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事故案例分析

2023-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管道事故案例分析

油气管道突发事故演练

2013年12月17日,福建省厦门市组织了一场油气管道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演练摸拟了在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北火车站附近一工地现场,因市政施工方违章作业,造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分公司”)成品油输送管道泄漏的情景。消防、公安、安监、环保、卫生、市政、气象等应急联动部门快速反应,与中石化分公司抢维修队伍密切配合,迅速堵漏,妥善处置。演练程序规范、贴近实战,为厦门市高效应对油气管道突发安全事故积累了有益经验。

演练背景

2013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引发的爆燃事故,给同为临海城市、石化仓储企业较多的厦门市敲响了警钟。厦门市境内有成品油输送管道66.9 km,天然气输送管道62 km,燃气管道1 965 km,生产企业化工管道59.05 km。部分油气管道建设时间较早,存在管道被建筑占压和安全防护间距被占用等安全隐患;因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违法违规违章施工,造成油气管道破坏险情时有发生,加上部分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流于形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013年11月28日,厦门市政府接到报警:因施工单位违规作业,集美区集美大道改造施工造成中石化分公司约80 m输油管道接近裸露状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在现场检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中,还发现相关单位在油气管道管理上存在责任不清、应急管理不到位、通告制度不落实等问题。为深刻吸取青岛“11·22”事故教训,排查整改厦门市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隐患,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以油气管道为重点的石油化工专项整治行动,并由厦门市安委会牵头组织一次油气管道突发事故应急演练。

在演练准备阶段,组织者详细勘察和了解了演练场地周边地理环境、埋设石油长输管道的主要设计参数、安全控制保护装置等情况,摸清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急处突能力底数。最终决定将演练地点定在交通要道和人员密集地带。该区域地下平行铺设有中石化分公司输油管道、中海石油天然气管道、华润燃气管道3条管道,各管道间距约20 m;两侧100 m范围内有集美北大道和沈海高速,1 000 m范围内有厦门北站、厦门理工学院等多所院校和后垵等多个村庄;且演练地点恰有道路施工,演练条件更加贴近实战背景。

本次演练方案针对油气管道事故特点的特殊要求,科学设定假想事故的影响范围,对人员疏散与安置救助,油气侦测与隔离警戒,战斗展开与撤离路径,队员着装与救援装备,引流封堵与泄漏回收等重点环节,专门制定了节点控制方案措施,并就救援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关键行动等,设计演练情景事件。

演练实施

此次演练出动的有中石化分公司抢维修队,辖区消防、公安、安监、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及后溪镇,共18支应急队伍280余人。

事发

2013年12月17日15时30分,冬雨绵绵,在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辖区一工地上,因市政道路施工不慎,一挖掘机将中石化分公司成品油输送管道挖破,管道内油品瞬间呈柱状喷出、雾状散落,附近2名工人因吸入过量油气晕倒。

联动

险情初现,施工现场管理员组织附近其他工人,将2名受伤工友抬到安全区域,并拨打110报警电话和中石化分公司调控中心电话报警。市110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调动消防、公安、卫生等单位赶赴现场救援,通知集美区政府,并向市政府总值班室报告;联系中石化分公司调控中心,确认管道泄漏情况,急调管道应急抢险队赶赴现场处置;通知中海福建天然气公司、华润燃气公司,停止事故区域管道输送作业,派出应急队伍参与现场处置。

集美区政府接报后,立即启动《集美区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知安监、环保、市政、经贸等单位和后溪镇应急救援队及相关人员到场参与救援。

中石化分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紧急关闭泄漏点上下游阀门,派出应急抢维修队伍赶赴现场处置。

救援

输油管道泄漏点上下游阀门关闭,泄漏口压力减小;中石化分公司应急队到现场后立即进行油气浓度监测,侦查漏油流向,划定安全警戒区,设立警示牌,同时疏散警戒区内的无关人员,禁绝一切火源。在消防水枪的保护下,应急队召集现场施工队,开始挖集油池和引流渠。

消防车在警戒线外停下,消防队员进入现场侦查,迅速利用多功能水枪和泡沫枪,稀释、驱散挥发的油蒸气,覆盖地面的流淌油品,阻止油品进一步挥发形成爆炸性气体,并在下风向高速公路内侧布置水幕带;使用阻流袋封堵附近市政下水道,防止泄漏的油品经市政下水道扩散。

公安民警赶到现场后,立即对周边交通要塞进行封锁管制,疏散无关人员;高速交警对事故下风方向的沈海高速路段进行交通管制。急救车赶到后迅速开展救护。

集美区消防大队、安监局、经贸局成立现场指挥部,及时向市安委办报告现场情况,对现场救援力量进行调整与部署,协调社会联动单位开展救援工作。

环保、气象部门对现场空气、水体、土壤和风向、风速等开展应急监测和动态监控;市政建设部门确定事故现场附近雨水井分布及排水管道走向,参与组织实施漏油阻截;供电、移动等部门为应急抢险做好保障。中海石油、华润燃气抢修队纷纷出动。

后溪镇政府根据现场指挥部指令和监测数据,派人赶往下风方向的村庄,组织村干部疏散村民。

中石化分公司抢维修队开挖作业坑,利用防爆排风机驱散油蒸气,利用专业工具对破损管道实施紧急封堵;槽罐运输车在消防泡沫枪的保护下,利用防爆泵将漏油收回处理。

终止

经各应急队伍联合抢险,事故基本得到控制,环保部门对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可燃气体浓度下降到安全范围内,危险基本解除,周边交通逐渐恢复,演练结束。

演练小结

通过演练,对各单位相关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处置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实战检验,锻炼和提升了各单位、各应急救援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协同作战的水平。

同时,这次演练也暴露出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中石化分公司原有外管道事故应急预案,没有与属地政府应急预案对接,预案中没有发生事故时要向当地救援队伍求援和向政府报告等相关内容;应急抢维修队伍集中驻扎福州,包括厦门市在内的管道沿线城市没有派驻应急抢维修队伍,无法满足及时响应处置的基本要求;地方基层应急队伍对管道走向不清,相关专业训练不够,联动队伍之间未建立统一应急通信频道,一定程度上影响事故救援效率等。

针对以上不足,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已着力修订完善油气管道专项预案,并督促中石化分公司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限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并送辖区有关主管部门备案,自觉接受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依托企业组建快速反应的管道抢维修应急小分队,并强化与地方救援队伍的联系。

实习编辑 赵 原

作者:汪清波 石德才 谢俊斌

第2篇: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及事故预防

摘要:在我国加快西部开发,油气东输及开发海洋石油的今天,加快石油管道储运的规划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文章分析了石油管道储运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针对管道储运存在的问题的提出了安全改善措施。

关键词:石油储运;管道运输;储运安全;管道腐蚀

石油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伊拉克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石油的战争。石油资源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更是如此,从2005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石油进口大国,年净进口超过1亿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外交及经济手段来保证我国正常的石油供应。

石油管道的运输石油运输最主要的方式,中国地大物博,石油分布广,在我国石油输送已经贯穿了东北、西南及西部等管网输送。随着我国西部石油的开发及进口的输送及储备,随着石油战略逐步从陆地转向海洋,加快石油储运的长距离输送管道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石油管道建设的问题。海上石油管道的安全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整个海上储运系统及海洋环境的问题,必须引起关注。

1石油管道储运存在的危害

石油储运管道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很多问题,比如管道的腐蚀、老化造成管道的泄露、人为破坏、地震破坏的问题等。由于作业人员的违规操作可能导致管道压力过高导致管线破裂;由于管道的泄露可能引起火灾以及人员伤亡等,管道石油的泄露还会污染环境,对社会影响巨大。据统计,我国1970~1990年中东部的输油管道事故统计见表1:

表1我国东部输油管道事故统计表(1970~1990年)

破坏原因 外部干扰 设备故障 腐蚀 违规操作 施工管材 其他

比例,% 8.3 30.3 21.3 20.5 8.5 11.1

由此可以得出,除了设备本身的问题,腐蚀是输油管道发生的最大危害。

1.1管道的腐蚀

管道的腐蚀是石油储运管道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管道的腐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管道腐蚀中由于土壤之间的透气性差异引起的腐蚀的例子比较多见。管道的腐蚀会造成管道很多地方壁厚便薄,导致管道的变形和破裂,甚至可能穿孔发生石油泄露事故。如今中国的石油已经开采半个多世纪了,很多石油运输管道的运行时间较长,防腐层脱落及老化的现象严重,出现了很多漏铁点。

长距离输送管道埋在地下,受到土壤及其他因素影响,可能会产生化学腐蚀等因素。海底管道由于长距离及海底管道所处环境的特点,腐蚀是海底管道中非常重要的危害因素。

1.2人为引起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的运输石油管道的事故发生了多起,有将近两成的事故是由于违规操作引起的,人为造成的事故排在整个管道运输管道事故的第三位。

人为引起的危害包括:误操作:由于作业人员的误操作问题。例如,1987年,东黄老线储运管道寿光站曾发生一起因为人员的误操作而导致管道憋压的恶性事故;违章指挥:管道运输中,指挥调度人员指挥失误也可能引起事故的发生;紧急情形下作业失误:作业人员由于安全知识掌握不够,技术不熟练等情况下,容易造成发生紧急情况时误操作。

1.3盗油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石油生产的特点及区域偏远的特点,致使盗油活动非常多。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及石油价格攀升,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加入到盗油活动中,很多都已经发展成为团伙作案。而且现在很多盗油团伙已经延伸到海上作案了。不法分子打孔盗油造成油品的泄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海域环境的环境产生极大的污染。对石油运输管道的危害很大,首先,管道及其防腐系统遭受到极大的破换。由于管道的打孔泄露,管道经常要抢修,频繁启动运行。而且,管道泄露原油有可能引起火灾事故发生,使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大。

1.4地震危险区域长输距离管道受危害较大

石油输送管道由于距离长,管道经过的区段不同,在地震危险带区域,其受地震的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很大。某一段管段发生了损坏,将可能导致整个输送管道的瘫痪,相应的设施带来坏处。并可能导致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管道由于输送的石油属于易燃物品,地震时遭到的破坏可能会引起次生灾害的发生,危机附近厂区及生活居民的安全。

