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留守儿童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以S市N社区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不仅城乡经济差距较大,而且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严重。目前,虽然在城市低保、学校助贫等国家宏观政策支持下,物质生活方面得到基本满足,但相比城市正常家庭,一方面贫富差距明显,经济基础较弱,资源分布不均,另一方面低保家庭儿童的身份使得这类儿童自我效能感低下、对学习生活缺乏目标感和意义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为自卑、怯懦等不良情绪,进而出现行为偏差,这是抗逆力低下的表现。近年来关于如何提升儿童抗逆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流动儿童、残疾儿童和留守儿童等群体营养健康不良、医疗资源匮乏、教育资源缺失等方面,对城市低保家庭儿童这一群体及其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关注偏少。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的助人工作,在帮扶社会特殊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以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运用专业小组工作方法,从微观层面探讨如何提升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抗逆力,通过对城市低保家庭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该群体的抗逆力现状及原因,并且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抗逆力水平较低的10名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组成小组,采取互惠学习性小组模式开展了以提高儿童抗逆力内外保护因子为主题的6次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工作专业方法的运用,在提升低保家庭儿童的自信心和自知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服务对象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表现出关心、回应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建立学习目标、制定计划和努力付诸行动。研究发现,受访儿童在社会资源和家庭经济上处于弱势,抗逆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低保家庭儿童抗逆力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内在力量感的不足和外部支持功能低下。本文从小组工作的工作方法、实务效果、社工角色三个方面总结了本次社会工作实务经验,指出本次小组活动中存在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时间有限、服务对象局限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提升儿童抗逆力水平的建议,除了要对城市低保家庭儿童以小组方式提升社会胜任力、自尊和自主性、目标和意义感外,还要帮助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推进学校社会工作和促进社区活动开展。

关键词: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抗逆力;小组工作

学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深度访谈法

1.3.4 观察法

1.4 研究思路与关注重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关注重点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

2.1.2 抗逆力

2.2 理论基础

2.2.1 优势视角理论

2.2.2 社会支持理论

2.3 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研究述评

3 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抗逆力现状及原因

3.1 S市N社区低保家庭儿童抗逆力的现状

3.1.1 低保家庭儿童抗逆力问卷调查

3.1.2 低保家庭儿童抗逆力具体表现

3.2 S市N社区低保家庭儿童抗逆力水平偏低的原因

3.2.1 低保家庭儿童内在力量感不足

3.2.2 低保家庭儿童外部支持功能低下

4 小组工作提升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抗逆力研究

4.1 小组背景及介入模式

4.1.1 小组背景

4.1.2 介入模式

4.2 小组活动目标及介入过程

4.2.1 小组活动目标

4.2.2 具体介入过程

4.2.3 小组活动评估

5 小组工作提升城市低保家庭儿童抗逆力问题的总结及建议

5.1 研究总结

5.1.1 工作方法结合运用

5.1.2 实务效果全面评估

5.1.3 社工角色复合多元

5.2 研究不足

5.2.1 服务形式单一

5.2.2 服务时间有限

5.2.3 服务对象局限

5.3 对策建议

5.3.1 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5.3.2 推进学校社会工作

5.3.3 促进社区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依法行政重要原因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大数据高等学校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