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保育工作总结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保育工作总结范本,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保育工作总结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年的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一年的保育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现将本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师风方面:

在工作中,我能服从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能上能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爱护幼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凭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心精心照顾幼儿,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生长和发展,并逐渐使其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的良好习惯,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

二、本职工作方面:

我十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爱孩子们,我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更是他们的好妈妈。在生活中,我时刻细心耐心地照顾、爱护他们,午睡时为他们盖被子,游戏时为他们擦汗,生病时为他们喂药,为尿床的幼儿清洗被褥、衣物……闲暇时为幼儿讲故事,启发他们的智慧,通过故事改正他们生活中常规的一些小错误,和他们谈心。以致于汤璐帆小朋友多次邀请我到她们家做客,并许诺:拿好多好多玩具给我玩。我告诉优优,我喜欢看书,她马上接着说:我家里也有很多很多的书呀。看到孩子们阳光灿烂的笑脸,我开心满足极了……我感觉我自己真正做到了一个保育老师应尽的责任。

作为保育老师,班级的卫生保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做到班级的干净、整洁,我每天坚持仔细、认真地打扫盥洗室卫生,每天坚持为茶杯、毛巾消毒,坚持每周对班级进行按规定紫外线照射,每周用“84”消毒液擦拭桌椅、玩具、墙面、厕所、扶手等,每月清洗被褥……督促孩子要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还教育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防止疾病的发生,积极配合园医做好幼儿身体全面的检查工作。

三、保教配合方面:

作为保育老师,配合班级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当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都会主动配合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发幼儿用书、绘画油纸,指导幼儿画画、做手工、做游戏、讲故事等。我还经常在当班老师突然上面有事不在时,组织幼儿进行教学活动,写家园联系册,给家长打电话等。由于我的积极配合,得到了班级老师的肯定和称赞,我自己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个人学习方面:

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我坚持学习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尝试看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2012年5月在开福区论文比赛中,荣获了三等奖,保育技能比武在区内荣获二等奖……在这里我要感谢园领导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希望今后领导们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我们保育老师的整体素质能进一步提高,以便更好地为幼儿、家长服务。

以上是我2012年的工作总结及今后的学习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继续一如既往地热爱孩子,热爱幼教事业。

个人保育工作总结2

作为农村集镇幼儿园,本园的保育老师来源于社会下岗工人,在从事保育老师之前她们仅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一双勤劳的双手”。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保育老师不仅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承担着教育幼儿的责任。为此,我园以“精致幼儿园保育管理制度”为抓手,引导保育老师深入理解保育操作细则的含义,从而使保育老师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精致幼儿园保育管理制度的内涵以“精细管理”理念,制订“系统化、小步骤”的保育职责制度、操作制度、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对保育工作进行规范化,从而使得保育工作不再是单纯的体力操作劳动,而是带有履行教育目的的专业意义工作。

一、制订保育岗位的职责制度,明确保育老师的工作职责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具有履行自己社会角色的灵活性,保育老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她既不是“清洁工”,也不是“保姆”,而是履行教育职责的、维持教育秩序的劳动者。由此,管理保育老师并不仅仅停留于保育工作的具体事务中,而是帮助保育老师明白自己每个行动之后的教育功能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此,在管理具体行动中,我园拓展保育老师明确自己职责的多层次内涵,首先保育老师要明确自己劳动的内容;其二,保育老师要明确所承担的劳动内容的功能;其三,明确自己劳动内容中应该负有的责任和达到的标准。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明确自己保育劳动的内容,即能确保保育老师能够明白自己在何时何地做什么事情。为此,幼儿园制定了《保育老师岗位职责》,这些制度明确了保育老师应该履行的职业工作内容。明确了保育劳动的功能即引导保育老师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劳动,只有保育老师明白了保育劳动的意义价值,她才能够主动遵守保育劳动规则。例如带领保育老师观看生活科教片,理解被子要勤晒的原理是太阳能够有效杀灭感冒病菌、过敏螨虫等。很直观地与保育老师认真地算一笔账,一位幼儿感冒之后家庭的损失、幼儿园管理的损失以及幼儿成长的烦恼,这样保育老师就能够从保健原理和工作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明白自己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制订保育工作的操作细则,规范保育老师的工作程序