1.5产生静电荷,引起火灾

石油在运输的过程中,原油各种成分之间、原油与管道及设备的摩擦将会产生静电负荷。如果储运管道未接地,管道容易聚集静电荷而产生静电电位导致火花放电,引起火灾。

2改善石油管道储运安全措施

2.1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为因素是不安全因素变化最为不定的因素,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消除人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1)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作业员工的安全行为,制定员工的行为标准。使得员工以此为导向,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安全生产。

(2)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作业素质防止事故发生。

(3)强化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各种不完全因素,通过检查发现管道设施的缺陷,及时进行管道的不漏修复。并监督好员工的行为,避免由于误操作而发生管道憋压引起的事故。

(4)全面提高员工技能,加强员工的技术能力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防止违规和误操作的发生。

(5)工作环境的改善。人为行为有些是由于设备的条件引起,有些是安全设施及布局,还有些是工作环境差所引起的,因此应当努力改善工作条件,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6)使用安全性标志。安全标志可以提醒作业人员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2做好石油储运管道的防腐措施

石油管道从设计、施工到运行,都要做好防腐措施,特别是海底管道,常年浸泡在海底中,其防腐显得尤为重要,对海洋油气输送管道的质量要求也较高。在做好管道的防腐蚀设计时,应针对管道的环境特点,提出管道内、外腐蚀的技术要求,做出外防腐蚀涂层、现场补口和阴极保护系统等详细方案。

海底管道应当做好防腐涂层,对涂层应当要求抗拉伸和抗弯曲、抗水渗透、抗阴极剥离及良好的粘附性等特点。

2.3反盗油工作还需改进

随着石油经济发展,盗油分子越来越多,造成了石油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安全,管道的泄露及周边的环境。需加强输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及管道泄露检测技术的研发。

国家应建立相关法规遏制偷油事故发生。严厉打击偷油违法犯罪行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石油企业及相关公安系统应当通力合作,应在输油管道的重点区段实施监控。并且管道途径的地方政府及生活区应当加强对管道的保护。实施举报奖励制度,对偷油犯罪分子举报实施奖励。

2.4管道的防震措施

地震回导致地层的断裂及错位,这样会使其上面的管道发生扭曲甚至断裂而致使管道发生损坏,因此地震而造成的管道破环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石油输送管道采取的防震措施主要有:对管道经过的地震带应当加强管道的焊接质量,地震带管道对焊接口应进行全面的射线及超声波探伤检查;管道通过地震带中的农田和池塘或者河流时,应当设置截断阀,并截断阀的两侧管道上预留接口;管道经过滑坡区域时,应对该段的管道进行稳定性验算。管道穿过建筑物时,管道应该与建筑物的基础留有一定距离,建议管道可以采用地沟或者架空铺设管道。管道穿越河流底部时,必须采用降坡敷设,其倾斜角一般不大于30°等。

我国海洋石油管道大多处在地震地带,要求管道工程建设具有抗震能力,从渤海的实践看,对某些高压高温管道,考虑地震力作用给设计带来麻烦、因此研究海底管道抗地震措施和制订抗震设计规范是当前迫切的问题。

2.5做好储运管道的防静电措施

石油储运管道应该做好防静电接地措施,管道应该与地面接连牢靠。而且应当避免接地的电阻值过大,应当使得管道的接地电阻符合要求规范。

2.6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石油储运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企业的纪律,遵守企业的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1)进行全体员工的安全培训。对全体员工进行石油储运的安全教育,补充消防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

(2)岗位职工的安全培训。针对不同的岗位,对该岗位的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3)应急事故处理的培训。培养员工应对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事故,做出各种预案。并定期组织安全演习活动,发现问题,这样在发生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引起的人员和财产的损伤。

3结论

近年来全球石油供应日趋紧张,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原油这一战略资源的储运建设与安全控制。结合国际、国内原油储运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应用先进、成熟的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提高我国石油储运的管理水平,是原油储运行业工程技术人员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帆.地震灾害对辽河滩海油气储运系统的影响及对策[J].石油规划设计,2009,20(3).

[2] 王兴库.油气储运防火安全分析及预防[J].化工管理,2007,(8).

[3] 姚安林.我国油气储运学科的发展机遇[J].油气储运,1999,18(2).

[4] 宋生奎,张永国,齐永生.石油储运行业须慎防静电危害[J].石油知识,2007,(5).

[5] 张磊.加强管道腐蚀与防治管理促进油田安全生产[J].中国科技博览,2009,(29).

作者简介:方徐应(1969-),男,安徽太湖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部门经理,工程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油库储存、管道运输、油田地面工程、管理咨询。

作者:方徐应

第3篇:石油管道储运安全保障及事故预防措施

摘 要:石油管道的储运是石油行业运营的关键,对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石油管道的储运质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有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需要综合探索石油管道的储运和事故预防措施,通过积极地展开安全管理措施,大幅度降低石油管道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各种安全隐患。

关键词:石油管道;储运安全;事故预防;保障措施

引言

石油资源不仅是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更是与工业生产企业的正常运作息息相关。多少年来,石油管道储运工作备受业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此,只有加强对储运管道的安全性分析,明确基本的安全要求,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保障石油储运工作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1 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1 安全环保意识较为缺乏

在石油管道储运过程中,安全环保是以企业文化为支撑的,但是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在我国大部分的石油管道储运生产企业中一直推崇的是吃苦耐劳与不怕牺牲的精神,而这样的理念及意识对石油管道储运工作人员安全环保意识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石油管道运输企业没有将安全环保意识放在首要位置上。另一方面,由于一部分工作人员在管道储运过程中缺乏自律性,对石油管道储运安全事故缺乏正确的认识[1], 给后续的管道儲运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1.2 石油管道的腐蚀率高

目前大部分石油管道的开发时间比较早,在长期的储运过程中相关设备受到石油的腐蚀。石油管道大多数由金属材料制作,容易与石油产生化学作用,稳定性较差,极易出现设备腐蚀的问题。设备的腐蚀不仅会造成石油管道的安全性下降,还会影响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螺旋缝管、无缝管以及直缝管之间的钢制管材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受到很大的腐蚀,而且一部分石油管道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进行接触产生腐蚀,有一些石油管道深埋于地下,与地下水系产生化学作用,进而产生较大的腐蚀。

1.3 石油损耗问题较为严重

石油除了具有易燃易爆、高腐蚀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易挥发的特点,这也是石油管道储运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石油易挥发性的特征必然会导致石油在储运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损耗,而挥发之后的石油气体会凝结于空气中,一旦其浓度达到一定值之后将十分容易引发爆炸事故[2],除了造成人员的伤亡之外,还会给石油管道储运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以说明,石油的损耗问题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威胁性,应当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2 石油管道储运安全保障及事故预防措施

2.1 提升安全环保意识

在石油管道储运企业,要想促进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石油管道储运工作效率和质量。比如可以将一些已经发生的危险事件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讲解与宣传,促使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了解安全环保与石油储运管道之间的关系,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亦或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出针对性的策略与解决办法,鼓励工作人员之间进行研究与讨论,让老员工向新员工传授工作经验,在具体的管道储运过程中一切以安全为原则,促进安全环保意识的提升。

2.2 提升焊接技术的能力水平

企业及单位应该对管道的质量引起特别重视,在施展焊接技术的过程中,必须由专业人员来进行相应的操作,还应该安排管理人员来监督与管理技术操作,如果技术操作存在与标准不相符合的部分则必须及时制止,对其技术形式进行优化,对管道焊接时出现的全部问题进行良好地控制。管道的质量会对石油天然气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在进行管道焊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排查管道的安全性[3],确保管道的结构可以满足施工的需要。少数施工管道焊接的场地会出现对管道场地进行占压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管理人员必须尽早处理,命令技术人员不光要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而且要对场地进行有效地清理,除此之外,在进行管道焊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违法的在线开孔问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人员必须将其制止,必须做好管制工作,命令焊接管道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严格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在管理施工的过程中做好监控工作,杜绝不被允许的行为发生,提升石油天然气在管道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2.3 开展高质量的管道防腐工作

在我国建设石油管道以来,已经具备多种多样的管道防腐措施,在早期我国对管道的防腐工作主要是在管道外围涂抹一层沥青,这种操作非常简单,但实用性不高,而且建设周期比较长,建设较为困难,很容易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破坏。随着我国石油管道安全施工技术的改革,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目前有关石油管道的安全防腐技术有了新的提升。一部分石油管道引进外来的复合型材料,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也可以提升防腐操作的便捷性,保护周边的环境。然而实际的管道防腐工作中,由于不同的管道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条件和地质特征,设计适合的管道施工方案,充分发挥防腐材料的功效,对石油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4]。运用高质量的管道材料,有效提升管道的使用寿命。

2.4 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油气储运工程的施工现场比较复杂,具有较高的工作量,以及有不同专业的人员参与,需要做好人员的分配和安排,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中可能会产生很多废物,必须做好处理工作,以保证工程现场的环境,防止工程出现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材料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摆放,如果材料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必须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对于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材料,应该及时组织人员和车辆对其转移,避免影响现场的整洁性和有序性,防止影响正常的施工工作。并且,油气管道施工过程中参与部门较多,很难对不同的部门进行有效的集中管理,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效果,就需要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安全控制意识,保证对油气管道施工工作的标准[5],保证施工满足安全要求,并且使施工人员能自觉维护施工秩序,确保施工高质量进行。

2.5 做好管道储运的维保工作

在具体的石油管道储运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与维护,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避免石油损耗问题的产生,而对已经出现的石油挥发问题要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及技术措施,提升石油管道的密闭性,做好管道储运的维保工作,降低石油的挥发值。特别是对其中已经铺设完成的电力线路更要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避免由于短路火花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石油管道的储运是石油行业运营管理的关键,对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实践可以得知,影响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的因素非常多,而且相关因素处理起来比较复杂,想要保证高质量的储运安全,展开基于石油储运的事故预防处理非常有必要。为有效确保石油管道储运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质量,就需要开展高质量的事故预防处理操作,进而大幅度的提升石油储运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解建华.石油管道储运中的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20,012(003):24,26.

