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行结肠息肉治疗患者的护理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以结肠息肉最为常见[1]。内镜下行结肠息肉治疗术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14日共收治了结肠息肉80例, 年龄在28~84岁, 其中男性69例, 女性21例。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准备

患者应进行严格的肠道清洁准备, 要保持肠道内无粪便及残留液体, 有液体时一定要及时清除, 否则液体导电会损伤粘膜, 同时完全去除肠内可燃气体, 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常用的肠道准备方法: (1) 口服洗肠液法。洗肠液配制每1000m L中氯化钠6.14g、碳酸氢钠2.94g、氯化钾0.75g, 术前3h开始口服, 每5分钟服250m L的速度, 在1个小时内服完3000m L洗肠液。因该液近似于等渗溶液, 在短时间内大量服用后肠道不能吸收, 大量排出来达到灌洗肠道的目的。优点是该法简单, 不需饮食控制和灌肠;缺点是短时间内大量喝水, 部分病人不能耐受, 有心肝肾功能不良者禁忌使用。 (2) 番泻叶法。术前3d少渣饮食, 术前1d流质, 当天晨禁食, 术前晚冲服番泻叶30g, 次日晨再服番泻叶30g, 下午施术, 无需灌肠, 即可达到满意的清洁肠道的效果

2.2 术中配合

我科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氩气和电切2种治疗方法, 治疗前应根据息肉的大小和外形决定治疗用具, 术前认真调试器械。

对于直径小于0.5cm的无蒂息肉, 一般采用电凝灼除或热活检灼除法。一般相对体积较大的无蒂息肉, 我科常采用热活检钳灼除法, 首先用热活检钳咬持息肉头部, 然后向上轻轻提拉息肉, 使基底形成天幕状假蒂, 通凝固电流后基底粘膜发白, 即行拨取, 钳取中央组织不会灼伤, 可做病理学检查。电凝灼除术适用于更小息肉, 插入电凝器, 轻轻接触息肉即通电, 息肉发白, 坏死即可灼除。因该法不能取活组织, 故也可先用活检钳咬取部分息肉后再电凝, 以免漏掉早期癌。

对于直径小于2cm的无蒂息肉, 圈套钢丝套入息肉后圈套管抵达息肉基底部然后稍向上, 在息肉基底较稍上方是切除息肉最佳部位, 轻轻关闭袢套, 圈收紧关要缓慢, 用力适当, 高频电发生器的电流强度类型选择要合适, 严格按照先电凝后电切逐渐切割的原则, 稍收紧轻轻提拉, 将息肉提起, 基底呈天幕状时即可通电。先电凝后电切或采用混合电流, 逐渐切下, 注意电流选择要合适, 避免造成出血或穿孔, 圈套点选择也要合适, 不可过深将邻近正常粘膜套入。

有蒂息肉, 长蒂息肉圈套位置选择蒂的中央, 尽可能保留残蒂1cm左右, 并提起悬在半空中, 与周围肠壁没有接触, 再通电, 不要怕残蒂留得过长引起息肉复发。残蒂3~5个月自然消失, 如摘除后发生即出血时, 可立即巴以残蒂圈凝固止血, 有蒂息肉圈套位置尽可能选择在蒂的息肉侧粗蒂息肉供血的血管较粗, 位于蒂中央, 如果很快将息肉切下, 会因中央血管并未凝固造成出血, 只有反复用电凝电切电流, 逐渐割向中央, 得到完全凝固后才割断, 方可避免出血, 头部巨大的息肉一次不能切除可以分次切除。

息肉的回收:<0.5cm息肉, 一般用热活检灼除故不存在回收问题;0.5~2.0cm可用吸引法;>2.0cm的息肉可用异物钳咬持息肉, 也可用圈套器圈住息肉退到镜端随镜一起退出。对于大肠息肉摘除后取出困难或是一次摘除多颗一起回收, 可将内镜插过息肉部位20cm左右经内镜注入生理盐水500m L然后排除内镜, 患者立即排便收取息肉。

2.3 术后护理

术后要注意休息及饮食, 如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当天即可进流质。避免重体力劳动1~2周, 保持大便通畅2周, 有便秘者需用缓泻剂。术后3个月复查肠镜。

摘要: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内镜下行结肠息肉治疗术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护理要点:不同类型息肉内镜下治疗常用的方法及护理配合。

关键词:结肠息肉,护理

上一篇:主动脉夹层42例临床分析下一篇:奥扎格雷与丁咯地尔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03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