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城市森林论坛演讲稿市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演讲稿分为多种写作格式,有的演讲稿是以工作总结的方式,有的演讲稿是以主题的方式。你知道如何写出主题明确的演讲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业局城市森林论坛演讲稿市推荐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林业局城市森林论坛演讲稿市1

同志们:

*是我国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辖13个行政区、2个部级开发区、2个部级科技产业园区、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市域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5万人。*山水资源十分丰富,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26%,被称为浮在水面上的滨江滨湖城市,具有“百湖之市”美誉和“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河湖密布、山水相映”的独特城市空间形态。

*年12月14日,国家正式批准*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城市生态建设新模式。

一、服务“两型”,构建湿地特色水乡林城

*是一个重工业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城市资源和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态问题日趋突出。通过森林城市创建,我们进一步强化了“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生态基础。

(一)建设森林城市,促进社会资源节约。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随着*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森林、湿地为依托的林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素有“火炉”之称,城市森林建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城市在夏季由于空调而产生的电力消耗;结合森林城市建设,在城市周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培育能源林,积极推动新兴林业产业发展。

(二)建设森林城市,增进社会环境友好。*城市森林建设的苗木生产、森林培育、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技术属于环境友好型技术;可以生产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等多种环境友好型产品,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多样的生态服务;可以有效推进森林旅游、苗木花卉等环境友好型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的场所,打造环境友好型学校和社区。

(三)建设森林城市,保障*城市圈和谐发展。*城市圈是指以*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故又称*“1+8”城市圈,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森林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与周边8个城市生态建设遥相呼应、彼此协调,在城市圈生态建设中发挥着核心示范作用,促进了整个城市圈生态资源优化配置。

二、突出重点,全面启动森林生态建设

几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实行林网化、水网化、生态化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一批重点生态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森林城市建设,构建了*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一)绿色通道,构筑围城生态屏障。以*外环、中环、机场路及7条出口高速公路为重点,对境内国省干线及铁路进行全面绿化,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网络。历时4年、征地近5万亩、投资10亿元建成的*环城森林生态工程,在188公里外环高速两侧各建设100米宽的永久生态公益林带,目前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成为*市民的大氧吧。一次性征地3000亩、投资过亿元建设的*机场路绿化工程,在18公里机场高速两侧各建设50米宽的绿化林带,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成景。

(二)显山透绿,重现城市森林景观。*建成区内共有58座山体,部分山体曾被大量的商铺、宾馆、住宅占据,既影响美观,也造成森林安全隐患。从*年开始,我市投资15亿元对贯穿市区的*等20多座山体实施大规模拆迁透绿、滕地植绿和林相改造。仅龟山、蛇山的拆迁面积就达18万平方米,搬迁居民1900多户。目前,破损多年的山体重现森林景观,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三)三镇绿岛,提升城市“绿肺”功能。重点建设改造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东湖风景区及18个城中公园,全面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年,我市投资20多亿元启动30.02平方公里的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建设,通过整合森林资源,改造提升森林景观,配套建设景区路网、旅游休闲设施,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前40%提高到66.6%,游客年容量由过去的不足20万人次提高到370万人次,市民足不出市即可观满山红叶,赏遍地野花,品四季美果。

(四)两江四岸,打造*特色“外滩”。结合防汛等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投入30亿元对两江四岸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现已建成汉口、武昌、汉阳江滩公园。其中长7公里,宽150米,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的汉口江滩,共栽种各种乔灌木2万余株,铺草坪近2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0%。公园保持了亲水、生态、休闲特色,每天约10万人入园健身、休闲、赏景。

(五)湿地保护,尽显百湖之市魅力。我市采取保护与建设并举,启动了总投资近百亿元的百湖湿地保护工程,通过建设湖岸线生态林带,美化水岸景观,污染控制、水网连通、生态修复和监测评估,建成江湖连通的生态水网,打造湖泊生态湿地群。目前已建成蔡甸沉湖部级湿地保护区,新洲涨渡湖省级湿地保护区,黄陂草湖、江夏上涉湖、汉南武湖3个市级湿地保护区,东西湖杜公湖、金银湖2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湿地保护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1%。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和*新区六湖连通工程正在抓紧实施,

