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局农机化工作总结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机局农机化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机局农机化工作总结1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夯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为重点,加大农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培育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努力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切实加强农机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机科技水平、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以“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效率提高”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52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1.05亿元,拖拉机拥有量达到5.8万台。主要机械化作业指标:机耕面积达到110万亩,机械深松面积达到60万亩,机播面积达到78万亩,机收面积达到53万亩,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8%、60%、45%,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65%。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4.99亿元,经营纯收入达到1.74亿元。拖拉机检验率和驾驶员到期审验率都达到90%以上,农机事故死亡率为零。

三、重点工作

1、继续抓好向上争取资金和农机化项目工作。一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争取力度。我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逐年增长但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购机的需求,要继续加大争取力度,力争2014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00万元,更好地助推我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认真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严格操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农机补贴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谋划好项目工作。认真研读中央一号文件,紧盯行业政策投资导向,储备、申报农机农艺投资项目,让更多的行业项目和补贴资金落户我区。积极做好总投资2700万元的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项目和总投资200万元的甘草采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三是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在继续抓好2012年招商引资的机械装备研发制造产业项目、三力公司3万套注灌机生产项目的同时,抓好已签订意向性协议的治沙造林生态治理新技术、新机具生产推广项目、中小型农用拖拉机生产及销售项目、年产5000台新型高效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农机具项目和年产6000台卷帘机、保温被项目等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和项目的报批立项工作。

2、加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全区“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重点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农业机械,提高主体生产模式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继续加大日光温室自动卷帘机、微耕机、CO2气肥机、臭氧消毒杀菌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起垄覆膜机、马铃薯起垄覆膜播种机、青贮秸秆打捆机、饲料揉搓粉碎机和特色林果业开沟机、注灌机、葡萄埋藤机等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引进示范沼气发生及除渣机械、摘枣机、大蒜种植挖掘机具、核桃剥皮清洗机械、枸杞采摘等机械。在全区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面积累计达到15万亩。

3、提高重要农时重点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一是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及早部署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活动,全面实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进度统计报告制度,提升机械化生产的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大力推进重点作物生产机械化。大力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继续抓好玉米生产机械化进程,力争2014年玉米机收率达到32%;积极引进马铃薯起垄播种、收获机械,提高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抓好以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三是以深耕、深松为重点,狠抓机耕作业,提高作业标准和质量。要继续做好机械伏秋翻、深耕、深松及旋耕灭茬作业,完成机械化深松面积60万亩。

4、着力提高联合收割机跨区服务水平。积极推行“一条龙”作业、合同订单作业和农机“套餐式”服务,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在不断强化完善小麦跨区作业组织协调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玉米联合收割机和大型复式联合耕整地机的跨区作业。加强对跨区作业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进一步拓展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努力唱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的“四季歌”,演好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重头戏”,奏好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的“最强音”,弹好主要产区机械化生产的“协奏曲”,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

5、推进玉米秸秆青黄贮机械化。要继续加大玉米青饲料收获机、秸秆揉丝机、打捆打包机的推广应用力度,以机具演示现场会、培训会、示范典型为抓手,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推手,促进青(黄)贮机具的推广应用。以大量的先进、高效机具保证青(黄)贮质量和效益。同时对秸秆压块、秸秆饲料生产机械等机具进行引进、试验,动员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在秸秆产量大、秸秆集中的乡镇村组,以成立草业公司和服务队的形式,大力推进秸秆压块制取燃料、饲料技术,结合秸秆青(黄)贮,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

6、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农户带机具入社、带土地经营权入社。要大力引导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机合作社和服务组织集聚。加大对合作社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升总体规模,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力争每个乡镇新建立1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7、规范农机维修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落实大检查工作,建设一批农机维修标准化示范网点,提高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能力。认真做好农机维修网点的审定工作和农机维修人员、销售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范农机维修市场。大力推广先进农机维修技术和农机节能减排技术。

8、开展好农机化教育培训活动。大力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人员特别是新购机农民的培训,力争培训人次大幅度增加,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2014年全区力争完成新训农机驾驶员200多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300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多人,开展各类农机实用技术培训2.7万多人(次),培育一批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为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

