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运营指挥中心

2022-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安全运营指挥中心

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初探

摘要:通过对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合目前主流信息安全技术,从系统设计、硬件造型、抗侵害的容灾备份、虚拟技术应用等方面综合提出针对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参考建议和新观点。

关键词:地震应急;技术系统;信息安全

0前言

近年来,随着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开放性、共享性、互联程度的不断扩大,地震应急信息安全保障问题逐渐成为各级地震应急技术平台体系应用、运维的核心业务工作。

“十五”项目建设以来,我国在地震应急指挥决策领域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包括地震应急指挥模式、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地震应急管理、地震快速评估等(姜立新等,2003a,b)。在“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的推动下,建成了覆盖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灾害现场的4级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促使应急指挥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应急响应从传统分散型的应急模式转化为集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灾害评估和指挥决策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应急体系工作,实现了地震震情、灾情的应急指挥决策快速响应,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辅助决策的信息服务和可视化指挥等系统工程。系统建成以来,为地震应急指挥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大大提高我国的地震应急响应能力。在提高破坏性地震的快速响应、应急产出服务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帅向华等,2009)。

随着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开放性、共享性、互联程度的不断扩大(林山,刘凤仙,2011),地震应急信息安全保障问题逐渐成为各级地震应急技术平台体系应用、运维的核心业务工作。对于国内大多数同类地震应急信息系统来说,如何在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身信息资源,防御外来恶意攻击和内部资源窃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甚至成为制约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难题。

2009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文件的评定,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为信息安全保护三级系统,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将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7)。

本文通过针对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合目前主流信息安全技术,综合性提出针对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統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参考建议和新观点。

1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分析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信息安全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显露”。主要表现在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等方面(周璐,2005)。地震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信息化体系,它在继承了通用信息系统对入侵防护、数据加密和容灾备份等信息安全要素的需求的同时,又对系统稳定性和实时响应效率有着特殊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标准化信息安全体系的研究,结合现有运行管理经验,认为应急指挥信息安全的主要隐患包含以下主要因素:

1地震研究136卷第3期李敏等: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初探(1)强制物理连接。指对隔离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运转平台进行强制物理连接,连接对象可以是集群平台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等,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光纤收发器、STP/UTP双绞线、移动存储介质等。此类信息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应急指挥中心管理机制,特别是中心机房及信号控制室运维管理制度。

(2)非法授权访问。指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网络设备及信息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或越权使用等。导致此类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是未对整个技术平台采取强制物理隔离,而采用逻辑隔离或伪物理隔离(物理隔离卡等)技术手段,另外内部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或由于用户安全意识不强而共享、转借涉密账号等也可能导致该隐患的发生。

(3)破坏性入侵和干扰性入侵。指使用非法手段对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系统进行删除、修改操作,或采用编织逻辑炸弹等方式干扰系统正常运行,改变系统正确运行方法,恶意占用系统资源,使得诸如地震应急指挥命令调度、地震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等有严格响应时间要求的合法业务不能及时得到响应,极大影响指挥技术系统正常运转。

(4)计算机病毒入侵和软件漏洞。指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网络系统感染病毒造成网络拥塞,系统运行缓慢,核心业务无故宕机等,此类安全事故破坏性非常高,在日常运行维护中极易发生。

(5)外部环境破坏。指对应急指挥技术平台运行外部环境的破坏,例如对机房电力系统、恒温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等的破坏,间接影响系统核心业务功能运行。

(6)新型入侵窃密手段。指使用电磁脉冲发生器、软件驱动嗅探器、硬件磁感应嗅探器等新型技术手段对技术平台进行入侵和干扰。

2应急指挥信息安全体系设计分析及建设建议为建立健全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安全体系,实现入侵防御和漏洞堵塞,就要对整个地震应急平台的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实施整体规划和设计。概况而言,就是要完善独立的硬件平台建设,建立全平台通行的身份识别系统,实现针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操作人员的授权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权限对应急操作人员和数据资源之间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各类应急数据库信息传输必须采用SSL、SET、PGP等数据加密技术以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并且需要建立一整套网络安全审计(NSAS)、入侵检测(HIDS/NIDS)及漏洞扫描机制,对整个应急指挥技术平台运转进行实时监控和防护,最终形成全局的安全管理体系。

21管理机制建设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见和破坏力强的特点,应急处置的时效性强,震后数小时的有效处置对于挽救生命和减轻灾害损失尤为重要(苗崇刚,聂高众,2004)。在应急期内,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将承担应急指挥命令调度、震情快速评估与分析、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与处理、紧急指挥决策评估和应急通讯保障等应急响应工作。基于以上职能,应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建立震时应急响应技术流程、日常机房管理制度、运维值班制度、系统巡检及灾备管理机制等,把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融为一体,首先从管理机制上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22物理环境配置

指挥中心信息系统是省级应急指挥技术平台进行灾情、震情数据汇集、分析、整合、共享、发布的重要设施,是场地、工具、流程的有机组合。在应用层面上,包含有震情快速评估、震区基础信息判断与展示、灾情分析与辅助决策等诸多应急响应相关应用技术平台。基于地震应急响应工作的特殊性,应用层业务对时效性、稳定性的要求远远高于一般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因此,在物理环境层面,应具备独立的供电、空调、消防及综合布线系统。根据服务器负载功率因素、负载率、逆变器效率等综合计算,在保证至少双市电接入的情况下,配备断电系统全负载运行不小于4小时的 UPS供电系统。(P=S/T,当UPS核定容量S为固定值时,供电时间T与系统负载功率P成反比)。在综合布线方面,所有设备链接线缆应为六类STP(屏蔽双绞线),网络设备机柜、应用服务器机柜、数据库服务器机柜应采用电磁频闭机柜。

23系统布局和硬件选型

健全、完善的硬件平台是实现整个应急指挥中心核心系统信息安全的基础,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硬件选型不仅从根本上巩固系统信息安全,更能从整体上为系统运行维护带来快速便捷的管理。图1为某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原型示意图。图1某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安全系统示意图

该原型系统的设计具备较高的信息安全等级,如图1所示,原型系统整体处于物理隔离状态,两台图形工作站作为灾情应用服务器和基础地理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终端,在数据库服务器等涉密核心网段前端装配硬件防火墙,阻断来自终端的非授权访问和干扰性入侵。

系统配置基于应急信息来源、数据分析引擎和快速响应组件三部分组成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以系统总线日志、震情快速评估及辅助决策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对象,通过收集和分析地震应急信息系统中若干关键节点的信息(如ArcGIS Server组件、IMS端口、ArcSDE服务等),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全系统配备基于网络的硬件安全审计系统(NSAS),24小时不间断运行,可根据与预设定条件库对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中操作性数据流、分析性数据流策略进行审计,通过知识库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包括TCP、UDP、ICMP、IPX、HTTP、FTP、telnet、SMTP、NFS、DNS、POP2、POP3、IMAP、TFTP、finger、SSL、NETBIOS 等协议类型的入侵行为(吴毅,2004),如异常登陆、Web服务器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等。可以有效的防止内部涉密信息的泄漏和非法信息的传播,并可以及时发现和响应网络攻击行为。同时,SAS与NIDS的联动功能也使得整个应急技术系统信息安全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在技术上为应急管理人员建立了一套基于事件的发现、响应、制止、分析和责任追究的防范机制,有效的防止外部入侵及内部涉密信息泄漏。

24抗侵害及灾害备份能力

容灾技术是系统高可用性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容灾系统更加强调处理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特别是灾难性事件对整个应急指挥信息体系的影响。应急指挥中心作为破坏性地震的应急指挥产所,承担地震应急指挥、通讯保障、快速评估、辅助决策等震时科技保障工作,基于以上工作职能,整体系统对数据灾难备份服务的需求比较明确,对灾难备份服务等级要求较高。在容灾备份标准方面,除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外,笔者还主要衡量和参考了两类国际通用标准,The Uptime Institute 白皮书(Tier 4):《Tier Classifications Define Site Infrastructure Performance Background》,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发布的关于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ANSI/TIA-942-2005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張飘,侯福平,2007),同时,笔者结合现有指挥中心技术系统运行管理经验,认为可采用两大类操作性和实践性较高的信息灾备模式。

241基于整个应用的容灾备份机制

这种机制是传统的、投入最大的灾备机制。方法是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应急指挥应用软件、数据库系统,互相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某一处系统因意外(如火灾、地震等)停止工作时,整个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可以切换到备份单元,使得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运转。

基于整体地震应急指挥应用的容灾备份机制,其原理是利用专用的存储网络将关键数据同步镜像至备份中心,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数据不仅在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进行确认,同时可以在备份中心进行确认。这一方案在本地和镜像的所有数据被更新的同时,利用了双重在线存储和完全的网络切换功能,不仅保证应急数据的完全一致性,数据存储和网络环境也具备了应用的自动切换能力。通常情况下,两套系统中的光纤设备连接中还提供了冗余通道,以备常规应急数据通道出现故障时及时接替工作。

图2为采用基于SAN网络(存储区域网络)的系统全灾备方式。该技术可以通过一个高性能网络(光纤通道),为地震应急模拟触发、快速评估、辅助决策等诸多服务器和基础数据库系统提供一个应急区域存储空间,通过容灾备份线路连接备份系统,SAN网络凭借中央阵列服务器来应对各种地震应急指挥过程中的诸多存储需求,为应急镜像系统提供实时数据备份和其他诸如数据快照等功能,使得当主系统出现应用程序宕机或数据丢失时,可快速启用镜像系统完全恢复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功能。上述此类容灾备份机制图2基于SAN网络的容灾备份机制

Fig2Disaster recovery backup mechanism

based on SAN network属于灾难恢复最高级别的应用级容灾备份,具有最高的系统安全性和恢复运行效率,但此类灾备机制对硬件环境的投入具有较高需求。

242基于虚拟机技术的容灾备份机制

该类灾备机制采用基于虚拟技术系统灾备方式实现。使用硬件的镜像技术和软件数据复制技术,实现应用站点与备份站点的数据同步更新。其原理如图3所示,该技术通过虚拟硬件运行环境,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核心业务功能并行运行在单个或多个物理服务器上,对地震快速评估及辅助决策系统等多个系统核心业务来说,该服务器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底层硬件使用。同时,应急基础数据库数据在两个站点之间相互镜像,由远程异步提交来实现同步更新,该机制的优点在于使用了双重在线存储,因此在灾难发生时,几乎不会发生数据丢失问题,同时数据恢复响应时间可以被降低到分、秒级。

在虚拟系统中,中央处理器将分段划分出用于地震快速评估、应急辅助决策、甚至应急基础数据库运行的存储区域,整个应急关键业务平台部分(操作系统和各类应急评估程序)均运行在“保护模式”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方案是在本地系统完备的情况下对数据安全做的考虑,它还具备以下特性和优点:

首先,从各级地震应急技术平台现有的设备资源和计划投入的设备成本上考虑,最大化利用图3基于虚拟机技术的容灾备份机制

Fig3Disaster recovery backup mechanism

based on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物理硬件的性能,并为以后更加规范化、简易化的设备管理,可对拥有多核高性能的物理服务器做虚拟化设置。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并且地震应急快速评估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虚拟服务器的工作效率。

其次,在此基础上,再与另外一台相同配置和设置的服务器做双机热备操作,可以防止出现服务器的计划性停机与非计划性宕机造成的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程序终止等问题,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应急指挥工作出现不必要的隐患和损失。

综上,这种方案在保证不影响当前应急业务运转的情况下,又能实时复制应急评估系统产生的数据到异地镜像,具有较好的系统安全性和一定的恢复运行效率,同时,这种数据灾备机制对硬件环境资源的投入较少,适合国内多数地震应急技术平台的推广应用。

3總结和思考

目前,云南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已经建立了一套针对涉密数据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健全、完善,但仍旧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例如指挥中心行业信息网及卫星通讯网的信息安全屏障,需要更多的依赖于行业卫星中心、卫星公司、地震行业网内连接的各省局信息中心的协同应对、共同努力,整个网络系统中任何一个节点或者终端遭到入侵,则整个网络的安全性都将不复存在;在体制规程方面,目前同时也缺乏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等相关指导性文档,日常事务工作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往往各自为阵,缺乏更加具体化、规范化的指导;并且,在目前我国的诸多信息类项目建设初期,大多缺乏针对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设计和投入,导致系统建成运行后,难以开展整体性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总之,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有技术层面上的,也有存在于体制建设方面的,各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要适应新时代应急工作发展要求,提升自身地震应急科技保障水平,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的认知,重视安全策略管理的施行及安全教育工作。各类安全技术必须结合自身管理措施,充分考虑灾害备份和恢复机制,为应急技术系统指定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和管理机制,保障各省级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处于应有的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姜立新,聂高众,帅向华2003a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12(2):1-6

姜立新,帅向华,张建福,等2003b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J].地震,(2):117-122

林山,刘凤仙2011企业网络安全方案设计[J].福建电脑,(4):117-119

苗崇刚,聂高众2004地震应急指挥模式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13(5):48-54

帅向华,杨天青,马朝晖2009国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M].北京:地震出版社

吴毅2004军工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方案[J].信息安全与通讯保密,(8):71-72

张飘,侯福平2007数据灾难备份中心机房的规划与建设[J].电信技术,(9):59-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务院令147号)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S].

周璐2005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探讨[J].理论与现代化,(7):107-108

作者:李敏 李永强 曹彦波

第2篇:煤炭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运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项目过程分析与管理

【摘要】本文在分析煤炭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运营综合管理项目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特色大型煤炭行业综合性信息化项目的管理规范与指引,准确高效的把控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提升项目质量与实施效果,从而为煤炭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安全生产运营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生产安全调度指挥中心;集约型管理;体制创新;绩效报告

Key words:Production safety dispatch command center;Intensive management;Institutional innovation;Performance Report

1.前言

2006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若干意见》,次年又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要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对中小煤矿实施整合改造,实现资源、资产、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整合和重组,同时鼓励大型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和上下游产业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为增强煤炭企业的市场生存、竞争和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公司不断整合、扩张发展以及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形成了跨地域、跨行业的多级管理架构,跨行业产业企业(如电力、化工、建材、生态等)成为公司的多元板块。

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将如何跟进,如何在吸收各基层单位先进的、有效的生产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管理模式,以生产安全管理模式为核心的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管理平台作为了调度室信息化建设核心工作,成为提升公司管控水平、推广复制的有效手段之一。

2.平台定义与特征分析

安全生产运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为平台)是一套综合性高、开放性强的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的煤炭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运营指挥管理信息平台,涵盖各基层单位(煤矿、洗选厂、非煤单位)的安全管理(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安全隐患点检、应急救援指挥、厂区有害气体等)、生产管理(生产计划和调度管理、调度自动化办公、采掘衔接管理、图纸资料、大型设备档案与在线设备管理、地理地测管理、生产辅助等)、矿井生产过程管理(矿井产量监测、供电网络监测、提升/排水/主运输/风机、洗选装车外运等)、经营管理(煤场储量、成本管理、煤炭调运、煤质化验、产量、客户、财务结算、票据等)的各方面,通过自动化采集或者人工参与维护的方式,构建监控、空间、管理三大企业级数据中心,实现对基层单位的生产综合自动化、空间展示数字化、管理业务信息化的集约化管理,构建数字化煤炭企业集团公司,保证公司领导和调度人员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直观地全面掌握全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状况,有预见性地组织、协调、监管各单位各生产环节的运作状况,保证安全生产平稳运行,降低事故发生,安全生产运营指挥系统平台结构图见图1。

由此分析,平台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1)业务需求的复杂性

涵盖煤炭集团公司煤炭生产、煤炭洗选、煤炭运销、煤炭经营、非煤生产、企业ERP等不同板块业务,全面展示公司经营发展状况,使公司领导及调度人员能随时随地掌握公司安全生产现场工况和生产经营信息,实时监控各项重要指标,为生产运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涉及各个业务领域,需要了解每个业务领域内的信息及信息流向与了解业务领域之间的信息依赖关系,明确公司调度、执行单位现场调度的分工协作关系,建立穿透公司所有業务领域的综合调度体系。

(2)技术的多样性

涉及的技术包括GIS、数据库、视频、数据挖掘、移动终端、ESB、关联分析、预测等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数据集成、应用集成、界面集成、自动化系统、ERP集成等多种技术集成手段的组合使用;需建立统一的通讯网关,支持多调度手段的综合使用,短信桌面消息、手机等。

(3)集成架构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考虑已有系统信息集成和在建系统、未来建设系统的介入等,在保证整体架构稳定的前提下,要求集成架构可扩展性高部分信息,相同信息在不同单位其集成协议、格式存在差异,集成架构灵活性要求高。

(4)参与方众多

涉及到多业务部门、组织层级业务人员,多个应用系统提供商,如何有效管理好各参与方,使得项目按照整体目标推进,是企业集成项目实施的难点。

3.项目过程管理

平台的项目管理过程是一个冗繁的管理过程,对外涉及到煤炭集团公司领导、调度中心、安全处、通风处、信息技术中心、设备处、物资处以及基层单位对应人员组织,财务、资源、设备的调配,对内涉及公司领导、销售人员、开发人员、实施人员,所要进行的业务包括调研、采购、设计、研发、实施等沟通与交流。而对于集团公司级平台来说属于首次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没有可参看的经验模式,项目风险因素较多。因此,对于此类项目的过程管理要求者需要具有知识、经验、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技术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果断决策的能力,且从事类似软件架构设计的人员组织参与该项目的管理工作,以降低自身因素所导致的项目风险。

项目的过程管理需要遵从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统一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进行进度的统一编排,不断地通过任务的激活、执行、反馈进行更迭细化,保障有序化进行。平台管理首先为一门科学,然后是一门艺术。

3.1 项目的组织管理

项目过程管理组织需要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一个提供决策和分析诊断的领导团队为支撑团队,一个固定可靠、具有项目实施保障性的项目实施团队、一个严谨、产品质量保障严格的项目开发小组、质量控制组以及具有良好的沟通与汇报体系,降低因为自身组织而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3.2 项目的时间管理

平台建设属于类“交钥匙”工程,且项目的生命周期,由公司一把手而定。而作为煤炭行业公司一把手,对于项目、软件开发不是很了解,到什么点完成什么事情。项目周期一般定在3-5个月,对于平台建设来说,时间是项目的第一要素。

如何保证按时完成所必须的管理过程,首先需要确立项目的目标,从中标之日起,就需要进行项目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五个阶段进度的编排,而项目收尾日期已定,考虑到变更等因素导致的不可预见的计划延误,进度的编排过程需要按照截止日期的前半个月至进行进度倒排。

对于项目的资源进行充分剖析,包括企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项目的具体范围、互动资源需求以及资源日历进行项目活动历时的估算,对目标任务分解为可估算的工作包,标识每一个里程碑时间点,调整先后顺序、历时估算后,排出进度计划,同时找出项目建设的关键路径,通过赶工/快速跟进/外包/增加高效资源/缩小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式缩短对关键路径的工期。在进度管理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计划与实际进度进行及时定时比较,并立即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3 项目的成本管理

对于平台来说,施工企业往往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做好项目内部的成本管理和核算工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要认知和坚持“以质取胜,尊重客户”的原则,项目部作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基本平台,尽可能控制和降低施工及管理成本的角度,有理、有利、有节地处理好各种内外关系。成本控制强调项目的中间动态控制,要求让所有涉及到成本的人和事与项目经理面对面。

组织上: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好用活人员。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营销人员进行项目成本的监控,及时进行指定调整;研发人员做好产品本身的质量监控与测试,避免因为需求定义、设计、研发、测试导致反复;工程技术部是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项目实施人员是在完全责任心的状态下进行项目实施控制,避免返工。

技术上:项目的施工方案是否做到经济合理,是成本控制的关键之一,严把质量关,重点抓住作业过程中防止因操作人员无知、疏忽或过度自信而引起的返工。施工活动的关键是技术性活动,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1)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2)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3)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节省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资金上:工程施工要投入“人、材、机”及资金。对于平台建设来说,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要对团队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等。

3.4 项目的质量管理

平台属于多业务融合的大集团化平台项目,项目的质量是该项目的第二要素。作为集团公司信息化对外展示的窗口,质量是第一要务,作为领导陪同参观客户进行学习交流的平台,质量是“头上一把刀”。

项目又作为“面子工程”,稳定性、美观性、交互性是成为了质量的核心指标。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满意度是质量的标尺,不但了解顾客当前的需求,而且要了解其未来潜在之需求,不但要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并超越顾客的期望。

项目是一次性的。在质量计划中需要确定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配置资源、阶段验证标准。而质量的过程控制是一个工作任务衔接的流程,识别和精简无效益的工作环节,理顺分工的接口,形成目标合力,减少扯皮内耗。在流程链条上建立相互监督机制,让每个工作环节的下游工序都变成上游工序的客户,依次对上游进行质量监督。如项目实施监督产品研发,质量监督实施。

质量管控需要引起管理层重视,强调出质量管理战略地位,动员全员参与,调動并配置资源,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驱动质量的持续改进。让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以主人翁的心态认识自己的工作使命,识别容易出现质量风险的职责边界,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头上,把提高工作质量变成员工一种自觉的行为。

