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管理办法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血站管理办法一:

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年血液管理工作按照年初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在采供血职业规范,无偿献血工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和发展,保证了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为平安市的构建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发血科工作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为确保今后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运行,血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特制定年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各种创建活动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全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观点,深化“用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全面落实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

2、在全科开展4个建设年活动,构建和谐血站,争创文明单位。促进我科科学、规范管理,推动血站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3、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增强职工的凝聚力。积极开展行风建设和“创佳评差”工作,抓好全科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三项教育。

4、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计划组织登山一次,通过活动这一载体,鼓舞士气,塑造团队精神,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打造一支廉洁自律、团结奋进、乐于奉献的采供血工作队伍。

二、积累经验,提高突发事件中的抗风险能力

年10月和11月份,连续的血液用量偏型使得我州o型血液库存一度吃紧。我站还在积极应对血液用量偏型导致的库存总量严重紧缺的状况,市第一人民医院几个产妇大出血,这一突如其来的用血事故给我市血液保障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在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的血液工作者众志成城,紧急动员社区、企事业单位献血,想方设法募集到了充足的血液储备,整个期间的过程工作得力、有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高突发事件中血液均衡供给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因突发用血事故所致的血源紧张或充裕和随后影响等方面的处置。

三、为医院用血者,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

1、定期召开用血单位的意见征询会和稀有血型联谊会,及时改进血站工作,在今后的供血服务工作中,我科要牢固树立确保血液质量和完善“满意服务”的思想,改变服务理念。

2、今后我们要加强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从献血服务、文化入手,从细节着手,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优化和长期坚持用血医院服务。无偿献血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业务技术力争做到使献血者、医疗单位、用血者满意,促进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

四、狠抓内涵建设,确保血液安全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液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要求,储血、供血工作中,加强管理,很抓采供血工作中的环节关键控制点,确保无血液质量问题发生。

2、认真执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以及我站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规程,按时做好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迎接中、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评比。加强对所设储血点的质量监督,落实医疗单位用血计划申报工作,按临床需要进行血液的储存和调整。

五、严格质量体系管理,保证血液安全有效

1、认真贯彻落实“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相关内容,我科室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推进血站质量体系建设,加强对年c版质量体系的执行、内审和监督力度,发现差错及时上报评审,并采取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确保血液安全,保证采供血业务的有效运行。

2、不断提高我科职工自觉遵守质量管理体系主动性,使我站的质量管理体系能持续、有效运行。

3、坚持做好供血业务的常规监控工作,加大监督频次,依据质控标准,严密监控供血过程、储血设备、温度监控软件和血液制品的质量状况,保证供血工作正常运行。

六、加大人才培养,强化血站技术项目的发展

年,在站领导的支持下,我科选派2-3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外血液中心参观学习和参加输血协会举办的临床输血知识新进展培训班,提高业务素质,进修学习新业务和输血新进展,为我站今后开展科研和输血技术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创建学习型血站。

七、加强发血科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投入,消除血液安全隐患

随着卫生部“一办法两规范”的相继颁布实施,国家对血站管理、规范执业、血站实验室建设、采供血安全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但发血科3楼的储血冰库已用多年,压缩设备老化,经常出现故障,不能24h小时准确监控温度,一旦温度监控失灵,将会报废几顿血浆,这会给血站带来很大的损失,存在极大的血液质量安全隐患。

血站管理办法二: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充分说明了作为“先行官”的后勤工作之重要。在战时,后勤保障可靠与否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古时,因断敌粮草而克敌制胜的战例也举不胜举。

后勤管理和服务,是血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血站工作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展示血站精神风貌、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窗口。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对血站后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血站后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站在推进和谐血站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血站后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基础,用实际行动为血站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血站后勤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血站后勤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血站工作的效率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条件下,血站后勤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更加突出。

