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周长教案

2023-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形周长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长方形周长教案

长方形周长教案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孙多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四根棍子 刻度尺 教学过程 :

一 温 故

1你会填吗?(依照第一行填第一行)

3+1+3+1=8

3x2+1x2= 8

(3+ 1 )x2=8 2你会说吗?

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形的周长>

(1)(多媒体演示一段录像,最后定格在长方形的玻璃碑上)设置问题给这块玻璃向上铝合金边需要多长的材料?(长3米宽2米)

(2)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的特征和周长

二 知 新

1动手实践操作

请拿出你准备好的学具,你能摆出一个长方形吗并算出它的周长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肯定了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指导学生解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四种方法的方法,并用多媒体演示相关内容(方法一由老师先演示,其余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完成)

方法

1、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求周长。 【演示:周长=长+宽+长+宽】

方法2:长方形对边相等,用两条长加上两条宽,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长+宽+宽】

方法3:长方形对边相等,分别求出两个长和宽, 再相加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2+宽×2】

方法4:长方形对边相等,先求出一组长和宽的和, 再乘2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宽)×2】

同学们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通过引导同学们对四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肯定了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同时总结出简单且容易理解和应用的第四种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三 时 习 之

我会判断:

1、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

)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

)

3、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

我是计算小能手

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3+6)×2 =9×2 =18(厘米) (2+5)×2 =7×2 =14(厘米) 我会应用

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我会思考: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哪条路近些?

四.全课小结:

我学到了什么?长方形周长=(长+宽)×2

五.作业:课本47页第3题 六.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两个条件:长和宽

第2篇:长方形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祁连路小学

李莉

教材分析:

本课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标题为“长方形周长”,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把正方形周长作为特殊的长方形来呈现,根据其自身的特征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二是不出现周长的计算公式,教科书中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探索并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一、 复习“周长”的意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首先是从周长的名字想到──周长就是一周的长。比如,三角板的周长就是三角板一周的长度。

生:围成一个物体的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如我的腰围、胸围等等(边说边比划),还有一棵古树的树干的周长,就是围绕树干的一周的长度,我上次看到一本书讲,有一棵古树的树干的周长有十几米呢。

生:围成一个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比如三角形就是三条边的总和,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和,五边形就是五条边的总和,六边形就是六条边的总和……反正有几条边,就是把几条边加起来的总和。

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谁愿意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的长度?(学生上来指出)

(学生讨论、反馈)

师:(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圆形)老师这里有许多的平面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红笔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同学们拿出桌上同样图形的纸描起来)

[通过举例子、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复习“周长”的含义,体现“周长”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摒弃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背定义”的复习方式。]

二、 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周长是有长短的。你能判断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谁长一些”来引导学生的猜想,激发探究欲望。]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现在有三处不同意见,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让大家心服口服。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讨论,或同桌交流)

生:我想用一根细线来“围”住图形,然后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生:我想把这两个图形都围绕一个尺子滚动一周,就能知道论谁的周长大一些了。

生:我想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可以求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也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但是,如果我们要大家比较的不是两个图形,而是两个不同操场的周长,那么用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又比较准确呢?

生:用“滚”的方法是不行的,“围”的方法太麻烦了,用“先量再算”的方法比较方便准确。

[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

师:我们先来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这位同学想到先量后算的方法。那么该怎样量?又怎样算呢?

生:我认为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一)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对!现在,请同学们看题(出示课本上的例题:一个长方形,先量一量,量出长5厘米,宽3厘米(在图片上标好长和宽),周长多少厘米?)请大家独立思考完成。

(同学们独自进行计算后,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

(1)5+3+5+3=16(厘米)

周长=长+宽+长+宽

(2)5×2+3×2=16(厘米)

周长=长×2+宽×2

(3)(5+3)×2=16(厘米)

周长=(长+宽)×2

师:大家自己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生:我喜欢第一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把四条边加起来算周长的方法”确实不错!大家说,对不对?

