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知识竞赛试卷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弟子规知识竞赛试卷

弟子规知识竞赛决赛题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弟子规》竞赛知识题

一、拓展知识答题

1. 《弟子规》是哪个朝代产生的?

答:清朝康熙年间

2. 《弟子规》的原名是什么?原作者是谁? 答:《训蒙文》、李毓秀

3. 学习《弟子规》的宗旨是要人懂得那两个“字”? 答:规矩

4. “规矩”所指的是社会道德规范还是家庭家法? 答:社会道德规法

5. 按《弟子规》的要求,是不是文化知识越多证明人品素质越高?

答:不是

6. 《弟子规》与《三字经》有何种相似的文格文律? 答:都是三字文格自由转换韵律。

7. 《弟子规》教导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有原则的人,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

8. 左“孝”右“文”所组合的是哪个字?怎样做象形解释? 答:是“教”字;意思是教育孩子首先是从孝开始。 9. “二十四孝”第一孝讲的是谁的故事? 答:舜帝小时候的故事。

10. 《弟子规》共分几个部分?多少句子?多少个字? 答:共分8个部分,360句,1080个字。

11. 你知道“卧冰求鲤”是讲谁的故事吗?请简述故事情节。

王祥,晋朝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12. 你知道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吗?请简述故事情节。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13. 你知道陆绩“怀橘遗亲”的故事吗?请简述故事情节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14. 《弟子规》信篇中“信”字的含义是什么?请做象形解释? 答:①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②人言为信。 15. 词语解释

奸巧语 ---- 阿谀奉承 污秽此 ---- 骂人脏话 市井气 ---- 很庸俗、鄙俗话

16. 请问“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此典故的出处?

答:何晏《老子注》

17. 请问“昨夜西风入园林,吹落黄华满地金”是谁的诗句? 答:王安石

18. 请问“黄花不比秋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是谁的诗句? 答:苏东坡

19. 古代有一个“鉴楼(也称迷宫)”,请问是谁所建、谁所拆? 答:隋汤帝建、唐李世民拆。

20. 唐代有一位名人才子非常的言语自大,他说“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请问这个人是谁?

答:杜审言(杜甫的爷爷)

21.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传承,但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态度? 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什么叫“散福积德”?

答:一个人的福分不能太多,福气太多之后会承受不住,所以要散掉一点儿,散掉的是福气,积回来的是德。

23. “温水煮青蛙”在《弟子规》中的喻意是什么?

答:它比喻教育孩子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取予分晓的习惯。 24. 在联合国的基座上铭刻着众多名言中,唯一的中国警句是什么? 答:己所不欲勿施他人。

25. 请问“己所不欲勿施他人”在孔孟之道中解释的是哪个字? 答:“恕”

26.请用一个字揭示中国传统道德概念的核心 答:仁。

27. 怎样解释“仁”字?

答:人就是要和自己的同类有一种亲爱的关系,“从人丛二”就是互助互爱,就是要泛爱众。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生存权和人的尊重和肯定,做到互存、互助、互敬、互爱,平等相助,和平共处。

28. 怎样解释“亲仁”

答:就是亲近仁者;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分清仁人志士好朋友和坏朋友;就是希望孩子们从小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

2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需要具备哪些品德? ① 大公无私,有博爱情怀; ② 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 ③ 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修养; ④ 遵循中庸之道; ⑤ 要有仁的行动和行为。

30. 典故“啮指痛心”说的是古代那位贤人?他是哪个朝代的人?是谁的弟子?

答: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31. 养成谨言慎语的十种日常行为习惯 ① 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言迟; ② 话不可说绝,事不可做绝;

③ 酒中不语(酒中不语真君子,酒气冲头话多过); ④ 气头不语;

⑤ 熟人不语(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⑥ 斜事不语(不正当的事情不要说); ⑦ 戒污秽词; ⑧ 戒轻诺;

⑨ 戒话扰(人家很忙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人); ⑩ 戒揭短。

32. 听信谣言的危害

谗言慎无停,听之遇殃劫;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33. 《弟子规》的教育对象是孩童、壮年还是老年人?

答:教育对象主要是指孩童。但由于几十年我们都缺乏传统文化教育,所以我们都需要了解和学习《弟子规》。

34. 《弟子规》所说的“三到”是什么? 答:心到、眼到、口到。

35. 有一位古人在谈到学习知识的方法时,曾说“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请问此人是谁?

