准确地显示在最终照片上。

上一篇:促销员职业化训练手册下一篇:医疗废物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