3.5 项目的沟通管理

由于从事平台的项目经理一般在职能上比部门经理要低,不敢越级与高层直接沟通,担心不知如何与高层沟通、担心被拒绝因素,使得项目缺少沟通,缺少足够信息源等。高层的思维是较发散和概要的,要求项目经理要有很好的抽象归类能力。项目推进中,经常有一些想法建议,思考很久才敢提出来或不敢与项目干系人提出,害怕被拒绝,延误了好时机。

因此,项目经理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沟通是项目组成员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协作的途径,是分享信息,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的有利保障,也是项目潜在问题发现的根本,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来源。

建立良好的项目沟通管理体系首先应构建项目组的沟通网络,决定项目各关系人的信息沟通需求;明确各干系人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沟通反馈机制,信息发送出去并接收到之后,双方须对理解情况做检查和反馈;建立定期检查项目沟通情况制度,保持信息沟通的顺畅和有效。

沟通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给”与“受”的过程。而信息的传递、过滤、甄别过程中经常碰到由于工作背景不同或语言、文化、语义、知识、信息内容、道德规范、名誉、权利、组织状态等原因而造成对理解偏差或者沟通困难,平台需要保持畅通的沟通、反馈、复述渠道,“重复永远没有坏处”。

尽早沟通可及时发现当前问题和潜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项目实施中不必要的损失。主动沟通不仅能建立紧密的联系,更能表明对项目的重视和参与,提高客户满意度,对整个项目有利。

平台的沟通对象属于集团公司领导、处级干部,需要参与沟通的团队具有良好的沟通素质、领域业务知识、沟通技巧以及选择恰当的地点、时间、语言的选择。首先要保持端正的态度与心态的平衡,树立明确的沟通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采用诸如赞美对方、“移情入境”、幽默诙谐、坦荡诚恳、深入浅出等技巧以减少沟通时间、提升沟通效果标。

平台属于窗口式信息化工程,每一个角色的参与或者时间的更迭,均有可能产生业务需求、施工建设的更正与反复,考虑到平台的多变性,将每次沟通落实到纸面,进行签字确认与跟踪反馈。

3.6 项目的范围管理

根据以往类似项目经验,考虑由于“缺少类型项目参考、领导参与功能评审、业务科室具体应用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项目范围或多或少均有所更正,而作为集团化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因素以及项目后期的推广应用,作为项目实施领导团队多数会承诺用户需求,作为项目经理只能选择接受用户需求的更正”的弊端,平台的建设范围更正是必然的,而且是多变的。由此项目经理应该树立一个理念——“需求变更是必然的、可控的、有益的”,项目成败的因素不是范围多变的,而是整个过程是否可控。做好项目范围变更的控制,确保项目在按计划执行,做好对项目的整体变更控制,成为项目实施阶段的核心问题。

变更控制对项目成败有直接影响,项目开发之前要明确定义范围,开发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范围。对变更目的进行管理,以便更好的处理变更,确保变更朝着有利于成功的方向有序进行。

首先要制定周密的范围说明书和范围管理计划。基准文件定义的范围越详细清晰,越能避免用户和项目经理扯皮的幌子。范围的变更,将会直接导致成本、质量、时间的变更。如果项目范围即既定的面积S不变,成本C、质量Q、时间T就固定为S,边界限制下的约束关系模型Cost=f(Quality,Time,Scope)。如果S的值并不固定,如图2所示出现边界模糊或者向外扩展时,C、Q、T就失去可依赖的边界限制,其间的约束关系就会变得复杂。在对项目范围进行控制时,一是要保证项目初期的S是准确可靠的,尽量减少边界的模糊性;二是要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S的稳定,尽量避免扩大化,或让扩大化受到合理的控制。

软件架构设计,尽可能采用组件式的软件结构提供快速适应需求变化的体系结构,数据层封装访问逻辑,业务层封装业务逻辑,表示层展现UI逻辑。设计实现过程遵循松耦合原则,减少对接口入口参数产生变化。如果业务逻辑封装好了,则表示层界面上的排列或减少信息的要求很容易适应。如果接口定义合理,业务流程有变化,也可快速适应变化。在成本影响的容许范围内降低需求的基线,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3.7 项目的绩效报告

绩效报告是收集和传播项目绩效信息的动态过程,定期发布平台的绩效信息,有利于相关干系人及时的获取项目具体信息,包括状态报告、进度报告、项目预测和变更请求等。状态报告从范围、时间和成本三个方面用量化的数据说明项目所处的状态;进度报告是某一特定时间段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项目预测根据项目当前的情况和掌握的历史资料、数据,对将来状况进行的估计;变更请求是对需要或变化的情况做出的一种反应。通过绩效报告使得项目干系人及时的了解项目状态,迅速作出响应,及时进行项目调控,保障项目有的有序性进行。

4.结语

安全生产运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是一个技术综合性强、业务应用范围广、项目建设风险大、系统高稳定可靠、人机交互强的多级应用综合型的煤炭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的组织、进度、质量、成本、范围的有效控制以及持续沟通交流是项目实现的有效保障,严格按照项目经理管理体系结构,从项目的整体管理出发,抓住整个项目管理中的命脉,运用经验与团队决策去判断项目发展方向,进行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PDCA),定期进行项目“聚焦分析”,保证项目过程偏差在可控范围内。平台的应用与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企业关于维系与客户长远合作发展关系,基层单位信息化、自动化子系统项目的承建,集团级综合型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工程与项目的应用推广均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2]张承彬.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监管控制[J].现代会计,2006,4.

[3]季成健,王建军.煤炭企业信息化与信息集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6).

[4]刘丽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煤炭生產集团中的应用[J].工矿自动化,2011(10).

[5]楚依,张竞.大型煤炭建工集团管理信息系统[J].工矿自动化,2011(08).

[6]刘国亮,王东,王勇.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学术质量控制研究[J].情报杂志,2008(5).

作者简介:熊发龙(1983—),男,江西南昌人,主要从事煤炭行业管理信息化系统集成的研究。

作者:熊发龙 韩安 马琳

第3篇:外包呼叫中心安全运营管控技术分析

摘 要:外包呼叫中心业务发展至今,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用户群体,随着这几年外包呼叫中心业务的大力发展和市场化应用,其在运营方面的问题逐一暴露出来,安全管控成为运营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整个技术建设评估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外包呼叫中心运营过程中安全管控的问题,重点分析了运营商现状及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工作中的总结,针对外包呼叫中心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安全管控手段,

关键词:SBC 远端话务落地 IVR审核

1前言

目前中国呼叫中心外包市场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各级国家通信主管部门对呼叫中心的发展,尤其是对外包呼叫中心业务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包呼叫中心发展的规定,在呼叫中心的码号使用,网络组织和分支机构的设置和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

通过呼叫中心市场调研我们不难看到,目前国内采用呼叫中心的用户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客户:与用户联系紧密型企业,如:运营商客服、银行、保险、证券等。

二类客户:企业其本身用户数量巨大,但是和用户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例如:IT行业、交通行业、政府部门、证券、家电行业、医疗行业、汽车行业等等。

三类客户:中小型企业,对客户服务质量要求比较高。

2目前存在的运营风险

针对各类企业租用外包呼叫中心的需求,目前通常有2种实现方式:

1、运营商建设外包呼叫中心,并直接与企业用户签约,所有的数据管理,接入管理均在运营商平台统一实现。

2、由社会上某些具备该能力的公司建设一套外包呼叫中心平台,向运营商租用话务通道,来实现话务落地呼叫,以此来对外运营,提供企业用户接入使用呼叫中心能力。

目前这两种实现方式仅对平台上各企业用户的数据及信息安全进行了保证,但是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无及时预防和监管,导致了不管从哪种方式接入,运营商都容易出现以下的业务风险:

法律风险

目前通过外包呼叫中心送出的呼叫,主显号码可以由呼叫中心实现设置,运营商不对此号码鉴权的情况下,就会存在号码透传的情况,不法分子可随意拟造主显号码对外进行诈骗、反共法轮功等违法外呼。

业务风险

A、外呼内容风险:由于此类业务呼叫中心平台,如果不对IVR语音做审核操作,将无法监管到客户外呼的内容。

B、骚扰电话风险:各个平台各自外呼,导致部分用户在一月之中多次收到骚扰电话,投诉率增高。

C、IMS盗打风险:外包呼叫中心与IMS对接时,需要在平台端配置IMS的账号和密码数据,这会涉及到IMS的账号和密码泄露风险。容易造成非法用户窃取后,通过外地IP地址接入IMS业务平台,借助具有国际长权的号码拨打国际长途产生高额话费的情况。

3现有组网模式

3.1外包呼叫中心与运营商对接模式

目前外包呼叫中心提供客户接入的模式主要分为传统PSTN对接和IMS对接:

3.1.1与IMS核心网络对接:

外包呼叫中心采用主流的IPCC架构时,可直接通过SBC(会话边缘控制器)接入IMS核心网,实现话务落地。SBC位于IMS核心网的边缘,通常分为接入SBC(简称ASBC)和互联SBC(简称ISBC)。两者的差别在于呼叫中心通过ISBC接入时,可不对话务的主显号码进行鉴权,仅实现话务的接续;而通过ASBC接入时,呼叫中心呼出的的通话主叫号码需为IMS开户的正式用户号码。

3.1.2与PSTN传统交换网络对接:

可使用语音网关(简称TG)与原来PSTN线路相接,实现协议的转换和语音的传输,这种情况下通常PSTN交换网络不会对话务的主被叫进行鉴权操作。

总体而言,目前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运营商针对此类业务的应用和运营把控无良好的技术手段,只能通过管理手段或者一刀切的禁止发展的方法,不利于外包呼叫中心业务的良好发展。

4运营安全管控措施及建议

建议在运营商接入设备前端架设一套安全管控的智能会话平台(以下简称CISP平台);负责话务的转接和安全管控;可包含媒体控制交换单元、业务管理单元,用于全面管理各外包呼叫中心的落地话务管理及运营安全管控,实现禁止国际国内话务落地、黑白名单鉴权、非法话务录音及抽检、IVR语音审核等安全风险管控。

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

系统组网图

具体的管控实现模式建议如下:

4.1号码透传管控建议

通过CISP进行主显白名单设置后,号码透传的管控可由CISP完成,仅允许白名单范围内的主显号码完成呼叫,且白名单内的号码均为运营商正规开户授权的号码,解决号码透传的风险。

4.2远端话务落地监管建议

1、话机接入模式

针对这类型的应用,要达到防止远端话务落地,首先需要确保其绑定的话机为真实入网的电话,这样就需要接入CISP平台的外包呼叫中心平台开放坐席绑定落地电话操作权限账,CISP平台将对坐席绑定电话进行管理和鉴权,对于异常或未授权的号码,将不允许接入,平台也不会发起接续呼叫的操作。且同步坐席绑定记录,实时显示在CISP监控页面,供运营商管理员查看。

2、 IAD接入模式

该类型的应用即坐席是通过IAD设备来实现话务传送的,相对入网电话实现话务来说,这类应用更容易造成远端话务落地的风险;这就需要外包呼叫中心平台首先将坐席对应的IAD设备的相关信息通过其开放的接口实时同步给CISP管控平台,其中包括IAD设备IP地址、IAD设备MAC地址、坐席使用的IAD分机号、坐席使用的IAD端口号,IAD分机外呼权限等数据;在平台对外呼叫时,CISP将对IAD设备进行鉴权,非授权的设备将不允许呼叫。

4.3防止IMS电话盗打措施

1、被叫黑名单的设置

首先为了避免电话盗打可能会产生高额的话费,可先通过在CISP平台设置被叫黑名单,实现在被叫号码黑名单系统中所包含的号码,系统将不允许对黑名单号码进行呼叫,对需要开通呼叫权限的呼叫中心平台,需按流程开通,并特殊标识。

2、坐席接入鉴权

其次,再确保发起呼叫的一方确实为正规授权的呼叫方,建议在呼叫产生时CISP首先会对其登陆的账号密码进行鉴权,可以杜绝远程登录盗打的风险。

3、IMS账号和密码的屏蔽

同时将运营商分配的IMS账号和密码直接配置在CISP平台上并不提供给外包呼叫中心平台,呼叫中心平台使用的是CISP分配的账号及密码进行对接连入,也可规避IMS账号密码泄露的风险。

4.4话务录音及抽检建议

CISP平台对所有的通话进行统一抽检录音,对每通呼叫进行录音及管理,并提供监控抽检页面供运营商管理人员对坐席人员部分甚至全部服务内容进行实时的监控。

4.5IVR语音审核方式

针对非法语音的审核,需要外包呼叫中心平台开放IVR语音上传权限,CISP可对所有IVR语音进行审核和保存,并提供审核界面,若运营商管理员在核查过程中发现有不合法语音文件,则可以直接重新审核并予以驳回,驳回后呼叫中心系统将不允许使用该IVR语音文件发起外呼。

5运用效果展望

通过以上论述,结合CISP管控平台技术手段的运用,针对非法落地电话,异常号码透传,非法语音播报等风险;提出“识别+取证+拦截”的运营思路。可对疑似诈骗国际呼叫进行筛选识别,对其后续呼叫进行录音取证,对可确认的相关诈骗电话进行拦截。

测试过程中,首先先对外包呼叫中心平台呼出的主叫号码进行鉴权,剔除出非法主叫,不予以接续;再通过呼叫特征识别策略,识别出疑似诈骗电话号码,通过录音取证,共取得其中其语音样本,并对语音样本进行抽检和鉴别判断是否为诈骗电话或法轮功类电话。

目前,已经在某运营商已有的呼叫中心平台基础上,进行智能管控业务的试点功能改造,实现对外包呼叫中心平台来电的呼叫数据采集,进行分析识别、录音抽检和确认拦截工作。

6结束语

外包呼叫中心业务发展至今,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用户群体,随着这几年外包呼叫中心业务的大力发展和市场化应用,其在运营方面的问题逐一暴露出来,其安全性的把控成为运营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整个技术建设评估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运营安全的因素有诸多,本文仅从接入技术角度提出部分看法和建议,在实际工作中,还需结合业务和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共同协作,构建更为综合性、精细化地运营安全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溪/郭静 2013-09-01 /清华大学出版社《呼叫中心技术与运维》.

[2] 北京应用技术大学组 2011-09-0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呼叫中心信息系统及应用》.

[3] 刘俊;杨蕾;鲍玉玛 2011年10期/计算机与现代化《基于SIP信令的个性呼叫策略》

作者:潘婧

第4篇:2021年关于指挥运营中心指挥调度工作方案范文

为积极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实地调研指示要求,突出“实战实用”不搞“花架子”,将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建成我省综合指挥的“先行军”和“示范点”。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挥中心聚焦为“科学决策、公正执法、公众应用、企业发展”服务,构建基于即时数据的情况调度工作指挥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充分集成共享,重要情况的统筹指挥调度,重大部署的数字化决策咨询,为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指挥调度提供平台支撑。

二、主要目标

指挥中心一期重点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民生诉求、城市管理等重要事项,优化应急处置流程,细化部门衔接协同,建立值班值守制度,根据数据动态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和系统数据对接情况,分批次入驻指挥中心。

三、主要内容

(一)实现五大系统全部功能性入驻

政法、应急、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城市管理五个部门业务及技术人员入驻指挥中心,实现“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及交通执法指挥平台、数字城管系统等五个系统全部功能性入驻,并启动系统提升工作。

1.“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

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x人入驻指挥中心。依托市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系统,适时会商研判社会治理趋势规律,统筹协调处置和应急指挥,实现重大社会风险及矛盾纠纷的及时防范和妥善处置。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构建平安地图,依托“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平安地图”建设,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稳定风险评估、信访案件详情、重点人员信息等因素,立体化展示平安创建、社会治理、维护稳定的各项元素;基于网格员上报事件分时间、分地域、分类功能,增加频发关键字统计功能,形成每月事件舆情分析报告;实现与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系统的互联互通,平台事件数据能够实时推送给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部门;推进与省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平台联通对接,比对省级事项清单、数据规范,进行系统优化与调整,实现省、市、县、乡、社区、网格六级纵向贯通;依托“全民网格员”活动,实现“爱”APP与“全科大网格”APP互联互通,全体市民可以通过“爱”APP实时上报各类事件。

2.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市应急管理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并将指挥中心作为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同步中心,实现视频会商互联互通。指挥中心组织接入相关部门涉及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信息系统,为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提供支撑。

3.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

市生态环境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运行维护工作,并根据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升级方案,完善指挥调度功能。下一步,开发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一张图,实现全市生态环境信息预警、告警、综合分析、监测监管、决策支持全闭环处置;拓展应用场景,结合单兵、应急车辆、车载视频等现场信息,实现应急现场与指挥中心的视频、音频通讯。建立完善的物联网感知网络,入海排污口、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逐步铺开建设;与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对接工地扬尘监控、地理信息等相关数据;与危固废管理系统、应急安全管理系统整合。

4.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平台

市交通运输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完善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平台功能,加强“两客一危”运输企业智能设备的应用,实现重点营运车辆主动预防系统全覆盖。整合交通视频资源,在重点路段、桥梁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推送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指挥平台,完善交通行业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整合交通运输行业动态数据资源(对接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企业平台)。加强与应急、城管、政法委、公安等多部门联合,通过平台资源共享,实现交通运输应急事件联动的一张图一体化指挥。

5.数字城管系统

市城市管理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业务对接、系统升级、行业调度指挥,确保高效流转,工作有序推进。同步实施数字城管系统提升工程,建设监管中心应用系统和行业应用系统,包括指挥调度、环境卫生监管、园林绿化监管、渣土运输管理、市政管理和城市管理执法等子系统。同步完成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平台对接、感知设备硬件部署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改革工作专班。成立“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体制改革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xx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专班设在市大数据局,下设六个工作组,统筹推进该项改革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二)建立指挥长值守机制。构建市级领导同志牵头值守,各入驻部门一把手任指挥长,各入驻部门班子成员轮流任值班长,各入驻部门工作人员为具体工作调度员的指挥调度体系。指挥中心负责部门间的系统对接、系统运维、数据共享、综合调度和分析研判,并在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上做到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市级分管同志定期或者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完善工作体制,加强入驻部门间协作配合,及时响应解决问题,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重点工作、重要事项。

(四)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由指挥中心牵头,会同各入驻部门测算入驻指挥中心经费及指挥中心日常运行经费,由市财政局审核后统筹相关资金予以保障,以后年度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由市大数据局加强市党政信息化资金统筹,优先保障入驻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系统及协同业务系统的迭代升级。

(五)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入驻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对双管人员进行季度管理和考核,按季度通报工作实绩,着力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进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入驻部门工作任务清单进展情况实行定期调度通报。

(六)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组建市属国有大数据资产运营公司,为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提供数据、平台、安全等技术支撑,不断挖掘提升放大政府数据资源价值,保障政府数据安全,构建高质量数字经济生态圈。

第5篇:X公司 运营指挥中心 建设方案

2011年05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 1. 编制单位 2 2. 编制依据 2 3. 项目建设周期 2 4. 项目资金来源 3 5. 项目分析及设计定位 3 5.1 项目现况 3 5.2 项目需求 3 5.3 楼层布局 4 6. 办公基础设施现状勘察 5 7. 项目建设系统架构 7 7.1 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 7 7.2 网络平台建设 7 7.3 应用平台建设 8 7.4 子系统/平台设置 8 8. 方案设计思想/原则 9 第二章 新建基础设施 11 1. 调度大厅建设 11 1.1 平面布局 12 1.2 装饰装修 14 1.3 空调系统 16 1.4 操作台 18 1.5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 19 1.6 气体灭火系统 21 2. 多媒体会议系统 23 2.1 应急指挥会商中心 23 2.2 视频会议室 25 2.3 多功能会议室 28 2.4 其它中小型会议室和通用配置 3. 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32 3.1 总体组网结构 33 3.2 系统组网方案 33 3.3 与集团公司级联 35 3.4 领导决策系统网络 36 3.5 分会场连接 37 4. 荣誉展厅多媒体展示系统 38 4.1 平面布局 38 4.2 各区域设置 39 5. 智能控制系统 42 5.1 大厅、公共通道、电梯厅 42

30 5.2 各类会议室 42 5.3 办公区域 43 5.4 领导办公室 43 5.5 电动窗帘控制 44 6. 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 45 7. 机房建设(合用) 46 7.1 环境要求 46 7.2 装饰装修 47 7.3 电气 48 7.4 空调 49 7.5 消防 50 7.6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50 第三章 已有基础设施完善 52 1. 综合布线系统 52 1.1 水平和工作区部分 52 1.2 管理和设备区部分 53 1.3 主干线缆调整 54 2. 有线电视系统 55 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55 4. 视频监控系统 56 5. 入侵报警系统 56 6. 门禁系统 57 7. 火灾报警系统 59 第四章 网络平台建设 60 1. 办公计算机网络系统 60 1.1 核心层设计 60 1.2 接入层设计 61 1.3 无线网络设计 62 2. IP语音电话系统 62 2.1 核心系统配置 62 2.2 IP电话配置 62 2.3 Mobility Manager系统 63 3. 加油站互联网络系统 64 4. 呼叫中心系统 65 4.1 系统结构 66 4.2 系统特点 68 4.3 运营方式 69 5. 网络管理系统 69 第五章 “虚拟化”应用平台建设1. 服务器虚拟化系统 70 1.1 业务概述 70 1.2 服务器虚拟化系统架构 70 1.3 服务器配置 72 1.4 网络配置 72