答:胡居仁

36. 《三字经》中“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与《弟子规》中“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是否同一含义?

答:有同一含义之处,即学习专一。

37 《三字经》中“首孝弟次见闻”与《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是同一含义吗?

答:“孝弟”与“孝悌”是相同的。

38. 《三字经》中“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与《弟子规》中“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 昧理真”,是否都是强调要知书达理?

答:是

二、判断纠错题 39. 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讲的是关于尧的故事。

答: 错 ,舜的故事

40.“百善孝为先”是为了提倡人们敬孝行善。 答:对

41.形容一个人,目正心直,主要是指一个人注重德行及其修养、品行端正

答: 对

42.《弟子规》中主要阐述的是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

答:对

43.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三国里的曹操为了教育其子而说的做人准则。

答: 错,刘备

44.“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中“省”在本句中字意是看望、问候的意思。

答: 对

45.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中的“业”在句中的意思是指作业及其业绩的意思。

答: 错, 所从事的事情

46.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中的“进”是指的是进入、进出、进出口的意思。

答: 错 ,乘虚而入

47. “修身养德、严俭治家”主要讲述的是修身必先注重德行的修养,对待家人严厉,日常出入简朴的方式及理念来管理自己的家庭。

答: 对

48.“诈与妄、奚可焉”中的“诈”字在本句中字意是妄为及言语。

答:错 ,欺诈的意思

49.“见人善、即思齐”本句中“善”的字意是善良的意思。

答:错,长处、优点的意思

50.“见人恶、即内省”本句中“省”的字意是清醒的意思。

答:错,反省的意思

51.“墨磨偏、心不端”本句中“偏”的字意是偏斜、偏离的意思。

答: 错 ,扁的意思

52.“父母呼 应勿缓”是指缓慢的意思。

答:对

53.“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中的“闻”是指嗅觉。 答:错,指听觉

54.商鞅移木立信,言出必行,行必果,取信与民,主要目的在晋朝动荡的时代里为了安抚民心而作出的一些果断举措。

答案: 错 ,是为了取信于民,建立起法律的威信

55.《弟子规》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

答案:对

56.商鞅移木立信,言出必行,行必果,取信与民,主要目的在晋朝动荡的时代里为了安抚民心而作出的一些果断举措。

答案: 错 ,是为了取信于民,建立起法律的威信

57.“修身养德、严俭治家”主要讲述的是修身必先注重德行的修养,对待家人严厉,日常出入简朴的方式及理念来管理自己的家庭。

答案: 对

三、简答题

58. 父母固执,不听我们的劝告,我们应如何呢?(用弟子规文言答) 答: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冤。 59. 解词:“一诺千金”的意思是是什么? 答:讲诚信,讲信誉,遵守约定。

60. “说话多

不如少 ”请解释回答?

答:君子应该尽量少说话,但是在行动的时候、在实践的时候要敏捷。 61. “惟其是

勿妄巧”请解释回答?

答:你讲的话要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不要花言巧语。你可以把一些真实的判断讲出,但不能说假。 62. 善意的谎言不要教孩子过早地去说,在《弟子规》中称为? 答:惟其是

63. 请解释“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答:如果把一个事花言巧语说得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动听,说明一个人脸皮厚。

64. 请解释“见未真勿轻言”。

答:不是你亲眼所见的,或者是你亲眼所见但是你看的不真切的,你就不要轻易的发表意见。

65. 请解释“知未的勿轻传”。

答:对于事物的真相没有把握和了解,就不要轻易的去传播。 66. 请解释“三人言而成虎”的典故含义 答:传播谣言无意中你就成了帮凶。

67. 请解释“是非宜 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答:自己不能办到的事情,不要轻易去承诺。世界上很多的事,不是轻易能办到的,办不到就非常的被动尴尬。

68. 请解释“凡道字 重且舒无急疾勿模糊”

答:说话时口齿要清楚,声音洪亮,发音舒缓,不要着急和含糊其辞。 69. 请解释“若衣服 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答:不要凭你的富贵去看不起人,不要因为你的贫穷而感到自卑,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通过完力去拥有才华。

70. 请解释“闻过怒 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答:一听到批评就暴跳如雷,一听到褒奖就高兴,那么损友就会来,益友就却了。

71. 请解释“无心非 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答:谁能不犯过失呢!问题是第一,你犯了过错之后能否改过;第二,错和过失要有度,过了这个度就不是错和过失了,恐怕就是罪和恶了。

72. 请解释“已有能 无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答:自己有能耐不要狂妄自大,杜玉别人的才能也不要去诋毁。 73. 请解释“矣人无恨人有”

答:你没有我就笑你和看不起你,你要有了我就恨你。 74.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且莫说人知之愈思勉”主要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这里主要讲了人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和原则。 75. 请解释“人不闲 无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用现代职场关系来说,这是强调一种行为,就是说:说话要注意场合,办事要注意礼仪礼节。

76.“人有短切莫揭”中的“揭”字如何解释?

