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排气扇施工方案

2023-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卫生间排气扇施工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卫生间排气扇施工方案

排气屋面做法在卷材防水屋面施工中的应用

排气屋面作法

在卷材防水屋面工程中的应用

靳建锋

陕西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论文

排气屋面作法

在卷材防水屋面工程中的应用

屋面防水工程是房屋建筑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在建筑施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主要是渗漏问题,目前已成为房屋建筑的一大公害,它不仅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功能和生产的正常运行,给人们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负担。

经过近几年来屋面渗漏的实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卷材屋面防水层大面积空鼓是导致屋面渗漏的一个主要原因。

1、卷材屋面空鼓的现象及危害:

屋面卷材防水层空鼓,一般在施工后不久就能发现。在高温季节,有的上午铺贴的卷材下午就有空鼓。鼓包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大的直径可达200~300mm,有的大小鼓包成片串连,鼓包一般从底层卷材开始,局部卷材隆起高达50~80mm。将鼓包割开后可见,包内部含有水分,卷材和基层脱离,粘在基层上的胶粘剂被拉成蜂窝状,有的带有小白点,有的还有冷凝水珠。随着温度的升高,有的卷材被拉裂,产生渗漏。

2、卷材屋面防水层产生空鼓的原因分析:

2.1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当其受到太阳照射或人工热源影响后,体积膨胀,造成鼓包。

2.2屋面卷材防水层出现空鼓主要原因是基层潮湿所致。那么,水从何处来的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基层:如水泥砂浆找平层,最大含水率达12%左右,保温层的最

论文

大含水率还大于找平层。如水泥膨胀珍珠岩等含水率比较大的保温层,在材料内部能窝有大量水分和气体,在饱和状态下的水泥膨胀珍珠岩含水率可高达150%。

2)沥青胶结材料在熬制时脱水不尽。 3)防水卷材被雨淋或吸有水分。 4)无隔气层的室内渗透的气体。

5)屋面施工过程中渗漏进入卷材中的水分。

以上五个方面来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基层的潮湿,但绝对干燥的基层是没有的。当用200℃以上高温的热沥青浇到找平层上时,找平层表面的水分遇到高温的沥青,使其迅速汽化,冒出一缕缕“白烟”进入大气。有的则被包裹在沥青胶结料中,形成大小不一的气泡,一部分破裂,一部分被铺贴的卷材压在下面,留下起鼓的根苗。所以,鼓包都产生在平面上,多在基层和卷材之间。

2.3屋面卷材防水层产生鼓包的机理:基层中的水分是很难避免和控制的,这就是造成卷材起鼓的重要原因。

随着昼夜和季节的大气温度在不断的变化,或渐渐升高,或渐渐降低,包内的水气冷凝结成小水珠,压力也随之降低,因被鼓起的卷材有一定的强度,鼓包不能恢复原状,使鼓包内产生负压,这样又将基层内含有水分的气体吸入,使包内水分增多。待第二天升温时,由于包内可蒸发的水分增加,又产生更大的压力,使鼓包的体积又扩大。从剖开鼓包基层中发现蜂窝状中有一些小白点,就是和基层相连的水分通道。人们把这种发展着的鼓包叫“活包”。当鼓包发展到一定大小,由于基层渐

论文

干,断了“水源”,也就因包大而扁平,减少了向上的撕开力;有的鼓包处的卷材受高温作用上晒下蒸,随着温度的变化,卷材所受的拉力时大时小,使卷材产生疲劳,并加速了老化,使部分鼓包的材料先破坏,这样就直接降低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因此,必须针对工程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鼓包的产生。

3、预防屋面卷材防水层空鼓的措施:

屋面卷材防水层鼓包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水,如何治水,防止起鼓,具体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堵”,就是切断水源;二是“导”,就是将水分导出和大气连通,,不使其形成“密闭”的鼓包。

当今建筑业发展速度很快、业主对工程的工期要求很紧,要想等到基层完全干燥再施工防水层很不容易,加上季节和各地区气候原因,有时基层还未完全干燥或刚具备防水层施工条件,一场降雨又给施工带来了困难。有时屋面基层达到条件,但由于屋面使用过程中造成渗漏,造成基层大量进水,及时修补防水层后水分无法散发仍会发生空鼓。由此可见,要想彻底切断水源,采取“堵”的办法根治屋面卷材防水层空鼓很难实现。

