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面批面改

2022-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英语作文面批面改

英语作文指导中的面批

和平中心学校

英语

王小琼

2013-9-17

英语作文指导中的面批

和平中心学校 英语 王小琼

为什么许多同学谈起作文就谈虎色变,望而生畏,写不出一篇好的文章呢?我从事英语教学已十年有余,慢慢摸索了一些作文指导的方法,其中最好的一点就是面批。

面批就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合作互动研讨,找出作文中的一些需要改正的地方,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一种批改方式。初中英语作文由于相对来讲更多的是完整的表达一件事情或一种观点,语言连贯,通顺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求要相对较低,因此这种矫正更多的也是在语言通顺和连贯上。高效评改是英语作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单向的精批细改,在现实中换来的往往是:第一种极少数学生认真看批语,并且理解批语的含义,也懂得去思索并改正;第二种一部分学生看完批语万事大吉,或懂或不懂;第三种看了根本不懂,也谈不上思考或改正。仅靠集体讲评,那也只能使极少数学生获益,很难有整体推进。而面批作文却有众多好处。

可能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面批一定是一对一的对面谈话,我认为只要是当面批改,不一定得一对一。所以我平时使用的面批有两种,一种是一对一的单个面批,一种是集体面批。

单个面批

一、单个面批的频率和时间。

一个学期我对学生一对一单个面批少则三四次,多则七八次。这一般是利用课余时间。农村孩子读初中后都是在校住宿,所以我一般选择晚上来辅导。这个时间较为充裕,另外请学生来办公室或我自己去教室,学生都很乐意,乡村的晚上比较安静,也有利于辅导。

二、单个面批的好处。

(一)有利于师生感情沟通。 面对面平等对话,批的是作文,交流的是情感,特别是平时作文水平差的同学,教师对其个性中的闪光之处,满腔热情地鼓励,同时恰如其分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使学生既感到是朋友的交谈,又感到是行家的教诲。这样一次心贴心的面批,学生收获的可能就是终生的感激。那么他们就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步自然就会接踵而来。

(二) 有利于评改效益最大化。面批时,教师就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现场点评,一次一个或几个重点,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挖深说透,能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得失,也有利于其自改。面批时,教师多评少改,多建议少限制,就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个人思维空间。同时,教师要抓要点记录下每个学生的问题,以便学生自改后再次点评。这样一来,学生们既有了自改的方向,又有了自改的动力。只有增强学生的自改意识,使学生养成自改习惯,作文才可能有质的飞跃。

(三)可使学生及时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需注意哪些问题,该如何改进等。笔批作文尽管有细致的眉批,详尽的总评语等,但对于学生来说,好比雾里看花,或者说只知其然,而不一定知其所以然。面批时,我一面拿着笔,一面指着学生的文句读下去,我字斟句酌,学生边听边思考,注意力肯定很集中,对老师指出的问题就会铭记于心,自然利于作文的改进。

三、单个面批中也需要有分层次指导。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一般是我先通读一遍他的作文,感受一下文章的连贯性和通顺性,甚至思想性。然后让他自己评价,并发现一些问题,探讨并找出解决的办法。若有未发现的,再指出并作讨论。另外,字词短语方面的错误,则读第二遍,字斟句酌,有错的地方,我会停下手中的笔,提示,让他自己修改,有时,修改的方法并不止一种,只要改得正确,及时鼓励。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我以鼓励为主。一般我只提出两点或三点错误,并说明原因,有时这些同学的作文,包括字词短语在内的,句子结构,时态等的错误可能较多,要是一一改正,学生的印象肯定不深,改得整篇都是红批语或说得太多,结果没有一点能吃透,接受不了,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只点出两三点,又是坐在老师身边,提醒下次注意,往往使其印象深刻。

这一学期八年级作文,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由于是第一篇作文,我每位学生都是一对一面批的。英语学习委员的作文,写得较好。我首先给予了肯定,然后问她是否有改进的地方。例如, 内容可以更充实等。另一位英语偏科学生,尽管写得错误较多,我只提出两点:一是由于是表示过去的事情,应使用过去时;二是课本中多次出现的句子I bought something special for my mother.中something 的用法。让他修改。

四、反馈结果。

面批之后,对于写的不太好的学生,我通常让他就坐在我身边,就原来的作文进行修改,并整理好,其实也是要求再写一遍。写好后,肯定他们的进步。

当然这样的批改指导比较花时间,但是学生能懂,能进步,就很好了。另外一种就是集体面批,相对来讲,时间就比较集中,效率高,效果也明显。

集体面批

集体面批也可以说是笔批、学生自批和集体点评的结合。分为三部分:

(一)是上课之前我来完成的,我有针对性的找到这次作文中全班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或需要点评的地方,纪录下来,包括典型错误、如何修改,以及作文中有典型错误的学生的名字,一同输入电脑,等上课时呈现在班班通的屏幕上。

