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按题材分类

2022-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现代诗歌按题材分类

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

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几类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欢迎大家阅读!

咏史诗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边塞诗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

田园诗

1、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2、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3、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4、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杜牧《山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山居秋暝》

离别诗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2篇:诗歌按题材分十几种

诗歌按内容(题材)划分的类型

1、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主要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3、隐逸诗,是指归隐田园生活或向往田园自然风光的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所作的诗,描写秀美的田园风光,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古代的一些文人,因对封建统治不满而进行归隐田园生活,活着一些向往田园自然风光的诗人做的,以自己生活为题材做的一类诗词,这些诗词中有秀美的风光描写,也有对时代的不满,或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4、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

5、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6、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大致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有愁伤感。

7、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的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根据送别情形和送别环境的不同,从表达感情的角度,送别诗分成以下几类:

一、直接表达离愁别绪的。这一类占了送别诗的绝大部分,诗人借助社会场景、自然环境的描写,或表达凄清感伤之情,或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或送上深深祝福之情。

二、表达劝勉、安慰之情的。分别之际,诗人用殷勤的话语劝勉、鼓励、安慰亲人或朋友,为其增加信心和力量。

三、表达诗人志向或政治见解的。虽命运坎坷,仕途不顺,但无消

沉低迷之态,分别之时以豁达的胸襟告诉朋友自己的志向和政治抱负。

四、表达真挚友情的。没有离别的感伤,更没有仕途不顺的牢骚,诗人表达的是心情的乐观、友情的真挚和积极有为的斗志。

8、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这类诗有一些常用的意象,如“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9、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将士们乐观豪迈、相思离愁的情感,或表现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或对故园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语言豪迈雄浑,充满激情。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10、爱国诗,有表现忧国伤时的,揭露统治腐败的,表现建功报国的理想的,还有表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1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12、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诚如清·方薰

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

13、贬谪诗,贬谪诗的三大要素:政治前途黯淡,诗人内心痛苦,贬谪之地自然环境恶劣。贬谪诗内容:抒发被贬的委屈不平、牢骚不满,乃至愤慨之情;思念故园亲友(对京城的思念,其实是对往昔美好生活及亲友的想念,包含对政治理想甚或权力的依恋与追求);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

14、宫怨诗,在中国封建社会,宫廷的婚姻制度颇为畸形而不合理。皇帝一人拥有配偶成百上千,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佳丽三千人”(具见白居易诗)。而有幸承皇恩得宠的宫女则少得可怜,绝大多数的宫女只能在深宫之中虚度光阴,浪费青春,发抒怨情:“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千宫女燕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于是,有了为数众多的宫怨诗。这种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专门写古代帝王宫中的宫女以及失宠后的怨情,描写宫女们的悲惨生活和精神苦痛。

15、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6、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2.对事理的体察。

17、即事感怀诗,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第3篇: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及思想情感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马 嵬①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②,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③上多!

注:①马嵬:即马嵬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肋迫下,勒死杨贵妃。②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③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表示永世不分。

作者在这首诗中对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看法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何不同?请简要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二 、惜别送别诗

1.把握惜别送别诗的思想内容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2、诗歌例析

1 A、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例]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董 大①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②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①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

高适在写此诗时,正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②熏:即曛黄,指夕阳西沉的昏黄景色。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送别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三、爱情怨女诗

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爱情。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或借此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如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4、注意: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一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爱情诗常见意象:

1、 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2、 红豆:象征爱情和相思。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3、 画眉:形容夫妻相爱。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4、 鸳鸯、比目:表现夫妻情深。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5、 牵牛(牛郎织女):比喻夫妻间的思念。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6、 金风玉露:表现七夕相会,相逢珍贵。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7、 结发:比喻夫妻。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8、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闺怨、宫怨诗:

1、常见类型:

2 ①闺怨诗。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②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③征妇怨诗。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④商妇怨诗。“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⑤少女闺怨诗。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 阶 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注望秋月。

注:玲珑:此处形容月空明凄清。

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但全诗没有一个“怨”字,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真意。 请你结合全诗,谈谈对后两句的看法。

四、思乡怀人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1.把握思乡怀人诗表现的主要思想内容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 2.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寄托的情思

如大雁、折柳等;

如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1.羁旅愁思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颔联历来脍炙人口,诗人将六种典型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山间早行特有的画面。颈联写刚上路时见到的景色。尾联写旅途的景色使诗人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从而将“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2.思亲念友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第二句形象地 3 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的亲情,又写出了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开阔豪放的胸襟。

3.征人思乡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qì 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借具有“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悲壮境界。

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

4.闺中怀人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例]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南宋沈义父又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结合全诗和前人的评论,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其情、景结合的艺术。

五、咏物抒怀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1.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

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2、举例赏析

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杨柳枝( 白居易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4 “寂寞开无主”、“花开不并百花丛”都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都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不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 3.把握咏物抒情诗的特点 读此种诗,首先要了解诗人所咏之事是什么,此事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事件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

4.把握特殊意象,体会象征意义

如松、竹、梅、桃花、荷、芳草等;

如精卫、凤凰、杜鹃、鸿鹄、鸳鸯、鸢、乌鸦、虎、鹧鸪等。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 灰 吟

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请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边塞征戍诗

对边塞征戍诗的鉴赏,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分析其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1.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

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范仲淹的《渔家傲》

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

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1、抒发对边塞将士的赞颂之情及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反映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对人民的同情。 陇西行(陈 陶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现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征人怨 (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5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例]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 益

蕃州部落①能结束②,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蕃州部落: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②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

这首诗歌在表现将士生活和反映边塞风光方面是比较突出的,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七、山水田园诗

对山水田园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抓住山水田园诗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其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把握诗中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哲理。

2、举例赏析

A、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陶渊明《归园田居》 C、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D、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 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感情,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小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意境优美奇妙,请你结合全诗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4篇:诗歌的题材的分类

诗歌可以分为哪些题材,怎样的分类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的题材的分类,欢迎参考阅读!