答:对于别人的短处,在公共场合或公众面前不要予以宣扬。但单独而对话给与提醒,不称为“揭”。

77. 你不要因为对别人有功就轻视人家;也不要因为别人对自己有功就贬低自己。请用《弟子规》格言回答。

答:“言不讳色不媚”。

78. 请解释“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答:“与君之交,如入芝兰之室;与小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此句古语形容和解喻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9.请解释“德日进”的含义 答:每天都有进步。

80. 请背诵《弟子规》的开篇总序的八句言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人

有余力

则学文。 81. 《弟子规》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答:孝悌仁爱

82. 请背诵[入则孝]的前八局言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无懒

父母教

需静听

父母责

需顺承。

83. 叙述《弟子规》中孝敬父母应做到的八件事?(用弟子规文言答) 冬则温

夏则凉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84. 如何别让人家烦感和讨厌?(请用弟子规文言答) 答:奸巧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

85.请解释“过能改,归于无,尚掩饰,增一辜”的含义

答:作为一个平常的人,谁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但只要改过和吸取教训就是仍然如初的君子;但是知错不改,或者妄加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86. 请解释“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答:没有多余的精力就去读书,你就会没有力气去做其它事情。 87. “如果有确实的余力但不读书,那么你就会略微显得有些野蛮,不够文明;也可以说个人道德品质很好,道德也很高尚,但不读书,你就没有审美观”。这段话在《弟子规》“余力学文”中是怎样表述的?

答: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88.请解释“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 彼勿起” 答:读书多而不精,不如读书少而精。

89.孔子曰:人皆可为尧舜。只要我们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人生习惯,只要我们不自暴、不自弃,只要我们永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都有接近于我们心中的圣贤,每一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每一个人都不会虚度自己的一生。此句话请用《弟子规》言文叙述。

答: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90. 请解释“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中的“亏”的意思是? 答:亏损、欠缺

91.请解释“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中的“不入”的意思是? 答;不接受

92. 请解释《弟子规》中,“号泣随,挞(ta)无怨”中的“挞”是指? 答:用鞭棍抽打

93.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中的“进”是指? 答:走进、靠近

94. “行高者、名为高”中的行是指? 答:品行

95. 《四书》是指?

答:答:《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96.弟子规中有讲到丧三年,这个三年指的是现在的多长时间? 答:27个月

97. 圣人训的意思是什么?

答:孔子的教导、教诲

98. 二十四孝中有个怀橘遗亲故事,那么这个故事用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应该是哪一句?

答:“亲所好 力为具”

99 在《弟子规》中,“进必趋,退必迟”中的“迟”是指? 答:放慢脚步

100. 在《弟子规》中,“食适可,勿过则”中的“则”是指? 答:法则、准则

101. 《弟子规》中,“凡道字,重且舒”的意思是? 答:说话的时候,吐字要重而响亮,并且舒缓流畅

102. 弟子规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103. 佛家说:“人人心中都有一尊佛,为恶者的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一颗善良的心,只待发觉的早晚。为善或为恶只在一念之间,如果在他善念出现的时候,我们给予他鼓励,为恶者从此未尝不能从善。感化一个人弃恶从善即是大善”。请用《弟子规》中的话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四、视听题: 104.曾子自省

答: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05.道听途说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106.苦心劝父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107.闻鸡起舞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08.汉文帝侍母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

109.黄香温床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111.轻财重义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111.李勣焚须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五、共答题: 112.请连线:

郯子鹿乳奉亲 父母教 须敬听 董遇巧用三余 亲所好 力为具 孟母断机 有余力 则学文 113.请连线:

仲由 耕田 闵损 埋儿 曾参 负米 老莱 芦衣 郭巨 养志 虞舜 斑衣

114.请连线:

冬则温,夏则凊 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黄香九岁温席的故事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晏婴使楚的故事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115.请连线:

