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院校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探讨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专业课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本研究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将课程思政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到农学类专业课程中,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对教学理念、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思政;农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高等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但不限于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价值理念、精神追求、道德规范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教学理念,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推进教师课程思政团队建设,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等举措,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大学生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民族观的正确引导,最终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实施,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2020年6月,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特别强调“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针对农学类专业课程,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1]。

河北北方学院位于河北张家口市,是京津冀区域最为贫困的区域,特殊的环京津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劳动力人口占比低,人口素质低、老龄化水平高等特征,造就了当地贫困地区连片状况,扶贫攻坚难度大。

本研究立足河北北方学院所在的冀北地区,深度分析农学学科专业特点和背景,以专业课程自身建设规律为前提,分析了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现状,将课程思政与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在新农科教育的背景下,培育农学类“金课”,将专业课程教育与学生价值引领紧密结合,接受德育熏陶,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对培养新时代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型农科人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1 教学理念的转变[2]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等重要论述,指引高等农业院校发展方向。农学类专业包括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艺等专业,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师资强大,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学历,非常注重课程思政,积极推进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和探索。教学团队以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精神为课程思政核心,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树立学生的服务三农意识,达到思政引领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

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专业团队建设,发挥集体智慧,充分挖掘专业各门课程中蕴涵的思政元素,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传承、服务“三农”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紧紧围绕“新农科”建设,推进农科与理、工、文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抓住学院“特色”专业、“一流”专业建设良好契机,加快“课程思政”建设步伐,进而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整体向前推进。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积极主动学习贯彻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学习并实践栽培学科技创新成果,更新课程思政内容,加强课程建设,从而培养出具有“强农兴农”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农业人才。

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立足课程建设,重视课程自身特点,在专业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发挥课程价值教育功能,将思政教育全方位、多角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始终,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学类专业课教学必须形成一种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学理念。

2 课程标准的修订

在准确把握农学类专业特点课程思政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始终将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途径,重建农学类相关专业课的课程标准,总体思路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秉持“以人为本,学生中心”的理念,理论课和实践课程并举,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的总目标,落实到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始终,在原有的素质目标中融入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3 教学内容的选择[3,4]

在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目标指导下,积极发掘教学内容中的课程思政点,将德育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能够在时间上、内容上融入课程之中,而不是生硬地介入。

3.1 课程思政始终坚持先进人物事迹导向作用

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等先进人物及事迹导入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对先进人物的崇敬之情,实现先进事迹鼓舞人、先进人物引领人的课程思政建设目的。

3.2 课程思政始终坚持科技前沿主导作用

农学类主体专业课程大部分为古老又现代的科学,有的课程甚至传承百年,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传统农业教学体系,又要结合当代重大科技创新,融入国家重大农业政策、项目,比如2019年国家扶持资金将重点面向种粮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有带动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课程讲授时,要紧跟时代步伐,有所涉及,使得学生了解并掌握前沿学科知识,提振学生学农兴趣与信心,厚植“知农爱农”情怀。

3.3 课程思政始终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作用[5,6]

农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将农业专业课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文化传承。例如,在农学类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中,在讲授春化作用时,以中国古代“七九闷麦法”导入课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解决冬小麦春播不能正常抽穗的问题,创造了用低温处理种子的“七九闷麦法”,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先进与劳动人民的智慧。讲授过程中,积极突出中国优秀传统农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使得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农业文明、农耕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投身农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示范。深刻认同作为一名农学专业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紧密结合,毕业之后热爱农业、服务农业。

4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农学类专业课大部分附设实验、实践、实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巧妙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实践锻炼环节,培养团队合作、能够自我学习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最终目标。

农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是在熟悉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始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坚决杜绝思政走过场、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关注课程思政,逐步完善全部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全进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单独的线,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完整的教学设计是多条线形成一股绳,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高度融合;结合教学过程与思政元素,选择适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估,要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终还要完善总结。

5 教学方法创新

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板书与多媒体为主要授课途径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与实践,加大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途径所占比重,开拓翻转课堂,将线下阵地与网络平台相结合,拓宽学习渠道和交流方式,最终形成多个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均衡学生课业负担,活化课堂教学,形成基于“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提高育人水平。有效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网线上资源,通过学习通软件,课前安排学生预习、部分内容自主学习、定期自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加强互动交流,进行思维火花碰撞。在创新教学方法下,通过有效利用智慧教学工具、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教学团队的建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专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并非单独的一门课程,却是课程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并非具体的知识方法,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塑造。专业课要梳理思政元素与课程本身之间的逻辑性和契合度,准确找到关联的知识点、切入点深挖下去,让学生将这种文化思量传承下去,将课程思政之“盐”,润物无声地融入到整个教学全过程。当代涉农专业毕业生从事农业工作动力不足,不愿投身农村一线工作,农业人才呈现流失状态。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也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迫切需求高端农业人才。因此,需要高校通过思想意识的引导和价值观的培育,使涉农专业学生将农业作为事业来投入,是农科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2] 刘红阳,郭笑彤,闫冬春,等.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教育(高教),2020(10):31-32.

[3] 王东霞,李宗仁,王晋民,等.关于农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实施措施研究———以《耕作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11+13.

[4] 韦文添,陈恩海.高职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课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8):275-277.

[5] 李小靖,李建明,胡晓辉,等.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园艺作物研究法》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6):165-166.

[6] 张崇英.农学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鱼类增养殖技术》课程为例[J].才智,2019(5):4.

上一篇:合规管理融入企业管理体系论文下一篇:幼儿园建筑安全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