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两网规范工作报告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药品两网规范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药品两网规范工作报告1

根据省局“两网一规范”检查考核标准,,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对我局的“两网一规范”工作进行了自查和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我局将“两网一规范”工作纳入药品放心工程,作为药品放心工程建设的重要切入口,健全各级领导组织,明确各自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从2003年开始,每年由县政府下发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意见,切实加强“两网一规范”建设工作领导;其次,县政府、各镇(街道)都成立了药品放心工程领导小组,由县组织部发文,明确各乡镇分管文教卫副镇长为各乡镇药品监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两网一规范”建设工作;第三,将全县19个乡镇划成六片,由药监局药械监管科和稽查科两业务科室各自负责其中3片,承担片区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及协管员、信息员的日常联系工作。

二、监督网建设。

2004年开展农村药品“二网”建设工作以来,农村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共聘任了48名由各镇级医疗机构院长及药房主任、农村药品配送人员组成的镇级药品助理监管员,396名主要由村委主任、文书等组成的村级药品信息员,实现村级监督网络的全覆盖。并制订了《××县农村药品监督信息员考核办法》及其考核计分办法,明确药品助理监管员和信息员职责及义务,实施年度考核。对药品助理监管员定期组织学习,传达药品监管新政策,了解监管新动态,布置近期工作任务等。近期,还将组织396名村级信息员有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三、供应网建设。

我局结合我县实际,遵循“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原则,大胆探索并勇于实践,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运作,进一步净化农村药品市场。表现在:

1.村级医疗机构药品实施统一配送。我局通过认真周密地调研考察,对村卫生室进行积极引导后,××华通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其较好的销售网络、经营管理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取得了村卫生室药品的统一配送权。全县391家村卫生室及24家医务室与该公司确定了配送关系。为维护网络的正常动作,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签订药品配送协议。我局要求作为配送方(××华通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实施药品配送前必须与村卫生室签订明确各自责任、义务及违约责任的《药品配送协议书》;二是作出配送诚信承诺。在签订了配送协议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约束力,增强诚信意识,要求签订配送协议的双方向我局“在进货渠道、药品质量管理、维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自觉接受药监部门的监督等方面”做出承诺,统一签订了《药品配送承诺书》;三是实行统一牌匾管理。为了便于监督和管理,我局还统一制作了“统一药品配送医疗机构”的铜牌,凡参加农村药品统一配送的医疗机构内都将挂上此牌。医疗机构如有违约失信行为,我局将予以摘牌。

2.镇级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集中招标。各镇级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由全县19个乡镇医疗机构通过集中招标后进行采购,为此,我们与该招标办取得联系,建立了中标单位资质审核登记制度,对中标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登记,并将我局审核意见列为中标否决项。因此,对镇级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在源头加以了控制。

3.公布监督投诉电话。为加强监督,我们在各药品经营企业、镇村医疗机构及医务室醒目处悬挂药监、物价、工商的投诉电话,一方面增强企业的自律性,同时方便群众的监督。

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建设。

我局自2003年8月开展农村医疗机构用药规范化管理工作以来,到2004年底,全县3家县级医疗机构、1家民营医院、19家镇级医疗机构、126家社区服务站、391家村卫生室及38家医务室均通过了用药规范化管理的验收。在这次医疗机构用药规范管理建设中,镇村医疗机构投入了大量资金,增添了设施设备,据不完全统计,镇级医疗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用房屋建设投入资金2628万元,村卫生室投入资金133万元;新建房屋的镇医疗机构有64家,其中村卫生室18家;新增用房面积达16973平方米,其中村卫生室新增1310平方米;新增用于药品管理的设备设施有空调54台、冰箱33只、药柜114只、电脑13台,总金额达73.74万元,通过这些资金的投放,使农村医疗机构药房硬件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自去年开始,我局将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工作重心从“全面实施”转移到“巩固成效”上,把医疗机构用药规范化标准作为医疗机构日常监督检查标准进行监管,制订相应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要求及覆盖率,并将县级两级医疗机构纳入药品安全信用体系考核评定内,做到“检查有记录,记录有考核,考核有力度”。

五、宣传指导。

我们通过组织助理监管员、信息员培训,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给监管员及信息员每人发放“一法两条例”;借各种宣传咨询机会,发放印有“两网建设”“安全用药”等内容的小册子,扩大宣传范围,加强用药安全意识,营造通力协作的良好氛围。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六年八月十日