[2] 张均伟,李成家,陈朝龙,等.探讨石油天然气生产储运中安全管理标准及策略[J].云南化工,2020,47(05):138-140.

[3] 罗阳.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的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24):62-64.

[4] 李珊.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23):44-45.

作者:杨艳君

第4篇:蒸汽管道爆炸事故案例

河北省电力公司关于“5.17”事故的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河北西柏坡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项目由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控股,建设两台600MW 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项目建设单位:河北西柏坡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施工承包单位:河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电建一公司);

项目调试单位: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以下简称调试所); 项目监理单位:河北省电力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电力监理公司)。

该工程于2006 年3 月进入分部试运阶段。由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长的试运指挥部,全面组织、领导和协调机组启动试运工作,对试运中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全面负责。

二、事故经过及应急处理

按照河北西柏坡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依据编制 的《蒸汽吹管调试措施》,电建一公司和生产单位配合,进行5 号机组的吹管工作。

该工程于2006 年3 月进入分部试运阶段。5 月14 日23 时48 分正式 开始蒸汽吹管,至5 月17 日23 时顺利完成了23 次吹管。5 月17 日23时52 分,操作人员开启吹管临吹阀,进行第24 次吹管,23 时53 分,听

1 到吹管声音异常,立即关闭吹管临吹阀,23 时57 分锅炉灭火停炉。经检查发现,位于吹管系统末端的消音器堵板由于焊口开裂吹落,蒸汽吹向化学水化验室,将已封闭的化学水化验室门吹开,高温蒸汽涌入化学水化验室,造成正在化学水实验室进行正常运行、调试、维护的11 名工作人员灼烫伤,5 人死亡、2 人重伤、4 人轻伤,其中两名重伤人员也于6 月9日和16 日相继死亡。其中,西柏坡电厂死亡5 人,调试所死亡2 人(死亡人员名单见附件)。

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报告并拨打了120 急救电话。各单位 立即启动了事故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治和现场保护工作。 5 月18 日凌晨0 时10 分,11 名受伤人员中的9 人被送往平山县医院救治(1 人0 时30 分左右经抢救无效死亡),2 人被送往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为了更好地救治伤员,后将平山县医院8 名伤员中的6 人转送至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 人转送至石家庄友谊烧伤医院救治。接到事故报告后,河北公司班子成员及有关部门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应急处理工作。一是积极做好伤员救治和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安抚及善后工作。二是抓紧将事故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三是现场立即停工,进行安全整顿,并做好稳定工作。四是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五是省公司分别召开党组会和安委会扩大会,就如何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坚决遏制人身、电网事故等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六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认真接待新闻媒体,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七是省公司党组成员一线指挥、现场协调,确保了事故调查、善后工作及现场整顿

2 有序高效进行。

三、事故原因分析及暴露的问题

事故发生后,石家庄市安监局牵头组成事故调查组,并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 专家组意见:

1、调试所制定的“蒸汽吹管调试措施”、“蒸汽吹管补充措施”符合原电力工业部“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的要求。

2、吹管过程中的工艺过程、安全措施可行,吹管过程控制和运行正常并已吹过23 次。

3、经现场仔细查看,消音器存在严重缺陷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消音器堵板设计为平板且平板与筒体“角焊缝”设计为非焊透结构,设计不合理。(2)角焊缝的高度偏小,不符合标准要求。(3)角焊缝存在严重的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

消音器在长期使用中,由于热疲劳应力的反复作用,致使消音器堵板“角焊缝”缺陷处产生裂纹源,在运行中裂纹源逐渐扩展,造成角焊缝瞬间发生断裂,堵板脱开并被蒸汽吹走,致使高温蒸汽直吹出去,灼烫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故消音器堵板与筒体结构角焊缝设计不合理、制造工艺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河北公司高度重视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在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的同时,认真查找、反思事故教训。经过认真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1、电建一公司租用的消音器,虽在其它建设工地使用过,现场也按

3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外观观察,未发现问题;且由于结构原因,对内部可能存在的缺陷难以发现,暴露出对此类非标设备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

2、本次事故暴露出在租赁设备合同管理、非标产品质量检验和使用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3、本次事故暴露出施工、监理单位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对现场风险辨识、危险点分析不够,没有预想到处在吹管系统末端的消音器堵板可能脱落,因而没有对可能造成的后果采取防范措施。

4、施工企业所承揽的工程点多面广、工期紧张、任务繁重,导致其管理、技术力量以及施工资源相对分散,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相对削弱,在施工组织管理及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漏洞。

5、本次事故反映出河北省电力公司对所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教育、指导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生产采取的措施

“5•17”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对所有施工现场停工整顿,并在全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对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并认真抓好整改。

1、5 月19 日下午,河北公司召开由本部部门主任及以上领导、基层单位党政一把手参加的安委会扩大会议,传达了河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吸取西柏坡电厂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遏止人身伤亡及各类事故的发生,

4 确保安全生产。公司立即对所有施工现场停工整顿,并在全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认真抓好整改,坚决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全力确保安全。

2、5 月21 日晚上,河北公司在施工现场召开基建安全紧急现场会议,听取各有关单位整改情况的汇报后,公司各位领导对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公司系统开展以防止人身事故、重大电网和设备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带电设施、临时性设施及非标装置、租赁设施或自制的各种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施工机械、设备和安全工器具的管理,从采购、合同签定、检验、保管、检查试验及使用方法、人员培训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制定和完善专门的制度和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5 月23 日,河北公司召开公司有关部门主任及各单位分管生产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落实总经理办会会议精神,就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加强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与监督以及加强设备运行管理等工作进行了部署。西柏坡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工地停工整顿期间,参建单位和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规定、制度和规程,进行全员安全教育,认真反思、梳理在思想上、认识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全面彻底整改,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经验收合格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恢复施工。

4、全面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学习落实

5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和各项要求,强化以“严”字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机制,以“三铁”反“三违”,杜绝“三高”,切实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持之以恒地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工期的关系,绝不能让员工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绝不能让设备带缺陷运行,绝不能在安全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作业。

5、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和监督体系。一是逐步建立车间(工区)、基层单位、省公司各层面的专职安全监察工程师组织体系,对各项作业安全措施进行全面审核把关。二是推行安全生产问责制,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严格监督考核。三是推行安全管理问效制,开展专项效能监察,促使各级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安全保障和监督体系的管理效能。

6、深入开展反事故斗争,牢固树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二是积极推进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深入开展危险点辨识和分析,制定细致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将措施的审查由签发改为会审,由单纯的交底改为交底与培训相结合。三是在全面梳理完善各级各类预案的基础上,强化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7、认真落实“管基建必须管安全”,“管队伍必须管安全”的基建安全管理要求,切实加强对施工企业和基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开展对基建单位施工能力分析评价,实施对外投标报告制度,防止超能力承

6 揽工程。强化对各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加强非标设备、租用设备、高温高压设备、施工机械和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和质量检测,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安全评价,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制度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8、大力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针对现场实际,科学编制和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人员行为,确保将各项规定动作做到位,严防人员责任事故。

9、健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紧急情况下应对有序。抓紧完善各类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提高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确保紧急情况下能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10、扎实开展“爱心活动”,大力实施“平安工程”。深入开展“珍惜生命、杜绝违章”主题实践活动,从“三基”抓起,深化无违章班组建设,大力推进安全设施标准化、安全措施规范化,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开展“爱心”理念和“平安”理念教育,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死亡人员情况统计表

1 魏立坚死亡化学运行男36 16 年西柏坡二电厂三级 2 张艳辉死亡化学运行女27 8 年西柏坡二电厂三级 3 张硕磊死亡化学运行男25 6 年西柏坡二电厂三级 4 苏文建死亡化学调试男25 2 年调试所三级 5 刘红死亡化学运行男26 2 年调试所三级

6 娄丽景死亡化学运行女35 13 年西柏坡二电厂三级 7 马丽死亡化学运行女24 1 年西柏坡二电厂三级

第5篇:冷库氨气管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2004年5月15日,一家私营企业冷库在对氨气管道进行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一起死亡1人、重伤3人,冷库及附属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的重大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生产事故。

一、 事故经过:

该冷库是新建的,在安装调试后,发现氨气管道有泄漏现象。为了找到泄漏点,在没有排空氨气的情况下,便充入氧气进行打压试验,发现泄漏部位后,又在没有对管道进行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进行补焊。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

二、 事故分析:

氨气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具有中等燃烧危险,与空气或氧混合后能形成爆炸性气体。其燃点是650℃,爆炸极限浓度为16%~25%。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中能燃烧,火焰黄色,火焰能水平传播,遇油类和可燃物会增大火灾危险。 在该起事故中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焊接时,没有排空管道内的氨气和氧气,当焊接温度达到650℃后,导致氨气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4NH3+3O2=6H2O+2N2+303kCal,产生大量热量,此外产生的氮气和水蒸气又使管道内压力增加。更主要的是,氨气在管道内与氧混合形成了爆炸性气体,因此遇到电焊火花便发生了爆炸。

事故调查还发现,该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盲目指挥,没有必要的安全常识。施焊作业人员又没有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无证上岗。其主要作业人员也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教育。此外,该私企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作业人员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这些都是导致发生爆炸事故的客观因素。

三、 应吸取的教训:

为了防止发生类似事故,冷库及其他利用氨气作制冷剂的行业和生产、使用氨气的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1、必须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劳动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氨气是一种有毒、有爆炸危险性的化学品,吸入或与眼、皮肤、粘膜接触有刺激性。能严重损伤呼吸道粘膜,甚至可能造成死亡的后果。国家规定车间内最高容许浓度是30mg/m3。生产、经销、运输、储存和使用环节应严格执行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对设备和作业场所的氨气浓度应定期进行检测。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用人单位给职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如护目镜或面罩及氨不能渗透的防护服等。

4、冷库氨贮罐应存放在阴凉、通风良好、不易燃的场所,远离火源,与其他化学品特别是氧化性气体、卤素和酸类隔开。

第6篇: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分析

事故概况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原油泄漏。上午10时30分左右,管道公司和黄岛油库在清理油污过程中,开发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街交会处发生爆燃,距此地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 事故后果

