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画好写意花鸟画

2023-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怎样画好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练习

学号: 2013121114000258

湖 北 大 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写意花鸟教案

学科专业: 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 美术教育 所属院系: 艺术学院 年 级: 2013 级 导 师: 韩云清教授 研 究 生: 黄敏

填表时间: 2015年 8月 29 日

写意花鸟画练习

课 题: 写意花鸟画练习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练习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画法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对学生熟练掌握运笔运墨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一般画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熟练的掌握中国写意画的运笔用墨及用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根据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提高学生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认识,以及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笔方法与墨色变化

2、疏密组合与构图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写意花鸟画作品的意境,以及怎样运用笔墨。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欣赏,示范法。

2、学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课件、毛笔、墨、宣纸。 学具准备: 毛笔、墨、宣纸、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

中国写意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她在立意、造型、笔墨、色彩、构图及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上,具有很强的艺术个性。

笔墨变化是学习写意花鸟画时要重点研究的内容。笔墨变化又称笔墨情趣,主要是通过水与墨色的交融变化产生干湿、浓淡、虚实、疏密等不同效果,并结合用笔造型去表现物象,形成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

欣赏图片一张。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一)、水与墨色变化。

水是调和墨色产生变化的重要媒介。水分的多少,可以使墨色产生焦、浓、重、淡、清或干湿的变化。水分多,行笔就要快,要用不同的水分画出墨色的各种变化。

(二)、用笔方法与墨色变化。

在写意花鸟画中用笔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行笔的快慢,中侧锋结合用笔,提案、顿挫、逆锋及拖笔的变化,可以使墨色产生干湿、浓淡、虚实、疏密的不同效果。特别是要掌握断笔组合及虚笔相接的技法规律,做到一笔转处具有数笔之意,完成塑造形象的任务。

以葫芦画法为例:

1、用笔腹吸水,笔锋调墨,中侧锋结合行笔画藤,穿插要有疏密。

2、用笔调藤黄色加入赭石色,侧锋画葫芦,要注意位置的错落,不要平行。

3、用笔调浓墨侧锋画叶子,一次性由深画到淡,中途不能调墨,若水少可再用笔腹吸水。

4、用浓墨中锋行笔画深色藤条,行笔要有节奏,穿插要有疏密,要概括,有取势,不能乱。

(三)、黑白灰组合与墨色变化。

在写意花鸟画的学习与创作中,能否恰当处理黑、白、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着作品中墨色变化的效果,影响着所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和质感。实践证明,把黑白灰的概念应用于中国写意花鸟画,能充分体现墨分五色的效果。

(四)、笔触组合中虚实变化。

虚实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处理空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手段,虚实的概念常体现在巧妙地利用空白方面,所以才有“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的讲究。关于笔触组合中的虚实变化,并列、重叠及分离关系的组合规律,运用得好能使画面多矛盾、多层次、效果丰富。

以画竹子为例:观看画竹子的视频。

(五)、疏密组合与构图。 疏密指画面形象在空间位置中的聚散、紧松的对立统一关系。疏密处理得当,画面就会充满变化与生机。

以画梅花为例:

梅花由五瓣花瓣组成,瓣与瓣之间的距离相等,瓣的大小一致,结构无疏密可谈。但是只要变化角度观察,瓣与瓣之间就出现大小及远近变化,同时形态改变,此时疏密变化也出现了。花的颜色与蕊的多少也会出现虚实变化。

①、画梅花可以采取先画花后画枝的方法,这样画容易把握枝在穿插时的疏密组合。 ②、画枝时可先画淡枝,再画浓枝,通过枝与花的疏密组合使画面的墨色有对比,层次有变化。

③、若先画枝干一定要先画淡墨,再画浓墨皴擦,使墨色有浓淡变化,不死板。 ④、在淡枝上点梅花,根据枝干的墨色调整花的疏密、大小。

⑤、再用浓墨依据花与淡枝干的疏密关系去穿插浓墨的小枝,连接结构、完善构图。 一幅作品的构图是平面布局与空间层次相结合而产生的整体效果。包含的内容很多,既要把握布局、取势,又要注意墨色的变化、干湿的对比、虚实的层次及疏密的组合,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画面构图的好坏。因此,对构图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不断的探索过程。

