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改革方案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东高考改革方案范文2,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1

一、研究背景

一谈到高考,我们一直以来秣马厉兵,全民皆兵备战。英语科目一直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英语原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听力测试部分和笔试部分。2010年广东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英语听力做了较大的变动。从2011年开始,广东高考将取消听力测试,但会增加一个听说测试。听说测试与高考原来的笔试部分是分开举行的。听说测试将会在每年的3~4月之间举行。更重要的是听说测试的分数要留底并记入高考英语科目的总分之中。这部分测试的分数却降低了,就只有15分,只占高考总分的10%。改革前后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改革之后,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结合到一起,而且是作为必考部分,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二是在改革之后,听力考试的分数大大地降低了,由原来的35分降到了15分,15分之中还有部分分数是属于口语测试部分的。这次英语高考改革会有什么影响呢?

二、后效的定义

对于反拨作用,语言学家Hughes曾说:“测试对教与学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反拨作用。反拨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Hughes,1989)Hughes还利用三分法来界定反拨作用的层面。他认为考试的影响涉及参与者——考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学材料编写人、教科书出版商等;过程——大纲制订、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结果——学到的知识与技能。Alderson &Wall(1993)对测试反拨作用的定义更加细化,更加有说服力。他们对测试反拨作用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仅限于假设考试对教与学都产生反拨效应,推进到开始对反拨效应的各方面做科学的实证研究。同时,他们还提出了几个反拨作用假设:(1)测试影响教学;(2)测试影响学习;(3)测试影响教师教什么;(4)测试影响教师怎么教;(5)测试影响学生学什么;(6)测试影响学生怎样学;(7)测试影响教学进度与顺序;(8)测试影响学习进度与顺序;(9)测试只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Alderson&Wall,1993)。

本文讨论的后效是基于Alderson&Wall(1993)的后效假设,来看高考改革对于教与学的影响。

三、听力改革对教学的后效影响

对于这次听力改革的后效影响,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积极的方面

这次改革由于把一直忽略的口语列入高考的必考部分,这对于教学会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外语教学的重点从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逐步转变到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新课程标准改革也对英语的交际功能做了强调,外语学习的重点应该是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语用功能。而这次英语高考听说改革,增加了口语部分,强调的就是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如何在交际中运用语言。

2.消极的方面

这次改革由于在分值上大大降低了,在某种程度上,这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是有好处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农村学生和城市的差距,尤其是在听说能力上的差距,但是由于听力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比较少,对其重视不够。因此,在农村学校中,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和教师放弃这一部分的分数,而去更多地关注语言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听说测试会有一定固定的模式,教师也会将听说课堂变成是考试演练场,这并不能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2010年广东英语高考的听说改革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将会对教学带来一定的积极后效,也会对教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后效。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决策者,都应该要从相应的方面采取措施来应对,以期能促进积极的后效,减少消极的后效,把改革及考试的后效发挥到最大。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2

一、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方案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的教育理论、考试理论为基础,确保方案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

2、基础性原则。方案要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接受高等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确保方案实施后被选拔出的学生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共同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公平性原则。方案实施有利于维护教育的公平性。

4、选择性原则。方案要反映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要,满足个体发展不同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科类高校选才的需要,设置可供选择的考试和录取办法。

5、导向性原则。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观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6、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使考试组织、中学备考组织、高校录取等方面的操作简便、直观,易为考生、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接受。

7、过渡性原则。方案的实施要符合全省师资、教学场地等硬件设备和教育观念逐渐转变的实际情况,切实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有利于考试公平,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积极稳妥地组织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三、考试方案

(一)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设置为:3+X+基本能力测试。

“3”为必考科目,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含听力,下同),其中数学分为数学(文科)和数学(理科)。

“X”为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门科目。

基本能力测试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六个学习领域的基本常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试题。基本能力测试内容不分文理科,是所有考生必考的科目。

(二)科目组合

考试科目组合按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含外语类,下同)专业、理科类专业、体育类专业、艺术类(含音乐和美术,下同)专业科目组合。

文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语文、数学(文科)、外语、基本能力测试。

理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语文、数学(理科)、外语、基本能力测试。

报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从文、理科类中任选一类参加高考,并参加艺术类、体育类相应专业的专业考试。

(三)高考学科分值、考试时量和时间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

数学(文科/理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

外语(含听力)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卷面分值各120分。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分值各300分。

基本能力测试时间定为9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并以考生卷面得分的30%记入高考总分。

上一篇:在建工程防台方案下一篇:文化资源共享十一五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