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投资理财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投资理财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领域。信息时代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使得投资理财更加便捷,其消费人群也日益广泛,并逐渐走进高校。由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监管机制还未完善、大学生自身理财观念不科学等因素,大学生在投资理财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为改善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环境,提高大学生在投资理财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背景,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投资理财;投资现状;风险防范;

互联网金融,也称电子金融(Electronic finance),一般指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新金融模式,它的诞生与20世纪末互联网的普及息息相关。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目前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因此各界对其还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我国较早对互联网金融提出有代表性的概念界定的是学者谢平(2012),他认为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智能搜索引擎、云支付、大数据计算等将更加贴近人类生活,给目前传统的金融模式带来足以变革整个行业的巨大影响。在此趋势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将成为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市场信息壁垒被削弱,网上交易成本相较传统交易大大降低,并且金融业务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操作,普通民众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各种金融交易,获取效益和回报[1]。

2013年,互联网金融概念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迅速发展,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各类P2P(peer to peer)网络借贷平台上线[2]。

2014—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5年对“互联网金融”表示关注和鼓励。金融机构获准开办互联网金融业务,蚂蚁花呗等针对普通消费者的网络小额信贷进入市场。

201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爆发增长所带来的金融诈骗和金融风险问题开始大规模暴露,例如P2P平台这类直接连接资金需求者与提供者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出现了多起非法融资和自融的风险事件[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专项整治,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规范监管文件(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把整治重心确认为P2P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资产管理、第三方支付机构等[4],将任务向各领域部门分配,多层面对互联网金融展开整治行动。2020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文件中针对小额贷款公司提出了一系列业务范围、资金用途等有关行业标准,以期完善小额贷款的行业规范[5]。

互联网金融诞生至今,已经深入发展到普通消费者阶层,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支付、基金购买等行为都有互联网金融的参与。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群体,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当高,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当代大学生也有相当的能力选购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走进高校已成为时代趋势。截至201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4002万,较2018年增长4.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较2018年增加25所,增长0.94%[6]。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因此,缔造规范合理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环境对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意义越发重要。

互联网金融具有多种业务模式和广泛的覆盖领域。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有第三方支付、网络众筹、网络借贷、网上金融理财和数字货币。其中,最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是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金融理财两种模式。(1)第三方支付主要指交易双方通过与银行端口签约连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货币支付、结算等操作。目前,比较主流的供个人消费者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支付宝和微信钱包,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使用手机软件进行购物结算,输入密码或扫描面容,就能轻松完成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提高了支付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网上金融理财也是当下十分热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大学生在拥有富余资金时,愿意尝试购买网上金融理财产品,达到投资获益的目的。网上金融理财产品具有买入门槛低、赎回操作容易、种类丰富的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腾讯旗下的微信理财通、平安银行的平安盈等。购买者只需通过购买产品,就可以将资金交给专业的理财团队运作,获取较为稳定的收益。大量用户的小额资金存入构成了可供团队进行金融理财操作的本金,并且这类产品的赎回方便,用户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存入的资金进行网上购物或转账。

2 大学生投资理财的必要性

2.1 培养理财习惯

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够拥有余裕资金。因此,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成为高校教育应当重视的方面。培养理财习惯不仅是通过理财获益的需求,还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我国大学生普遍认可养成理财习惯的必要性,但缺少养成习惯的主动性,多数学生还是倾向银行存款这类传统的理财方式。与此相比,国外高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理财素质的培养,将培养学生的理财习惯和理财能力作为大学学位的一部分,通过开设教育课程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理财意识[7]。

2.2 端正理财观念

端正理财观念是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关键一步。由于缺乏系统学习理财知识的机会,没有实际操作和接触过金融理财产品,大部分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的认识上有许多错误的地方。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能够促使大学生谨慎对待金融理财产品,提高大学生识别风险的能力。同时,拥有正确的理财观念能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认识到规划自己日常收支的重要性,避免养成铺张浪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

2.3 提高理财能力

学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资产,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面对当下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理财风险无处不在,大学生作为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群体,极易受到投资理财风险的伤害,但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群体,金融投资理财与大学生的关系日渐紧密。因此,良好的理财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个人能力。