四、课堂总结:(5分钟)

一幅作品的构图是平面布局与空间层次相结合而产生的整体效果。包含的内容很多,既要把握布局、取势,又要注意墨色的变化、干湿的对比、虚实的层次及疏密的组合,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画面构图的好坏。因此,对构图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不断的探索过程。

五、作业练习:(10分钟)

1、在书上选择自己一幅喜欢的花鸟画进行临摹。

课 题 (板书设计) 写意花鸟画练习

(一)、水与墨色变化。

(二)、用笔方法与墨色变化。

(三)、黑白灰组合与墨色变化。

(四)、笔触组合中虚实变化。

(五)、疏密组合与构图。

第2篇:写意花鸟画-麻雀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教案 概要: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工具的使用。

关键词:翎毛画法;飞禽。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头像枣。以此为基形,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 画麻雀的步骤:

褐黑点头背,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腿。

画飞雀:两翅张开,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其画法是,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诗歌的方法,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到教学效果。

老师应把步骤制成挂图,写上文字,说明每一步应如何去画,要求达到什么效果,或制成幻灯片、投影片,使画面更清晰地体现出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课文以范画配合步骤图解,教师除了讲授国画知识外,还须结合范画进行分析,讲解,指出学生作画应注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欣赏范画。

本课作业 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笔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二、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二)教学重点: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四)课业类别:

绘画习作(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课。

(五)学生学习用具装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六)教具准备:

1.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

2.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

3.幻灯片及教师放大的范画。 画麻雀的步骤图。

(七)教学过程 :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

)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

接着画身翅,

浓墨画嘴眼,

淡墨勾胸腹,

浓墨画翅尾,

背斑趁湿点, 浓墨再画爪,

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 布置:老师提出作业 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讲解分析:

1.鸟的基本造型:

枣 鸡蛋 鸟 头部

2.麻雀的结构:身子

爪子

三、教学参考

(一)教学研究

在教学过程 中作一些国画常识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法则的理性认识。 虽然有了明确步骤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学生也不一定完全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要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结论。在练习时多作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练习,还可以画一些其它的鸟类,这样才能掌握鸟的画法。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美术教案-《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教案》相关的文章。

第3篇:写意花鸟画小品

教案

课题:___写意花鸟画小品_______ 课型造型表现八___年级教者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 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 动物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1.展示家居图片,混杂装饰和没装饰的,让学生感受装饰的视觉冲击,由此带来的装饰美感。小结:大家都喜欢漂亮的房间,但是怎样来让它漂亮呢?那需要经过我们的装饰。没有经过装饰的房间呢,在装饰过后也可以变的很漂亮,很温馨。2.欣赏幻灯,演示各种家居的漂亮图片。

教师小结:家居装饰是为了美化环境,让家居更温馨,使生活变得丰富,更有情趣。

3.提出问题:观看客厅墙壁上的图片有什么特点,跟周围的家居的搭配如何?小结:墙壁上面的装饰画都是中国水墨,花鸟画。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

1.提出问题:当你看到中国花鸟画有什么感觉?讨论一下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用中国画装饰自己的居室?

