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义务植树工作总结

2022-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义务植树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乡镇义务植树工作总结

优化乡镇教育资源配置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大规模乡镇区域的调整,“满天星”式的学校布局,已呈现出诸多弊端。近年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联校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优势互补和合作竞争,把资源重组、重新配置作为实施优质教育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强化组织领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

1.加强宣传,统一认识。运用会议、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启动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乡镇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作领导组,由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具体抓,并将项目任务分解到部门与个人,从组织上保证启动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

3.科学制订规划。由于行政区域调整,原有的实施方案已不相适应。我们在教育局的支持帮助下,对教育现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对照省有关标准,结合实际制订了《汇龙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二、合理调整布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以提高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为目标,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稳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做大做强名校,努力改善教育环境,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1.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完成。学校布局调整是乡镇教育资源重组和重新配置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减少投入、增加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乡镇合并之初,我镇规模学校、袖珍学校并存,共30多所。农村和城郊学校普遍存在规模不足、布局不合理情况,局面比较尴尬,一方面教育投资不足,另一方面又因教育规模、布局不合理而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为此,联校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每所学校服务1万人口的原则,按照“整体构思,分步实施,重点武装,形成规模”的调整思路,撤并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的学校。5年来,通过港商捐款、政府投资、自筹经费等途径,共投资1565万元进行了村小撤并、危房改造、中心校规模扩大、部分农村学校改、扩建。

2.坚持政府拨款主渠道,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设施现代化。在“一保吃饭,二要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切实改善育人环境,确保教育机制的正常运行。近三年全镇现代化技术装备投入近300万元。目前,“四中心”均按标准配齐各专用教室,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并逐步向村小延伸。乡镇撤并以来,镇财政从未拖欠过教师工资,教师的医药费也能如期按规定报支。

三、创新学校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乡镇学校布局结构重新调整以后,我镇各校教育规模适度,布局合理。但由于行政区域划分的特殊性,汇龙镇依然存在市区学校、乡镇中心校、村小三种不同层面的学校,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

1.学校之间均衡发展——加大城乡挂钩力度。实施市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联合挂钩制度,充分发挥市区学校及中心小学在学校管理及课程改革中的辐射、管理和指导作用,加强校际之间横向联动活动,即联合研究课题、联合开发校本课程、联合组织专题教研活动、联合组织校本培训等,帮助村小寻找课改的支撑平台和发展抓手。2所学校升格为江苏省实验小学,1所学校升格为江苏省示范初中,4所学校获市以上模范学校称号。

2.领导之间均衡发展——校级领导挂职锻炼。好学校必须有好校长,学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发展。为尽快提高村小的管理水平与领导能力。每学年,片上结对学校(市区学校与村小)都会互派一名校级领导到对方学校挂职锻炼,列席各种会议,承担一定课务,履行校级领导的工作职责,全面参与学校的领导决策工作,全方位地感受对方领导班子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以及工作作风。取长补短,从理念上、方法上获得管理精髓。

3.学科之间均衡发展——薄弱学科优秀教师“巡回走教”。为有效解决校际之间学科教学的不平衡性,我们一方面继续保持联校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良性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尝试薄弱学科优秀教师巡回走教,从切实的教学实践中找准教学中的症结所在,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弥补教学漏洞。近年来,联校共派出16位老师到村小巡回走教,涉及英语、科学、综合实践、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

4.教师群体之间均衡发展——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市、镇级以上骨干教师落实支教学校,或直接进校挂职上课,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参与定点学校的主要教研活动,与挂钩学校教师青蓝结对,指导结对教师的备课、上课、科研等,自己也要上一节示范课,作一次专题讲座,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指导一次中心活动,从而展示自己的成功经验,凸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特色,带动挂钩学校骨干苗子共同发展。

5.不同区域学生之间均衡发展——城乡学生手拉手。单纯的学科教育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重任,难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从现状看,城区学校与两中心学校平时比较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才能,而村小由于物力和人力的限制及部分教师、家长思想观念的原因,学生活动的形式相对单调一些。联校主要以各片为单位组织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系列活动,尽量缩小城乡差异,让农村学生的潜能也以焕发、个性得以彰显、主体性得以张扬,促进城乡学生共同发展。

作者:秦建新

第2篇:由旁观者到责任者:乡镇政府义务教育履责活力亟待激发

摘要伴随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乡镇政府义务教育职能分解、履责弱化,突出表现为消极性履责、形式性履责和选择性履责。通过对相关法律政策和农村教育发展现实的分析考察,提出当下乡镇政府落实义务教育发展责任是“必为”也是“需为”。为此,应当坚持“责任政府”理念、明晰乡镇政府落实义务教育权责,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强化履责统筹与分工合作,纳入政府督导考核评估范畴、明晰履责收益与失责后果,最终促成乡镇政府由旁观者到责任者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 办学活力;农村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责任政府;隐性辍学

文献标识码B

注释:①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基本类型与模型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JJD880001)的研究成果。

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农村学校的活力释放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和保障。尤其是乡镇政府,作为农村教育的天然依靠,他们曾经在我国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体制下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集和“两基”目标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自21世纪初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为“以县为主”后,乡镇政府在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主动作为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乡镇政府在推进落实义务教育过程中究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未来怎样才能促使其更好履责?在农村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反思。
一、乡镇政府义务教育履责活力何以弱化?