保育老师的所有工作是在行动中完成的,有时承载着“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意义。例如保育老师所摆放的区角玩具和家具,这样的空间有可能帮助幼儿成为空间的主人,也可能成为束缚幼儿的工具。因为保育老师的教育理念不具有预先被教育性,所以她们不具有自觉的教育理念,由此,需要管理者从结果到理念逆向地建立理想教育生活。本园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三个程序细化保育管理。首先由保健医生与后勤园长以教育理念为指导细化保育老师操作程序,然后运用练习法使得保育老师能够自动执行这些规范秩序,最后在实际情景中,管理者根据保育老师的具体工作,通过培训、相互观摩等方式让保育老师体验保育意义。例如有些保育老师认为擦桌子只要用84消毒液消毒一下就可以了,至于用多少没关系。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之后,首先由个别保育操作能手和保健医生通过实验法配制消毒液的比例,使得消毒液比例配备达到恰到好处之后,把这个比例和步骤写入保育操作制度中,那么保育员的“勤劳”就变成了“科学规范”、有实效的“勤劳”。

三、制订保育技能的培训制度,由被动规范为主动创造

所有的制度不是为“束缚”管理对象,而是为促进管理对象自发性地发展。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在技能的熟练与熟悉过程中,保育老师才能够自觉地反思自己操作技能的价值。由此,幼儿园建立保育老师技能培训制度。每学期安排了“保健老师做讲座、骨干教师引领示范、理论考核、操作技能比赛”等培训课堂,建立“定时定点定事”的培训制度。保育老师参与这些园本培训课程,不仅学以致用,同时在培训活动中展示其技能风采,获得自信,实现自我价值。按照不同的执行主体分为以下培训制度。保健医生执行健康保健培训制度,如:保育老师一日工作流程、常用物品的消毒、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幼儿急症的处理、幼儿心理健康知识、体弱儿的管理、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等;保育园长开展保育教师操作技能培训,通过比赛、展示等生动的培训形式开展餐前消毒、午餐管理、叠被子、擦窗户、幼儿早操、半日活动组织、折纸、泥塑、搭积木、自制教玩具、讲故事等技能培训活动。评委由园长室成员、保健医生、小中大各年级组组长组成,比赛均量化评分,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保育老师因为技能的增强而建立了职业能动感,他们内心不再把自己的职业看作助手、影子、保姆这样从属地位中,而是成为能够真切地具有了执行教育的能动能力,从而成为有些教育时空段的执行主体。如开学初进行保育老师早操比赛后,我园幼儿早操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清晨全园教师、幼儿、保育老师都在操场认真做操,以往保育老师手捧手站在旁边看的现象消失了,而是与教师履行着同样的示范职责,在幼儿的锻炼时间内同锻炼。我园每周四下午3点半到4点半教师集体学习,这个时间段由每班的保育老师组织幼儿活动。通过培训保育老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教学计划制定周四下午活动内容,不仅会组织幼儿开展生活游戏如穿衣服、系鞋带,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生活技能,而且还能生动地给幼儿讲故事、组织幼儿绘画,制作手工等游戏活动。每周四下午的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高了,保育老师的信心增强了,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建立理性的职业关系

以往没有制度规范时,在保育老师工作内部存在着拉帮结派、闲言碎语等人际糟粕现象;在与教师的关系中,很“自卑”地处于被管理者的依从地位。而其实,在保育老师内心,她们也渴望自己成为幼儿园的主人,她们渴求公开、公正、公平地透明管理;她们也深受自己保育老师内部妒贤嫉能的情感困扰。由此,幼儿园依托保育老师职责制度、操作规范制度,建立质量赏罚考核制度,这些制度形成了科学的评估体系,从而使得优秀的、有责任的保育老师享受教育技能专业人的待遇,使得保育工作管理矛盾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观矛盾,而是人与事之间的客观矛盾。幼儿园建立了以“理论、技能、日常工作、同事评价、幼儿出勤率、突击性任务“为维度的常规化考核标准,理论考核主要依据《保育老师应知应会》教材,让保育老师了解幼儿保教方面的理论知识;技能考核主要依据我园《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及平时的技能培训内容,如:折纸、讲故事等。新保育老师为了取得好成绩,主动向师傅请教,师傅也不甘落后,自我加压;同事测评主要是让同事对保育老师的思想、工作态度、家长工作、特殊幼儿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如教师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保育老师是否耐心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课外活动时,孩子热了,出汗了,保育老师如何做的等方面进行评价。日常工作的考核主要由保健医生和后勤主任负责,观察记载各班室内外卫生、日常消毒、洗晒、幼儿午餐午睡管理、周四下午半日活动组织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阶段总结。要求保育老师坚持写观察日记,不断实践、探索并组织沙龙研讨活动。如“探索孩子用餐慢的方法研究”“矫正孩子挑食的策略研究”“肥胖儿童个案研究”等,让保育老师通过观察、了解、分析孩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保育老师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促使保育水平再上新台阶。这些考核标准帮助保育教师从一个无主动教育意识的纯粹体力劳动者,转变为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环境的主动执行者,使得保育老师能够从内心成为幼儿园的能动主体,享受自己的职业自豪感。

上一篇:医卫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论文下一篇:云计算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