小结:中国画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意境中多了文人特有的古朴典雅。中国人的家庭里,都喜欢张挂一些中国花鸟画。中国花鸟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民族特色,多取吉祥题材,每一幅画都有其象征意义例如:牡丹——象征富贵荣华;松柏——象征繁荣昌盛。梅、兰、竹、菊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格;兰花——象征淡泊的品质;竹——象征刚

正不阿的性格,;菊花——象征隐士等。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

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 展示咏梅诗词:毛泽东词《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 )( 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 )咏梅 ( 毛泽东 )梅花 ( 王安石 ) 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学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花鸟画小品的介绍,侧重讲述其人文特色,如独特的内容 和诗、书的结合等。并以静物画、动物画相对照,请同学们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结合同学们的观点,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分析写意花鸟画小品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异同。

3.技法学习: 结合演示,介绍几种写意水墨画的章法特点和用笔用墨方法。视频: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 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 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 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 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1.怎样画梅花:(以梅花为题,讲解示范梅花小品的画法) 枝干苍劲曲折,侧锋挫出,渐转中锋。 步骤:教师示范或播放视频:注意: 枝干水份不要多。 花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 最后点花心、花蒂。

2.临摹练习 以梅花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 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作业布置 完成以梅花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3.课堂评价及小结:学生之间互评与教师总结性评价结合。 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花朵五瓣是 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 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水中孕蕾、雪中开 花的品格, 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的赞美之言。 课后同学们可创作一幅小梅花小品,来装饰你的居室,学习梅的品质,奋发图强。

五、板书设计:

写意花鸟画

1、写意花鸟画 借物抒情

2、技法特点: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3、梅花的画法

六、课后反思?

第4篇:写意花鸟画教案[定稿]

写意花鸟画之《活泼可爱的飞雀》——教学教案

课型:小学美术课 授课教师:倪银 授课时间:1课时

设计思路: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节课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2.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增强对中国传统文

1 化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开放的心理、主动和积极的参与心态、自信及成功的体验;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用具: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活动、总结、讲解、演示、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说明:1.本课教学设计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关于学习的八个环节: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和反馈,并结合学习目的、计划、自学和创造及小学生的年龄而设计的;

2.课前一个星期已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图书馆、网上等查阅有关本课内容的资料,并整理和总结;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 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

3 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 接着画身翅, 浓墨画嘴眼, 淡墨勾胸腹, 浓墨画翅尾,

背斑趁湿点, 浓墨再画爪, 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4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讲解分析: 1.鸟的基本造型: 枣

鸡蛋

头部 2.麻雀的结构:身子

爪子 教学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些国画常识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法则的理性认识。虽然有了明确步骤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学生也不一定完

5 全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结论。在练习时多作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练习,还可以画一些其它的鸟类,这样才能掌握鸟的画法。

第5篇:写意花鸟画教案汇总

课题:中国画——樱桃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的含义。

2、学习使用转笔,完成一个球体。

教学重难点:中锋用笔和蘸水方法。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9月) 教学过程:

1、侧锋用笔: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花鸟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2、樱桃的画法步骤:

大白云笔浸水后蘸曙红色按两下,笔尖向右落笔,中锋行笔向左,慢速向下、向右转弯,画多半个圈,再从右向左画半个圆与左半圆相接并重叠一小部分,完成一个球体。

盘子外边的几个安排要有前后、左右、聚散、浓淡的变化。这就产生了构图

也就是国画中所说的经营位置。

小笔弄干,蘸浓墨,中锋勾长把,点蒂。注意笔上水分的含量,注意方向要有变化。

成堆的樱桃也要画出疏密关系,前后可遮挡。

大白云蘸淡墨勾画盘子。学生观察总结出前面的颜色深,后面的颜色淡。此时老师要学生多观察范画,加深印象,学会变化。用中锋蘸浓墨画弧线,增强立体感。

落款,教师要强调,字不要大,写工整。

3、樱桃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菊花

教学目的:

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2、了解菊花的生长规律,掌握菊花的画法步骤,及用笔用色方法。

教学重难点:侧缝表现牵牛花的画瓣。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兰竹、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10月) 教学过程:

1、中锋用笔:其实就是将笔锋垂直的用笔方法,其要点是把笔锋裹入毫中,在笔的运行过程中,画长线条要旋转笔管,以保持笔毫挺直。中锋用笔的好处 笔毫不散,线条圆润有力。中锋用笔在行笔时,要体味出一种阻力的气感,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用笔旋转挑拨,笔笔藏锋,意意不断,气不使绝,让胸中形成回荡之气。其实中锋用笔贵在一个中字,将气、力蓄入毫中,锋用八面,适当的转折边锋,保持笔锋的挺括力。否则,必为笔所累,线墨呆板而无生气。

2、菊花的画法步骤: 先画一个椭圆,花心。

再钩花瓣,墨色不要一样,有浓有淡

用中锋画上花枝,注意中间有转折,不要一笔下来 画上两片叶子,注意两片叶子浓淡不一。 用藤黄染在花瓣上。

用藤黄加花青调成绿色点花心,完成。

3、演示菊花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金鱼

教学目的:

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2、了解牵牛花的生长规律,掌握牵牛花的画法步骤,及用笔用色方法。

教学重难点:侧缝表现牵牛花的画瓣。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兰竹、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11月) 教学过程:

1.破墨:在畫末乾之際,以濃墨或淡墨補筆;不同墨色互相滲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韻味。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作画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2、金鱼的画法步骤:

先用曙红点金鱼的红顶,落笔要自然生动.不可以重复的抹描 用淡墨一笔画出金雨的背

用饱满的用笔,点出金鱼的肚子,注意要点的饱满. 用淡墨写出鱼尾.黑色金鱼用墨点出头. 接着用淡墨点出身...

3、演示金鱼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牵牛花 教学目的:

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2、了解牵牛花的生长规律,掌握画法步骤,及用笔用色方法。

教学重难点:侧缝表现牵牛花的画瓣。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兰竹、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12月) 教学过程:

1、蘸墨法:用笔蘸淡(浓)墨再在笔端蘸浓(淡或水)墨,画成点、线、面,呈不同的效果。

2、牵牛花的画法步骤:

①先画藤蔓:用长锋小狼毫笔调淡墨去画,用笔要悬腕中锋,轻快舒缓之中见遒劲,墨色要稍有变化,笔尖含水要干一点,以表现枝蔓的坚韧柔软。枝蔓是全画的架子,因此,要注意全局的位置经营。 ②次画叶子:用短锋大羊毫笔调次浓墨去画,注意在蘸墨时要使笔头各部位含墨含水分量不同,这样一笔下去叶片即有浓淡变化。画叶要依据牵牛花叶片特点,每叶分三笔画成。点叶要注意疏密大小和方向的区别。

③用长锋小狼毫笔蘸浓墨勾出叶脉。换用一支干净的短锋中羊毫笔,用胭脂加花青调成紫红色画花冠。牵牛花花冠上部色深,基部呈白色,因此用笔时要根据这个特点在花心留出空白,花型要圆润,色泽要饱满。两朵花要分浓淡。又蘸较深的花色点出未放的花蕾,注意花蕾与主花间的呼应。

④用三绿加一点藤黄,调成淡绿色染花蕊底色,趁湿又用短锋羊毫调藤黄加白,一笔画上花蕊。然后用长锋小狼毫蘸浓墨画上花托,又添上浓浓淡淡的藤蔓,使全画完整起来。最后略加苔点,使画面增添变化。

3、演示牵牛花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小鸡 教学目的:

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2、了解牵牛花的生长规律,掌握牵牛花的画法步骤,及用笔用色方法。

教学重难点:侧缝表现牵牛花的画瓣。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兰竹、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6年1月) 教学过程:

1、国画的用笔用墨:

用笔、用墨、用水三者是国画中密不可分的要素和手段,三者的运用、结合、变化,能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历来就有“水墨丹青”、“墨分五色”、“用墨之妙,全在用水”等等说法。

2、小鸡的画法步骤:

用中等大小的笔(如大兰竹、大白云)调中等墨色,笔尖上略浓,侧锋点出。 画双翅在脖劲处向后点出双翅,成“八字形”。

画臀部 由后向前画小“八”字。以上三部墨色要润泽些,背部空白不宜过大。 画胸部 用淡墨从喉部顺胸往后画。 画腹部由臀部向前补一笔。

画大腿 用浓墨由腹部斜向后画一笔 画小鸡的小腿用小笔(小白云或叶筋笔)蘸焦墨,向斜前方画小腿用笔由细到粗。 画爪四趾,中趾较长内外趾较短,后趾最短,以顺手方向为好,爪尖宜平。 点嘴和眼和小飞羽及冠子用焦墨画嘴(短而宽)眼和小飞羽,最后用浓墨朱砂点小鸡冠子,一只小鸡就完成了。

3、演示小鸡的绘画步骤:

第6篇: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核心提示:第一节 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

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另外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最后应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内容(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

(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进入成熟阶段。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富丽工巧。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主张笔墨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发展。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因此水墨梅竹一经出现,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为感事抒情的艺术形式而迅速地发展起来。

(6)到了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特别是画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之广,是任何朝代无与伦比的。元赵孟頫标新立异,主张以书入画,他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书画同源”理论,为其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是元代花鸟画的一个特点。

(7)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明代沈周的花鸟画强调笔精墨妙,擅用水墨淡色。继而有陈白阳在其水墨写意基础上以生宣纸作画,使水墨韵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徐青藤推波助澜,用笔更为奔放淋漓,“不求形似,但求生韵”,他的《杂花图卷》、《墨葡萄图》是其风格的代表,徐渭的大写意画风对清代的八大、石涛、杨州八怪及近代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的影响极大。八大山人和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画家。他们无论在笔墨、造型、章法,还是在画中立意,画外寄情等方面都是别出心裁的革新者。八大山人以他奇古的笔墨画出的“伤心鸟”、“瞪眼鱼”传达了他孤高、愤懑的情怀。他的《荷花小鸟》、《孔雀牡丹竹石图》可以说是体现他艺术观的代表作。石涛是一位诗文并茂、书画冠绝的画家。他的花鸟画脱尽窠臼,挥洒自如,寓豪放于潇洒之中;他的《画语录》盛传于世,集中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他的“画者从于心”、“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独到见解,对后世的花鸟画创作起到了发聋振聩的作用。受八大山人和石涛直接影响的画家是称为“杨州八怪”的金龙、黄慎、郑燮、李蝉、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骋等一批富有创造精神的画家,他们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摆脱种种束缚,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艺术珍品,成为清代花鸟画最为别致的创作。更值一提的是其中的郑板桥。他是杰出的画竹专家,他的思想情绪往往借他的兰竹作品和题画诗来渲泄。

(8)清朝末年,“海上画派”的出现,顿时使嘉庆、道光以来花鸟画冷落的局面为之改变。这个画派起于赵之谦,盛行于任伯年,吴昌硕,别树一枳,放射异彩,对近代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9)近代画坛受其影响的画家的赵云壑、王一亭、诸乐

三、王个移、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等。他们不同程度地从吴昌硕艺术中吸取营养,同时发展各自特长,使得中国写意花鸟画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同面貌。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一批有志于中国画革新的画家,努力从西画中吸取营养,以表现新的时代精神。最早体现这种艺术思潮的是以高剑父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他们的花鸟画吸收西画的造型方法、重写实,重渲染设色、有较强的质感,清新明快,怡情悦目。 (10)同样,当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花鸟画家,都十分重视生活,强调写生。无论是下笔奔放,造型夸张的刘海粟、朱屺瞻、崔子范,还是造型严谨,笔法工细的于非訚、陈之佛、郑乃珖等,由于作品中充满了新的生活情趣,反映了时代精神,均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欢爱。

上一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下一篇:大班健康活动椅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