2000年初,随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以下简称《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2002年,以下简称《通知》)发布,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发生重大转折,开始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又首次以法律形式对“以县为主”予以确认。“以县为主”改革确实减轻了乡镇政府的教育发展责任压力,促进了教育管理合理化、资源配置科学化和教育发展均衡化。但伴随农村义务教育管理重心上移和人权、财权上收,乡镇政府教育职能被分解,乡镇教育办多被清理和撤销,乡镇中心校制度取而代之。在这样的制度情境下,多数乡镇政府遂将自己蜕变为“旁观者”,或减少关注、或消极应对,甚或撒手不管,[1]很多需要乡镇政府有所作为之处均被忽视,直接导致其对属地内学校的支持和保障不足,学校尤其是村小和教学点的办学活力受到极大摧折。其主要表现和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消极性履责:源于职责分配模糊下的教育履责内容不明

消极性履责,主要是指在“事权”纷繁复杂和现行法律政策关于义务教育职责分配模糊的情形下,乡镇政府不会主动“揽事儿”,履责被动。这迫使校长成为“活动家”,需要花费精力想尽办法拉近学校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才能获得支持。

例如:《义务教育法》明确赋予乡镇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职责仅仅集中在控辍保学,而表彰奖励、经费保障、安全维护等职责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尽管理论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包括乡镇政府,但实践中这种模糊笼统的表达经常被作为一种非刚性要求处理,被视为“可为可不为”,导致部分职责被排除于乡镇政府的实际履责范围。此外,虽然各地出台了关于义务教育的地方性法规,但在各级政府职责内容上大多没有超越《义务教育法》的表述。

又如:从政策规定来看,近年来相关政策明确赋予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只是集中在控辍保学和关爱留守儿童上,管理体制改革初期赋予的学校安全和秩序维护、学校建设土地划拨、教育经费筹措等职责已被淡化。此外,在涉及多主體的义务教育职责中,主体责任划分不明,如就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而言,县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均有职责,但职责如何划分并没有相应依据。

2. 形式性履责:源于权责配置失衡下的教育履责能力缺失

形式性履责,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在履责权限与能力缺失的情形下,多采取会议、发文、报表等方式应付上级政府的督导考核,而无法采取实质性手段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乡镇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发展职责,本质上可分为实现属地内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在上学”和“上好学”。对于前者,《义务教育法》既规定了乡镇政府的组织督促义务,又授予了其批评教育等权力,因而权责相对匹配。而对于后者,虽然要求乡镇政府履行支持保障和监督职责,但却明显表现出权责不统一。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前提性权限缺乏,导致乡镇政府提供支持和保障能力不足。“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施后,乡镇政府先前享有的“人权”“财权”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权力几乎完全上移至县一级政府。尤其对于涉及财政投入的职责,贫困地区乡镇政府因财权被削弱几乎没有能力给予支持和保障,导致履责能力缺失。另一方面,源于乡镇政府对学校的相关监督权力缺失。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乡镇政府“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2]这一职责不仅涉及《义务教育法》规定的资源支持和保障义务,还应当包括对资源配置后的利用、对教育教学进行监督指导。但现实是,乡镇政府拥有的只是“付出权”,相关监督指导权没有被明确,而且乡镇政府与中心校的监督指导权如何划分也是未知。

3. 选择性履责:源于政府“自利偏好”下的教育履责动力匮乏

选择性履责,是指乡镇政府在职责多重但主体利益分化的背景下,会基于自利性选择履行符合自身利益的职责。这主要源于内外两方面因素。

首先,源于履责的内部动力匮乏。义务教育职责履行本质上属于纯粹的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于经济发展,产出具有滞后性,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需要乡镇财政、人力、资源等各类支出。相比经济发展职责,它对政府政绩与个人升迁的贡献度极低。以陕西H县对乡镇政府的绩效考评为例,考核指标总分值120分,“教育”仅是“社会发展”下的二级指标,分值仅有2分。因此,乡镇政府更愿意专注于通过招商引资等发展属地经济、实现财政创收,而对教育等公共服务职能很少给予关注。

其次,源于履责的外部压力缺失。虽然《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乡镇政府未履行控辍保学责任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但对于未履行其他职责的后果并没有明示。从教育督导来看,尽管《教育督导条例》(2012年)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督导,但实践中督导对象主要集中于学校和县级以上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层面,很少有针对乡镇政府教育履责情况的督导。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督政目标设置上也只是强调“督促省、市、县三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3]并无乡镇政府。
二、乡镇政府对于落实义务教育发展何以有责?

尽管当前乡镇政府在履行落实义务教育职责方面存在弱化现象,但通过对我国相关法律政策体系进行梳理发现,推动并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始终是乡镇政府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即使在“以县为主”改革如火如荼时期,这一职责也没有在法律和政策文本上被完全抹除。而且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实境遇来看,也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因此,落实义务教育发展既是乡镇政府的必为责任,也是需为责任。

1. 必为:法律明文和政策设计赋予的公共服务职责

首先,支持义务教育发展是法律明文赋予乡镇政府的职责,不履责即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作为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原则,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在财政预算中单列教育经费支出,监督管理学校教育经费,规划学校基本建设、安排学校建设用地和物资,对教育教学资料与设备等给予优先、优惠安排。在同一部法律中,同时使用“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也说明两个概念并不等同,前者并不排斥乡镇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当然包括乡镇一级政府。同时,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除赋予“各级人民政府”多重责任,如表彰奖励,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教师待遇、教育经费,维护学校秩序与安全等,还专门规定了“乡镇人民政府”的控辍保学职责。