造成55人死亡,9人失踪,145人受伤住院。 被定性为重大责任事故。

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 事故原因

初步分析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

相关企业未成功检测泄漏地带的油气条件,违规使用非防爆电器已被视为更直接的原因。 油气混合气体引发爆燃(理论上讲,输油管道内没有足够的空气,不会爆炸,第二次爆炸应该是泄漏的油气进入排水系统之后引发的。如果是管道爆炸,必然有操作失误或者管道破损,导致管道内部进入大量空气。) 事故分析

在这次事故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目前警方已控制“11·22”东黄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中石化相关人员7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人员2人。

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交叉重叠,而且保护措施不到位。 企业隐患排查不落实,对原油管线检查不细,监测不到位。

应急处置不当原油泄漏以后,没有及时采取断然措施,警戒、封路、通知和疏散人民群众,造成了群死群伤。 直接机理

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直接机理是输油管线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的管线腐蚀严重,引起原油泄漏,流入暗渠,空气和原油在密闭空间里混合。在原油泄漏后,救援处置中违规操作触发了爆炸。 事故和当地的管线布局也有关系。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布局不合理,造成管线腐蚀严重,胶州湾潮汐的运动可能将原本应流入海里的原油倒灌,逆向漂移至斋堂岛街区段,造成爆炸在人员相对密集区发生。

第7篇:管道天然气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

造成燃气泄漏主要原因:

1、点火不成功,气出来未燃烧。

2、使用时发生沸汤、沸水浇灭灶火或被风吹灭灶火。

3、关火后,阀门未关严。

4、由于燃气器具损坏造成的漏气。

5、管道腐蚀或阀门、接口损坏漏气。

6、连接灶具的胶管老化龟裂或两端松动漏气。

7、搬迁、装修等外力破坏造成的接口漏气。

8、其它原因造成的漏气。

燃气事故案例

一、鼠咬软管燃气泄漏造成燃气爆燃事故

2002年9月6日,凌晨7:00,东城某用户因燃气灶接软管过长,堕在厨柜底部,被老鼠咬断,造成天然气泄漏。用户在使用燃气灶时引发燃气爆炸,一人被烧伤。

二、私自违规安装热水器造成燃气爆炸事故2003年元月19日半夜1点左右。老城发生一起因用户违规私自安装热水器.将硬质铝塑管直接插入燃气接头(铝塑管应使用专用接头连接,,由于铝塑营与燃气接头直径不一,形成环形缝隙,造成热水器燃气接头泄漏,引发燃气爆炸,造成一人烧伤,厨房、卫生间物品被严重损坏。

三、使用燃气设备时人员离岗,燃气软管被火焰烤化造成燃气泄漏,引发燃气爆炸事故。 2002年12月26日晨:7:00左右,城区某校学生食堂因炊事员脱岗长达2小时,未及时发现燃气泄漏,炉膛内的火焰引发燃气发生爆炸,将厨房内的厨具、灯具、水管、电线、顶棚、土灶等不同程度损毁。

四、室内空气不流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2001年春节,某县天燃气用户因天气寒冷,将通向室外的门窗紧闭,造成室内空气不流通。当时,母女俩在客厅烤火,看电视,其丈夫在浴室洗澡。燃气燃烧时所产生的废气和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室外,造成该用户一家三口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五、阀门未关严,造成燃气泄漏,引发燃气爆炸事故。2002年12月,某县某火锅店,因阀门未关严造成燃气泄漏,客人抽烟引爆泄漏的燃气,当场将4人烧伤。

六、浴室门窗紧闭,造成人员窒息死亡。

1997年元月23日,某矿一对老年夫妇在浴室内沐浴。因浴室门窗紧闭,新鲜空气不能进入浴室(浴室门的下方应留有2-5厘米的缝隙,或做成百页门,使新鲜空气能进入浴室内)。大量的水蒸气又不能及时排出室外,造成浴室内严重缺氧,该夫妇因此而窒息死亡。

七、违规私改,暗装燃气设施,引发燃气爆炸事故。

哈尔滨某用户居住在3楼,违规将私自改装的燃气管道暗装在墙壁内。由于私改的管道连接不符合技术要求,造成燃气泄漏。气体沿砂灰缝隙,孔洞、砖缝逸散至四楼墙壁电气开关盒内。凌晨5:30,四楼住户起夜打开电气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引爆逸散在墙壁内的燃气发生爆炸,将

三、四楼半边房屋全部炸塌,

三、四楼正在睡觉的五人在睡梦中全部丧生。

八、违章操作,引发燃气爆炸事故。

据外电报道:2001年11月,美国东部煤气公司维修人员严重违章操作,在充满煤气味的房间内打开电风扇。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引爆室内泄漏的煤气,发生爆炸,瞬间将该栋房屋夷为平地,室内三人当场死亡。

第8篇:氧气管道着火、爆炸事故案例-安全环保科编制

氧气管道着火、爆炸事故案例

近几年,随着化工、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和高炉富氧等强化措施的采用,企业需氧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管氧输送量的增多更为明显。管氧大多数采用纯氧、中压等形式输送,因此氧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防止氧气管道燃爆事故的发生,应引起我们员工的高度重视。根据丙烯腈厂硫酸装置焚烧炉富氧改造项目建设情况,本次对氧气管道和相关设备设施发生的事故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供硫酸车间和各位同仁在使用氧气安全管理工作中借鉴。

1、“10.09” 活塞杆烧毁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87年10月9日三班18:40分,661B3#氧透平压缩机活塞三段填料因磨损严重,氧气(压力为0.15Mpa)顺其活杆向下方喷漏,填料盒过热产生火花,遇活塞杆带油而发生着火,三段活塞杆被烧毁(烧成两断似两根铅笔状)。当班岗位人员及班长扑救和采取措施得当,没有使事故扩大。此次事故属于设备事故。

二、事故原因

活塞杆带油没有按规定定时向活塞杆和填料处喷脱脂剂,同时没有及时安排检修更换活塞杆填料,导致氧气喷出后遇到油脂发生着火。

2、“11.20” 管道着火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94年11月20日2:20分,661B2#氧透平压缩机在运转中吸入管道着火,融化的管道掉到油箱上,受热后至使油箱上盖崩开,又使油箱

1 的润滑油着火,造成压缩厂房的所有设备全部停车,1#、2#氧透平岗位仪表盘、操作间和1#氮压机仪表盘严重烧毁,1#、2#氧透平岗位二楼铁地板、厂房钢梁部分被烧变形。

二、事故原因

水温高,中间冷却器冷却效果差,致使压缩机氧气温度升高,高温氧气通过循环阀回流至吸入口,达到一定温度的氧气把吸入管道引着火。操作人员、班长发现氧气温度变化后,检查不及时、不到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了这起设备事故的发生。

3、“8.21”制氧机燃爆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0年8月21日0时10分,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这是由于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规章酿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该公司计划从8月21日0时起,进行为期4~5天的以炼钢转炉除尘设备改造、连铸机高效化改造为中心的全面检修,安排制氧厂3台制氧机同步分别检修。8月10日下达了《设备检修计划表》,安排1号1 500 m3制氧机于21日0时至21日16时检修,由制氧厂的二车间和维修车间负责;2号l 500 m3制氧机于21日16时至23日8时检修;3 200 m3制氧机于23日3时至24日8时检修。检修前,对参与检修的人员进行了一般的安全教育,要求在现场严禁吸烟和动火,要穿戴劳保用品。

这次制氧机停机检修,由制氧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负责。检修前的准

2 备工作,由制氧厂分管生产及安全的副厂长(在事故中受伤)负责并现场组织,生产安保科长(在事故中受伤)、安全员(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副主任(在事故中受伤)、维修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死亡)及维修人员参加。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停1号1 500 m3机组并排放液氧。21日零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共有53人。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人员正在拆空分塔人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在事故中受伤)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填塞。在1号制氧机操作室指挥的副厂长,打电话通知3 200 m3制氧机停止使用外购液氧。21日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人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爆炸使在场的53人中,死22人,伤24人,厂房不同程度倒塌,设备严重受损。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经专家组调查分析,1号1500 m3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因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三要素,酿成燃爆事故。其中,助燃物为排放液氧所造成的富氧空气;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在富氧环境中产生火花,引燃油浸纸。

液氧排放操作不当。空分工(均在事故中死亡)排放液氧时操作不当,排放速度过快,造成检修现场氧气浓度过大又来不及散发,形成富氧状态。直接为燃爆造成了一个要素(助燃物)。制氧厂《工艺监督管理办法》规

3 定,排液氧时,“应做到液体均衡蒸发”,因为排氧过快,没有达到要求,而使氧气积聚,来不及蒸发和散发。

(2)间接原因

检修前,制氧厂没有按规定制定和报审《检修安全报告书》,致使安全措施不落实,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检修前,制氧厂仅于8月10日编制了《设备检修计划表》,对检修项目及时间作了安排,安全要求仅在表后的说明中写了一句:“具体检修的工作由检修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安全”。而《检修安全报告书》至8月21日上午事故发生后才由车间拟写,制氧厂副厂长签字,但没报公司审批。而按照要求,《检修安全报告书》应提前一天报公司安环部、生产部。由于《检修安全报告书》没有及时制定,人员安排等就没有具体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检修现场组织指挥不严密,扒珠光砂人员进入现场过早,是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按照程序,扒珠光砂人员应在液氧排净,人孔螺丝拆完后才进入现场操作。如果扒珠光砂人员在人孔螺丝全部拆完后进入现场,事故发生时他们就在厂外,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

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是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KDON — 1500/1500型制氧机空分设备是1971年制造的,1973年安装。1977年11月投产至今,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在15~20年。该制氧机已使用23年,明显是超期服役。而室内空分的油箱设在膨胀机、空压机旁,油浸绝缘纸电缆和液氧排入方式,都是落后的装备和工艺,留下了事故隐患。这次事故,由于室内空分,明沟排液氧和油箱设在空压机旁,为形成富氧(助燃物)和润滑油蒸气(可燃物)提供了条件,而油浸绝缘纸电缆则为