父子 有序 君臣 有信 夫妇 有别 长幼 有亲 朋友 有义 116.请连线:

父母呼

须敬听 父母命

须顺承 父母敎

应勿缓 父母责

行勿懒

117.请填空:

亲所好 ( )

亲所恶 身有伤 ( )

德有伤 118.请填空:

兄道友 ( )

兄弟睦 财物轻 ( ) 言语忍 119.请填空:

将入门(

)

人问谁 ( )

) ) ) )将上堂吾与我曾子杀猪的故事

( )

) ( ( ( (

(

第2篇:弟子规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敖泉中心校《弟子规》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竞赛目的: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营造和谐校园氛围。特此举办《弟子规》活动。

·主办部门:敖泉中心校教务处

·竞赛原则:公平 公正 求知 创新

·活动对象:3-6年级学生(分中年级组与高年级组比赛) ·活动时间:2018年4月*日(星期*上午**:**)

·活动地点:操场

·活动形式:由讲故事、必答题和风险题三个环节组成。

·比赛要求:

1、讲故事环节各班代表队指派一名学生参加(5分钟以内)

2、必答题和风险题环节各班代表队参加,代表队由3名队员组成。

3、比赛时,各参赛人员不得携带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材料入场。

4、各班由班主任带领7名观众,3名参赛代表入场,按班级入座

·奖项设置:团体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颁发奖状和奖金。 个人奖项:最佳故事之星3名、最佳智慧之星3名、最佳表现之星3名,颁发奖状和奖品。

附:

一、竞赛流程与规则:

1、讲故事评分标准(100分制,按照抽签顺序进行):

(1)上下场致意、服装统一

20分

(2)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语速恰当

20分

(3)仪态端庄、动作自然得体

20分

(4)故事围绕《弟子规》的内容创作,可选文,可自创

40分

2、必答题:此题型由个人必答题和团队必答题两部分组成。

每位选手自选一题,选题的序号不能重复。每个代表队按照抽签顺序选题(赛前抽签),回答者必须在主持人念完题,宣布“开始”之后15秒钟内答题完毕。答对加5分,答漏或答错不给分。

每个代表队按照分数选题(分数同等的情况下,按班级序号先后选题),每队1道题,选题的序号不能重复。 要求:(1)代表队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宣布“开始”之后才可以作答。作答时由该队1名代表答题,其他队员可以提示、补充。

(2)选手答题时,告知“回答完毕”后不得再进行补充。答题 时间30秒内。 (3)答对1题加10分,答漏、答错均不给分。

注:在此环节中,如果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错或没有回答出来,那么这道题的答题资格留给观众。

3、风险题:此题型包括10分、20分、30分三个档次的题型,每个档次设5道题,每个参赛队均有2次选题机会,每个代表队按照班级顺序选题。

要求:(1)各队派1名代表答题,其他队员可以提示、补充。

(2)选手答题时,告知“回答完毕”后不得再进行补充。限时30秒。

(3)在规定时间内答对,按该题的分值给分,答错或答不全则按相应分值扣分。

二、计分与仲裁

1、本次比赛采取积分制,在答题过程中累积得分,比赛结束后由计分小组统计各队的最后得分,按得分高低计名次。

2、当参赛人员答题与主持人手中的标准答案有出入时,由评委负责仲裁。各参赛队必须绝对服从仲裁结果。

三: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并介绍评委。(活动分为两组:上半场中年级组,下半场高年级组)

2、主持人介绍活动流程及评分标准后,进行讲故事比赛环节。

3、主持人介绍必答题规则后,进行必答题环节。

4、主持人介绍风险题规则后,进行风险题环节。

5、主持人宣布中年级组得分情况后进行下半场,流程依然为讲故事-必答题-风险题

6、宣布获奖名单及颁奖。

四、评委、计分员

1、评委:另行通知 (统分员)

2、计分员:另行通知 (在黑板上进行分数统计,或教室内的白板)

五、会场要求

1、竞赛过程中,观众要保持安静

2、在“必答题”和“风险题”环节中,观众不能向参赛者提供答案,否则扣本班比赛分数(一次10分)

3、会场纪律监督员:各班班主任

4、会场布置:办公室及教务处(需准备:竞赛题课件、计分板、安排席位、调试音响、话筒1-2个、评委打分纸笔)

第3篇:《弟子规新编》知识竞赛方案

花江洞完小《弟子规》知识竞赛

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低年级诵读,中、高年级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