9、着力提升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探索“平安农机”创建模式和工作机制,巩固创建成果,充分发挥已创建的“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村、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创建水平,全面完成2014年的“平安农机”创建目标。全力做好农机燃油补贴分离发放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农机户自觉接受入户、挂牌、持证、检审验管理,促进农机事业健康、快速、平安发展。以农机质量评价、维修质量、事故处理、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推动农机产品“三包”制度全面落实,规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日光温室卷帘机等设施农业装备安全检验、事故处理、质量调查、安全鉴定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加快制定和完善设施农业装备安全技术规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推进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0、继续抓好“双联富民”工程。进一步加强对联村联户干部的培训,提高帮扶效果;加强与联系村的沟通衔接,帮助联系村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帮扶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积极进村入户,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听民意、解民忧,切实帮助联系村、联系户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帮扶的实效。

农机局农机化工作总结2

20__年农机局农机化工作总结

20__年,全市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农机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抓手,抓项目、强基础、促增收、重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工作实绩

(一)农机装备实力增强。截止20__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33.67万千瓦。拥有拖拉机4756台、耕整机6326台、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82684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5986台,联合收割机61台,众多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果蔬、茶叶、竹产业、畜牧业等农业机械进入千家万户。

(二)农机作业发展较快。20__年,全市完成机耕面积73万亩,机电提灌108.83万亩,机械脱粒89.74万吨,机械植保347.68万亩,农副产品加工188.16万吨,农机运输27140万吨公里,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9.4%。

(三)农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市新建乡村机耕道335.6公里(其中:硬化89公里),整治道路426.2公里;完成提灌机械修复8869台/51253千瓦,新建电灌站20处/20台/797千瓦,改造电灌站52处/52台/1924千瓦,新增提水控灌设备1020台/7200千瓦。

(四)农机科技推广和人员培训成效明显。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引入农机生产商、销售商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运用。全年推广各类农机新机具2723台套,完成农机技术人员培训5322人次,办理各种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586人。

(五)农机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全市未发生一起农机重特大安全事故,各项农机安全指标严格控制在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之内。

(六)其它工作。全局20__年单项目标、保证目标、重点督办事项、共同工作目标均按要求完成或超额完成。

二、主要工作亮点

(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狠抓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主动,争取政策和扶持力度。抓住机遇,主动切入涉农综合项目,主动承担工作任务,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介入,不断强化农机工程质量管理,使农机的职能得以充分体现和强化,获得了各级政府和项目管理部门的认可,农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得以不断加大。在今年的乡村机耕道和提灌站建设中,共投入建设资金9007.1万元,其中国家投入资金5774.4万元,占总投入的64.1%,国家投入中地方财政投入专项资金561万元,以工代赈投入资金1182.2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613万元,扶贫投入资金1242.2万元,其它项目投入资金(土地整理项目、优质粮基地建设项目等)2176万元。在参加省政府组织的“李冰杯”农机项目竞赛中再获二等奖。

2、发展创新,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我局在电灌站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在泸县嘉明镇马园村建成了川南地区第一座农灌潜泵站。该潜泵站可以实现无人操作,即远程控制和计算机控制,防盗性能大幅度提高,不必建泵房,减少了投资和占用耕地。马园潜水电泵站投入运行后,以它独有的技术特点得到了群众的欢迎。

(二)以提高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为中心,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区建设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农业部重点农机化推广技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是今年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农机推广示范项目。今年,我市在泸县云龙镇和江阳区通滩镇新建了市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个,各区县也开展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试验示范,示范面积达到1150亩。示范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泸县云龙镇的“大户带动型”,由农机大户雷宇刚购置机具,承包土地,在市、县农机部门指导下,个人负责全程实施;二是江阳区通滩镇苏嘴村的“农机合作社带动型”,即土地的经营模式仍然以家庭生产为主,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其提供有偿作业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科学规划,制定措施,督促检查,确保了项目工作的顺利推进。水稻机插秧是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在今年2月,我局在泸县云龙镇举办了全市机械插秧技术培训,对全市基层农机、农业技术骨干、农机专业大户、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等40余人进行机插秧技术培训,提升了农机技术服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在水稻机收期间,我局认真做好技术保障和组织工作。整个示范片工作受到省农机局、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赞赏。8月,“四川省(川南片区)水稻机收现场会”在我市泸县云龙镇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成功召开,示范片水稻全部实现联合收割机收获。通过各级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水稻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取得圆满成功, 综合四县三区的试验示范情况,机插秧实现亩均增产30公斤以上,全程机械化每亩节约劳动力成本300元以上。为此,我局被省农机局评为“20__年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先进单位”。

(三)以确保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为重点,全力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