其次,从国家政策设计角度看,“以县为主”改革无论是初期还是当下,均没有证据表明要将乡镇政府从义务教育发展责任主体中排除。2001年的《决定》和2002年的《通知》,将乡镇政府的义务教育职责明确为控辍保学、维护学校安全与教学秩序、划拨学校土地、筹措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教育附加费征收和教育集资(未进行税费改革地区乡镇),后者同时还规定乡镇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尽管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建立,不再征收教育附加费,但并不意味着乡镇政府其他职责的当然撤销。尤其自2016年前后,乡镇政府的职责再次得到重申。仅在2016年,国务院就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强调乡镇政府的控辍保学责任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责任;2017年的《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中也将“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改善乡村教学环境,保障校园和师生安全,做好控辍保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等”明确纳入乡镇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4]教育部等六部门最近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20年)中也强调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参与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来。

2. 需为:回应农村教育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有众多新情况、新问题发生,仅仅依靠县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无法有效破解,迫切需要乡镇政府发挥属地优势、积极作为。

首先,乡镇政府参与义务教育发展能够弥补现行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缺陷,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当前,在“以县为主”和“乡镇中心校”制度影响下,部分地区的村小和教学点并不由县直接负责,有地区甚至将其完全“甩手”給乡镇中心校,经费拨付等工作均需通过乡镇中心校完成,类似村小、教学点经费被截留等现象频发。村小、教学点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乡镇中心校的重视程度和其“自力更生”情况,因此迫切需要乡镇政府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当前多数农村学校封闭办学,与社区相互隔离,农村的优势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教育质量不高。而乡镇政府具有协调整合区域教育资源、统筹地区教育和文化共同发展的角色优势,完全可以在此过程中有所作为。

其次,乡镇政府控辍保学的历史任务并没有结束。虽然当前我国农村“因贫辍学”的情况基本得到抑制,但隐性辍学问题却不容小觑。在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两种农村学校形态生成,由此带来的学生上学安全问题、寄宿制管理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由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教学质量与发展能力普遍较弱,上学的高机会成本和低教育回报之间的落差使得“读书无用论”“读书无望论”在部分地区再次盛行,直接导致显性或隐性辍学。此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要改善这些状况,既需要乡镇政府加大入学组织和督促力量,也需要其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满足农村学生的教育期待,尤其需要发挥地缘优势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
三、乡镇政府履行落实义务教育职责何以可能?

总体而言,当前乡镇政府义务教育履责弱化,既受到政策法律规范因素的影响,也是政府责任履行机制束缚的结果。因此,为强化乡镇政府对属地学校的支持保障,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亟待优化当前的义务教育职责规范与履责机制。

1. 坚持“责任政府”理念,明晰乡镇政府落实义务教育权责

“责任政府”理念强调“责任是政府的基础,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权力仅仅是政府履行责任的工具和手段,政府责任先于政府权力”。[5]

首先,应以乡镇政府在义务教育服务与治理上的比较优势为基础,明确其“底线+弹性”教育职责。底线教育职责属于必须履行的基础性责任。“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县级政府承担了主要的管理职责,乡镇政府则需利用地缘和信息优势参与较为微观细致的工作,譬如控辍保学、学生上学及校园安全保障、用地供给、校产保护、困境儿童帮扶、学校教育教学协调监督、学校和社区互动协调、学校布局调整等方面。弹性教育职责属于鼓励性职责,与政府能力尤其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乡镇政府财政能力有很大关联,譬如教师待遇与办学条件改善、教育教学表彰奖励、优秀师资吸引等。财政自主性相对较强或财政能力相对较好的乡镇,履责的程度应当更深。

其次,应以“权责一致”为最基本原则,规避因“责大权小”造成的履责“有心无力”和因“责小权大”造成的权力滥用。要经过科学合理论证,适当下放或扩大乡镇政府教育服务管理权限,如乡镇政府对学校日常运行的监督权、履责必需的决策权和管理权、相关事务的参与权、向县级政府的相关建议权等,以打牢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根基与能力。

2.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县级政府统筹、细化职责分工

当某一义务教育发展具体事项同时涉及多层级政府、多职能部门、中心校等多主体职责范围,而又缺乏关于细化分工的相关规定时,就有必要建立沟通协调的履责机制,以敦促各主体各司其职。

首先,实行县级政府领导(如主管教育副县长)参与和统筹,化解履责“甩锅”难题。县级政府领导能以自身领导地位优势敦促乡镇政府积极参与履责,使沟通协调机制避免流于形式。其次,以统筹治理为导向,通过充分与实质性的沟通协调,结合乡镇政府權能配置实际情况等,统筹分配不同主体的具体职责事项,让其做“适合”的事,形成责任明确、任务清晰的目标体系,规避“只分不合”带来的职责重叠与职责空隙缺陷以及多主体博弈下的目标耗损。如关于乡村学校的新建,乡镇政府、国土部门、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等均负有相应职责,以沟通协调为基础,再考虑到乡镇政府具备的信息优势,新建学校的选址任务以及后续的施工监督等可由乡镇政府负责。

3. 纳入政府督导评估,明晰履责收益以及失责后果

要将乡镇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发展的贡献度纳入相关督导评估内容,为履责提供内部动力与外部助力,提升履责积极性和效果。

首先,以“责利对称”原则明确乡镇政府及执行人员履行义务教育职责可获得的利益。如将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标准并赋予适当分值,纳入个人荣誉表彰和职位晋升考量等,以缩小其与发展GDP可获得利益间的差距,尽量减少因“责利不对称”造成的“选择性履责”现象。针对多主体协同履责的情况,可通过成效与收益共享机制激发责任主体分工协同的意愿,通过成本共担降低履责负担。

其次,对履责不作为的责任后果予以明确,规避因履责内在动力不足形成的“懒政”行为。对于乡镇政府及其正职领导、分管教育的副职领导、相关责任人员,可根据实际失责情况大小酌情处罚,限期整改、限制其参与评优评先等,甚至给予降职或免职等行政处分。如湖北省武汉市2004年就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乡镇政府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对于评估达到市级优秀的,授予“市级教育先进乡镇”称号;对评估不合格的,重点督查、整改通报。[6]

参考文献:

[1] 丁步洲.乡镇政府在优先发展教育中的责任—基于苏北农村部分乡镇调查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20-23.