3 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3.1 社会问题

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仍有不足之处,针对不同方面的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还未做到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换言之,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够密切,当大学生在投资理财过程中遇到如信息泄露、资金诈骗等权益侵害事件时,缺乏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进行权益维护[8]。互联网金融由于开放性和低门槛,容易出现一些不法分子乘机侵害他人财产。2017年,内蒙古就曾发生一起高校网络诈骗案,近千名大学生因轻信“800元就能买到苹果手机”的宣传,先后和骗子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分期网站上购买手机后交给骗子,最终发现被骗,涉案金额高达900余万元。

3.2 高校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角色,对学生理财观念和投资理财能力的教育还不够重视。大部分高校只会开办一些有关投资理财的讲座或在专业QQ群内上传宣传文件,宣传手段十分被动,效率低下,学生若不主动了解就达不到相应的宣传效果,缺乏培养理财习惯的动力。当发生学生被网络诈骗或学生冲动参与网络贷款的案件时,高校也只是提醒学生注意提防、保持理智,但对如何切实提高学生防范此类风险的能力没有做出长期具体的措施,高校教学计划中缺乏系统的投资理财课程。

3.3 大学生个人问题

大学生作为没有稳定收入的群体,主要资产来源于父母给予或者自己兼职。由于还未进入社会彻底独立,多数大学生没有生活压力,对个人资产的管理较为随意,“月光”是大部分学生的常态,甚至有些会负债消费,缺乏合理的资产规划。即使手中有富余的资金,大学生也习惯于直接存入银行,或者购买一些例如余额宝之类的低门槛、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并不会主动全面地了解金融产品市场。同时,由于大学生的理财经验较少,知识储备不够,许多大学生认为目前自己没有能力也并不需要进行投资理财,投资理财是进入社会之后才需要关注的内容。

4 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投资理财改善对策

4.1 社会层面

政府需要加强关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长效监管机制,将监管任务明确分工给相关部门,从多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规范整治,缔造健康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同时,政府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利用互联网特性进行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罪犯,保障大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够寻求法律的帮助。另外,国家也可利用公信力做投资理财的相关宣传,鼓励大学生锻炼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

4.2 高校层面

高校需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理财观念和理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风险辨别能力,在相关互联网理财宣传上更加主动。例如,高校可以开设投资理财的实践训练课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市场模拟体验理财,将培养理财能力与学分挂钩,通过强制学习使学生重视理财投资的能力提高。学校官方可以联合外部金融机构,举办一些有关互联网金融投资的知识竞赛或网上沙盘比赛,增加学生资金规划和运营的经验。同时,高校在学生遇到投资理财风险案件时,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对当事人进行辅导教育,并且做好相关处理措施,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3 个人层面

大学生需要重视自身投资理财观念的培养,端正对待投资理财的态度,认识到金融理财的能力是自己将来的必备技能之一。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学校资源等了解金融理财有关信息,丰富自己的理财知识。同时,可以多参加一些有关的沙盒模拟比赛,切身体验一下资金投资。作为尚且需要依靠父母资产的大学生,需要做好对自己所拥有资金的规划,从每月到每周,尽量做到每一笔收支都有计划、有把握,适当留下一部分资金避免过度消费。大学生对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要仔细研究斟酌,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购买,并且不要固定只投资一种,多选择几种分散风险,交易过程中要保存好交易证据,以防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 郭靖钰,杨浩浩,白玉,等.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1):34-36.

[3] 尹健,周子航,周伟杰,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4):95-96.

[4] 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EB/OL]2016-10-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13/content_5118471.htm,2016-10-13/2021-08-01.

[5]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EB/OL]2021-09-07.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govermentDetail.html?docId=929448&itemId=861&generaltype=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5-20.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7] KEZAR R,YANG H.The importanco of financial literacy[J].About Campus,2010,14(6):15-21.

[8] 刘希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投资理财研究[J].时代金融,2021(14):70-72.

上一篇:测量工程论文下一篇: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