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方案

2022-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方案范文2,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方案1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能力,加快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县政府决定在马树镇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为切实抓好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农村工作会议和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坚持“培训提高,转移输出,回引创业”的工作思路,面向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使农民掌握1至2门适用技术、市场竞争力和转移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用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用得着、能赚钱的适用技能培训,确保农民素质稳步提高,增加群众收入。

2.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文化、年龄、务工需求等分别进行摸底统计,因材施教,开展分类分层培训。

3.坚持形式多样,方便群众的原则。深入村组宣传发动,采取集中办班、发放学习资料、广播、板报等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培训,就地就近方便群众。

4.坚持适应市场,注重引导的原则。结合用工企业需求,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技能订单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跟踪维权等服务。

(三)工作目标。2010年,选择马树镇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试点,实现每户农户有1名劳动力参加培训,全镇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计划培训3000人次,其中,务工技能培训730人次,确保有280人以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务工引导性培训1360人次,经营能人、种养业能手培训910人次。

二、培训时间、内容与方式

(一)培训时间。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1日。

(二)培训内容。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愿择业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年满16周岁至5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开展木工、支砌工、缝纫、电工、家政、烹饪、机修、电焊、刺绣、竹艺编织、水晶玻璃工艺加工等各种务工技能培训。同时,着力抓好经营能人、种养业带头人的适用技术培训。

(三)培训方式。按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以提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为目的,增强夜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多种方式,就近组织农民集中在乡村夜校开展务工培训,培训后建立完善培训就业台帐。

(四)教材编写。培训教材由参与夜校培训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按农民所需的技能培训要求,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教材编写后,由县人力办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定稿,培训时做到培训人员人手1册。

(五)课程设置。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课时,力争使每一位参学人员学懂、学会、能运用;发放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应不少于20天,其中,理论知识占1/3,实践操作占2/3;经营能手、种养业能人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六)《职业资格证》发放。由培训机构自主选择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机构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组织考评考核,发给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县人力办要监督鉴定发证整个过程,确保鉴定发证真实有效。

三、资金来源、使用及管理

(一)资金来源。2010年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共投入资金66万元,其中,整合中央和省级培训资金5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0万元,县级按10%的比例配套6万元工作经费。

(二)资金使用。培训经费按照渠道不变、管理办法不变的原则使用。省、市投入的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培训补助,开支教师授课费、培训耗材费、技能鉴定费等,县级配套经费主要用于夜校培训工作经费。

(三)资金管理。夜校培训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计划分期分批拨付资金。培训资金要培训一期结算一期,确保让老百姓受益。教师授课费以期为单位,有乡村两级证明、县人力办检查验收证明,方可报账支付。培训耗材的采购由县财政局、人力办、马树镇分别抽人组成询价采购小组,统一采购,建立夜校培训物资采购表。夜校试点培训任务完成后,由县审计局进行审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2010年的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是市政府在市人大二届六次全会上向与会人大代表承诺办理的10件惠民实事之一。各相关部门和马树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夜校培训的资金、师资、设备、人员到位,力求举办一期、成功一期,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县人力办要负责师资到位,做好市场订单、跟踪问效和维权服务等工作,每月向市人力办报送夜校培训工作情况。镇、村两级要切实做好务工人员夜校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好不同工种、不同专业学习人员的组织和转移输送等工作,确保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责任。县人力办负责整个夜校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包括培训方案的撰写、申报及师资的整合、引导性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设备的询价和购置、培训工作的检查验收、职业资格的考核、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等。县财政局负责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参与培训设备的询价和购置。马树镇负责夜校培训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务工人员参加培训,并做好培训场所的安排、布置;协助做好培训设备的询价、购置及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培训基地负责技能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聘用教师的推荐、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等工作;并负责按要求完成培训及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

(三)严格检查考核。培训工作将列入县政府2010年的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培训结束后,县政府将组织检查组对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要求务工培训的转移率、稳定就业率均必须达80%以上;经营能手、种养业带头人的培训,必须是本村组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的带头人。检查考核结果将纳入马树镇、相关部门“争先创优”考核内容。

