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监察主任工作报告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纪委监察主任工作报告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纪委监察主任工作报告1

6年前,朱伯荣从部队转业到浙江>!

“士兵突击”

9月,已有15年军龄的朱伯荣成了德清县纪委的一名“新兵”。这意味着,他将从零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只有拿出比在部队争第一、当标兵更大的干劲,才能在新的阵地有所作为、不辱使命。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很快就从一名纪检监察队伍的“新兵”,变成了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而这一切都得从学习开始。到纪委工作后,他一边抓紧自学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相关业务知识,一边自费参加了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步入纪委的头三年,他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没有参加过一次同学、战友聚会。

几年来,他记下的读书笔记有100余万字,撰写各类体会文章50余篇,先后向县委、县政府和纪委监察局提交了《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现状》《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等10余篇调研报告,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他撰写的《关于有效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违规违纪问题的对策研究》,被评为当年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优秀调研文章。

4月,他负责调查一起医疗纠纷,为在第一时间内摸清纠纷情况,防止事态扩大,他及时找相关医务人员了解情况,连续工作7天,使纠纷得到圆满解决。随后,他针对全县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制度存在的不足,主动担负起解决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专题调研,历时半月完成了《关于如何规范全县医疗纠纷处置的调查报告》,得到了县主要领导的批示和好评,县政府根据调研成果及时出台了《县医疗纠纷处置办法》。

近几年,他始终盯牢征地拆迁、土地出让、农民减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先后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25起,处罚金额365.23万元,移送司法机关2人,没有一起当事人要求行政复议;组织开展强农惠农、农民减负检查,共清退违规资金300余万元;受理调处征地拆迁信访件12件,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切实保护了群众的利益。

撬不动的脑筋

朱伯荣担任执法监察室主任这几年,找上门来的老同学、老战友以及亲戚朋友越来越多,有的希望他在执法监察当中对自己的项目睁只眼闭只眼,有的想请他与项目老板打招呼照顾自己的生意,还有的想让他在招投标等活动中给予协调帮助,等等。面对一张张熟悉、亲切的笑脸,他总是坚持原则,耐心劝说。

去年9月,全县经济适用房安置进入审核阶段,有一位老同学打电话来,说他的一个亲戚已经提出申请,并经所在居委会同意报到了县房管处,要他在审核时给予关照。作为审查监督小组成员,朱伯荣对此事异常谨慎,在集体会审时,他发现同学亲戚的家庭实际收入要比报告数额多出一倍,不具备享受经济适用房资格,表决时投了反对票。事后的一次聚会上,这个同学当面指责他:“朱主任在部队时间呆长了,脑子一点都不开窍!”他坦然地说:“我在部队就是钢铁战士,所以我的脑子你们是撬不开一丝缝隙的。”

对待身边亲朋好友违反原则的求助他无动于衷,对待那些有求于自己的工程老板、企业主甚至是相关部门的领导,他同样铁面无私。底,一位机关部门的领导给他介绍了一个做办公用品的老板,希望他给政府采购办打个招呼、帮个忙,他当时就婉言推脱了,表示政府采购办虽在自己的监督范围之内,但自己没有能力去控制采购招投标活动。没想到那个做办公用品的老板却三番五次找到他家中,先是送烟酒、购物卡,被他一一退回后,最后竟然在他家里偷偷放了一万元现金,他知道后当即跑到这位老板办公室,把钱退回。

到县纪委监察局工作以来,朱伯荣从不滥用职权,不贪占任何便宜,以自己廉洁从政的实际行动,在机关和监察对象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两难中的选择

“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常常演绎着与阵地共存亡的英勇壮烈,我们今天坚守阵地虽无生命搏杀,但那种为了使命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不能丢……”朱伯荣在心得体会中

