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掌握地理环境对外贸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从贸易进口角度分析, 有利于了解世界商品分布, 从而合理有效配置世界资源, 降低进口成本;从贸易出口角度分析, 有利于有效开拓海外市场, 减少由于风俗习惯等不同而导致的贸易受阻现象;从贸易运输角度分析, 有利于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 降低交易成本[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革考核制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显得非常重要。

1 精心编写教材, 科学编制大纲

教材是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 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参考了已有的国际贸易地理教材, 结合所要培养学生的特点, 我们编写了《实用国际贸易地理》教材, 教材具有实用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教材在各章节中插入了学习目标、关键概念、大量专栏、习题, 同时教材中涉及的大量数据、图表, 来自商务部等官方网站或海关最新统计资料, 以最新的数据展示了国际贸易地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大纲关系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 明确了教学对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考察了教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把握, 大纲编制的科学化直接关系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真正做到教学有纲可循。

2 优化教学过程, 活跃课堂气氛

2.1 最新资料收集法

教学内容要紧扣教材和大纲, 同时要结合学术前沿和当前的社会经济热点、不断补充完善。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最新资料收集对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性, 世界贸易格局在不断演变, 一国的进出口规模、商品结构、地理方向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自然资源禀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必须重视对最新地理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并善于应用它去考察和解决问题。通过地理环境的细微变化, 预测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

2.2 改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国际贸易地理的教学要克服许多课程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的安排要遵循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 课前先启发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为什么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然后再回答: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是一国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离开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国际贸易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自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进行的重要基础。但自然地理环境对经贸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因素不是决定性的, 一国自然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着经济贸易必然发达, 有学者称之为“资源的诅咒”;相反, 像日本、新加坡等自然资源很匮乏, 但经济贸易很发达, 说明科学技术、制度环境对一国经济贸易发展影响很大。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思考在前, 教师讲授在后, 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使上课内容通俗易懂, 生动活泼。通过大量案例展示各国地理环境, 例如讲述风俗习惯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时, 可以举例子:巴西人认为紫色是不吉利的颜色, 某国钟表公司向巴西出口钟表, 在钟表盒上配有紫色装饰带, 结果在市场上遭到冷遇。

(3)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有利于教学相长。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 或者是学生询问, 老师回答, 这是互动的一种形式。另外一种是角色的互动, 让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6~7人, 选择一个国家 (地区) , 围绕着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城市港口、对外经贸等方面, 收集资料, 制作PPT, 上台演讲, 而教师充当学生, 在台下聆听学生们的分组汇报, 可以提问, 可以点评。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他们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多媒体制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 活跃课堂气氛。

2.3 创新教学手段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辅助设施、辅助资料, 创新教学手段。

(1) 利用地图册和地球仪。世界地理图册和地球仪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和地球仪的最大优势是它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各个国家所在区域, 可以清楚地展现各国所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周边国家 (地区) , 在地球仪上可以迅速寻找到亚洲的主要国家、欧洲的主要国家、大洋洲的主要国家;寻找到一个国家的主要城市及港口;寻找到主要运输海峡和运输航线。通过创设情景, 假想交易双方, 让学生选择交通最便捷运费最低的运输路线[2]。

(2) 多媒体教学。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比其它课程更需要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楚亚洲、欧洲、大洋洲等地图, 看到一个国家周边的国家有哪些, 看到一个国家的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通过大量的图片, 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宗教、风俗习惯、政治军事、主要城市港口、名胜古迹等等, 通过图表和数据, 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对外经贸情况。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背景音乐, 大量图片, 栩栩如生地展示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

3 促进自主学习, 改革考核方法

(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促进自主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内容非常丰富, 要了解各个国家 (地区) 的地理环境, 靠有限的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积极申报和准备国际贸易地理标准课程、精品课程, 将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和补充阅读、习题集、试题库等材料上传到网上, 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向学生介绍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有关联的网站, 例如世界地理频道、商务部网站等等, 促进自主学习。

(2)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促进考核科学化。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目前的考核与一般课程一样, 平时成绩占30%, 主要考核出勤率和作业情况,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一般采用闭卷考试, 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死板, 仍然偏重于教师考前辅导钩重点, 学生考前突击背要点, 效果并不理想。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考核要多角度, 出勤率考核占20%、作业认真程度的考核占10%, 小组分工合作汇报的考核占40%, 期末考试占30%, 这种考核标准更加偏重于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参与度、交流度、和谐度的考核[3], 而不是单一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式的考核, 这种考核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摘要: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学习对外贸人员非常重要,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从精心编写教材, 科学编制大纲、优化教学过程, 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自主学习, 改革考核方法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顾晓燕, 陶应虎.实用国际贸易地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1) :Ⅲ.

[2] 于洪丽.如何上好国际贸易地理课[J].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6) :41.

[3] 李勇.学教结合重在评学[J].科技信息, 2001 (21) :347.

上一篇:基于绿色施工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分析下一篇: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