[2][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EB/OL].(2017-02-20)[2020-10-15].http://www.gov.cn/ zhengce/2017-02/20/content_5169482.htm.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20-02-19)[2020-10-15]. http://www. gov.cn/zhengce/2020-02/19/content_5480977.htm.

[5] 金久仁.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研究—基于罗尔斯正义理论视角[J].教育科学,2018(1):1-6.

[6] 武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寻求乡镇(街)履行教育职责的新突破[C]//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首届中国农村教育论坛论文集,2011:272-278.

作者:付昌奎

第3篇:乡镇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生态环保护责任,根据《X县x年春季植树造林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以山、田、塬、路、河、村等区域造林绿化工作为重点,统筹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

二、组织领导

成立x镇x年春季植树造林活动指挥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其他各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经办,办公室主任由副镇长兼任,负责x镇x年春季植树造林活动组织协调。

三、时间安排

春季植树造林从x月x日开始至x月x日,用两个月时间在全镇范围开展春季植树造林活动。

四、工作任务

x.结合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抓好各自辖区道路两侧林带的管护工作。林带树木定期进行圈红、刷白,及时清理林带杂草,杜绝火灾隐患。

x.各村在“x.x”植树节期间,应以村庄、道路、河流渠岸、荒山荒坡、单位庭院、企业园区等区域为重点,动员组织辖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力量,通过义务植树、捐资、认建认养、农民四旁植树等形式,积极开展植树活动。每村至少完成x个企业绿化、有x处义务植树活动现场,义务植树及四旁植树x株以上。

x.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各村对各自辖区内所涉及的X旬高速公路引线、国道、省道、县道至各村道路沿线,即沿线可视范围内,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乔灌花草搭配,自行选择生态效果好、美化质量高的苗木、花卉,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工作,每村至少高标准打造x条重点美化路段,重点打造x个美丽家园示范组和x处美化景观。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明奖惩

春季的造林工作,各村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建立严格的量化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奖优罚劣。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范围、多形式地宣传春季植树造林的优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群众尤其是林农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形成全民齐动手、全员搞绿化的浓厚氛围,打一场春季造林的漂亮仗。

(三)广筹资金,政策扶持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全面利用好农业开发、水利水保、世行贷款及林业等项目资金;二是鼓励和引导农民、社会资本大胆投入,坚持“谁投入,谁受益”,广筹资金搞绿化,投工投劳多栽树。

(四)加强管护,依法治林

要广泛宣传《森林法》,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制定乡规民约,建立健全各级护林组织。要严肃查处烧林毁林案件。

(五)强化督导,严格奖惩

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打坑整地、苗木标准、造林质量、成活率、管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每周公布一次植树造林进度,对行动不力、行动迟缓的村进行通报。

第4篇:乡镇 人大《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 总结

绿水镇人大主席团

关于我镇《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的

自查报告

县人大:

为促进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营山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的通知‣(营人发„2012‟22号)文件要求,我镇人大主席团高度重视,于5月14日组织主席团成员及部分县、乡人大代表,对我镇•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执法检查情况:

代表们先后到绿水小学、绿水中学、文殊小学等学校实地检查•义务教育法‣贯彻情况。每到一处,代表们都实地察看了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情况,并与部分学生家长和师生进行座谈,详细了解学校内部管理、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之后,听取了镇政府和三所学校负责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工作汇报。

二、《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

1、基本情况

我镇辖15个村,1个居委会,131个居民小组,18000余人。共有学校10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2所、村小7所),在校学生1758人(其中: 中学生752人、小学生1006

1 人),共有教职工123人(其中中学教师53人、小学教师62人,职工8人)。全镇适龄儿童1049人,适龄少年685人。

2、宣传贯彻执行情况

⑴、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责任进一步落实。镇政府明确指出“普及义务教育,要增加危机感,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成立了“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普九”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各学校、各村(居)委会、教育工作者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使义务教育工作层层得到落实,形成了上下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通过召开镇村干部会议、校长会议安排“普九”工作,利用广播、传单、标语等多种形式对•义务教育法‣进行大力宣传,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起了依法治教的社会氛围,形成了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

⑵、切实搞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一是镇级财政逐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二是教职工工资得以全面足额发放。三是“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截止目前,我镇共有3152名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四是加强对教学设施的投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入,目前,已经投入资金870万余元,各学校教学综合楼、教室周转房等建设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⑶、义务教育发展情况。一是镇政府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工作。建立起了“留守学生”

2 档案,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建立起了定期走访制度,班主任经常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建立教师与“留守学生”的结对帮扶制度,让教师充当“留守学生”的第二监护人。建立起了心理辅导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建立起了亲情联系机制,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亲情联系。还特别关注贫困学生,镇政府发动党政干部、社会人士捐资助学,近年来,共捐助贫困学生130人次,资助金额达5万余元。二是我镇教育事业的硬件设施投入不断增大,各学校均实施了综合教学楼、膳食中心、学生寝室、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三是推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镇鼓励和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批准开办了7所民办小学。