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活动主办:花江洞完小少先队 语文教研组

四、参赛对象:

1、2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参加,3――6年级选派代表队参加。

五、比赛时间:2012年12月28日下午2:30――5:00。

六、地 点:学校内操场。如下雨则改在六2班教室

七、比赛要求:要求派出5名队员组成(男女生均要有)。比赛时,各参赛人员不得携带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材料入场。

八、奖项设置:团体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颁发奖状给获奖班级。个人奖项:最佳演讲之星2名、最佳智慧之星2名、最佳表现之星2名,颁发奖状给个人。(观众人数:1-6年级所有学生、教师到场观看。)

九、活动保障、

·竞赛主持人:杨路琴(准备活动开场白和结束事、熟悉比赛要求和流程) ·仲裁评委:各年级语文老师 冼钰莹主任

·会场布置:田菊丽(会场布置,准备各代表队的计分台)

·后勤保障:盘上军(晚餐)

十、竞赛流程与规则:

(一)1――2年级竞赛规则:(低年级组)

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

2、评分标准:――诵读: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吐字清晰,语调把握好,富有感情,节奏韵律明显。(40分)

表情:形体语言得当,表情自然大方,诵读形式有创意。(20分)

精神:精神饱满,衣着得体,队形整齐、疏密有致,上、下场整齐有序。(20分) 脱稿:(20分)。

3、评分量化:由评委当场量分,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办法计分。

(二)3――6年级竞赛规则:(中、高年级组)

1、个人必答题,每题10分,个人必答题共设20道题,每位选手自选一题,选题的序号不能重复。

要求:由主持人按照各代表抽题号指定人回答。回答者必须在主持人念完题,宣布“开始”之后15秒钟内答题完毕。答对加10分,答漏或答错不给分,参赛选手答题的对、错由评委(冼主任作代表)评判。

2、团队必答题,每题20分,共设 10 道题,每个代表队按照抽签顺序选题,每队2道题,选题的序号不能重复。

要求:(1)代表队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宣布“开始”之后才可以作答。作答时由该队1名代表答题,其他队员可以提示、补充。(2)选手答题时,告知“回答完毕”后不得再进行补充。限时30秒。(3)在规定时间内答对1题加20分,答漏、答错均不给分。参赛选手答题的对、错由评委(冼主任作代表)评判。

注:在此环节中,如果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错或没有回答出来,那么这道题的答题资格留给观众;

3、团队风险题,此题型包括10分、20分、30分三个档次的题型,其中10分值题与20分值题各设10道,30分值题设5道。

每个参赛队均有2次选题机会。要求:(1)各队派1名代表答题,其他队员可以提示、补充。(2)选手答题时,告知“回答完毕”后不得再进行补充。限时30秒。(3)在规定时间内答对,按该题的分值给分,答错或答不全则按相应分值扣分。

(三)、计分与仲裁

1、本次比赛采取积分制。各参赛队基础分为100分,同时在答题过程中累积得分,比赛结束后由计分小组统计各队的最后得分,按得分高低计名次。

2、当参赛人员答题与主持人手中的标准答案有出入时,由评委负责仲裁。各参赛队必须绝对服从仲裁结果。

附:活动流程

一、开场《弟子规》诵读表演。(1-2年级――第一场)

二、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评委及参赛队。

三、各参赛队入场(

五、六年级组先入场――第二场,结束后三四

年级再进场――第三场)

四、主持人介绍比赛流程

五、主持人介绍讲故事的评分标准后,进行讲故事比赛环节

六、主持人介绍必答题规则后,进行必答题环节。在此环节中,如

果出现选手回答错误或选手回答都正确的情况下,主持人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七、主持人介绍风险题规则后,进行风险题环节。

八、宣布获奖名单及颁奖。

九、全体学生一起背诵《弟子规新编》结束活动。

第4篇:《三字经》《弟子规》知识竞赛试题(模版)

一、填空(20分)

1、人之初,性本善(),()。

2、苟不教,()。(),贵以专。

3、养不教,()。教不严,()。

4、子不学,非所宜。(),()。

5、幼而学,()。(),()。

6、兄道友,()。(),孝在中。

7、(),忙多错。勿畏难,()。

8、不力行,()。(),成何人。

9、“三传”指()、()、()、()。

10、诗经分为()、()、()、()四个部分,所以被称为“四

诗”。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2、弟子规,圣人训,首谨信,次孝悌。()

