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等不得更“险”不得

2023-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 许多地区都在推进产业扶贫, 总体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和积极效果。不少地区贫困户由此脱了困, 贫困县藉此摘了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力度加大, 前期看似可观的效益引来不少盲目追风者。当过去几年种植的水果和特色农产品逐渐进入丰产期, 在一些地区, 由于品种单一、项目过于趋同, 集中上市以后面对的市场波动很大, 加之劳动力缺乏、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 都在制约着扶贫效应的发挥, 成为当前产业扶贫中亟须重视的一个关键课题。

毫无疑问,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这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中把产业扶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切实通过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但是, 如何把产业扶贫这道考题完成好, 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从国家层面来看, 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发布和产业规划指导, 重点做好市场预警, 避免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某些地区产业大量无序发展, 趋于雷同。尤其在整个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 如何平衡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避免某些农业产业的生产过剩, 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从地方层面, 要建立产业扶贫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防止“拍脑袋”决策, 既要立足自身特点, 做大做强“比较优势”, 同时也要注重多条腿走路、多产业发展, 避免为了打造所谓的“集中优势”,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从贫困户个体来看, 一方面要激发其内生动力, 通过科学的帮扶、培训等, 提高他们种养殖技术和管理能力, 提升他们搏击市场的本领。另外也要遵从现实、脚踏实地。眼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冲刺的关键阶段, 剩下的大多是发展能力较弱的群体, 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低, 经营能力差, 这样的群体大多不适合直接去发展特色的种养殖, 而应选择一些投入较低、产出稳定、风险较少的农业项目, 哪怕收入少一点、脱贫的速度慢一点。或者为他们提供一些中、弱劳动强度和技术的务工机会等等。要尽可能量力而行、稳扎稳打, 切不可拔苗助长。

贫困地区、贫困户搞产业不能等、不能难, 更不能“险”。产业扶贫在战略上要有长远眼光, 统筹规划, 切实夯牢基础;局部战术上还要兼顾“眼前利益”, 确保“吃到嘴里的才是肉”。有追求, 却不好高骛远;有要求, 更需谋定后动。如此, 才能真正把产业扶贫这盘棋下好。

上一篇:应用CCNS4的航摄项目质量管理下一篇:浅议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