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国家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我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充分利用“科技、文 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咨询活动,全年散发购机补贴宣传资料约3万份,通过与经销商合作,在春耕、秋收两季深入各区县乡镇,利用赶场天等进行宣传和现场演示达70多场次。为了更好完成任务,局领导组织各区县农机局主要负责人到宜宾、资阳、自贡等地考察学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加强了农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严禁农机部门的在职职工以任何形式参与补贴产品的经营经销活动,严禁工作人员以任何方式收取购机农民不合理费用、经销商不合理费用,并在纪律上实行“八不准”,即不准抬高价格,不准搭车收费,不准打白条,不准与经销商合伙套购,不准违反程序、颠倒程序,不准跨区域实施,不准挪用、占用、套用、贪污补贴资金,不准接受经销商任何赞助费用。在补贴资金管理上,切实做到计划公开、使用公开,专款专用。对所有享受补贴购置的农业机械实行“一机一号一牌”管理,推行微机管理,并采用电话抽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强化监管,以杜绝倒买倒卖补贴机具的情况发生。加大对补贴机具经销商的管理,督促其做好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有效实施,确保公开、公正本文来源:文秘站 、公平,确保农民得到实惠。

全年全市共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50.16万元,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05万元,利用购置补贴资金推广各类农机新机具2235台,受益农户2235户。在古蔺、叙永两县烟草种植区,我市还把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与烤烟生产机械补贴项目结合起来,实现了累加补贴,累加补贴资金达到30万元。

(四)积极研制试验示范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拓展农机发展新领域

1、适应全市高粱产业发展的需要,认真开展高粱脱粒机械的研制和试验示范,在现有稻麦脱粒机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经反复试验改制,于今年研制出了较成熟的产品5gr—350型高粱脱粒机。经技术测试,该脱粒机能将脱粒、脱壳工艺分而结合,使高粱的脱粒率和脱壳率较好地达到了农民的预期效果。高粱脱粒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市和我省高粱机械化脱粒的空白,提升了我市农机科研水平。

2、帮助农机企业改进技术,争取国家扶持和知识产权保护。今年我局积极帮助和扶持农机生产企业,使泸县玄滩机械厂生产的“工农牌”5tg-70型稻麦机动脱粒机,列入了《20__年四川省农机产品购置补贴目录》,这是我市农机产品首次进入省级政府补贴目录。还帮助纳溪区三农农机厂成功申报竹编机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3、“烤烟生产机械运用研究”项目初步取得成功。我局按照烤烟生产的季节安排,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叙永县麻城乡和古蔺县的大寨乡两个3000亩以上的烤烟示范区进行具体帮助和技术指导,实现中型拖拉机、微耕机大面积耕作和开沟起垄作业,并在示范区规划、工艺、技术上做出优化设计和改良,使农业机械作业同土壤、地块面积、烟农需要相适应。

(五)竭力服务于农业生产,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作业

1、充分利用“春耕”、“三夏”、“三秋”等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关键时季,积极发挥农机在机耕、机播、机收和提水灌溉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全年完成农业机械耕作面积73万亩,机械深施化肥39.15万亩,稻麦(半)精量播种1.186万亩,节水灌溉2.29万亩,机械化抛秧6.1万亩(其中机插秧8800亩)。

2、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服务队深入村、社、农户家中做好各种农机具的检修、调试,协调各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储备好各种农用物资,保证机具完好,物资充足。全年投入作业农机具10万台套,农机技术人员3120人次,检修农机具7.93万台套。

3、认真组织水稻机械收割及跨区作业,做好机收市场信息服务的接待协调服务工作,及时向农民、农机作业户、中介组织提供机收市场信息,协调运行路线,全年完成本地机收水稻8500亩,跨区机收水稻1500亩。

(六)积极推进农机专合组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局在年初出台了《关于发展农机专合服务合作组织的意见》,继续引导有一定数量农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农机实力,扩大经营服务规模,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鼓励热心于农机化服务的农机户,通过自身发展和联合、兼并、吸收其他个体农机户入股等形式,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按照“群众自愿、带机入会(股)、合作经营、收益分红”的原则,建立“机具+合作”的农机生产经营新机制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方式。以农机专合组织为平台,聚集和整合机具,形成农机资源的最佳配置,使机具发挥更高的效益,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增加更多的收入。全市共新发展农机专合组织10个,其中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7个,共有社员626人,服务农户8620户,从业人员342人;拥有机具数量223台,资产总额490万元;作业服务面积4.5万亩,服务总收入799万元; 10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中,从事机耕作业服务的有5个,机收作业服务1个,运输服务1个,竹编作业1个,综合作业服务2个。