3、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这样才能珍惜宝贵的时光。()

4、人有短,切莫说,人有私,切莫揭。()

5、仁爱礼仪,只是以文论文,光说不做,就会滋长浮华作风,毫无实际意()

6、彼既诚,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7、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

8、晋朝的孙康家里贫穷就捉萤火虫装在沙袋里照明读书。()

9、心有疑,随扎记,就人问,求准确。()

10、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三、选择题(20分)

1、诗人杜甫人称()。

A、诗仙B、诗圣C、诗囚D、诗鬼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的《小池》。 A、杨万里B、苏轼C、贺知章D、陆游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A、春夜景色B、夏夜景色C、秋夜景色D、冬夜景色

4、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选的是()A.推B.敲C.扣D、拉

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朝()的《蜂》。A、李贺B、罗隐C、李商隐D、陆游

6、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花”,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②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蒙天。 ③春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④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 ⑤时有至,远随流水香。⑥有情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A.梨花霜花桃李飞花落花芍药B.桃李落花梨花霜花桃李山花 C.梨花飞花霜花桃李落花杜鹃D.杏花霜花梨花落花飞花牡丹

7.下列诗句都巧妙地嵌入了数字,依次填入横线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三分明月夜,分无赖是扬州。②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颗珠。 ③一去里,烟村四五家。④方宅余亩,草屋八九间。

A.一数六七七B.三数六七十 C.二一二三七D.二一二三十

8、“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 A、花B、风C、竹D、水

9.下列诗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夜潺湲送客愁 ②乱上高下出商州③远别秦城万里游 ④关门不锁寒溪水A. ③ ① ④ ②B. ② ③ ① ④C. ③ ② ④ ①D. ③ ② ① ④

10.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禽鸟,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①罗幕轻寒,双飞去。②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③中有双飞鸟,自名为。④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啼。 ⑤孤号外野,翔鸟鸣北林。⑥西陆声唱,南冠客思深。A.燕子鹧鸪鸳鸯子规鸿蝉B.鸿雁子规燕子鹧鸪雁蝉C.燕子子规鸳鸯鹧鸪鸿蛙D.鸿雁鹧鸪燕子子规雁蛙

三:根据下列现代语句的意思,写出它们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10分)

1、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软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2、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3、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又想着去读那本书。这本没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4、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正屋,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5、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当面向人家请求;如果不问一声,那就是偷别人的东西。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四、写名句 (2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春来江水绿如蓝。

3、,听取蛙声一片。

4、,江枫渔火对愁眠。

5、停车坐爱枫林晚,。

6、问渠那得清如许,。

7、,留取丹心照汗青。

8、自古逢秋悲寂寥,。

9、,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商女不知亡国恨,。

五、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描写春天的诗:。 (2)描写夏天的诗:。 (3)描写秋天的诗:。 (4)描写冬天的诗:。

第5篇:弟子规竞赛题

《弟子规》测试题

一、把正确答案的的序号填在( )里。

1、“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 C )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2、《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B )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 D、戚继光 3.“惟其是,勿佞巧”中,惟的释义正确的是( C ) A、唯一的 B、唯唯诺诺 C、只有 只要 D、恰当 4 “见人恶,即内省”中“省”的注音释义正确的选项是( B ) A、shěng省--内心反思检讨 B、xǐng省--内心反思检讨 C、shěn--省--内心反思检讨 D、xǐn省--内心反思检讨 5 “事勿忙,忙多错”。忙的释义-______( D ) A、繁忙 B、帮忙 C、催促 D、慌张

6、同是人,类不齐。( A )

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 C、同样是人,类别不整齐。

7、果仁者,人多畏。(A )

A、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 B、果敢仁义的人,别人都害怕。

C、果断仁慈的人,人们都害怕他。

8、工夫到,滞塞通。( B )

A、只要功夫练到了家,体内就没有任何阻塞。 B、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就自然通达了。C、只要功夫练到了家,就能打通关。

9、字不敬,心先病。( C )

A、如果文章写得不恭敬,说明你病了。 B、如果文字没有表现出敬重,说明你身体有病。C、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

10、行高者,名自高。(C )

A、一个人走得越高,名声就越大。 B、一个做好事的人,名声自然会很好。

C、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11、勿厌故,勿喜新。( B )

A、不要讨厌老朋友,不要喜欢新朋友。B、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C、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12、知未的,勿轻传。( B )