排气屋面的作用,是将基层和保温层中的水分蒸发为气体,沿排气道导入大气中,使找平层和保温层中的含水量下降,达到自然风干状态下的含水量,提高保温功能。避免卷材防水层起鼓。现就排气屋面作法及其在卷材防水屋面施工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4、排气屋面的做法

排气屋面根据气道设置部位不同,其构造形式可分为卷材排气屋面、

论文

找平层排气屋面、无找平层排气屋面、保温层排气屋面等。主要是屋面防水层下面设置排气槽和布置排气孔。排气孔可按工程具体情况设在屋面上部、檐口侧墙、屋面板缝等处。排气屋面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4.1卷材排气屋面作法:

1)空铺法:铺贴防水卷材,第一层卷材与基层四周的连接处,应有800mm宽的卷材满涂胶结料,每幅卷材与卷材搭接处涂胶结料,粘结牢固,其余部分不加粘贴的施工方法称为空铺法。

2)条粘法、花粘法、点粘法:第一层卷材与基层的周边、檐口、屋脊、屋面的转角处和突出屋面构筑物的连接处,都要用800mm宽的卷材满涂胶结料,天沟、檐沟内的卷材都应满涂胶结料。沿屋脊找平层内预留20~30mm宽的通长凹槽,作为卷排气的通道,其上每隔6m布置一个排气孔沿排气通道上干铺或单边粘结一层300mm宽的卷材条。

3)打孔卷材施工的方法,第一层为干铺打孔卷材,其上作法同条粘法。

4.2找平层的排气屋面作法:

一般用于无保温层的屋面,其作用是在屋面板的端头缝处、屋脊处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内预留20~30mm宽的分格缝兼排气槽,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排气道上单边粘贴300mm宽的卷材条。

4.3无找平层排气屋面作法:

一般用于大型屋面板上不做找平层(仅局部找平),其做法是利用大型屋面板灌缝时留屋脊排气槽和屋脊出气孔(洞口向内),结合卷材排气屋面作法达到排气效果。

论文

4.4保温层排气屋面作法:

一般屋面工程多采用水泥拌制的蛭石,珍珠岩等做的松散整体保温层,该保温层中含水率高达15%~20%之间。当下面没有隔气层,屋面卷材防水层将保温层封闭在中间,迫使保温层中的水分蒸发区无法排出,不但会引起卷材防水层起鼓,过多的水分还会影响保温层的使用效果。

排气道的设置,在屋面板的端头缝处,屋脊及转角处留设,屋面保温层连同找平层预留30mm宽左右的排气槽,或在找平层以下保温层内埋设半圆硬制塑料管作为排气道,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

排气道的施工:在铺设保温层,找平层时预留,也可在保温层,找平层做完后切割。

排气槽上必须先单边粘贴300mm宽的盖缝卷材条,方可大面积铺贴卷材防水层。

4.5排气孔的设置及作法:

排气孔设置的数量应根据基层的潮湿度和屋面构造确定。一般36m2设置一个,排气孔的作法很多,有向上排放,有向侧排放,也有向下排放。排气孔可以设置于女儿墙、电梯井、室内、檐口等处,主要是根据屋面的:不上人屋面可以设置于屋面上,上人屋面最好设置于檐口、女儿墙或电梯井等处,以防造成人为的破坏。排气孔有用金属制作的,有用砖砌的,也有用混凝土浇制的。

4.6排气屋面施工要点:

1)卷材防水屋面排气作法应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排气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并应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孔相通。

论文

施工时,应注意不要将排气槽、排气孔堵塞,在砖砌出气孔时,注意灰浆不要灌入洞中(否则应掏净);填充大颗粒径炉渣等材料时,不要填塞过紧,不得用生石灰、石膏等吸潮材料和受潮后容易粉化的材料做排气槽的填充料。

3)排气孔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要和所有的排气道相贯通,牢固、耐久性要好,要有可靠的防水措施,施工要简便。

