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星形细胞瘤6例放疗护理体会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颅内肿瘤是小儿期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1], 而星形细胞瘤发病率占儿童脑部肿瘤的10%~15%。放疗为星形细胞瘤的常规治疗, 可做单纯放疗也可作为复发的挽救性治疗措施[2]。全面的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7年6月-2008年2月共收治幼儿星形细胞瘤6例行放疗,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均为男性, 年龄2.2岁~3.0岁3例, 身高87.5 cm, 体重13 kg;年龄3.5岁~4.0岁3例, 身高98 cm, 体重15 kg。其中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癫痫症状, 6例患儿均出现肿块效应, 颅内压增高, 头痛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 视力减退, 神经萎缩, 不规则的视野缺失。6例患儿行单纯放疗和相应护理后, 上述症状缓解, 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年幼, 对医院尤其肿瘤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和疾病本身造成的痛苦折磨, 产生恐惧、不安, 不配合治疗等心理。针对每个幼儿的心理特点, 护士经常深入病房, 给予患儿安慰、支持和帮助。如通过抚摸, 给患儿讲故事, 送小礼物给患儿, 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消除其陌生感、恐惧感, 取得患儿信任。另外, 由于该类患儿接受放疗而表现出对大型放疗设备的害怕和孤独, 我们的年轻实习护士主动同患儿多接触, 陪同他们唱歌、讲故事, 从而建立一种互动活动, 使其消除顾虑和恐惧并积极配合放疗。

2.2 家属的安慰和支持

脑瘤对于患儿及家属都带来了强烈的思想震动, 现在多为独生子女, 尤其是农民家庭, 他们经济负担过重, 文化程度偏低, 不了解病情, 所以在心理上存在较强的恐惧和不安以及悲观失望情绪。为此我们在进行放疗之前, 护士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做到语言亲切, 态度和蔼, 操作规范, 使家长详细了解该病特点, 放疗对该病的治愈率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治疗措施, 从而获得家长认可。

本组中有2例家长因患儿是独生子, 1例男性患儿有3个姐姐, 是家中的惟一儿子, 故家长特别疼惜自己的孩子, 有时在患儿面前表现出过分紧张, 做放疗时不放心技术人员照顾, 自己要亲自照料, 从而延缓治疗如期进行。这时护士就引导家长在患儿面前表现出积极、稳定的情绪, 鼓励他们陪伴患儿, 但不能过分迁就, 使患儿充分信任护士, 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

2.3 饮食护理

患儿放疗后多出现口舌干燥、糜烂, 食欲不振, 心烦少寐。我们告知家属在饮食上尽量做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 多食蔬菜和水果并鼓励多饮水, 以促进毒素排出。要求做到:照射前不宜进食, 以免形成反射性呕吐。多食抗癌食物如小麦、海带;保护颅内血管的食物, 如芸菜、海带;预防颅内压升高的物质, 如玉米须、核桃、紫菜等。保护视力的食物, 羊肝及猪肝等。

2.4 骨髓抑制护理

脑瘤患儿长期放疗后, 可抑制骨髓造血系统, 护理方面应做到:保护性隔离, 患儿年幼抵抗力较差, 尽量减少家属的探视和长时间的逗留;病室用紫外线照射, 每日2次, 每次1 h;保持床单、衣服清洁干净, 经常修剪指 (趾) 甲。另外, 使用止血带不宜过紧, 时间不宜过长。

2.5 局部反应护理

脑瘤患儿因长期全颅放疗, 照射部位皮肤有烧灼感, 有的出现红斑, 甚至有脱屑发生。在护理上应做到:照射野忌用肥皂和毛巾擦拭;局部不宜用酒精或刺激性油膏;不宜在照射部位贴胶布, 胶布含氧化锌为重金属从而可加重皮肤反应;嘱家属携带患儿外出时戴帽子, 防止日光照射。

2.6 出院指导

为防止疾病复发, 患儿出院后嘱家长要定期返院进行复查, 并做好患儿及家长详细的出院健康教育。脑瘤患儿出院后要注意休息, 在饮食上尤为注意, 避免生冷辛辣食物, 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保持居住地方的空气新鲜, 外出时戴口罩, 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 预防感冒。使家长了解患儿复发的早期症状,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 体会

幼儿脑星形细胞瘤病情发展较快, 而放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作为术后患儿的辅助治疗, 通过对患儿放疗前、后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针对放疗副作用采取的有效护理措施, 可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使患儿及家属保持心态平稳,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和治疗。

致谢:本文承蒙临汾市肿瘤医院妇科、外科人员悉心指导, 谨致感谢!

上一篇:解读李可老中医治疗皮肤病经验下一篇:心脏临时起搏器术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