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瑛先进事迹演讲稿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演讲稿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在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下,让更多的人理解演讲内容。在当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演讲成为常见的活动形式,你知道如何写出一份吸引人的演讲稿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习王瑛先进事迹演讲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王瑛先进事迹演讲稿1

学习王瑛先进事迹演讲稿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生命平凡而短暂!尤其是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眼中,生命就像流星一样,只保留了瞬间的美丽!

当我们登高俯瞰,或身居闹市,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平庸。在这一声声叹息中,我们的生命已悄然远去。

我经常问自己,平凡如何成其伟大?短暂能否获得永恒?所以,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璀璨而永恒地绽放。

这些天,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名字——王瑛,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公仆,一名平凡的柔弱女子,但她铁肩担道义,柔情写大爱,点燃年轻而短暂的生命,深情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她的生命之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是那样的绚烂多彩。

说实话,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在王瑛短暂而美丽的一生中,她选择了朴实、吃苦和感恩,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片美丽的巴山红叶,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血染巴山。从她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眺望到生命永恒的希望之光。

就业是人生的重要起点,人们在选择时,有多少人愿意到落后、艰苦的地方工作?我们脚下的这片红土地不会忘记,二十七年前,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年轻的瑛子满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无限深情,离乡背井,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巴中这个相对贫困落后的地方,扎根山区,埋头苦干,无怨无悔,足迹遍布巴中的山山水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她的心里仍然牵挂着这片沉甸甸的土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巴中纪检监察干部不会忘记,王瑛在任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期间,是有名的 “铁娘子”,坚持有案必查,查就查个水落石出,办就办个铁钉钉木。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中,她始终坚守党纪红线,忠诚维护人民利益,顶压力,办大案,利剑出鞘、执纪如山,一些违纪干部先后被她无情“拉下马”。同时,她又柔情似水,被她无情“拉下马”的干部是她心中始终“放不下”的牵挂,公安干警柳昆从受处分的“问题干部”蜕变为“优秀驻村干部”,从对王瑛的怨恨到对她的真切怀念,应证了王瑛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我可能得罪过很多人,但是我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在王瑛心中,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干部的真心爱护重于一切。

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她身边的工作人员不会忘记,从20xx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到20xx年11月27日离开人世,在这800多个日日夜夜,她拼尽生命最后一滴血,坚守着一句誓言:“不能就这样倒下,要倒也要倒在工作岗位上”。在面临生死考验时,谁愿意拿生命与工作赛跑,那不是玩命吗?但一个貌似柔弱的女子做到了常人不敢做、不愿做的选择,把生命的最后一滴汗水洒在了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第一线,把生命的最后一缕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纪检监察事业,这是一个用生命践行的誓言!这是一首凝重而悲壮的战歌!这是一段灿烂而永恒的生命!

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地的群众不会忘记,在大家和小家、群众与亲属的选择中,她放弃了后者,把大多数人的幸福作为她自己的幸福。城里的背二哥住进了新家,南江县水泥厂扭亏为盈,大学生黄霞学业有成,燕山、高塔、八庙等乡镇灾后重建顺利推进,还有一座座连心桥横跨山间……如果王瑛泉下有知,这些好消息就是对她的最好告慰!她常说,群众信任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她认定自己只是一个人民权力的保管员,要怀感恩之念,做感恩之事。就在病情持续恶化,不断加重之时,她仍然念念不忘的是那些困难群众和那些未办理完的琐碎公务。当她绽放出生命最绚丽的色彩后飘然而去,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自发地为她送行。在群众心中,她早已是最亲的人!而她生命快到尽头,才想起对家人的愧疚,一时之间百感交集。身患癌症的老母亲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揪心之痛,两行浊泪颤颤而下,丈夫过早的鬓染秋霜,儿子泣不成声地呼唤妈妈,这个家多么需要欢乐和阳光啊!

如今,她带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带着对大巴山一草一木的深深眷恋,带着对家庭和亲人的太多愧疚,静静地化为一捧泥土,融进了这片红色的土地。她曾经带来的温暖将一直在巴中人民的心里回荡,对她的感激怀念也将在那一声声“背二哥”山歌之中长存。她生命的凝重和绚丽,将化为红色土地上矗立的丰碑,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个“王瑛”前仆后继、茁壮成长,生命之花将会璀璨而永恒地绽放在神州大地!

学习王瑛先进事迹演讲稿2

亲爱的朋友:

当你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时候,当你缅怀孔繁森而深深思考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到这样一个概念——忠诚!