70

1.5 存储配置 73 1.6 软件配置 73 1.7 系统优势 74 2. 跨平台移动办公系统 74 2.1 业务功能 75 2.2 硬件配置 77 2.3 软件配置 77 3. 客户端虚拟化系统 77 3.1 业务功能 77 3.2 技术实现 79 3.3 硬件配置 80 3.4 软件配置 81 第六章 业务应用平台建设 82 1. 安全监控管理平台 82 1.1 平台架构及功能 82 1.2 管理平台应用 84 1.3 管理平台结构设计 85 1.4 系统安全设计 86 1.5 平台的组成与部署 87 1.6 监控管理平台集成 89 1.7 存储设置 90 2. 经营分析展示平台 91 3. 业务调控管理平台 91 3.1 实时物流调度 92 3.2 实时现场处置 93 3.3 一次调度指挥 93 3.4 物流调度分析 94 4.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94 4.1 平台架构 94 4.2 平台功能 95 4.3 电子地图平台 97 4.4 数据汇聚系统 97 4.5 预案管理系统 98 4.6 车辆定位系统 99 4.7 可视化指挥系统 99 4.8 重大事项督办 100 4.9 辅助决策 100 4.10 硬件支撑平台 100 5. 综合信息集成平台 101 5.1 平台架构 101 5.2 功能架构 105 5.3 软件支撑平台 107 5.4 硬件支撑平台 108 第七章 系统造价分析 109

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 建设方案

第一章

项目概述

X公司从业务发展战略需要、从生产运营管理需要、从深化信息化应用需要,拟在公司上海新办公大楼规划新建运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与大楼二次装修同步完成,计划于2011年四季度投入使用。

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包括调度大厅、应急指挥会商中心、视频会议室、多功能会议室、荣誉展厅等专项建设和数据中心集成平台建设等。同时,规划完善X公司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包括网络架构、通讯架构、安全架构、运维架构和终端设备,“数字专线”全网扩容,“统一通讯”全面实施,“虚拟化桌面终端”全新应用,“智能办公”整体实现,实现新大楼、营销中心、库站全覆盖的网络化智能办公。创新“油非卡”联动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打造X公司科技创新应用的国际水准销售企业。

运营指挥中心作为X公司的全业务链生产运行决策指挥中枢,系统通过建设“大屏幕双系统四平台全网络”,满足“调度运行、市场营销、网络开发、经营管理、应急指挥、安全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等安全生产和业务运行功能需要,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全业务链应用的运营指挥中心和高智能化应用的办公环境。实现与总部总调度室、大区公司、油库加油站、营销中心与外部应急单位集联的双向交互无缝衔接,与生产流程和业务信息系统进行无缝集成融合,满足日常生产指挥调度、生产监控和应急指挥的要求,综合展示生产、经营、管理数据。实现远程指挥可视化、现场监控实时化、库站作业智能化、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展示动态化、系统应用集成化、电子交易网络化,支撑公司经营业务发展、生产安全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司效益、效率和效能。

业务运行和应急指挥包括四个平台建设,调度大厅、应急指挥汇商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及会场终端、荣誉展厅作为硬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专网建设、统一通讯、虚拟化应用、智能办公作为运营指挥中心的基础信息化支撑进行配套建设,项目总体框架如下: > 一个核心:全业务链应用的生产运行与决策管理指挥中枢。 > 两大集成:业务信息集成(软件)、智能总控集成(硬件)。 > 三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应用平台建设。

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的方案设计,是依据总部销售公司关于《省级调控中心建设规范》和集团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维护规范》,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和销售公司的有关规定。按照世界级ECC的目标,本着节约实用、安全高效的原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保障设计和建设质量,利用新大楼各公司的差异化办公环境,充分将由总部顶层设计和统一建设的业务应用系统功能相匹配,与大楼总体建设方案及装修设计方案比对后,采取拾遗补缺方式进行运营指挥中心的量身定制,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又可实现X公司运营指挥平台的集成与融合,确保指挥中心的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项目的建设是以公司新办公大楼建设为契机,为率先建设成为国际水准的信息化示范型销售企业,从业务发展战略需要、从提升市场竞争实力需要、从深化信息化应用创新需要所规划的新建运营指挥中心项目。

1. 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为X公司。

2. 编制依据

> 集团公司《省级调控中心建设规范》 > 集团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维护规范》 >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 其它相关行业、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

3. 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8个月(2011年5月至12月),分为准备、实施、试运行、验收四个工作阶段。

4. 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由X公司申请投资计划。

5. 项目分析及设计定位 5.1 项目现况

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项目位于浦东陆家嘴竹园商贸区的顶级写字楼公司上海大厦内,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主塔楼地下4层、地上40层,建筑高度171.3米,总建筑面积超过11万㎡,现由公司Y公司项目部整体二次投资开发。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位于本项目的24至29层内,其中28层为设备层,不在本次方案设计范围内。

公司上海大厦本身已完成整体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并已交付运行,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是构建在原有基础建设的基础上的,并能满足X公司自身业务要求的,须对此进行高度针对化和定制化的设计。 5.2 项目需求

> 坚持按照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建设集中统一信息系统平台:

*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公司建成应用了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平台、生产运行管理平台、办公管理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从分散向集中的阶段性跨越。信息化在统一优化业务流程、创新生产作业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强化过程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业务运行效率和决策水平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

* 集团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突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公司多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两化融合”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本项目中需要突出包括“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相结合给销售运营所带来更多优势。

> X公司计划与2011年底搬迁至新办公楼内,由于目前办公格局已基本确认,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需配合装修等专业进行设计及施工。

> 公司上海大厦具备相对完善的智能化系统,必须解决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于运营指挥中心各建设系统应在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和不影响大楼智能化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扩展,能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确保系统设置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 考虑到销售公司的信息机房不在运营指挥中心的规划楼层内,这里需要着重协调与机房(同时也包括消控中心机房)的关系,确保信息和办公系统的完整可用。

> 目前营销中心、油库、加油站、参控股公司及驻外办公点共216个网络接入点,将来会继续扩展,每个网络接入点需要部署网络和IP电话系统。

> 对于本项目的运营指挥中心调度大厅目标是建成世界级ECC,是用于企业管理其关键业务并提供相应管理措施的特殊工作环境,而非简单的办公场所环境,是这次设计的重点,运营指挥中心具备有以下要求: * 作为企业形象和实力的展现,运营指挥中心调度大厅能够通过自身功能布局和装修体现整体设计理念、合理诠释企业文化;

* 保障企业能够持续向企业自身和客户提供高标准的支持和服务; * 7×24×365全天候运行;

* 高度集中化:集中监控、集中控制、集中管理; * 对高科技尖端技术的应用;

* 对建筑及工作环境的高标准要求。

> 除此之外作为X公司的办公场所,在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的同时,办公基础设施要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消耗和运营管理成本,并针对其特定上下级组织结构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确保信息系统无论在建筑内还是公司系统内具有很强的互连性和兼容性。 > 对于整体的信息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设计充分考虑建设时的一次性投资和系统运行成本,并使之最小化。提出整体的规划方案,并注意功能预留有充分冗余度,以适应企业未来业务和规模同时发展的需要。 5.3 楼层布局

> 24F:全部为上海代表处的办公区域,包括证券事务代表和浦销中心的场地预留;

> 25F:调度大厅和应急指挥会商中心、辅助的办公用房,其中调度大厅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对布局也提交了建议方案以供参考;

> 26F:领导办公区域、贵宾接待厅、荣誉展厅及多功能会议室; > 27F:全部是办公区域;

> 29F:大会议室(视频会议室)和办公区域,以及运维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话务座席。

6. 办公基础设施现状勘察

在经过对现场的勘测,大楼整体设计中已规划建设有办公基础设施,在本方案中最大程度的沿用原有设备,如广播、门禁、安防等不涉及格局调整并能够正常运转使用的设施尽量予以保留。在系统架构上充分考虑通过原有系统进行扩展实现,而不是盲目的拆除新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下是对这部分已建系统的规划说明: > 已建信息设施系统

* 通讯接入和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均在作为整体已实施,这里主要考虑的是水平部分的布线和IDF配线设备等,以及根据业务要求对主干通讯容量进行核算,其中大对数电缆可以作为IP电话的备用或部分直线电话予以保留,主干光纤则需要相应扩容,如信息机房位置发生变化(目前暂不清楚)则应全部重新敷设;

* 通讯接入系统中,与北京总部数据中心的通讯专线(光纤)已实施,与营销中心、油库及加油站全部采用MSTP数字专线方式联网,能够提供点到点Ethernet专线服务,支持各类企业级的数据业务和IP话音业务等;

* 采用MPLS技术在骨干的宽带IP网络上构建企业IP专网,实现跨地域、安全、高速、可靠的数据、语音、图像多业务通信,通讯链路采用租用电信或其它通讯运营商的城市光纤网络的方式实现;

* 有线电视系统的情况与综合布线系统类似,在二次结构确认后进行水平布线的工作; * 移动通讯/无线对讲覆盖以及广播系统均依照国家相应的规范建设,与办公室布局变化基本无关,可以完全沿用,但在施工中应注意已安装设备和线缆的保护。 > 已建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以建筑为整体进行设计和控制,由于24至29层的格局发生变化可能造成部分受控机电设备的位置(如风管)发生变动,因此需要对BA前端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内容需要根据详细的调整后机电安装方案确定,这里仅对可能产生的造价进行估算;

* 考虑到BA系统的整体性,该区域BA系统的调整建议结合本项目其它楼层和单位进行统一考虑。

> 已建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已通过包括技防办和消防主管单位的评审验收,原则上不做调整,但在原有安防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点位和功能的扩充。

* 视频监控系统按照技防规范中对于商务办公楼的规定(DB31/329.8-2007)设置,但无法满足本项目作为运营指挥中心的业务监控需要,这里可以在原有的摄像机基础上增加部分重点区域的图像监控,包括增加调度大厅周边和荣誉展厅周边的监控点位、以及信息机房(不在运营指挥中心的规划楼层)内部的机房监控等;这些新增的图像可以单独由调度大厅作为业务监控的一部分进行管理,并视情况和权限将部分新增图像通过IP方式推送至包括大楼消控中心和领导办公室等处;

* 对于加油站网点的安全视频监控,目前的情况是监控系统除运营指挥中心外还有216个加油站点,全部网点已建成监控点约1800个,需要以专线方式接入运营指挥中心并通过远程数字化安全监控管理平台整体监控和管理;

* 入侵报警系统需要根据现有布局,在领导办公室、重要库房、机房等区域增设,由于已建成的入侵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形式的地址模块方式进行部署,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对报警点容量进行扩充而不需要改变系统结构,同时原有的报警设备也无需进行变动,也可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将以上重点部位单独采用本地分级管理的方式,并能将报警信号传至大楼的消控中心;

* 门禁系统主要设置在消防通道和强弱电设备间,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包括领导办公室和调度大厅在内的各重要区域增设门禁读卡器,与报警系统相似,门禁系统也可以通过增加控制设备的方式扩充前端设备的数量,同时可以通过一次发卡(大楼统一发卡)、二次授权(销售公司自行授权)的发卡模式灵活定义24至29层的所有门禁进出权限,并在该范围内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运作管理;

* 火灾报警系统已通过消防验收并投入使用,需要根据格局对探测器以及喷淋装置进行调整,并重新报消防主管单位验收,建议可以结合本项目其它楼层和单位进行统一实施。

7. 项目建设系统架构

本次建设范围包括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及所在办公区域的建设,总体框架自底向上分为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和应用平台建设三大层面,并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集成。

7.1 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

实现高可靠性设计、新技术应用、标准化建设,包括已有办公基础设施完善和新建基础设施两大部分,通过明确现有项目的需求对部分设备进行智能总控的集成,并结合调度大厅的建设完善整个办公基础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运营指挥中心建设的物理基础和载体,为X公司内各类智能办公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条件。基础设施完善中应该充分考虑原有智能化系统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在保障系统质量和先进性的前提下,避免盲目追逐尖端科技而导致建设投资的浪费。 7.2 网络平台建设

承载各单位库站智能化、信息化业务应用和办公应用,主要针对X公司新办公楼建设和搬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办公楼智能网络系统、安全高速稳定的加油站接入系统、全网统一通信系统和网管系统,为X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语音、数据相互融合,安全、可靠、先进、高效、系统化的网络,为X公司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网络服务。要充分考虑到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可扩展性,对X公司所辖所有站点和单位进行数字专线全网覆盖和核心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业务和办公应用的双链路接入、并相互逻辑隔离。由于网络平台承载了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几乎全部的智能办公以及信息化业务应用,是现代企业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网络平台建设应该重点关注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但同时也要兼顾功能性和实用性,避免投资浪费。 7.3 应用平台建设

"虚拟化“应用平台及经营分析展示平台在内的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利用整合计算存储的方式构建统一的应用虚拟化系统,构建强大的“云计算”平台,从而扩展到对此的综合综合信息集成平台等,这些应用相关的建设是推动X公司业务发展,提高办公效率不可或缺的支柱系统。应用平台建设应该做到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7.4 子系统/平台设置

根据对X公司的需求进行分解,结合本公司《省级调控中心建设规范》以及其它单位同类运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经验,结合规范中对系统划分归类的方式及项目特点,对本项目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进行划分归类,系统架构如下:

运营指挥中心建设的规划范围对应分为新建基础设施、已有基础设施完善、网络平台建设以及扩展的应用平台建设四部分,并可细分为27个子系统和平台,最终系统的建设及组成情况取决于项目的定位及总体投资情况。

注:

1) 以上系统架构中,标识为棕色的机房建设是本项目建设核心控制设备所在,也是这些控制设备将来正常运行的基础环境保障,在各个系统控制设备安装前必须完成机房的基础建设,但考虑到本项目的信息机房不在本次设计的楼层中,同时该信息机房可能存在多家单位共用的情况,因此机房建设做简要规划和描述; 2) 对于应用平台建设的各子系统(标识为黄色部分),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建设这些应用系统,满足“调度运行、应急指挥、安全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管理” 等业务功能需要,实现远程指挥可视化、现场监控实时化、库站作业智能化、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展示动态化、系统应用集成化、在线交易网络化。

8. 方案设计思想/原则

紧密结合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功能和多用户的特点,本着“先进而实用”及“总体归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整个运营指挥中心建设的开放性、先进性、高效性、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即模块化)、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标准,使各运营指挥中心能服务于X公司功能,满足于建设要求和长远需求。在运营指挥中心、机房、网络、安防监控、消防报警、多媒体会议、多媒体信息显示、多媒体展示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上,从系统硬件到软件都逐一仔细斟酌而精心设计,并做到各个系统间以及和业务流程控制、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联动与协同运作。

设计思想包括业务全过程控制、一体化协同管理、创新科技应用,具体如下: > 决策支持:整合并综合应用全业务链关键数据和生产经营信息。

> 协同管理:按照业务价值链,搭建数据与流程服务共享平台,支持业务优化和集中管控。 > 前沿技术:统一通讯、移动应用、云计算应用、虚拟化办公终端、物联网。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 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先进成熟的前沿技术和设备,包括统一通讯、移动应用、云计算应用、虚拟化办公终端和物联网等,满足业务需求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 安全可靠性: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系统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物理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指挥中心的安全可靠性。

>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今后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 标准化:在系统结构设计,基于国家和公司总部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调度大厅、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以便更好的与有关单位互联互通。

> 经济性/投资保护:应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运营指挥中心,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转,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尽可能保留并延长已建设的智能化系统设备,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入。

> 可管理性:由于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具有一定复杂性,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管理的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所以在运营指挥中心的建设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管理和监控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应具有智能化、可管理化的功能,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监控系统设备及软件,实现先进的集中管理监控,实时监控、监测整个运营指挥中心的运行状况,可以迅速确定故障,提高的运行性能、可靠性,简化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从而为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第二章

新建基础设施 1. 调度大厅建设

调度大厅位于新办公大楼的25层的一侧,整体可使用面积约486㎡,分为中央调度大厅、应急指挥会商中心、设备机房和钢瓶间等功能区域。

调度大厅为运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的核心区域,为运营指挥中心的神经中枢,突出生产中控、综合调度、应急指挥、安全监控、市场监测、现场监管、信息展示的功能。运营指挥中心将以多种方式展示企业购、产、销、调、存及视频等信息,为各级管理者和决策者及时了解生产情况提供有效管理工具,协助领导进行决策,具体的业务功能包括:

> 生产中控:通过调度指挥系统平台对生产环节和现场作业进行远程接管控制,实现“一键式”调度中控。

> 综合调度:借助于系统多种级别和权限控制模式设置,销售公司总调度室、上海运营指挥中心调度室、油库加油站现场之间可以方便进行信息沟通与命令传达,上下级各个部门、各级领导与下属之间可以实时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双向交流。

> 安全监控:借助调度台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运行业务状态,实现实时监控主要业务数据和处理业务流程。调度室利用本系统提供的功能,对各公司调度室及监控点现场等进行具有音、视频监控功能、危险源监测及报警联动功能。可实现现场画面灵活切换、对遥控远端摄像机云台,方便地组合显示多路视频画面等。

> 信息展示:以各种数据流、视频流、音频流等形式展示生产动态市场信息、作业现场监控图像、音频信号输出对讲等大屏幕与办公桌面终端双屏显示。展示内容要满足各相关层面管理应用需求。为各级管理者和决策者及时了解生产情况提供有效管理工具,协助领导进行决策。 > 应急会商:当遇到重大的紧急事件需要协调时,借助运营指挥中心,有关应急单位和人员,可以利用应急指挥视频系统作为综合协调的通信(语音、数据、图像)平台,召集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远程会商,与会人员在各自单位的应急总调度室,通过系统共享现场的视频图像。实现紧急突发事件处理过程现场视频图像采集上报、实时音视频交互、应急现场支持,使各级领导对应急突发事件的情况了解更加全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更加迅速、对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更加充分、决策更加有依据。

1.1 平面布局

> 中央调度大厅:面积约为224㎡,中央调度大厅在整个调度大厅的中间位置,在调度大厅的前方设置大屏幕墙,采用DLP背投拼接屏作为显示系统,在调度大厅的中央设置触摸电子沙盘演示模型,用于实时表现A公司在整个区域的销售运行情况,在调度大厅的后部围绕电子演示模型设置操作台,共设置11个操作位,供调度指挥人员工作;

> 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在中央调度大厅的左侧设置一个长方形会议室,面积为161㎡,会议室与中央调度大厅之间隔断采用电控调光玻璃,可以根据会议场景需要将其调整为透明或者雾化模式,在雾化模式下,调光玻璃墙可以同时作为投影幕使用;

> 设备机房:在大屏幕墙的后方设置设备机房,面积为84㎡,用于安装调度大厅内的精密空调外机以及各类信息系统服务器设备,音视控制设备,以及辅助的UPS设备等; * 空调机房:安装精密空调外机和轴流风机等空调设备;

* 设备机房:以机柜形式安装调度大厅和会商中心的各类智能化设备和服务器。

> 钢瓶间及缓冲区:在休息室的一侧靠近走道位置设置钢瓶间和缓冲区,面积合计为17㎡,用于设置调度大厅气体灭火系统所需的钢瓶和控制设备等,缓冲区用于隔离钢瓶间和设备机房。

1.2 装饰装修

根据调度中心的使用功能,建议将调度中心的总体装饰风格为现代简约型,整个调度中心的装饰材料金属和玻璃为主,通过灯光的配合,以凸现整体的科技感。同时为了避免由此造成的机械生硬的感觉,在平面划分以及吊顶灯光带的布置曲线为主,同时在不同曲线交接处形成的三角型空间内布置绿化以体现人文关怀。

通过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调度中心不同区域装饰设计建议如下: 1) 调度大厅 > 顶面

* 根据调度大厅长方形的特种,设置重叠形式的吊顶和灯带的造型,形成良好视觉效果; * 在吊顶内布置灯带营造灯管氛围;

* 吊顶高度按最高允许(约3.4米)高度设计。 > 墙面

* 大屏幕背景墙采用铝塑板装饰;

* 其它隔断全部采用玻璃隔断,以保证整体的通透性。 > 地面

* 铺设网络架空地板(0.1米),并在地板上铺设地毯。 2) 应急指挥会商中心 > 顶面

* 根据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外形,设置椭圆形的高低造型吊顶; * 吊顶高度按最高允许(约3.4米)高度设计。 > 墙面

* 隔断全部采用玻璃隔断,以保证整体的通透性; * 与调度大厅的隔断采用电控调光玻璃。 > 地面

* 铺设网络架空地板(0.1米),并在地板上铺设地毯。 3) 设备机房 > 顶面

* 采用微孔铝合金吊顶;

