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学校服务平民——学习陶行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陶行知说, 中国历来只有少数人的奴才教育, 绝大多数人的奴隶教育。当晚清政府极端腐败、极端无能、只会卖国求荣时, 所办一切教育都只是为了挽救其垂死的命运, 哪能顾及大众教育。辛亥革命带了一线希望, 但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教育未能改革成功。陶行知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为中国的平民教育寻觅曙光。

为了中国的平民教育事业, 1923年8月, 陶行知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职务, 全身心地投入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他日夜兼程, 奔走于苏、浙、皖、赣、冀、豫、察等省推动平民教育, 他向各类人群发表演说, 组织群众游行活动, 开办各处的平民学校, 成立平民教育促进会, 声势浩大,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当时的世界第一文盲大国 (文盲达3亿多) ——中国尽快脱盲, 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培植起来, 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 挽救祖国于危亡, 并愿为国鞠躬尽瘁, 在当时是符合国情, 顺应民意的。陶行知当时办民办教育的指导方针是“适合本国国情, 满足生活需要”, 这也是值得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借鉴的。

我们今天的教育, 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 首先要摆正位置, 我们是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普及教育, 类似于陶行知先生当年的“平民教育”或“普及教育”, 是面向不分贵贱贫富的平等教育, 而不是专门为那少数人服务的精英教育。其基础是均衡, 教育要均衡发展, 学校要从硬件到软件逐渐缩小差距, 走向均衡, 其实质是平等, 让每一个受教育者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 享有成为为祖国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的均等的机会, 公平竞争, 全面发展, 尽成人才。

解决了教育服务的对象问题, 再来看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又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呢?“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语) 陶行知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让教育回归生活。作为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和新文化洗礼的教育博士, 陶行知深刻地意识到, 要真正地改造中国教育, 除了以批判的态度介绍外国文化, 整理本国文化之外, 还必须实验研究符合中国国情, 适合生活需要的各种学校教育。他大力提倡生活教育, 主张联系生活, 联系劳动, 联系实践。学习陶行知, 用他的教育思想来武装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头脑, 并加以发扬光大, 结合当代中国国情、世情, 重振中国教育, 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讲, 应学习陶行知那种实实在在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 究竟改什么, 革什么, 只要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态度,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就不难对症下药, 从而让我们从传统教育的阴影里走出来。例如, 高考的改革进展始终迟缓,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至今跟不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节奏。我看最大的问题是高考无法取消, 更无法让各大学自主招生, 人为将大学分为三六九等, 这与中小学搞重点校, 重点班的性质是相似的, 都是计划经济时代教育资源稀缺的产物。我国早就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了, 早该改革了。国家应制定一个按专业分类的各类高校各个专业的软硬件条件的国家标准, 组织专家验收合格才准招生, 已经达标和超标的就不要锦上添花了。尽快调动各方力量让未达标学校的专业达到国家标准, 限期不能达到者就取消招生资格。让各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和王牌专业来吸引申请者、就读者。只要把高考改革开好了头, 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就容易多了。如中小学可以采取尽量多开选修课, 少开必修课的办法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小学可以把道德修养课, 语文课开为必修课, 其余尽量多开选修课, 让学生选1~3门选修课程学习就可以, 初中只开语文,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为必修课, 其余为选修课, 高中全部为选修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希望申请的大学的专业对课程科目成绩的要求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 最多3门 (高校录取新生也最多看三门课程的高中结业考试成绩或学生的独立创新、创造发明的能力)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也节约了教育资源, 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创造的能力。实际上小学毕业就可以分流了。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化培养, 初中毕业不愿意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就可以出去从事自己有专长的工作了。高中阶段以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 多职业类高中, 应占高中阶段学生的80%以上, 留少数在理论科目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读普高, 毕业后去申请相应的学校专业。职业类高中生也可直接申请对口的自己学业成绩相当的应用型高校的专业。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要因地制宜, 发挥教师特长, 去发掘学生潜力并加以培养, 使之成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学校除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外, 应利用现有的和能够利用到的人才资源, 尽量多开选修课, 多一门选修课, 学生就多一条成才的路径, 多一份希望。我们通常说学生笨, 实际上往往是从现有的衡量标准来看的, 而缺少更多的标准来衡量他们。我坚信, 每个人都有其长处, 只待我们去发现并加以培养, 定能成才。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应坚持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我国现在的教育理论研究有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搞理论研究的往往不在中小学任教, 对一线情况不了解, 闭门造车, 从理论到理论, 造出些无用的东西来, 无法指导一线教师的实践。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教学任务很重, 无法抽出时间来进行理论研究, 更无法将自己行之有效的办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推广, 建议取消纯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 减轻一线教师的教学任务, 让他们一边教学一边进行教学理论的研究。

陶行知先生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教我们要创造地独立思考教育问题。这是最值得今天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学习的。我们不能再人云亦云, 东倒西偏了, 要有自己的教育主见。我们曾相当盲目的追随前苏联, 学习它的教育理论, 结果没有成功的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 甚至把我们引上了歧途。最初, 我们抛弃了一切旧的东西, 采取了新的东西, 然后逐渐认识到, 旧的东西未必坏, 新的东西未必好。因此, 我们现在应变得比以往更加审慎了。过去的经验和外部世界的经验必须吸收, 然后这些经验才能有利于增强民族的活力与福利, 批判的和实验的态度是创造性的。我们只有抱着这样一种态度, 适合我国国情的真正的中国教育才能得到新生。

上一篇:企业涂镀层检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下一篇:影响基层车险理赔服务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