4 爬电现象的产生、爬电引起小火花,以致引燃电缆中的油浸绝缘纸形成明火提供了条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落实,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劳动力管理不够严格,是造成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全,但到了车间班组就不够完善,例如,没有形成富氧区的防范和治理措施等。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够,如制氧厂设备管理和检修安全责任就没有落实到人。安全培训针对性较差。劳务人员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过于笼统。对劳务公司提供的劳动力没有明确的体能、技能要求,这次参加检修就有6人没有签订劳务协议,属“临时抓夫”。安全管理、培训和劳动力管理上存在漏洞。

三、事故教训和整改措施

(1)事故教训

抢修准备工作抢时间、赶进度,现场组织不够科学、严密。这次排放液氧时间过短,在现场安全条件未得到确认的情况下,维修前准备工作(扒珠光砂)人员过早进入现场,造成了事故死伤人员的增多。

设备陈旧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埋下了事故隐患。 (2)整改措施

公司领导思想上要进一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1)应当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尽管任务重、压力大,但在设备不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改善设备后再生产,否则适得其反。

2)对全厂老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诊治”,登记造册,严格实行设备管理责任制,所有设备使用、维修的责任都要落实到人。

5 3)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劳动力管理,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防患于未然。

4)举一反三,在全厂各个环节全面加强安全管理,重点是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清除事故隐患,无论是检修现场还是生产现场,都要做到井然有序,严禁危险的“交叉作业”,以促进全公司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科学的操作规程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论生产、检修都应严守,决不能因为任务重、时间紧而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四、警示

“8·21”事故对大中型国有老企业是个普遍性的警示,应予高度关注。从严格的安全生产的意义上说,所有超期“服役”的设备都应坚决“退役”,及时更新;但由于生产需要和资金缺乏等方面的原因,一时做不到,就必须对老旧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检修、监护使用、确保安全。对设计不合理处,及时进行科学的技术革新改造。

4、“7.17”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3年7月17日0:30,因管网压力高,调度指令停两台1500m3/h氧压机。0:40操作工发现“一万”制氧机恒压装置压力偏高,管网压力上涨较快,此时管网压力为2.4MPa,申请停5000m3/h氧压机。0:56正当操作工准备停5000m3/h氧压机时,听见一声巨响,随后只见1500m3/h氧压机房后天空一片火红,并持续了几秒钟。事后发现,一条新增的连接新建16000m3/h制氧机与老空分系统的膨胀节被炸裂,

6 被炸裂的膨胀节后面的20多米的氧气管道被烧黑并部分烧熔,同时周围的树及草被烧燃。操作人员赶紧关闭相应的阀门,组织扑火,才末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二、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组织国内制氧专家对现场进行查看和对事故管道、焊接处取样分析。

现场查看及取样分析情况:①管内存在氧化铁皮、焊渣及阀门加工的残渣等杂质;②管内有锈 渣、水渍;③管道附件弯头、变径不符合规范要求;④管托、管座设计不合理,使膨胀节产生径向振动而损坏;⑤施工单位无施工资质。

引起氧气管道燃爆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施工质量问题是造成氧气管道燃爆的基本原因。

①管内有氧化铁存在,熔融物剥落层内有铁锈,说明管道酸洗不彻底;②管道有锈渣、水渍,说明管道酸洗后没有进行钝化处理及安装完后较长时间内未投运时没有进行充氮保护;③焊渣及阀门加工的残渣存在,说明管道施工完后吹扫不干净。进行吹扫时阀门末拆除,阀门存在的死角吹扫不到。阀门不应参与吹扫,阀门应在拆除后单独处理,管道应用短管连接进行吹扫。

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新安装的氧气管道内存在氧化铁、锈渣、焊渣等残留异物,在氧气流动中成为引火物。这些引火物的存在为本次氧气管道燃爆事故提供了基本条件。

(2)管托、管座及管路走向设计不合理,使膨胀节产生径向振动而损坏。

7 由于管托、管座及管路走向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管道运行中径向振动或位移,当管内压力变化时,管道产生径向振动或位移,使膨胀节也产生径向振动而损坏。压力升高以后膨胀节就被压破,氧气外泄,形成高速气流。

当管网压力升到2.4MPa时膨胀节被冲破,氧气外泄瞬时流速达到亚音速(约300m/s),管内的杂物在高速气流带动下与管道内壁发生强烈摩擦、碰撞,使管道局部过热达到燃点而燃烧。有关资料显示:氧气中混有氧化铁皮或焊渣,在弯管中的氧气流速达到44m/s时,产生的高温能将管壁烧红;杂质为焦炭颗粒、氧气流速为30m/s,杂质为无烟煤、氧气流速为13m/s时,产生的高温能将管壁烧红。因此当膨胀节破裂时,管道内的氧气流速大大提高,致使施工中留在管道中的氧化铁、焊渣在高纯氧中燃烧起来,钢管在纯氧中也燃熔。

(3)氧气管道设计缺少安全保证措施。

管路设计时未考虑在恒压调节阀前增加过滤器,造成焊渣等杂物将调节阀卡死,不能及时调节恒压阀后管网压力,使管网压力超过正常工作压力。

3安全防护措施 3.1氧气管道安装方面

(1)在确定氧气管道施工单位时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有氧气管道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

(2)氧气管道在安装之前应按GB16912—1997《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严格的酸洗、脱脂处理。酸洗、脱脂后管道用不含油的干燥空气或氮气吹净。

8 (3)氧气管道安装施工后较长时间未投运时应充干燥氮气进行保护,以防潮湿空气进入,使管道生锈。

(4)氧气管道施工完毕后应进行严密的吹扫、试压及气密性试验。吹扫应不留死角,吹扫气体应选用干燥无油空气或氮气,且流速不小于20m/s。严禁采用氧气吹扫。

(5)氧气管路焊接时应采用氩弧焊打底,并按GBJ2

35、GBJ236标准的有关规定上升一级处理。

3.2氧气管道设计方面

(1)在选用膨胀节作管道伸缩补偿时,管道走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减少管道运行过程中的径向振动或位移的措施。

(2)在恒压调节阀前应设计相应的过滤器,防止铁锈、杂物卡住调节阀。阀门后均应连接一段其长度不短于5倍管径、且不小于1.5m的铜基合金 或不锈钢管道,防止着火。

(3)氧气管道应尽量少设弯头和分岔,工作压力大于0.1MPa的氧气管道弯头、变径应采用冲压成型法兰制作。分岔头的气流方向应与主管气流方向成45°~60°角。

(4)法兰密封圈宜采用紫铜或聚四氟乙烯材料的O型密封圈。 (5)氧气管道应设有良好的消除静电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法兰间电阻应小于0.1Ω。

5、“4•14”氧气管道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5年4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安徽省某公司机动科组织有关人员

9 (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共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作业人员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开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现象,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上述工作完毕,制氧工艺主管张某接到在场的调度长批准令,到防爆墙后边,开启气动调压阀约2~3s后,就听到一声沉闷巨响,从防爆墙另一侧的前后喷出大火。张某想转身关阀,受大火所阻,即快速跑向制氧车间,边叫人灭火,边关停氧压机以切断事故现场的氧气,阻止火势扩大。后张某又想起氧气来源于氧气罐,便爬上球罐关阀,这才切断了事故现场氧气源。至此,火势终于被控制住。

事后,通过爆炸现场勘察发现,调压站内的氧气管道被完全烧毁, 旁路管道的上内部没有燃烧痕迹,证明管道被炸开。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共有8人,其中7人死亡(3人当场死亡,4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事故发生时另有1人在调压站氮气间,与氧气间中间有防火墙阻隔,没有受到伤害。

事后经调查,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投产以来至少已更换过3次气动调节阀。

此外,该厂压力管道未经安装监督检验,对此,地方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已下达了安全监察指令,责令禁止使用,恢复原状,分管市长也多次进行协调,但因种种原因,隐患整改工作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

二、事故原因

“4•14”氧气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根据爆炸时出现的放热性、快速性

10 特点,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化学性爆炸事故。另据“加压的可燃物质泄漏时形成喷射流,并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瞬间产生了喷射火”等现象,调查人员认为,燃烧、爆炸、喷射火是这次事故的主要特点,喷射火又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管道、阀门烧熔的重要因素。

燃烧爆炸的3个基本要素是助燃剂、燃烧物质、点燃能量。在3个基本要素中,缺少任何1个要素都不会引发燃烧爆炸。

1.助燃物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在生产环境中,一般化工检修规定,控制氧含量在17%~23%,既要防止缺氧,又要防止富氧,两种状况均能导致事故。此次事故完全具备富氧状态条件。拆卸气动调节阀,管内原存的余气被释放至大气;在检修过程中,发现阀门未关死,有氧气逸出;在用氧气试漏时,没有证据表明气动调节阀法兰密封可靠,因此,有氧气泄漏的可能性;爆炸时检修管线内部必然存在氧气。可见,在检修过程中,有发生富氧状态的环境和条件。

查证管道检修试压时的当班记录,事故发生前氧气球罐和输送管道内存有2.5MPa,99.0%~99.5%的氧气,当天试压时通过氧气管道压力最低1.3MPa,最高可能达到1.8MPa;气流速度大于15m/s。

2.可燃物质

在浓度较高的氧气环境中,人体、衣物、金属都会成为还原剂,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人体、衣物、金属在富氧状态下成为可燃物。

更换的气动调节阀虽然经过脱脂清洗,但没有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进行

11 完全脱脂,比对同批进货的气动调节阀解体检查发现,其内部存有大量油脂。作业人员除脂过程只是用棉纱蘸少量四氯化碳擦洗外部可擦部位,没有解体浸泡、清洗,领用的500ml清洗剂仅用了75ml,脱脂方法和脱脂剂消耗量不能达到完全脱脂的要求,具有存有油脂的可能性。另外,作业者的工具、衣物、手套也可能沾有油污(脂)。因此,在作业环境中,有发生爆炸的可燃物质条件。

3.激发能量

从事故现场看,有多种造成爆炸燃烧的激发能量条件:作业人员衣着化纤衣物导致的静电;使用非防爆型工具;采用非防爆型照明;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纯氧能与油脂反应,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会引起油脂自燃;作业者打开进气阀用氧气试漏,气体绝热压缩导致的温度上升;操作阀门时开阀速度过快,高速气流与管件、阀门摩擦产生静电等都可能成为燃爆的激发能量。