排气屋面作法不仅适用于卷材防水屋面,而且对于聚氨脂等材料作为防水的屋面及有保温层的各种屋面都适用。

排气屋面作法相对于一般屋面作法从施工难度到工程造价上略有提高(每平方米造价约提高一元左右),而且对工程的外观效果和屋面的通行(尤其是上人屋面)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因屋面防水卷材空鼓导致渗漏返修所损失的费用及其不良的社会影响来说是很小的。况且屋面工程施工周期缩短本身就降低了工程的成本,一次性投资换取长期的回报是值得的。因此,我认为在下列情况下,新建和返修的屋面工程应广泛采用排气屋面作法。

1)气候潮湿、雨量充沛的地区。 2)多雨季节。 3)气温较底的季节。

4)工期紧但基层未完全干燥的屋面工程。 5)发生大量渗漏且急于返修的屋面工程。

第2篇: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XX年第8号令)、国家环保总局《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XX〕15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强化在用车污染控制,提高新车准入门槛、实施高排放车辆逐步淘汰、全面供应清洁高品质车用成品油、完善法规体系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措施,逐步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体系,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提高机动车排气排放达标率,逐步过渡到明显削减单一车辆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明显降低机动车污染物在大气污染源中的排放分担率,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安全的目标。

(二)具体任务。

2010年7月1日起,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全面执行国ⅲ排放标准。珠江三角洲新车注册登记力争提前执行国iv标准,全省逐步淘汰国ⅰ和国ⅱ以下在用营运车辆,逐步淘汰其他高排放机动车。

2010年1月1日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供应符合国ⅲ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并逐步将供应范围扩大至全省。2010年10月1日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供应符合国iv标准的成品油,2012年10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全部供应符合国iv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其中柴油含硫量控制在50ppm以下。

2010年1月1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2012年1月1日前,全省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2010年12月31日前,建立覆盖全省的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三、主要工作

(一)强化在用车监管,确保排放达标。

1.建立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制度。

自2010年起,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型汽油车定期检测采用稳态工况法(asm)检测,其他地区采用双怠速法检测;重型汽油车全省统一采用双怠速法检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型柴油车和重型柴油车的定期检测均采用加载减速试验—不透光烟度法(lugdown)检测,其他地区柴油车采用自由加速烟度法检测。asm和lugdown检测线按照每条每年检测1万-1.2万辆车的数量规划建设。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全部社会化,检测机构必须通过省质监局的资格认证,并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取得省环保局排气检测的委托资质。取得委托资质的检测机构名称由省环保局向社会公告。检测机构排气检测的日常监管工作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负责,有条件的市可以向检测机构派驻场监督员。机动车所有人、使用人必须选择具有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排气污染检测,并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缴交相应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费。

排气定期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规定的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期限进行,排气检测不合格的,检测机构不能出具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报告,公安机关不得核发检验合格标志,车辆不得上路行使。

2.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实施道路抽检和停放地抽检。

道路抽检按照《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由各地公安机关会同同级环保部门进行。重点对在城市道路行驶的高排放车辆及排放明显可见污染物的车辆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机动车,由公安机关责令车主或使用者限期维修。停放地抽检由各地环保部门会同同级道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对营运车辆集中停放地或用车大户(指拥有10辆以上机动车的单位)的机动车进行排气抽检,抽检不合格的车辆,由环保部门责令车主或使用者限期维修,并按有关规定处以罚款。营运车辆排气检测不合格的,由道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协助环保部门督促营运公司加强车辆检测与维护管理。

对汽油车的抽检采用双怠速法;柴油车的抽检采用自由加速烟度法;摩托车的抽检采用怠速法或急加速烟度法;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城市道路开展遥测法抽检。

道路抽检和停放地抽检不定期进行,抽检不得收取检测费用,道路抽检不得妨碍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各地要充分调动公众力量,设立超标车举报制度,积极举报冒黑烟车辆,对超标排放车辆必须进行跟踪核查。

3.加强超标车管理。

对定期检测、经道路或停放地抽检排气不合格的机动车,必须将检测结果记录在册,输入监督管理数据库,并通报同级公安机关。各地环保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措施对被责令限期维修的机动车进行跟踪监管。被责令限期维修的机动车未在限期内维修合格的,不得上路行驶,违法上路行驶的,公安机关依据《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对其进行处罚。各地环保部门可以组织专项行动对旅游营运大车、校车、超市免费班车等集中检测,督促车主及时维修超标车辆。

