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爱国演讲稿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演讲稿分为多种写作方式,有的是以会议为中心写作,有的是以事情发生为中心写作。在众多的演讲场合中,该怎么写出适合场景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政法干警爱国演讲稿集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政法干警爱国演讲稿1

每年政法干警考试中申论总是广大考生最为头疼的部分,原因在于许多考生认为申论考试无从下手、无法可依,而且申论是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的结果,认为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有效提高。其实不然。

申论本质上就是一种公务员思维,特别是对于占据“半壁江山”的大作文而言,表面上看似乎考查的是考生的写作能力,实际上我们回归到公务员考试大纲本身,就会看到所谓申论,“主要通过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可见,“文字表达能力”只是申论考查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在于文字表达的“骨架”,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申论思维”。

无论是申论写作还是接下来的面试答题,思路都是一致的,就是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到的经典思路,即“三步走”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第一步,提出问题,概述材料,引出论点;第二步,分析问题,分析原因;第三步,解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为例,最后一题要求“结合给定材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请写一篇议论文。”其中有一篇范文《多管齐下,治理酒后驾车》值得广大备考人员学习借鉴。

文中开篇第一段写道,“近来,酒后驾车引起的社会惨剧频频发生,给不少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酒后驾车也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马路杀手’,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首先谈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是什么,交代文题背景,开门见山,鞭挞鲜明。

其次,在第二段中作者开始分析“为什么”。“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就开始亮明作者的五条观点,思路清晰,语言利索。

文章接下来通过巧妙过渡段,“要从根本上治理酒后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需要用多种手段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方能奏效。”自然引出对策分析,即我们所谓的“怎么办”。

最后结尾提纲挈领升华主题。“总之,要建立酒后驾车违法行为长效管理机制,仅仅依靠交警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全社会造成一种人人监督、人人劝阻、人人管理的氛围。作为机动车驾驶人,要自觉树立为了你和他人的幸福,酒后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的良好社会公德。这样才能减少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形成一个有序、安全、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该文结尾呼应了题目“多管齐下,治理酒后驾车”,又进一步阐述了多管齐下的重要性,使得全文浑然一体,简单明了又不失完整。

回到公务员申论写作本身,语言固然是写好申论作文的“血肉”,但深隐其中的公务员思维才是支撑起洋洋数千字语言的“骨架”。对于时间紧迫又压力重重的考场,如何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写出一篇高分的千字文呢?其实,好文章并不单是在考场上写出的,而是正如鏖战前夕已经备好的炮弹,公务员的申论思维对于考生而言已是烂熟于胸,可谓“思路脑中有,下笔如有神”。如此这般,再配合一些名言警句的运用,以及经典理论的解析,最后在论述中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题目所设的特定背景进行解题,写出来好文章自然就不再是难事了。

政法干警爱国演讲稿2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相关资料与大家分享,祝学习愉快!

当“天之娇子”遭遇不能毕业的困境

据报道,首都经贸大学“清考”,一大批某项单科不合格的毕业生被留级,无法参加工作。对此,学生认为学校平时疏于管理,应该负有管理不严的责任;校方认为学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不合格的就应该继续学习,直到考试及格。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天之娇子”也遇到了不合格不能毕业的困境。严酷的实际拷问我们奉为经典的高考制度、学习方法、教育模式和用人理念。

学生通过千辛万苦的考试,进入高等院校,为了什么?讲大道理,当然是为了学知识,将来为国效力。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在现实的制度基础上,很多学生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这一目标,有的人就可以不择手段,或者不愿勤奋学习,在学校混几年,只要拿到文凭就足矣。我们不能过多地去责备学生。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人之常情,如果有机会,可以不需付出艰苦的劳动即能成功,谁不抢着上?要求一个人自律,遵守社会的公平秩序,很难,也靠不住。惟有制度设计牢牢固定了公平,才有可能让公平成为常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教育部门不妨学一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比如国外一些学校实行的“宽进严出”。

所谓“宽进”,就是允许有志成材的学生、有条件的学生通过各类考试,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上学。我们的高考看起来很公平,但是,由于需要上学的人太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东西南北的巨大差异,仍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学——有的是家庭贫困,有的是分数障碍,有的是教育体制本身的不公平。一些孩子到民办高校、自学助考、成人高校、远程教育等院校读书,还受到制度性的歧视。教育制度改革的缓慢,导致了每年的高考依旧成为“一考定终生”的命运考试,依旧牵动全体国民的心。那么,我们能不能多开一些门,多制造一些公平的机会,少一些不公平的倾斜,少一些歧视性的政策和偏见,通过“宽进”这条路,让大多数希望上学的孩子实现他们求知的梦想呢?

所谓“严出”,就是要严格把握教学质量,不准许次品出校。现行的高等教育时间大专多是专科三年、本科四年,还有两到三年研究生。很多学校,学生考入大学就对于进了保险箱,学不学都能够毕业。这与国外的一些大学有巨大的差别。其实,学生考入大学只是第一步,必须通过艰苦的学习和研究,取得完美的学分,才能正式完成学业。不客气地说,如今有的所谓名牌大学,本身课程设置就十分不合理,本来只需要两年学的课程,非要拖到四年,结果造成学生读了一年书,就急着到处找工作。“严出”在很多地方仅存幌子。笔者倒很佩服首都经贸大学,敢于对不合格的毕业生说“不”。学生四年毕不了业,那么就五年、六年,在教育制度比较成熟的地方,“严出”就是常态。

我国各高等院校办有自学考试,其实就是“宽进严出”的类型。这些学校实际上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自学了,而是通过全日制的教学,最后经过国家统一的考试,以取得文凭。国家应该重视这类学校的试验和实践,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而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也应该思考一下,能否把眼光放得更远呢?

上一篇:避免房屋拆迁贪污腐败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自杀危险性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