4.事故原因分析推断

燃烧爆炸的3个基本因素都已满足,燃烧爆炸很难避免。从事故后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推断,事故的发生过程是由于管道内部纯氧状态下或在泄漏形成管道外部空间呈富氧状态,遇到激发能量后,引起激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爆炸),爆炸后造成大量氧气喷出,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喷射火喷射的高温致使钢管熔化和燃烧反应更加激烈,导致整根管线被毁和人员伤亡。

由此可以认定,新更换气动调节阀脱脂不完全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违章使用氧气试漏是导致发生爆炸的另一重要原因。

预防措施

12 1.氧气生产、输送管道应按照《国务院特种设备监察条例》进行安全性能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检验的目的是检查特种设备的制造质量和安装质量,避免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设备投入使用。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必须停止使用。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检查,对达不到安全使用要求的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督促企业整改。

2.对化工生产、氧气制造、输送企业,应督促企业切实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对一些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思想麻痹的现象要及时纠正,通过完善企业特种设备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安全责任,层层负责,严加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杜绝违章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不能及时消除和缺乏安全保障的设备,在未整改之前必须坚决停用。

3.对列为重点监控的化工、制氧设备,必须要求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具体负责人和具体监控措施;加强重点部位的巡查,并制订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方案,适时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要与安监部门、行业监管部门主动联系、交流、沟通,提高联合执法能力,对交叉管理的化工、制氧生产企业,应消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盲区,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5.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理既要注重事后追究,也不可缺少事前预防。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是在发生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后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行政责任的,而对不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工作责任、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造成隐患或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惩罚力度不够。这就助长了一些企业、单位和个人冒险作业、违章指挥的侥幸心理,

13 导致重大特种设备事故的频频发生,因此,事后追究是必不可少的,其效果就是要达到“小惩大戒”的目的。

6、“4.11”富氧燃烧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6年4月11日23时20分,辽宁省某钢铁公司转炉停炉检修结束后,该厂设备作业长指挥测试氧枪,不到2min的时间,约1685m3氧气从氧枪喷出后被吸入烟道排除,飘移近300m到达烟道风机处。

23时30分,检修烟道风机的1名钳工衣服被溅上气焊火花,全身工作服迅速燃烧,配合该钳工作业的工人随即用灭火器向其身上喷洒干粉。火被扑灭后,将其拽出风机并送往医院。因大面积烧伤,经抢救无效,该钳工于12日2时50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

1、标准状况下空气及氧气的密度分别为1.295g/L、1.429g/L。由于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氧气团在微风气象条件下,不易与大气均匀混合,沿地面飘移300m后,使该钳工处于氧气团包围之中。

2、处于氧气团的作业钳工的工作服属于可燃气质,遇到高温气焊火花点燃,即猛烈燃烧,将钳工严重烧伤致死。

三、事故教训

1、在有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场所,不得随意释放大量的氧气至大气中。

2、在有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场所,一旦发生氧气大量泄漏的事故,要立即通知下游风向1000m以内的务类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最好撤离现场,待工厂安全管理人员使用氧气检测仪检测氧含量达到正常值时,方可恢复

14 作业。

3、必须在富氧条件下作业,作业人员则不得进行电焊、气焊、气割等明火作业。不得使用发生火花的工具(普通钢制扳手、锤子等),应使用铜合金材质的不发生火花工具,以防因工具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4、氧气大量泄漏大气中,如果遇到大风,气流搅动剧烈,氧气团沿地面飘移的距离较短,造成火灾的危险性较小,附近人员烧伤的可能性也较小;如果遇到微风,气流扩散速度较慢,氧气团沿地面飘移的距离较长,造成火灾的危险性较大,附近人员烧伤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要特别注意微风天气条件下氧气泄漏状况下的作业安全。

7、“6.08” 富氧减压阀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6月8日中班,炼铁厂3#高炉因倒包慢,接班慢风,15:55分再次减风,16:35分组织炉前出铁,17:35分按正常休风程序休风。修风后炉前更换2#风口小套,维修人员开始实施处理料车钢丝绳和更换富氧减压阀检修作业。18:42分,阀门更换完毕,18:55分主操闫某与热风、炉前、维修人员联系后,确认具备送风条件后送风。19:58分加全风,开始富氧,打开氧气流量调节阀30%,20:01分由于氧气压力显著下降,立即关闭氧气流量调节阀,停止富氧。20:11ˊ19〞氧气压力显示为445KPa,具备富氧条件,于是再次打开氧气流量调节阀,流量显示为325m3/h。又发现氧气压力迅速下降至236 KPa,闫某立即关闭氧气调节阀。闫某于是找能源调度,能源调度反映主管网的压力不低,富氧压力低与能源介质主管网没有关系。于是又找电工,同时找点检员郝某,

15 20:22分左右电工赶来,检查主控室操作台认为一切正常。再次与点检员郝某联系,郝某说可能是减压阀有问题,于是主操闫某便找当班钳工乔某去现场检查。20:38分左右乔某去现场检查,并由作业长佟某监护。20:48ˊ07〞氧气压力上升至666KPa时再次打开氧气调节阀,流量加到303 m3/h 后,氧气压力急剧下降,立即关闭流量调节阀,未再打开。20:53ˊ41〞压力突然降至零,同时听到有异常声响。随后炉前工张某发现佟某光身走上炉台,佟某说:“快叫救护车,送我到医院,维修工在现场赶紧救护”。炉前工听见后立即跑进主控室通知主操闫某东边出事了、经确认是富氧减压阀那里爆炸了。于是闫某赶紧通知能源调度将氧气管道阀门关闭,并通知生产调度员找救护车救人,又向分厂值班领导汇报情况,然后组织人员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二、事故原因

(1)、氧气减压阀出厂时脱脂处理不完全造成减压阀内部有油污、杂质,发生燃烧、爆炸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点检和检修人员在更换新阀前对阀门本身安全性确认不祥细,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三、事故教训与启示(或预防措施) (1)、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对所采购物资的安全性负责。特别对易燃易爆物品,应加强跟踪,多深入实际了解使用情况,以便及时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氧气等易燃易爆介质所使用的各种阀门在安装前必须进行解体脱脂处理。

(3)、制定完善各种能源介质使用、检修、维护等专业管理制度和检

16 修程序、方案及安全措施。

8、“2.22” 燃烧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2月22日09: 00,某大型钢铁公司新 建炼钢厂2#300t 转炉氧气调压室的氧气调节阀及上游的氧气过滤器和管道发生燃烧爆炸,有火焰,属化学性燃爆。调节阀被烧出一个洞, 过滤器毁损,设备损坏严重,幸未伤人。

检查另一台转炉的氧气过滤器, 发现大量铁锈、焊渣、焊条头。这些都是施工遗留物,投产前未吹扫干净, 全堵塞在氧气过滤器前。这些异物在高纯、高压、高速的氧气流中与钢管摩擦、撞击,成为燃爆的激发源。

氧气过滤器未定期清扫,大量异物堵塞、摩擦也是燃爆诱因。 可见,未处理干净的氧气过滤器因而成为安全隐患。

此次事故发生时,氧气管道及阀门、管件先被引燃,温度急剧上升,壁厚烧熔减薄,强度迅速下降,承受不了氧气压力而发生爆炸。

9、“3,27” 阀门及管道燃爆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3月27日22:00左右,某钢铁公司氧气厂在氧气管网随主体厂配套改造后,向用户送氧开阀门时发生一起氧气阀门(DN300mm球阀)及管道燃爆事故,2名阀门操作工当场死亡。

二、事故原因

氧气球阀在大压差下(阀前压力为1.9MPa,阀后压力为0)开启过快(按

17 规定应0.3MPa压差以下缓慢开启),而氧气管道内铁锈、焊渣等异物较多,因新老管道交错、工期紧,未吹扫干净,同时也没有制定妥善的送氧方案,开阀时高压纯氧气流夹带铁锈、焊渣高速撞击氧气阀门和管道或与其摩擦,将氧气阀门和管道引燃,发生爆炸。

10、“6.25”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6月25日凌晨4时22分左右,七号氧调压站发生氧气管道燃爆事故,造成送炼铁的氧气专管停运。8时,氧气公司召开专题会,讨论恢复生产及送氧方案。通过堵板隔断受损管道将七氧调压站前没有受损的氧气管道恢复运行,送炼钢管网。12时20分,氧气调度室通知I台氧压机压氮气对恢复的氧气管道进行吹扫,13时20分,氧气管道吹扫完毕后,关闭15#和19#阀门。14时10分,氮气压力升至1.5MPa,氧气公司调度室安全运行五车间向管道送氧,同时通知二车间管维班班长王智军稍微开启19#阀,A号、B号阀,用氧气置换氮气。15时55分在A点化验结果含氧量97%。16时15分左右,班长王智军通知班员曾繁昌、黄贝一起前往万立制氧机区域大门口,并安排曾、黄二人上氧气主管道阀门操作平台,检查19#阀门的开度,并要求将操作19#阀门的F型扳手从阀门上拿下来。16时20分,曾、黄二人在平台上用F型扳手操作阀门时,氧气管道发生燃爆,二人均被烧伤,曾繁昌从约8米高的平台坠落,黄贝从操作台的直梯爬下。两人被迅速送往武钢二医院急救。曾繁昌头部严重挫伤,耳鼻口多处出血,身体皮肤大面积烧伤,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黄贝全身85%面积皮肤烧伤,送往武汉市三医院继续治疗。

二、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察,对事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如下:

1.用氮气对管道进行吹扫时,管道内残渣未吹干净,新投产的I台制氧机德方调试人员(制氧机系德国进口,故有德方人员负责调试工作)未经允许擅自将系统压力从2.14 Mpa升到2.65Mpa,导致管道内压力波动过大,而此时管网维护工曾繁昌和黄贝在接到班长王智军检查19#氧气阀门开度时,擅自操作氧气阀门,导致残渣与管道阀门产生摩擦,造成管道燃爆。