A、知道没有的,不要随便乱传。B、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C、知识不够,不要随便乱说人。

13、直谅士,渐相亲。( A )

A、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B、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和你成为亲戚。C、直接原谅士兵,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14、事诸兄,如事兄。( C )

A、对待各位朋友,好像对待哥哥一样。B、在别人的兄长手下做事,就如同在自己的兄长手下做事一样。C、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15、德有伤,贻亲羞。( C )

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 B、父母的品德上有缺欠,会感到羞愧。

C、在德行上有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羞愧。

16、俗语“亲兄弟,明算账”是说( C )

A、恩欲报,怨欲忘。

B、与宜多,取宜少。

C、凡取与,贵分晓。

17、请选出与经文“非圣书,屏勿视”相吻合的名句。C A、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18、“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作的《七步诗》,表达对兄长魏文帝曹丕的不满和怨恨。曹丕的行为与下列哪句经文不符合?A A、兄弟睦,孝在中。

B、事诸兄,如事兄。

C、财物轻,怨何生。

19、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孔子的话意思一致的经文内容是(B )。

A、凡是人,皆须爱。

B、人有短,切莫揭。

C、己不欲,即速己。 20、“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告诉我们(A )。

A、恩欲报,怨欲忘。

B、善相劝,行皆建。

C、报怨短,报恩长。

21、汪精卫才华出众,相貌英俊,人称“江南第一美男子”,但后来却成为大汉奸,人人唾弃。这说明( C )。

A、人有能,勿轻訾。

B、势服人,心不然。

C、人所重,非貌高。

22、“读书法,有三到”,这“三到”是(C )

A、口、眼、手

B、心、眼、手

C、心、眼、口

二、请就你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对下面的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

1、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经文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B )

A、兄弟睦,孝在中。 B、言语忍,忿自泯。 C、尊长前,声要低。

2、如果父母有过失,你会怎么做(B ) A、常悲咽

B、谏使更

C、谨为去

5、当你看见11班的一位同学在厕所抽烟,你的正确心态是(B )。

A、不关己,莫闲管。 B、见人恶,即内省。

C、有则改,无加警。

6、新年快到了,父母要带你去置办新衣,你应该做到(A )

A、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B、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C、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三、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50分)

1、《弟子规》中告诉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2、“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3、如果你上课回来迟到了,一定要先敲门,声音洪亮的喊“报告”,是因为将上

堂,声必扬

4、只要小刚一放学回家,随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要用“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来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因为《弟子规》中说“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6、有些同学现在穿衣很讲究品牌,总要让家长给买名牌,对于这样的同学,你要用《弟子规》中哪些话劝导他们?“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7、在学校出入班级关门的时候,以及走到楼梯拐角处的时候,应时刻内心谨记《弟子规》中的“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这四句,做到不要打扰他人,或是撞伤自己或他人。

8、平常在家的时候,如果外出和回家后一定要对父母做到“出必告 反必面”,不要让父母担心。

9、《论语》有云:“见贤思齐焉”,《弟子规》中也有相类似的语句,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来教导我们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

10、《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训导。告诉人们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

11、(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12、原文中讲到“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都是不可以的”的句子是(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13.、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弟子规·入则孝》)

14、《弟子规》中“入则孝,出则悌”中“悌”是什么意思? (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15、《弟子规》中“入则孝”是指(在父母跟前,要孝敬父母)“出则悌”是指(出外要尊重兄长)“谨、信”是指(做事要谨慎、守信)“泛爱众,而亲仁”是指(博爱大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有余力,则学文”是指(有多余的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16、古人用“长者立,幼者立。长者坐,命乃坐”来劝谕人们要尊重长辈,这句话出自哪里?(弟子规 出则悌)

17、古人用“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来劝谕人们要尊敬兄长,这句话出自哪里?(弟子规 出则悌)

18、古人用“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来提醒人们穿衣服的礼节,这句话出自哪里?(弟子规 谨)

19、古人用“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来告诫人们说话要讲诚信,这句话出自哪里?(弟子规 信)

20、古人用“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来告诫人们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有爱心。这句话出自哪里?(弟子规 泛爱众)

21、古人用“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来告诫人们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这句话出自哪里?(弟子规 亲仁)

22、古人用“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来劝诫人们读书时心中有疑惑,就要向人请教。这句话出自哪里?(弟子规 余力学文)

23、父母教育我们时,有的同学嫌父母唠叨,甚至有的同学顶撞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4、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