(二)上课时,将学生四人分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交换作文,互相批改,讨论并修改。还要找出四人作文中的典型问题,记录下来。

(三)小组代表向全班陈述典型问题,老师则结合自己的记录对这些问题作讨论,评讲。评讲时,就这些同学的名字,提醒注意。

一、集体面批的频率和时间

一学期我对学生集体面批的次数是两到三次。一般是安排在课堂上,一般一次作文使用一节课的时间。

二、集体面批的好处

有利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批改中,他们做找到典型性的问题所在,以及讨论解决方案。这种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评析,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参与。而且,批阅中,他们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也利于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还有助于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总之,会修改别人的作文,自然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有利于帮助掌握重点难点,及时修改。我上课之前对典型错误的罗列,课堂上分小组讨论的纪录,都是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讨论如何修改之后再集中讲评,强化了重点,又解决了难点,肯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集中面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实际上,课前我已经将所有的作文看过一遍,只不过评语不是写在作业本上,而是自己的笔记中,学生作文的优劣尽在自己心中,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上课才能评得恰如其分。

(二)分组要搭配好。每个学生基础不一,但各个小组平均水平要差不多,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增加学生信心。

(三)尽量让学生先自己讨论修改方案,然后陈述,教师的点评放在最后,并且要精而准。也就是说这种批改要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我更多的是引导和最后的总结。

在教育学中,有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单个面批正是如此;又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观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集体面批正体现了这个原则。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的语言、态度显示对学生的爱、耐心与激情,这能消除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恐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英语写作的信心。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独改,不如与学生共改,为效更大。”在面批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他们写作的心理历程会被一路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合理化建议会被他们欣然接受,合理的观点会被赞扬,有异议的想法也会得到尊重。最后在共同的努力中得到提高。

第2篇:面批作文,好处多多

熨斗中学李德军

对于作文,教师单向的精批细改,在现实中换来的往往是学生看完批语万事大吉的尴尬,仅靠集体讲评,那也只能使极少数学生获益,很难有整体推进。面批作文却有众多好处。

一、有利于师生感情沟通

面对面平等对话,批的是作文,交流的是情感,特别是平时作文水平差的同学,教师要对其个性中的闪光之处,满腔热情地鼓励,同时恰如其分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使学生既感到是朋友的交谈,又感到是行家的教诲。这样一次心贴心的面批,学生收获的可能就是终生的感激。如果我们的学生心存感恩,那么他们就会把心窗打开,教育就会有无数个契机。

二、有利于评改效益最大化

1.面批时,教师可就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现场点评,一次一个或几个重点,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挖深说透,能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得失,也有利于其自改。

2.面批时,教师多评少改,多建议少限制,就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个人思维空间。同时,教师要抓要点记录下每个学生的问题,以便学生自改后再次点评。这样一来,学生们既有了自改的方向,又有了自改的动力。只有增强学生的自改意识,使学生养成自改习惯,作文才可能有质的飞跃。

3.面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不会审题的,教给基本的审题规律;不知如何积累素材的,指导并督促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等;不懂行文结构的,教给起承转合的基本方法等。只有因材施教,学生写作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只有这样,评改才具有实际意义。

当然,具体操作中,不是每次作文都人人面批,因为这会占用许多时间,学生和老师都没有这么多的精力,但至少对每学期的第一次作文和最后一次作文应做到全部面批。这样,教师对每个学生一学期的作文水平提高会有一个更完整的评估,这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写作现状,使今后的写作训练更加有的放矢。

第3篇:忧与爱面批作文1

忧与爱

1已是上海的深冬,砭人肌骨的寒冷。上海眼科医院外的灰色地面,枯叶软塌塌地浸在积水中,想必淅沥的冬雨定是下了一夜。(此可谓“空镜头”,亦曰“景物镜头”切入,故事环境有了着落。)

2拽了父亲的手怏怏地走,父亲忧愁的目光像这锁了寒雾的深冬,迷蒙而凄恻。(此可谓“跟镜头”,人物出场。)

3来上海检查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在我看来,一次检查眼压高是算不得什么的。而,父亲的眉头自那时起就没有真正地舒展过。是谁强颜欢笑将那忧愁深掩?是谁一声声太息彻夜难眠?又是谁一次次欲言又止独品忧愁?(此可谓画外音,人物内心有了质感。)

4“孩子,听话,去检查吧,要是真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早治疗,爸这心忧得慌呐!”(此为“回放”或“倒带”,故事前因后果因此而呈现。)

5于是,此刻,我站在这里。(此为“切换”,让叙事从回忆回归眼前现实。)

6彤云密布,天空又“啪嗒啪嗒”落起雨来。灰湿的地面,冰冷的台阶,望着看不到头的队伍,我终于知道为何父亲要站立一夜排队挂号,只为了挂到靠前的号码让自己的女儿早些检查,早点回家。(此为“合成”,画面一实一虚,由实而虚。)