2.送氧方案未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安全确认制未落实。

11、“8.05”甲醇厂氧管线烧损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8月4日晚22:55左右,锅炉跳车导致主工艺装置系统停车,随后锅炉系统恢复,8月5日1:20对空分装置确认后启动空压机组汽轮机800rpm进行暖机,开始进行空分装置开车;2:00机组正常开始向预冷、纯化系统导气;2:40时纯化器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合格对膨胀机和液氧泵进行加温吹除,向精馏塔导气;3:45时启动膨胀机精馏系统调节氧氮纯度并开始预冷液氧泵;5:30氧纯度及液氧泵冷却合格,启动液氧泵。6:20液氧泵运行正常,空分中控打开氧气放空阀开始放空,氧管线开始升压至5.52MPa,随后在氧放空阀处发生声响及烟尘,岗位人员现场确认氧气放空阀PCV9302及阀后管线发生烧损。立即对空分装置做紧急停车处理,对氧管线进行隔离、事故现场残余火星处理,同时进

19 行汇报。

现场勘查:

事故发生后,甲醇厂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车间对现场设备进行勘查: 氧气放空阀PCV9302及阀后管线发生烧损,阀前管线扭曲撕断,阀后管线焊缝断裂,;HV9304阀前管线变形,阀后管线焊缝断裂;4.4Mpa减压站减温水管线变形;管廊 45和15的工字钢及支架变形且立柱基础受损;10Mpa、4.4Mpa蒸汽管线保温损伤,部分电气、仪表管路、电缆烧损,支架变形。直接经济损失总计37万元。

二、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甲醇厂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保护,并进行相关的取证工作,随后由集团公司领导、煤化工指挥部及甲醇厂先后四次组织事故分析会,对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对造成氧气管线烧损的可能原因分析如下:

1.氧气中碳氢化合物含量高: 一是当时空分装置纯化器已经正常运行(碳氢化合物在该系统脱除),出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184ppm(指标为小于1ppm)合格;二是在事故后我们对液氧中的碳氢化合物取样分析指标合格,甲烷为26.37ppm(指标为小于70ppm),其余无;另外若碳氢化合物含量高首先出事的地点在空分精馏塔,会导致精馏塔爆炸;因此此原因可以排除。

2.硬质颗粒造成:氧气管线内铁屑、脱落的焊瘤、沙粒等硬质颗粒随氧气流动在压力调节阀(PCV9302)处由于流通面积缩小流速增大,导致颗粒与管壁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燃烧,并随氧气流动方向导致整个放空管线烧损。

20 3.流速过快产生静电:PCV9302放空阀设计泄放量正常为20000Nm3/h,最大22000 Nm3/h,而发生事故时放空量为10400 Nm3/h,低于设计流量,说明流速低于设计正常流速;同时在上半年我厂已对整个装置的静电接地系统进行过检测,均符合要求;因此此原因可以排除。

4.可燃气串入:因当时氧用户无,反串只有通过高压空气管线或低压氮气管线串入,经过取样分析,以上两条管线中均没有可燃气,检查氮气止逆阀完好,氮气各用户切断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氮气管线与氧管线没有直接接触点,仅同时汇总到放空坑中,另外若由此处串入,氧管线首先受损部位应在出口处,即半截碳钢管,但检查碳钢管无烧损,与此同时,氧气当时处于放空,即使反串起火不会反气流影响到氧气管线,气化炉烧嘴可以证明,因此此原因也可以排除。

5.管线脱脂不彻底,管线中有油污:因此管线在投用前曾进行过专业清洗、脱脂,同时此管线投用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且在这段时间氧气管线没有进行过检修、拆装等作业;因此此原因可以排除。

6.升压过快:从1.0MPa升至5.52MPa用时60s,而阀门PCV9302设计动作速度即全开时间为3s,所以在安全范围内;另外,如果因为升压过快首先会导致阀前受损,因此此原因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认定:

结合上述分析,结合事故现场勘察,认定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氧气管线内残存硬质颗粒导致事故。

氧气管线内硬质颗粒脱落随氧气流动在压力调节阀(PCV9302)处由于流通面积缩小流速增大,导致颗粒与管壁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燃烧,初始起火点在PCV9302阀腔内,并随氧气流动方向导致整个放空管线燃烧;

21 整个放空管线产生高温软化,弯头在气流的冲击下(改变气流方向产生气流冲击)出现开洞,随后PCV9302阀体及阀后管线焊缝软化失去固定作用,在阀前高压氧气的作用下PCV9302阀体甩出碰到管架并与氧管线脱离,导致阀前氧管线产生变形。由于氧不易与铜材燃烧,对铜质阻火器没有大的损坏,而将阻火器后的不锈钢管道和弯头烧穿。在阀与阻火器断开后,同时阀内喷出的高温氧化物向四周喷散引燃蒸汽管线保温和电气信号线,造成周围设备、管线、电仪部分设施损坏。

三、防范措施:

1、氧管线在本次恢复中全面检查,提高焊接质量,同时再次对氧管线进行吹扫、脱脂,在吹扫中,对焊缝用木槌敲击并严格进行打靶试验,最大限度避免焊渣等机械颗粒的影响。

2、对所有氧管线及整个系统的静电接地再次进行全面检测,保证运行正常。

3、更换氧放空管线入放空坑处半截碳钢管线为不锈钢。

4、在放空坑顶部排放口增设防护帽,防止可燃物进入。

5、加强氮气管网检查,每周对氮气管线进行检查确认,所有氮气管线在各用户设备前增设盲板,防止可燃物串入。

6、定期对液氧中总烃含量进行手动分析,结合自动分析仪对液氧中总烃含量加强监控。

7、规范操作,严格控制氧管线升压速率。

2、在引氧和升压时,为确保人身安全,要求无关人员必须撤离。

12、“11.25”空分氧管线爆炸事故

22

一、事故经过

由于2008年11月25日晚锅炉跳车而造成整个系统停车,随后锅炉恢复正常,空分开始暖机开车,直至5日早上6时装置出产品,空分中控开始打开氧气放空阀放空,氧管线压力升至5.52MPa,随后在氧放空阀处发出声响和烟尘,经确认氧放空阀及阀后管线烧损,空分工艺人员对装置进行紧急停车并对现场残余火星进行处理。同时向上级作以汇报。

二、事故分析:

经过对两次事故的分析,认定其原因为氧放空阀选用不合格。氧气管线在压力调节阀处由于流通面积缩小流速增大,超过了该阀所能承受的流速。使阀芯引起燃烧,整个放空管线产生高温软化,随后阀体及阀后管线焊缝软化失去固定作用,在阀前高压氧气的作用下阀体甩出碰到管架并与氧管线脱离,导致阀前氧管线产生变形。由于氧不易与铜材燃烧,对铜质阻火器没有大的损坏,而将阻火器后的不锈钢管道和弯头烧穿。在阀与阻火器断开后,同时阀内喷出的高温氧化物向四周喷散引燃蒸汽管线保温和电气信号线,造成周围设备、管线、电仪部分设施损坏。

三、事故处理:

在经过两次爆炸之后,更换氧放空阀,更换放空坑处的关向为不锈钢管线。在放空坑排放口增设防护帽,防止可燃气体进入。定期对液氧中的总氢类含量进行检查。并对操作规程进行修改,在冷箱出现液氧后,首先由液氧泵进行升压至1.0-1.2MPa,然后打开氧送出阀旁路阀进行均压,当氧管线内压力升至1.0-1.2MPa时,对液氧泵与送出管线同步升压至6.4MPa,速率保持0.2MPa/S。当两台气化炉工作时氧放空阀全关,由液氧泵回流阀进行调节压力。一台气化炉运行时氧送出量保证

23 17000m3/h.放空阀保持10%的开度。而当气化炉跳车憋压到6.67MPa的时候连锁放空阀打开一定的开度(此开度由第一次开车工艺人员确认后,仪表给定一个足以全部放空的数值)。

13、“2.24”富氧液空管道漏液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0年2月24日,某系统操作人员1:00发现冷箱压力出现明显上升,正常指标为0.00Kpa或0.01KPA,发现时为0.04KPA,当时总控人员立即通知现场人员到现场检查充气阀是否开得过大,现场是否有误喷砂情况,没有发现异常,认为是仪表只是有问题,通知仪表人员查看了冷箱压力变送器。冷箱基础温度未发生任何变化。

2:00现场操作人员发现冷箱北侧约20米高度污氮管道连接处有珠光砂喷出。立即通知化验室人员对冷箱下部外冒气体用测氧仪监测,东侧、南侧不报警,西侧报警,手动分析结果冷箱西侧氧含量36﹪,冷箱南侧31﹪检查过程中2:30听见钢板破裂的声音,返回检查发现在冷箱南侧约18米高度,距离上塔安全阀40cm距离处出现裂缝,并有液体流出。空分立即停止冷箱进气,上下塔排液,打开一个冷箱珠光砂卸料口和中部珠光砂口以及顶部的排气口,冷箱上下部压力回复正常数值。从先现象判断冷箱漏液,无法直接判断原因,必须扒砂处理。

二、事故原因

根据化验室分析结果,冷箱西氧含量为36﹪、冷箱南氧含量为31﹪,从而判断漏液不是液氧,成份与液空含量近似,可能是液空管道泄漏。

管道支撑不合适,原来检查冷箱内管道时,此管道的支撑抱箍断,厂

24 家施工人员对管道支撑进行处理后,原来的废旧支撑应该去掉,但是没有去除,管道和旧支撑磨损造成管道漏液。漏液之后,由于富氧液空在冷箱内部气化,造成冷箱的密封气压力高,高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冷箱无法承受住压力高,造成冷箱破裂。

三、处理措施及建议

1、扒砂后去掉废旧支撑,更换此段管道。对冷箱破裂处进行焊接。

2、冷箱内每次扒砂都应该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是否合适,管道是否变形,焊缝是否开焊,并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

3、如果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总控人员应该注意冷箱的密封气压力是不是有较大的变化,如果有变化看情况处理。

综述安全提示

根据对上述事故案例的整理和全面分析,特提出如下安全提示,希望具体工作中能给予帮助和指导,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不到之处敬请提出,此提示仅供参考:

1、在确定氧气管道施工单位时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有氧气管道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

