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体会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得体会是我们接触事物产生的思想,也是我们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如何结合自身的成长情况,写出勉励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数学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数学心得体会1

年月由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泰安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参加这次优质课评选的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也好象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携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优质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并且老师们出手一笔清秀的字跃然而上,为课堂增色添彩等。总之,“板书”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每位老师的板书列出了本节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画出,使本节知识清楚明了。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心得体会2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使你的课堂既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又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基本要素之外又一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备课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备课资源不断丰富,教材库、素材库、题库、教案集等教学相关内容在网络上是应有尽有。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好各种素材。只有合理利用好现代信息资源和技术,才能提高备课效果。而眼下,我们一些教师在备课中全然不管课件内容是否切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置教学对象于不顾。在网上下载一些课件,直接用于课堂,有的甚至连课件作者信息都没有修改,更不用说课件内容是否有误。其实,在教学中,我们不一定要把别人的课件全部搬来。我们应该“取其精华”,把那些对我们的教学有实际意义的资源拿来,运用在备课之中。如,在八年级数学《变化的“鱼”》的备课中,网上有一个《变化的“鱼”》的课件,里面有一个运用Flash制作的非常直观形象的动画,学生一看就能够明白变化前与变化后各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备课时就可以只把这个动画加到我们的课件之中,效果相当好。再如,八年级数学课题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中,我们可以在网上找一些镶嵌图案,通过适当的处理,运用于教学之中,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课堂教学

1.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增加课堂容量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每节课都要在黑板上书写例题、定义、公理以及大量的巩固练习,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把例题、巩固练习提前写在小黑板上,等到课堂上用到时就能拿出来,但如果例题、巩固练习多的话小黑板就没法用了。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把例题、巩固练习以及非常繁锁证明题的图备在电子教案中,用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展示在学生眼前。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讲授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习题课,教师讲一套试题,预先就得让科代表把试题抄在黑板上,然后让全班学生把习题抄在练习本,一切准备好后,才能讲解。不然的话,教师每讲一道题都要先抄在黑板上,这样一节课就讲不了几道题,且粉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身体健康。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课堂,教师把要讲的试题直接备进电子教案中,用多媒体显示出来,省去了教师在课堂上抄题的时间,大大提高了习题课的教学效率,还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学校之前,教师是通过手工制作一些教具或找一些实物带到课堂上,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很多教学素材是不能通过手工制作或直接把实物带进课堂的。如在统计与概率教学《投针实验》一课中,需要做上千次的实验来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我们用手工做实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课堂后,我们可以做一个自动实验的小课件,当我们输入实验次数后,计算机会很快算出实验结果,学生也可以实验。输入自己的实验次数,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兴趣也就高了。再如讲《图形对称》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大量生活中对称美的图案,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图形的对称美,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方式,与其他辅助教学方式相比,缺少现成的经验供我们借鉴。因此,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教研室)

上一篇:精益模式下备件库存管理论文下一篇:检测及加固措施的钢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