(七)认真开展农机教育大培训,促进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1、结合农业生产时节和农村需求,适时开展各类培训。除常年举办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外,还在春耕时节举办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耕整机现场操作技术培训,秋收以后举办了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农机操作技术培训、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等。

2、加强与农机企业合作,延伸农机培训网络体系。为确保农机维修人员培训质量,我局与重庆“合盛”、重庆“富牌”、南充“惠农”等耕整机厂家达成了农机作业维修人员培训合作协议,厂方作为我市的微耕机培训基地,长期为我市培养农机操作维修人员。

3、认真开展“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今年12月,我局召开了全市农机教育大培训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开班典礼。各区县积极恢复和健全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完善教学设施,壮大师资队伍,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目前,叙永县和江阳区农机校已经取得了“阳光工程”培训资质。

(八)认真抓好农机行业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净化农机市场。紧紧围绕“让农民购买放心农机”这个主题,认真开展了春、秋两季农机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特别是加强了对青饲料切碎机专项整治。在专项行动中,全市共检查农机生产经营及农机维修户500多家,检(抽)查农机产品20__0多台/套,配件50000余件/套,有效地规范了农机市场,进一步打击了假冒伪劣农机产 品,切实保障和维护了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认真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大了对职鉴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拓宽职鉴范围,把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同农机维修行政许可、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推广鉴定、购机补贴等农机项目和农民工技术培训结合起来。积极搞好职鉴服务,严格考试,严格按职鉴规定程序办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提高了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

3、不断完善农机行业协会工作。农机行业协会积极发挥政府与企业、农机工作者、农机使用者之间的协调和纽带作用,切实为会员单位办好事、办实事。在行业内部进行民主协调、行业自律,同时也帮助企业协调外部关系,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政策、管理等多种咨询服务,保护正当竞争,维护合法权益。

(九)狠抓农机安全生产,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稳定

1、落实责任,深化源头监管。我局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深化农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强化源头管理,认真做好拖拉机以及其它农业机械的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严把培训、考试、发证和审验关,全年全市共新入户拖拉机126台,完成拖拉机检验3867台,举办拖拉机驾驶考试15期,拖拉机驾驶证申领432人,完成到期驾驶(操作)人员审验1869人。

2、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制度。重点建立了以农机安全生产制度、农机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农机安全生产人员、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农机监理物价许可、农机监理入户许可、农机安全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监理台账。重新修订补充了《××市农机安全生产责任风险保证金制度》,新印发了规范拖拉机注册登记工作的3个规范性文件。

3、加强农机行政执法。配合协调相关部门,认真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活动。全市共完成农机安全检查79次,出动农机监理人员367人次。联合其他部门检查11次,出动安监、交警人员46人,出动执法车120台次,查处违章115起,查处违法擅自改装改制拖拉机25台,查处非法驾驶(操作)人员34人,安全隐患整改31处。

4、农机监理“全面监理”意识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机监理部门全面开展了对微耕机、青饲料切碎机等具有人身伤害危险的农机具的监管工作,并将微耕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及其操作手纳入牌证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作业意识,减少了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十)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提升农机队伍形象

1、切实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强化纪律,认真执行“三项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现制度到岗、责任到人的工作约束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按制度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2、重新制定了各行政审批项目《实施办法》,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农机窗口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办公,一站式审批办理,进驻部门和事项两集中,人员和设备两到位,市政务中心农机窗口全年共办理2846件,现场办结率达100%。

3、创新形式,通过讲座、演讲、职工大讲堂等方式,认真组织开展职工政治学习。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职工多提合理化建设,丰富精神生活,充实理论,更新知识,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4、扎实抓好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对农机工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全年,市政府《政务调研》刊用我局调研文章2篇,《四川农机》刊用我局各类农机化信息12篇,××电视台、《××日报》报道农机化信息20余篇次,市委《快报》登用农机化信息14篇,市政府《政务信息》登用农机化信息15篇。局机关编发各类农机化工作简报49期,重新设计制作“××市农机化信息网”,更新各类农机化信息400余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投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导向资金不足。近年来尽管我市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机更加重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广大农机户农机装备水平档次低、经营规模小,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功能相对较弱,还不能满足广大基层农村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需求,农机规模化发展亟待提高。

(三)农机科研推广、教育培训机构薄弱,农机工业落后。

(四)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滞后,不适应农机安全形势需要。

上一篇:高职数学建模项目教学法论文下一篇:儿童行为习惯之留守儿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