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方案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方案1

为全面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州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按照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我局决定在全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根据省农业厅印发的《省农业科促进年行动方案》,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院州、校州”农业科技合作为平台,以实施农业高产创建为载体,整合州、县、乡农业科技力量,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狠抓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开创我州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示范推广主导品种20余个、主推7大技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5000人,农机培训3000人;建立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60万亩、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23.5万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2%,良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7%,农民人均增收3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普及率

依托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重点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机操作手等的培训,在全州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培育新型农民5000人,农机培训3000人,培养科技示范户1000户。

(二)开展农业科技“大示范”,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

以作物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示范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抓手,整合州、县农业技术力量,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人员、技术、品种、物资、信息“五入户”。重点抓好60万亩青稞、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作物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活动。同时抓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其中连片标准示范园蔬菜5万亩、水果1万亩,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

(三)开展农业科技“大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四新”示范、“五良”配套,重点推介20余个主导品种和7大主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建立由科技特派员牵头的专家组深入生产一线,狠抓“四新”示范、“五良”配套,力争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

(四)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推广能力

借助省农科院、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综合优势,继续实施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在首批“院州”合作项目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实施“校州”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适时启动第二轮“院州”合作项目。突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整合项目资金,集成运用优良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机耕、机播、机收和绿色植保防控等农耕农艺技术,狠抓山地玉米高产示范区、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青稞良种繁育基地、高原春油菜示范基地、秋淡季蔬菜标准示范园、酿酒葡萄标准示范园、中低温生态食用菌人工种植基地、道地中药材人工种植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基地提质增效。

(五)创新科技发展长效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导向、联合协作、科学评价”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二是构建“专家+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社+种植业大户(业主)+农户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三是构建“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包社、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服务机制。四是构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技术培训机制。五是建立农业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共同分享创新成果,真正做到把团队建在基地上、把专家整合到产业链上,全方位开展科技服务,切实帮助和指导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六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明确职能,设立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增挂“乡(镇)公益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牌子,全面提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全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主要行动

(一)继续实施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

为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全州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首期“院州”合作项目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突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等,继续深化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加快实施“校州”农业科技合作,适时启动实施第二轮“院州”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重点抓好青稞、玉米、马铃薯、油菜、蔬菜、食用菌、酿酒葡萄、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二)实施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行动

根据全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州农业局决定在全州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继续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州级农技、种子、农机、植保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研及局本部相关科(室)选派1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组成10个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行动。组织州县农业科技人员狠抓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机示范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高产创建活动、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实实在在为基层服好务。

(三)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

整合各类农业培训项目,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加强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培训,培养和组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创新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农业科研队伍。二是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培训,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等项目,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变化,狠抓乡镇骨干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农技服务能力与水平。三是加强以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培训,依托阳光工程等项目,重点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业主、农机操作手等的培训。

(四)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川委办〔2011〕29号和甘委办〔2011〕192号文件精神,加强全州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和制度建设,着力实现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的“五有”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增强农技推广服务实效。

(五)实施农业高产高效创建示范行动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在全州18个县建立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60万亩。力争示范区攻关田实现青稞亩产250公斤、玉米亩产500公斤、小麦亩产300公斤、马铃薯(鲜薯)亩产2500公斤、油菜亩产200公斤的创建目标,带动全州粮油平均单产提高5-10公斤。同时抓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其中蔬菜标准示范园5万亩、水果标准示范园1万亩,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

(六)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推进行动

积极引进与示范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力争全州推广机耕技术58万亩、机播技术31万亩、机收技术24万亩,推广农机新机具1500台,新增农机总动力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2%。

(七)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

为巩固和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成果,完善配方肥推广机制,扩大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入户率和覆盖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州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培育一批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的农技服务组织,带动全州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6万亩,其中推广配方施肥21万亩。

(八)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行动

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和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控、阻截和防除。开展绿色植保防控100万亩次,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7万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九)实施现代种业发展推进行动

一是进一步加强良种推广力度,在全州18县推广良种99万亩(青稞46万亩、玉米17万亩、小麦12万亩、豆薯22万亩、其他作物良种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二是继续加强青稞、马铃薯、玉米、小麦、油菜等新品种的育种攻关和示范,建设良繁基地11万亩,其中青稞5万亩、马铃薯5万亩、小麦1万亩;同时做好玉米、马铃薯新品种(系)预试、区试、生产试验和玉米、油菜制种基地建设。三是继续开展春季、秋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依法打击套牌侵权违法行为,促进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重点指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群众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做到安全用药、科学施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力争完成道孚、炉霍、、石渠、色达、白玉、德格、新龙8县的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0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新申报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

