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业生求职应聘谈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年3月份, 我校2008春级的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开学初, 许多单位到学校招聘毕业生。作为语文教研组长, 我与招聘单位的老师进行交谈, 了解学生在求职应聘中的情况, 我校学生在应聘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对语文教学的震荡和冲击不小, 而问题最严重的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招聘现场, 有些学生局促紧张, 面红耳赤, 答非所问, 语无伦次, 因此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成为改革的瓶颈和突破口。

中职学校学生求职语言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理解能力差, 在面试过程中不能准确理解招聘者的意图。表现在不能一次性理解招聘者的意思, 多次请求对方重复;或是不能准确理解招聘者的意思 (特别是弦外之音) , 影响求职语言的质量。例如:招聘者问:“如果让你再重新选择一次专业的话, 你还会选择你现在的专业吗?”很多学生都表明想选择另外的专业, 这说明他们并不理解招聘者的意图:通过这一问题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试想, 一个学生不喜欢本专业, 他怎么会专心学习, 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怎么会好呢?

(2) 表达能力差, 不能简明扼要、“中心”突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少中职生面试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尤其是当招聘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可自由发挥余地大的问题时更是如此。比如“你怎么看待工作中的挑战性?”调查发现, 40%以上的学生除了回答“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之外, 再也不知道谈些什么了。

(3) 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观念不够端正, 影响求职语言的质量。言为心声,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就会在言行中有相应的流露和表现。常常发现有的同学, 谈起责任推别人, 说起矛盾怪对方, 讲到失败赖客观, 缺少进取, 光讲不做, 心胸狭隘, 斤斤计较。这样的学生在面试时往往说的越多失败得越惨。

可见, 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势在必行。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 创设良好氛围, 克服畏惧心理, 培养“敢说敢交际”的胆量

其实大多数学生并不是不会“说”, 私下里在熟人面前还是能说会道的。可是一到公众场合, 说起话来就结结巴巴, 甚至根本不敢开口。究其原因是底气不足, 不自信, 所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是关健。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因素, 我告诉学生敢于迈上讲台, 你就成功了一半;开始说的不好是很正常的, 老师绝不批评;听的同学要认真, 不许讥笑;一人说完, 全班用掌声鼓励。这就为“说话”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学生的心理得到了较好的调整。另外, 我还制定了一些鼓励学生勇于上台的小策略, 比如:课前5分钟学生自由上台演讲, 上台一次, 记10分, 纳入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期评成绩的10%。才开始只要求他们能跨上讲台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 不考察其讲的好坏。这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讲台环境, 锻炼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量。另外, 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创设良好的氛围。

2 创设情境, 激发思维的“引爆点”

要激起学生交际的兴趣, 教师必须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引发学生思维的“引爆点”, 激发其发言的欲望。

口语交际的内容源于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 活动过程就成了学生提升思想、感情、意志、品质的过程。只有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 学生才会乐于表达, 勇于表达, 而且句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这样才有益于加快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及时发现和捕捉训练点, 抓住时机让学生开展心与心的交流, 这样既可丰富口语交际的话题, 又可以使学生经常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3 放眼生活、放眼社会, 拓宽说话交际题材

我们让学生观察学校、社会、家庭中发生的新事,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 在报刊杂志中寻找国内外奇闻逸事, 把这些通过整理介绍给同学。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 以自己的语言述说生活, 无论说者还是听者, 都能保持很高的兴致。这样, 就把“说话”训练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 拓宽了观察视野, 使“说话”这一小课堂融入了社会这个大课堂。此训练阶段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就要求来说, 难度比以前增加了许多, 但由于有兴趣, 他们就肯多花力气, 为了“说”好一次“话”, 许多同学不仅对观察所得的材料进行精心整理, 有的还在家里预演。上课时, 学生抢着上讲台。每次5分钟训练, 学生总觉得时间过的太快, 纷纷要求延长时间, 大有不吐不快之感。这种“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已远远不是想要得一次高分的需要, 而是一种想要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话讲给大家听的强烈愿望。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愿说的局面。

4 教以说话方法, 授以交际技巧, 培养“会说会交际”的能力

在平时的说话交际中, 我要求他们注意三个原则: (1) 看对象说话, 考虑性别、年龄、文化、心理状况等; (2) 看身份说话, 既要考虑听众的身份, 又要弄清自己的身份, 以便在话语交际中使用称谓和口语都自然得体; (3) 看场合说话,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要求说话者考虑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

技巧上: (1) 突出语言的通畅性。首先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停顿、消灭口头语, 使语言通畅利落。其次, 语言运用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口语化。 (2) 突出姿态表情的自然性。站姿自然大方, 双手自然下垂;面部表情的自然不呆板, 眼睛广视全体而不专注一人。 (3) 形体语言的恰当性。可借助眼光、口型、手势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 但力求恰如其分不做作。

总之, 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会口语交际, 提高交际能力将成为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中职语文教学, 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多加锻炼, 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 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摘要: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 中职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表现出的口语交际能力欠缺, 在面临就业和社会的选择与竞争时往往语言表达迟钝, 甚至语无伦次, 因此失去了很多良好的就业机会。所以,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求职应聘,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 (试行) .

[2] 梁荣照.口语交际的内涵及其训练[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5) .

[3] 李建南, 等.口才交际的艺术[M].中国青年出版社.

上一篇:饭店企业成长机制分析与成长战略研究下一篇:集团公司非法人分支机构运作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