这里,我要向大家讲一个人——他,就是“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京山县石龙乡副县级党委书记胡忠诚。

说来也巧,“忠诚”是他的名字,也恰是他人格形象的最大特征和最好概括。他的人生足迹,在大地上写满了关于“忠诚”的阐释。

那是1974年,他被任命为原丰谷公社党委副书记,此时,他正进行第五次血吸虫治疗,几针滴剂打下去,竟使他中毒休克。经抢救,他才慢慢脱离死亡线。醒来后,他对医生说:“我这是老毛病了,让我出院吧!”医生指着化验单严肃地说:“你肝功能严重不良,至少要治疗三个月!”此时,老胡心急如焚,他想到丰谷的书记已是血吸虫晚期,急需他去协助工作,莫说等三个月,就是三天他也呆不下去啊!于是他来了个不辞而别,悄悄上任去了。

石龙人民永远忘不了1988年盛夏的那场百日大旱。此时,已担任乡长的胡忠诚,被诊断为“肝硬化并有转移造影”,刚从武汉治疗回来。他顾不上休息,拖着重病的躯体,来到旱情最严重的长岭村,自荐担任抗旱突击队长。白天热得发慌,他就到水渠里泡一泡;腹部痛了,他就用渠水吞几片止痛片;夜间困得实在难忍,他就在地上打个盹后爬起来再干。整整7天7夜,他带领干部群众挖引水渠3000多米。事后,一位水利专家感到惊讶,说:“这是在正常情况下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程量啊!”

胡忠诚终于累倒了,他不得不住进了医院。这一年,长岭村虽然因灾减了产,但售粮却比哪一年都踊跃,长岭的老百姓说:“不完成定购任务,怎对得起胡乡长!”

最使人感动不已的是他扎根乡村的那种奉献精神。石龙是全省闻名的血吸虫重疫区,有人说在这里工作是“毁身子、苦妻子、误孩子”,这话一点不假,石龙现在13名党委成员全部感染过血吸虫病。忠诚同志的父母、妻子都患过血吸虫病。去年普查时,他大女儿又被确诊患有血吸虫病。外地干部谈虫色变,都不敢到石龙来工作。今年49岁的胡忠诚已在石龙工作、奋斗了33个春秋,身患血吸虫病,治疗过7次,两次被下达病危通知书。血吸虫破坏肝脏后,在他脸上、手上留下的鲜红印记表明,胡忠诚已是一名晚期血吸虫患者,如果生命科学不出现奇迹的话,他的时间也许不会太长了。与他同时期的10名党委成员早已调离了石龙。上级几次要调他到县城工作,他都没去。前年换届,是他第五次进城工作的机会,老朋友劝他:“你已是快50岁的人了,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快走吧!”其实,这时他离开石龙,没有人会责怪他,而且对他的身体和家庭都有好处。但他想到,石龙还有几十户贫困户没有脱贫,需要他去帮助;万恶的血吸虫还在肆虐石龙人民,需要他带领干部群众去根治;他亲手绘制的发展石龙的宏伟蓝图还未实现,需要他去继续奋斗……他决定再次留下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为家乡人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这就是忠诚!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甘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还有什么比几代人的生命更为宝贵的呢?

村民张凤是乡里有名的特困户。去年,他的两个孩子同时考取了市里的两所中专学校,他东挪西借,仍没凑够孩子们的学费。他把两个孩子叫到面前说:“爸爸没能耐,你们上学的事恐怕搞不成了!”两个孩子“扑通”一声跪在父亲面前,苦苦哀求父亲再想想办法,一定要让他们上学去。这件事被胡忠诚知道后,他当即拿出500元钱交给民政室的同志,并号召捐款,当乡干部把3700元送到张凤手上时,这位昔日的人民教师眼圈红了,双手颤抖了,声音哽咽了……事后,他在给党报的信中写道:“我得到的不是‘钱’,是党对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一颗赤诚的心。”

发生在胡忠诚身上的这类事实在太多太多了。山民们发展林果业渴求技术,他请来了农学院教授;为了使不谙销售的瓜农少犯愁,他自荐当上了西瓜销售组长;专业户缺乏资金,他将自家的彩电变卖后,把钱送到了他们手中。他当书记三年多来,每逢春节,都要提着自家的年货,到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深入到贫困户家中,摸摸米缸里还有没有米,看看油壶里还有没有油;哪位农民兄弟病了,只要他知道,都要买点礼物前去看望…… 胡忠诚常说,要当好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少一点私情,多一份忠诚;少一点索取,多一份奉献。为了使干部安心在石龙工作,他多方筹资,盖起了一栋新宿舍楼,但他一家至今仍住在一套破旧窄小的楼房里。这几年,县里发给他近万元奖金,他都交给了乡里或让给了其他同志。他经手审批过几百名“农转非”指标,但他没有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搞一个“农转非”。乡里有几项大的基建工程,几位外地包工头找到他,要求承包工程,均被他严辞拒绝。他父母生活的三同村,是石龙的首富村,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住上了新楼房,但他的双亲至今仍住在两间阴暗潮湿的破土坯房里。他母亲曾是国家干部,按规定应落实政策,但胡忠诚却说:“不要给国家增加负担了!”他妻子在供销社工作了20多年没挪过窝,从80年代开始,单位效益一直不好,近几年连工资都发不出,胡忠诚的工资收入又不高,为了养家糊口,妻子不得不起早贪黑喂了十几年猪。胡忠诚的母亲73岁,双眼近乎失明,为了生计,每天不得不佝偻着身子,在菜地里辛勤地劳作。74岁的父亲,这位曾经同敌人浴血奋战的新四军战士,为了减轻独生儿子的负担,不得不上街,卖小菜……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上一篇:创设教学情境下初中历史论文下一篇:情境体验式教学老年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