2、氧气管道在安装之前应按GB 16912—1997 《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严格的酸洗、脱脂处理。酸洗、脱脂后管道用不含油的干燥空气或氮气吹净。使用的各种阀门在安装前必须进行解体脱脂处理。

3、氧气管道安装施工后较长时间未投运时应充干燥氮气进行保护,以防潮湿空气进入,使管内有锈渣、水渍。

4、氧气管道施工完毕后应进行严格的吹扫、 试压及气密性试验。吹扫应不留死角,吹扫气体应选用干燥无油空气或氮气,且流速不小于20m

25 /s,严禁采用氧气吹扫。阀门不应参与吹扫,阀门应在拆除后单独处理,管道应用短管连接进行吹扫。管内不得存在氧化铁皮、焊渣及阀门加工的残渣等杂质。

5、管托、管座设计要合理,氧气生产、输送管道应按照《国务院特种设备监察条例》进行安全性能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6、氧气管路焊接时应采用氩弧焊打底,并按《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199

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2011》的有关规定上升一级处理。

7、在选用膨胀节作管道伸缩补偿时,管道走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减少管道运行过程中的径向振动或位移的措施,避免膨胀节产生径向振动而损坏。

8、氧气管线压力调节阀要选用流通面积足够大,避免流速增大,超过该阀所能承受的流速,使阀芯引起燃烧。

9、在恒压调节阀前应设计相应的过滤器,防止铁锈 、杂物卡住调节阀。阀门后均应连接一段其长度不短于5 倍管径、且不小于1.5m的铜基合金或不锈钢管道,防止着火。

10、管道附件弯头、变径要符合规范要求。氧气管道应尽量少设弯头和分岔,工作压力大于 0.1MPa的氧气管道弯头、变径应采用冲压成型法兰制作 。分岔头的气流方向应与主管气流方向成45°~60°角。

11、法兰密封圈宜采用紫铜或聚四氟乙烯材料的O型密封圈。 氧气管道应设有良好的消除静电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法兰间电阻应小于0.1Ω。

12、标准状况下空气及氧气的密度分别为1.295g/L、1.429g/L。由

26 于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氧气管线发生泄漏后,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现场,并通知下风向人员,停止相关动火作业,控制室人员立即停止富氧焚烧操作,条件允许情况下,应立即切断供氧阀门。

13、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输送氧气管道以及附属设施的检查,避免氧气泄漏遇到油脂发生着火。

14、现场确认漏点时,必须佩戴氧气检测仪和全身防护进行操作,待监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漏点处理,切记施工操作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

15、对于管线、设备以及附属设施要按期进行检测、及时检修,确保安全。对设计不合理处,及时进行科学的技术改造。

16、必须在富氧条件下作业,作业人员则不得进行电焊、气焊、气割等明火作业。不得使用发生火花的非防爆工具(普通钢制扳手、锤子等),以防因工具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案例三

2003年7月17日0:30,某制氧厂因管网压 力高,调度指令停两台1500m3/h氧压机。 0:40操作工发现 “一万”制氧机恒压装 置压力偏高,管网压力上涨较快,此时管 网压力为2.4MPa,申请停5000m3

27 /h 氧压 机。0:56正当操作工准备停5000m3/h氧 压机时,听见一声巨响,随后只见1500m3 /h氧压机房后天空一片火红,并持续了几 秒钟。

事后发现,一条新增的连接新建16000m3/ h制氧机与老空分系统的膨胀节被炸裂,被 炸裂的膨胀节后面的20多米的氧气管道被 烧黑并部分烧熔,同时周围的树及草被烧 燃。操作人员赶紧关闭相应的阀门,组织 扑火,才未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事故原因 ①管内存在氧化铁皮、焊渣及阀门加工的 残渣等杂质; ②管内有锈渣、水渍; ③管道附件弯头、变径不符合规范要求; ④管托、管座设计不合理,使膨胀节产生 径向 振动而损坏; ⑤施工单位无施工资质。

防范措施 1 氧气管道安装方面 (1)在确定氧气管道施工单位时应选择具有相 应资质 和有氧气管道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 (2)氧气管道在安装之前应按GB 16912—1997 《氧气 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严格的酸洗、 脱脂处理 。酸洗、脱脂后管道用不含油的干燥空气 或氮气吹净。 (3)氧气管道安装施工后较长时间未投运时应 充干燥 氮气进行保护,以防潮湿空气进入,使管道 生锈。 (4)氧气管道施工完毕后应进行严密的吹扫、 试压及 气密性试验。吹扫应不留死角,吹扫气体应 选用干燥无 油空气或氮气,且流速不小于20m/s。 严禁采用氧气吹 扫。 (5)氧气管路焊接时应采用氩弧焊打底,并按 GBJ 2

35、GBJ 236标准的有关规定上升一级处理。

2 氧气管道设计方面 (1)在选用膨胀节作管道伸缩补偿时,管道走 向设计 时应充分考虑减少管道运行过程中的径向振 动或位移的 措施.

28 (2)在恒压调节阀前应设计相应的过滤器,防 止铁锈 、杂物卡住调节阀。阀门后均应连接一段其 长度不短于5 倍管径、且不小于1.5m的铜基合金或不锈钢管道,防止着 火。 (3)氧气管道应尽量少设弯头和分岔,工作压力大于 0.1MPa的氧气管道弯头、变径应采用冲压 成型法兰制作 。分岔头的气流方向应与主管气流方 向成45°~60°角。 (4)法兰密封圈宜采用紫铜或聚四氟乙烯材料的O型密 封圈。 氧气管道应设有良好的消除静电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 10Ω,法兰间电阻应小于0.1Ω。

29

第9篇: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公司管理文件

文件编号: 第1版 签发:

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压力管道的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压力管道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和《安全生产法》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1.2本办法适用于南京宝钢住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范围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处置。

1.3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的压力管道发生的火灾、泄露、爆炸等安全事故时所进行的应急救援行动.

2工作原则

应急救援工作应按照“先控制,后救灾,救人重于救灾”;“先重点,后一般”;“下级服从上级”;“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团队协作”精神,遵循下列工作原则:

2.1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行动; 2.2 职责明确,力量集中,措施得力; 2.3 干群结合,快速有效;

共6页 第1页 2.4 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 3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和分工 3.1指挥机构

3.1.1本单位所成立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方奇飞、王晓多、郭幸、张红星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 3.1.2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方奇飞任总指挥,王晓多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3.2职责

3.2.1指挥领导小组:

① 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

② 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③ 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2.2指挥部:

① 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接触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② 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③ 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发出救援请求;

④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3.2.3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共6页 第2页 4应急响应

4.1事故发生后,现场目击人员要立即报告,并说明现场情况.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任何基层(班、段)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不得延误.(如发生火灾,立即拨打火警 119,如有人员伤亡,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 120,)

4.2事故发生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或车间),要求查明发生事故的部位(或装置)和原因,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4.3总指挥或其他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急救.若发生火灾时,应立即调集人员灭火,并在火灾现场判断火灾大小,决定是否通知单位专人向消防大队报警.

4.4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4.5本单位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指挥部必须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教社会力量救助.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指挥部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项.

5应急措施 5.1爆炸事故

5.1.1爆炸发生时,负责人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必需及时切断电源和管理阀门;所有人员应听从负责人的安排,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参见逃生图),快速到达设在至上风处安全

共6页 第3页 区.

5.1.2事故现场应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合理通风,加速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质的扩散.

5.2泄漏事故

5.2.1管道发生泄漏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使用消防沙等器材将泄漏物堵住或围住,及时控制泄漏,并防止其四处流淌.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应严禁火种,以降低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在现场严禁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工具;事故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或围观.

5.2.2事故现场应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合理通风. 6急救措施

6.1爆炸伤的急救措施

6.1.1立即组织幸存者自救互救,并向120、

110、119报警台呼救.爆炸事故要求刑事侦察.医疗急救、消防等部门的协同救援.在这些人员到来之前保护现场,维持秩序,初步急救.

6.1.2检查伤员受伤情况,先救命、后治伤.

6.1.3迅速设法清楚伤员气管内的尘土、沙石,防止发生窒息.神志不清者头侧卧,使之呼吸道通畅.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已发生心脏和肺的损伤时,慎重应用心脏按压技术.

6.1.4就地取材,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员注意保持脊柱损伤病人的水平位置,以防止移位而发生截瘫.

共6页 第4页 6.2烧伤、烫伤急救措施

6.2.1立即冷却烧(烫)伤的部位,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0~30分钟或冷水浸泡直到无痛的感觉为止.

冷却后再剪开或脱去衣裤. 不要给口渴伤员喝白开水.

6.2.2发生窒息可用粗针头从病人环甲膜处刺入气管内,以维持呼吸. 妥善保护创面,不可挑破伤处的水泡.不可在伤处乱涂药水或药膏等. 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6.2.3搬运时,病人应取仰卧位,动作应轻柔,行进要干稳,并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对途中发声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就地抢救.

7现场恢复

在抢险过程中使用的灭火设施,应及时恢复原始状态,用空的灭火器及时更换.若发生火灾,损坏的设备及时更换,破坏的设备、严格按照废弃物管理制度执行.及时清理、使现场恢复原样.

8应急演习

8.1演习时间:每年5月份进行.

8.2演习方式:桌面演习或现场模拟演习.

8.2.1“桌面演习”:以会议方式在室内进行,有部门领导、安全主管、环保主管.由安全主管对演习情景、预案进行口头演习,口头演习结束后,由参加人员讨论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8.2.2“现场模拟演习”:针对管道着火,岗位人员如何报警、人员急救、紧急处理及现场恢复.

共6页 第5页 8.3演习方案编制:每次演习要编制演习方案,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预定演习过程、预期目的等.

8.4演习参加人员:演习人员、观摩人员和评价人员.

8.5演习评审:演习结束后,对演习组织情况和预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制订纠正措施予以完善.

9有关规定和要求.

9.1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

9.2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洗消、消防、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9.3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各队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两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

9.4对全体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教育.

制定: 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 日期: 年 月 日

2011 年 月 日发布

2011 年 月 日实施

共6页 第6页

上一篇:设计数字滤波器下一篇:肠道门诊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