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红细胞的特点、制备、保存及临床应用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 红细胞的合理利用逐渐受到重视, 国外以红细胞利用率80%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的医疗技术水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建立了冰冻红细胞技术。在低温冷冻的条件下, 由于红细胞的代谢活动几乎停止而处于休眠状态, 使红细胞能够长期保存。冷冻速度较慢时, 细胞外的水会结冰, 加入甘油防冻剂后, 细胞内脱水和细胞容积减少。由于甘油渗透压较高, 进入体内容易造成细胞溶血, 因此红细胞复苏后, 需要洗涤去甘油, 此时细胞处于高渗状态, 必须用梯度洗涤的方法去除甘油和游离血红蛋白[1]。经过不断改进, 我国70年代在制备冰冻红细胞工艺上已日益完善, 开创了保存血液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冰冻红细胞最大的特点是可长达10年的保存期, 解决了血液长期贮存、保障供血和对稀有血型输血 (Rh (D) 阴性) 以及自身输血创造了条件, 争取了抢救时间, 挽救了宝贵的生命, 冷冻血是其它制剂所不能替代的制品[2]。为更好的提高冰冻红细胞血液质量, 笔者在红细胞制备、保存以及解冻洗涤过程中, 积累了一些经验, 对不同方法制备出的冰冻红细胞甘油残留量、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耗材

57%甘油、9%氯化钠溶液、三珠冷冻袋、无菌四联袋、羟乙基淀粉溶液、0.9%生理盐水。

1.2 制备方法

甘油化方法:将红细胞或全血离心去上清, 将红细胞移至三珠袋中加甘油, 动作需轻柔。200 m L红细胞加甘油160 m L, 控制速度先慢后快, 25 min左右加完。在室温静止30 min送-80℃速冻保存。洗脱甘油:用浓度梯度法洗涤, 分别用9%Na Cl溶液与羟乙基淀粉溶液洗涤, 再用0.9%Na Cl溶液反复洗涤, 成品为悬浮红细胞供临床应用。在制备过程中加甘油后不同放置时间和洗脱时不同离心力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 按照这两项条件不同将制备的产品分A组和B组。

1.3 质量控制标准

上清血红蛋白不超过1 g/L;残余甘油含量在10 g/L;红细胞回收率>80%;体外溶血实验≤50%[3]。

1.4 统法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甘油化时红细胞加甘油后不同放置时间, A组15 min, B组30 min, 检测甘油残留量, 见表1。

注:*两组相比, P<0.05。

2.2

在洗脱甘油过程中, 适当的离心力既能很好地去除甘油, 又能减少重离心对红细胞的破坏, 笔者采用不同离心力制备冰冻红细胞后检测冰冻红细胞各项参数, 做如下比较, A组2 600转/min, B组3 300转/min, 见表2。

3 讨论

红细胞甘油化前, 保养液为ACD的血液制剂应2 d冰冻, 保养液为CPDA-1的血液制剂在6 d内冰冻, 这是保持冰冻红细胞活性的基础。目前, 冰冻红细胞所使用的防冻剂为渗透性甘油, 由于甘油渗透压较高, 在加入甘油时一定要先控制速度, 先20滴/min, 3 min后40滴/min, 5 min后60~70滴/min, 25 min左右加完即可。由慢到快, 逐渐提高滴速, 并使血液制剂的血袋始终保持震荡状态, 血袋内有玻璃珠, 起搅拌作用。让甘油缓慢均匀地和红细胞混合, 甘油加完后一定要静止30 min。加甘油前和加完甘油后都要排尽血袋内空气, 如果血袋内气泡太多形成大的气泡的过程中, 小气泡需不断破裂, 这样对红细胞是一种损害。解冻去甘油过程: (1) 将冰冻的红细胞制备成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关键的第一步是在-80℃冰箱取出红细胞后要迅速浸入37~40℃水浴中, 水浴箱的水一定要浸没血袋, 不断摇动, 使血袋与水充分接触, 加速其融化, 但不能用力挤压血袋。减少红细胞在溶化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溶化好的血袋要在室温静止10 min, 让红细胞得到充分休息, 增强细胞的抗破坏能力。 (2) 甘油化的红细胞的内环境是高渗的, 为防止红细胞遭到人为破坏, 一般采用梯度洗涤法, 先用高渗盐水9%Na Cl使甘油从红细胞内逐渐释放出来, 逐渐降低渗液的浓度, 这一洗涤过程重点是高渗盐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些, 30滴/min逐渐提高滴速。7 min加完即可, 而且每次加完洗液后一定要平衡5~10 min后再离心。 (3) 注意选择适当降离心力, 对冰冻红细胞能达到各种质量标准起到绝对性作用,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2600转/min离心的制品各项指标较好。 (4) 临床应用:经过洗涤红细胞由于去除了绝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 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血液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肾功能异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输用更为有利。冷冻血由于去除了细胞代谢产物、抗凝剂及可能的病原体, 即使大量输注也可避免酸中毒、高钾血症以及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能很好满足临床特殊需要并且安全有效[4]。

摘要:目的 提高标准化操作冰冻红细胞制备程序, 保证临床供血。方法 利用不同条件制备成品冰冻红细胞, 测定回收率、血细胞残留量、甘油残留量、溶血率、上清游离血红蛋白。结果 在有效条件下, 制备成品冰冻解冻红细胞, 其红细胞回收率、溶血率、上清游离血红蛋白及体外溶血试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握制备冰冻解冻红细胞操作要点, 可以提高冰冻解冻红细胞质量。

关键词:冰冻红细胞,离心力,甘油,上清游离血红蛋白

参考文献

[1] 邱艳.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与血液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72-73.

[2]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0-7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

[4] 安万新, 于卫建.输血技术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167.

上一篇: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及建议下一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