⑷、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我镇于2008年全面实施了以中小学课改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改工作全面展开,全镇学校德育教育、体卫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入学率达到国家教育工作迎检目标,辍学率为零,2011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普九”教育工作检查。

⑸、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镇政府、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深入开展以“三爱”、“三全”、

3 “三让”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师德教育。组织在职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使教师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动员鼓励在职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努力提高教师傅的学历层次。

⑹、营造校园良好环境

镇政府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重任意识。乡镇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责任。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要求开学第一节课为安全教育课,开学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注意交通、饮食、消防、夏季安全等安全;每学期每季度每周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填写安全台账,对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为了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镇政府协调派出所、工商所等单位。开展网吧市场专项整治,取缔学校周边的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音像厅、桌球室等经营项目;取缔学校周边无证经营的餐饮、食品等各类摊点;积极防控、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大力整顿交通秩序,严禁无牌无证车辆载学生,严禁超载行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没有完全到位。城市教育附加费没有足额征收和全部用于教育;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存在“省加县减”问题,部分县(区)没有足额预算和拨付;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严重滞后,学校生活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条件

4 简陋,存在安全隐患;农村中小学土木结构平房仍有较大比例,危房改造任务还很艰巨。

二是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关注不够。我镇目前有留守学生400余人,少年儿童在管理、教育、监护、困难救助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困难。由于新的“读书无用论”、学生厌学、监护不力、食宿条件限制、外出打工吸引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辍学、初三学生提前离校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学校情况还比较严重。

三是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优质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结构不合理,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缺乏,教师队伍年龄老化。

四、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督促检查,促进•义务教育法‣全面贯彻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坚持依法行政。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行政执法力度。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考评机制,强化督促检查,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二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做到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足额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并全部用于教育事业。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比重的规定。严格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严禁挪用、挤占、截留。加强学校收费管理,严禁学校或有关部门乱收费、强制收费、搭车收费;加

5 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完善内部财务管理约束机制,在学校实行 “财务公开”。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

三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教育系统人事管理体制的各项政策规定,建立健全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校长的培训工作力度。探索实施“农村校长、教师免费培训工程”。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工作。

四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一是继续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建立救助贫困学生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不让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三是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查处取缔黑网吧、游戏厅等非法经营场所。

2012年5月14日

第5篇:xx乡镇、县植树造林活动总结

Xx乡“关爱自然、义务植树”志愿活动总结

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我县2012沿海防护林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xx义务植树与我县“万人植树”暨“绿化模范县”启动仪式结合起来,以义务植树、护绿爱绿为主要内容,联系弘扬雷锋精神,精心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积极参加树木绿地、认种认养树木草地的植树活动,并在我乡xx村水库与县林业局一起举行了“万人义务植树”活动,这次活动共植树11万棵,绿化土地达到3000亩,组织县机关单位与乡群众共计1000多人。具体内容:

一、落实绿化任务,明确制造责任

为进一步抓好我乡植树造林工作的领导,确保有人负责,乡里成立了植树造林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事处主任任成员,具体负责对林业生产的指导、督查和考核。做到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实行任务、人员、标准、时限“四明确”,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强化问责。同时,我们召开了“植树造林”工作专题动员会议,认真学习了《xx2012年林业工作意见》,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并同各办事处、村签订了《林业生产目标责任书》,由支部书记任第一责任人,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领导干部有压力,责任得到落实。

二、夯实宣传基础,做好动员工作

坚持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积极发动群众是搞好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召开植树造林动员大会,我乡早动手、早安排,积极行动起来,于3月9日召开了由乡、村、组三级干部及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植树造林动员大会。在会上要求全乡干部群众、职工学生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植树造林活动中来。同时,把3月份作为全乡春季植树造林宣传月,坚持“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宣传标语、过街帘子等多种形式,对植树造林的政策、效益进行广泛宣传。全乡先后张贴宣传标语600多幅,出动2台宣传车巡回宣传,我们组织专人员对往年植树造林的模范以及获得高效益的典型形成材料,向群众大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在全乡迅速营造了“建设绿色家园,泉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三、精心组织植树日活动,掀起义务植树高潮 在3月12日这天上午10时,县委政协领导带领县直单位干部,来到了我乡xx村造林现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各位领导在林业局技术干部的指导下,认真的将一株株核桃树、侧柏、黑松和桃树放入树坑,仔细的把土培实并浇水。当天,县直各单位干部在绿化工地义务栽植5000多株。同时,在植树现场举办了“依法履行义务植树,携手共建绿色家园”主题万人签名活动。

四、巩固质量基础,保障植树造林工作

在今春植树工作中,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严格把好“种苗关”“林木成活关”两个关口。把好林木成活关口是整个工作的基础,把林业生产列入月份和考核任务,在植树造林期间于3月、4月和7月中旬进行督导检查,11月份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保林业生产任务“常流水,不断线”。

第6篇:农田乡镇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把林业发展当作造福子孙万代的重要工程来对待。按照规划先行,质量第一,建管并举的思路开展水利建设。林业发展按照依靠全民造林,深化改革活林,推广科技育林