1、 伤别离情类。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2、 咏怀类。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等等,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3、 讽喻类。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4、 边塞类。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5、 咏史类。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丈原》等,均为名篇。

6、 咏物类。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 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8、 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第5篇:古代诗歌题材分类老何

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及思想情感鉴赏

按题材的不同,古诗词分为:

咏史怀古诗

惜别送别诗

爱情怨女诗

思乡怀人诗

咏物抒怀诗

边塞征戍诗

山水田园诗

一、咏史怀古诗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技法解密】

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多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 、惜别送别诗

对惜别送别诗思想内容的评价,通过分析其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技法解密】

1.把握惜别送别诗的思想内容

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2、诗歌例析

A、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爱情怨女诗

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

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爱情。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或借此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如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4、注意: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一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爱情诗常见意象:

1、 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2、 红豆:象征爱情和相思。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3、 画眉:形容夫妻相爱。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4、 鸳鸯、比目:表现夫妻情深。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5、 牵牛(牛郎织女):比喻夫妻间的思念。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6、 金风玉露:表现七夕相会,相逢珍贵。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7、 结发:比喻夫妻。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8、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闺怨、宫怨诗:

1、常见类型:

①闺怨诗。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②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③征妇怨诗。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④商妇怨诗。“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⑤少女闺怨诗。

四、思乡怀人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技法解密】

1.把握思乡怀人诗表现的主要思想内容 常表现如下: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 2.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寄托的情思

如大雁、折柳等;

如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1.羁旅愁思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颔联历来脍炙人口,诗人将六种典型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山间早行特有的画面。颈联写刚上路时见到的景色。尾联写旅途的景色使诗人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从而将“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2.思亲念友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第二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的亲情,又写出了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开阔豪放的胸襟。

3.征人思乡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qì 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借具有“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悲壮境界。

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 4.闺中怀人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五、咏物抒怀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技法解密】

1.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

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2、举例赏析

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杨柳枝( 白居易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寂寞开无主”、“花开不并百花丛”都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都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不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

3.把握咏物抒情诗的特点

读此种诗,首先要了解诗人所咏之事是什么,此事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事件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 4.把握特殊意象,体会象征意义

如松、竹、梅、桃花、荷、芳草等;

如精卫、凤凰、杜鹃、鸿鹄、鸳鸯、鸢、乌鸦、虎、鹧鸪等。

六、边塞征戍诗

对边塞征戍诗的鉴赏,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分析其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技法解密】

1.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

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范仲淹的《渔家傲》

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

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1、抒发对边塞将士的赞颂之情及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反映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对人民的同情。

陇西行(陈 陶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现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征人怨

(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七、山水田园诗

对山水田园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抓住山水田园诗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其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把握诗中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 【技法解密】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

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哲理。

2、举例赏析

A、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陶渊明《归园田居》 C、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D、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 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感情,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_-------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类)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 ——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 ——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间接写别情: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与故乡的江水,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

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雨霖铃 柳永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远诗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如何表达: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抒情角度:

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题材:

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情感:

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B.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C.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品。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失败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击社会现实。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达感情: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

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 凭古吊今、怀古伤今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发功业未就的感慨。)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进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的感慨。)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 —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 — 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 —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 — 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分析 — 托物言志,环境烘托。

思 想 情 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亲情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第6篇:诗歌按内容分类

诗歌鉴赏专题二

诗歌按内容分类

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讽喻诗等。

(一)怀古诗、咏史诗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例如:

越中览古

唐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

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 其三

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1 例如: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马诗 其四

唐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 其五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三)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例如: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积雨辋川庄作

唐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清平乐·村居

南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有:

1、边塞风光;

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例如:

从军行 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出 塞

唐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征 人 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五)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称为思乡怀远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例如: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 潦倒新停浊酒杯。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余 干 旅 舍

唐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蜀道后期

唐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六)闺怨诗、宫怨诗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离别相思之情,或者少女青春寂寞、思念情人的感情。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例如:

闺怨

唐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例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谢亭送别

唐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6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丹阳送韦参军

唐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雨霖铃

北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讽喻诗

讽喻诗是作者针对朝政、世态、人生,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

讽喻诗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诗经》,如《齐风》中的《南山》是讽刺齐襄公淫乱无耻的诗;《秦风》中的《黄鸟》则是控诉秦国暴君对善良人杀戮的罪恶。到唐代讽喻诗已渐成熟,许多诗篇对贵妃、权臣、贵族、官吏的腐败罪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与谴责,甚至把矛头直接指向皇帝,诗的思想内容达到了新的高度。如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等等,都是射向黑暗现实的利箭。

讽喻诗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另一类则是通过品评历史事件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蚕 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贾 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上一篇:医师注册申请审核表下一篇:某医院党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