药品两网规范工作报告2

我局自2010年5月份成立以来,紧紧抓住药品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把农村用药安全作为工作突破口,深入实施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几年来,在省局、市局和县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卫生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面建立了县、镇(乡)街道、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初步构建了以专业队伍为主,以协管队伍为辅的农村药品监督体系和畅通充足的药品供应网络,并全面完成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考核,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共有14个镇乡,4个街道,398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184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9万。目前我县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零售企业87家,共有医疗机构413家,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17家,村级卫生室271家,个体诊所门诊部75家,其他医疗机构47家。

二、“两网一规范”建设情况

(一)组织领导

县政府高度重视“两网一规范”工作。2003年年底,县政府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确定由一名副县长负责主抓这项工作,并明确这项工作由镇乡政府负责,各镇乡政府分管文卫副镇长具体负责主抓这项工作。今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县镇乡(街道)机构改革方案》的文件,将基层的食品药品及“两网一规范”工作划归镇乡工贸经济办公室负责,分管工贸经济办公室副镇长负责主抓这块工作,并统一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对药品监管网、药品配送网、规范化药房建设等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药监、卫生部门负责督促指导。2012年初,我局专门召开“两网一规范”动员大会,对“两网一规范”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布置。为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政府和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5万元专项经费用作“两网一规范”建设活动经费。我局每年都把“两网一规范”建设工作列入局年度计划和工作总结。

(二)药品监管网

1、立足基层,构建网络。在每个乡镇、街道聘请一名药品协管员,全县共17人。这些人员都由乡镇卫生院的防保科科长或分管院长组成,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非常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情况,并且由我局对药品协管员进行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聘用为药品协管员。这批药品协管员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每年有完整的工作记录和总结。通过近5年的运作,这支药品协管员队伍已成为我县药监系统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在农村基层日常监管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时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各村卫生室中聘请了271名信息员,充分发挥他们“耳目”作用。每年都会收到信息员提供的各种信息和举报。

2、明确职责,强化考核。制定《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基层药品协管员制度》、《县农村药品信息员制度》,明确协管员工作职责。每年年初下达协管员考核细则,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协管员每年对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基层医疗机构日常检查评分标准进行两次检查,检查表上报我局。今年通过协管员检查的基层医疗机构达800余家次,我局按不少于50%的检查面进行抽查。年终对协管员按照协管员考核细则进行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发放考核奖金,充分调动协管员工作积极性。

(三)药品供应网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问题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我们药监部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抓好进货源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局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药品统一配送工作。在2003年初,明确提出建立乡镇卫生院药品配送中心,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计划,明确目标,不搞一刀切,结合实际。采用各种模式,一是利用县医药公司GSP认证后,桥头胡、西店、长街、力洋四个医药分公司改造成乡镇卫生院药品配送中心,他们统一向县医药公司进货,然后再配送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二是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实地考察认证,我局确定台州地区医药公司作为我县药品配送中心另一家进货主渠道。由他们协助深圳卫生院、越溪卫生院、岔路卫生院建立药品配送中心,这三家配送中心均向医药公司进货,然后再配送到农村医疗机构。全县共建立了7家药品配送中心,其中长街、桥头胡、力洋、岔路、越溪配送中心向附近周边8个乡镇辐射。城关、黄坛二个乡镇从县医药公司进货。每建立一个药品配送中心,我们都与县卫生局、当地政府、医药公司召开会议,明确任务和要求,统一思想。2005年初,我们针对7家已建好的配送中心重点抓规范、抓监管,参照GSP标准出台《县药品配送中心日常监管考核细则》,以便促进药品配送中心规范化管理,每年检查二次。到目前为止,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面达100%,去年药品配送金额达1100万元。

(四)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

2003年初,我局与县卫生局一起制定下发《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若干规定》,并制定了《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考核细则》,进行了具体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每年考核一次,明确进货渠道,在设施设备制度、台帐记录、教育培训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2012年初,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与卫生局一道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开展药房规范化创建活动意见》,具体分宣传发动,扩大成果,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四个阶段进行。全局干部分成四个指导组赴全县各地具体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创建活动,并与卫生局一道召集各乡镇药品协管员会议,进行动员布置。对考核细则进行培训,以便他们在工作中下村指导、帮促打下良好基础。全县共投入设施设备、基本建设等资金200余万元,实现了输液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离,配置了药柜、冰箱、空调、温湿度计等设施,健全了药械质量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县413家医疗机构基本通过规范化检查验收,基本达到了“采购渠道清晰,设施设备齐全,台帐记录规范,人员培训到位”的要求。为了巩固创建规范化成果,我局又制定了《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监督管理办法》、《县规范化药房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了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同时我们加强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药械法律、法规、药事管理等内容培训。几年来,我们共培训四期,培训人员达1600余人。并在所有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设立药品监督举报牌,公开有关部门监督投诉电话。

上一篇:水土保持技术园林工程论文下一篇:建构主义理论营销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