,严格执法管林的发展路子,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护。经过全镇人民不懈的努力,全镇农田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去冬今春,我镇把农田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扭在一起抓,推行“以沟渠林权换沟渠疏挖”机制,以林养沟、以沟造林,全镇共开工各类大小水利工程24处,投入机械18台(套),春节前已疏挖沟渠24.1公里,路基加宽18.2公里,完成土方27.8万方,占计划的65%,目前新通北河等三条全长12.9公里的沟渠正在施工。通过沟渠疏挖落实林业座位12.5万株,目前已植树近8万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立足镇情,强化三项措施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坚持以效益为中心。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站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高起点规划;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事关农业增效的地位,高标准建设;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为广大农民增产的关键,高质量管理。

1、水利建设规划不断科学。我镇地处平原腹地,又处在泽口灌区上游,沟渠淤塞严重,灌水难进,渍水难排的现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结合我镇水产养殖业、林业和交通发展的特点,本着“先急后缓、先大后小、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结合农业特色板块建设,制定了《毛嘴镇水利建设五年规划》。将水利建设与其它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是与水产开发相结合。我镇主要的水产养殖带洛江河沿线,全镇80%的渔池面积都集中于此。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水产大市的要求,对洛江河沿线的低湖田进行改造,清洗老渔池1000亩,开挖新渔池近1000亩。为了确保水产调整顺利进行,调出效益,优先对古垸沟、解放沟、三七沟等洛江河沿线水产带的主要排灌沟渠进行清洗疏挖,保证养殖用水灌得进,排得出。二是与林业发展相结合。我镇将林业发展规划和水利建设规划一起制定,同步建设,沟渠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形成“挖一条沟渠,栽一片新绿,管一方水土,美一处风景”的格局。优先安排对林木已经可以砍伐的沟渠或林木砍伐后没有栽植起来的沟渠进行清洗疏挖,落实林业座位,发展林业生产。去冬今春,通过对机耕沟、庆丰一渠、解放沟、共和沟、窑河沟、中排沟等9条主要沟渠进行疏挖。三是与农村路网建设和改造相结合。我镇抢抓国家对通村公路建设补贴的机遇,加大对通村通组公路的投入,硬化道路近 100公里 ,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但在后期管护过程中,有些路段的路基培土不到位,有些地段路面不够宽,影响通行,有待加宽加固,才能发挥最佳效益。今年,我们重点安排了机耕沟、红卫沟、纲要沟、红旗渠、友谊沟等沟渠的清洗疏挖,对已建成通车的机耕路路肩培土加宽,对即将硬化升级的友谊路加宽加固。

2、水利建设思路不断创新。农村社会与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人口流动大,农村劳动力难组织,水利建设和维护都比较困难,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建设模式,就难以改变水利建设难的局面。针对这一实际,我镇通过实施沟渠林权转让换沟渠疏挖,将林业生产与水利建设结合起来,破解了水利建设人员难组织,资金难筹集的难题,实现了水利建设和林业生产双赢。水利建设取得新局面。一是建设主体由单一到多元。以前,绝大多数宜林沟渠缺乏统一管理,没有明确的产权,通常由农户分散经营,有的植树,有的种作物,有的荒芜,收效不高,形象也不好。现在,通过对沟渠河道管理法规的宣传,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将宜林沟渠的经营权收归集体所有,然后由镇农办组织镇水管所、林业站等职能部门以及部分群众代表对沟渠疏挖、林木栽植进行规划和预算,确定“以渠养渠”的模式,然后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和林业生产。二是施工方式由人工到机械化。为改变劳动力难组织的现实问题,我镇通过转让沟渠林权,利用机械施工后,为村组干部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也减轻了群众的劳务负担,让群众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田间管理和其他生产经营。三是管养体制重建轻管到建管并举。林权转让换沟渠疏挖,投资者在取得林业经营权的同时,也要担负起沟渠的管理责任。为了获得回报,他们必须加强对沟渠的经营和管理,在8-10年这一经营周期内让林木成材。8至10年后,我们可以再通过这种方式或更好的方式对沟渠重新清洗疏挖,保持排灌的畅通。

3、水利建设管理不断规范。有了合理的规划和高标准的建设,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管理,必将使建设的成果功亏一篑。为此,我们采取上下联动

抓管理,全民和工程技术人员监督的模式确保水利建设的任务和质量落到实处。一是确保领导到位。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业水利建设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基层调研,亲自协调解决水利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督办工作进度,并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各级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专项考核结帐,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

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确保责任到位。我们一方面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工作片和村在资金或精神上予以奖励,提高干部群众大干水利的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严格奖惩结账。对不按图纸施工或不按规划完成任务的村或工作片,责令返工或迅速组织施工。三是确保监管到位。镇成立了水利建设协调专班和工作技术专班。协调专班主要负责林权的收回,合同的签定,障碍物的清除,对工作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及时协调处理,确保工作进度不受影响,工作技术专班专门负责水利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指导和质量监管,做到了底清、坡平、路新,确保工作质量不打折扣。

二、 活化机制,突出三个重点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2008年我镇共栽植各类树木26.1万株,其中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示范湾组栽植香樟、广玉兰、桂花等绿化树3.5万株,农田林网、沟路渠片林新栽植意杨11万株,湾子林及其它适地补植意场11.6万株,在大力开展绿化造林的同时,并注重林权流转,通过签订合同,强化责任,使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林权流转达到100%。我镇植树造林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按照“政府促林、机制活林、能人兴林、依法治林”的原则来发展我镇林业。