* 吊顶高度按最高允许(约3.4米)高度设计。 > 墙面

* 隔断全部采用轻钢龙骨隔断,彩钢板墙面;

* 空调机房隔断墙、天棚及进出门均需做隔热、隔音措施。 > 地面

* 铺设防静电架空地板(0.1米);

* 空调机房区域地坪需做防水处理,预留冷凝水排水口(或地漏); * 空调机房需要为精密空调预留加湿用进水管和软化水处理设备。 4) 消防水泵机房 > 顶面

* 原顶面涂刷乳胶漆。 > 墙面

* 隔断全部采用轻钢龙骨隔断,彩钢板墙面。 > 地面

* 地面涂刷防尘器。 1.3 空调系统

由于调度大厅的工作作息时间与大楼其它办公区域有所差异,因此调度大厅和设备机房区域的空调系统需要独立于大楼中央空调系统,确保7×24小时的运行需要。

考虑到DLP大屏幕对于环境特别是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为调度大厅设置一套独立的精密空调,精密空调内机配置Uniflair(优力)TDAR-611,单台冷量21.5kw。

> 调度大厅配置3+1台(1台作为备份),送风方式上送前回(DLP大屏前方回风)。单套名义制冷量21.5kw,室内冷负荷为461w/㎡; > 设备机房配置1+1(1台作为备份),单套名义制冷量21.5kw,室内冷负荷为478w/㎡。

空调机房示意图

送风方式示意图

> 空调机房放置CAL0661风冷冷凝器6台,软水处理装置(≥0.5t/h)1套,机械式排风(送风)装置4套(矩形风管400×500,每套安装ZD型轴流风机4台)。

机械式送排风示意图 > 空调设备参数: 项目 单位

TDAR-611 CAL0661 风冷式机组

总冷量/热交换量kw 22.9 25.1 24℃-50%Rh 显冷量kw 21.5

额定风量 m3/h 7220 6480 满负荷最大电流 A 27.6 2×0.5 整机功率 Kw 12.35 2×0.14 冷媒管路 排气管/液管 19/16 19/16 冷凝水排水管 T×WR 3/8FNPT

加湿器

进水/排水mm 6月25日

外形尺寸 W×D×H 1010×750×1960 1180×970×350 质量 Kg 280 65 > 空调机房地坪需做防水处理,预留冷凝水排水口(或地漏);还需要为精密空调预留加湿用进水管和软化水处理设备。空调机房隔断墙、天棚及进出门均需做隔热、隔音措施。 * DLP大屏背面隔断、设备机房与空调机房间的隔断墙、出入专用机房的防火门、专用机房天棚需要做绝热、隔音处理;

* 空调机房地坪略低与其它房间,并且需要做环氧树脂防水处理;同时应预留排水地漏; * 调度大厅与设备机房内柜式内机位置预留冷凝水排水口和加湿管接入口,冷凝水排水管应有≥1.5%的顺水坡度,加湿管接入现场应加阻断阀;

* 设备机房内的空调设备均应有单独的设备接地(现场提供),电气动力进线柜应与消防实现联动,当火灾发生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本方案的特点是不需要在28层设备层内安装设备,外机安装在本层并通过幕墙自身的通风百叶,用轴流风机机械式强排风、送风,从而避免了由于冷媒管和水管过长造成的空调机效能的下降、以及施工难度过高的情况。

应急指挥会商中心的空调由于不需要7×24小时运行,可以采用大楼自带的水冷中央空调系统,并结合装修调整风管和出风口即可。

注:由于空调系统的设计与选用设备的制冷量等技术参数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本设计方案暂按照Uniflair(优力)品牌设计,其它品牌可据此进行深化。 1.4 操作台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调度中心,不仅需要运行的功能齐全,而且需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考虑长时间在这里工作的管理人员能够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这是现代化的监控指挥中心的重要理念。

根据目前的平面布局调度中心大厅内部设置11个操作席位,操作席位所采用的控制台作为管理人员的使用设备如管理计算机、显示器、电话传真设备和用于记录使用的文件夹等等,无时无刻都围绕在管理人员身边。如何让这些设备合理摆放布局,让管理人员最方便使用设备,最清晰的观看到运控信息,运控中心控制台在这里扮演着重要要角色。

根据本次的设计操作台采用,两排设计,前排设置7个席位,后排设置4个席位,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建议前排席位采用宽度为1.2米的双屏显示系统操作位,而后排采用宽度为1.8米的系统3屏显示系统操作位。

操作台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本次设计中操作台台顶部距地面水平高度为1.181米,略低于人体正常坐姿的视力线水平高度(1.2~1.25米),使大屏幕、桌面显示器与桌面这三大视野范围互不影响或干扰,方便了操作员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操作台桌面下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保证管理人员的腿部空间自由伸缩,也便于有的时候进入该位置进行维修。这里操作台腿部空间为工作台面至地面的0.724米高度和0.602米的深度,较传统的设计具有更大的活动和维修空间。

操作台前后排之间距离分为1.3米,保证了前排人员不对后排人员的视线造成遮挡。 1.5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

在调度大厅内配置一套2(行)×8(列),单屏尺寸为80英寸的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包括大屏幕切换系统以及相关多屏拼接控制器设备,DLP大屏幕采用LED光源免除了更换灯泡的维护工作。大屏幕显示系统接受来自生产调度计划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网络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事件数据,能够灵活方便地提供一个内容丰富、准确高效的信息图像显示平台,能够对各路信号、网络资源和相关资讯进行实时的监控、分析和智能化管理,使监管人员能及时提出预案、方案和决策意见,确保指挥系统的决策、命令能够稳妥迅速地传达执行并反馈,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具有联动性、高效性、完整性。

根据调度大厅的布局,将DLP大屏幕设计成弧型,不仅调度大厅各操作席位可以清楚地看到屏幕上各类信息显示,同时在会议室、休息室内也可以通过玻璃隔断察看屏幕上显示的各类信息。

DLP大屏的尺寸数据如下图所示:

俯视图

整个弧型屏幕的宽度约为13米,屏体本身高度为2.4米(含底座约为3.2米),考虑到调度大厅副梁下净高在3.5米左右,而吊顶高度在3.4米左右,因此目前暂定将DLP下部基座高度暂定为0.8米,显示屏整体高度在3.2米左右。

弧型的DLP大屏的结构及显示效果如下图所示: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DLP显示单元拼接墙体; > 多屏处理系统;

> 显示墙应用管理系统软件; > 矩阵切换器等外围设备。

系统连接如下图所示:

1.6 气体灭火系统 I. 保护区划分

对于调度大厅区域设置消防报警系统并采用气体消防,气体消防系统设计采用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采用组合分配系统,计算的依据为《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各保护分区采用组合分配全淹没灭火方式。

本次采用气体消防的防区为中央调度大厅及设备机房两部分,采用有管分配系统。 II. 气体消防系统初步计算

这里计算保护分区的药剂用量以核实钢瓶间的空间,同时计算各保护分区的泻压孔尺寸及排风机容量等。喷头设置、管道计算、烟温感探头设计等在施工设计时进一步深化。

根据最大防火分区(控制中心)计算药剂使用量,药剂用量计算公式为:

W=K*V*C/{S*(100-C)}

其中:

> K为海拔修正系数对于上海地区取K=1; > V为保护分区容积;

> C为灭火浓度,根据规范计算机机房灭火浓度为8%; > S=0.13716(设定储瓶间温度为20℃的折算系数)。

计算后的采用570公斤药剂,Pf为护围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本次计算取2000Pa。灭火完成后需要通过机械排风装置将废气排出,根据规范要求机械排风装置需满足每小时换气不小于5次的要求。 III. 系统控制方式

FM200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要求同时具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

> 自动控制:

* 根据消防局建审处2001年6月发出的专门文件,具有独立空调或恒温要求的气体灭火系统保护区域,每个保护区域内都应设置有双回路烟感探测器,其中一回路采用离子感烟探测器,另一回路采用光电感烟探测器。每个保护区域内的探测器都被分成两个独立的报警区域。发生火灾时,其中单一区域(即一回路)报警后,设在该保护区域内的警铃将动作,控制盘同时发出指令给联动控制箱,即刻关闭空调和防火阀,使有人区域的电子门禁解禁。而当两个区域(即双回路)都报警后,设在该保护区域外的声光报警将动作,在经过30秒延时或根据需要不延时,控制盘将启动FM200气体释放阀的电磁启动器和对应保护区域的区域选择阀,使FM200气体沿管道和喷头输送到对应的指定保护区域进行灭火。一旦FM200气体释放后,设在管道上的压力开关会将药剂已经释放的信号送到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灾报警系统。而保护区域门外的声光报警器,在灭火期间将一直工作,另外气体释放灯会频闪,警告所有人员不能进入保护区域,直至确认火灾已经扑灭; * 当FM200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盘启动所有的警铃、声光报警器,在系统处于延时阶段(即30秒内),此时如发现是系统误动作,或确有火灾发生但仅使用手提式灭火器和其它移动式灭火设备即可扑灭火灾,则可按下设在保护区域门外的紧急停止开关(必须持久按下,直至系统复位),可以使系统暂时停止释放药剂。如需继续开启FM200气体灭火系统,则只需松开紧急停止开关即可;

* 在保护区域的每一个出入口的外侧,都会设置一个声光报警器,而警铃则设在每个出入口的内侧。另外,在保护区域的主要出入口的外侧,设置一个紧急停止/紧急启动组合开关。系统的手/自动转换开关则设置在每一个保护区域的控制屏上。

> 手动控制:此处所说的手动控制,实际上还是通过电气方式的手动控制。一旦紧急停止/紧急启动组合开关内的紧急启动器拉动后,系统将不经过延时而被直接启动,联动控制箱同时动作,关闭空调和防火阀,释放FM200气体。

> 应急操作:应急操作实际上是机械方式的操作,只有当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均失灵时,才需要采用应急操作。此时可通过操作设在FM200气体释放阀上的手动启动器和区域选择阀上的手动启动器,来开启整个气体灭火系统。此操作前必须提前关闭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与开口,通知并确认人员已经撤离后方可实施。

2. 多媒体会议系统

辅助决策性的多媒体会议系统通过音频、视频、远程传输、集中控制等手段,以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管理实现系统间资源共享,为日常会议提供便利的使用环境和丰富的使用功能。本项目的会议室主要包括应急指挥会商中心、视频会议室和5个中小型会议室,各会议室的具体功能设置如下: 会议室名称 视频 显示 会议 扩声 会议 讨论 信号 处理 会议 录播 中央 控制 会议 摄像 会议 灯光

25F/应急指挥会商中心 ◆ ◆ ◆ ◆ ◆ ◆ ◆

27F/视频会议室 ◆ ◆ ◆ ◆ ◆ ◆ ◆ ◆

29F/多功能会议室 ◆ ◆ ◆ ◆ ◆ ◆ ◆

24F/中会议室 ◆ ◇ ◇ ◆

◇ ◇

24F/小会议室 ◆ ◇ ◇ ◆

◇ ◇

26F/中会议室 ◆ ◇ ◇ ◆

◇ ◇

注:◆表示本会议室独立配置,◇表示线路预留。 2.1 应急指挥会商中心

> 25F/应急指挥会商中心:椭圆形布局,主要是为调度大厅配套使用,共能容纳约30人与会使用,功能着重于与相邻的调度大厅的联动。

> 应急会商中心系统组成:

* 正投融合1×2 (行×列)显示大屏幕,整屏显示画面尺寸:4050mm×1670mm,单屏显示尺寸:130寸。主要功能与调度指挥大屏幕的相近,而且可以与调度大屏显示内容联动,在应急指挥时可供与会人员清晰的观看调度大厅大屏幕数据。也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触摸屏切换,显示其他所需信息;

* 配1台65吋等离子壁挂在参观区,用于显示各类媒体影视公告信息;

* 扩声系统:将调度指挥大厅、参观区和应急会商指挥室的扩声系统联动,实现既可以独立扩声、也可以统一扩声; * 会议系统:配合桌面液晶升降显示器选用嵌入式的会议发言系统,应急会商室的发言系统可以与调度大厅的发言系统联动;

* 摄像系统:可以详细的观看调度指挥大厅、应急指挥会商室、参观区域的每个角落,包括调度大厅的大屏信息。配备了摄像机控制键盘,可以实现多台摄像机自由角度控制拍摄; * 配置一套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对会议系统设备统一控制,可以控制音视频设备的开、关,大屏幕模式的调用,各种视频信号在各种显示设备上时时切换及控制会场音量的大小、静音等;

* 录播系统,系统基于IP网络,可以将会议中的视音频信号和计算机动态屏幕信号以高清形式进行一体化的同步录制、直播和点播,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内置WEB服务器,系统支持多级用户访问权限,用户可以通过IE浏览器登录服务器进行系统管理与使用; * 会议灯光系统:在主席台上方采用专用灯光在对主席台进行一些面光和顶光的修饰和照明的同时也可以满足演出的舞台灯光要求,根据灯光系统实际需要及功能要求,系统选用全数字硅箱,数字硅箱通过协议转换器转换为RS-232信号,可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来统一管理灯光控制。

2.2 视频会议室

> 29F/视频会议室(目前位置由27F调整至29F):将原有位置的主席台移至TF/T2-T3轴附近并相应旋转90度(主席台面朝向东),整体可使用面积约572㎡,观众席扇形分布为3块,共能容纳约150人同时使用,功能设置偏向于多功能报告厅形式,座椅采用活动方式设置以满足多功能使用的要求;同时兼作大会议室,以远程视频会议和场地音视频设计为主,具有独立的会议控制室(76㎡)和储藏室(76㎡);

> 视频会议室系统组成: 高清显示系统、高清摄像机、音频扩声系统、矩阵切换系统、智能中央控制系统、辅助系统;

> 功能设计:工作汇报会、项目审查会议、学术交流会、业务交流、高清视频会议; > 技术实现:

* 主显示系统:3台10000流明的高清投影机正投,运用融合技术将3块180寸屏融合成为一整幅:10.58米×2.42米(弧长×高)画面;

* 考虑到主席台两侧作为观看主席台上屏幕的角度较大,视线受到影响,在主席台两侧的墙上各设置2台65寸等离子电视机作为辅助显示。面对主席台的第一排观众席前方落地安装2台50寸等离子电视机作为返送显示,供主席台与会人员观看;

* 显示高清视频信号、模拟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及各种多媒体信号,召开视频会议时,可分别用来显示高清视频会议本地信号和远端会场信号;当该会议室用作举行报告、演讲、培训时,可在其中一个屏幕显示主讲人特写画面,另一个屏幕用来显示计算机文档,或者整个屏幕显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信号、高清视频信号等,这些设备全部设置在会议控制室内,并可通过窗口进行现场控制;

* 高清摄像机:设计安装7台高清摄像机,2台安装在会议室中间的立柱上方,用于拍摄领导的正面图像;另2台安装在会议室左右两侧两台65寸等离子屏中间,可以拍摄会议桌两侧与会人员图像;2台分别安装在两台50寸落地等离子屏上方,拍摄主席台与会者的特写画面和主席台整体效果;一台安装在主席台前方,拍摄主席台对面的与会者。

* 通过画面融合器 ,可将7台高清摄像机中的任意3台至4台摄像机画面合成为一幅画面(整个会场的场景)。通过视频会议终端系统传送给远端会场,弥补会场空间狭长画面不能全面拍摄传输的缺陷;

* 音频扩声:配置4只主音箱,用于会场的主扩音,同时为了提高声场立体声效果,配置了4只重低音箱和16只环绕音箱作为辅助扩声,消除声像的“头顶感”,实现5.1声道影院声场效果;为了保证本地会场及远端会场音源,能够很好的均匀重放,配置了一台调音台和一台数字音频处理器,用于声音的处理和修饰,方便使用人员进行各种声音效果的调整和操作,在变换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时即方便又快捷。尽可能的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误操作的发生;

* 矩阵切换系统:配置1台16路输入和16路输出RGBHV矩阵,实现高清摄像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笔记本信号在投影机和等离子显示屏上任意切换显示。配置10个信号长线驱动器,用于信号长距离传输;

* 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和录播系统与应急指挥会商中心配置相同;

* 录播系统,系统基于IP网络,可以将会议中的视音频信号和计算机动态屏幕信号以高清形式进行一体化的同步录制、直播和点播,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内置WEB服务器,系统支持多级用户访问权限,用户可以通过IE浏览器登录服务器进行系统管理与使用; * 为了方便笔记本电脑设备的接入,在主席台上安装3台多媒体桌插,借助无线触摸屏的操作可将外界设备的信号任意的切换到等离子屏等显示设备上;在隔开的控制间配置一张操作台,在操作台安装调音台、高清液晶监视器、摄像机控制键盘等设备, 便于操作人员及时的了解会场情况,并根据情况做出应急反应,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 2.3 多功能会议室

> 26F/多功能会议室(目前位置由29F调整至26F):定位为销售公司领导的重要会议、决策讨论分析等用途,能容纳48人使用,以常规会议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流动)设置为主,规格相对较高;

> 多功能会议室系统组成:

* 高清显示系统:2台65寸等离子电视机和1台7000流明的高清投影机正投,此外在会议桌上为每一席位提供1套17寸液晶升降显示屏,可显示高清视频信号、模拟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及各种多媒体信号;需要应急召开视频会议时,系统与视频会议接口,根据需要随时可以召开高清视频会议;

* 音频扩声:会议室配置2只墙壁式音箱,用于会场的主扩声,同时为了保障会场的声场均匀度;为了保证本地会场及远端会场音源能够很好的重放,配置了一台调音台和一台数字音频处理器,用于声音的处理和修饰,方便使用人员进行各种声音效果的调整和操作,在变换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时即方便又快捷。尽可能的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误操作的发生;

* 数字讨论系统:桌面上摆放会议话筒(对应与会人员位置设置相应数量),所有话筒之间为手拉手方式连接。话筒分为主席机和代表机,可以通过中央数字主机来管理会议的进程及控制,可以设置同时发言的席数,发言模式,系统具备自由发言、申请发言、轮候发言多种发言模式;为了便于演讲模式下主持人的移动扩声,配置了2只无线手持话筒,使会场声音的采集更加多样化、人性化;

* 矩阵切换系统:配置1台16路输入、16路输出的RGBHV矩阵,实现高清摄像机、高清视频会议终端、笔记本信号在投影机和等离子显示屏上任意切换任意切换显示; * 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和录播系统与应急指挥会商中心配置相同;

* 为了方便笔记本电脑设备的接入,在会议桌上安装3台多媒体桌插,借助触摸屏的操作可将外界设备的信号任意的切换到等离子屏等显示设备上;在隔开的控制间配置一张操作台,在操作台安装调音台、高清液晶监视器、摄像机控制键盘等设备, 便于操作人员及时的了解会场情况,并根据情况做出应急反应,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 2.4 其它中小型会议室和通用配置 > 其它中小型会议室(共3个):主要用于普通会议、电子教学培训、小规模的部门会议、项目小组会议等用途,规格以满足基本会议要求为主; > 对于音频信号的处理,建议采用数字音频处理器(DSP),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送到扬声器播出。除常规的切换功能外还可以替代传统扩声系统中除了信号源、功放、扬声器以外的所有其它扩声处理设备,同时还具备通过CobraNet专用网络联网的功能,实现所有会议室音频频信号的同步传输和调用,从而进一步实现各会议室间联席会议的功能;

> 通过采用具有内部通信对讲功能的液晶显示控制屏创建一套调度/会议中应用的内部通信系统,通过使用VoIP内部通信对讲,简化了系统集成,无需任何附加的设备;

> 由于可能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会议室内的灯光照明、空调以及电动窗帘进行集中控制,这里可以采用网关的方式,实现会议中控与智能控制系统的接口,从而进一步实现联动和中控的功能;

> 对于远程视频会议功能,考虑到与系统组网和与上下级单位的关联较为密切,单独在下一章节中予以设计,多媒体会议系统主要在与之相关的摄像功能上进行设计。

3. 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 拟建的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主要为实现覆盖X公司2个主会场(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和视频会议室具备主会场功能,多功能会议室使用流动设备)、6个营销中心、3个油库及5个股权单位的高清视频会议,同时还包括2套高清桌面视频终端以及14套可视电话系统应用和会议管理平台的应用。从而满足X公司的业务技术交流、培训、会议召集、远程视频自动化办公等需求;

> 会议系统主要由MCU、综合会议管理平台、录播、终端、可视电话以及配套的AV会议室集成设备等组成。它运行于IP专网,支持基于IP网络的H.323的视频会议标准。X公司视频会议系统目前仅有公司集团配发的POLYCOM vsx8000标清视频会议终端,目前仅能够实现参与公司集团组织召开的视频会议。充分考虑公司集团将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中配发的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及周边设备。

> 本期将建设X公司与各下属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共16个硬件会场、2台桌面高清终端、14可视电话终端,共计32会场。系统建设目标如下:

* 本次建设视频会议系统是以X公司为中心,与其他分会场召开视频会议,基于广域网,能够提供视频会议、业务交流等多媒体信息服务;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包括高清MCU、会议管理平台、高清录播服务器及高清终端、高清桌面终端、可视电话;

* 本次需配套各视频会议室的辅助音视频系统,以组成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 * 通过视频会议终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视频会议召开的功能;

* 可召开全网H.264协议下的视频会议。全网设备均支持国际标准的H.239双流技术,从而保证所有会议点都可以输入输出双流视频;

* 通过所建设的视频会议系统,可同时满足实时远程培训、远程指挥等需求; * 新建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与现有标清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进行融合,实现将集团会议直接转发到下属单位;

* 可以实现高清标准下的多分屏会议; * 具备高清会议的录制、转播、点播; * 系统具备优秀的QoS策略和安全策略;

* 具备丰富的远程会议控制和良好的系统扩展性。 3.1 总体组网结构

> 通过部署在X公司信息机房的MCU RMX 1036C召集X公司和其下属单位的高清视频会议。会议不仅能够实现音视频的交互,还可以发送一路双流图像; > IP语音调度系统承担会议调度、调试及视频会议语音备份功能。使会场与总部之间沟通紧密,并提高视频会议系统的稳定性;

> 高清桌面系统作为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的一种拓展。它将视频会议系统从会议室拓展到了领导的办公桌上,使得领导间可以更好的沟通。并且,领导可以在办公室就可以参加视频会议;

> VVX 1500可视IP电话作为另一种可视通讯技术,将视频会议系统扩展到了桌面。作为一款可视IP电话,它还能够定制开发API推送服务,例如在显示屏上推送告示、股票、RSS新闻等等;

> 高清桌面系统和VVX1500可视IP电话组成领导决策系统,可以召开高级别视频会议。 3.2 系统组网方案

> 本次系统配置1台MCU、1套会议管理平台、1台高清录播服务器、16台高清视频终端、2台高清桌面终端、14台可视电话终端、1台IP语音调度主机、15台IP语音话机。其中在X公司配置1台RMX 1036C系列高清MCU(支持36端口)、1套会议管理平台VCMP、1套锐取高清录播系统(视频会议室和应急会商室各配置高清视频编码器及VGA编码器用于会议录制)、1套移动型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在多功能会议室使用,包括单屏移动推车2台、高清视频会议终端-考虑集团公司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下发设备)、高清等离子显示器2套-含音箱和2台POLYCOM HDX 9000高清终端(设置在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和视频会议室)。在各分会场分别配置1台HDX 8000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共计14台。X公司主会场(视频会议室)配置1台IP650语音调度主机。在应急指挥会商中心配置1台IP550。在各分会场分别配置1台IP550,共计14台。此外,为了方便领导之间有效便捷的沟通,为X公司领导配置了2台高清桌面终端HDX 4000,为营销中心、油库和股权公司领导配置了14台可视电话终端VVX 1500,具体配置如下:

* X公司中心机房部署POLYCOM RMX 1036C高清MCU,共1台; * X公司中心机房部署VCMP会议管理平台,共1套;

* X公司中心机房部署锐取高清录播服务器(录播服务器主机配置于机房共1台,视频会议室和应急会商室各配置高清视频编码器及VGA编码器用于会议录制,共2台高清视频编码器及2台VGA编码器);

* X公司视频会议室及应急指挥会商中心分别配置1套POLYCOM HDX 9006高清视频终端,共2套;

* X公司配置移动型视频会议系统(单屏移动推车2台、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利用集团配发设备、高清等离子显示器2套-含音箱),作为主会场移动备份终端;

* X公司视频会议室配置一套POLYCOM IP650语音调度主机,应急指挥会商中心配置一套POLYCOM IP550语音话机。

* 各分会场配置POLYCOM HDX 8000,共14套; * 各分会场配置POLYCOM IP550,共14套;

* 高清桌面终端HDX 4000配置在X公司领导办公室,共2套; * 可视电话终端VVX 1500配置在营销中心领导桌面,共14套; * 各分会场配置音频系统,共14套。

> 信息网内任意POLYCOM HDX9000、POLYCOM HDX8000、POLYCOM HDX IP语音系统、POLYCOM HDX4000、POLYCOM VVX1500拥有参加沟通会议能力。POLYCOM HDX IP语音系统作为语音接入视频会议。POLYCOM HDX4000与POLYCOM VVX1500组成领导决策系统。本次建设的视频会议系统组网示意图如下:

3.3 与集团公司级联

> 新建视频会议系统可以通过MCU级联的方式与集团公司MCU对接,实现集团公司会议转发至X公司下级分会场,也可以通过终端模拟转接的方式转发X公司下级分会场。目前公司集团公司MCU采用标清MCU进行组网,主会场视频终端已经升级至HDX9000系列终端,与本次建设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无缝级联或转接。

3.4 领导决策系统网络

> 领导决策系统主要由领导桌面型可视电话VVX1500和领导桌面型视频终端HDX4000组成。领导可以通过领导决策系统召开高级别决策会议,配合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终端也可以召开全网决策会议。

3.5 分会场连接

> 各分会场配置移动推车显示系统2套。用于观看视频会议近端、远端及双流图像;日常本地多媒体会议中作为本地计算机信号显示设备;

> 各分会场配置专业音箱。用于对视频会议远端音频信号进行扩声,同时对本地麦克风拾取的音频信号进行扩声;

> 各分会场配置会议讨论系统用于拾取本地音频信号。

4. 荣誉展厅多媒体展示系统

荣誉展厅布展面积约200㎡,目前位置由29F调整至26F,荣誉展厅可以通过模型、多媒体、球幕影院、软件、虚拟等多种展示方式,宣传X公司所获得的各类荣誉,展示X公司发展蓝图、展示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

展区由迎候区,宏观展示区,产品展示区,企业荣誉展示区四个板块组成。项目建成后,围绕X公司的文化建设,围绕公司销售窗口和产品展示,建设信息交流平台,集中优势产业,依托公司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打造多功能、涵盖上海产业链的综合基地,改变公司产品的传统形象,整合资源优势,提高项目区产业的综合效益,大力推进优势特色经济产业链,培植壮大企业销售区域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4.1 平面布局

荣誉展厅平面布局由迎候区,宏观展示区,产品展示区,企业荣誉展示区四个板块组成,具体布置如下:

展厅平面图

展厅整体效果图 4.2 各区域设置

> 迎宾区(板块一):通过投影光线捕捉参观者运动,在地面上投射出与参观者互动的地面投影(互动地幕)。以此表示对来访者的欢迎以及公司企业形象。形似输油管道的图形随着参观者的步伐在地面上绽放。指引客人参观路线。互动地幕效果如下:

> 领导关怀区(板块二):设置LCD显示屏和互动桌作为互动墙,以错层的表现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公司从建成到目前发生的大事,与影片形成互补。一层一层的屏幕意为一页页书籍。外观如书本的新媒体。通过互动桌和LCD屏进行互动,逐页浏览“书”的内容,书本内容将表现公司领导关怀。领导还可以通过电子笔或者毛笔在互动桌上签名。

> 宏观展示区(板块三):宏观展示区包括了多媒体互动沙盘、180°全息虚拟人物、360°全息影像和互动球幕4个参观节点。

* 以公司logo的造型为多媒体互动沙盘。沙盘以特效表现公司在上海各区域加油站整体布局、战略规划示意。120°弧幕对应播出企业理念、使命目标等形象宣传高清影片。影片体现油站功能设计,突出方便车辆加油的原则,令消费者车辆加油及其他消费更加便利性。

* 此外通过180°全息虚拟人物对整个展厅和对公司各方面的介绍,给参观者视觉有个适当的休息,在空间上形成了点线面的结合。

* 菱形造型的360°全息影像,多方位展示企业最先进的产品。多个菱形组合,虚拟和现实结合。弧形造型很好的与120°环形幕布的延续,还起到遮光效果。

* 互动球幕寓意着公司人的团结精神,围绕着共同的信念为企业付出。互动球幕上有类似google系统进行地图搜索,在地球上寻找公司。

* 业荣誉展示区(板块四):整块展区以多个钻石造型组成,寓意公司企业荣誉(奖杯等)如同钻石一样珍贵,在平面幕墙上用多层次凹凸的镶嵌造型,把一颗颗钻石镶在墙体。

在展厅内采用了与公司企业理念息息相关的元素为设计概念,通过运用数字沙盘,互动球幕,互动地幕等数字科技展项综合表现,让展厅在保持原生态理念的同时也让展厅展示方式更现代化、科技化。

5. 智能控制系统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把建筑中与电气控制相关的建筑环境、空调环境和视觉环境无缝地集成为一个控制系统,并综合考虑楼宇中与人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实现了楼宇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并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运营指挥中心的运行成本。

建议采用符合欧洲EIB标准的智能控制系统设备,能够提供简洁、灵活的智能控制手段,尤其能满足本项目对各种电气的控制要求,是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未涉及的控制对象的补充。

本项目的智能控制系统采用了分区控制的概念,EIB总线将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分为以下不同的控制区域,对于各种类型的区域给出不同的智能控制方案: 5.1 大厅、公共通道、电梯厅

> 与消防联动,在出现消防报警时,可实现公共区域灯光强切或强点功能,启动紧急照明控制;

> 办公公共休息区、走廊、楼梯间、电梯间采用定时控制及集中控制相配合的方式,非办公期间保证只有30%的灯光常亮,保持基本照度;

> 上下班高峰期间可打开全部的照明;

> 公共休息区照明可手动或自动全部打开,控制灵活、方便;

> 电梯厅采用定时控制的方式及移动感应相结合的方式对电梯厅的灯光进行自动控制,上班时间定时开启,下班时间自动关闭70%的灯光,只保持基本照度,同时开启移动感应器,便于集中管理、节能。

5.2 各类会议室

> 在各类会议室门口安装移动感应器及EIB面板开关,该面板具有灯光场景控制功能,温控和遥控功能;

> 灯光控制和会议系统的投影仪、幕布、窗帘等通过会议中控系统可进行联动(详见对媒体会议系统章节),当需要播放投影时,会议室、报告厅的灯光能自动的渐渐变暗,幕布自动下降、窗帘自动关闭;

> 关掉投影时,灯光会自动柔和地调到合适效果,同时幕布收起,窗帘打开。控制方式可采用触摸屏、遥控器和墙面上的EIB面板; > 安装会议中控系统的液晶触摸屏,通过触摸屏可与本系统进行各种灯光场景及AV场景控制:会议场景、演讲场景、休息场景、放映场景等。 5.3 办公区域

> 办公区域采用EIB总线系统进行照明控制,可以很灵活实现单回路控制、组合回路控制、分区控制等;

> 办公室是灯光照明与室外自然光结合的区域,建议在此区域设置日照补偿功能,即当自然光线超过一定照度时,光线感应器可自动将部分或全部灯光关闭;

> 建议在大开间办公室中增加定时控制功能,即上班时可将办公室灯光定时开启,下班后定时关闭,定时控制功能可与光感控制功能配合工作,互相补充,互不干扰;另外,在大办公室中,光线感应器还可对电动窗帘进行自动控制,当自然光线超过一定照度时,可自动将电动窗帘放下,反之,则将窗帘开启。 5.4 领导办公室

> 在党政正副职办公室(共6个,目前由29F调整至26F)进门处配置EIB面板开关,可对灯光进行开关、调光控制,门禁控制,以及进行各种场景设置切换,如会客场景、办公场景、休息场景等。在每个场景中,各种灯光的亮度值,通过场景控制的方式营造不同的灯光环境; > 在领导办公桌上安装液晶触摸屏或利用Cisco高级型IP电话的液晶触摸屏(与IP电话可通过OPC Server方式接口),可在办公时通过触摸屏的图形界面对办公室内灯光、门禁等设备进行开关及各种场景控制。当用户通过液晶触摸屏触动开门命令,系统将发出开门信号给门禁系统,门禁系统在收到此信号后,实现开门功能;

> 液晶触摸屏可以采用iPad触摸平板电脑的低成本解决方案,通过定制化软件和iPad的WiFi联网方式实现与智能控制系统的接口控制。

5.5 电动窗帘控制

本项目中电动窗帘已经安装完毕,但采用的是直接开关的方式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动窗帘的叶片随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而翻转,始终使室内没有日光直射,从而有效降低空调能耗。相反,在冬天,可以通过控制电动窗帘,尽量让日光更多射进室内,保持室内温暖、舒适。

> 系统能按照对各功能区域的不同要求,在电动窗帘控制及末端风机盘管控制上具有各种控制方式,其中末端风机盘管的控制方式采用与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接口的方式实现,也可直接对风机盘管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 电动窗帘还可以实现与灯光、空调形成联动,通过配置室外气象探测单元或与大楼原有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接口的方式,能感知光线、雨水、风速、温度等气象因素。当夏天时,探测单元能感知阳光强烈程度,去控制自动调节电动窗帘的关闭,从而达到遮挡阳光,节省空调制冷量的目的;而冬天阳光强烈时,又可以控制自动将电动窗帘打开,以使阳光的热辐射最大的进入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节省空调的制热量。

6. 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

在24至29层的电梯厅和会议室、展示厅入口设置用于一定数量的液晶显示屏,对X公司的公司情况、会议室的使用状况以及油价等业务信息进行公告和信息发布。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与多媒体展厅同样是展示公司形象、组织机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经营业绩、网络布局、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

系统采用基于以太网的通讯机制,系统服务器,管理工作站通过以太网络与设置在办公区域内的终端进行通讯,下发发布内容并对播放机进行管理,液晶显示屏设置在如下位置: > 24至29层电梯厅:10台(每个电梯厅2台); > 调度大厅门口:2台; > 视频会议室门口:2台; > 多功能会议室门口:1台; > 其它中小型会议室门口:3台; > 荣誉展厅门口:2台。

本系统可以在将来通过与各部门OA系统进行集成,获取需要发布的信息。

7. 机房建设(合用)

根据本项目情况,在大楼内设置有多家单位共用的计算机数据机房,数据机房内X公司所需的设备空间约为10个服务器机柜。

数据机房建设包括装饰、电气、UPS、空调、消防及机房环境监控等系统。 7.1 环境要求

对于数据机房建议参照GB 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A机机房环境指标按以下要求设计,但是其中机房环境温湿度指标由于GB 50174-2008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建议根据ASHRAE 2008标准执行:

> 开机时的温度和湿度(根据ASHRAE 2008标准): * 温度:18~27℃;

* 相对湿度下限:5.5露点温度;

* 相对湿度上限:60%以及15露点温度。

> 空气洁净度:主机房区域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不超过每升18000个。

> 噪声:在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台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

> 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126dB。

> 振动:在系统停机条件下,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500mm/S2。 > 静电: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 照度:

* 主机房平均照度为≥500Lux(离地面800mm处),统一眩光值小于22; * 监控室平均照度为≥500 Lux(离地面800mm处),统一眩光值小于19; * 辅助房间的平均照度为≥ 300 Lux(离地面800mm处),统一眩光值小于22; * 应急照明保证紧急情况下进行操作的要求;

* 消防疏散指示照明的平均照度为≥5 Lux(离地面800mm处)。 > 电压、频率允许变动范围: * 稳态电压偏移范围±3%; * 稳态频率偏移范围±0.5%; > 零地电压<1V;

> 接地电阻:采用联合接地电阻﹤1Ω。 7.2 装饰装修

数据机房在选用装修材料时考虑用不易积尘、变形、易清洁、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火性佳且耐用的材料。装修材料必须符合消防要求。

机房装饰设计建议如下: > 顶面

* 原顶面涂刷环氧防尘漆两遍; * 铺设19mm橡塑保温板; * 铝合金微孔条形吊顶板(吊顶标高3.0米)。 > 墙面

* 原墙面敷设C50轻钢龙骨; * 彩钢板装饰面; * 外窗全部封闭。 > 地面

* 原地面涂刷环氧防尘漆两遍; * 铺设19mm橡塑保温板; * 防静电架空地板(0.5米)。 > 门窗

* 沿建筑外墙侧所有的外窗全部封闭; * 机房通向走廊通道采用甲级防火门。 7.3 电气

参照JGJ16-2008民用电气设计规范的要求,数据机房内的信息设备用电负荷属于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应当采用两路电源供电,并配置应急备用电源,机房相应的照明空调系统等用电负荷属于一级负荷,应配置两路电源。根据数据机房的特点,机房空调设备的用电负荷除了在用电连续性上与信息设备有区别外,应该与信息设备一样采用两路电源供电的基础上,配置应急备用电源。

根据机房设备用电连续性要求,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 计算机信息设备等:电源不能中断采用UPS设备供电,对于服务器设备采用两路独立的UPS系统(双母线方式)供电;

> 应急照明:允许数秒的切换时间,平时采用自切后的市电供电,在失去市电时通过接触器自动切换到UPS供电,照明恢复时间在数秒内。由于数据中心机房使用需求,应急照明应能保证机房内的正常工作需要,因此将机房内所有照明均定义为应急照明; > 空调机组等设备:允许电源切换时间,采用自切后的市电供电。

机房内需要配置UPS系统向服务器设备等供电,由于对于整体机房规模不明确,因此对于整体UPS容量无法预估,建议UPS系统设计如下:

> 采用模块化高转换效率的UPS机组,以减少UPS损耗造成的能源消耗; > 对于每个设备机柜双回路供电系统;

> 在UPS系统输入侧配置精密输出配电系统,对每个回路(机柜)的用电情况监测,发现异常可及时报警。 7.4 空调

根据机房环境控制的需要,应采用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系统,根据整体机房的制冷需求可以选择直接膨胀风冷系统,或者冷冻水空调系统。

对于机房整体制冷需求大于160KW的情况建议采用冷冻水空调系统,对于大容量的制冷需求,冷冻水空调系统不仅在造价以及制冷效率方面存在优势,同时可以根据上海的气候条件采用采用自然冷却技术以节约大量能源。

上海地区是具有的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在全年有相当长的时间气温较低,如果可以利用室外较冷的空气提供机房制冷,则可以节约大量的空调能耗。本次设计中同时采用了水侧和空气侧的自然冷却技术:

> 空气侧自然冷却,通过配置变频新风机组,在室外空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直接引入室内,提供设备制冷;

> 水侧自然冷却,配置与空调制冷量相当的干冷器,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空调回水温度时,使空调回水流经干冷器,通过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冷量。

通过对上海全年8760小时逐时气象资料的统计,对自然冷却技术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应于空调供回水温度为12.7/18.2℃的情况,下图给出的全年可以利用自然冷却时间统计。

图中横坐标为全年时间,纵坐标为逐时的环境温度。图中通过不同颜色对利用自然冷却的情况进行了标注:

> 蓝色部分,室外温度低于8.7℃,可以全部利用自然冷却技术进行制冷。全年该部分时间为2016小时;

> 绿色部分,室外温度高于8.7℃,低于18.2℃,可以部分利用自然冷却技术进行制冷。全年该部分时间为2541小时;

> 红色部分,室外温度高于18.2℃,不能利用自然冷却技术进行制冷。全年该部分时间为4203小时。

将部分利用时间,折算为等效的全部利用时间,可以计算出全年等效全部利用自然冷却的时间为3286小时,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 7.5 消防

对于数据机房区域需要设置消防报警系统并采用气体消防,气体消防系统设计采用FM200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采用组合分配系统,计算的依据为《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各保护分区采用组合分配全淹没灭火方式。

根据机房的规模大小可以采用管网式或者无管网方式。 7.6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于数据中心机房的管理,需要置了一套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系统实现对于以下监控功能:

> 市电配电:通过智能电量仪对市电的电压、电流、用电量等参数进行监控,对重要回路的通断情况进行监;

> UPS系统:通过数据接口采集监控UPS设备的工作状态,上传给监控系统平台; > 空调冷源:通过数据接口采集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上传给监控系统平台; > 精密空调机组:通过数据接口采集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上传给监控系统平台;

> 机房温湿度:在机房内冷走道上,机柜正面均匀分布设置了带有液晶显示的温湿度传感器(每4个机柜一个)用于检测机房局部的温湿度状况,通过485总线采集各点信号,纳入环境监控系统平台;

> 漏水监测:在精密空调机组以及水管经过区域的下方设置漏水检测绳,对于空调供回水回路进行检测,如发现漏水进行报警;

> 机房内视频监控:在机房各出入口,机柜走道内共设置摄像机对机房进行全面的监控覆盖。

除了上述监测功能外,系统通过配置DDC控制器,对于机房内各类机电设备进行自动控制管理,自控功能包括:

> 机房新风动态调节流量:根据室内外温湿情况,控制机房新风机组的变频运行状态。当室外温湿度适宜时,通过大量引入新风,为机房提供免费制冷。在当室外温湿度不适宜时,同过间歇开启新风机,控制最小新风量;

> 空调水系统流量动态调节:根据机房负荷情况自动变频调节空调冷冻水二次供水泵,根据负荷自动确定热泵机组及空调水泵的运行数量,根据室外温度,确定干冷器的使用情况,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空调回水温度时,使空调回水先通过干冷器以实现免费制冷;