在大项目的带动下,我市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04%,绿化覆盖率达到37.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16平方米。

三、统筹城乡,实现森林城市协调发展

森林是连接城乡的绿色纽带。将城乡绿化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是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体现,实现城市、农村在经济和生态上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近几年,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实现了生态建设一盘棋、城乡绿化一体化的跨越,形成了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生态文化进万家的新格局。

(一)织三网,构筑生态网络。一是水体林网化,加强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近自然水岸绿化,形成水体保护林网和林水生态廊道;二是道路林网化,开展铁路、公路沿线景观防护林建设,形成绿色通道网络;三是农田林网化,完善林网体系,提升林网水平。目前,我市以国土绿化为基础,以水岸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为骨架,点、线、片、环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初步形成。

(二)建大绿,实现森林进城。城市建成区绿化按照彰显滨江滨湖特色的定位,做足山、水、林、园文章,建设惠民型、节约型、山水型、文化型城市森林,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年以来,着力实施“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加强58座山体、40个湖泊的保护,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积极开展立体绿化、专群绿化,初步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林网”、“水网”与城市景观交融和谐。

(三)促增收,建设绿色家园。*年,我市按照“城乡统筹、普惠实效”的原则,启动了农村家园行动计划。按照规划,全市2087个行政村将通过建设村湾风景林、庭院经济林和农田林网,新增林地25万亩。截止目前,已有1180个行政村实施了绿色家园建设,市区政府投入1.5亿多元,植树985万株,发展庭院经济林10多万亩,惠及40多万个农户。既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年9月,全国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召开,我市的作法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四、强化措施,确保创森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领导。湖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森林城市建设,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十分关注、支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多次就创森工作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各区、各部门也成立相应机构和工作专班,形成了全市创森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是科学规划。我市近年来先后组织编制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10多个生态建设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水乡林城、生态*”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启动了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生态文化、林业休闲等十大创森工程,实现了山上山下统筹、城市农村兼顾、建设保护并重的战略性转变,优化了城市森林布局。

三是完善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城市森林和生态产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将生态环境建设、公益林保护等列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各区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森林湿地资源保护、林地流转等具体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情。

四是强化责任。我市长期坚持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领导任期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层层签订创森工作目标责任状,逐级分解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创森工作部门协调、市区联动机制和定期检查督办等制度。

五是加大投入。我市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森林城市建设的投入机制,广辟融资渠道。在生态建设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参与。在产业开发上,不断放活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个人等非公有经济主体投资林业产业,政府在基础设施、种苗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或以奖代补。

六是广泛宣传。全市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开辟创森专栏,播发公益广告。9月下旬,《中国绿色时报》连续4天在头版头条及重要版面对我市创森工作进行了大篇幅系列报道。各区在主要交通路口安装大型创森公益广告牌,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和林木认养、认建、认管活动。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对*城市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工程院李文华院士评价,“水乡林城、生态*”理念,为中国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新模式。我们将立足“两型社会”发展,以创森工作为抓手,认真学习广州等先进城市的经验,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努力把*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产发展、社会文明的国家森林城市。

林业局城市森林论坛演讲稿市2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

*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防火的任务非常繁重。特别是受今年春季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一些地方森林火灾频发,森林火灾已成为影响我县安全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为切实提高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林区社会稳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森林火灾预防,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1、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用火知识,强化依法用火责任,提高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在持续干旱等高火险天气和元旦、春节、清明、冬至等重要时段,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及时火险预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林区各村、组要安排人员鸣锣警示,各中小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森林防火安全知识教育,林区中小学校森林防火知识教育要经常化。要加强对“痴、聋、疯、哑、孤寡”等五类人员的监管,建立登记卡,落实责任人,签订监管责任书。