五、时间安排

按照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的总体部署,州、县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全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具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3月,动员部署阶段。局属各业务单位、各县农业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行动方案,做好任务分解、组织动员和前期宣传工作。

第二阶段:2014年4月—9月,具体实施阶段。局属各业务单位、各县农业部门组织开展重点活动,及时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和监督检查。

第三阶段:2014年10月,全面总结阶段。局属各单位和各县农业部门对本区域、本单位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的领导,州、县要成立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领导小组。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领导小组由杨志贵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罗永红、刘忠、叶兆鸿、甲措、总农艺师达娃任副组长,局属各科、室、站、中心、所负责人为成员,科教科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创新工作机制

各县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农科教联合、产学研协作,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个方面紧密衔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与农业推广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上的主导引领作用,带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要根据产业制定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和考评制度。

(三)注重总结宣传

各县、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提炼好做法、好经验。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各种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扩大科技促进年行动的影响。要充分挖掘、宣传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各县农业部门、局属牵头单位和各工作组要落实专人负责本区域、本单位活动信息收集和整理,每月向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1—2期活动信息,并于5月底和10月底前报送半年总结和全年总结。

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方案2

为加快区绿色转型发展,补齐全面建设小康“三农”领域短板,打造成为绿色有机生态高地,深入推进全区“一谷一城”建设,结合区委、区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突出我镇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工作优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遵循,以创建部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以深入开展农业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工作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绿色生产体系、防控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营建我区农药化肥使用无残留、无超标,农业土壤无污染的生态高地,走出一条绿色、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二、主要目标

突出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开展“三提升一示范”,即:土壤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业服务质量提升三项攻坚行动,推进培育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

农业土壤质量目标:到2023年,全镇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52.1g/kg,达到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第一级标准。全镇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65%,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农产品质量目标:到2023年,全镇以五味子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品种全部建立地方标准,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100%;标准化种植基地内生产的农特产品基本达到绿色食品以上标准。

农业社会化服务目标:到2023年,以村为单位的农业绿色有机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达到村辖区内绿色有机产业发展需要,形成集有机肥、生物菌肥、生物农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农机推广、土地流转、为一体的农业绿色有机产业服务中心。物流运输服务体系基本完备。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农业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1.建立农业土壤质量监测体系。依托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农业土壤质量监测体系。按照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第一级标准,科学设定监测指标、监测点位、监测时限、预期目标,统筹组织实施农业土壤质量监测;根据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镇级组织开展好辖镇内农业土壤质量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指标和点位设定,具体负责组织本辖区农业土壤质量监测工作,指导各村具体工作任务的落实。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巩固和深化大田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加大特色经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到2023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力争达到100%。推广个性化配肥技术,要在传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制定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农家肥”配方技术,通过实验对比和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引导农民转型施肥模式。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3.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应用。引进一批有机肥、生物菌肥等,采取技术合作、示范推广等形式大力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应用。重点推广微生物拌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叶面喷施植物营养套餐。各村要根据各地实际,推广任务具体落实到地块,落实到农户。到2023年,基本实现配方施肥、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农家肥替代传统化肥。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4.推广生物农药、生物防控技术应用。推广生物防控技术。解决农民用药导致的减产受损问题。制定生物农药、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化学除草剂、化学除虫剂使用操作规范,监督指导农民科学用药,严禁使用违禁、高毒农药,严管过量用药。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5.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要求,大力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协调推进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设施建设。统筹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同步采取农艺和工程技术措施。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6.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整治。各村要对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统一归集和数量清点并登记造册,明确回收范围,科学设置回收点,运送到指定仓库(仓库选择地远离住户,远离河道区域),库存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送到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参照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置,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到2023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实现全部回收。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环保所、各村

7.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农作物秸秆禁烧、限烧有关规定,深入推进秸秆五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重点推广无抗畜禽养殖技术应用,为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原材料。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环保所、各村