1、重点营造植树造林的良好氛围。镇委、镇政府对去冬今春植树造林工作十分重视,仅去年12月份以来,就先后在镇党委会,机关干部会和村支部书记会上把植树造林列为农村工作重点,狠抓落实。特别是2月1日春节后上班的首个工作日,全镇机关干部会上就植树造林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到植树造林的现场加以指导和部署。抓住春季植树有利时机,完成植树造林任务。同时,我们始终把宣传发动做为植树造林的重要方面,通过横幅、标语、广播、电视等媒体和方式广泛宣传林业政策、植树造林的意义和工作重点,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林业、支持林业、参与林业、发展林业的浓烈氛围。

2、重点探索植树造林工作的新路子。根据我镇地处平原,无成片山林的具体实际,我镇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新道路,突出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个人造林与社会造林相结合。鼓励群众在四旁植树,即沟旁、路旁、宅旁、田旁植树,血吸虫疫区植树、绿色家园植树、绿色通道植树等五大工程,抓好速生林基地建设。以疏挖沟渠换林地经营权,个人投资疏挖沟渠后可以直接换抵沟渠两旁宜林地的经营权。与投资者签订8-10年的承包合同,以法律形式明确双方义务和责任。坚持栽植标准,确保沟渠畅通和苗木成活率。目前,我镇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个体私营老板,在外务工人员23人以独资和合股的形式参与水利建设和林业生产。我镇把林业生产与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对渠路林、绿色通道,新村绿化,四旁植树等做到应栽尽栽,栽满栽足。二是把林业发展与道路绿化和村庄美化相结合。加大道路绿化和村庄美化工作力度,结合林业生产完成1-2条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拟将辽星路作为绿化、美化的亮点工程,高标准完成全长4公里的辽星路樟树栽植,数量2000多株。全面推进村庄“三清一绿”工程,重点抓好318国道沿线和辽星路、珠横公路、毛许路沿线村庄的绿化美化、景观形象建设。三是把依靠科技进步与提高林业生产效益相结合。努力提升林业生产的经营效益,我们发展林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将林地建成老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品种引进、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益,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高效化。

3、重点加强对老林木的管护。过去,由于管理不善,林木损坏严重,为了真正将林业发展目标体现在效益上,我镇重点在管理维护上下功夫。一是明确责任落实。要求各工作片,村党支部负责本村林木管护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并纳入本村村规民约,教育好本村村民爱林、护林的意识,不损害林木,管好自家牲畜,防止牲畜啃食林木,自觉维护好新老林木。二是加强林木管护。林木管护工作是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键,各村充分认识到林木管护的重要性,组织人员及时对本村新老林带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做好林木修枝、整形、涂白、除杂等工作。各村还安排党员、干部作为村护林员对林木进行管护。三是做好上报监管,依法管林。要求各村制定村规民约保护林木,各村对所辖区林木存在乱砍、滥法无证采伐,毁林现象,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处理,避免林木遭到破坏,坚决禁止在林带放牧、挖土,若有违规现象,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违法者进行处罚。

各位领导、同志们,尽管我镇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绿化造林工作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与先进乡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虚心学习兄弟乡镇的长处,立足毛嘴实际,扎实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把全镇农田水利建设和林业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毛嘴做出新的贡献。

第7篇:乡镇义务教育专项调研报告(定稿)

上塘乡人民政府教育调研报告 时间:2011年3月9日—5月9日

调研单位:上塘乡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话题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而农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负着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缩小社会差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使命。

在2011年3月份—5月份,上塘乡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对本乡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以座谈走访的形式,深入了解到本乡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工作现状,并就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一、上塘乡基本概况

上塘乡位于黄平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8公里,距旧州文化古镇23公里,跨东经107°55′至107°43′,北伟26°50′至26°57′,东南与野洞河乡交界,东北与旧州镇的红梅毗邻,西南和福泉市接壤,西北和瓮安相连,总面积153.2平方公里。东西长19.4公里,南北宽14.8公里,辖17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151个自然寨,居住汉、苗、西、木、革等民族(家)4343户、17263人,其中:男9389人,女7874人,汉族人口11968人,少数民族5295人,占总人口的30.67%。

二、中小学的基本情况

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完全小学3所,一师一校教学点2个;在校初中生230人,小学生745人,学前在班幼儿142人。学校在编教职工数67人,35岁以下教职工数人,35岁—50岁教职工数,50岁以上教职工数人,中专教师人数,大专教师人数,本科教师人数;中级职称教师人数。

代课教师2人。与上学年学生人数比较: 教育拨款总额逐年增加,2009年万元、2010年万元、2011年万元。

二、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

1.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全乡实行“一乡一校”的管理模式,上塘乡中小学对教学点进行统畴管理,在教师分工、教育建设等方面的管理都由乡中心小学负责,这有效地促进了全乡学校规范化管理。

2.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小学高级和中学一级以上职称水平从2010至2011年分别提高了9.3%和4.7%。

3.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全乡各项教育教学指标不断提高。其中小学升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也由2007年的68.9%上升到2011年的90.2%,初中入学率达100%,适龄儿童中小学毕业率连年保持在99%以上。

三、中小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上塘乡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离高标准要求还有一些不足,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近年来上塘乡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基本上

