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的评价精彩的生成

2022-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功用主要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发掘学生的诸多潜能。在运用即时评价的时候, 教师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 也不能在课前就完全预设。课堂是活的, 充满未知的变数, 具有动态生成的特性, 因此可以开发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会突如其来, 也会稍纵即逝。但若高明地运用即时评价, 则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 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1要将隐含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即时评价的语言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 试想想, 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学生的答案有“吹”“到”“来”“染”“过”……教师让学生把这些字放到诗中读一读, 和原文作比较, 然后问他们哪个字用得好。有学生比较完后说自己的字比原文用得好。教师说:“你也变成个诗人了, 不过还是‘绿’字用得好。”这样的评价是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

其实, 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加入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 这值得赞赏。请把你选择的字放到诗句中, 读一读, 想一想, 再读原文, 告诉大家,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去读, 去比较, 去感悟, 去发现“绿”字的美妙, 也体会自己选择的字的不同凡响, 而不必一定非得要学生接受“绿”字就是唯一的好答案。笔者当时就在听课, 问了坐在自己身边的学生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字用得好。他说:“‘染’字让我想到春天就像一个画家, 她把小草染成绿油油的, 而让花儿开得五彩缤纷。‘绿’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草, 充满春的生机。我觉得自己用的字所描绘的世界很美。”你看, 这学生说得多好, 不值得肯定吗?

教师没有将隐含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也就是说教师重知识目标的达成, 轻过程体验与经验的积累, 轻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 课堂中的生成与预设没有有机的融合, 教师即时评价的语言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就不能达到及时回应、有效回应的效果。

2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如, 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学生读完古诗后, 让他们根据注释提供的资料, 结合自己的理解, 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同大家分享?

生:“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是贺知章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

(“哄———”教室里爆发一阵大笑。)

生 (插嘴) :老师, 贺知章小时候离家出走, 他是个不良少年。

(一时间, 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满脸通红, 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教师示意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再重复一遍。

生:“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是贺知章小时候就离开家乡到外地去。

师:贺知章在小时候就离开家乡, 到别处去, 现在请大家来讨论一下, 贺知章离家另走他乡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贺知章父母工作调动, 他跟着一起去。

生:贺知章的父母早亡, 他去投奔远在他乡的亲人。

生:贺知章家里穷, 他从小就得跟人到外地做生意赚钱。

生:贺知章的父母从小就送他出国留学。

生:贺知章全家移民到外国去。

……

师:在这一个环节里, 大家做了一回自由的思想者, 并且颇有趣味地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理解古代的诗句。不管贺知章小的时候以什么理由离开家乡, 在数十年后与家乡阔别重逢时, 他实在难以掩饰内心的万千感慨———

生 (齐读)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在这时, 教师借机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诗, 读出其中悲喜交加的味道。到这时, 一切都尽在不言中了, 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 没有人再去追究“不良少年”的事情了。

又如, 在“谈天说地”课上, 话题围绕《西游记》展开, 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说得津津有味。后来, 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 谈谈对他 (她) 的看法。学生说到孙悟空, 说到唐僧, 说到猪八戒, 也有的说到了白骨精。

生:我觉得, 孙悟空不是个好徒弟, 唐僧一批评他, 他就生气, 要用金箍棒打唐僧, 后来还撇下唐僧不管, 回花果山了。

师:可后来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了吗?

生:孙悟空后来不但回到唐僧身边, 最终还帮助唐僧取得了真经。要是没有孙悟空, 唐僧不能成功的。

师:有句话说得好啊, 不怕有错, 就怕不改过。

生:老师, 我看白骨精也有值得赞赏的地方, 她为了吃到唐僧, 肯动脑筋, 有恒心有毅力。

(此言一出, 有好多学生竟然都纷纷认同。)

师:老师想请问你, 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

师:白骨精坚持不懈地去做坏事, 我们应该佩服她吗?

生:不应该。

“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叶澜) 教学, 最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百分之百地学会了什么, 而是学生是否以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课堂。课堂教学应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智慧碰撞的对话过程。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 学生的多元反应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表达与一些固有观念发生矛盾的时候, 教师就不应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 或是毫无价值趋向的中立者, 或是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杀的独裁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育, 有时就是一种保护。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基于这种考虑出发, 在面对学生一些反常的举动时, 面对课堂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教师要化被动为主动, 随机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 让教师导语的作用在此精彩呈现, 让学生心中的疑问在此一一解析, 让激起的争论在此各得其所, 让思想的错误在此得到纠正, 让不期而然的意外在此生成必然的收获。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对话和交流, 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经验, 交流相互的情感和体验, 提升各自的认识和审美, 这样的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 焕发出生命的激情。

上一篇:试论打造具有正能量灵魂的班集体——以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为出发点下一篇: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分析