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方案2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方案的通知》(昭政办发〔2009〕38号)要求,全县决定在××乡组织开展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服务水平为要求,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效转移,全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09年,××乡夜校试点计划培训务工人员4900人次,力争每户农村家庭有1名劳动力参加培训。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5期1000人次,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发证人数达300人以上;务工引导性培训29期2900人次;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8期500人次;妇女培训8期500人次;转移就业率达95%以上。通过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使××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加20%。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培训内容。

围绕市场需求,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对试点乡镇年满16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和农村妇女培训。

(二)培训方式。

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由县职教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县职教中心不能实施的特殊工种培训,可聘请其他具备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实施,也可根据培训专业的要求由定向转移企业的专业人员实施培训。务工引导性培训由县职教中心,县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县、乡人力资源办,乡镇司法所共同实施。农村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聘请相关农业经济师、县农业局农艺师、县林业局工程师等担任培训任务;农村妇女培训、刺绣培训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其它可由县妇联、县计生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培训任务。

(三)教材编写。

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按农民所需的技能要求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写。引导性培训教材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办和县职教中心编写。其它培训教材由聘请的专业教师编写,并请相对应的专业教师授课和指导实践操作。教材编写后,送市、县人力资源办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定稿后进行讲授,力争做到培训人员人手一册培训教材。

(四)课程设置。

1.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设建筑类、缝纫专业、电焊工、电工、刺绣等专业培训。根据培训技能要求合理安排培训课时,以农民学懂学会为准。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每期不得少于180个学时,其中理论常识占1/3,实践占2/3。经济能人、种养业技能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刺绣、缝纫等专业培训达到熟练操作为准。主要满足当地需求及输送到用工单位。培训对象为16周岁至45周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形式采取全脱产、半脱产学习,培训时间根据培训专业而定。以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培养具有所属岗位国家职业标准的初级工要求,经过系统学习,培训适应劳务市场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经鉴定合格后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按定单转移至企业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

2.引导性培训。主要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择业常识等培训,增强农民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以增强就业和创业为目的,选择16周岁至45周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城市务工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和择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课时每期24个学时,通过笔试或口头测试合格后发给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制作的合格证书。

3.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农特产品加工及流通能力,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农特产品流通及加工培训为主。选择16周岁至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培训课时每期为56个课时。

4.农村妇女培训。以提高妇女就业和创业能力,构建和谐平等的劳动关系和和谐家庭为目的。选择16周岁至45周岁的农村妇女进行种养业、刺绣、缝纫、尊老爱幼、家庭理财、计划生育、防艾等知识的培训。培训课时属技能培训的以学员达熟练操作为准,其它为24个课时。

(五)培训专业及时间安排(见附件)。

四、资金来源、使用及管理

(一)资金来源。××乡夜校试点培训共投入资金66万元,其中:整合中央阳光工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等省级以上培训项目资金50万元;市政府补助资金10万元;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6万元。

(二)资金使用。夜校试点培训经费,属整合省级以上培训资金的部分要按照投资渠道不变、管理办法不变的原则使用。市级补助部分主要用于实训设备购置。县财政配套补助部分主要用于工作开展经费支出。

(二)资金管理。夜校试点培训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计划分期分批拨付资金。教师授课费以一期为单位,需有学员签字、乡村两级证明、县人力资源办检查验收证明书,方可到县财政局报账支付。实训设备采购以乡为单位,专业为单元,实行统一询价采购,由县财政局、人力资源办、××乡人民政府分别抽1人和相关专业教师组成询价采购小组,统一采购,建立夜校培训物资采购表,夜校培训工作结束后,提请县审计局进行审计。

五、组织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的领导,使夜校试点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县政府成立××县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乡人民政府乡长

成员:*县妇联主席

*县农业局副局长

*县供销社副主任

*县职教中心主任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乡务工人员培训夜校校长由*担任,副校长由*、*担任。

(二)部门职责。

××县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和××乡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主要培训单位,要加强与县直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抓好培训授课工作。县农村人力资源办负责夜校试点培训的项目、时间安排、组织教材编写和培训经费管理等工作。××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学员和学员档案管理。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由市、县人力资源办按照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组织考核,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工作总结及检查验收

我县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计划于11月15日全面结束,11月16日至30日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办会同县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进行自查验收,并形成自查报告报市人力资源办,做好迎接市级检查验收的各项工作。在试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做到边开展边总结,试点工作结束后,对试点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

上一篇:流感防控工作管理方案下一篇:社区资产财务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