是由县级财政教育拨款,学校的教育教学运行得到了保障。但绝大部分投入是教师的人头工资,增长也体现在人头工资的增长上,实际学校办学经费增幅不能满足学校办学需求,专项建设资金更是短缺。一是学校学生人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逐年减少,如果不加大资金投入,学校将面临住宿困境。二是学校设施陈旧落后,教学仪器和计算机等基础设施短缺。还有文体设施落后,图书资料短缺,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一是教师平均年龄偏大,中、青、老教师比例失调。目前,3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占19.1%、36-50岁教师比例占40.4%、51岁以上教师比例占40.5%,这种年龄结构呈现出教师队伍老龄化的特征。二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平衡。有的学科教师超编,有的学科骨干教师奇缺,如英语、化学等学科出现教师短缺的现象,而其他学科出现人多现象。三是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现有的中小学教师与先进的学校教师相比,在学历、教育、教学成就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缺乏优秀教师带头人。

3.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是大部分教师以升学率来衡量教学质量,往往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致使学生受教育面小,综合素质难以提高,这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二是部分教师教育方法落后,不会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往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措施生硬,造成教学质量差。三是不少教师教育不科学,不研究教材,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完全是老做法、凭经验,这导致教学没有创新,教育水平难以提高。

三、促进我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教学资金的投入力度。针对现有办学条件薄弱的情况,要尽快制定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改造进程,努力促进办学条件标准化。

2.加大对教学点的扶持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尽可能地缩小村小教学点与乡学校教学质量的差距,对村小教学点要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扶持,尽可能地把教育水平低的村小学校扶上去,尽可能地让优质资源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中求均衡,在形成特色中提高水平。

3.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建议上级实施老、弱、病教师离岗待退制度,腾出编制吸收一批专业学科教师和青年教师。二是优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启动“农村教育人才”工程,采取积极措施留住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和优秀校长、中层干部。

4.加强教师教学素质的培训。一是学习新方法、新理念,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二是学习专业科目知识,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再学习、再深造,在教学水平上精益求精。三是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开展评选师德模范、举办师德报告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第8篇:乡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 学校基本情况

中心学校成立于9月,占地面积263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59平方米,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本期在校学生812人。校级干部3人(均为中共党员,全部参加过教育干部培训班),中层干部4人,在职教师2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6人,本科毕业8人,专任教师学历均已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现有教学楼两幢,教辅用房20间,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镇共有8个村,全镇人口28000人。

1、—2010学学区学龄少年数681人,转入7人,其中转出1人,入学率达100%。

2、本学年初在校学生数820人,学前一年级130人,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

3、上学年毕业班人数160人,六年级合格率100% ,优秀率为全县第一名。

(二)师资水平:

(1)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

(2)—2010全镇在职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33人,其中取得大专学历1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党支部、总务入、教务处、少先队、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26320平方米,生均 32.41平方米,校舍面积3739平方米,生均4.6平方米。

(2)学校图书馆中共有8000余册,其中学生图书7199册,生均10册;教师用书1060册,人均32册。

(3)学校有办公用机5台,全部计算机宽带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会同乡村组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刘树勇副校长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生下发了《学生安全公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我校牢记李岚清同志“生命不保,谈何教育?”的训导,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多次聘请法制副校长蒋长春同志和镇中心卫生院同志进行法律法规、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 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教职工宿舍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等危险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自愿投保,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学校已成功创建成县级平安校园、市级平安校园。

(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班级、各学科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

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少先大队的作用,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推荐优秀班级代表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5.12大地震后为了培养学生献一份爱心,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发动全校师生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面对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是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八荣八耻》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思品课、班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以少先队为阵地,以“五爱”为内容,开展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齐头并进。

五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配合与积极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根据实际,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召开座谈会,广泛地、诚恳地征询意见和建议,及时归类、认真整理、积极整改,力求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

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 学校健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严控学籍管理,控制流生取消重复教育现象,禁止择校生,收齐适龄生,培养合格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一是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

二是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三风”建设,定期布置橱窗、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

四是加强广播室建设,保持课余时间有音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

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重视语文、数学,突出艺体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辅、改、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考试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面。严格考勤坐班制度,教师实行签到签退制,坐班查堂制,保障教学时间的投入。

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组建书法、武术、舞蹈、音乐等特长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

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推动新课改教案,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上好一节示范课、评好一节公开课、讲好一节观摩课、写好一课好教案、学好一本理论书、做好一篇好论文。严抓平时,细抓定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校在全镇积极开展新课程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

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励教师能过进修、自学、培训、岗练等,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坚持“三为主”,做到基础实、思维活、兴趣浓、密度高,既注重“双基”又培养能力。

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热心、细心、耐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真正做到“两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全面、科学、客观、真实地考评师生的成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优化师资力量明显加强提高,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新增一栋教学楼,新增塑钢宣传橱窗、磁化黑板,改善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教师全部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在岗位中练兵,在岗位中成长,先后7有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多名教师被评为乡先进教师,5人次分别被评为县“教坛行星”、“优秀技能示范教师”、“教学能手”。本科学历8 人,大专学历达17人以上,毕业班质量检测在片第2名,全县前11名,语文单科人均分第五名;在县教育教学质量常规检查评比中位居全县13名,其中5 名学生在五年级语文质量检测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县开展的校园集体舞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度小学毕业班质量检测在全县位居第16名,语文学科进入前十名行列,在全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常规检查评比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五、存在问题

全县日剧加快的布局调整步伐与部分偏远村民的办学需求存在矛盾。上级一再倡导集中物力人力财力办优质教育,而家长却担心孩子小,不放心;离家远,不方便;花钱多,增添了负担。

六、以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积极申报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办公室、宿舍安装空调、添置电脑)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山里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全体住宿学生能吃得饱、睡得香、留得住,能安心生活,专心学习;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上一篇:廉政建设工作的目标下一篇:专科建设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