要求的事,否则父母会为我们担忧,因为《弟子规》中说“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25、有的同学背地里直接说老师的名字,是很不礼貌的,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称尊长,勿呼名。”

26、原文中讲到“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符合义理的事,否则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句子是“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27、弟子规中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教导我们品德和学问不如别人要勉励自己,努力赶上。

28、一个人的名望要靠才学,而不能靠吹牛,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才大者,望大自,人所服,非言大。”

29、我们在读书时应注意“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四、博闻强记写写看:

1、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2、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3、话多不如话少,说话算话,不可花言巧语。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4、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兄长辈的亲友,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5、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6心中有疑惑,随手记下来,遇到适当的人就请教询问,一定要找到正确的答案。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7、给自己订的进度宽一点,但要求必定做到;工夫到家了,所有的阻塞就会畅通了。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8、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是非常要紧的诀窍。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9、能够亲近仁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品德可以日益增长,过错也一天天减少。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10、不肯亲近仁者,害处非常大,不但小人进入生活中,做各种事情也容易失败。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败。 11.“首孝悌,次见闻。”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

答:人生的首要任务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多见天下之事. 12.〈〈弟子规〉〉中告诉我们,要“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句子是哪一句?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13.《弟子规》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如果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14.《弟子规》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合义理的事情,否则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15.有些同学穿衣很讲究穿名牌,总要让家长买名牌。对于这样的学生,你可以用《弟子规》中的哪些语句劝说他们?

衣贵洁,不贵华,上徇分,下称家。 16. 根据意思说出《弟子规》中的语句。

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又想着去读那本书。这本没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

方读此,勿幕彼。此未终,彼勿起。

17、孝敬父母的典故:孟宗泣竹 闵子骞谏父 黄香温席 神童陆绩

18、〈〈弟子规〉〉中告诉我们,要“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下面的故事是出自哪个典故?

“温公从小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用圆木作枕头,只要睡觉时,头从原木上滑下来就会惊醒,起来读书。后来他成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这个故事出自哪个典故?(温公警枕)温公是指(司马光)

19、元代许衡宁愿强忍口渴,也不摘路边梨树上的梨子,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应该随便拿取,即使这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们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这个故事使我们想起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入虚室,如有人。) 20、“曾子自省”这个故事讲的是弟子规中的哪句话?(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一字之师”和“ 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的是弟子规中的哪句话?(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21、“阮咸晒衣” 这个故事讲的是弟子规中的哪句话?(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晏子使楚” 这个故事讲的是弟子规中的哪句话?(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22.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3.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24.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去完卫生间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置冠服,有定位,勿乱堆,置污秽。 25.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 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

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26.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五背诵:

1.背诵《弟子规》的《信》 2.背诵《弟子规》的《出则悌》 3.背诵《弟子规》的《泛爱众》 4.背诵《弟子规》的《谨》

第6篇:弟子规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弟子规,__________。________ ,次谨信。

2:_________,_________;居有常 ,业无变。 3:或饮食,_________;_________,幼 者后。

4:称尊长,________;________,

勿见能。 5: _________,幼勿坐;_________,命乃坐。

二、奇妙的汉字我认识奇妙的汉字我认识

(

)

(

)

(

)

(

)

(

)

(

)

(

)

三、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啮指痛心(

)

陶母封鲊(

)

夏泽凊(

)

挞无怨(

)

首孝悌 (

)

忿自泯

(

)

疾趋揖(

)

昼夜侍(

)

四、连一连

哭竹生笋

伯俞

彩衣娱乐

汉文帝 黄香温席

孟宗

三余读书

陶侃

伯俞泣仗

韩伯俞

亲尝汤药

老莱子

程门立雪

曾参

孔融让梨

董遇 啮指痛心

杨时

陶母封鲊

孔融

五、判断正误

1“弟子规,圣人训”中的弟子指的是学生,圣人指的是孔子。() 2“狼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不可撒谎。() 3“亲所好,力为具”的具字是准备的意思。() 4“亲有过,谏所更”中的“谏”字是劝说的意思。() 5《黄香温席》、《汉文帝亲尝汤药》都是孝敬父母的故事。()

6“尊长前,声要低”告诉我们与长辈说话,声音要尽量低,越低越好。() 7“怡吾色,柔吾声”告诉我们劝告父母时要面带微信,语气温柔。() 8《弟子规》时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

上一篇:二年级照样子写词语下一篇:生产车间人员配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