生:我喜欢第二种,它是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就行了。

师: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生:他说得是对的!原来我也是这么算的。后来又想: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正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2不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吗?所以我喜欢第三种方法。

师:这位同学既尊重别人的发言,又很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同学鼓掌!(大家齐鼓掌)其实,大家刚才都在动脑筋、想办法,都不错!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肯定学生各种算法,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也没有十分强调哪种方法最简便,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思想,目的有两个:一是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逐步学会表达的自己想法;二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二)正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现在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

生: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

生: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

师:现在有一个正方形,请你量出它的边长,并计算它的周长。

(同学们自行计算后交流反馈) [同样是体现了计算正方形周长的不同策略,让学生从中体会正方形其实就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谁来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的周长?(小组讨论、总结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集体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格子图中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量一量、算一算,验证自己的发现。

[鼓励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防止死记硬背,更是对周长本质理解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长、正方形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师: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生独立思考,之后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师引导学生尝试画一画,表示出题目的意思)

生:围栏6米长的边有一条,4米长的边有两条。(利用墙做6米长的围栏)

生:围栏4米长的边有一条,6米长的边有两条。(利用墙做4米长的围栏)

师:那请你们说一说为什么围成的围栏只有三条边? (充分理解一面是墙,加深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那请你把这两种方法都算一算吧。

三、 周长计算的应用

1、 周长的基本应用。 出示书第49页的第

1、2题。

2、 引深拓展。

出示书第49页的第5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观察并找到捷径,体会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周长和原图形的周长相等。]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第3篇: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授课内容 例3及试一试、教科书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4)提问: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用四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指名回答,并订正。

2.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各是多少厘米?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作业

课本42页

3、4题

第4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习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 (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第5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周长,老师手里面有几个图形卡片,哪位同学上来摸摸这些图形的周长。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4)提问: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3、巩固练习

三二班举行迎新年联欢会,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

(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5、巩固练习

正方形花圃每边长6米,它四周的栏杆长多少米?

三、思考题。

羊羊村第二节运动会开始啦,喜洋洋和灰太狼进行长跑比赛,两个人分别围着正方形和长方形跑道跑一周,结果喜洋洋赢了,而狡猾的灰太狼认为两个人的跑道长度不相等,要求裁判裁定。同学们你们愿意当一回裁判吗?

请左边的同学计算喜洋洋跑道(正方形)的周长。 4×9=36(米)

请右边的同学计算灰太狼跑道(长方形)的周长。

12+6=18(米)

18×2=36(米) 通过计算,你们认为这场比赛公平吗?

四、布置作业。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做“想想做做”第

3、4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第6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复习课教案设计

三年级二班

徐道欣

龙家圈乡中心小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周长的知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熟练计算。 2.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检测试题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图①和图②中那个图形的周长最长?

猜猜看。说说你的理由。生:略。

师:你们用学过的知识,出色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没白学数学。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测算长度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1)自主交流

师:请同学们整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在小组内按要求进行充交流吧。 (课件投示要求:①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②讲解清楚,语言简洁。③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 学生组内自主交流,师巡视

(2)展示整理成果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整理成果?

(生展示讲解,师作适当评价)

生1:我是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就是把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把有关正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的。我先整理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它是指围成长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以前学过的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整理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也有4条边,并且4条边都相等,也有4个直角,它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生2:我是用表格比对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先整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含义:围成它们各自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它们的一些特点:长方形有4条边、正方形也有4条边,它们都有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最后整理了它们各自

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边长×4 师:同学们的归纳整理能力真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整理的很具体、比较全面。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并小结:

(1)师:通过整理、交流,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了哪些全面的认识?

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有:都有4条边、4个直角;周长的含义都是指它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板书:相同)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的地方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板书:不同)

师: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师:你觉着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些知识你感到有困难?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师:同学们在交流中表现得非常好,接下来你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1)填一填

1)、长方形有(

)条边,对边(

);有(

)个角,都是(

)角。 2)、正方形有(

)条边,而且都(

);有(

)个角,都是(

)角。

3) 、(

)图形一周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

4)、正方形的周长=(

) 5)、长方形的周长=(

) 6)、正方形的边长=(

)