4.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制度。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规定标准且无法修复的在用机动车由各市公安机关依法将其交由有资质的报废车回收企业强制报废并办理注销登记。省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发布高排放车辆目录。各级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公共交通行业情况、大气环境容量及财力情况,设立鼓励高排放出租车和公交车提前报废补偿专项资金,对车辆可正常使用,未达到国家关于出租车和公交车报废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包括延缓报废期限内的汽车)的车辆提前报废实施补助,逐步淘汰国ⅰ和国ⅱ以下在用营运车辆,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经济政策将补助范围逐步扩大到其他类型车辆,包括非营运车辆。

5.实施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

在用机动车按阶段性排放标准发放环保标志,实施分类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对没有标志或者持有特定环保标志的机动车,采取限制行驶区域、限制行驶时间或限制行驶车型的排气污染防治的交通管制措施。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具体办法由省环保局会同公安、质监、交通等有关部门制订,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外省车辆在我省内城市道路行驶的,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志管理规定。

6.加强尾气治理维修机构的管理。

落实检测与维护制度,以检测为主,带动维护工作,维护工作以维修机构为重点。从事与尾气治理相关的总成维护经营活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所在地的道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许可。维修机构可以采用双怠速法、自由加速法或简易工况法,判断竣工出厂车辆的尾气是否达标。维修机构必须将维修检测数据通过网络发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二)严格新车登记管理,提高准入门槛。

实施机动车新车源头污染控制制度,落实国家机动车阶段性排放标准公告,污染物排放水平达不到国家阶段性排放标准的新车,公安机关不给予注册登记。2010年7月1日起,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全面执行国ⅲ排放标准。珠江三角洲新车登记力争提前执行国iv标准。省环保局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保达标车型核准公告,公布符合本省执行的新的机动车达标环保车型目录。各地政府必须重点把好营运车辆环保准入关,对营运车辆选型实行排放达标环保审核监督。有条件的城市政府应当制订促进客运公交车辆更新淘汰激励政策,鼓励客运公交车辆提前执行国家下一阶段排放标准,削减客运公交车辆的排气污染。

(三)全面供应清洁车用成品油,逐步推进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程。

2010年1月1日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加油站推广供应符合广东省车用汽油地方标准(db44/345-XX)及车用柴油地方标准(db44/346-XX)的车用成品油,并逐步将供应范围扩大至全省。符合国iii排放标准要求的车用汽油及车用柴油国家标准出台后,执行国家标准。为完善车用成品油的供应体系,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确定符合国ⅲ标准成品油供应方案;省物价局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出台全省国iii标准车用成品油价格政策,省经贸委、质监局、环保局分别提供符合国iii标准的成品油供应方案、油品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省环保局牵头会同省经贸委、质监局等有关部门根据上述目标和任务制订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方案和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程技术指南并组织实施。臭氧浓度监测超标城市应当提前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四)建立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省环保局制订我省机动车排气检测联网技术规范,编制网络传输及数据交换接口标准。省、市环保部门负责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数据传输网络,对检测数据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与有关部门数据管理中心联网。各检测和维修机构收集的检测和维修数据必须传输到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各地级以上市应定期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内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情况,并将数据及时集中传输至省机动车排气检测数据管理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关系到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省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召集人,成员为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公安厅、建设厅、交通厅、环保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法制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中石油华南销售分公司等单位分管负责人。联席会议要坚持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工负责、务求实效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做到责任到位,措施落实。

(二)加强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

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法规、政策、措施和标准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及时修订完善我省相关法规、政策、措施和标准;加快编制和实施《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稳态工况法)》、《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加载减速工况法)》、《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检测方法(遥测法)》等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三)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信息化建设。

鼓励科研单位研究相关排放检测技术和油气回收治理技术。积极引进符合国家检测规范的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油气回收治理技术,并推进设备国产化,鼓励开发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相应设备,培育和扶持省内相关设备生产企业。加快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检测数据共享,提高行政监督管理效率。

(四)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机动车污染的危害性、防治污染的意义及对策,提高人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和参与意识,教育公众加强对机动车维护保养,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鼓励使用节能型低排放机动车,共同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