> 照明系统自动控制:机房内的照明回路根据机房走道划分为多个回路,在不同回路区域设置红外双鉴探测器,自动探测相应区域是否有人,来确定照明回路的开关。

第三章

已有基础设施完善 1. 综合布线系统

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布线改造,并根据业务要求对主干进行扩容,根据GB/T 50314-2006标准中综合布线系统中还应包括通信接入系统,这里指电信及网络等运营商的接入,以及与北京总部数据中心和本地各加油站等处的专线连接,这个系统的设计及施工由相应的运营商完成,并应以信息机房为建设和设计的交接界面。作为运营指挥中心的设计而言,主要需要考虑信息机房内及通讯接入区域的预留,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工作。 1.1 水平和工作区部分

一次布线中未包含水平和工作区部分的布线工作,在明确办公以和指挥中心布局后可以根据装修布点到位,具体布点方式如下,并可按照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 公共办公区域,每个工位3个信息点(1个语音点,2个数据点);

> 10人以下的办公室:除每个工位3个信息点外,预留2个信息点供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使用;

> 领导办公室,包括正副职和正副处长办公室,基础配置为2个语音点和2个数据点,其中增加的语音点为直线电话预留,此外建议在此基础上增加1个屏蔽数据点或光纤信息点用于公务网的接入;

> 会议室/应急指挥会商中心:会议桌面上设置至少4个信息点(2个语音点,2个数据点),此外在会议系统设备机柜除预留2个普通数据点和1个光纤信息点,普通数据点用于会议系统设备的联网控制、光纤点同样用于公务网的接入;

> 调度大厅:每个工位设置不小于3个信息点,可灵活用于语音或数据应用,在控制机房至少设置6个普通信息点和2个光纤信息点;;

> 视频会议室:会议区域每排座位用地插方式设置4个信息点(2个语音点,2个数据点),在控制机房至少设置4个普通信息点和1个光纤信息点;

> 荣誉展厅:6个信息点,需根据多媒体展示要求布设,建议在展示室设置CP点以应对更高的展示要求;

> 信息系统运维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共40席位,每个席位设置2个信息点;

> 办公区域还需要考虑无线AP接入点位,综合布线系统需要在吊顶以上位置预留数据点,在办公楼层每层走廊顶面设置6~8个无线AP点;

> 其它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信息点位,办公点位大多采用地板下线槽方式敷设;

> 系统规模按300人办公计算,每办公人员平均配置3个信息点,考虑到公用区域和运营指挥中心对于信息点的使用,总信息点数量约为1200点。

出于灵活性和带宽方面的考虑,本次方案中的水平和工作区系统的信息点建议采统一用超六类双绞线(Cat6A)和超六类模块,并根据使用点位的不同(主要是公务网接入点)采用屏蔽和非屏蔽两种规格线缆分情况敷设,对于信息点来说只通过在管理间IDF跳线的调整就能调整其端口的功能。

其中超六类水平布线系统可以支持万兆(10G)传输,可以为IP网络平台提供超越传统布线10倍的带宽,为X公司提供高效的业务信息传输平台。

所有水平线缆都将敷设在封闭的金属桥架内,建议全部采用了符合低烟无卤燃烧的LSZH/LSOH产品,其中低烟散发符合IEC61034-2标准。 1.2 管理和设备区部分

管理区IDF设置在24/25/26/27/29F的弱电间内,设备区MDF设置在信息机房内,但不在上述楼层内。考虑到这点,同时为提高本项目综合布线系统的可管理性,本方案中配置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智能型实时布线管理系统(即电子配架系统),提高了综合布线信息点实时自动化管理和远程管理能力,使得X公司无需进场往返于办公楼层和机房所在楼层便能实时掌握布线系统的工作状态,具有相当的实际使用价值和意义。

智能型实时布线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端口检测或链路检测的方式,对涉及到运营控制信息的通讯链路纳入的流程化操作管理,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管理效能。同时采用这一技术可以避免以往管理中容易出现的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远端跳线(信息机房处)改变等原因而引起的布线资料陈旧、不易维护和管理的问题。

> 对于水平线缆部分的连接采用具备完整的上级电子配线架和下级电子配线架,其中上级电子配线架用于连接交换机设备的端口,下级电子配线架用于连接工作区的水平线缆,由于对交换机提供了每个端口的端口复制,因此日常使用过程中所有的跳线插拔工作均仅在双连的上级和下级配架直接完成,大大的减少了由于多次插拔造成交换机端口损坏的可能性,保护了使用者的投资;

> 采用实时布线管理系统管理软件有助于让网管员通过一台个人电脑就可管理所有语音及数据的链路连接情况,为语音及数据网络建立文档,包括信息面板、配线架和服务器设备等等,方便网管员为需要额外服务和移动办公室的用户预定计划和跟踪改变计划的执行。 1.3 主干线缆调整

> 根据信息机房位置的调整重新敷设光纤,每个IDF敷设3~4根12芯多模光纤(按每台48口交换机配置4芯/每层400~500信息点计算)+2根24芯单模光纤,调度大厅所在的25层在此基础上增加2根24芯单模光纤(远程视频联网通道预留),多模光纤不低于OM3级,单模光纤为OS1级;

> 原有大对数电缆提供少数直线电话使用,可予以保留;

> 光纤的端接方式需采用尾纤熔接,要求全部光纤纤芯均需熔接至尾纤,所有光纤全部采用LC方式连接器以便连接电子配架的特定端口;

> 主干线缆可采用CMP(铜缆)或OFNP(光纤)阻燃级别,确保在垂直桥架中具有阻断燃烧的特性。

2. 有线电视系统

由于本项目为改造项目,公司上海大厦内安装有一部分有线电视设备和终端,将充分利用了原有设备进行完善,降低建设造价和难度。

公司上海大厦建筑形态为办公楼的格局,有线电视电缆均安装至分支器盒内,即主干已完成建设。考虑到改造后仍以办公为主,对于有线电视系统来说要求基本一致,系统容量也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只需要调整后端的分支分配器并根据最终装修要求安装电视终端面板即可。

与综合布线系统类似,在明确办公以和指挥中心布局后可以根据装修布点到位,目前暂定的布点位置是领导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荣誉展厅和贵宾会客室等,信息引导及发布终端全部预留有线电视点位,其它办公区域如需要安装电视点位可按照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根据机电设备的位置调整(如风管),对原有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进行相应调正,由于BA系统以建筑整体的控制为主,24至29层涉及到的监控对象如下:

> 空调及通风系统:包括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及送排风机的监控,其中风机盘管的位置发生变动,因此仅需要对结合具体风管的具体位置对风机盘管控制器实施移位即可;

> 此外还可以将原有风机盘管控制器更换为专用的联网型控制器,并纳入智能控制系统(拟建)进行整体控制,这样与电动窗帘和照明等形成完整的办公室内设备控制体系,节能效果也更好;

> 照明系统:主要包括公共区域照明,同样建议纳入智能控制系统(拟建)进行整体控制,同时BA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通过通讯接口实现本地和中心的集散控制;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基本上以拆除移位为主,基本不需要进行扩容和设备变更,系统需与整个建筑相关联,建议与本建筑其它住户共同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

4. 视频监控系统

原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较为完整,但是无法满足本项目作为运营指挥中心的需要。新增的监控点为以业务监控为主,兼顾运营指挥中心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增设的监控点为如下:

> 25F/调度大厅出入口:增加固定摄像机2台; > 26F/荣誉展厅出入口:增加固定摄像机2台;

> 29F/信息系统运维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增加固定摄像机2台;

> 信息机房内部通道:增加固定摄像机4台,仅采集本单位使用机柜的图像,或由信息机房施工单位统一提供。

以上摄像机所采集的图像均进入调度大厅显示,并与远程联网综合数字化监控进行统一管理,共同成为业务监控的一部分。

此外如有必要可以将24至29层的监控图像通过网络方式送入调度大厅显示,或将部分图像视情况和权限将部分新增图像通过IP方式推送至包括大楼消控中心、领导办公室。

5. 入侵报警系统

原有入侵报警系统部署在楼梯前室等公共区域,由大楼消控中心统一管理,在明确了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的各区域功能布局后,需要在包括领导办公室、重要库房和机房等位置增加报警探测器,并视具体情况通过消控中心或本地调度大厅进行管理(分级管理),增设的前端报警点为如下:

> 25F/财务处:增加双鉴探测器2个;

> 25F/调度大厅机房:增加双鉴探测器1个;

> 26F/党政正副职办公室:增加双鉴探测器6个、紧急按钮6个; > 26F/荣誉展厅:增加双鉴探测器2个; > 27F/人事档案室:增加双鉴探测器1个; > 29F/油卡管理中心:增加双鉴探测器1个。

本项目的入侵报警系统可以建成消控中心总控、调度大厅分控的模式,以上报警信号通过扩展地址模块的方式接入大楼消控中心统一管理,并在位于25层的调度大厅设置分控键盘,以“小系统”的形式对X公司的相关楼层进行本地管理,确保重点部位的万无一失,同时也更利于响应的及时有效。

6. 门禁系统

本系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X公司的内部工作人员和经授权的物业管理人员,系统将结合于非接触式感应卡的系统技术,实现一卡通管理功能,满足对门禁及其延伸出的多个附加子系统设置和系统功能的需求。

在领导办公室,重要房间、调度大厅和具有大开间办公室楼层的电梯厅增设门禁读卡器,并设置与大楼门禁管理工作站和数据库相联网的授权工作站。由于本项目经现场勘测已采用HID Vertx门禁系统,系统本身具有配套的独立发卡系统,系统管理中心可以完成感应卡的制作、发行和授权。系统设置多个分权管理端,分配相应工作通过授权操作,可以达成“一次发卡,二次授权“的功能,可以对X公司设计的门禁单独进行本地授权,即实现24至29层门禁系统在该区域自成体系的运行。

卡的发行及授权操作流程:

门禁读卡器主要设置领导办公室,会议室、调度大厅等重要区域,采用13.56MHz频段的iCLASS非接触式感应卡以保证与原有门禁系统的兼容性。在电锁的选择上主要以配合装修为主,建议领导办公室和会议室选用机电一体锁,照顾一部分人对于机械钥匙的使用习惯;在调度大厅和视频会议室选用电动逃生装置,在紧急情况时保证门内人员迅速撤离。

门禁系统采用的非接触式感应卡可以扩展到包括消费、考勤、会议签到等其它功能中,并实现一卡通应用。通过网络化结构,将上述的几个应用子系统应集成在统一的支撑平台,并能通过局域网与全局高层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相联接。数据库采用标准的商用数据库以便与其它管理系统相联接,实现资源共享。系统具有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具备多级安全管理功能,不同职能的管理员只能进入相应的子系统并被授予不同的权限。

7. 火灾报警系统

除因为办公格局发生变动的区域需要对前端报警设备和喷淋装置进行调整外,考虑到调度大厅内的设备价值较高,不宜采用常规喷淋方式进行灭火;采用FM200(气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其灭火机理为化学反应,消耗火焰中的自由基并抑制燃烧的链式反应,灭火速度快且彻底,适用于水灭火系统不能使用的场所与物质。

由于FM200气体灭火系统需要设置专用设备机房,该部分的设计规划见调度大厅建设部分章节。

火灾报警系统需要根据格局对探测器已有喷淋装置进行调整,并重新报消防主管单位验收,建议可以结合本项目其它楼层和单位进行统一实施。

第四章

网络平台建设

针对X公司的系统需求,语音电话系统的建设目前采用Cisco的统一通讯(Unified Communication)系统,它既能够满足对基本的电话交换机的功能需求,也能够实现传统的PBX系统所无法实现的各种新功能。

根据X公司的系统需求,并结合网络平台中对于办公计算机网络和加油站互联网络联网的需求,规划网络平台建设方案,能够满足X公司的IPT需求,总体拓扑如下:

1. 办公计算机网络系统 1.1 核心层设计

办公虚拟化桌面网络系统采用核心/接入的两层结构,在信息机房内部署两台Nexus 7010核心交换机,可以适应高度可扩展的万兆以太网网络,其交换矩阵架构的速度能扩展至15Tbps以上。办公网的核心交换机同时作为IP语音电话系统和加油站互联网络系统的共用核心,承担着整个X公司网络平台的运行,同时能够提供对总部数据中心的上连以及视频会议系统等的网络支持。

Cisco Nexus 7000系列交换机是一个模块化数据中心级产品系列,适用于高度可扩展的万兆以太网网络,旨在满足大多数关键任务数据中心的要求,提供永续的系统运营和无所不在的虚拟化服务。Cisco Nexus 7000系列建立在数据中心级的Cisco NX-OS操作系统上,该操作系统体现模块化设计、永续性和可维护性。在业界成熟的Cisco SAN-OS软件的基础上,Cisco NX-OS确保持续的可用性,并为承担关键业务的数据中心环境设立标准。Cisco NX-OS的自行恢复和高度模块化的设计实现对业务无影响的运行,提供出色的运营灵活性。

1.2 接入层设计

本项目涉及到的办公楼层共为5个楼层,每层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对于信息点的统计(目前按1200个信息点估算)部署48口交换机WS-C3750X-48P-S和WS-C3750X-48T-L各13台,其中WS-C3750X-48P-S支持堆叠和电源冗余,并且提供的POE功能可以供IP电话供电使用,WS-C3750X-48T-L提供办公计算机网络和部分智能化系统设备(如智能控制系统和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等)的联网。

1.3 无线网络设计

此外为确保X公司的无线移动办公需要,设置了50台Cisco无线接入AP点3502以瘦AP的方式实现无线WiFi信号的完整覆盖,办公计算机网络的所有AP设备通过铜缆连接到各楼层的接入交换机,并通过1台Cisco无线控制器CT5508进行统一管理。

2. IP语音电话系统 2.1 核心系统配置

语音核心系统由一台7835系列MCS服务器构成,使用CCM 8.0系统。该核心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核心交换机不同,是专职负责管理X公司以及下属分公司和加油站的所有IP语音电话系统。IP电话的配置将按照人员职位的不同,为其配备相应的IP电话。语音留言系统是1台装载Unity系统的MCS 7835服务器。为用户提供语音信箱服务。

> 对于MCS 7835服务器的选择是根据X公司以及下属分公司和加油站的所有IP语音电话的部署规模确定,每台MCS 7835服务器最多可管理2500门IP电话;

> 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语音点数量暂按照500人办公计算/每人提供1个语音点,考虑到会议室等区域的语音电话要求(按100门IP电话)合计约600语音点估算,考虑到营销中心、油库、加油站、参控股公司及驻外办公点的语音电话数量,按照总1196门IP语音电话的规模进行设计。

2.2 IP电话配置

根据X公司的用户情况和使用对象对IP电话进行差异化配置,采用Cisco Unified IP Phone,型号和数量具体如下: 类型 使用对象 数量 型号

标准型IP电话

销售公司局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 50 Unified IP Phone 7945

基础性IP电话

普通员工及分公司、加油站员工 1150 Unified IP Phone 6921

> 此外为了提高公司员工之间的沟通应用和服务,部署桌面思科腾讯通系统,可以提供即时信息,员工的智能状态显示,电脑的电话以及桌面电话的呼叫控制,内建整个企业的目录,高品质的视频会议,和可视化的语音信箱;

> 移动分机登录功能已经集成在Callmanager8.0系统当中。在Callmanager8.0系统中,只需启用该功能(Extension Mobility),即可实现移动分机登录功能。通过启用Extension Mobility功能,公司用户可以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电话,并自动获得自己的相关电话属性,例如分机号码,快速拨号设置,语音信箱状态,拨打权限等等。该功能能够为X公司提供极大的便利,员工无论身处哪个分公司,都能够方便地与客户和同事取得联系,离开时只需注销用户,即可使电话恢复原先的设置。 2.3 Mobility Manager系统

Cisco Unified Mobility Manager让企业员工可以方便地随时处理业务,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外出途中。系统提供的Cisco Mobile Connect企业移动服务可以将IP通信的优势拓展到企业内外的员工。

Mobility Manager服务将作为一个应用模块集成在Callmanager8.0中。也就是说本方案为X公司配置的Callmanager8.0系统已经具备了Mobile Connect服务。

Cisco Mobile Connect服务可以帮助移动办公的员工将他们接到的工作电话转到他们的IP电话,像使用自己的IP电话一样对外拨打工作电话――一切都是通过移动电话实现(或者其他远程电话)。他们可以在桌面电话或者移动电话上接听拨入的电话,在不中断连接的情况下在桌面电话和移动电话之间转移呼叫,通过移动电话或者其他远程电话拨打企业电话。

3. 加油站互联网络系统

目前营销中心、油库、加油站、参控股公司及驻外办公点共216个网络接入点,将来会继续扩展,每个网络接入点需要部署网络和IP电话系统。加油站有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业务系统要保证与总部的安全通信,办公系统要满足网络、语音、视频等多元化需求。

> X公司通过一台ASR1002路由器与各个加油站办公系统实现互联;

> 利用原有一台利旧的7206路由器与各个加油站业务系统实现互联,另一台利旧的7206作为冷备;

> 建议加油站业务系统使用881系列路由器连接到X公司7206路由器; > 加油站办公系统通过2901路由器连接到X公司ASR路由器;

> 每个加油站业务系统使用一台SLM224G2-N?系列24口可网管交换机作为终端接入; > 此外在每个加油站部署加油站信息网络化集中发布系统(思科DMS系统)用于X公司对站级的直接信息集中发布。

4. 呼叫中心系统

本项目呼叫中心由27层调整至29层,由信息系统运维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组成,共40个呼叫席位,目前部署10套呼叫中心座席的方式实现。

Cisco IP呼叫中心提供了一种将VoIP引入呼叫中心的迁移战略,其具体功能包括智能呼叫路由、ACD功能、网络到桌面CTI、IVR集成、呼叫排队以及综合报告等。该平台以IP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允许轻松拓展呼叫中心企业的范围。

> 系统通过将Cisco IP电话与呼叫中心解决方案进行结合,Cisco IP Contact Center(IPCC-Cisco IP呼叫中心)提供了一整基于IP网络的设备,允许使用Cisco IP电话的座席接收时分多路复用(TDM)与IP语音(VoIP)呼叫。由于IPCC能够与传统呼叫中心平台以及网络集成,因此提供了一条向基于IP的客户联系功能迁移的途径;

> IPCC利用X公司拟建的计算机网络,优化了在广域网(WAN)基础设施中的投资并降低了管理开支。此外,这一以IP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允许企业轻松拓展呼叫中心的覆盖范围,增加远程节点、远端座席与员工座席;

> IPCC能够基于技能的预选工作路由和后备路由,并能从Internet、电信商网络、IVR、数据库与其它应用收集到的与客户相关的丰富信息传送到受理座席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对业务数据的充分利用。对于呼叫中心而言,例如负载平衡、前瞻式排队、座席数据统计等常规功能也一应俱全,并能通过Cisco CallManager软件为Cisco IP电话以及VoIP网关等信IP语音设备提供了传统的PBX电话特性与功能,实现了与IP语音电话系统的无缝集成。 4.1 系统结构

> 语音/传真部分:根据X公司系统的需求,呼叫中心应包含完整的IPCC设备,处理当前所有的X公司客户服务、提供对中心和其它地市的人工和自动服务的接入以及实施对各地市人工座席话务员透明的服务质量监控和实时管理,主要配置有: * Cisco 语音网关;

* Cisco 网络交换机,用于连接IP座席话机(提供Inline Power)和ICM等各类服务器; * 配置ICM中央处理控制系统,采用双系统全冗余结构; * 配置 CallManager 集群系统(由两台系统构成),每台分别控制一定负荷的IP电话和IPIVR系统。配置 60端口的IPIVR系统,由一台MCS-7835系统实现; * 配置Cisco IP电话,用于中心座席使用;

* 配置 CM/IPIVR PG/CTI服务器系统,采用双系统冗余结构; * 设置全网客服管理中心,配置HDS(History Database Server)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和WebView Server(Web浏览服务器)。 > WEB协同部分:

* 为了支持X公司客户服务系统对应用多媒体化的需求,Cisco的IPCC方案可以选配WEB呼叫协同功能。为X公司的客户提供多媒体化的服务,使客户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及时得到相关的客户服务。

* 为提供上述WEB协同服务,在本方案中我们在中心配置了CCS(Cisco协同服务器)一台,选配DCA(动态内容适配)软件。同时配置CMB(Cisco媒体混合服务器)一台,用于连接IPCC方案中之ICM软件。

> EMAIL服务系统:在中心配备CeM(Cisco 电子邮件管理)服务器一台, 用于连接X公司现有电子邮件服务器, 提供管理,追踪进入X公司客服系统的电子邮件服务请求。使用Cisco的CeM电子邮件响应管理系统可以让X公司很好地管理被提交到您公司邮箱或WEB站点的大量客户查询。

* 为提高每个地市可靠性,一旦广域网连接出现故障,每个地市电话依旧可以使用,可在IP语音网关上配置Cisco SRST(Survival Remote Site Telephony)功能; * Cisc以太网交换机,用于连接IP座席话机和IVR PG等各类服务器;