师逐题提问,生逐题解答,师生逐题反馈。

师:掌握了这些知识后,你的能力逐渐升级。请把你的能力应用到实践中吧! (课件出示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师生逐题解决并反馈。

(课件出示3)能力运用一

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分米,长是宽的5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师生逐题解决并反馈。

(课件出示4)能力运用二

解决问题

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 师生逐题解决并反馈。 (课件出示5)能力运用三

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6厘米,宽都是3厘米。

(1)把它们拼成正方形,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把它们拼成长方形,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师生逐题解决并及时反馈,加以鼓励。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师:可见,你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升华,是不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呢?还需进一步锤炼。

(课件出示6)

拓展运用一

比一比 ,谁最聪明。

拓展运用二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你的智慧又提升了几级好吗? 师: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题卡,开始吧。 (课件出示8)

自我检测

填空:

1、长方形有(

)条边,对边(

);有(

)个角,都是(

)角。

2、正方形有(

)条边,而且都(

);有( )个角,都是(

)角。 判断

3、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

)

4、长方形的周长就是长与宽的2倍。

(

)

5、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长和宽也一定相等

(

)

6、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大。

(

) 解决问题

7、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它的一半,周长是多少厘米?

8、一个正方形的一边靠墙,边长是6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师巡视生做题情况) 2.评价完善

(课件出示9)

真情畅言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中表现比较满意的地方?哪些地方还有待于加强?

守巢者的梦

老土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黑板写下的是希望,擦去的是功利------”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从来感动在别人的歌里,感动在“音乐人”制造的并不太真实的缠绵里,一直认为,痴痴地唱人家唱过的歌,默默地流人家流过的眼泪,这种情绪就叫感动。但是,有一天,当这首似乎完全属于自己的歌在耳畔响起,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辉映着我的影子,那一段间奏,一声低吟都如此牵动着我,我真心体会到什么叫感动。

以前,不明白为何有人为一个音符而爱一首歌,然而,当我站上那一方小小的讲台迎接着那一双渴盼的眼睛时,当我抱着一摞书本喘着气上楼而有学生简捷的说“老师我帮你”时,当我身上沾上粉笔沫而有学生帮我轻轻掸去时,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我不也为那双渴望的眼睛,那温馨的话语,为那轻轻的一掸而深深的爱着他们吗?

当那一根一端系着今天,一端系着未来的教杆握在我手里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也享受到了这重大的责任带给我的幸福与快乐。

将生病的学生送往医院,为面临失学的孩子悄悄地付上书费,为学生的一节课而晕倒在讲台上-----我从未感到有什么异样的感觉。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爱学生也并不需要有什么理由。我不渴望学生亲口对我说一声“谢谢”。然而,当真真切切的“ 谢谢” 二字在我耳边响起时,我竟也如此的感动。

那是一个周二的黄昏,我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一个在家养病的学生打来的。先是一阵沉默。良久,那一端传来低低的略带颤音的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我微微一愣,蓦然间泪眼朦胧。我只是在课余时间为他补上落下的课程,而这是我应该做的。那一刻,我深深知道,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句深情的话语,永远不会忘记我这份真纯的感动。轻拥着这句微颤的话语,纵然在凄风冷雨冰天雪地中踽踽独行,我的心中也永存一份温情,一份感动,一份真诚,一份隽永而无暇的爱意。轻轻仰起头来,湿润的感觉又在眼前蔓延开来。

曾经无数个清新的早晨,曾经无数个美丽的黄昏;当太阳辉映蓝天,当星星闪烁夜空------和学生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谈天说地论人生,谈未来,时而大笑,时而沉思。每每此时,我总仿佛回到了年少时代。拥有精纯的本性,拥有爱,还复何求?

又有多少夏日,站在校门口,为即将远去的学生送别,僵硬的手臂再也无力挥洒出远去的珍重,然而心中却仍默念着那句“走好,我的学生,孩子们。”

我也深深知道,一方黑板将是我永远的背景,三尺讲台将锁住我的双脚。然而,这正是一个巢,一个守望者的巢。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准备好了站到老的激情。放飞希望和爱,是守巢者执着的梦。

上一篇:收费站班组月工作总结下一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