7我不知道父亲是以怎样的姿势站立,或许就像个叫花子似的蹲着,熬过这个落着雨的冬夜;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哈着手跺着脚来驱赶冬日的酷寒;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与排队的“黄牛”周旋;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就像一匹老狼奔波在上海纵横的地铁和小路之间……(此为典型的“蒙太奇”手法,将一个个镜头剪接合成。)

8我觉得以前的执拗近乎可笑,那些因为检查而落下的高三功课没有资格称作牺牲。现在的我只想守着那份厚重于天地的父爱,尽快检查,将父亲的担忧溶解在这个冬日的清晨。(此为“闪回”,即插入人物心理。)

9经过各种繁复的手续,漫长的等待,我紧紧攥住父亲,

就好像离家的小船找到了停靠的码头,我们终于来到了测眼压室前。(再次“切换”。)

10父亲那交糅融合着忧与爱的目光凝视着我,将我的泪一次次逼出,父亲那一夜未睡的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与慈爱:“孩子,好好检查!”(此为特写。)

11……(此为“留白”,无声胜有声,无画胜有画。) 12医院外的雨仍下个不停,父亲就这样站在雨中,站在那些软塌塌的枯叶上放声大哭。(此为感天动地大特写。)

13我终于知道这是怎样的忧愁,怎样的父爱,才能让一个男人不顾众人眼光,在得知女儿平安后放声大哭,让郁结在心中的不安与忧虑如一泻千里的江水般排遣……(此亦为“画外音”。)

14“爸,爸……”(此为语言特写,言至简,情至深。) 15永远记得那个落着雨的冬天,父亲用他的“忧与爱”织成了布,做成了伞,挡住了一切风雨,只为了他的女儿。(甚似于片尾“字幕”。)

[荐评]

电影语言与叙说艺术

把此文推荐给《南京晨报》时,我写了这段话:“对于一个会写作,特别是会说故事的考生来说,再简单的生活事件也会演绎出精彩的文章。父亲陪女儿在雨中排队检查眼压的寻常事在小作者笔下渲染成一曲‘忧与爱’的动人篇章,就是最好的明证。”细细思量来,此文不就是一部微型的文艺片么,或曰一部“微电影”的绝佳剧本?本文的表现手法与电影的语言使用如出一辙。电影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蒙太奇”,及音、画的剪辑与组合。本文与电影语言的异曲同工之妙分析如下:

1.“空镜头”与故事切入及环境铺设。“空镜头”又称为“景物镜头”,在电影剧情的展开前起着故事切入环境铺设的作用。表现为第1段,寥寥数笔,勾勒萧瑟的冬景,交代医院这个特定环境,“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故事的悲情色调一下子铺展开来。

2.“跟镜头”与人物出场。“跟镜头”就是“跟拍”。文

章第2节,这是怎样的“走”啊——动感极强,镜头跟着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走”,而读者的眼球又跟着人物“走”。又是寥寥数笔,而意蕴无穷。“拽”“怏怏的走”“忧愁”,一对身陷忧愁又紧紧依赖的父子情态毕现。再以境喻人,妙不可言。

3. 画外音与心理剖析。如第3节,三个问句,直逼人物内心深处,压缩了叙说的篇幅,与父亲忧心忡忡的画面相得益彰,又展现了画面所不能呈现的景致。再如第13节,为父亲的“哭”添上注释,并起串联情节的作用。

4.回放与情节的顺序处理。回放,即如电影中的回忆镜头,本文第4节,即如此。不仅是完整了情节,更让情节富有变化与冲突的美感。

5.合成与叙事全景。如第6节,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把眼前实景与未亲眼所见的虚景融为一体,情节进一步丰满,情感进一步升华。

6.切换与文章转承。如第7节,在交代完故事来龙去脉之后,轻轻地将视角拉回现实。在如第9节,再次切换到现实,且经前面的铺垫,剧情渐入佳境,渐到高潮。剧情在回忆与现实中交织进行,渐趋完整。

7.闪回与心理描写。“闪回”即插入人物突然出现的心理活动。如第8节,“我”突然认识到以前的固执,也起着完整剧情、推动剧情的作用。

8.留白与情节详略处理及其他。如第11节,“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接受检查的啊,自然要叙说,又自不必叙说。留给观众呗,留给读者呗,表现反而更有张力。

9.片尾“字幕”与文章结尾、主题及其他。文章的结尾,点题也好,深化主题也罢,总而言之,是文章的浓缩,是文章的灵魂。这个“字幕”不要也罢,要有必须如此动人。

此外,当然少不了特写,自不必说。

青年作家韩松落(著有畅销书《为了报仇看电影》)说,电影是压缩了时间。——作文何尝不是压缩了时间?结论是,艺术都是相通的,作文,不妨从电影里找灵感。

上一篇: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下一篇:社工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