* 配置 IPIVR系统,由MCS系统实现,该系统可与网络中其它IVR系统互为备份; * 依各地市需求配置多部Cisco IP电话,用于座席使用;

* 配置 CM/IPIVR PG/CTI服务器系统,采用双系统冗余结构; * 配置 IP录音系统(服务器);

* 配置FAX服务器:通过第三方的传真服务软件,提供客户服务中心的传真功能; * 满足传真的需要,于语音网关配置FXS接口连接传真服务器系统; * 座席桌面应用系统:需由我们的合作伙伴利用Cisco提供的一系列开发工具并根据X公司的业务需求进行定制。 4.2 系统特点 > 技术方面:

* Cisco提供的IPCC解决方案提供开放标准的接口,使得新的应用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这些接口进行连接。传统的客服中心解决方案一般都是基于传统电话交换设备,如 PBX/ACD等,使得系统的功能受限于某一厂家的硬设备,同时系统的扩充性和灵活性会受到很大的限制。Cisco针对传统电话交换设备本身的缺陷,为客户提供开放式可编程程控交换机Call Manger。提供了中国一号信令和中国七号信令以及基本电话的交换功能 ,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发应用软件, 可实现ACD、IVR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应用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 Cisco的客户服务中心解决方案将电信公网和企业网有机地结合起来,支持企业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客户服务中心,资源共享,实现“虚拟客户服务中心”(Virtual Contact Center)即网络化的客户服务中心;

* 由于Cisco的客服中心解决方案采用标准的开放的网络技术(TCP/IP),为电子商务等其它应用的融合提供了接口。Cisco的Soft ACD、协同服务器(Cisco Collaboration Server)、媒体混合器(Cisco Media Blender)、e-mail管理器(Cisco e-mail Manager)以及媒体路由器(Cisco Media Router)等等与现有的ICM系列结合,提供基于Web的呼叫控制,融Web、电话、IP电话、email、文本谈话(text chat)、传真于一体,实现真正的“IP Contact Center "。 > 应用方面:基于IP 的客户服务中心充分利用Web技术和Internet网, 可以非常方便进行网络的扩展 ,如将企业的电子商务Web站点等其它应用溶入客户服务中心。采用双向交互式工作方式,可以让客户与业务代表之间通过Web共享信息,包括Web主页、表格和应用、同时进行网上谈话,所需的仅仅是普通的Web浏览器。在向客户解答问题的同时,提供与之相关的图表、文字和数字等。跨地区甚至是跨国家地提供实时的销售宣传、软件演示和培训课程。采用多媒体的、实时的、交互式的方式对用户提供帮助;同时客户可以从多种渠道得到服务与支持,极大地提供了客户的满意度。每个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享受到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的乐趣。 4.3 运营方式

X公司将能够随着业务的发展在各地市以增加远程坐席方式来提供服务。Cisco IPCC解决方案使得业务代表的组成突破了传统客服中心的地理位置限制,远程业务代表支持功能可扩大企业客户服务中心的界限。ICM软件可使各公司更好地利用现有和需要的资源,充分扩大整个企业的CTI功能,无需关心业务代表在什么位置,取消对ACD分机的需要,这将对X公司于未来推广外包业务有极大帮助。使用远程业务代表可获得更大的人员选择余地,更好地保持住业务代表,并通过增加地点而降低有关人员调整的成本。远程业务代表支持功能有助于将下列人员纳入客服中心:

> 来自许多地理上分散的小型办事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处理本地业务的人员适合时候也可登入客服中心系统;

> 在家工作的业务代表(在家上班者),兼职业务代表(灵活的工作模式)或是灾害恢复情况 (风暴、停电等)期间的业务代表;

> 或没有外设网关与功能有限的自动呼叫分配器或专用小交换机相连的业务代表。 > 由于情有可原的具体情况而必需的“专家”人员; > 来自合作伙伴公司的资源。

5. 网络管理系统

目前X公司采用HP OpenView网络管理系统,在本次项目中继续沿用该系统进行网络管理。

第五章

业务应用平台建设 1. 安全监控管理平台

目前,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的远程联网监控系统共辖1个公司(上海)运营指挥中心,216个站点,全部网点监控点约1800个左右。

结合上海技防办相关规定和要求, 通过监控系统远程联网软件平台建立一个监控服务中心,管理、处置辖内全部网点的监控、报警等,可以根据权限分配在全网点内进行实时监控调取、回放、录像、抓图等管理操作。并与站点的报警中心,门禁系统等整合,实现报警与视频的联动。

在系统整体设计上,采用安防领域前沿技术,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的同时, 也考虑系统日后的扩展及升级成本, 能满足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技防需求,具有一定前瞻性以避免将来在系统建设上的重复投资。 1.1 平台架构及功能

该系统平台基于IP宽带网络,可实现图像远程监控、海量存储、远程传输、分级管理和诸多增值业务的分布式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它具备开放的体系架构、稳定的系统性能、丰富的业务体验、电信级运营维护的特点。

> 主要功能包括: * 远程视频监控; * 前端录像存储; * 远程录像回放;

* 中心流媒体服务器录像存储; * 报警联动; * 门禁控制。 > 技术优势:

* 系统将通信指挥、电子地图、视频图像传输、计算机网络、监控管理等功能组成实现对陆、海、空三维广域空间的流动体的实时、连续监控、指挥与管理;

* 系统采用先进的视频图像数字压缩技术,解决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视频图像高速传输; * 优化的系统集成的管理软件,实现并提高相关领域应用的辅助决策与指挥功能,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 平台管理功能除包括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视频的视频查看、控制、回放回放等基本功能的操作后,实现如下基本管理功能:

* 设备维护、人员维护和日志维护等日常平台的维护管理信息; * 具有自动巡检前端设备、智能检查录像正常工作等;

* 能够实时采集全市平台及下属全部监控点的运行状态数据;

* 在平台运行维护监测管理系统中完成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统计并生成各类报表; * 监测管理服务能检测各模块的心跳状态,通过该系统向平台提供平台故障、环境上限等报警。

1.2 管理平台应用

> 监控业务:是平台的基础功能,为了适应多种应用场合,平台同时支持B/S和C/S两种模式。B/S是系统的主要表现层,除平台的基本功能应用外还包括平台的管理功能,使管理员在网络当中就可以进行平台维护。C/S主要在需要长期稳定监看视频的场所使用(运营指挥中心),并具有报警接收显示及电子地图功能。

> 监控的MONITOR客户端支持一机双屏模式,可以任意配置屏幕中所显示的内容,可以设置都显示视频或者其中一个显示地图或报警文字接收界面、对讲界面等应用。

> 视频存储:对协助事后案件侦破起着重要角色,稳定的存储是系统的保障,并且随着业务增长能够灵活部署扩展也是必需的。平台的存储支持前端存储和后端分布部署的方式,可以根据网络情况部署,可以按任务计划存储或与事件触发管理存储。

> 平台支持DAS、NAS、SAN等多种存储模式下的设备。支持多种清盘策略包括时间、存储容量条件的触发。视频存储通过流媒体的方式存储其示意图如下:

> 录像的回放下载操作可以在B/S和C/S中实现,能方便下载所需图像资料。平台支持本地、远程查询回放,本地方式在C/S可分别按照指定的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资料,支持快放、慢放、暂停、抓拍、抓录等功能。提供方便的录像检索、查询手段,可选择实现多路图像同步回放。具有和连续多帧同屏显示功能。

> 管理平台具有云台方向控制和云台转动速度调整功能,摄像机变焦、光圈调整功能,)、客户端发送云台控制指令到云台代理程序,由代理程序通过模拟矩阵方式控制前端云台。 > 监控管理中心可以设置在运营指挥中心,充分利用指挥中心的硬件设备,并方便和报警中心集成联动。监控管理中心配备图像接处警工作站、数字矩阵和大屏幕电视墙,实现接警处警和实时监控,报警时能够自动联动监控图像切换到电视墙的对应画面输出显示。 1.3 管理平台结构设计

管理平台采用了在J2EE三层体系结构基础上构建的面向业务的四层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1.4 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安全设计是整个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关键,由于本系统除了用与属于公司(上海)监控管理外,亦属于公共安全业务的支撑系统,与ADT安防报警联网服务平台以及公安信息专网密切关联,因此在考虑到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系统对公安信息专网及ADT安防报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性的影响和所采取的措施。系统安全设计主要从物理安全、接入安全、传输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四个层次5个方面来考虑。

1.5 平台的组成与部署

平台组成如下:

平台部署方案如下:

服务器硬件配置如下(1800 路标清D1分辨率,压缩后按每站点4M 码流): 名称 数量

运行软件及要求 部署规则

管理中心服务器 2 管理中心服务器软件、WEB服务、数据库软件 支持集群方案、热备方案 ADT中心灾备及外联服务器 2 管理中心服务器软件、WEB服务、数据库软件 支持集群方案、热备方案 流媒体服务器 24 流媒体服务器软件

按一台20路高清视频的安全模式并发数计算。

(可按照现场实际及服务器实际性能增减这个数字)。

备注:CIF格式为一台200路并发数安全模式计算,D1格式为一台80路并发数安全模式计算。

设备代理/报警转发服务器 2 运行设备代理服务器软件

负责设备的添加时的协议转换、设备在线巡检、设备校时;部署按具体应用,如果相关功能应用较多,则一个平台需单独部署一台。

报警转发按照30路同时发生报警估算,一般情况下单独配置一台即可,双机备份。 SAN集中存储 1 需320T磁盘容量

负责录像集中存储及回放服务。

为保证最近30天的站点录像4M×60s×60m×24h×30d×216/8=267T,加上20%的安全保留容量,总计存储总量需求为320T。 总计 31

注:目前按照216个站级,每个加油站8路标清D1分辨率监控图像统计总点位,即1800路监控点,经本地硬盘录像机压缩后每站点上传码流约为4M。

软件模块配置如下: 设备/软件名称 型号及规格 数量

中心管理服务器软件

ADT-Manager Center,支持Windows/liunxUnix 操作系统,支持Apach 集群,可分布级联 1 流媒体转发服务软件 ADT-Medium 24 集中存储存储软件 ADT-Storage 0 回放服务器软件 ADT-Replay 0 报警转发服务器软件 ADT-Alarm 1 视频设备代理服务器软件 ADT-VideoProxy 1 接处警客户端 ADT-CLIENT 1 C/S 客户端 ADT-CLIENT 1 1.6 监控管理平台集成 > 报警事故的指挥应用,平台支持结合现场视频、GIS地图、GPS三者结合,协助指挥调度。当发现事故报警时,平台启用视频联动方案,弹出对应视频到相应的显示墙,电视墙上显示GIS地图,通过GPS定位系统显示部署情况,指挥人员根据系统所提供地理信息、站点情况、营销中心情况等现场情况的信息,指挥现场处理,并可通过视频指挥现场人员的处理过程,准确快速处理事故。

> 监控平台支持语音监听、广播和对讲功能。包括客户端和设备的对讲、客户端和客户端之间的对讲。系统支持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讲话;监控中心之间语音双向对讲功能;中心与前端监控点之间语音双向对讲或语音广播功能。与前端设备对讲通过DVR或视频编码器的视频输入通道实现对现场声音和实时监听和视频音频同步录像录音。通过DVR或编码器的双向对讲接口,实现与现场人员的远程双向对讲,并实时录音。

> 监控平台根据报警预案将报警信息及时分发给相应的用户终端或系统、设备,报警后可以通过接口发送报警信息和预设的命令到相关警用业务系统。

> 监控平台能与各站点门禁系统集成,实现对各站点门禁系统的远程维护、管理和联动实时视频监控;技防报警能够联动门禁设备,实现远程锁定、开启和限制人员出入等功能。

1.7 存储设置

安全监控管理平台的存储系统采用基于IP SAN技术的网络存储,该方式能够节约大量成本、加快实施速度、优化可靠性以及增强扩展能力等。 采用iSCSI 技术组成的IP SAN可以提供和传统FC SAN相媲美的存储解决方案,而且应用平台下的普通服务器或PC机只需要具备网卡,即可共享和使用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与传统的分散式直连存储方式不同,它采用集中的存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方便了用户的维护管理。

采用了IP SAN的存储结构,每台服务器到存储系统的数据通道均采用了冗余的设计理念,当其中一条数据访问路径发生故障时(包括:从服务器到交换机、交换机到存储系统),系统检测到后,会将当前的数据流通过另一条冗余的路径进行数据提取。从而,避免了系统的单点故障,而造成应用服务器不能提供连续的数据服务。大大地增强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

X公司的IP SAN架构是开放式的,只有开放的存储区域网络才能满足未来高速增长的存储需求,我们设计X公司的IP SAN存储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 高性能:提供冗余链路连接,避免数据访问瓶颈的出现;

> 可访问性:通过设置不同的访问策略,任何被授权的数据均能访问; > 存储虚拟化:能够动态扩展,分布式部署,支持远程备份和灾难恢复;

> 动态可伸缩性:能提供在线动态容量分配和扩展,能按需分配存储,不用重新安装卷组和文件系统就可扩展存储容量;

> 支持多主机:应用平台以集群方式共享存储阵列,保证主机系统级的高可用性;

> 简单化的存储管理:提供脱离LAN带宽的存储管理,真正实现在异构环境下,访问共同的文件系统,共享文件数据;可以保护目前存储设备的投资,具备前瞻成长性。

2. 经营分析展示平台

3. 业务调控管理平台

业务调控管理平台包括物流调度、现场处置、一次调度指挥和物流调度分析等功能,实现“一键式”中控调度指挥。

3.1 实时物流调度

在实时物流调度方面,运营指挥中心可发挥如下作用:

> 显示需要立刻进行成品油配送的加油站名称,需要的油品类型、数量,估计断档时间; > 可立即在GIS上显示该加油站的地理位置,调出该加油站实时库存情况及销售情况; > 显示该加油站周边的油库及库存情况;

> 显示该加油站周边正在执行的配送车辆的情况,包含所执行配送单的紧急程度,油品、数量,目标加油站的库存情况;

> 显示目前可调度的车辆情况和位置;

> 可通过物流系统给加油站安排紧急配送计划;

> 通过调度运行平台,监控紧急配送计划的执行情况。

工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3.2 实时现场处置

在实时物流调度方面,运营指挥中心可发挥如下作用: > 当加油站发生数质量纠纷时,通过系统向指挥中心报送; > 在运营指挥中心的GIS上自动显示发生数质量纠纷的加油站和加油站报出的信息类型; > 自动接通加油站的视频监控系统,调出加油站的视频监控录像;

> 自动调出该笔配送单的情况,包含实付数量、加油站报上的实收数量等计量信息; > 通过语音系统与加油站进行联系,了解现场情况;

> 通过运营指挥中心,组织调运、加管、油库、承运商等直接负责人员共同协调解决出现的数质量纠纷。

工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3.3 一次调度指挥

在一次调度指挥方面,运营指挥中心可发挥如下作用: > 可显示一次切块计划完成情况;

> 可在地图上模拟显示一次计划和完成超欠情况; > 可显示一级和二级油库的实时库存信息; > 可分地区显示当前销售计划及实际完成情况;

> 根据整体状况,对一次物流进行调度和调整,并可与分公司进行视频会议沟通。 3.4 物流调度分析

在物流调度分析方面,发挥如下作用:

> 根据上游资源供给情况,调整下游销售计划;

> 调整结果和营销售、加管部门进行协调,通过运营指挥中心,调出油库库存和在途量,结合各地区销量计划,确定各地区最合适的油品供给量;

> 根据确定的油品供给量,调整各地区的油品配送计划,并将结果反馈给各分公司。

4.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运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的对象是X公司下属的各加油站点、营销中心等,在发生应急事件时通过运行保障系统和应急预案等方式实现辅助应急指挥决策。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充分实现共享、共用、联动,集成各类计算机、通信、视频、软件应用系统,并尽可能利用X公司下属各联动单位的已建系统,进一步优化整合内部资源,突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应急区域联防体系和应急保障联动机制,提高基层现场处置和响应突发事件的能力。 4.1 平台架构

>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 “多维度”集联应急指挥:网络化监控,集联应急指挥(上联总部,下联库站,外联应急单位,内联员工办公通讯终端)。

> 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应急管理

* 应急管理核心—应急预案:全过程管理—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资源准备、预案演练,到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恢复重建、监督管理。

4.2 平台功能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将协助运营指挥中心在日常工作期间和应急事件指挥期间全面掌握公司整体运营态势,协调解决运营管理中的全局性问题和资源需求,实现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与领导决策,从而支撑对公司运营管理工作“网络化监控,集联应急指挥(上联总部,下联库站,外联应急单位,内联员工办公通讯终端)”的业务要求。

具体来说,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将集成应用多种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对运营指挥中心进行以下方面支持: > 总体把握:公司信息化的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为运营指挥中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原材料”。应急指挥管理平台中GPS车辆定位系统对油罐车的位置数据和运营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数据汇聚系统将公司现有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汇聚、梳理、整合,可视化指挥系统将以报表、图表、地图等形式,集中呈现体现公司运营总体状况、关键趋势的各种指标信息,使领导和运营指挥人员对公司的运营态势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直观、量化的评估;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图像集中显示方式展示公司各个业务点的工作图像、显示油罐车的实时图像。

>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现了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原则。通过对应急预案的制作和管理;实现对应急全过程管理(包括: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资源准备、预案演练,到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恢复重建、监督管理)。

> 统一指挥:可视化指挥应用子系统将有/无线调度、图像监控、无线数据传输等技术与电子地图等可视化手段相结合,在集成的操作界面上实现对运营业务数据的地图直观展示,运营实况的可视化监控,实现对重大或突发事件的整体处置。

> 全面记录:重大事项督办应用以规范化的方式捕捉和记录运营中重要和异常的信息,有利于运营指挥、管理决策人员把握管理要点,事后检索分析。电子卷宗应用实现对应急事件的现场图像录像和指挥中心应急处置时的有无线调度录音,并将应急事件处置流程,与应急事件相关的油罐车、业务车辆、人员等行驶轨迹等信息进行统一归档,保存在一份电子卷宗中。事后可以将电子卷宗中的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数据分别以不同媒体形式呈现,为应急事件处置留下一份全面、丰富的信息记录。

> 科学决策:辅助决策应用在原始信息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手段进行综合预警、风险分析、指标分析和专题分析;同时对各种基础信息、运营实时信息、经验数据等信息资源进行有序组织;提供综合检索查询手段,为运营指挥人员的综合协调和指挥调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3 电子地图平台

> 地图展示功能:利用上海市矢量地形图、航空影像图片、CAD图纸、建筑物三维模型等数据资源,创建一个交互式可视化环境。

> 地图窗口控制功能:主要包括地图分级显示、多窗口显示、图层显示控制、视图前进/后退功能、全图显示、全屏显示、鹰眼视图、比例尺、图例显示等功能。

> 地图基本操作功能:通过地图应用窗口中提供的地图操作工具栏,实现对地图的操作功能。主要提供地图缩放、地图平移、地址查询、各类信息查询、信息统计汇总、地图定位、多方式的地图区域选择、地图量算、地图快照和打印等功能。

> 地图标注功能:对各类地图上需要进行标示的要素进行标注,可以新增和修改标注信息,可以分为自动标注和人为标注两种方式。

> 地图权限管理功能:系统划分不同单位、工作人员的权限,根据权限设定各种数据图层、信息、功能的访问和使用权限。用户仅能浏览本权限范围的地图数据,仅能使用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应用功能。 4.4 数据汇聚系统

数据汇聚系统是应急指挥平台的一个“后台”系统。它不直接服务于运营指挥业务,而是通过建立一个可靠数据传输和服务共享的机制,为运营指挥业务提供间接的业务支撑。此外,数据汇聚平台应具有一定的可视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运维管理人员能利用平台完成信息资源的抽取、组织,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监控等。数据汇聚平台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为各异构系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汇聚服务,为运营指挥业务的协同提供支撑服务。

> 数据接口服务功能:提供数据汇聚系统与参与汇聚的各异构业务系统业务库或前置业务库之间的桥接服务、以及应急指挥平台其他业务功能模块从数据汇聚系统中获得数据时,数据汇聚系统对外输出数据的接口服务。

> 数据加工服务功能:汇聚到应急指挥平台中的数据具有量大、复杂、多样化的特点,它们来自于多个业务系统;还包括运营现场产生的运营管理信息。目标数据完成从这些数据源向应急指挥平台上的汇聚,需要经历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加载、数据存储几个过程。

> 数据资源目录服务功能:数据资源目录服务的核心目标是数据资源的发现和定位。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编目、审核、发布三个阶段来实现。编目服务、辅助数据资源提供方完成对数据资源按照目录方案进行格式化编辑。编辑目录的方式包括手工编辑和基于目录内容提取的批量编辑。

> 系统管理服务功能:实现对数据汇聚的适配、抽取、转换、加载、存储、目录服务等核心功能部件的管理与监控。 4.5 预案管理系统

应急指挥平台中的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是围绕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主要阶段,对应急预案进行数字化表示、展现和应用的信息化支撑系统。