这么写道。他也是这么做的。他的父母年近70,而且两位老人分别在前些年遭遇车祸,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尤其是经过开颅手术的老父亲,落下了癫痫后遗症,需要长年吃药才能控制病情。屋漏偏逢连阴雨。近几年,他的岳母患上了直肠癌,手术化疗之后,生活无法自理;岳父又被诊断患上了前列腺癌,因年事已高,医院采取了药物控制的保守治疗办法。在如此严峻的家庭困难面前,朱伯荣虽然来回奔波,忙得焦头烂额,但他始终把事业和工作放在首位,没有因为照顾家中老人而降低工作标准。他刚调执法室监察室担任主任时,在编人员就他一个,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后来临时借调了一个同志帮忙,也因业务不熟悉,只能边学习边工作。面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以及家中4位老人急需照顾的困难,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咬紧牙关,默默承受,拿出比常人多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为岗位尽责、为老人尽孝。

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朱伯荣的老父亲突发癫痫病,与此同时,他的老岳父也高烧不止,两位老人的病情都非同小可,稍有耽搁就有生命之忧。他匆忙将两位老人送进医院治疗,刚跑完各种手续、把两位老人安顿好,领导的电话打了过来,告诉他一个乡镇的石矿出了安全事故,让他立即赶赴现场处理。一边是两位正躺在病床上挂水吸氧的亲人,一边是安全事故可能随时引发的不安定因素。虽然内疚,但没有丝毫犹豫,他马上跟爱人打了个电话,请她两边兼顾两位老人,随后火速赶往发生矿山安全事故的乡镇,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协助领导处置善后事宜、面对面地疏导围观群众,一直忙到次日下午。当他带着一身尘土再次走进医院病房时,两位老人都已转危为安,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些年,类似这样置他于两难境地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而他选择的总是岗位职责。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我是军人出身的党员干部,再苦、再累、再难,阵地不能丢!”

纪委监察主任工作报告2

敬爱的党组织:

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总书记的讲话可谓高屋建瓴,切中要害,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落实。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人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是指领导干部关于制度的思想和观点的总和,它包括领导干部对制度的基本看法,对制度建设和自身行为的要求和态度,也包括领导干部关于制度的知识和修养。领导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对于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至关重要。

一、树立制度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更需要法治理念的支撑。完善立法、执法和司法制度,强化规则意识是走向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政策和制度的基础,制度意识是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全党全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民主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培养全党全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立防止腐败制度体系的基本社会条件。

二、树立制度意识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行政的本质和要义在于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权。领导干部是政府权力的行使者,其制度意识、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能否实现,关系到行政权力能否按照体现“公意”的法律来取得和行使。只有克服握有自由裁量“特权”的领导干部的特权意识,才能保证政府权力依照法律原则和精神适度行使。只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宪法原则和法治精神,才能保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实现法治政府即有限政府的目标。

三、树立制度意识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廉政立法的目的,旨在为廉政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和操作程序。领导干部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肩负着领导、组织廉政立法和法律实施、监督的重要使命。廉政立法的质量、是否被一体遵行和有效实施与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息息相关。只有切实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增强全党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才能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领导干部只有自觉执行制度,才能做到执行理念从感性升华到理性,执行力量从他律转变到自律。只有带头执行制度,才能用制度规范用权,做执政为民的表率。

四、树立制度意识是增强全党全民法治意识的关键

领导干部制度意识的强弱,对于党员和群众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影响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具备较强的制度意识,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自上而下地树立重法律、重制度的风气。毋庸讳言,我国的法治建设离预期目标仍有相当的距离,少数领导干部依然习惯于将自己凌驾于法律、制度之上,不愿接受制度和法律的约束。在一个国家,如果连立法者、执法者都缺乏正确的法律观念,又怎能奢望社会和公众信仰和崇尚现代法治理念?“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约束权力的规则、反腐倡廉制度能否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关键在领导干部,这对居于执政地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尤为重要。

请党组织对我进行帮助和教育。

汇报人:

时间:4月13日

上一篇:汉英语言中西文化差异论文下一篇: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