(二)开展农产品质量三年提升行动。

8.建立特色经济作物标准化种植体系。重点围绕中药材优势品种,制定地方和团体生产标准,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应用。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展品种优化、纯化、扩繁和示范推广,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培育推广一批具有绿色有机品牌效应的优良种苗,提升种植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9.合理优化种植业结构。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力度,科学引导农民发展以中药材特色品种等为主导的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依据土壤监测指标,优选符合生产基地土壤、温湿度等自然条件的特色科学前沿品种,在全镇范围内科学合理划定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域,为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提供技术依据。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10.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到2023年,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按照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规范,全面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11.提高品牌意识,开展各项相关标志认证。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定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奖补政策,提高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意识,开展“二品一标”认证工作。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12.建设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基地。重点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九大特色板块,谋划创新“一谷一城”新品种,带动周边种植户发展绿色有机产业。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三)开展农业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13.强化完善服务要素体系。围绕三次产业融合,搭建冷链物流服务要素平台。逐步规范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搭建冷链物流平台,积极引进一批冷链物流服务项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田间地头建设小型冷库为主的气调库,增强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能力,探索我镇生鲜农特产品从产地到市场24小时直供;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

14.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14.强化技术服务。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大力推广质量控制技术,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制定和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适应配套的地方主要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入户率达到100%。鼓励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大力支持发展产业联合体等新型经营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15.强化科技支撑。借助“市绿色有机产业研究院”,为构建服务我镇的“政、院、企”合作服务平台提供科技支撑。借助市、区里引进一批有机肥、生物菌肥、生物防控等领域的专家团队,研发提供的符合我镇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有机肥、生物菌肥、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及时构建我镇农技服务机构,培育符合我镇的农技服务人才队伍,为加快推进科研技术成果转化服好务。结合职业农民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等,科学制订农业绿色有机产业培训计划。重点抓好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培训工作,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绿色产业创业致富带头人,实现引领农业绿色有机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16.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突出做好强化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借助区建立的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加强生产、经营管理。落实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诚信档案及购销台账制度,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全面推进放心农资连锁经营和配送,畅通经营主渠道。借助区建设的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到2023年全镇农业投入品100%纳入平台管理。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定期对镇域内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投入品开展监督抽查。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有关规定。严厉打击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非法添加行为,取缔无证无照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四)开展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创建行动。

17.完善示范村标准体系。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打造一批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借助全区建立的健全政策引导、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保险兜底、加工销售等一整套落实保障机制,从2021年-2023年,每年按照20%、40%、40%的比例,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发展示范村,到2023年全镇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绿色有机示范村标准,绿色有机示范村内全部实现农药化肥使用无超标、无残留,土壤无污染。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占总耕地面积50%。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18.创新示范村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五个一”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即:一村一社、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网。一村一社:依托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打造一个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合作社,合作社要具备与本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能力,具备初加工能力,形成良好的产加销融合体系;一村一业:依托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品种,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绿色有机示范基地,示范村内耕地达到无残留、无超标和无污染;一村一品:学习借鉴外埠品牌经营模式,通过村村联合、村企合作等方式,绿色有机示范村突出培育一个优势产品品牌,示范村整体达到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标准;一村一景:绿色有机示范村全部达到宜居示范村标准。基本实现道路硬化、边沟院墙整齐化、村屯主要区域亮化、村屯道路绿化美化、村屯环境洁净化、农户庭院整洁化。一村一网:借助区绿色有机产业联合会、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等电商服务平台优势,采取一对一帮扶合作、第一书记代言、网红主播代言等形式,形成网上销售农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网红经济,提高全镇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优势。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办、各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在全区“一谷一城”建设组织统一领导下,将成立镇农业土壤质量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和环保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办。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年度实施计划,组织部署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备案、评估和验收等工作。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责,把责任明确到人,确定目标任务清单,加强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形成上下贯通、着力补齐工作中的短板问题,进一步增强、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

(二)统筹生产要素,确保政策到位。按照“统筹集中、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借助区级政策性支持资金和上级部门扶持土地规模经营和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优先向示范基地和项目区内倾斜。在做好指导绿色有机示范村建设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对有机肥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整村绿色有机试点建设,制定奖补政策,引导种植户发展绿色有机产业,确保在降低农药、化肥使用,实现农产品生产向绿色有机标准推进,实现增产增效。

(三)进行监督考核,强化效果动行。镇里将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联动考核监督机制,以压实工作职责,推进工作开展。各村及相关部门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选育树先进典型,加以宣传推广,以此培育一批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的示范村、示范基地,创新示范模式,推动“一谷一城”建设。

上一篇:肾移植患者呼吸道感染护理论文下一篇:云计算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