> 数字预案制作:提供一个数字化应急预案的编制工具,可以方便的设计和部署应急预案流程,在应急预案流程的编制过程中,完成相应的“事件-预案-预案任务-应急资源”的关联。应急预案充分考虑了应急事件具备某些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 应急预案检索:提供应急预案的检索功能,可以根据突发事件的属性自动匹配预案,也可以通过多条件查询预案。

* 系统支持多个专项应急预案的维护和管理。应急预案配置完成后,可以浏览和导出应急预案,并可在地图上显示应急预案处置区域方案; * 系统支持多条件组合检索,如根据事件类型、级别、应急资源、应急人员等内容进行检索。 > 应急预案发布:提供应急预案审核和发布,完成应急预案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编制-审核-发布-修订流程。

> 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预案演练管理功能包括演练计划编制、演练计划启动和演练过程管理功能。

> 应急物资管理:提供对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管理的应用功能,包含对应急物资种类和当前库存量,同时记录盘存时间。

> 应急单位管理:应急响应涉及的相关单位信息维护,显示,修改,查询,删除。 如 消防、医疗、警察、政府各部门 。信息包括 单位名称,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单位基本信息。由应急指挥中心及各应急部门负责维护。

> 应急人员管理:应急响应所涉及的应急人员的维护。由应急指挥中心及各应急分中心负责维护。

> 基础数据管理:包括组织机构、油库信息等企业基本数据信息。 4.6 车辆定位系统

车辆定位系统,需要建设针对于油罐车的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并且接入现有的车辆定位系统数据。

> 油罐车远程监控:车载设备基于WCDMA 3G无线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将视频服务器和摄像机安装在油罐汽车上,利用WCDMA传输视频信号和GPS数据。 > 现有车辆定位系统接入 * 现有车辆定位系统数据接入; * 定位协议转换; * 车辆资料接入。 > 定位数据服务

* 轨迹存储服务:提供对油罐车位置数据的存储;提供对其他定位车辆位置数据的存储。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一年;

* 轨迹查询服务:提供对车辆位置数据的查询服务接口功能。 4.7 可视化指挥系统

在X公司日常运营和应急事件处置期间,需要依托可视化指挥系统,实现对与公司运营相关的基础信息和专业业务信息的图形化显示;实现各类定位目标的监控;实现对宏观运营信息的展示;实现日常事件处理的状态查询显示;实现突发事件预案的演练;实现可视化指挥系统与图像监控系统、预案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重大事项督办系统之间的信息联动。

> 运营态势显示:可视化指挥系统具备运营态势可视化功能,即通过地理位置的关联可以整合运营指挥所需要的各类业务数据,从而有效地实现与公司运营相关的各类业务数据的融合,并在统一的电子地图上展示当前公司运营管理状态信息。

> 事件处置:事件处置可视化包括了事件现场的可视化、应急预案的可视化、指挥调度的可视化。

> 电子卷宗:电子卷宗实现了对可视化指挥完整过程记录的可视化。电子卷宗是通过对事件整个过程的相关资源的整合,以实现跟踪事件的来龙去脉,实现对事件过程完整的场景展现。为对事件处置进行事后评审,实现对重大事件的过程取证,积累事件处置管理的经验。 4.8 重大事项督办

> 事项过程管理:事项过程管理是整个重大事项督办系统的重要组成,是为实现事项信息的信息接报、状态跟踪、结果反馈。主要内容包括事项录入、事项处理、信息追加、事项确认和事项关闭。

> 事项查询展示:提供事项的统一查询界面,查询条件为事项编号、事项名称、事项状态、事项等级、参与部门、事项类别、处置部门等条件的定向查询功能,方便决策领导实时掌握事项状态和要素信息。

> 事项督办管理:事项督办管理主要分两部分,即督办启动、督办跟踪。

> 事项处置评估:确立事项处理业务流程中的各项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模型,实现对频发性事项的评估管理系统功能。包括事项过程评估和事项处理部门评估。 4.9 辅助决策

根据实际业务应用分析需求,开发一批基于电子地图和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相关联的业务数据分析功能,如定制专题图模版、轨迹分析、周边分析、区域对比、路径分析、时间轴分析等专业分析功能。 4.10 硬件支撑平台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所涉及的硬件支撑平台包括以下各子系统,在建设方案其它章节中均有所设计。

> 有无线通讯系统:实现对公网电话、专网电话等各类调度终端的各类呼叫、调度及电话会议,其中公网电话、专网电话通过综合布线和IP语音电话系统实现;无线通讯通过无线集群方式实现;

> 远程视频监控/联网监控管理平台:建成各类视频资源的接入和交换中心,将当前先进的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有机融合进来,为视频数据分析、现场取证、提高应急效率提供技术保障,该系统通过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包括: * 远程视频监控; * 前端录像存储; * 远程录像回放;

* 中心流媒体服务器录像存储;

* 扩展的视频智能分析(可用于车辆分析、加油站周边车流量分析等)。 >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在调度大厅内配置一套3(行)×10(列),单屏尺寸为60英寸的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实现各类信息在指挥大厅的集中展示,为实时监控现场态势、各级领导会商提供必备的显示设备;

> 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在专网上建立一套视频会议系统,满足各相关单位召开视频会议的要求,作为每日各级指挥人员决策会商、信息互通的重要手段; > 坐席建设:在指挥中心建设相应的坐席和应用终端,接入相应网络; > 网络系统:网络接入及网络安全建设,专门章节中设计;

> 计算机和存储系统:计算机基础系统建设:各类服务器、PC机、打印机、存储系统等; > 基础环境建设:指挥大厅、决策指挥室、机房等基础环境建设。

5. 综合信息集成平台

部署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综合信息集成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实现X公司多种信息媒介、多种信息来源的集成和整合,构建上海公司层面的信息汇集和处理中心,同时与上级公司、市政府等进行信息的交互和转换。

在综合信息集成平台之上可以实现的4个子平台的应用: > 经营分析展示平台 > 调度运行指挥平台 >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 安全监控管理平台 5.1 平台架构

> 应用架构:集成环境和整合平台的建设,就是将现有的打包和传统应用、信息存储以及新开发的服务组合到一个解决方案之中。业务逻辑从这些通常不灵活的打包和传统应用中释放出来,并由相关的业务所有者安全地进行管理,提供一个能跨所有集成组件,使用一个公用的开发、部署、管理和监控环境。如此可确保 IT的灵活性、敏捷性,同时与动态变化的业务目标保持紧密一致。

> 应用整合平台实现对现有业务系统、待建系统的整合。整合平台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应用系统内部各分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应用集成、信息交互和共享,这也将成为今后建设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框架。

* 企业服务平台(Enterprise Services Platform):通过建立标准的信息总线,将各个应用模块进行联结,各个模块在内部完善和可靠运行的基础上,通过适配器接入总线,实现和其他模块的数据交换。各个模块分别提出各自的数据需要和数据输出,并通过标准总线进行交流,各个应用模块内部的业务升级和业务调整与其他系统无关,也和总线无关。由于企业应用集成的项目所关心的是各应用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架构和协议标准,因此是否采用B/S或C/S等用户交互方式对于平台集成的实施没有直接的影响,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 企业数据中心(Enterprise Data Center):从集成平台获取源数据经过抽取、清洗和转换之后装载到数据中心,数据的特点是集中的、经过了清洗和转换的,便于进行分析;存储于数据中心中的数据是经过再次加工的数据,这些数据为基于监控、分析与决策模型提供了必要的分析基础。这里的数据中心主要给各个分析主题提供一个集成的、面向主题的、稳定的、不同历史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华南公司在经营决策中可能会发生的决策制定过程。 > 网络架构:系统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核心系统服务器均部署在上海公司本部局域网。各个客户端、下属公司的操作人员均使用个人电脑IE流览器,通过公司企业网访问本系统。目前上海公司使用的网络包括中油内网、internet外网和视频专网,本方案的核心数据应用将部署在中油内网的上海公司中心机房,同时通过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展现视频专网上的视频监控信息,用户通过VPN+internet,可以访问本项目涉及到的服务内容。关于本项目的核心网络拓扑,根据规划的实施目标和的架构设计原则,建议采用如下硬件部署架构。

> 逻辑架构:建设综合信息集成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经营分析展示平台、务调控管理平台和应急指挥管理。平台上能够处理的信息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平台的输出终端包括拼接屏幕、电视屏幕、个人桌面和移动终端等。

> 技术架构:综合信息集成平台采用J2EE架构,分为表象层、商业层和数据持久层,其中功能应用服务的技术架构如下图所示:

5.2 功能架构

各专业平台的功能架构分别如下:

> 经营分析展示平台:经营分析展示平台上可以分为经营分析、经营预警和经营展示3个主要场景,具体如下: 场景名称 功能描述 经营分析

计划完成对比表

油库出库量

油库销量

移库量

油库当前库存

油库库存能够支持天数

油库客存量

购进成本

月底盘库数据

库存结构分析

国际油价展现 地炼、出厂价、到货价

销售价格

加油站销量

配送量情况

库存统计展示

加油站油品来源表

购进油品销价成本对比

损耗率展现

按损耗率的排序

运费统计 经营展示 汇报目录

公司简介

库站布局

进销存

市场特点

地市情况

市场情况

客户情况

价格信息

PPT

机房的介绍、照片

网络拓扑图 环境监控数据显示

网络流量显示

加油站数量

HSE指标数据

重要油库位置 经营预警 超欠执行报警

库存预警

销量异常

加油站日结预警

库存预警

盘存预警

安全运行天数

加油站实时库存

零售类指标

配送计划执行情况 > 调度运行指挥平台 场景名称 功能描述 调度运行指挥 低液位缺货调度

临时变站调度

数质量纠纷实时处置

配送全过程调度和监控

一次调度指挥

>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 场景名称 功能描述 应急指挥 应急处理

应急专家

应急物资和场所

应急物流

应急监管

应急总结

应急培训与演练

车辆供应链管理

应急集成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 安全监控管理平台 场景名称 功能描述 应急指挥 远程视频监控

前端录像存储

远程录像回放

中心流媒体服务器录像存储

报警联动

门禁控制

5.3 软件支撑平台

作为X公司运营指挥中心综合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需要进行多方面应用技术的综合使用,包括集成平台、ETL、地理信息、BI工具、移动终端应用等。 > 集成平台工具采用webMethods平台的核心运行组件,支持最新的数据传输和Web服务标准,如JSP、XML、XSLT、SOAP和WSDL,可以实现对其它应用系统和平台的全面集成。

> Pervasive集成产品是一个通用的集成框架,可用于ETL、EII和SOA部署模式。该通用框架由最好的、高效率的工具组成,它使用开放的资料库,可以最大化开发者的工作效率、

第6篇: 地铁运营公司指挥调度中心党支部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我能站在这里代表指挥调度中心党支部作支部工作报告。

指挥中心党支部成立于xx年6月,现有正式党员7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1名。支部成立一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公司党委的号召,切实做好广大党员和全体 员工的思想工作,将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精神贯彻给每一位党员干部。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支部活动:支部大会上我们孜孜以求的身影;民主生活会上我们坦抒己见,互评互助;支部学习会上,我们勤学不倦,探求真理;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理论实践双管齐下,更加深刻的领悟了邓小平理论、xxxx的巨大指导作用;雪灾、震灾面前,我们积极动员,组织救援、捐款、献血„„活动中,我们形成了学习、进取、团结、奉献的支部精神!我们坚信,我们支部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支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会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下面我就指挥中心党支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就是无声的命令,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支部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按照各级党委的要求,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自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在应急和突发任务面前,支部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勇挑重担、迎难而上。

发生在今年

一、二月份的罕见雪灾,给运营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指挥中心作为运营组织工作的协调部门和指挥部门更是责任重大。我们支部在第一时间内组织成立了两支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应急队,一支队伍负责指挥中心管辖的硚口路车场平台及车场内13副道岔的扫雪除冰工作,另一支队伍根据运营公司党委的安排,承担了宗关站的扫雪工作。很多同志都是不分日夜坚守在岗位上,一有雪情,立即冲到一线,时任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的李军同志更是连着2个星期不曾回家。整个大雪期间,在支部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没有发生一起因为车场道岔故障影响列车出库的情况,宗关站、车场平台没有发生一起人员摔伤的事故。

面对今年五月十二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我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响应公司党委的号召,多次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团费,共计捐款达8000多元。在电视里看到灾区急需用血的报道,大家纷纷报名献血,有的在公司做了登记、有的在外面的流动血站做了登记,我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现任运营综合团支部书记的曹凡同志更是连着三天去流动血站排队献血。在随后进行的灾区重建工作中,公司成立预备突击队,指挥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团员都报了名。

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建学习型党支部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奔流、信息密集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创建学习型支部,不断增强党支部的综合素质,提高支部的工作效率,提升支部的整体水平,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xx年,指挥中心党支部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将党的教育和我部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集中学习和自学。重点学习了xx大会议精神、xx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报告等内容。一年来,我支部组织各类会议和学习共计49场次,参加人员共计306人次。通过这种组织化的学习活动,培养了整个支部党员队伍的学习氛围,营造了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支部文化和精神风貌。真正使支部每一名党员和积极分子都能紧跟时代最新科技、最新文化的发展步伐,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并善于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努力提高党支部的综合素质、工作效果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更好地树立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支部形象。

第7篇: 安全调度指挥中心2013

工 作 总 结

即将过去的2013年,回头展望一年以来的调度工作, 在矿领导的帮助指导下,安全、生产调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取,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成长了不少,深刻体会到调度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度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专业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如何搞好调度工作,如何能够体现调度在生产和日常工作中起到的协调生产平衡,安全有效的指挥、监督,矿井的生产动态,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熟虑的问题。一个企业需要把各个责任部门、各个生产环节组织起来,协调起来,综合平衡,及时的反映和克服生产中的矛盾和薄弱环节,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整个生产过程均衡地有节奏地进行。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集中统一指挥安全调度指挥中心,能够安全、有效地、开展矿井的日常工作、必要让每个调度员熟练调度工作,履行调度员职责,熟悉掌握全矿的生产动态和存在安全隐患,能够有效及时的得到解决和处理。现将2013年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总结如下:

一、2013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及调度员日常工作处理情况:

1、掘进巷道进尺累计完成

2、开拓巷道进尺累计完成

3、喷浆巷道进尺累计完成

4、产量累计

5、外运累计

- 1的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时请示有关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排除生产障碍,使生产能够协调进行,保证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认真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尽量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每班坚持做到认真填写各类调度台帐,及时掌握矿重点工程、巷道贯通、井下重点工作面的瓦斯管理情况,以及各采区安全情况等,努力完成矿井的安全生产任务。

3、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时刻牢记为基层、为采区服务的宗旨,重管理、抓安全,时刻保持以“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遵旨,在自己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调度员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调度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调度室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调度室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调度室的良好形象。

4、正确面对过错,以后努力改进

回想一年多来的工作,调度中心是全矿的“中心枢纽”,是全矿有效运转的枢纽。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无法胜任的。在这一点上矿调度中心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岗位责任重大,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做好工作的起码要求。在今后调度室认真总结2013年的经验教训,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三、调度中心存在的问题

- 3论联系实际,多深入采掘一线,调查研究,熟悉生产情况。

8、继续加强调度室软件和硬件化建设,组织实现标准化调度室。 时间总是年复一年的轮回,岁月却把所有的优与劣、利与弊记载下来。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调度室所有人员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矿领导对调度室的期望。更加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并在工作中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加强调度室的凝聚力。为矿井在2014年的投入联合试运转期间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5 -

第8篇:安全工作汇报(指挥中心)

安全工作总结

我队至2005年11月份进场以来,为确保施工中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和实现安全达国标的目标。根据公司2005年的安全工作方针,结合我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了员工安全教育、现场监督检查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进场至今一直保持安全无事故的好成绩,在质检站、业主、咨询、监理、经理部和子公司多次的检查下给予好评,具体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队安全管理工作,杜绝重大责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人身与财产的安全,根据我队现行体制和实际的情况,在2005年12月29日组织了有关部门,召开了关于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专题会议,成立了以第一管理者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如下:

组 长:队长

副组长:副队长、总工

成 员:各部门主管、各工区负责人、主管领工员以及相关技术干部和相关人员。

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环保室,日常工作由安质主任杨兴负责组织开展。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为保障我队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维护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队工程的情况,依照《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安全标准工地实施细则》、《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安全奖惩办法》等一系列的分项分部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三、加强安全宣传与教育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减少施工作业违章违纪行为,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我队认真实施安全教育经常化和制度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全规程、制度、措施等为教材,从管理到作业层全面展开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截止至今我队共组织各类安全学习31次。(附安全学习图片)

(2)、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程序和工序流程等,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安全防患措施,入场至今从临时工程到主体工程我队共组织专项安全技术交底5次。

四、加强监督检查

根据我队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每周定期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周一安全例会上进行通报,违章违纪根据规定给予50~200元的经济处罚,存在安全隐患的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根据奖惩办法对协作单位给予经济处罚,分管领导和现场负责人负连带责任。

尽管我队安全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检查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较好,但是违章违章违纪个人行为依然存在,始终屡禁不止,截至至今我队共组织安全专项检查28次,查处违章违纪32人次,发现安全隐患19起,现场得到整改5起,限期整改14起,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14份,复查时已全部按要求整改,实现了检查100%整改100%。

监理、经理部和上级单位对我队检查发现违章违纪5次,安全隐患3起,下发整改通知书3份,得到定期整改完毕3起,整改率100%。

五、投入专项资金,加强安标建设

1、我队投入了专项资金,保证了安全防护设施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到位,并对防尘、防有害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为加强安标建设,我部截止今本部投资近8万余元用于安全标准工地,即:安全警示牌255块、安全操作规程125块、施工公告和施工告示10块、安全生产固定标语两套26块、五牌一图(即:安全纪律、文明施工、工程质量要求和工程概况牌以及施工平面布置图)共计五套25块,安全职责20余块,其他安全用电、防高空坠落、入场须知、施工现场十条禁令等230余块,另外高空坠落分析图、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安全控制程序图、安全事故分析图和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框图以及紧急时联络体系图等,安全保证体系早在本年的3月已全部安装就位。

六、制定救援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的方针,我队针对工程项目和施工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为强化本单位员工在事故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本单位自救和互救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尽可能地给伤病人员以最大生存机会,本队聘请有关专家和组织了有关部门进行认真分析讨论,编制了消防应急、触电救援、高空作业和物体打击、起重机械设备及交通应急救援预案,现已全部出台,并组织了学习和交底。

七、“三体系”的运行情况

根据 “三体系”制度,结合我队工程特点,对项目管理文件清单、法律法规清单、组织机构图及职能要素二次分配表已装订成册,部门职责及工作流程已组织学习和上墙,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了排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环境、安全管理方案和危险源控制,通过排查,对重大危险源并制定了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八、下一步安全工作计划

为了巩固安全工作,本队下步工作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再教育,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与范畴,对有章不循违章违纪的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并一如既往落实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与精神,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安全达国标的目标。

二00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9篇: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指挥调度;

2、坚决服从总经理及公司领导的统一指挥;

3、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4、负责贯彻落实上级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指令等。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程,并监督实施、落实。

5、负责企业日常安全工作的指挥和管理,研究企业重大安全事宜,组织开展日常安全隐患的检查和排查;

6、负责监督企业安全费用提取,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7、负责对企业法人和特殊工种有关证件的管理工作,适时督促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协同人力资源部制定企业全员培训计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落实;

8、负责监督企业各种设备管理运行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安全设施、安全防护器械的检测检验工作;

9、负责企业职业危害的检测检验和人员体检等工作;

10、负责企业重大危险源的排查和建档工作,组织应急救援

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工作;

11、负责企业内部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制定、签订和落实工作;

12、负责管理安全指挥中心员工;

13、负责安全作业票证的使用、管理,组织落实上级部门提出的安全隐患整改等工作;

14、负责定期组织召开全公司安全生产会议并对会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15、负责承办公司领导临时交办的其它事项。

信息科职责

1、坚决服从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

2、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3、负责对公司下属各企业的安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处置、指令下达等;

4、确保各种安全信息的迅速及时、准确、可靠、有效;

5、按时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它任务。

安全技术科职责

1、坚决服从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

2、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3、每年年初制定安全年度计划;

4、每年年末提交安全总结,分析全年安全工作形势,提出改进建议;

5、协助有关部门开展需要安全技术支持的工作;

6、负责日常安全隐患检查,并作出处理意见;

7、负责制定隐患治理计划;

8、按时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它任务。

应急处置科职责

1、服从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

2、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3、负责安全隐患的治理、消除;

4、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

5、负责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预案;

6、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事态发展程度,调动和调遣相关人力物力进行处置,将损失降至最低;

7、事故结束后,想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提交事故处置报告,并协助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

8、按时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它任务。

督查科职责

1、服从总经理的统一指挥;

2、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3、负责安全隐患的督察和验收工作,并对验收结果向领导汇报,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4、负责监督安全费用的使用和管理;

5、负责制定安全目标责任书和安全考核等工作;

6、按时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它任务。

上一篇: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下一篇:幼儿园安全排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