2、加强野外用火管理。在森林防火重点期,严格控制烧荒、炼山、烧田坎、上坟烧纸等野外用火。林业承包大户、租山造林大户、林业企业都应在重点防火期配合当地乡(镇)做好野外火源的管理工作,必要时还应派员巡山护林。

3、建立村级护林联防制度。以村为单位,结合林业“三防”协会,由村干部牵头,挂点干部、护林员和林农一起组成护林联防队,在高火险天气开展野外用火巡查。全面落实村级专职护林员待遇,将护林员列入村干部编制,并按县、乡(镇)各负担一半的原则,落实村护林员300元/人.月的补助待遇。

4、做好森林火险监测和预报工作。充分发挥护林队伍作用,加强林区巡山,对森林火险进行全方位监控,做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气象部门要加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及时向社会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5、推进林火阻隔网建设。要对全县的生物防火林带、防火线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努力提高控制重大森林火灾发生的能力。县际边界、居民点、易燃易爆品仓库等相关工程设施周围,重点林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周边,以及农田、道路等林缘地带,应当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或开设防火线。新造林要按标准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造林规划及林区各类工程设施建设须征求县级森林防火部门的意见,确保各项防火设施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县、乡(镇)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切实抓好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

二、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扑火抢险救灾能力

6、建立森林防火应急平台。依托公共信息网,建立以东江源森林防火重点火险区划为主体,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集信息管理、远程办公、视频监控、指挥调度为一体的全县森林防火应急平台。

7、完善森林防火无线电通讯网。合理布设林区无线电台站,加强装备建设,县里将逐步完成7个国营林场(站)无线电基地台的架设任务,减少通讯盲区。

8、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按照“以县建队、分散养兵、集中使用”原则,推进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标准化建设,落实机构编制、经费保障、营房和装备,建立优胜劣汰的队员选拔机制,加强训练,提高扑火能力。同时,为加强重点区域和跨区域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县里在现有专业森林消防队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县级聘用制半专业队伍,县级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人数力争达到100名。抓好19个乡(镇)、7个国营林场(站)的半专业扑火机动队的建设。县里将采取补助的办法筹建重点林区村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并配备必要的扑火机具。

9、积极配合森林航空消防。为支持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森林航空消防工作的需要,各乡(镇)应认真对照航空消防的要求,尽快落实航空机降地点,在重点防火期来临前加以维修管护,以备防火工作之需。

10、发挥人工增雨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努力预防和扑灭火灾。进一步加强汉仙岩、岚山公园及重点林区等重点区域森林防火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建设,适当增配作业工具和设备。

11、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制度。各乡(镇)政府、国营林场(站)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购置必备的森林防火物资,确保森林防火工作需要。

三、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管理水平

12、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政府对本辖区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负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林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积极推行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扑救工作。

13、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报告制度。火灾发生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形成县、乡(镇)、村、护林员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一般区域发生火灾,护林员必须立即报告村委会、林业站、乡(镇)政府,并积极组织扑救;乡(镇)政府接到火情报告后,应及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敏感区域以及造成人员伤亡的火灾,必须立即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加强调度,并及时向县政府报告。

14、建立森林防火指挥长任职培训制度。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长须接受森林防火业务培训,掌握科学指挥和安全避险等基本知识,乡(镇)级指挥长和基层林业工作站站长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培训,扑火队员、村委会主任、护林员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培训。

15、完善森林防火相关制度。对《*县森林火灾处理预案》的有关条款进行修订完善,制订森林火灾损失赔偿办法,完善充实扑火应急机制,严厉打击野外违规用火行为。

16、积极开展林木火灾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林农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稳步推进全县林木火灾保险业务。

17、设立森林防火专项资金。县财政从20*年起安排资金设立基层森林防火专项资金,并按每公顷0.3元的标准向乡(镇)收取森林防火扑救备用金,该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基层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扑救能力。各乡(镇)也要设立森林防火专项资金。

18、健全森林防火工作奖励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森林防火条例》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因森林防火工作失职,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事故的,将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追究的实施意见》(会发[2*]19号)的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上一篇:校园绿化生态分析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