首先,血站后勤工作是血站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大家知道,作为行政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血站后勤工作,是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以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保障为手段,以保证血站职能活动高效有序运转为目的的劳务性、技术性工作。它与政务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后勤工作部门作为血站的重要职能部门,要适应服务职能的转变,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通过强化管理职能,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血站后勤工作的水平,使之适应血站工作的需要。

其次,血站后勤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小平同志指出:“后勤部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十分重要。”后勤部门作为具体的服务部门,虽然工作琐细繁杂,但与血站中心工作密切相关,与各部门工作密不可分。因此,后勤工作部门和后勤工作者必须了解工作全局,掌握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大局。

第三,血站后勤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很多学问。后勤作为一门学问,涉及到方方面面,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服务学、公共关系学等多门学科。客观上要求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管理,而且需要各方面的密切协作和大力支持。所以要在尊重科学知识、推崇科学技术的氛围下打造现代后勤工作,从而建立起管理科学、工作协调、运转有效的后勤工作体系。

第四,后勤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采、检、供等没有后勤工作的保障,如设备(物资)的采购、库房的规范管理、档案的标准管理、安定(干净)的环境等,就无法实现质量目标,单位工作根本无法正常运转。

总之,后勤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务必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政务、轻事务”的观念与认识,要按照罗干同志的要求:像重视政治工作、业务工作一样重视后勤工作,加强对后勤工作和改革的领导。要从宏观上加强对血站后勤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着力抓好后勤工作和后勤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勤部门工作机构,科学合理地界定和完善后勤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后勤部门班子和队伍的建设,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广大血站后勤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积极投身于后勤改革,为搞好后勤管理、发展血站事业增砖添瓦。同时,要充分发挥后勤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横向联系和上下指导,使血站后勤部门真正组成“一条战线”,形成整体合力,推动血站后勤工作和后勤体制改革健康发展。

无偿献血事业要发展,后勤保障供应很重要。后勤保障事无巨细,件件与群众相关,事事与工作联系。我们要高度重视采供血机构后勤保障供应工作,从后勤物资采购供应,到采供血流程中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职工生活福利服务,形成井井有条,疏而不漏,完善到位的保障机制,为血液质量安全保驾护航。近年来,血站后勤事务管理部门在上级的领导下,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用于实践,血站后勤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无论是环境的治理与维护,还是水、暖、电、车等设施装备的正常运行,以及工作和生活场所的整治,始终处在后勤日常工作的视野中,后勤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和谐单位的建设,进而支持了血站服务工作的不断进步。一是后勤改革不断深入。完成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职能的分离,分为采供血业务区和后勤保障供应区,布局科学合理,环境优美舒适,有力地推动了血站后勤工作的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和服务社会化进程。二是按照“高起点开局,超常规发展”的总体要求,顺利组建了设备采购中心,在繁忙的采供血工作当中,规范后勤保障工作程序,建立了采购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采购工作管理力度,完善各项采购管理制度。各项采购严格执行血站《采购管理办法》,落实制定物资采购计划,确保一线供应,无积压浪费或短缺影响采供血工作。三是完成了电教室的改造工作,为职工创建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规范车队管理,保证了行政业务用车,多年来车辆运行安全无事故。完善了生活服务管理,为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就餐、医疗等生活服务,保证了血站政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血站后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一些兄弟单位的工作质量及效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血站的中心工作,全面提高血站事务的管理、保障和服务工作水平,不断开创血站后勤工作的新局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血站后勤工作的领导。领导要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血站后勤工作,积极帮助后勤管理部门解决血站后勤改革、发展和服务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在后勤保障工作中,按照“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逐步推进服务保障管理科学化,通过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服务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和谐血站建设。三是不断深化血站后勤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血站提高更好的服务。四是加强血站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加快建立以权属管理为核心,统一政策、统筹规划、配置科学、利用高效、处置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五是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血站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六是进一步强化血站事务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血站事务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设备(物资)的采购、库房的规范管理、档案的标准管理,为血站提供一个安定、干净、的环境等,从而实现质量目标,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各兄弟后勤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血站后勤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上一篇:技工学校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大数据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